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cal Design for the Off-axis Reflective Optics with Wide Field
1
作者 ZHANGXin CHANGJun +3 位作者 WENGZhi-cheng JIANGHui-lin CONGXiao-jie LUYong-jun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83-486,共4页
Reflective optics with wide field of view has been appli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EUVL or space optics,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mong the reflective optics... Reflective optics with wide field of view has been appli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EUVL or space optics,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mong the reflective optics, the off-axis reflective optics is the most hopeful solution to the ever-highest demands of these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gives the requirements of both the above mentioned applications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optical systems. Finally, a design example of off-axis reflective optics with wide field of view is presented and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design off-axis REFLECTIVE opticS space opticS EUV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cal facet coatings for high-performance LWIR quantum cascade lasers atλ∼8.5μm 被引量:1
2
作者 MA Yuan LIN Yu-Zhe +5 位作者 WAN Chen-Yang WANG Zi-Xian ZHOU Xu-Yan ZHANG Jin-Chuan LIU Feng-Qi ZHENG Wan-Hua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7-502,共6页
We report on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long-wave infrared quantum cascade lasers(LWIR QCLs)by studying and optimizing the anti-reflection(AR)optical facet coating.Compared to the Al2O3 AR coat⁃ing,the Y_(2)O_(3)A... We report on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long-wave infrared quantum cascade lasers(LWIR QCLs)by studying and optimizing the anti-reflection(AR)optical facet coating.Compared to the Al2O3 AR coat⁃ing,the Y_(2)O_(3)AR coating exhibits higher catastrophic optical mirror damage(COMD)level,and the optical facet coatings of both material systems have no beam steering effect.A 3-mm-long,9.5-μm-wide buried-heterostruc⁃ture(BH)LWIR QCL ofλ~8.5μm with Y_(2)O_(3)metallic high-reflection(HR)and AR of~0.2%reflectivity coating demonstrates a maximum pulsed peak power of 2.19 W at 298 K,which is 149%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coated device.For continuous-wave(CW)operation,by optimizing the reflectivity of the Y_(2)O_(3)AR coating,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reaches 0.73 W,which is 91%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coated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cascade lasers long-wave infrared optical facet coatings catastrophic optical mirror da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球面主镜的中波红外消热差折反式光学成像系统
3
作者 李剑 沈志学 赵祥杰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7-982,共6页
