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7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op Yield Forecasted Model Based on Time Series Techniques
1
作者 Li Hong-ying Hou Yan-lin +1 位作者 Zhou Yong-juan Zhao Hui-m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2年第1期73-77,共5页
Traditional studies on potential yield mainly referred to attainable yield: the maximum yield which could be reached by a crop in a given environment. The new concept of crop yield under average climate conditions wa... Traditional studies on potential yield mainly referred to attainable yield: the maximum yield which could be reached by a crop in a given environment. The new concept of crop yield under average climate conditions was defined in this paper, which was affected by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new concept of crop yield, the time series techniques relying on past yield data was employed to set up a forecasting model. The model was tested by using average grain yields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China from 1949 to 2005. The testing combined dynamic n-choosing and micro tendency rectification, and an average forecasting error was 1.24%. In the trend line of yield change, and then a yield turning point might occur, in which case the inflexion model wa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yield turn p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ential yield forecasting model time series technique yield turning point yield chan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Multirate Systems 被引量:35
2
作者 FengDING TongwenCHE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22,共18页
Multirate systems are abundant in industry; for example, many soft-sensor design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modeling,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r state estimation involving multirate systems. The study of multirate syst... Multirate systems are abundant in industry; for example, many soft-sensor design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modeling,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r state estimation involving multirate systems. The study of multirate systems goes back to the early 1950's, and has become an active research area in systems and control. This paper briefly surveys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multirate systems, and introduces some basic concepts and latest results on multirate systems, including a polynomial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 and the lifting technique as tools for handling multirate systems, lifted state space models,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dual-rate systems, how to determine fast single-rate models from dual-rate models and directly from dual-rate data, and a hierarchic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general multirate systems. Finally, some further research topics for multirate system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速率系统 识别法 模型化 双重速率系统 参数估计 系统显示 分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冶式铁矿的矿床模型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桂青 朱乔乔 +5 位作者 高宝龙 吴昌雄 吴晓林 李伟 毛景文 梅燕雄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4,共18页
