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酰腙香豆素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抗癌活性
1
作者 胡嘉忆 何选钰翔 +4 位作者 贾雨琪 唐炯雅 王燕芹 张彩华 卢雯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7-1813,共7页
合成了7-N,N-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酰腙铜(Ⅱ)配合物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C…C堆积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网络结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人宫颈癌细胞... 合成了7-N,N-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酰腙铜(Ⅱ)配合物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C…C堆积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网络结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癌细胞(MCF-7)和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均表现出优于配体和临床使用药物顺铂的抗增殖活性,IC_(50)分别为1.27±0.20μM、6.97±0.61μM、0.35±0.04μM、0.79±0.04μM。最重要的是,配合物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毒性远小于顺铂,对A549癌细胞的安全系数是顺铂的80倍,对HepG-2癌细胞的安全系数是顺铂的1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酰腙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豆素-铜(Ⅱ)配合物基一氧化氮荧光探针及其活体荧光成像研究
2
作者 刘建华 伍玉林 +4 位作者 尚主业 王月 张程 孟庆涛 张志强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9-1306,共8页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香豆素-铜(Ⅱ)配合物的新型荧光探针YCY-Cu^(2+)。在Cu^(2+)存在的条件下,基于香豆素的配体YCY能够特异性地与Cu^(2+)发生1∶1配位生成配合物YCY-Cu^(2+)。由于Cu^(2+)的顺磁特性,导致配体YCY的绿色荧光发生猝灭。而...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香豆素-铜(Ⅱ)配合物的新型荧光探针YCY-Cu^(2+)。在Cu^(2+)存在的条件下,基于香豆素的配体YCY能够特异性地与Cu^(2+)发生1∶1配位生成配合物YCY-Cu^(2+)。由于Cu^(2+)的顺磁特性,导致配体YCY的绿色荧光发生猝灭。而荧光探针YCY-Cu^(2+)与NO作用后,NO将顺磁性的Cu^(2+)还原为抗磁性的Cu+并从配合物中解离释放,同时生成强荧光发射的N-亚硝基类化合物(YCY-NO),进而实现对NO的特异性识别。通过Job's分析法、高分辨率质谱(HRMS)和光谱滴定分析证实了荧光探针YCY-Cu^(2+)的结构及其对NO的识别机制。探针YCY-Cu^(2+)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检出限为97.3 nmol/L)、广泛的pH值应用范围(3.5~11.5)以及低细胞毒性等优点,并成功应用于细胞及活体动物体内NO的荧光成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香豆素 铜()配合物 一氧化氮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羧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性能
3
作者 罗鹏 姜茜 +1 位作者 卢凤阳 钟国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0-2166,共7页
以2-吡啶甲酸(2-Hpic)、吡啶-2,6-二甲酸(2,6-H_(2)pda)为主配体,咪唑(Him)、2-甲基咪唑(2-Hmim)为辅助配体,制备了两例Cu(Ⅱ)配合物[Cu(pic)(im)(Him)]·2H_(2)O(1)和[Cu(2,6-pda)(2-Hmim)(H_(2)O)_(2)](2-Hmim)(2),用元素分析、X... 以2-吡啶甲酸(2-Hpic)、吡啶-2,6-二甲酸(2,6-H_(2)pda)为主配体,咪唑(Him)、2-甲基咪唑(2-Hmim)为辅助配体,制备了两例Cu(Ⅱ)配合物[Cu(pic)(im)(Him)]·2H_(2)O(1)和[Cu(2,6-pda)(2-Hmim)(H_(2)O)_(2)](2-Hmim)(2),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制得的Cu(Ⅱ)配合物作为前驱体,分别制备了纳米氧化铜,并探究了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纳米氧化铜均能够很好地降解MB染料,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研究了Cu(Ⅱ)配合物的抑菌性能,发现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尤其是配合物1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6 mm,且两种配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表现出高药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羧酸 Cu()配合物 纳米氧化铜 光催化降解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与锌(Ⅱ)、铁(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7
4
作者 郭振楚 彭斌 +2 位作者 韩亮 刘午阳 袁汉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8-500,共3页