为适应光电成像系统对低成本、宽温度范围和小型化轻量化低功耗的需求,采用半部结构设计法设计了一个折反式二次成像系统,前组和后组分开设计,热差和像差相互抵消,其中前组为球面主反射镜、高次非球面次反射镜和一次像面前的球面透镜;... 为适应光电成像系统对低成本、宽温度范围和小型化轻量化低功耗的需求,采用半部结构设计法设计了一个折反式二次成像系统,前组和后组分开设计,热差和像差相互抵消,其中前组为球面主反射镜、高次非球面次反射镜和一次像面前的球面透镜;后组为四片式中继透镜组。采用640×512面阵F#3中波红外制冷探测器,波段3.7~4.8μm,焦距200 mm,遮拦比不大于1/3.33,视场2.2°×2.75°,100%冷光阑匹配,总长不超过120 mm,光学被动消热差可适应-45℃~60℃温度范围,中心视场全温度MTF≥0.4@33 lp/mm,边缘视场全温度MTF≥0.33@33 lp/mm,冷反射等效温差≤0.45℃@20℃环境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球面主反射镜 折反式光学系统 光学被动消热差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反射镜Wiffletree支撑结构的装调方法
4
作者 李斌 王东杰 +3 位作者 王海超 霍腾飞 陈佳夷 徐婧文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9-716,共8页
为满足静止轨道高分辨率成像与深空天文观测等领域的需求,在火箭运载能力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天基遥感相机的口径呈现跨越式发展,从1m口径量级逐步迈向3m及以上口径量级。Wiffletree支撑结构具有支撑点位分布均匀、形变适应性强等特点... 为满足静止轨道高分辨率成像与深空天文观测等领域的需求,在火箭运载能力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天基遥感相机的口径呈现跨越式发展,从1m口径量级逐步迈向3m及以上口径量级。Wiffletree支撑结构具有支撑点位分布均匀、形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2m及以上口径的反射镜组件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Wiffletree支撑结构的支撑点位数量多、结构连接环节复杂,传统的反射镜装调定位方法无法满足快速精准装配需求。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机双向限位的多点联合定位方法,通过预先完成Wiffletree结构与相机承力板的定位装配,并调节反射镜与承力板的相对位置,确保镜面光轴指向精度满足要求;然后针对各支撑点进行微小调节,确保粘接间隙均匀、装配应力最小。所提方法在一块3m口径反射镜组件的装调过程中进行了应用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装调应力小、效率高,可满足大口径反射镜Wiffletree支撑结构的装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基遥感相机 大口径反射镜 光学装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学敏感器透射镜组胶粘技术
5
作者 杨宇 王伟华 +3 位作者 李连升 张尧 迟百宏 贾怡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6-31,共6页
空间光学敏感器是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极端空间环境下可靠工作是空间活动和任务正常开展的保障。空间光学敏感器的核心在于光学系统的制造,目前空间光学敏感器最普遍采用的是中小口径透射式光学系统,这要求各光学元件之间进行精... 空间光学敏感器是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极端空间环境下可靠工作是空间活动和任务正常开展的保障。空间光学敏感器的核心在于光学系统的制造,目前空间光学敏感器最普遍采用的是中小口径透射式光学系统,这要求各光学元件之间进行精密的装配制造。与机械紧固件连接方式相比,胶粘方式在中小口径透射式光学系统制造中更具潜力,然而胶粘方式在面向航天应用的光学敏感器光学系统制造中鲜有提及。系统研究了面向空间光学敏感器光学系统的透射镜组胶粘技术,通过应力仿真与面形分析确定了XM31作为下层胶粘剂、DP460作为上层胶粘剂的用胶组合,通过L_(9)(3^(4))正交试验及极差/方差分析确定了包边后面形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包边材料和下层涂胶面积,通过热真空、温度循环、力学环境适应性试验等空间环境地面模拟实验评估了该技术的可靠性,最终确定了最优胶粘技术参数。本工作对后续空间光学敏感器透射镜组装配技术研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学敏感器 透射镜组 胶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衍射的光学系统设计与偏振像差补偿
6
作者 李英超 于文超 +4 位作者 王超 王凯凯 刘嘉楠 王祺 刘壮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849,共11页
含有数字微镜阵列(DMD)的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产生的衍射现象会导致系统中偏振像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DMD的长波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及补偿方法。首先,... 含有数字微镜阵列(DMD)的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产生的衍射现象会导致系统中偏振像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DMD的长波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及补偿方法。首先,基于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波长与DMD像元尺寸的比值构建衍射与偏振像差特性传输模型,提出基于矢量衍射—偏振光琼斯矢量理论的偏振像差分析方法。其次,推导DMD的偏振像差和偏振度情况,确定DMD的最佳衍射级次、入射角与衍射效率,进而设计含DMD的二次成像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得到DMD衍射特性对偏振像差的影响情况。最后,通过倾斜投影物镜、镜片镀膜及减小表面入射角来补偿光学系统的偏振像差,以解决衍射现象对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像差产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在截止频率处均接近衍射极限,最大畸变小于0.2%,成像质量良好,整体系统的二向衰减经补偿后减小到原来的1/12。该分析模型能够揭示衍射与偏振像差之间的关系,该补偿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偏振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红外 偏振像差 光学系统设计 矢量衍射 数字微镜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系统中的自归零复合轴稳瞄系统
