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er Controlled Polishing of the Off-axis Aspheric Mirrors 被引量:4
1
作者 ZHANG Xue jun,WENG Zhi cheng,ZHANG Zhong yu, WANG Quan dou,ZHANG Feng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2, China)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67-473,共7页
In this paper, the manufacturing and testing procedures to make large off-axis aspherical mirrors are presented. The difficulties in polishing and testing for both circular aperture and rectangular aperture mirrors ar... In this paper, the manufacturing and testing procedures to make large off-axis aspherical mirrors are presented. The difficulties in polishing and testing for both circular aperture and rectangular aperture mirrors are previewed, and a possible solution is given. The two mirrors have been polished by means of CCOS, and the final accuracy is 25nm rms for 770mm×210mm rectangular mirror and 20nm rms for φ600mm circular mirror. These results just meet the optical tolerances specified by the designer, and the manufacturing and testing procedures presented here show good ability to make the large off-axis aspherical mirr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ere computer-controlled POLISHING OPTICAL TE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Injection Moulding of High Precision Aspheric Plastic Lens 被引量:1
2
作者 TO Suet LEE Wing-bun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32-,共1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multi me dia technologies, the demand for the optical plastic aspheric elements used in o pto-electronic devices, camera, optical disc and projector lens etc. has been i 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multi me dia technologies, the demand for the optical plastic aspheric elements used in o pto-electronic devices, camera, optical disc and projector lens etc. has been i ncreased rapidly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fabrication of asp heric plastic lens are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moulds, selection of proper injection moulding equi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jection moulding parameters etc.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injection pressure, moulding temperature, cool ing time and injection speed on the surface profile of the lenses during injecti on and holding process is investigated. Surface quality of plastic lenses is mea sured by Talysurf Texture Measuring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jection pressure and moulding temperature are important parameters compar ing to cooling time and injection speed. A bit change of injection pressure or m oulding temperature will affect the property of the surface profile. Either incr easing injection pressure or mould temperature can achieve less shrinkage. Other wise, a lower injection pressure will produce more shrinkage, more air traps and a lower mould temperature results greater warp and higher shrinkage. The dynami c process of injection for optical plastic lenses is simulated by 3D Moldflow pl astic Insight software (MPI). The MPI will help us to optimize injection mouldin g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jection moulding aspheric lens optical compon ent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Locus Shaping Method of Quadric Aspheric Parts
3
作者 王院生 王鹤岩 +2 位作者 路桂英 蔡立 朴承镐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5年第2期233-239,共7页
The original idea and shaping principle of locus shaping method for processing the aspheric optical part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artial structure of the machine tool designed is described.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 The original idea and shaping principle of locus shaping method for processing the aspheric optical part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artial structure of the machine tool designed is described.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compared to the numerical control method. And it is proven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eric SURFACE CONIC CURVE CONIC curved SURFACE LOCUS SHAPING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Large Depth Diameter Ratio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4
