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System for Separating Sulfurfrom Flue Gas and Dust
1
作者 Guo Jinji Zhan Sheng +1 位作者 Chen Hai Xie Xush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0年第4期73-79,共7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for separating sulfur from flue gas and dust. In the paper, the velocities of turbulent flow and laminar flow inside the tower, the total of liquid membrance, and the 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for separating sulfur from flue gas and dust. In the paper, the velocities of turbulent flow and laminar flow inside the tower, the total of liquid membrance, and the additional flow of rotation fogged fluid are calculated, and the separation of rotation air-solid affected by tower is analyzed.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quasi free vortex area is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 The minimum separated particle diameter is computed. The paper also studies the chemical reactions of flue gas containing sulfide with the dynamic fogged sulfur separating agent and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separating sulfur and dust. At last, the applications of separating sulfur in industrial stove and collecting dust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re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t Flue gases Laminar flow Liquid membranes Particle size analysis separation Turbulent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of U Separator in Sand and Dust Test System
2
作者 李宏伟 王浚 +1 位作者 张华 韩海波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93-98,共6页
Sand/dust test is one of the key projects to examine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ordnance equipment.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abrasion of test facility caused by the sand/dust particles,the particles contained in... Sand/dust test is one of the key projects to examine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ordnance equipment.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abrasion of test facility caused by the sand/dust particles,the particles contained in the airflowneed to be reclaimed effectively.Amathematical model of Useparator is established.The flowfield and the trajectories of particles inside the separator are obtained usin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and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pressure drop of separator with different row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are also obtained at various flowvelocities.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iciency of U inertia separator is affected by the flowvelocity evidently,and a reasonably designed separator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in particular situation.The results can be use a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test of sand/dust separat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mechanics U figure inertia separator CFD gas/solid two-phase flow sand/dust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冲击分离效能的多因素影响机制研究
3
作者 于海明 程煜 +3 位作者 程卫民 王玉环 董慧 徐荣萧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3,共8页