7
作者 刘小强 牛帅旭 +5 位作者 杨修林 王虎 杨永安 张蕙菁 柳井莉 赵子淳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6-353,共8页
针对传统复合轴稳瞄系统子轴运动范围较小、易积分饱和导致系统失效的问题,提出自归零复合轴稳瞄系统。在剖析传统复合轴稳瞄系统子轴易积分饱和致系统失效原由的基础上,提出主轴据强度函数随动子轴的自归零复合轴稳瞄系统,通过直观展... 针对传统复合轴稳瞄系统子轴运动范围较小、易积分饱和导致系统失效的问题,提出自归零复合轴稳瞄系统。在剖析传统复合轴稳瞄系统子轴易积分饱和致系统失效原由的基础上,提出主轴据强度函数随动子轴的自归零复合轴稳瞄系统,通过直观展示、理论分析及数学仿真软件仿真其在避免子轴积分饱和及增强系统抗扰特性方面的可行性及优势,并搭建试验平台开展试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在低频段,自归零复合轴稳瞄系统可在保证子轴扰动抑制能力的同时,大幅度增强系统的主轴扰动抑制能力,使主轴误差维持在较小值,避免子轴限位饱和。由此表明自归零复合轴稳瞄系统的可行性,及其在避免子轴限位饱和、维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系统 稳瞄系统 复合轴 自归零 快速反射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离轴三反红外相机调焦次镜中心支撑结构设计和试验
8
作者 王成彬 胡亭亮 +1 位作者 丛海佳 袁海涛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6,共9页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以其优化变量多、视场大、无遮挡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空间红外相机。空间红外相机经历严酷的发射力学和复杂的空间热环境,在此环境作用下红外相机极易产生离焦现象,导致成像质量下降。从离轴三反红外相机各调焦对象的实现...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以其优化变量多、视场大、无遮挡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空间红外相机。空间红外相机经历严酷的发射力学和复杂的空间热环境,在此环境作用下红外相机极易产生离焦现象,导致成像质量下降。从离轴三反红外相机各调焦对象的实现难易度出发,提出以次镜为调焦对象的调焦方法。针对调焦次镜的特殊应用场景,为降低调焦机构负载、降低力学响应,提出一种以碳化硅为次镜材料,采用硅橡胶粘接、紧凑、轻质、低装配应力的次镜中心支撑的方案。建立了调焦次镜参数化模型和优化函数,完成了次镜结构的设计,仿真分析在重力作用下面形精度RMS最大为2.9 nm,20℃基准温度为±10℃,面形精度RMS为4.1 nm。完成次镜加工后,进行了次镜胶结、装配。装配前后,次镜面形精度未发生变化。经过次镜调焦机构组件的力学试验,次镜面形RMS变化0.001λ(λ=632 nm)。次镜保持了良好的面形精度,验证了大口径离轴三反调焦次镜设计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调焦机构 碳化硅 次镜中心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维超大行程快反镜的分段非线性拟合标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天 陈青山 +1 位作者 王艳林 刘力双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了实现集高速扫描与精确指向功能于一体的2维超大行程快速反射镜(快反镜)的高重复定位精度与分辨率,采用分段标定方法,设计了2维超大行程快反镜角度标定系统;对多项式拟合法进行优化得到分段式非线性拟合法,并对标定模型进行了理论分... 为了实现集高速扫描与精确指向功能于一体的2维超大行程快速反射镜(快反镜)的高重复定位精度与分辨率,采用分段标定方法,设计了2维超大行程快反镜角度标定系统;对多项式拟合法进行优化得到分段式非线性拟合法,并对标定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5°范围内,传统的多项式拟合法标定误差最高达1.7 mrad,而优化后的分段式非线性拟合法在±5°标定的拟合误差小于8.2μrad,x、y轴分辨率分别可达4.6μrad和5.6μrad,x、y轴重复定位精度分别为19.4μrad和9.6μrad。此研究对精确控制2维超大行程快反镜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超大行程快反镜 分段非线性拟合 系统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快速反射镜自适应模糊增量式PID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星宇 吕勇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为了解决快速反射镜在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下超调量大及稳定所需时间长的问题,引入自适应模糊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提高控制性能。根据音圈电机快速反射镜的构成与工作原理,构建音圈电机快速反射镜的闭环控制模型,并针对模糊控... 为了解决快速反射镜在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下超调量大及稳定所需时间长的问题,引入自适应模糊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提高控制性能。