富铁矿是中国大宗紧缺的战略性矿产,鄂东南矿集区“大冶式”铁矿是中国富铁矿的主要类型之一,前人对其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技术做过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大冶式”铁矿为广义矽卡岩型矿床,但成岩成矿事件格架、矽卡岩铜矿与... 富铁矿是中国大宗紧缺的战略性矿产,鄂东南矿集区“大冶式”铁矿是中国富铁矿的主要类型之一,前人对其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技术做过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大冶式”铁矿为广义矽卡岩型矿床,但成岩成矿事件格架、矽卡岩铜矿与铁矿成矿差异、矿床组合模型和隐伏矿找矿有效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全面整理分析20余年的地质和物探等资料,确定大冶式铁矿存在两期成岩成矿事件:早期矽卡岩铜铁矿床和成铜岩体,晚期矽卡岩铁矿和成铁岩体。早期成铜岩体和晚期成铁岩体在岩石组合、源区性质、地幔贡献比例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矽卡岩铜铁矿床含矿岩浆的地幔物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矽卡岩铁矿床。大型矽卡岩铁矿所需的硫主要来源于膏盐层,膏盐矿物中的硫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参与成矿作用,膏盐层参与矽卡岩铁矿床成矿作用的比例大于矽卡岩铜铁矿床。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了“大冶式”铁矿的矿床组合模型,提出幔源组分和膏盐层参与成矿比例的不同,是造成矽卡岩铜铁矿与铁矿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创建两套隐伏“大冶式”铁矿的有效找矿技术组合,分别为1∶5万~1∶1万高精度航磁+1∶2000地面高磁+井中磁测+可控音频大地电磁、可控音频大地电磁+广域电磁法+微动探测+多元素原生晕,建立了找矿模型,拓宽了鄂东南地区“大冶式”铁矿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式”铁矿 铜铁共生分离机制 膏盐成矿 矿床模型 找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技术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魏迎春 张昀 +4 位作者 李新 曹代勇 王安民 靳亮亮 宁树正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4,共9页
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为提高找矿效率和节约勘查成本,基于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基本特征、勘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勘查工程布置的经济性,分析了煤与煤系铀矿产赋存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①分析了煤系铀矿产... 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为提高找矿效率和节约勘查成本,基于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基本特征、勘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勘查工程布置的经济性,分析了煤与煤系铀矿产赋存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①分析了煤系铀矿产的基本特征,煤系中煤层和铀矿产表现为下煤上铀(煤系砂岩型铀矿)或铀煤同层产出(煤型铀矿)的空间分布关系,煤中铀主要的赋存方式为有机质螯合或束缚,砂岩中的铀主要的赋存方式为铀矿物、吸附铀和含铀矿物。②基于煤系铀矿产勘查技术手段的有效性,提出了煤炭勘查工作已完成区和煤与煤系铀矿产勘查新区2种情况下的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技术手段:在煤炭勘查工作已完成区,充分利用煤炭勘查资料,筛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高异常层段和区域,利用γ能谱测井验证煤系铀矿化信息,圈定煤系铀矿的普查区,按照煤系铀矿勘查技术手段分阶段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在煤与煤系铀矿产勘查新区,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技术手段在煤炭勘查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增加对煤系铀矿有效响应的放射性技术手段(γ能谱测井、氡及其子体测量)、岩心编录、穿透性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③探讨了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工程布置,按照煤、铀矿勘查规范,遵循“协同设计、协同部署、协同施工”的原则,分2种情况开展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协同勘查布置:在煤炭勘查工作已完成区,筛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高异常层段和区域部署施工验证孔,圈定煤系铀矿的普查区,按照煤系铀矿勘查规范分阶段进行勘查工程布置;在煤与煤系铀矿产勘查新区,开展煤与煤系铀矿协同勘查,首先在整个勘查区内寻找煤炭资源,布置煤炭勘查工程,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高异常层段和区域圈出煤系铀矿靶区,在煤系铀矿靶区以寻找煤系铀矿为主,开展煤系铀矿勘查工程实施。④基于协同勘查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和协同勘查成本的经济性,从煤与煤系铀矿产的协同勘查技术手段和协同勘查工程布置方面构建了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模型,为煤与煤系铀矿产协同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铀矿产 协同勘查技术 协同勘查工程 协同勘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彩虹模型的乳腺癌整合型全程康复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5
作者 强万敏 魏婷婷 +7 位作者 李苗苗 武佩佩 吴雪 王盈 李霞 王晴 王燕 任海玲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6,85,共5页
目的 构建乳腺癌整合型全程康复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乳腺癌全病程管理发展提供理论和临床参考。方法 借助彩虹模型,采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构建乳腺癌整合型全程康复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条目池,再通过德尔菲法和... 目的 构建乳腺癌整合型全程康复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乳腺癌全病程管理发展提供理论和临床参考。方法 借助彩虹模型,采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构建乳腺癌整合型全程康复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条目池,再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863和0.861,第2轮专家函询中各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753、0.616和0.725(P<0.01)。构建的乳腺癌整合型全程康复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5项和三级指标63项。结论 基于彩虹模型构建的乳腺癌整合型全程康复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可为乳腺癌全程管理服务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康复管理 服务模式 彩虹模型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夏军武 周宇 +1 位作者 王玉婧 杨晗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2-3368,共17页