D-氨基葡萄糖(D-Aminoglucose)是壳聚糖(Chitosan)的最终水解产物.目前,关于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配位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氨基葡萄糖与金属的配位研究甚少[1].Bith等[2]用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K2PtCl4制备了Pt的配合物,Genchev[3]用... D-氨基葡萄糖(D-Aminoglucose)是壳聚糖(Chitosan)的最终水解产物.目前,关于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配位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氨基葡萄糖与金属的配位研究甚少[1].Bith等[2]用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K2PtCl4制备了Pt的配合物,Genchev[3]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氨基葡萄糖与Cu2+、Co2+、Ni2+形成配合物的酸离解常数及配合物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锌() 锌() 铜() 配合物 光谱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及羧甲基氨基葡萄糖与铁(Ⅱ)、锌(Ⅱ)、钴(Ⅱ)、铜(Ⅱ)配合物的光谱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郭振楚 韩亮 +1 位作者 胡博 李双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63-966,共4页
本文研究了氨基葡萄糖及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分别与铁 (Ⅱ )、锌 (Ⅱ )、钴 (Ⅱ )、铜 (Ⅱ )形成配合物的UV ,IR和1 H NMR光谱特征。配合物紫外的λmax发生了明显紫移 ;在IR谱中 ,配合物的面外振动峰 6 5 5cm- 1较未配位的氨基葡萄糖中的... 本文研究了氨基葡萄糖及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分别与铁 (Ⅱ )、锌 (Ⅱ )、钴 (Ⅱ )、铜 (Ⅱ )形成配合物的UV ,IR和1 H NMR光谱特征。配合物紫外的λmax发生了明显紫移 ;在IR谱中 ,配合物的面外振动峰 6 5 5cm- 1较未配位的氨基葡萄糖中的面外振动峰 6 70cm- 1 低 ,且在 990cm- 1 附近出现新的吸收峰 ;在1 H NMR谱中 ,配合物C3上羟基中的质子化学位移较未配位的均移向高场 ,氨基上质子的化学位移较未配位的也移向高场 ,其他碳上羟基中的质子化学位移值不变 ,从而初步证实了配合物中的氮 金属 (N M)键的形成。本文还研究了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及其与铁 (Ⅱ )、钴 (Ⅱ )、铜 (Ⅱ )配合物的合成。其配合物的IR谱线较未配位的IR谱线并没增多 ,指出这种反常现象是糖环的刚性所至。它们的IR和UV光谱均证实了分子中不存在游离的羰基峰 ,并证实了它们分子中内盐的存在 ,配合物的IR谱中出现新的一组吸收峰 :4 33 1和 4 0 8 9cm- 1 (O—Fe) ,5 0 7 1和 4 95 0cm- 1 (O—Co) ,4 0 3 1和 389 0cm- 1 (O—Cu) ,证实了配合物中的氧 金属键 (O—M)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羧甲基氨基葡萄糖 铁() 锌() 钴() 铜() 配合物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与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抑菌活性 被引量:43
6
作者 何水样 曹文凯 +4 位作者 陈军利 赵建设 史启祯 王汝贤 孙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91-995,共5页
以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作为配体与五水硫酸铜进行反应 ,制得配合物 Cu(C1 0 H8N2 O4 ) (H2 O) 2 (1 )和Cu(C1 0 H8N2 O4 ) (CH3OH) (H2 O) (2 ) (C1 0 H8N2 O2 - 4为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 ) ,测试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单晶... 以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作为配体与五水硫酸铜进行反应 ,制得配合物 Cu(C1 0 H8N2 O4 ) (H2 O) 2 (1 )和Cu(C1 0 H8N2 O4 ) (CH3OH) (H2 O) (2 ) (C1 0 H8N2 O2 - 4为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 ) ,测试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单晶为墨绿色 ,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 a=0 .75 3 8(2 ) nm,b=1 .1 43 1 (2 ) nm,c=0 .75 0 0 (2 ) nm,α=93 .2 6(2 ) o,β=94.46(2 ) o ,γ=94.3 9(2 ) o,V=0 .641 1 (2 ) nm3,μ=1 .73 1 mm- 1 ,Z=2 ,Dc=1 .792 g/cm3,F (0 0 0 ) =3 42 .0 0 ,R=0 .0 3 5 ,w R=0 .0 48,GOF=1 .78.在配合物 2内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中的 2个氧原子和 1个氮原子、甲醇中的氧原子以及配位水中的氧原子与铜原子配位 ,形成四方锥结构 ,其中来自甲醇的配位氧原子位于锥顶 ;此晶体为外消旋化合物 ,晶体中存在对映异构体 ,两者通过氢键连接 ,形成二聚体 ,成对出现在晶胞中 .根据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推测配合物 1与 2的结构相似 ;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 1对辣椒疫霉菌和烟草赤星菌分别有 1 0 0 %和 66.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铜()配合物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2-羟基-1-萘甲醛半碳酰腙配位体的铜( Ⅱ) 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文兴 李健 +3 位作者 司书峰 李建军 马长勤 蒋德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1-572,共2页