作者 CHEN Ming-jun, LI Dan, DONG Shen (Precis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6-27,共2页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profiles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larege depth diamter ratio aspheric surfaces in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 ultra-pre...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profiles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larege depth diamter ratio aspheric surfaces in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is then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Aerostatic form is adopted to build the spindle of the workpiece, transverse guideway, longitudinal guideway and the spindle of the grinder in this system. The following specification is achieved, such as the turning accuracy of the spindle of the workpiece is 0.05 μm, radial rigidity of the spindle is GE 220N/μm, axial rigidity is GE 160 N/μm, radial rigidity of the guideway is GE 200N/μm, the highest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grinder is 80 000 rev/min and its turning accuracy is 0.1 μm, the resolution of linear displacement of 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guideway is 4.9 nm. Adjusting range of this adjusting mechanism is 2 mm in the Y direction, the adjusting accuracy of the precise adjusting mechanism is 0.1 μm. Micro displacement measuring system of this ultra-precision aspheric grinding adopts two-backfeed strategy, and angle displacement back-feed is realized by photoelectric encoder, it’s resolution is 655 360 pulse/rev. after 4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it’s angle displacement resolution is achieved 2 621 440 pulse/rev. Straight-line displacement is monitored by single frequency laser interferometer (DLSTAX LTM-20B, made in Japan). This CNC system adopts inimitable bi-arc step length flex CN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it’s CN system resolution is 5 nm.So this aspheric grinding system ensures profile accuracy of the machined part. The resolution of this interferometer is 5 nm. Finally, lots of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this grinding system. Some optical aspheric parts, with profiles accuracy of 0.3 μm, surface roughness less than 0.01 μm,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optical aspheric surface precise adjusting mechanism large depth diameter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cal Design for the Off-axis Reflective Optics with Wide Field
5
作者 ZHANGXin CHANGJun +3 位作者 WENGZhi-cheng JIANGHui-lin CONGXiao-jie LUYong-jun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83-486,共4页
Reflective optics with wide field of view has been appli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EUVL or space optics,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mong the reflective optics... Reflective optics with wide field of view has been appli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EUVL or space optics,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mong the reflective optics, the off-axis reflective optics is the most hopeful solution to the ever-highest demands of these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gives the requirements of both the above mentioned applications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optical systems. Finally, a design example of off-axis reflective optics with wide field of view is presented and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design off-axis REFLECTIVE OPTICS space OPTICS EUV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Installing Error on the Surface Shape Precision of the Axial Symmetry Aspheric Workpiece in Lapping
6