随着采煤沉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矿山城市建设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是解决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利用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异常复杂及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诸多困难,... 随着采煤沉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矿山城市建设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是解决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利用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异常复杂及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诸多困难,导致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推广应用呈现起伏。首先,梳理了采煤沉陷区的地表变形特征、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分类、地基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土与结构界面的本构模型、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及工程运用实例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分析了建筑抗变形的原理与技术应用。然后,总结了目前建筑物抗变形技术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准确性有待提升;采煤沉陷区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地基充填材料力学及变形特性尚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地基用土的要求;基础类型、基础刚度及构造等对结构抗变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结构耗能和吸收地表变形的新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待完善与研发。最后,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应用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提出了一套基于物理模拟试验平台研发、框架结构抗变形的规律及机理、共同作用力学模型、框架结构抗变形技术及自适应变形技术的研究与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地表变形 抗变形技术 本构模型 力学模型 加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秒脉冲激光对4H-SiC材料内部烧蚀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7
作者 华军 谢云龙 +2 位作者 黄磊 王宇烜 姚建武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603,共7页
为了分析超快脉冲激光与4H-SiC在原子尺度的相互作用,采用双温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皮秒激光烧蚀4H-SiC内部的表现过程,并对不同激光能量强度辐照下4H-SiC内部的熔化温度、温度场、原子轨迹、烧蚀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分析超快脉冲激光与4H-SiC在原子尺度的相互作用,采用双温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皮秒激光烧蚀4H-SiC内部的表现过程,并对不同激光能量强度辐照下4H-SiC内部的熔化温度、温度场、原子轨迹、烧蚀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皮秒激光与4H-SiC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是热烧蚀,烧蚀过程在激光脉冲结束后才会剧烈进行,且激光能量强度越大烧蚀过程越剧烈,烧蚀区域也越不规则;4H-SiC晶格熔化温度与体系压强有关,当系统体系压强为6.1 GPa时,晶格熔化温度为3230 K,高于其常压下晶格熔化温度2827 K约400 K,且当体系压强越大时,晶格熔化所需温度越高。这一结果为皮秒激光用于隐形切割4H-SiC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隐形切割 分子动力学 双温模型 4H-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积分球技术的最佳样本厚度研究及油茶籽油鉴伪
8
作者 龚中良 管金伟 +3 位作者 刘强 李大鹏 郑文峰 胡峰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为减少单积分球技术采集光谱数据过程中的光损失,探索了油茶籽油检测时光损失量最小的样本厚度,并研究在此样本厚度下鉴别掺伪油茶籽油的能力。采用蒙特卡罗(MC)算法模拟单积分球技术下样本的测量,将模拟出的反射率(MR)和透射率(MT)作... 为减少单积分球技术采集光谱数据过程中的光损失,探索了油茶籽油检测时光损失量最小的样本厚度,并研究在此样本厚度下鉴别掺伪油茶籽油的能力。采用蒙特卡罗(MC)算法模拟单积分球技术下样本的测量,将模拟出的反射率(MR)和透射率(MT)作为实际值,单积分球采集的数据作为预测值,将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样本厚度。按不同掺伪比例制备了230组样本,采集最佳样本厚度的掺伪油茶籽油光谱数据,结合逆向倍增(IAD)算法得到样本的吸收系数(μ_(a))和约化散射系数(μ_(s)′)。将μ_(a)和μ_(s)′经过均值中心化预处理之后,利用Kennard-Stone(K-S)算法以7∶3的比例将样本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的多分类定性鉴别模型。结果表明:样本厚度为14mm时,MR和MT的MRE和RMSE均相对较小;μ_(a)和μ_(s)′建立的SVM模型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7.10%和95.65%,建立的RF模型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8.55%和97.10%。因此,基于最佳样本厚度下的单积分球技术结合SVM和RF模型,可有效实现油茶籽油的快速鉴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鉴伪 单积分球技术 光学参数 蒙特卡罗算法 样本厚度 定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乒乓球混双技战术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曹烨程 张千轶 +1 位作者 陈辉 刘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6,I0010-I0014,共13页