根据音圈电机快速反射镜的构成与工作原理,构建音圈电机快速反射镜的闭环控制模型,并针对模糊控制器中的隶属度函数及论域进行优化;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自适应模糊增量PID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及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增量式PID控制器能使整体闭环过程“零超调”、“零振荡”,同时相比于传统PID控制器,系统稳定所需的时间缩短了17.5%,系统带宽提高了16.7%。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快反镜的控制效果,可应用于其它需要高精度控制的系统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快速反射镜 模糊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音圈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tiCentric中心偏测量仪的红外光学镜组装调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颖 项建胜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6-731,共6页
在红外光学镜组装调过程中会产生光学中心偏,且红外材料对可见光不透明,不能使用传统的可见光装调模式,从而成为红外镜组装调的难点。论文提出了基于德国TRIOPTIC公司的OptiCentric双光路中心偏测量仪的装调方案,详细介绍了无镜座定中... 在红外光学镜组装调过程中会产生光学中心偏,且红外材料对可见光不透明,不能使用传统的可见光装调模式,从而成为红外镜组装调的难点。论文提出了基于德国TRIOPTIC公司的OptiCentric双光路中心偏测量仪的装调方案,详细介绍了无镜座定中法与镜座法以及非球面的装调方法,并对无镜座定中法与镜座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论文还指出使用OptiCentric中心偏测量仪在非球面定中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使用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仪对无镜座法和镜座法装调的镜头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使用中心偏测量仪装调的镜头能够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中心偏 红外材料 opticentric 无镜座定中法 镜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高层变形镜静态像差在线检测方法
12
作者 李俊杰 冉弦 +3 位作者 晏楠飞 童定康 张兰强 饶长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0-208,共9页
太阳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Multi-conjugate Adaptive Optics,MCAO)系统中共轭于高层的变形镜自身的像差导致扩展目标图像对比度降低,造成MCAO系统闭环稳定性和校正效果下降。针对MCAO系统高层变形镜缓变的静态像差难以在线检测的问题,提... 太阳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Multi-conjugate Adaptive Optics,MCAO)系统中共轭于高层的变形镜自身的像差导致扩展目标图像对比度降低,造成MCAO系统闭环稳定性和校正效果下降。针对MCAO系统高层变形镜缓变的静态像差难以在线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视场波前传感器的高层变形镜像差在线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基于MCAO系统自身的多视场低阶波前传感器复原高层变形镜高阶波前像差,无需引入额外的面形检测装置。针对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的MCAO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基于单项像差给出了所提方法对高层变形镜像差的探测能力;通过探测19个单视场方向的27项Zernike像差,复原2.8 km变形镜波前像差,相对误差小于25%。给出了像差检测精度与变形镜共轭高度的关系,对于1 m口径1'视场的望远镜MCAO系统,所提方法对2.5~4.0 km共轭高度变形镜波前检测误差较低。最后使用该方法对NVST MCAO系统的高层313单元变形镜进行了在线像差检测,波前检测误差的均方根为43.6 nm。文中为MCAO系统高层变形镜在线像差检测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 像差检测 高层变形镜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大视场的机载共形光窗像差校正设计
13
作者 王浩瑞 陈建发 +2 位作者 崔泽曜 吕佳欣 郭亚轩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2,共6页
为解决在大口径大视场系统中共形光窗引入的复杂像差难以校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机载光学系统设计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光窗内表面和离散型反射镜进行像差校正,通过分口径优化的策略平衡像差,并给出与离散式反射镜匹配的控制算法... 为解决在大口径大视场系统中共形光窗引入的复杂像差难以校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机载光学系统设计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光窗内表面和离散型反射镜进行像差校正,通过分口径优化的策略平衡像差,并给出与离散式反射镜匹配的控制算法解决子口径间波面不一致问题,具有自由度高、结构简单等优点。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可以在120 mm口径和0°~30°扫描角度下,将中心视场的波前像差RMS由0.62λ校正至0.06λ(λ=950 nm)。研究表明,离散型反射镜在动态像差补偿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该校正方法在共形光学系统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共形光学 离散型反射镜 像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压电结构的复合式变形镜设计
