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ey Physical Factors Affecting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Labi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by Biochar Driven in Mollisols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1
作者 Zhao Wei Liang Fangyuan +4 位作者 Liang Ying Zhao Hongrui Hao Shuai Wang Hongyan Wang Daq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1期28-41,共14页
Biochar is widely used to improv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However, few studies focuse on the impact of maize stalk biochar on labile organic carbon(LOC) poo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 Biochar is widely used to improv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However, few studies focuse on the impact of maize stalk biochar on labile organic carbon(LOC) poo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LOC fractions. A field positioning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Mollisols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maize stalk biochar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LOC fractions. Maize stalk biochar treatments included C1(1.5 kg·hm^(-2)), C2(3 kg·hm^(-2)), C3(15 kg·hm^(-2)), C4(30 kg·hm^(-2)), and CK(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ize stalk biochar increased soil water contents(SWC) and soil porosity(SP), but reduced bulk density(BD). Maize stalk biochar reduce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 contents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ranging from 0.25 g·kg^(-1) to 0.31 g·kg^(-1) in harvest period, while increased in the 20-40 cm soil layer.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biochar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change of SWC, BD, SP, DOC, hot-water extractable carbon(HWC), acid hydrolyzed organic carbon(AHC Ⅰ, Ⅱ), and read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ROC). High amounts of maize stalk biochar up-regulated 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HWC, AHC Ⅰ, AHC Ⅱ, and ROC. In addition, SWC and SP were the key physical factors to affect LOC fractions. In conclusions, maize stalk biochar could improv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n influence LOC fractions, and maize stalk biochar could be used as an organic amendment for restoring degraded soils governed by their rates of ad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stalk biochar labi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 Mollisols region soil physical property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概念、特征及研究价值
2
作者 覃成林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共8页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它是多个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通过空间组合、功能互动形成一体互利共生关系而衍生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空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开展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它是多个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通过空间组合、功能互动形成一体互利共生关系而衍生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空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开展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有望建立原创性的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理论,丰富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理论体系,为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 增长极 空间经济网络 区域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变量SOM聚类的区划算法研究
3
作者 吴香华 金芯如 +2 位作者 黎亚少 任苗苗 王巍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73,共11页
针对目前气候区划变量较少、信息利用不充分、较少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等问题,基于机器学习和现代统计方法,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区划算法.首先,基于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计算主变量的突变点,把研究时期进行分段;然后,基于BP典型相关... 针对目前气候区划变量较少、信息利用不充分、较少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等问题,基于机器学习和现代统计方法,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区划算法.首先,基于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计算主变量的突变点,把研究时期进行分段;然后,基于BP典型相关选取协变量,并建立多变量SOM聚类算法,实现不同阶段的气候区划;最后,结合气候区概况来分析区划结果的实际意义,以及气候变化对气候区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区划算法有别于主变量的等值线分区以及人为确定阈值,而是根据SOM聚类,由数据驱动来确定区域个数以及分区,数据利用率高,区划过程更加客观合理;无需在区划过程中考虑气候背景,而是在算法过程中包含多层协变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能够有效提高区划效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划 MANN-KENDALL检验 BP典型相关分析 多变量SOM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效衔接”到“有机衔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逻辑