为了有效解决煤矿呼吸粉尘分离效率低的问题,基于Euler-Lagrange方法建立了描述虚拟冲击分离器内部风流-粉尘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采用精准3D打印技术实现了分离器三维结构实体化,并进行分离效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分离效率... 为了有效解决煤矿呼吸粉尘分离效率低的问题,基于Euler-Lagrange方法建立了描述虚拟冲击分离器内部风流-粉尘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采用精准3D打印技术实现了分离器三维结构实体化,并进行分离效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分离效率最大偏差为6.32%。进而分析了粉尘密度、弱流比及采样流量多种影响因素对分离效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随着粉尘粒径的增加,各粒径点的分离效能曲线均呈现下降趋势,密度为1 610 kg/m~3的分离效能曲线相对最接近BMRC曲线;弱流比模拟组中,在1/16~1/10范围内的弱流比条件下可获得最佳分离效能,同时发现采样流量控制在1.8~4.5 L/min之间时,可有效减少采样流量对各粒径分离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虚拟冲击分离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监测 呼吸性粉尘 虚拟冲击 分离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除尘灰浮选-弱磁选-强磁选联合回收过程组分迁移规律研究
4
作者 唐鸿鹄 熊琪 +4 位作者 曾勇 金兆城 江锋 王丽 孙伟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3,共6页
提出了浮选-弱磁选-强磁选联合回收高炉除尘灰的方法,以煤油为捕收剂、硫酸锌为抑制剂,采用一粗两精浮选流程预先脱碳,脱碳尾矿采用弱磁选-强磁选分离出铁精矿,磁选尾矿即为锌精矿,全流程试验获得了碳品位86.16%、回收率88.74%的碳精矿... 提出了浮选-弱磁选-强磁选联合回收高炉除尘灰的方法,以煤油为捕收剂、硫酸锌为抑制剂,采用一粗两精浮选流程预先脱碳,脱碳尾矿采用弱磁选-强磁选分离出铁精矿,磁选尾矿即为锌精矿,全流程试验获得了碳品位86.16%、回收率88.74%的碳精矿,铁品位55.75%、回收率67.01%的铁精矿(弱磁选精矿)以及锌品位16.79%、回收率75.74%的锌精矿。采用XRD、SEM-EDS等分析了分选过程主要元素的迁移规律,发现铁精矿主要为磁铁矿,锌精矿主要为氧化锌,损失至铁精矿中的锌矿物主要为弥散型分布的ZnFe_(2)O_(4)。针对难处理的强磁选精矿进行了产品产出方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除尘灰 浮选 磁选 脱碳 组分迁移 锌精矿 碳精矿 铁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口流量及粉尘粒径对双级旋流管分离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丁昊鹏 孙苒博 +4 位作者 姬忠礼 曹海宇 乔梦华 彭宁建 吴小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通过称重和离线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双级旋流管入口流量和不同平均粒径粉尘对双级旋流管的总分离效率和粉尘粒径分级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级旋流管具有较高的总分离效率,在入口流量108 m^(3)/h下对平均粒径47.41μm粉尘的总分离效... 通过称重和离线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双级旋流管入口流量和不同平均粒径粉尘对双级旋流管的总分离效率和粉尘粒径分级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级旋流管具有较高的总分离效率,在入口流量108 m^(3)/h下对平均粒径47.41μm粉尘的总分离效率可高达99.55%,且对粒径10~30μm范围内颗粒的分离效率最优;第一级旋流管中粉尘颗粒受弹跳、二次夹带的影响,分离时针对粉尘浓度高、平均粒径小的颗粒,可选择较低阻、排尘空间较大的结构设计,同时适当增加抽气率;第二级旋流管中粉尘颗粒受颗粒间作用力(破碎或磨损)的影响,分离时针对粉尘浓度小、平均粒径大的颗粒,可选择较高效的结构设计,并适当减少抽气率;双级旋流管存在对粉尘颗粒分级效率最优的粒径区间,区间内分级效率几乎不随粒径增大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旋流管 入口流量 粉尘 粒径 含尘浓度 分离效率 分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锌挥发烟尘硫酸浸出液中铟铁的萃取分离研究
6
作者 张喜龙 沈裕军 +4 位作者 彭俊 熊卫江 周正华 丁锦泽 蔡云卓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25,129,共5页
针对P204萃取分离铟铁(Ⅲ)需要预先还原三价铁及萃取过程易乳化等问题,以国内某大型炼锌企业产出的挥发烟尘硫酸浸出液为料液,开展了不预先还原三价铁、采用协萃体系DY23(萃取剂A+协萃剂M)直接萃取回收铟的工艺研究,考察了萃取有机相浓... 针对P204萃取分离铟铁(Ⅲ)需要预先还原三价铁及萃取过程易乳化等问题,以国内某大型炼锌企业产出的挥发烟尘硫酸浸出液为料液,开展了不预先还原三价铁、采用协萃体系DY23(萃取剂A+协萃剂M)直接萃取回收铟的工艺研究,考察了萃取有机相浓度、萃取相比、萃取时间和温度等对铟、铁(Ⅲ)萃取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萃取剂A+10%协萃剂M+60%磺化煤油的协萃体系,在萃取相比O/A=1∶1、室温萃取1.5 min的优化条件下,经二级串级逆流萃取,铟萃取率达99%以上,铁(Ⅲ)萃取率仅10%左右,萃取过程分相良好;负载有机相经200 g/L硫酸洗涤后采用4 mol/L盐酸反萃,铟反萃率达95%以上,反萃铟后有机相采用70 g/L草酸进一步反萃铁(Ⅲ),铁反萃率达98%,实现了铟、铁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反萃 铟铁分离 协萃体系 挥发烟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PM的微气旋结构中粉尘捕集特性模拟研究
7