14
作者 杜文杰 邹有云 +3 位作者 布一帆 邓杰 葛鑫磊 马剑强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9-747,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单压电变形镜谐振频率随口径增加而降低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压电结构的复合式变形镜,通过单压电致动器阵列的约束作用使其谐振频率不依赖于口径。通过有限元仿真设计了变形镜结构并制备了67单元40 mm口径变形镜样机,... 为了解决传统的单压电变形镜谐振频率随口径增加而降低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压电结构的复合式变形镜,通过单压电致动器阵列的约束作用使其谐振频率不依赖于口径。通过有限元仿真设计了变形镜结构并制备了67单元40 mm口径变形镜样机,搭建了基于Shack-Hartmann传感器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变形镜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典型致动器在电压50 V下波前变形幅值可达到10μm,重构的前15项归一化残差均在10%内,初始镜面校平后均方根值(RMS)仅为18 nm,变形镜的一阶固有频率为2.8 kHz。所提出的变形镜既具有高变形量高致动器数目,也具有高工作带宽以及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为天文望远镜提供了一种新的波前校正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镜 自适应光学 单压电结构 像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超分辨成像的低波前畸变二向色镜的研制
15
作者 黄宏宇 王瑞生 +3 位作者 林晓敏 梁显鹏 董明 袁泉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为满足超分辨荧光检测系统中高精度成像及快速检测的需求,研制了双波段低波前畸变二向色镜。通过研究退火温度对Ta_(2)O_(5)与SiO_(2)材料膜层应力的影响规律,反演拟合出两种材料膜层应力抵消时的膜层厚度比与退火温度关系式;基于拟合... 为满足超分辨荧光检测系统中高精度成像及快速检测的需求,研制了双波段低波前畸变二向色镜。通过研究退火温度对Ta_(2)O_(5)与SiO_(2)材料膜层应力的影响规律,反演拟合出两种材料膜层应力抵消时的膜层厚度比与退火温度关系式;基于拟合结果设计了一种双波段低波前畸变的膜系结构,通过退火法实现双波段低波前畸变二向色镜的制备。经测试,采用2 mm厚度的石英基底,光谱测试结果为T_(avg)>97%@504~544 nm、T_(avg)>97%@588~800 nm,T_(abs)<2%@450~491 nm、T_(abs)<2%@556~566 nm,波前畸变(反射PV值)测试结果为0.087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二向色镜 波前畸变 退火 超分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SiC主反射镜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
16
作者 赵宝 王从敬 +1 位作者 罗婷婷 王晶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3-959,共7页
为了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轻量化主镜,本文以某光学测量系统的大口径SiC主镜为优化目标,首先确定了主镜的支撑结构,随后对主镜的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通过对主镜加强筋进行分组优化了其厚度,同时对主镜的前后面板厚度以及总厚度进行了优化... 为了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轻量化主镜,本文以某光学测量系统的大口径SiC主镜为优化目标,首先确定了主镜的支撑结构,随后对主镜的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通过对主镜加强筋进行分组优化了其厚度,同时对主镜的前后面板厚度以及总厚度进行了优化。随后对主镜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三角形孔与扇形孔组合使用的结构形式,主镜的面形有了较大提升。最终主镜与初始主镜相比质量减轻了16.7 kg,径厚比由11.4提高到12.8,且静、动态特性均满足使用要求。随后分析了主镜存在轴向温差以及径向温差时对光学系统的影响,使用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作为评价标准,确定了主镜轴向与径向温差应控制的范围。最后使用四维干涉仪对主镜的面形精度进行了检测,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主镜 轻量化 有限元仿真 优化设计 光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大调制量音圈变形镜的驱动器优化设计
17
作者 葛久捌 李明星 +5 位作者 许莎莎 王辰 周颖 俞琳 吴晶晶 胡立发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5-565,共11页