4
作者 巫达 杨天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8,共8页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衔接”旨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先决条件,为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衔接”旨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先决条件,为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有机衔接”则指明了我国在解决绝对贫困之后的发展路径,即如何基于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并探求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效率与公平并举的方法。二者共同构成了现如今乡村振兴基层工作的主要命题。以原国家级贫困县大理州云龙县的团结彝族乡为案例,认为只有将长时段的两种衔接同时纳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这一命题下考量,才能洞悉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有机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桂地区泥盆纪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一个重要的潜在性页岩气勘探目的层
5
作者 梅冥相 岑文攀 Muhammad RIAZ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2-1352,共21页
泥盆纪是地球历史之中碳质页岩的全球性沉积作用一个特别显著的幕。在黔桂地区深水沉积主导的台间盆地相之中,从早泥盆世的埃姆斯期到晚泥盆世的弗拉期,集中发育一套总厚度超过600 m的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以下特征表明这些富有机质的竹... 泥盆纪是地球历史之中碳质页岩的全球性沉积作用一个特别显著的幕。在黔桂地区深水沉积主导的台间盆地相之中,从早泥盆世的埃姆斯期到晚泥盆世的弗拉期,集中发育一套总厚度超过600 m的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以下特征表明这些富有机质的竹节石页岩将成为重要的潜在性页岩气勘探目的层:(1)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TOC)值多为2%~4%,可以高达5%~6%;(2)从早泥盆世的埃姆斯期至中泥盆世,有机碳多集中富集在三级海平面相对上升期沉积的、而且单层厚度常常超过百米的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主导的缺氧盆地相沉积之中,相对应的三级海平面下降期则为亏损有机碳的陆棚相沉积;(3)在晚泥盆世弗拉期硅质岩主导的榴江组之中,有机碳多富集在三级海平面下降期的、单层厚度为30~40 m的缺氧盆地相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之中,所对应的三级海平面上升期则为硅质岩主导的而且亏损有机碳的远洋盆地相沉积。暂时归为缺氧盆地相的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中的有机质堆积作用,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因素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控制:生产率、保存作用和沉积作用速率;更为特别而且重要的是,基于高密度保存的竹节石化石(含量可以超过30%),研究区的泥盆纪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除了这三个因素之外,浮游动物的“生物碳泵(the biological carbon pump)”作用过程,将是这些竹节石页岩富集有机质的另外一个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 重要的潜在性页岩气勘探目的层 泥盆系 黔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锐锋 朱舒欣 +3 位作者 郭子良 林海 王清春 崔国发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9-553,共15页
综合地理区划全面地反映了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但当前研究仍缺乏结合生物、非生物以及地貌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目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卓有成效,亟需从区域角度提出兼顾自然地理特征和生物分异格局的区划方案。以... 综合地理区划全面地反映了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但当前研究仍缺乏结合生物、非生物以及地貌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目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卓有成效,亟需从区域角度提出兼顾自然地理特征和生物分异格局的区划方案。以综合性、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相结合为区划原则,采用热量、水分、土壤、植被和动物地理分布等5项指标,通过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SOFM)综合聚类,以聚类结果为基础,结合山系山脉界线及地貌完整性,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划分区划单元,根据新疆全域野外科学考察结果和卫星遥感三维影像加以修正,同时充分考虑新疆自然保护地的分布情况,保证了区划的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适用性。新疆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方案共分为四级,包括了5个自然保护地理大区(一级区)、11个自然保护地理地区(二级区)、21个自然保护地理亚地区(三级区)和48个自然保护地理小区(四级区),其中,一级区划与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格局相协调,划分为阿尔泰山Ⅰ、准噶尔盆地-北塔山Ⅱ、天山山地Ⅲ、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Ⅳ和昆仑山-阿尔金山Ⅴ。研究梳理了自然保护地理单元内的自然保护地及主要保护对象等,该区划方案与新疆自然保护地分布较为吻合,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地都未跨越自然保护地理亚地区,各自然保护地理单元内的物种在地理分布上也相对不隔离,同一自然保护地理单元内的自然保护地可组成以保护关键种、伞护种或旗舰种为目标的自然保护地群,以此构建区域自然保护地网络,提高生态系统连通性。