作者 尚春民 张东梅 +1 位作者 杨建东 张心明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6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关键词 非球面 对称性 加工件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束整形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祝战科 袁英敏 柯熙政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6-785,共10页
激光器输出的光束通常用高斯分布描述,为了提高光束分布的均匀性和能量利用率,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对光束进行整形。总结了几种光束整形技术,并将其分为静态光学元件和动态光学元件整形技术两大类;分别介绍了非球面透镜组、双折射透镜... 激光器输出的光束通常用高斯分布描述,为了提高光束分布的均匀性和能量利用率,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对光束进行整形。总结了几种光束整形技术,并将其分为静态光学元件和动态光学元件整形技术两大类;分别介绍了非球面透镜组、双折射透镜组、衍射光学元件、微透镜阵列以及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等整形系统的研究进展、基本原理、影响整形效果的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着重总结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较于其他整形方法的优势,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整形 非球面透镜 双折射透镜 微透镜阵列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薄型折反式中波红外超焦距成像镜头设计
8
作者 张乐函 贾大功 +5 位作者 朱猛 汪硕 李宇海 解娜 王君光 张红霞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3-1099,共7页
随着光电成像技术在无人机系统和目标识别领域的深入发展,轻薄紧凑的光学系统已成为研究热点。针对无人机系统对小型化高清红外探测系统的迫切需求,本文分析了环形折反式结构的景深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应用于中红外波段,面向中... 随着光电成像技术在无人机系统和目标识别领域的深入发展,轻薄紧凑的光学系统已成为研究热点。针对无人机系统对小型化高清红外探测系统的迫切需求,本文分析了环形折反式结构的景深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应用于中红外波段,面向中远距离探测,超焦距对焦的轻薄型折反式镜头。为了实现单片式小型化的结构,镜头采用硒化锌材料和高次非球面设计,有效矫正了像差,极大减小了系统长度和体积,可以在不变焦的情况下实现大范围、快速成像。结果表明,该镜头外口径为50.00 mm,有效焦距为43.08 mm,最大厚度仅为23.70 mm,在195.12 m至无限远的景深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实现了中波红外探测系统的小型化设计。该中波红外折反式镜头具有结构紧凑、抗振动、探测范围广、分辨率高等优点,有效解决了传统红外定焦系统探测范围小、结构复杂的问题,可以满足新一代轻薄红外探测系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光学系统 环形折反式镜头 景深 非球面 中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约束的差动共焦离轴非球面自适应测量方法
9
作者 马维阔 邱丽荣 +2 位作者 李奕豪 赵维谦 刘昱含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31-1841,共11页
离轴非球面形状不对称且其表面曲率变化非线性,给面形高精度测量带来挑战。为解决现有离轴非球面面形测量方法高度依赖待测件初始调整位姿和曲率变化难适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约束的差动共焦离轴非球面自适应测量方法,以实... 离轴非球面形状不对称且其表面曲率变化非线性,给面形高精度测量带来挑战。为解决现有离轴非球面面形测量方法高度依赖待测件初始调整位姿和曲率变化难适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约束的差动共焦离轴非球面自适应测量方法,以实现对离轴非球面的无初始位姿依赖、曲率变化自适应、高精度测量。首先,根据平移-回转扫描测量原理和差动共焦技术抗表面倾角精准定焦的性能,从规划测量点和待测点之间的距离和倾角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空间约束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等面积准则下的螺旋扫描路径规划算法进行优化,实现对离轴非球面测量路径的曲率自适应动态调整。使用该方法对离轴非球面和20°倾斜平面进行测量实验,将测量结果与Zygo干涉仪的测量结果点对点作差,面形差别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均优于10 nm,对应3σ优于5 nm,满足离轴非球面的高精度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约束 差动共焦 离轴非球面 自适应测量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出瞳距目镜光学系统设计
10
作者 刘小华 王劲松 +1 位作者 孔诗媛 唐卓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6-552,共7页
为了适应军用瞄准镜的作战需求,针对传统目镜系统存在出瞳距较短、成像质量差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非球面长出瞳距目镜,出瞳距达到了90 mm,相对镜目距为3.3。首先,在由球面构成的折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基础上,然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目镜系... 为了适应军用瞄准镜的作战需求,针对传统目镜系统存在出瞳距较短、成像质量差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非球面长出瞳距目镜,出瞳距达到了90 mm,相对镜目距为3.3。首先,在由球面构成的折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基础上,然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目镜系统的成像质量及简化系统结构,引入非球面设计,得到了含有非球面的折射式长出瞳距目镜,由5片透镜组成。结果表明:在50 lp/mm空间频率处,采用非球面设计的长出瞳距目镜,全视场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均超过了0.4。对该目镜的各项公差和成像质量进行了分析,公差合理,像质优良;光学系统总长为48.3 mm,重量为129.2 g,对比传统折射式目镜,光学总长缩短了24.2%,重量减轻了35.7%,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像质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镜 长出瞳距 光学设计 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模拟注射成型与注射压缩成型对比分析
11
作者 赫灵川 石广丰 刘辉煌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6,160,共7页