音圈变形镜因其大调制量和无磁滞等优势,作为自适应次镜在大口径地基天文光学望远镜中应用广泛。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37单元大调制量音圈变形镜的音圈驱动器优化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和验证。针对动磁式结构,给出了音圈驱动器的电磁力理论公... 音圈变形镜因其大调制量和无磁滞等优势,作为自适应次镜在大口径地基天文光学望远镜中应用广泛。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37单元大调制量音圈变形镜的音圈驱动器优化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和验证。针对动磁式结构,给出了音圈驱动器的电磁力理论公式,并简述了电磁力与镜面应变之间的关系。接着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优化。最终,根据优化结果对37单元音圈变形镜进行了仿真分析与像差校正验证。所设计的音圈驱动器电机效率为0.362 N/W1/2,响应速度为0.3 ms,线性度为1,单个驱动器可以使变形镜的最大行程达到50μm。本文设计的音圈驱动器在结构简单、小型化、低成本、高响应速度、线性响应和高效率方面表现优异,使其在大气湍流像差校正、激光武器、激光通信和眼底成像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变形镜 音圈驱动器 大气湍流像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磁阻式快速反射镜研究
18
作者 胡子鹏 刘力双 刘鑫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了满足约束空间下的15 mm口径快速反射镜需求,对磁阻式电磁驱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分析了电磁驱动中线圈、永磁体参数、气隙,磁芯及导磁体等参数对驱动力矩的影响;根据仿真优化结果设计了快速反射镜样机,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 为了满足约束空间下的15 mm口径快速反射镜需求,对磁阻式电磁驱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分析了电磁驱动中线圈、永磁体参数、气隙,磁芯及导磁体等参数对驱动力矩的影响;根据仿真优化结果设计了快速反射镜样机,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快速反射镜外形尺寸为24.0 mm×33.5 mm,转角范围为2维±1°,工作带宽大于350 Hz,主体重量79 g,口径15.0 mm,平均功耗7.36 W;快速反射镜样机体积小、重量轻、转角范围大,可应用于约束空间下的光束指向。此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广小型磁阻式快速反射镜在空间或负载重量约束较高的场合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快速反射镜 有限元分析 磁阻式电磁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曲面非制冷红外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设计
19
作者 栗星 王斌 +2 位作者 李锦鹏 高荣 毛祥龙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9,共9页
基于非制冷型800×600分辨率长波红外探测器,采用自由曲面形式设计了一种自由曲面非制冷红外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该系统的焦距为103 mm,F数为1.47,视场角为7.5°×5.6°,工作波段范围为8~12μm。采用XY多项式自由曲面设... 基于非制冷型800×600分辨率长波红外探测器,采用自由曲面形式设计了一种自由曲面非制冷红外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该系统的焦距为103 mm,F数为1.47,视场角为7.5°×5.6°,工作波段范围为8~12μm。采用XY多项式自由曲面设计的三片镜子进一步扩大了成像视场,解决了传统透射式红外光学系统视场角较小的问题。通过仿真计算确定了三片镜子的XY自由曲面面型,设计结果显示,在全视场范围内,该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在30 lp/mm处优于0.45,弥散斑直径小于一个像元尺寸,最大相对畸变小于3%,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在提升红外光学系统的成像视场和成像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无人机等空中目标的跟踪监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自由曲面 离轴三反 非制冷红外 成像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挤压的6061铝合金光学反射镜材料制备工艺
20
作者 陈宜锐 易幼平 黄始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3-1783,共11页
提出一种低温挤压新工艺制备6061铝合金光学反射镜材料,研究不同挤压温度对残余结晶相和晶粒组织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降低,残余结晶相破碎效果显著,面积分数增大,由510℃时的0.186%升为-50℃时的0.941%,分布更加弥散... 提出一种低温挤压新工艺制备6061铝合金光学反射镜材料,研究不同挤压温度对残余结晶相和晶粒组织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降低,残余结晶相破碎效果显著,面积分数增大,由510℃时的0.186%升为-50℃时的0.941%,分布更加弥散,变为粒径为1~3μm的细小相;同时,动态回复被抑制,位错更易转化为大角度晶界,变形态组织高角度晶界比例由510℃时的18.3%升至-50℃时的33.7%,而固溶态组织高角度晶界比例则由510℃时的56.4%升至-50℃时的92.97%,核平均误差明显增大,激发晶格旋转,几何必要位错密度增大,变形态组织晶粒粒径由209μm细化到3.1μm,固溶态晶粒形貌也由高温下回复占主导的粗纤维状晶粒,转变为低温时(200℃以下)再结晶占主导地位的等轴晶粒,组织粒径由322.82μm细化到49.96μm,可有效提升光学反射镜超精加工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挤压 6061铝合金 光学反射镜 晶粒 残余结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