该区划方案对新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生境廊道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其他省份乃至全国的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自然保护 地理区划 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SO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不同树种退耕还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师立鹏 谷会岩 王秀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为探究东北典型黑土区不同退耕还林树种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黑土修复工作及树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分别选择以小黑杨(Populus×xiaohe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 为探究东北典型黑土区不同退耕还林树种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黑土修复工作及树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分别选择以小黑杨(Populus×xiaohe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造林树种的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探究其在不同树种退耕还林地间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植物细根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15 cm处小黑杨林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1578.56 mg/kg)显著低于落叶松(1936.98 mg/kg)和樟子松(2046.07 mg/kg)林,樟子松林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2151.53 mg/kg)显著高于小黑杨(1298.32 mg/kg)和落叶松(1164.75 mg/kg)林(P<0.05);在15—30 cm处小黑杨林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1541.57 mg/kg)显著低于落叶松(1957.04 mg/kg)和樟子松(1881.31 mg/kg)林,樟子松林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2256.99 mg/kg)显著高于小黑杨(1708.50 mg/kg)和落叶松(1200.55 mg/kg)林(P<0.05)。土壤pH、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在不同树种退耕还林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微生物量碳含量在不同土壤深度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与土壤氮含量、植物细根生物量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退耕还林后不同树种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树种退耕还林地间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全磷是对3个树种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布影响最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退耕还林 土壤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肝针吸良恶细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田玉旺 吴霞 +2 位作者 丁华野 邓永江 黄晓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针吸肝细胞癌及增生肝细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肝针吸细胞中的20例肝癌及5例增生肝细胞核内Ag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肝针吸癌细胞核内AgNOR的平均面积...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针吸肝细胞癌及增生肝细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肝针吸细胞中的20例肝癌及5例增生肝细胞核内Ag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肝针吸癌细胞核内AgNOR的平均面积、平均积分光密度、直径及平均颗粒数明显高于增生肝细胞(P<0.01)。结论:AgNOR图像定量分析可为肝针吸癌细胞和增生肝细胞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定量指标;AgNOR在形态、数量及分布上的不同特征也可作为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AGnor染色 针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L的AgNOR定量研究及其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景琴 张顺利 李素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2-194,T202,共4页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方法,是近年来肿瘤病理研究中的新技术。对3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石蜡包埋切片进行了Ag NOR定量研究,探讨与组织类型及预后的关系。不同恶性程度组别的组织学类型之间以及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AgNOR...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方法,是近年来肿瘤病理研究中的新技术。对3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石蜡包埋切片进行了Ag NOR定量研究,探讨与组织类型及预后的关系。不同恶性程度组别的组织学类型之间以及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AgNOR均数差别均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AgNOR可望成为NHL组织分型及估计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核仁组成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军业 戴淑琴 +6 位作者 李宝江 林鹏 戎铁华 杨名添 龙浩 姚广裕 陈捷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即I.S%),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88±6.05%)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8±0.72%)和乳腺炎症患者(9.58±0.68%)(P=0.000);乳腺炎症患者AgNOR的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P=0.000);健康人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AgNOR阳性率(65.00%)明显优于CA153(17.50%)和CEA(12.50%)的阳性率(P=0.000)。AgNO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AgNOR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客观生物学指标;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核仁组成区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AgNORs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敦发 陈培辉 许敬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对83例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均为二倍体,腺瘤及腺癌DNA含量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分别有33.33%(10/30)和69.70%(23/33)的... 