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Drell-Yan过程与EMC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洪清 朱亚波 +2 位作者 杨建军 沈建平 厉光烈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1-47,共7页
综述解释了EMC效应的各种理论模型,并用核Drell-Yan过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X-重新标度模型优于其他模型。
关键词 EMC效应 核D-Y过程 轻子 散射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级联知识抽取的核电建造经验反馈图谱研究
2
作者 李池璐 熊世权 +4 位作者 雷玮剑 刘疏桐 李英敏 易茜 易树平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9,共13页
针对核电装备建造过程中经验反馈时效性弱、各参与方对经验知识认知不统一、经验反馈知识复用率低等问题,将经验知识化,构建统一的经验反馈图谱。分析了经验反馈信息的特征,构建了经验反馈关键知识域结构与图谱框架;提出的多维信息感知... 针对核电装备建造过程中经验反馈时效性弱、各参与方对经验知识认知不统一、经验反馈知识复用率低等问题,将经验知识化,构建统一的经验反馈图谱。分析了经验反馈信息的特征,构建了经验反馈关键知识域结构与图谱框架;提出的多维信息感知模型和改进PCNN关系抽取模型在核电企业数据集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基于Neo4j图数据库生成了经验反馈图谱。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完成核电产品的隐性知识深层次检索,辅助核电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快速解析、传递经验反馈知识,实现核电建造经验反馈沉淀应用模式从以文档为中心向以知识为中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装备 经验反馈 知识图谱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反卷积的冲激成形方法
3
作者 贾通慧 刘易 +2 位作者 王明 马英杰 王博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6-933,共8页
能量范围是评定能谱探测系统性能的指标之一。为获取更宽的能量范围,提出了一种反卷积脉冲冲激成形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测量到的脉冲信号写成冲激信号与系统的响应函数卷积的形式,通过贝叶斯公式推理冲激信号的公式,然后利用Z变换替换掉... 能量范围是评定能谱探测系统性能的指标之一。为获取更宽的能量范围,提出了一种反卷积脉冲冲激成形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测量到的脉冲信号写成冲激信号与系统的响应函数卷积的形式,通过贝叶斯公式推理冲激信号的公式,然后利用Z变换替换掉公式中有关卷积的部分,最终将测量到的脉冲信号展开为冲激信号。该方法较好地抑制了反卷积带来的噪声扩大,保留了更多低幅值脉冲,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能谱的能量范围。X光管的管压设置为20 kV,管流设置为73.6μA,使用该方法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当冲激脉冲的判别阈值降到30 mV时,本文提出的方法能保留测量峰值的同时,对低能部分脉冲进行有效提取,从而完成对低能能谱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反卷积 冲激成形 核脉冲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动态核应急撤离优化决策模型研发
4
作者 李鸣野 姚仁太 +5 位作者 郭欢 张俊芳 吕明华 徐向军 牛嫣静 贾博慧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529,共13页
核事故情景下人员的及时、有效撤离对减少辐射暴露、保障公众安全至关重要。传统路径规划算法虽然能够快速计算静态最短路径,但难以适应辐射剂量场动态变化带来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动态核应急撤离优化决策模型(MD-... 核事故情景下人员的及时、有效撤离对减少辐射暴露、保障公众安全至关重要。传统路径规划算法虽然能够快速计算静态最短路径,但难以适应辐射剂量场动态变化带来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动态核应急撤离优化决策模型(MD-DQN算法模型),通过建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模型,以动态辐射剂量场信息、路网信息和实时位置为状态空间,设计了一种综合考虑路径长度、辐射暴露及方向性引导的多因素奖励函数,驱动智能体自主地学习最优的动态撤离决策策略。同时,通过优化网络结构设计和即时奖励机制,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与泛化性能。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Dijkstra算法和A^(*)算法相比,MD-DQN算法能够及时避开高辐射风险区域,显著降低撤离过程中人员的辐射暴露,且具有更优的实时路径调整能力和环境适应性。研究成果可为核应急撤离决策提供高效、智能的辅助支持工具,并为未来在多源辐射、多智能体协同以及实时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决策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核应急撤离 动态撤离决策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MD-DQ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核能系统用氧化物弥散强化钢成分设计及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5