在运动项目技战术分析领域引入机器学习算法,以场胜负为标签,以各段与轮次的得分率与使用率构造的得分效率密度和全局得分能力两个新指标作为特征,使用机器学习模型中的随机森林模型、LightGBM模型、XGBoost模型对乒乓球混双比赛28个技... 在运动项目技战术分析领域引入机器学习算法,以场胜负为标签,以各段与轮次的得分率与使用率构造的得分效率密度和全局得分能力两个新指标作为特征,使用机器学习模型中的随机森林模型、LightGBM模型、XGBoost模型对乒乓球混双比赛28个技战术指标的特征重要性进行排序,提取了2个二级评价指标和8个三级评价指标.最后应用构造的评估模型对王楚钦/孙颖莎与林高远/王曼昱的2场混双决赛进行了技战术分析与评价,验证了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乒乓球技战术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乒乓球 技战术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模型的恶意代码数据集扩充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思聪 王坚 +2 位作者 宋亚飞 王硕 冯存前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随着大数据的支撑,深度学习模型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然而,在恶意代码图像领域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训练数据不足的情况。由于部分恶意家族训练样本数量有限,无法充分描述整个数据集的分布特征,深度学习模... 随着大数据的支撑,深度学习模型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然而,在恶意代码图像领域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训练数据不足的情况。由于部分恶意家族训练样本数量有限,无法充分描述整个数据集的分布特征,深度学习模型可能会过度拟合于这些稀缺数据,导致模型的性能不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生成新样本的数据集扩充方法,通过学习从原始数据到噪声的转换过程,并利用反向过程还原噪声样本为新的相似样本,实现数据集的扩充,生成与原始数据集相似但不同的新样本,以缓解部分家族数据不平衡对分类检测任务的影响,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代码检测 扩散模型 恶意代码可视化 数据增强技术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威胁技战术情报识别提取生成式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丰瑞 杜彦辉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1,共14页
MITREATT&CK定义了网络攻击全过程14类战术625类技术,逐步成为网络威胁技战术情报(TTP)的事实标准,现有研究基于此分类将TTP识别提取问题转化为句子级别的战、技术类别多分类任务,利用深度学习、基于提示工程的大语言模型进行问题... MITREATT&CK定义了网络攻击全过程14类战术625类技术,逐步成为网络威胁技战术情报(TTP)的事实标准,现有研究基于此分类将TTP识别提取问题转化为句子级别的战、技术类别多分类任务,利用深度学习、基于提示工程的大语言模型进行问题研究。但限于数据集小样本类别占比大、多分类模型性能瓶颈问题,类别识别覆盖率与精度较低。提出结合ChatGPT数据增强和指令监督微调大语言模型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句子级别技术类别多分类问题。ChatGPT数据增强方法在保留原始样本语义基础上更好地丰富了样本多样性,为小样本学习高性能识别提供了高质量训练数据支撑,实验结果也证明了本数据增强方法的优越性;指令监督微调大语言模型,突破了深度学习多分类模型的性能瓶颈,实现625类技术类别识别全覆盖,Precision、Recall和F1值分别达到了86.2%、89.9%和88.0%,优于已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威胁情报(CTI) 网络威胁技战术情报(TTP) ATT&CK 数据增强 大语言模型 监督微调(S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机构健康科普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唯怡 张舒娴 +1 位作者 马冲 石建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307-2313,共7页
背景 目前我国的科普工作存在着科普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科普投入不足、科普成效难以精细化评价等问题,且随着“科普热”的来临,科普事业呈现出新的特点,亟需新的评价体系。以健康科普为例,针对机构的工作评价研究相对薄弱,现有评价体... 背景 目前我国的科普工作存在着科普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科普投入不足、科普成效难以精细化评价等问题,且随着“科普热”的来临,科普事业呈现出新的特点,亟需新的评价体系。以健康科普为例,针对机构的工作评价研究相对薄弱,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维度单一、难以量化、缺少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现实问题。目的 构建健康科普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立面向社会机构的健康科普工作评价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和文献报道,制订函询问卷,遴选14名健康科普工作领域的资深工作者组成专家小组,采用德尔菲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于2022年4—5月进行3轮函询,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根据专家意见构建机构科普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第1轮函询问卷回收率为100%,共有9名专家对其中19项指标给出了34条修订意见,专家意见提出率为64.29%(9/14),专家积极程度较高。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14,判断依据为0.886,熟悉程度为0.742。第1、2轮专家函询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0.238、0.246(P<0.001)。两轮专家函询的变异系数均<0.250,专家意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确定并构建出机构科普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3项一级指标(科普投入、科普实施、科普成效)、16项二级指标和77项三级指标。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出机构科普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3项一级指标(科普投入、科普实施、科普成效)、16项二级指标和77项三级指标,其应用有助于提升社会机构的健康科普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医学科普 评价模型 德尔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
13
作者 黄婕 张文佳 +2 位作者 赵洁 詹柳艳 魏思琪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1-437,共7页