作者 张虎 郭恒 +3 位作者 何新建 常彬彬 耿凡 陈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为探究煤矿工人个体防护多元方法,基于煤矿井下粉尘污染背景,采用气旋分离技术用于个体初级除尘,研究微气旋结构的粉尘捕集特性:建立并改进微型气旋结构,采用CFD-DPM方法、结合RNG k-ε对微型旋风分离结构中的多相流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 为探究煤矿工人个体防护多元方法,基于煤矿井下粉尘污染背景,采用气旋分离技术用于个体初级除尘,研究微气旋结构的粉尘捕集特性:建立并改进微型气旋结构,采用CFD-DPM方法、结合RNG k-ε对微型旋风分离结构中的多相流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着重分析粉尘颗粒的分离特性,探讨影响气旋结构中粉尘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气旋结构的圆锥体内流场湍流剧烈,发生涡旋核心偏移的摆尾现象;适当增加入口风速有利于提升粉尘颗粒在微气旋结构中的捕集率,大粒径粉尘的捕集率较高,排气管直径的增加会加快气旋装置内外部旋流的速度,可提高粉尘的捕集率。研究结果可为改进微型气旋结构、丰富个体防护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旋结构 粉尘 分离特性 影响因素 CFD-DPM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锑高砷烟尘中砷锑分离工艺研究
8
作者 董准勤 陈涛 +3 位作者 张滋函 郭学益 王松松 张琳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为了将含锑高砷烟尘中的砷锑元素分离,采用选择性氧化焙烧法,以氧化钡为固锑剂,研究氧气浓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固锑剂添加量对含锑高砷烟尘中砷、锑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氧气氛、流速40 mL/min、氧化钡添加量2%、焙烧温度45... 为了将含锑高砷烟尘中的砷锑元素分离,采用选择性氧化焙烧法,以氧化钡为固锑剂,研究氧气浓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固锑剂添加量对含锑高砷烟尘中砷、锑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氧气氛、流速40 mL/min、氧化钡添加量2%、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60 min条件下,烟尘中As和Sb挥发率分别为90.46%和6.79%,挥发产物中As_(2)O_(3)和Sb含量分别为99.53%和0.26%,实现了含锑高砷烟尘中砷与锑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烟尘 砷锑分离 氧化钡 氧化焙烧 固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浴炉内冶金尘泥与有机固废反应分离行为研究
9
作者 杨永胜 徐润生 +5 位作者 张建良 曹明汇 屈明有 谷风龙 张彦青 刘希望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共7页
冶金尘泥中含有丰富的铁、锌等有价元素,有机固废含有C、H等有机分子。文章研究在铁浴炉内喷吹冶金尘泥与有机固废,通过改变有机固废的种类、配比,探究铁浴反应后烟气、粉尘的组成和有机固废与冶金尘泥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生... 冶金尘泥中含有丰富的铁、锌等有价元素,有机固废含有C、H等有机分子。文章研究在铁浴炉内喷吹冶金尘泥与有机固废,通过改变有机固废的种类、配比,探究铁浴反应后烟气、粉尘的组成和有机固废与冶金尘泥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质处理冶金尘泥烟气中的CO占比为69.98%,橡胶和PE塑料的CO分别57.83%和36.87%,但PE塑料CH_(4)占比高达46.98%。随着有机固废的配比增加,烟气中CO占比逐渐降低,CH_(4)和H_(2)的占比逐渐增加。采用PE塑料和橡胶有机固废处理冶金尘泥时,各区域粉尘中的ZnO含量均高于生物质,并且在炉顶法兰收集的粉尘中ZnO含量最高为68.25%,冶金尘泥中锌的脱除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浴 冶金尘泥 有机固废 资源化利用 高温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10
作者 李瑞楼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99,共5页
为有效对煤矿井下环境中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保证呼吸性粉尘分离器的分离效能,提出1种基于光散射原理的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在线监测技术。首先,基于虚拟冲击原理,仿真分析分离器内部颗粒轨迹分布,阐述光散射法的检测原... 为有效对煤矿井下环境中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保证呼吸性粉尘分离器的分离效能,提出1种基于光散射原理的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在线监测技术。首先,基于虚拟冲击原理,仿真分析分离器内部颗粒轨迹分布,阐述光散射法的检测原理,并设计呼吸性粉尘光学检测单元。其次,基于孔板流量检测技术,构建恒流量控制系统,设计监测仪器的硬件结构和光学检测算法模型。最后,将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监测仪器的测量数据与滤膜称重法的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光散射法的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0~300 mg/m^(3),最大的检测相对误差为8.18%。研究结果可精准检测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为尘肺病预警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性粉尘 实时监测 分离器 硬件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碳还原冶金粉尘中的锌铁分离行为研究
11
作者 寇鑫林 张玉柱 +3 位作者 田铁磊 龙跃 靳鑫玉 杨佳毅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0,共7页