标题配位体 H2 L 和它的铜( Ⅱ) 配合物[ Cu( H L)(py)2]( O Ac)( H2 O)( H L: C12 H10 N3 O2 单负离子)已被合成与表征。配合物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晶体学不对称单元由结构相似的两套... 标题配位体 H2 L 和它的铜( Ⅱ) 配合物[ Cu( H L)(py)2]( O Ac)( H2 O)( H L: C12 H10 N3 O2 单负离子)已被合成与表征。配合物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晶体学不对称单元由结构相似的两套分子构成。在每个分子内,铜( Ⅱ) 的四角锥形的配位多面体中 H L 和一吡啶分子配位于它的底面。结合红外谱图讨论了 H2 L 在配位中的去质子化作用。从而确定了文献所推测的该类配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萘酚基 半碳酰胺 晶体结构 铜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M(H_(2)bpb)(H_(2)O)_(4)](SO_(4)_(2)·6H_(2)O[M=Zn(Ⅱ),Cu(Ⅱ)]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惠芳 李玲 +2 位作者 樊健 赵伟 孙为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含吡啶基团的柔性配体:N,N'-Bis(3-pyridylmethyl)-1,4-benzenedimethylamine(bpb)。通过bpb与硫酸锌及硫酸铜反应得到了两个新型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犤M(H2bpb)(H2O)4犦(SO4)2·6H2O犤M=Zn?1,Cu?2犦... 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含吡啶基团的柔性配体:N,N'-Bis(3-pyridylmethyl)-1,4-benzenedimethylamine(bpb)。通过bpb与硫酸锌及硫酸铜反应得到了两个新型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犤M(H2bpb)(H2O)4犦(SO4)2·6H2O犤M=Zn?1,Cu?2犦。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均属三斜晶系,并具有相同的空间群P1珔,晶体学参数分别为配合物1:a=11.8055(12)?,b=11.8778(12)?,c=12.1840(13)?,α=80.763(2)°,β=71.982(2)°,γ=80.913(2)°;配合物2:a=11.7403(19)?,b=11.890(2)?,c=12.254(2)?,α=71.339(3)°,β=81.936(4)°,γ=80.9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锌()配合物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取代芳酰腙和单齿N-杂环分子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会艳 王海营 +1 位作者 牛德仲 路再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1-614,共4页
合成了1个含有取代芳酰腙和单齿N-杂环分子的三元铜配合物[Cu(L)(ampy)](H2L=5-溴水杨醛苯甲酰腙,ampy=2-氨基吡啶),并通过IR、UV、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进行了性质研究。[Cu(L)(ampy)]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通过酰腙配体的酚基氧... 合成了1个含有取代芳酰腙和单齿N-杂环分子的三元铜配合物[Cu(L)(ampy)](H2L=5-溴水杨醛苯甲酰腙,ampy=2-氨基吡啶),并通过IR、UV、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进行了性质研究。[Cu(L)(ampy)]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通过酰腙配体的酚基氧原子、亚胺基氮原子、去质子酰胺氧原子以及中性杂环分子的氮原子形成平面四方形的N2O2配位环境。配合物通过N-H…O和N-H…N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取代芳酰腙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胺配合物催化1,1’-联-2-萘酚氧化的循环伏安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继国 宋化灿 +2 位作者 谭端明 杨绮琴 许遵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7-119,共3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 (Ⅱ )_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 ,并催化O2 的还原。Cu (Ⅱ )也能与 1 1 _联_2_萘酚配合 ,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 ,不能催化O2 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 ,具有模拟...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 (Ⅱ )_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 ,并催化O2 的还原。Cu (Ⅱ )也能与 1 1 _联_2_萘酚配合 ,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 ,不能催化O2 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 ,具有模拟酶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联-2-萘酚 铜-胺配合物 循环伏安法 催化剂 电还原性质 催化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L-苏糖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祥德 殷向晨 +3 位作者 朱守荣 林华宽 陈荣悌 张兴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49-853,共5页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三元配合物的含量显著大于二元配合物的含量.