根据某款非球面塑胶镜片的材料特性和设计标准,为满足成型外观、结构及产能的要求,设计的浇注系统采用了1模8穴的设计布局,使用冷流道、侧浇口进料形式。结合传统注射成型加工方式不能满足镜片在面型精度及内应力等方面要求的问题,选用... 根据某款非球面塑胶镜片的材料特性和设计标准,为满足成型外观、结构及产能的要求,设计的浇注系统采用了1模8穴的设计布局,使用冷流道、侧浇口进料形式。结合传统注射成型加工方式不能满足镜片在面型精度及内应力等方面要求的问题,选用注射压缩成型方式作为新的工艺。采用Moldflow软件对镜片进行传统注射成型及注射压缩成型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制品熔接痕得到明显的改善;体积收缩率在非球面区域外径处由2.509%减少至1.537%;收缩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外径变形由36.8μm减少至13μm,非球面外径变形量由24μm减少至7.9μm,浇口处变形量由36.4μm减少至14.1μm;光学迟滞模拟中,非球面S1面外径处迟滞由68.26 nm减少至14.86 nm,浇口处由57.64 nm减少至37.36 nm;非球面S2面外径处迟滞由53.37 nm减少至21.06 nm,浇口处由62.56 nm增加至103.4 nm。新工艺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进行实际生产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镜片 浇注系统设计 MOLDFLOW 体积收缩分析 光学迟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拼接非球面的头戴显示器的设计
12
作者 柏香虎 陈瑾 +1 位作者 于洋 刘雪峰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18,共6页
为了设计出具有更大视场、更高成像质量且结构轻巧的头戴显示器以满足高端场合的需求,采用拼接非球面和折叠光路系统设计了两片式头戴显示器。该光学系统使用两片透镜,包含一个拼接非球面、一个平面和两个球面,4个表面分别镀半透半反膜... 为了设计出具有更大视场、更高成像质量且结构轻巧的头戴显示器以满足高端场合的需求,采用拼接非球面和折叠光路系统设计了两片式头戴显示器。该光学系统使用两片透镜,包含一个拼接非球面、一个平面和两个球面,4个表面分别镀半透半反膜、相位延迟膜、偏振反射膜以及减反膜。先通过像差理论计算出初始结构,然后引入拼接非球面以进一步提高边缘视场的成像质量,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公差分析。结果表明,软件仿真后光学系统的全视场角达到100°,边缘视场在奈奎斯特频率处调制传递函数大于0.3,出瞳直径为8 mm,出瞳距离为14 mm,从眼瞳到像源,系统总长不超过30 mm,两片透镜的总质量仅为21.0 g。采用拼接非球面和折叠光路能明显提升头戴显示器的性能,可为大视场高成像质量头带显示器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头戴显示器 折叠光路 拼接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准直非球面微透镜阵列模压成形
13
作者 高立恒 于谦 +4 位作者 周天丰 周佳 孙秀文 闫涛 阮本帅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3,共9页
为了提高光纤阵列准直用非球面微透镜阵列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深入研究了非球面微透镜阵列模具加工精度控制和面形误差补偿方法和理论。根据非球面微透镜阵列设计的光学几何结构特点,提出局部螺旋金刚石铣削方法,对磷化镍合金模具材... 为了提高光纤阵列准直用非球面微透镜阵列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深入研究了非球面微透镜阵列模具加工精度控制和面形误差补偿方法和理论。根据非球面微透镜阵列设计的光学几何结构特点,提出局部螺旋金刚石铣削方法,对磷化镍合金模具材料进行加工;针对模具材料和玻璃材料的高温特性及工艺参数会产生面形误差的问题,提出了非球面微透镜阵列模具补偿方法;通过模具轮廓补偿设计提高模压成形精度,提升光学性能,实现了10×10非球面微透镜阵列的高精度制造。实验结果表明:非球面微透镜阵列的面形误差PV控制在220~380 nm,表面粗糙度Ra可达7~10 nm。该方法为非球面微透镜阵列的高精度高效率批量制造提供了有效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加工 螺旋金刚石铣削 非球面微透镜阵列 玻璃模压成形 面形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塑料3倍全动型变焦镜头设计
14
作者 蓝澜 王紫东 +3 位作者 傅峥尧 赵申雨 程德文 杨通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08-2019,共12页
为满足消费电子领域对紧凑型、高性能变焦镜头的需求,设计了一个全塑料3倍全动型连续变焦镜头。该设计采用全动型变焦结构,所有透镜组均可运动,以优化变焦倍率和像质水平。利用Q型非球面提高成像质量,并结合塑料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使用Li... 为满足消费电子领域对紧凑型、高性能变焦镜头的需求,设计了一个全塑料3倍全动型连续变焦镜头。该设计采用全动型变焦结构,所有透镜组均可运动,以优化变焦倍率和像质水平。利用Q型非球面提高成像质量,并结合塑料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使用LightTools为光学系统各表面设置相应的光学属性,通过光线追迹进行鬼像分析。优化后镜头实现了22.72~68.16 mm的3倍变焦,F数为4.5,光学总长小于68 mm。在10,1,0.2 m的物距下,不同焦距各视场80 lp/mm处衍射MTF大于0.3,160 lp/mm处MTF大于0.22,实现了高分辨率成像,且凸轮曲线设计流畅无拐点。鬼像分析表明,各表面组合形成的鬼像与像点最大辐照度之比均小于0.0122%,对系统影响较小。全塑料3倍全动型变焦镜头在光学性能、紧凑性及可制造性方面均表现出色,为高性能、小型化变焦镜头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全动型变焦 全塑料镜头 Q型非球面 变焦凸轮设计 鬼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全息零位补偿离轴非球面干涉检测技术(特邀)
15
作者 王慎 曹耘 闫力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2-258,共7页
离轴非球面反射镜是高性能空间光学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研制大视场、长焦距空间遥感相机。为了解决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面形检测,保障空间遥感相机的成像效果,基于计算全息光学元件建立了一种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面形检测方... 离轴非球面反射镜是高性能空间光学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研制大视场、长焦距空间遥感相机。为了解决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面形检测,保障空间遥感相机的成像效果,基于计算全息光学元件建立了一种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面形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基准光斑确定待测镜面的空间位置,通过像差调节可以高精度实现对于待测镜面的干涉检测,利用载频有效分离干扰衍射级次,从而实现对于待测镜面的高精度测量。为了验证所述方法的设计检测精度与有效性,完成对于目标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干涉检测补偿设计。设计结果表明,利用所述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于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干涉测量,镜面全口径设计结果残差为0 nm RMS,验证了该方法的设计可靠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检测 零位补偿 计算全息 离轴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CGH补偿面形检测技术
16
作者 唐卓睿 毛朝斌 +4 位作者 张瀛怀 冯畅 丘敏艳 胡承 张鑫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0,共7页