作者 翟亚中 车洪艳 +1 位作者 何西扣 包汉生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4-496,共13页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具有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第四代核能系统是当下各国的研究热点。传统锆合金已经无法适应第四代核能系统苛刻的服役环境,开发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材料成为核能工程应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xid...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具有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第四代核能系统是当下各国的研究热点。传统锆合金已经无法适应第四代核能系统苛刻的服役环境,开发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材料成为核能工程应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因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被认为是第四代核能系统反应堆包壳的重要候选材料,是核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优异的性能源于其合理的成分设计及独特的显微组织,高数密度的弥散氧化物粒子极大地改善了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及抗辐照性能。尽管世界各国围绕氧化物弥散强化钢成分设计-性能-制备工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在批量生产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制约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工程应用。本文就国内外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显微组织、成分设计及制备技术等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在核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为核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核能系统 氧化物弥散强化钢 显微组织 成分设计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干燥工艺的研究
6
作者 申鹏 吴珂科 +4 位作者 翁晨阳 黄尚青 俞高伟 景东明 宗旭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2-998,共7页
对国内三代核电机组某型号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的干燥工艺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贮存容器适宜采用吸附式干燥工艺进行处理,干燥过程至少需要持续4.1 h,可以达到设备规范书中要求的容器内水蒸气分压低于400 Pa的干燥标... 对国内三代核电机组某型号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的干燥工艺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贮存容器适宜采用吸附式干燥工艺进行处理,干燥过程至少需要持续4.1 h,可以达到设备规范书中要求的容器内水蒸气分压低于400 Pa的干燥标准;干燥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容器内存在大量液态残留水,湿度相对稳定,第2阶段仅有水蒸气,湿度快速下降;容器内有超过5/6的水分通过试验台架中的冷却器排出,剩余的水分由吸干机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燃耗乏燃料 贮存容器 干燥工艺 吸附干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Drell-Yan过程和混合重标度模型
7
作者 林仲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6-208,共3页
利用混合重标度模型计算铁核与氘核的Drel-Yan截面比随xF的变化。
关键词 混合重标度模型 D-Y过程 原子核 铁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冻融过程无烟煤未冻水分布及温度-应力场演化规律
8
作者 秦雷 张弦 +4 位作者 林海飞 王伟凯 李博涛 王裴 李树刚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6-86,共11页
煤体在冻融过程中孔隙未冻水含量和分布直接影响煤体微观孔隙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决定煤层增透效果与煤层气抽采效率。以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基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无烟煤在冻结及融化过程未冻水分布特征,综合测量T_(1)-T_(2)谱图、T_... 煤体在冻融过程中孔隙未冻水含量和分布直接影响煤体微观孔隙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决定煤层增透效果与煤层气抽采效率。以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基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无烟煤在冻结及融化过程未冻水分布特征,综合测量T_(1)-T_(2)谱图、T_(2)曲线以及3D峰图,定量分析煤样冻融过程孔隙结构及未冻水分布空间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液氮冻结煤体过程中,冻结时间对孔隙内不同流体分布空间演化过程作用不同。自由水分布空间随冻结时间呈指数下降关系,受冻结时间影响较大,束缚水次之;结构水和吸附水分布空间几乎不受冻结时间的影响,主要附着于煤基质表面,其分布空间仅取决于煤样孔隙结构特征。根据流体空间分布情况将冻结过程划分为2个阶段:加速冻结阶段(0~20 s)和稳定阶段(20~60 s)。冻结饱水煤样融化时,孔隙未冻水含量受温度与热应力2个因素影响。煤样的融化从小孔开始,直至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大孔开始融化。针对上述分析,建立温度场改变引起热应力的产生及演化过程模型。总结基于液氮冻结煤样融化过程孔隙扩张收缩以及孔隙流体分析体系,涉及T_(2)图谱分析、3D峰图计算等问题,分析融化过程未冻水含量变化规律。计算得出,煤样融化过程,孔隙结构逐渐复杂,孔隙水含量随温度呈指函数上升关系。其中自由水含量从24%增长到44%,增幅最大,束缚水含量增加了11%,吸附水和结构水含量均增加了6%,孔隙水含量由孔隙大小及总孔隙体积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 冻融过程 孔隙水传热 T1-T2谱图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D-S证据理论的高冲突多信息融合方法研究
9
作者 刘素艳 乔一鸣 +2 位作者 董一林 赵健岭 马增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28-3338,共11页