即L-苏糖酸能作为金属离子的载体,使金属离子易于与氨基酸或蛋白质结合而被动物吸收利用.α-氨基酸及L-苏糖酸间的相容性及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α氨基酸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增加而增加,二者间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而在L-苏糖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中,由于d-p反馈π键的存在,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取代邻菲咯啉质子化常数的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糖酸 氨基酸 邻菲咯啉 三元 配合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2′-(2-噻吩亚甲基)水杨酰腙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杨健国 潘富友 李钧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93-1596,共4页
In ethanol, the copper(II) complex with the 2′-(2-thienylidene)-h ydroxybenzoylhydrazide, Cu(C12H10N2O2S)2,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UV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ingle crystal ... In ethanol, the copper(II) complex with the 2′-(2-thienylidene)-h ydroxybenzoylhydrazide, Cu(C12H10N2O2S)2,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UV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2/c with cell constants, a=2.273 6(4) nm, b=0.592 12(9) nm, c=1.828 1(3) nm, β=109.735(5)°, V=2.316 4(7) nm3, Z=4, μ=1.164 mm-1, Dc=1.595 g·cm-3, F(000)=1 140, R=0.048 6, wR=0.101 6. In the compound copper(II) atom is four-coordinated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amide and two oxygen atoms from keto group.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have been measu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 is much better that of the ligand. CCDC: 272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2'-(2-噻吩亚甲基)水杨酰腙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杂链型配体合成与Cu(Ⅱ)和Zn(Ⅱ)配位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解永树 寇福平 +1 位作者 林瑞森 宗汉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76-680,共5页
合成了4种氮氧杂链型配体N,N′-二-(2-羟乙基)-乙二胺(L1)、N-(2-羟基苄基)-丙醇胺(HL2)、N-(2-羟乙基)-N′-(2-羟基苄基)-乙二胺(HL3)和N-(2-羟乙基)-二乙三胺-(L4),通过... 合成了4种氮氧杂链型配体N,N′-二-(2-羟乙基)-乙二胺(L1)、N-(2-羟基苄基)-丙醇胺(HL2)、N-(2-羟乙基)-N′-(2-羟基苄基)-乙二胺(HL3)和N-(2-羟乙基)-二乙三胺-(L4),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I=0.10(KNO3)条件下,测定了L1和HL2与Cu(Ⅱ)离子以及HL3和L4与Zn(Ⅱ)离子配位平衡常数.结果表明:L1和HL2与Cu(Ⅱ)离子配位时,均可生成四配位配合物,其中第三配位点醇羟基配位较强,其质子离解常数pKa1分别为7.28和7.32;第四配位点是第2个醇羟基或1个水分子配位,其pKa2分别为9.33和9.04;HL3和L4与Zn(Ⅱ)均可生成五配位配合物,第四配位点均为醇羟基,其离解常数pKa1分别为7.76和7.96,第五配位点均为H2O,其pKa2分别为9.47和9.57.从上述热力学结果可见,配合物在中性pH值范围能生成亲核试剂Cu(Ⅱ)…-OR或Zn(Ⅱ)…-OR,而且均具备双重催化酯类底物水解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杂配体 配合物 金属水解酶 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氧乙酸及咪唑构筑的锌(Ⅱ)和铜(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伟琦 封霞 +1 位作者 冯云龙 温一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3-879,共7页
通过水热的方法合成得到2个由萘氧乙酸及咪唑配体构筑的配合物Zn(2-naph)2(imi)2(1)和2Cu(2-naph)2(imi)2(H2O)·Cu(2-naph)2(imi)2(H2O)(2)(2-naph=2-naphthoxyacetate,imi=imidazole),它们的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红外光谱和元... 通过水热的方法合成得到2个由萘氧乙酸及咪唑配体构筑的配合物Zn(2-naph)2(imi)2(1)和2Cu(2-naph)2(imi)2(H2O)·Cu(2-naph)2(imi)2(H2O)(2)(2-naph=2-naphthoxyacetate,imi=imidazole),它们的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得到确定。在配合物1中,锌原子与来自不同2-萘氧乙酸配体中的2个羧酸氧原子和不同的咪唑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形成了变形的四面体的几何构型。单个分子通过N-H…O氢键连接形成了一维链,然后在C-H…π弱作用下形成了三维结构。