文章以内源碳为还原剂,对冶金粉尘还原反应体系进行了高温还原锌铁氧化物的实验,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高炉布袋灰与转炉污泥的C/O以及转炉污泥与电炉除尘灰配比对多源冶金粉尘金属化率及脱锌率的影响,结合XRD和SEM/EDS技术,阐明... 文章以内源碳为还原剂,对冶金粉尘还原反应体系进行了高温还原锌铁氧化物的实验,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高炉布袋灰与转炉污泥的C/O以及转炉污泥与电炉除尘灰配比对多源冶金粉尘金属化率及脱锌率的影响,结合XRD和SEM/EDS技术,阐明了多源冶金粉尘在高温焙烧下的锌铁分离机制。结果表明:锌的还原反应前期ZnFe_(2)O_(4)与CO和内源碳发生反应生成ZnO和Fe_(3)O_(4);反应中期ZnO在碳气化作用下迅速还原为Zn蒸气;反应后期受碳的消耗和低熔点熔渣阻塞的影响,脱锌率不再增加。铁氧化物的还原路径依次为Fe_(2)O_(3)、Fe_(3)O_(4)、FeO、Fe,锌铁分离行为与碳气化反应密切相关,当碳气化反应开始时,锌铁氧化物还原效率明显增加。较优的工艺参数为:还原温度1200℃、还原时间20 min、高炉布袋灰和转炉污泥的C/O为0.9、转炉污泥与电炉除尘灰的配比为1∶1,此时,金属化率达到93%,脱锌率达到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粉尘 金属化率 脱锌率 锌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初步研究
12
作者 赵政 刘国庆 林桂玲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69,共7页
为解决分离器长时间运行带来的分离效能偏差、人工维护频繁等问题,亟须一种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方法。根据光散射理论,数值模拟研究粉尘颗粒粒径与光散射特性的关系;研制高分辨率光散射样机,构建亚利桑那A1标准粉尘的试验系统... 为解决分离器长时间运行带来的分离效能偏差、人工维护频繁等问题,亟须一种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方法。根据光散射理论,数值模拟研究粉尘颗粒粒径与光散射特性的关系;研制高分辨率光散射样机,构建亚利桑那A1标准粉尘的试验系统,研究不同粒径呼吸性粉尘的光散射特性;基于BMRC(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离曲线,建立粉尘颗粒粒径与光散射特性相关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模型,初步形成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技术。试验验证发现:无分离器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技术能较准确检测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限值为55.2 mg/m^(3),检测误差为29.1%;该技术目前仅适用于低浓度下的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分离器 呼吸性粉尘 浓度检测 MIE散射 光散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锌铁冶金粉尘提铁除杂工艺研究
13
作者 古明远 杨志强 +3 位作者 青格勒 郑志辉 尹尤豪 郭俊祥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3,共7页
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锌粉尘因铁品位较低、杂质含量较高而难以直接返回主生产工序。为实现某含锌粉尘的高值化利用,进行了造球直接还原—磨矿—磁选流程研究,探究了Fe、Zn和S元素的分离与富集行为。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1200℃、还原... 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锌粉尘因铁品位较低、杂质含量较高而难以直接返回主生产工序。为实现某含锌粉尘的高值化利用,进行了造球直接还原—磨矿—磁选流程研究,探究了Fe、Zn和S元素的分离与富集行为。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1200℃、还原时间30 min、碳氧摩尔比1.5的条件下,铁金属化率和锌挥发率分别达90.44%和99.26%,金属化球团的全铁含量达66.23%,锌、硫含量分别为0.13%和0.57%、碳含量为6.22%;金属化球团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59%、磁场强度95.49 kA/m的条件下,可以获得TFe品位82.37%、回收率92.17%的磁选精矿,锌、硫含量分别降低至0.09%和0.29%。XRD、SEM-EDS分析表明,金属化球团中铁氧化物的衍射峰或消失或强度十分弱小,几乎完全还原为金属铁;金属铁相与脉石相未充分单体解离是造成磁选精矿铁含量有待提高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对类似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粉尘 直接还原 磨矿 磁选分离 有害元素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overy of antimony from antimony-bearing dusts through reduction roasting process under CO–CO_2 mixture gas atmosphere after firstly oxidation roasted 被引量:7
14
作者 ZHONG Da-peng LI Lei TAN 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04-1913,共10页