随着高速列车的发展,单一信号源难以全面反映故障状态,多信号故障诊断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多复杂信息融合的质量直接影响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效果。为解决高冲突证据融合产生的悖论问题,使多信息融合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提出一种改进D-S... 随着高速列车的发展,单一信号源难以全面反映故障状态,多信号故障诊断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多复杂信息融合的质量直接影响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效果。为解决高冲突证据融合产生的悖论问题,使多信息融合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提出一种改进D-S证据理论的高冲突多信息融合方法。首先,获取2种不同数据类型的传感信息(振动信号和电流信号),分别对单一类型的数据进行时域、频域及时频域的特征提取,得到30维的特征矩阵;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对特征提取的结果进行降维和最优特征的筛选,并采用深度置信学习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进行基本概率赋值函数(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BPA)的转换,作为原始证据源;另外,进行多信息融合证据源的改进,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和熵权法结合计算各个信息源的综合权重,完成证据源的修正。然后,通过李弼程提出的证据合成公式,提出新的融合决策合成规则,避免冲突证据概率的丢失,并通过对冲突证据的概率重新加权分配,提高合成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并采用帕德博恩大学的轴承故障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离散度评价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融合多种类型的状态特征信息,在相同故障等级下,改进后的D-S融合效果是改进前的5倍以上。该方法可应用于轴承故障诊断领域,有效提高多数据融合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信息融合 核主成分分析 熵权法 模糊层次分析法 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核电子学实验的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研制
10
作者 孟祥厅 巩来咏 +3 位作者 彭玲玲 王子剑 任世超 刘小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5,93,共6页
针对核电子学实验教学的需求,研制了一款集成化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该单道集成了甄别阈调节、脉冲展宽、延时控制及反符合等核心功能模块。学生可通过选择开关实现功能组合,直接观察核脉冲信号处理过程,深入理解电路原理。通过引入LED... 针对核电子学实验教学的需求,研制了一款集成化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该单道集成了甄别阈调节、脉冲展宽、延时控制及反符合等核心功能模块。学生可通过选择开关实现功能组合,直接观察核脉冲信号处理过程,深入理解电路原理。通过引入LED电压显示模块,实时显示甄别阈值,显著提升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硬件测试表明,该系统功能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消除错误脉冲输出。该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为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平台,对提升核电子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子学实验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实验电路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Drell-Yan过程中夸克的能量损失
11
作者 宋丽华 张印杰 莫文玲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借助2种典型的处理夸克能量损失的方法,利用拟合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数据得到的束缚核子中的部分子分布函数,分别计算了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随运动学变量x1的变化,并与费米实验室E866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一方面验证... 借助2种典型的处理夸克能量损失的方法,利用拟合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数据得到的束缚核子中的部分子分布函数,分别计算了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随运动学变量x1的变化,并与费米实验室E866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一方面验证了核Drell-Yan过程中能量损失效应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的处理夸克能量损失的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损失效应 核Drell—Yan过程 GLAUB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浓度对临界安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璠 朱庆福 +7 位作者 夏兆东 周琦 陈效先 成昱廷 梁淑红 李航 章秩烽 刘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48,共5页
在核燃料溶解过程中,通常使用硝酸对核燃料进行溶解。针对核燃料溶解过程中的临界安全问题,在中试厂核临界安全实验装置上开展了硝酸浓度影响效应临界实验,在保持核燃料溶液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硝酸浓度,完成临界实验。获取了核燃料溶... 在核燃料溶解过程中,通常使用硝酸对核燃料进行溶解。针对核燃料溶解过程中的临界安全问题,在中试厂核临界安全实验装置上开展了硝酸浓度影响效应临界实验,在保持核燃料溶液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硝酸浓度,完成临界实验。获取了核燃料溶解过程酸度影响效应临界实验数据,通过3种临界方法得到的实验数据相对误差平均值为0.068%。同时使用蒙特卡罗程序进行了模拟计算,临界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偏差平均值为0.39%。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硝酸浓度的减小,系统的反应性逐渐增大,因此燃料溶解过程中需考虑由于硝酸浓度变化引起的反应性变化情况,其对乏燃料溶解过程的临界安全具有较大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燃料 模拟溶解过程 硝酸 临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涉海企业类型识别及其空间组织特征的城市比较研究
13
作者 刘天宝 马广鹏 +1 位作者 张海瑜 张贵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0-1474,共15页