配合物2有2个独立的铜中心,它们有几乎相同的配位环境。每个铜中心都是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来自不同的2-萘氧乙酸配体中的2个羧酸氧原子和不同的咪唑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形成了一个相对规则的四方锥赤道平面,配位水分子位于平面上方。配合物2的分子通过N-H…O和O-H…O氢键连接形成了二维结构。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和固体荧光性质在本文中也得到了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配合物 铜()配合物 2-萘氧乙酸 咪唑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水·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合铜配(Ⅱ)合物的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何水样 曹文凯 +4 位作者 杨锐 赵建社 史启祯 王哲明 严纯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99-704,共6页
在水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硫酸铜反应,制得新配合物Cu(C10H8N2O4)(H2O)2(C10H8N2O42-为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并以水为溶剂培养了单晶,测试了晶体结构,该单晶为深绿色,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1297(1)nm,b=0.982... 在水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硫酸铜反应,制得新配合物Cu(C10H8N2O4)(H2O)2(C10H8N2O42-为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并以水为溶剂培养了单晶,测试了晶体结构,该单晶为深绿色,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1297(1)nm,b=0.9824(8)nm,c=2.1973(3)nm,β=91.91(8)°,V=2.43749(8)nm3,Z=8,μ=1.817mm-1,Dc=1.743Mg·m-3,F(000)=1304,R=0.0264,wR=0.0654,GOF=1.052。其测试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Cu2+处于五配位的四方锥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1个三齿配体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二价离子的2个O原子和1个N原子,2个水分子中的O原子,其中1个水分子的O原子处于四方锥的锥顶,锥底的配位原子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对该配合物所作的皿内抑菌试验和盆栽活体实验表明,配合物对小麦条锈病、白菜黑斑病及辣椒疫霉菌等分别有96%、89%、100%的抑制率,且有一定的助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合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生物活性 2一羰基丙酸水杨酰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1,10-邻菲咯啉-铜(Ⅱ)-L-氨基酸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古琴 乐学义 +2 位作者 谢韵 洪来法 庄楚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7-760,共4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生命元素铜与邻菲咯啉或其衍生物配位形成的配合物能够通过插入或部分插入的模式与DNA作用。研究表明,多吡啶配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配合物的结合情况有较大影响。如phen和dpq铜配合物通过小沟与DNA插入,而dppz铜配合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生命元素铜与邻菲咯啉或其衍生物配位形成的配合物能够通过插入或部分插入的模式与DNA作用。研究表明,多吡啶配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配合物的结合情况有较大影响。如phen和dpq铜配合物通过小沟与DNA插入,而dppz铜配合物则是通过大沟插入。此外,多吡啶铜配合物的核酸酶活性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有报道指出带巯基的配合物具光切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三元配合物 1 10-邻菲咯啉 L-氨基酸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铜(Ⅱ)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刚 董文丽 +1 位作者 任凌燕 刘火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2,共5页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铜(Ⅱ)[Cu(Ⅱ)-EDBSAD]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并以该配合物为中性载体制备PVC膜电极,该电极对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在pH=5.5磷酸盐缓冲溶液中,SCN-浓度在1.0×10-1~1.0×10-7mol/L之间具有能斯特响...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铜(Ⅱ)[Cu(Ⅱ)-EDBSAD]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并以该配合物为中性载体制备PVC膜电极,该电极对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在pH=5.5磷酸盐缓冲溶液中,SCN-浓度在1.0×10-1~1.0×10-7mol/L之间具有能斯特响应,校准曲线方程为E(mV)=-51.75lg cSCN--255.29,检测下限为5.6×10-8mol/L。