目的: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管理的健康教育方案,评价其干预效果,为临床开展健康促进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跨理论模型,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函询构建健康教育方案。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门诊采用... 目的: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管理的健康教育方案,评价其干预效果,为临床开展健康促进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跨理论模型,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函询构建健康教育方案。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门诊采用便利抽样法招募106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时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知信行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对照组45人、干预组46人完成研究。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F_(交互)=13.284,P<0.001;F_(时间)=42.271,P<0.001)、知信行(F_(交互)=6.461,P=0.005;F_(时间)=29.470,P<0.001;F_(组间)=4.231,P=0.043)和生活质量(F_(交互)=13.113,P<0.001;F_(时间)=14.415,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提升知信行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跨理论模型 德尔菲技术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知信行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AISM模型的黄土高原主推玉米品种适应性评价
14
作者 李帅 陈亚飞 +6 位作者 王辉 许吉利 王仕稳 孙笑宇 孙秋雨 殷俐娜 邓西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31,共13页
为构建黄土高原地区玉米品种适应性评价体系,筛选与该地区气候条件相匹配的优良品种,通过2022年和2023年大田试验比较黄土高原50个主推玉米品种在两种降水状况下的产量和穗部性状,基于符合黄土高原气候特征的2023年试验数据,获取了以高... 为构建黄土高原地区玉米品种适应性评价体系,筛选与该地区气候条件相匹配的优良品种,通过2022年和2023年大田试验比较黄土高原50个主推玉米品种在两种降水状况下的产量和穗部性状,基于符合黄土高原气候特征的2023年试验数据,获取了以高产、抗倒伏和高效为目的3大类共11个性状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判别指标间的相关性,使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TOPSIS-AISM模型得到各品种优劣排序。结果表明,拔节~抽雄期作物需水量和降水量的耦合度较低,导致玉米产量、穗粗、穗重的平均值下降,产量的变异系数增大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减小。TOPSIS-AISM联用筛选出‘陕科6号’、‘登海605’和‘正大12’为稳定较优品种。玉米品种对拔节~抽雄期的降水状况响应敏感,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系数为高权重指标,可较好地评价黄土高原地区玉米品种适应性。此外,TOPSIS-AISM联用较传统TOPSIS方法更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判定结果排序稳定,可适用于作物品种评价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适应性评价 对抗结构解释模型(AISM)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压电单元的双端口金属腐蚀探针建模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宇凡 王建军 +1 位作者 兰成明 罗明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8,共11页
压电智能金属腐蚀传感器已经在管道腐蚀监测方面备受关注,但大多采用单输出模式。在面对复杂恶劣的腐蚀环境时,单一阻抗信号的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验证。为此,基于机电阻抗技术和双压电单元设计了一种双端口金属腐蚀探针。建立了探针在... 压电智能金属腐蚀传感器已经在管道腐蚀监测方面备受关注,但大多采用单输出模式。在面对复杂恶劣的腐蚀环境时,单一阻抗信号的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验证。为此,基于机电阻抗技术和双压电单元设计了一种双端口金属腐蚀探针。建立了探针在双端口输出下的理论模型,求解了前两阶谐振和反谐振频率,并采用有限元模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此外,开展了人造定量腐蚀试验和无线阻抗测量试验探究了探针的定量腐蚀监测表现以及在线监测能力。结果表明:双端口输出的前两阶谐振和反谐振频率均随着杆长的减小而增加,可实现自校准功能;无线阻抗测量系统测定的频率值与传统阻抗分析仪的结果吻合较好。研究成果为开发无线自校准金属腐蚀探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探针 机电阻抗技术 自校准 有限元模拟 理论模型 无线阻抗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模型的全成形裙装三维仿真
16
作者 顾文敏 蒋高明 +1 位作者 刘海桑 李炳贤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221,共8页
全成形服装作为横编毛衫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逐渐提升。为降低设计与研发成本,针对横编全成形裙装款式变化、组织结构复杂多样问题,需实现裙装的快速设计和三维仿真。为此,在深入分析裙装款式和组织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应用矩阵... 全成形服装作为横编毛衫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逐渐提升。为降低设计与研发成本,针对横编全成形裙装款式变化、组织结构复杂多样问题,需实现裙装的快速设计和三维仿真。为此,在深入分析裙装款式和组织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应用矩阵对花型意匠图、组织结构图和工艺编织图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以色码为桥梁建立展开关系,实现裙装样板文件与上机编织文件之间的信息转换以及交互性设计。再建立线圈几何模型与网格模型,完成版片边界及内部线圈网格的组合,并利用二维与三维OBJ模型间的索引关系,确定各类型值点的空间坐标位置。最终借助WebGL技术与三维样条曲线,在CAD系统实现了横编全成形裙装设计以及具备针织线圈结构的三维仿真功能,对横编全成形裙装的设计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成形裙装 横编工艺 组织结构 线圈模型 网格模型 三维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数值建模过程界面换热系数反算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正烨 董安平 +3 位作者 隋大山 陈忠奉 桂大兴 孙宝德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0-551,共12页