本文对83例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均为二倍体,腺瘤及腺癌DNA含量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分别有33.33%(10/30)和69.70%(23/33)的异倍体率。各组AgNORs计数结果也遵循类似的规律,且正常肠粘膜、非肿瘤性息肉、腺瘤及腺癌各组间AgNORs计数无重叠。表明DNA含量分析结合AgNORs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对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DNA 含量 AGnor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OR图像定量分析在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玉旺 丁华野 +2 位作者 李彬 邓永江 黄晓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其中上皮增生19例,不典型增生6例,原位癌14例,鳞状细胞癌12例)细胞核内AgNOR...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其中上皮增生19例,不典型增生6例,原位癌14例,鳞状细胞癌12例)细胞核内AgNOR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在不同的病变中,细胞核内AgNOR颗粒的分布形态、大小及所占平均面积均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病变的良、恶性及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提示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结膜肿瘤 计算机辅助 AGnor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几个猪种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_s)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柳万生 路兴中 +1 位作者 刘孝惇 詹铁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9-214,共6页
本文用核仁组织区银染法对西北地区4个品种42头猪Ag-NORs的数目和分布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猪的NOR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区,每个细胞Ag-NORs的分布范围在1~4个之间。杜洛克、巴克夏、关中黑和八眉猪每个细胞Ag-NORs数平... 本文用核仁组织区银染法对西北地区4个品种42头猪Ag-NORs的数目和分布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猪的NOR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区,每个细胞Ag-NORs的分布范围在1~4个之间。杜洛克、巴克夏、关中黑和八眉猪每个细胞Ag-NORs数平均为2.05、2.00、3.33和2.95个。Ag-NORs在品种、个体和细胞间具多态性,这种多态性与猪的起源和杂交育种时所用亲本品种的血缘有关。同时,对八眉猪以及中国猪种的起源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AG-norS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p16基因转染对膀胱癌细胞AgNORs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文泉 高建平 +2 位作者 蔡荣星 葛京平 许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 :探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介导的p16基因转染对人膀胱癌细胞中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NORs)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 p16重组腺病毒 (Ad p16 )感染p16蛋白表达丧失的人膀胱癌T2 4细胞株 ,银染后 ,用光镜观察肿瘤细胞中AgNORs的数目和大... 目的 :探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介导的p16基因转染对人膀胱癌细胞中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NORs)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 p16重组腺病毒 (Ad p16 )感染p16蛋白表达丧失的人膀胱癌T2 4细胞株 ,银染后 ,用光镜观察肿瘤细胞中AgNORs的数目和大小 ,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AgNORs表达变化。  结果 :转染Ad p16 48h后T2 4细胞AgNORs的大小、数目比对照组小且少 ;Ad p16转染的T2 4细胞的银染颗粒面积和胞核面积的比值 (I.S % )为4.42± 1.78,Ad LacZ和未转染组的I .S %值分别为 7.5 2± 1.92和 7.95± 1.5 8,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 ,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结论 :AgNORs在Ad p16转染后其含量减少 ,AgNORs的表达与细胞的增生能力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 膀胱肿瘤 基因治疗 核仁形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及环境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静 李顺姬 +3 位作者 党小庆 屈嘉鑫 王赫 吉硕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9-628,共10页
持续推进关中地区VOCs精细化管控,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代表,选取包装印刷、电子产品制造、工业涂装、涂料及油墨制造、家具制造和橡胶制品6个行业进行样品采集,研究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气溶胶生... 持续推进关中地区VOCs精细化管控,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代表,选取包装印刷、电子产品制造、工业涂装、涂料及油墨制造、家具制造和橡胶制品6个行业进行样品采集,研究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结果表明:包装印刷和工业涂装行业主要排放VOCs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53%~73%)和烷烃(17%~34%);电子产品制造行业为OVOCs(68%)和烯烃(29%);涂料及油墨制造行业以OVOCs(61%)和芳香烃(22%)为主;家具制造行业以芳香烃(78%)和OVOCs(19%)为主;橡胶制品行业以烷烃(78%)为主.其中乙醇、丙酮、异丙醇、甲醛、乙酸乙酯、间/对-二甲苯为关中地区典型行业排放的主要特征物种.基于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得出OVOCs、芳香烃和烯烃是OFP的主要来源,芳香烃是SOAFP的主要来源,主要排放来源为涂料及油墨制造、工业涂装和家具制造行业应重点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典型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源成分谱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组织AgNOR染色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钟一声 王康孙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眼组织银染核仁组成区 (Ag NOR)染色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对部分正常眼组织、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组织及小梁切除术滤过泡区组织进行 Ag NOR染色 ,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银染颗粒。结果  Ag NOR染色可清晰地显示出眼... 目的 探讨眼组织银染核仁组成区 (Ag NOR)染色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对部分正常眼组织、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组织及小梁切除术滤过泡区组织进行 Ag NOR染色 ,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银染颗粒。结果  Ag NOR染色可清晰地显示出眼组织结构和细胞核中银染颗粒。增殖旺盛的细胞核中银染颗粒数增多。结论  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组织 染色 银染核仁组成区 AGn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泽清 杨光 +4 位作者 吴际 王子萌 任鸣 任喜珍 闫哲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8,共12页