将电极用于废水中硫氰酸盐含量的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离子选择电极 硫氰酸根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氯苯甲酸构筑的铜(Ⅱ)配合物的合成、HSA结合及细胞毒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曾振芳 袁芳 +3 位作者 黄秋萍 庞华钰 杨红兰 黄秋婵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本文合成了配合物[Cu(pcba)_(2)·(phen)(H_(2) O)](pcba=对氯苯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9098(2)nm,b=1.07240(4)nm,c=1.48719(6)nm,α=100.613(3)°,β=95.239(3)°,γ=10... 本文合成了配合物[Cu(pcba)_(2)·(phen)(H_(2) O)](pcba=对氯苯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9098(2)nm,b=1.07240(4)nm,c=1.48719(6)nm,α=100.613(3)°,β=95.239(3)°,γ=108.334(3)°,Z=2,D c=1.638 g·cm^(-3),F(000)=582,最终结构残差因子R_(1)=0.0359,wR_(2)=0.0891。采用紫外及荧光研究了配合物和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静态猝灭HSA荧光,可求得配合物与HSA的猝灭常数K_(sv)=2.35×10^(5)L·mol^(-1),猝灭速率常数K_(q)=2.35×10^(13) L·mol^(-1)·s^(-1),结合常数为K_(a)=2.14×10^(13)L·mol^(-1),结合位点n=2.37。同时,研究了配合物对胃癌细胞A549、宫颈癌细胞Hela和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铜金属配合物 人血清蛋白 对氯苯甲酸 铜() HSA结合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配合-超滤分离Hg(Ⅱ)、Cu(Ⅱ)和Cd(Ⅱ)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坚贤 贺勤程 +1 位作者 孙霞辉 郑立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44-1450,共7页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在pH=5、LR=2、体积浓缩因子为15和各金属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时,截留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ρr,Hg、ρr,Cu和ρr,Cd分别为435.3、42.6和34.2mg/L;SHg-Cd、SHg-Cu和SCu-Cd基本不变,依次为229.3、184.3和1.2,即Hg(Ⅱ)得到选择性浓缩。浓缩液的洗涤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洗涤液体积增大,ρr,Hg基本不变,ρr,Cu和ρr,Cd分别下降至12.54和4.73mg/L。收集含Cu(Ⅱ)和Cd(Ⅱ)的各渗透液,调节LR=0.033和pH=5,浓缩16倍时,ρr,Cu从27.34mg/L升高至430.9mg/L,ρr,Cd从27.83mg/L仅升高至61.5mg/L,SCu-Cd为95.8,Cu(Ⅱ)获得选择性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 Cu() Cd() 聚丙烯酸钠 配合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Tris-水中Cu(Ⅱ)对SDS和DNA增强[Ru(bpy)_2(dppz)]^(2+)光致发光的调控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琳琳 刘俊辰 +2 位作者 江臻燊 甘桂莲 李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6-1184,共9页
应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伏安法研究了乙醇/水体系中Cu(Ⅱ)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鱼精DNA增强[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光致发光的调控。结果表明,在乙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 应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伏安法研究了乙醇/水体系中Cu(Ⅱ)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鱼精DNA增强[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光致发光的调控。结果表明,在乙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水(V乙醇∶VTris=1∶5)体系中,DNA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均能增强[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其与[Ru(bpy)2(dppz)]2+间的键合常数分别为5.5×105和4.2×102L.mol-1;Cu(Ⅱ)离子能通过DNA和SDS介导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淬灭乙醇/水溶液中[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DNA介导的Stern-Volmer淬灭常数为2.0×105L.mol-1,远远大于SDS介导的淬灭常数(9.0×103L.mol-1)。此外,结合SDS、DNA和Cu(Ⅱ)对[Ru(bpy)2(dppz)]2+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乙醇/Tris-水中Cu(Ⅱ)对SDS和DNA增强[Ru(bpy)2(dppz)]2+光致发光的调控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DNA嵌入剂的发光和淬灭机制,为生物分子光开关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配合物 DNA 表面活性剂 铜()离子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