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d the antimony recovery from antimony-bearing dusts through reduction roasting process after the dust firstly oxidation roasted.CO–CO2 mixture gas was used as reducing agent,and the antim... 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d the antimony recovery from antimony-bearing dusts through reduction roasting process after the dust firstly oxidation roasted.CO–CO2 mixture gas was used as reducing agent,and the antimony-containing phase was reduced into Sb4O6,volatilized into smoke,and finally recovered through the cooling cylinder.The antimony recovery rate increased from 66.00 wt%to 73.81 wt%in temperature range of 650 to 800°C,and de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d further to 900°C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Sb4O6 to the nonvolatile Sb.Similarly,the CO partial pressure also played a double role in this test.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of roasting temperature of 800°C,CO partial pressure of 7.5 vol%and roasting time of 120 min,98.40 wt%of arsenic removal rate and 80.40 wt%antimony recovery rate could be obtained.In addition,the“As2O3”product could be used for preparing ferric arsenate which realized the harmless treatment of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ony-bearing dust separation of arsenic and antimony antimony recovery reduction roasting waste uti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锌冶金尘泥还原焙烧-磁选分离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施艳鸿 李奇勇 +3 位作者 廖靖华 李强 杨思伟 周靖洋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为实现钢铁企业含锌冶金尘泥低碳环保高效的资源化利用,对铁含量为30.38%、锌含量为4.79%的含锌冶金尘泥进行还原焙烧-磁选分离研究。结果表明,该含锌冶金尘泥直接磁选难以实现锌铁有效分离,在焙烧温度950℃、焙烧时间20 min、磁选强度1... 为实现钢铁企业含锌冶金尘泥低碳环保高效的资源化利用,对铁含量为30.38%、锌含量为4.79%的含锌冶金尘泥进行还原焙烧-磁选分离研究。结果表明,该含锌冶金尘泥直接磁选难以实现锌铁有效分离,在焙烧温度950℃、焙烧时间20 min、磁选强度100 mT等条件下,磁选精矿铁回收率为79.50%、铁含量为57.00%、锌含量为2.45%,磁选尾矿锌回收率为71.06%、锌含量为9.92%、铁含量为16.81%,锌铁分离效果较好。磁选产物中精矿主要以单质Fe为主,尾矿主要由SiO_(2)与ZnO等物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冶金尘泥 资源化利用 还原焙烧 磁选 锌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焙烧对钢铁行业含锌冶金尘泥锌铁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施艳鸿 余雨婷 +4 位作者 李奇勇 李强 廖靖华 杨思伟 林瑞豪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9,共8页
为推进钢铁行业含锌冶金尘泥的资源化利用,对铁含量为30.38%、锌含量为4.79%的含锌冶金尘泥进行微波还原焙烧-磁选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锌冶金尘泥未焙烧直接磁选以及常规马弗炉还原焙烧-磁选的方式均难以较好实现含锌冶金尘泥中... 为推进钢铁行业含锌冶金尘泥的资源化利用,对铁含量为30.38%、锌含量为4.79%的含锌冶金尘泥进行微波还原焙烧-磁选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锌冶金尘泥未焙烧直接磁选以及常规马弗炉还原焙烧-磁选的方式均难以较好实现含锌冶金尘泥中锌铁的有效分离;在微波马弗炉700℃、15 min时,焙烧产物中主要存在的物相为单质Fe,焙烧产物在磁场强度为150 mT时,含锌冶金尘泥中锌铁能够达到较好的分离,所得磁选的精矿指标:锌含量为2.73%、铁含量为57.84%、铁回收率为88.67%,磁选的尾矿指标:铁含量为9.54%、锌含量为9.85%、锌回收率为6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焙烧 含锌冶金尘泥 资源化利用 磁选 锌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烟灰中回收锌镉及其净化除杂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佳桦 崔雅茹 +4 位作者 王国华 王正民 桂海平 李邓 李安鑫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研究了采用酸性浸出—硫化除杂法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产出的烟灰中回收锌、镉,并选择性除去浸出液中的铜,产物用以制备镉掺杂硫化锌;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探明了硫酸体系下锌浸出率影响因素及其浸出动力学;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各参... 研究了采用酸性浸出—硫化除杂法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产出的烟灰中回收锌、镉,并选择性除去浸出液中的铜,产物用以制备镉掺杂硫化锌;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探明了硫酸体系下锌浸出率影响因素及其浸出动力学;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各参数对硫化钠选择性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灰中锌主要以氧化锌形式存在,其浸出过程符合混合控制,表观活化能为73.70 kJ/mol;在最佳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8.99%。以Na_(2)S用量为理论添加量的3.2倍,控制体系pH=2.0,铜去除率可达95.97%,同时有效保留锌、镉,实现了铜与锌、镉的选择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灰 硫酸 浸出 选择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浓度监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咏琪 王杰 +2 位作者 周渝皓 杨珺旎 邓彬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9,165,共10页