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质量分数对土壤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目前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二者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尚不清晰。以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圪坨店流域的成熟人工油松林、人工柠条林、人工紫花苜蓿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 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质量分数对土壤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目前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二者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尚不清晰。以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圪坨店流域的成熟人工油松林、人工柠条林、人工紫花苜蓿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为对照,对0~20、20~40和40~60 cm 3层土壤团聚体进行物理分级,测定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及土壤有机碳等指标,用Pearson法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下各土层团聚体均以<0.250 mm团聚体为主,3种植被恢复措施下的≥2.000和<2.000~0.250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裸地(P<0.05),人工油松林下土壤≥0.250 mm团聚体质量分数R>0.25最高;2)相较于裸地,3种植被恢复下土壤的R>0.25,MWD和GMD分别提高44.9%~121.36%,63.11%~171.23%和31.21%~194.95%,D值降低0.18%~3.29%,人工油松林土壤稳定性提升最佳;3)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质量分数经人工植被恢复提高了3.06%~53.36%,人工油松林下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提升最高;4)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0.25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0.250 mm粒级团聚体为影响土壤团聚化的关键阈值。人工油松林对于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固碳能力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抵抗土壤侵蚀,适宜在该地区植被恢复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人工植被恢复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s)对黄牛品种间遗传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宏 邱怀 詹铁生 《黄牛杂志》 1994年第3期3-5,共3页
用银染技术对中国4个地方黄牛品种(蒙古牛、秦川牛、岭南牛和西镇牛)40头牛的Ag-NORs作了比较研究,并根据不同Ag—NORs的个体频率用数学方法估计了4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以此对4个品种作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品种中,西镇牛... 用银染技术对中国4个地方黄牛品种(蒙古牛、秦川牛、岭南牛和西镇牛)40头牛的Ag-NORs作了比较研究,并根据不同Ag—NORs的个体频率用数学方法估计了4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以此对4个品种作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品种中,西镇牛与岭南牛关系最近,西镇牛与蒙古牛关系最远。这与从Y染色体多态性、外形、历史、地理分布及生态类型的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染核仁 组织区 遗传 黄牛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泾猪G带、C带及银染核仁组织区(NOR)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琳 于汝梁 陈幼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6-321,共6页
以丹麦长白猪为对照,应用G带、C带、银染技术探讨了中国地方品种枫泾猪染色体的待征。用常规Giemsa和胰酶G带连续染色方法,测量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绘制了枫泾猪中期G带带型模式图。枫泾猪Ag-NOR定位于第8、10... 以丹麦长白猪为对照,应用G带、C带、银染技术探讨了中国地方品种枫泾猪染色体的待征。用常规Giemsa和胰酶G带连续染色方法,测量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绘制了枫泾猪中期G带带型模式图。枫泾猪Ag-NOR定位于第8、10号染色体短臂次缢痕区。丹麦长白猪Ag-NOR仅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短臂次缢痕区。枫泾猪、丹麦长白猪Ag-NOR颗粒数是有差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带 C带 染色体 核仁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AgNORs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育新 许国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应用银染色技术对6例正常胰腺、7例慢性胰腺炎和31例胰腺癌组织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的AgNORs均值高于正常胰腺组和慢性胰腺炎组且差异显著。AgNORs计数与胰腺癌的... 应用银染色技术对6例正常胰腺、7例慢性胰腺炎和31例胰腺癌组织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的AgNORs均值高于正常胰腺组和慢性胰腺炎组且差异显著。AgNORs计数与胰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也有一定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表明:AgNoRs均值≤6.53组预后优于>6.53组,经Logrank检验相差不显著。本研究表明对胰腺癌组织进行AgNORs定量分析可为本病的诊断、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核仁组成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