次镜的全口径面形测量是干涉检测中的难点问题,为了实现同轴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的全口径面形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CGH的零位补偿测量模型。利用该模型对90 mm口径的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进行了零位补偿设计。设计中,为了降低次镜的调... 次镜的全口径面形测量是干涉检测中的难点问题,为了实现同轴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的全口径面形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CGH的零位补偿测量模型。利用该模型对90 mm口径的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进行了零位补偿设计。设计中,为了降低次镜的调整测试难度,采用平面波出射干涉仪、CGH及待测同轴高次碳化硅非球面次镜进行光路搭建设计。从设计分析可以得出,基于文中的次镜补偿设计方法,其补偿设计的理论设计精度RMS值为0 nm,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精度与准确性。同时,对该次镜进行了干涉检测及误差分析,其全口径面形检测结果 RMS值达到0.015λ(λ=632.8 nm),标定CGH透射波像差后其全口径面形检测结果 RMS值为0.016λ(λ=632.8 nm),进一步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检测 零位补偿 计算全息 非球面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全息图零位补偿的同轴高次非球面干涉检测技术研究
17
作者 王慎 刘泉 +1 位作者 国成立 闫力松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4,共8页
为了解决同轴高次非球面的高精度面形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GH的同轴高次非球面零位补偿检测设计方法。利用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同轴非球面补偿设计中各衍射级次的有效分离,可实现对于待测镜面的零位补偿设计。结合工程实例,本文... 为了解决同轴高次非球面的高精度面形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GH的同轴高次非球面零位补偿检测设计方法。利用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同轴非球面补偿设计中各衍射级次的有效分离,可实现对于待测镜面的零位补偿设计。结合工程实例,本文对一口径为260 mm的同轴高次非球面反射镜实现了零位补偿检测设计。从CGH设计结果可以看出,基于本文检测设计方法,其理论设计检测残差(RMS值)可以达到0 nm。此外,还完成了对于该同轴高次非球面反射镜的实际检测。针对检测过程中的误差源进行了误差分析,以验证本方法的可靠性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 补偿 计算全息 同轴高次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方法
18
作者 李凌 张家福 +6 位作者 陶鑫 于宗伟 李梦旭 王任远 陈西 崔程光 王向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4,共10页
为了实现应用于高能激光等领域对表面洁净度有着极高要求的超光滑非球面检测,排除检测人员带来的洁净度与空气扰动的影响,研究了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方法。通过建立补偿干涉法非球面失调量与波前像差之间的灵敏度矩阵... 为了实现应用于高能激光等领域对表面洁净度有着极高要求的超光滑非球面检测,排除检测人员带来的洁净度与空气扰动的影响,研究了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方法。通过建立补偿干涉法非球面失调量与波前像差之间的灵敏度矩阵,实现利用波前像差求解被测非球面失调量。以理想干涉系统的离焦、彗差与像散为优化目标,进行反馈控制,实现被测非球面的自动化调整,进而实现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涉图可测范围内,利用灵敏度矩阵通过几步迭代即可实现非球面失调量的收敛。结合Stewart六自由度调整台,分别实现2μm精度的平移误差调整、2"精度的光轴自动化对准,最终完成被测非球面的精密调整,实现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采用灵敏度矩阵与六自由度调整的非球面自动化干涉检测方法可实现被测非球面失调量的快速求解与自动调整,降低人员和环境带来的扰动影响,提高了非球面的检测速度,并实现了高洁净度超光滑非球面的自动化干涉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检测 补偿法 灵敏度矩阵 非球面 STEWART平台 六自由度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龙飞 胡雨旺 +2 位作者 张泽光 刘悦 薛常喜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共31页
为满足光学行业的市场需求,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是实现低成本、批量化、高精度生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和精密光学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并对两种技术... 为满足光学行业的市场需求,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是实现低成本、批量化、高精度生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和精密光学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并对两种技术与其他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制造技术进行了对比,阐述了模具材料种类、模具加工方法、成型材料、成型过程等内容。最后总结了近年来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光学元件 模压成型 注塑成型 快速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非球面的非零位干涉检测技术
20
作者 张旭 李世杰 +3 位作者 刘丙才 田爱玲 梁海锋 蔡长龙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为了实现凹非球面的快速、高精度与通用化检测,文中提出了一种将非球面当做球面,直接采用干涉仪检测的非零位干涉检测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非球面的面形误差检测结果。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建立了回程误差、调整... 为了实现凹非球面的快速、高精度与通用化检测,文中提出了一种将非球面当做球面,直接采用干涉仪检测的非零位干涉检测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非球面的面形误差检测结果。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建立了回程误差、调整误差的计算与去除模型,研究了面形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然后,以两个不同非球面度的凹非球面为例,对其回程误差和调整误差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搭建了凹非球面的非零位检测实验装置,成功测量得到其面形误差。通过与自准直零位检测法或LUPHOScan轮廓测量法检测结果对比发现,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面形分布和评价指标具有高度一致性,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正确性。该检测方法在保证高精度测量的同时兼备一定的通用性与便捷性,为凹非球面的通用化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面形测量 非零位干涉检测 回程误差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