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粉尘浓度连续监测技术的测量原理,包括过滤称重法、β射线法、光散射法、电荷感应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并从准确性、灵敏度和实时性等方面分析比较了不同监测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深入探讨了呼吸性粉尘颗粒物的国内外连... 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粉尘浓度连续监测技术的测量原理,包括过滤称重法、β射线法、光散射法、电荷感应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并从准确性、灵敏度和实时性等方面分析比较了不同监测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深入探讨了呼吸性粉尘颗粒物的国内外连续分离技术和标准,并系统分析了目前粉尘浓度连续监测技术在仪器测量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环境适应性、智能化自动校准及功耗优化等方面面临的挑战。讨论了粉尘浓度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单一总粉尘浓度监测向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共同监测方向发展,从点监测向面监测和区域监测方向快速推进。提出未来应致力于将粉尘浓度监测技术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及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等新兴技术相结合,以促进智能检测技术与粉尘职业危害监测预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为实现未来工业场景下的智能化、自动化粉尘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连续监测 呼吸性粉尘 尘肺病 颗粒物分离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铟粉尘的处理工艺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龙跃 王贵华 +2 位作者 杜培培 张良进 田晨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55,共11页
含铟粉尘是金属冶炼流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包含锌、钾、铝、铁、铟、铅、镉等金属,是回收稀有金属铟的重要原料。针对现阶段含铟粉尘回收铟过程中存在的分散损失严重、回收率低、处理难度大等问题,本文以含铟粉尘回收铟的全流程处... 含铟粉尘是金属冶炼流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包含锌、钾、铝、铁、铟、铅、镉等金属,是回收稀有金属铟的重要原料。针对现阶段含铟粉尘回收铟过程中存在的分散损失严重、回收率低、处理难度大等问题,本文以含铟粉尘回收铟的全流程处理工艺为主线,对含铟粉尘处理过程中火法预处理、湿法浸出、富集分离等环节的常用技术和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不同工艺的独特机理和处理流程,同时讨论不同工艺的特点和局限性,指出现阶段各工序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综述铟湿法浸出和富集分离提取两个环节的技术进展,并基于现阶段工业粉尘“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目标与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含铟粉尘综合回收处理的新思路,为实现含铟粉尘中铟等高附加值元素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铟粉尘 火法预处理 湿法浸出 富集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冶炼烟尘中锡、锌、镉的分离回收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施善林 路文 +1 位作者 曹昕宇 肖发新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研究了采用硫酸浸出—氧化水解脱砷—锌粉置换镉工艺分离回收锡冶炼烟尘中的锡、锌、镉,考察了各因素对分离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15%、液固体积质量比3∶1、浸出时间120min、浸出温度90℃条件下,Zn、Cd浸出率分别为9... 研究了采用硫酸浸出—氧化水解脱砷—锌粉置换镉工艺分离回收锡冶炼烟尘中的锡、锌、镉,考察了各因素对分离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15%、液固体积质量比3∶1、浸出时间120min、浸出温度90℃条件下,Zn、Cd浸出率分别为93.25%、89.35%,Sn浸出率小于0.1%;浸出液在双氧水加入量为2%、控制终点pH为5时,除砷后夜中As质量浓度降至0.1mg/L;除砷后液在反应温度60℃、锌粉用量为理论量1.0倍、搅拌速度250r/min、反应时间30min条件下,可得到含镉95%以上的海绵镉。该工艺可实现锡冶炼烟尘中有价金属高效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冶炼烟尘 有价金属 回收 浸出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