铸造过程数值建模已经成为预测铸造缺陷、优化铸造工艺的一种关键有效工具。界面换热系数是铸造数值建模的重要边界条件之一,难以通过直接测量获取,常通过反算技术确定。反算技术具有非线性、计算量大和解不适定等特性,增加了反算求解... 铸造过程数值建模已经成为预测铸造缺陷、优化铸造工艺的一种关键有效工具。界面换热系数是铸造数值建模的重要边界条件之一,难以通过直接测量获取,常通过反算技术确定。反算技术具有非线性、计算量大和解不适定等特性,增加了反算求解的难度。综述了铸造数值建模过程中界面换热系数反算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归纳了界面换热系数的主要反算求解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基于反算法的界面换热系数对于铸造过程数值建模精度的影响。探讨了现有反算技术的不足和局限性,并提出了界面换热系数反算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数值建模 边界条件 界面换热系数 反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蔡甸区浅层地下水氮污染来源识别及其迁移转化过程解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益 李逸凡 +2 位作者 周传富 李朋 李俊霞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73,共12页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地下水氮污染成为全球范围内典型的环境问题。为识别浅层地下水氮污染源、贡献比例以及迁移转化特征,采集了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主要供水区地表水样14个、浅层地下水样24个及土样7个,并测试分析了其水化...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地下水氮污染成为全球范围内典型的环境问题。为识别浅层地下水氮污染源、贡献比例以及迁移转化特征,采集了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主要供水区地表水样14个、浅层地下水样24个及土样7个,并测试分析了其水化学指标、氮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等。基于当地土地利用类型,综合水化学及δ^(15)N-NO_(3)^(-)、δ^(18)O-NO_(3)^(-)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判别了研究区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源及迁移转化规律,同时进一步运用Iso-Source模型定量识别了不同氮污染源的贡献比例。区域氮污染类型以硝酸盐氮为主,其中约66.7%地下水采样点NO_(3)^(-)浓度超出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限值(10 mg/L),污水和粪便、土壤有机质以及氨肥硝化为主要NO_(3)^(-)来源,其对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的贡献率均值.分别为48.6%、32.9%、18.5%,受较为明显的人类活动影响;进一步结合区域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区域地表水及地下水氮的形态转化主要受到硝化作用影响与控制。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了解蔡甸区氮循环过程及氮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污染 硝酸盐氮 Iso-Source模型 双同位素示踪技术 浅层地下水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改变技术在健康行为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阳 张澳华 +1 位作者 尹闺阁 胡红娟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行为改变干预是促进健康行为的重要策略,可有效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行为改变技术是将行为改变干预措施分解、细化,提取出来有效成分。充分挖掘和利用行为改变技术可实现干预效果的最大化,提高和维持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本文对行为改变... 行为改变干预是促进健康行为的重要策略,可有效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行为改变技术是将行为改变干预措施分解、细化,提取出来有效成分。充分挖掘和利用行为改变技术可实现干预效果的最大化,提高和维持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本文对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历程、具体内容、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性综述,以期为开展行为干预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资源 行为改变资源模型 移动医疗 健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分析
20
作者 石勇 李朝阳 李江勇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5-1162,共8页
由于水下无线光通信在水下环境中具有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等技术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水下光通信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水下光通信相较于其他传统水下通信方式的优缺点,系统阐述了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核心技术,重点涵盖了... 由于水下无线光通信在水下环境中具有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等技术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水下光通信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水下光通信相较于其他传统水下通信方式的优缺点,系统阐述了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核心技术,重点涵盖了发射光源选择、水下信道建衰及信号调制与编解码方案等关键技术。同时,总结了水下无线光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水下无线光通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光通信 调制和编码调制 水下通信网 水下光通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