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对象,而其空间布局与产业组织特征的研究是最具基础性的工作之一。选取4个代表性城市为研究区,基于海洋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爬取空间坐标构建POI产业信息数据库。使用人工神... 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对象,而其空间布局与产业组织特征的研究是最具基础性的工作之一。选取4个代表性城市为研究区,基于海洋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爬取空间坐标构建POI产业信息数据库。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各企业所属的行业,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海洋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异性规律。结果表明:1)从空间格局特征看,总体呈“大分散、小集聚”的均衡格局,多类别对比显示企业选址存在行业集聚性,同时具有空间极化特征,陆海关系上体现为海岸带高密度单峰或“海岸带-市中心”双峰分布格局。2)从空间组织模式看,产业集群存在与人口规模、行政等级相对应的多层次等级位序特征;除单核心结构外,多核心结构中一般表现为“主-次双核心”或者“一主多次放射状”,核心区间产生空间联系形成多节点的轴线或网络结构。3)从空间匹配关系看,椭圆面积与城市面积呈正相关,椭圆长轴方向与海岸线延伸方向相近,产业分布与城市行政中心、港口等交通枢纽、海湾地形、海岸线等空间要素存在明确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核密度分析 海洋企业 产业集聚 空间布局特征 产业空间组织 沿海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燃料后处理碱性流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哲 高原 +3 位作者 王春晖 邱杰 何辉 矫彩山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I0004,共20页
乏燃料后处理碱性流程是用碳酸盐、氢氧化物等碱性物质的溶液作为介质进行乏燃料的溶解及铀、钚等元素的分离与纯化的方法。碱性条件下,乏燃料中的大部分裂变产物和次锕系元素并不溶解或者在溶解过程中转变为碳酸盐、氢氧化物沉淀。与... 乏燃料后处理碱性流程是用碳酸盐、氢氧化物等碱性物质的溶液作为介质进行乏燃料的溶解及铀、钚等元素的分离与纯化的方法。碱性条件下,乏燃料中的大部分裂变产物和次锕系元素并不溶解或者在溶解过程中转变为碳酸盐、氢氧化物沉淀。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PUREX(plutonium uranium redox extraction)酸性流程相比,碱性流程具有腐蚀性更小、流程更简单等潜在的优点。鉴于碱性流程的优点及其在乏燃料后处理中的潜在应用,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已经围绕该流程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各国建议的碱性流程的技术路线;然后逐一介绍了与主要工艺环节相关的基础研究的进展,包括乏燃料的氧化溶解、核素分离、试剂的回收等;最后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碱性流程 乏燃料的溶解 锕系元素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步长自适应降噪核脉冲信号分析的算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明智 刘娟 +4 位作者 杨恒伟 黄晨涛 夏国图 詹彤 邹继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3-890,共8页
针对提高核脉冲信号信噪比这一需求,本文以小波算法为基础,创建了新的阈值函数处理方法,可以满足核脉冲信号降噪基本需求;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变步长自适应非平稳信号降噪算法EVSL,实现核脉冲信号分析。对模拟核信号与原始测量... 针对提高核脉冲信号信噪比这一需求,本文以小波算法为基础,创建了新的阈值函数处理方法,可以满足核脉冲信号降噪基本需求;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变步长自适应非平稳信号降噪算法EVSL,实现核脉冲信号分析。对模拟核信号与原始测量信号同步处理后,与现有算法进行指标对比,结果表明EVSL算法能兼顾收敛速度与稳态精度,有效提高信噪比、保留实际有用信息,是一种有效的提升核脉冲信号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脉冲信号处理 小波阈值处理 自适应算法 变步长算法 算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铀水冶工艺对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的影响及其在核法证中的应用
16
作者 何欢 赵兴红 +2 位作者 姜小燕 赵立飞 李力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在核法证溯源中的适用性。通过跟踪调查某传统铀水冶厂从铀矿石到重铀酸钠的生产过程,在低本底(<0.512 ng/mL)、低检出限(<0.007 5 ng/mL)的实验条件下,对铀矿石、澄清浸出液、萃余液和重...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在核法证溯源中的适用性。通过跟踪调查某传统铀水冶厂从铀矿石到重铀酸钠的生产过程,在低本底(<0.512 ng/mL)、低检出限(<0.007 5 ng/mL)的实验条件下,对铀矿石、澄清浸出液、萃余液和重铀酸钠样品进行了前处理后,采用TRU树脂分离稀土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稀土元素的含量,并绘制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结果表明,上述4种样品整体上都是轻稀土富集,Eu亏损明显,稀土元素分布总体呈右倾斜深谷状。这说明经历了传统铀水冶工艺的铀材料仍会基本保留铀矿石的稀土特征,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有助于查明铀材料的来源和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核法证学 铀水冶工艺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循环泵齿轮箱人字齿圈加工工艺优化及工装设计
17
作者 杨水余 石岳林 +2 位作者 楼渊 孙开 史源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人字齿圈作为核电循环泵齿轮箱关键构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且要求在长时间重载运行条件下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抗疲劳性能,传统加工方法难以保证稳定的品质。本文开展关键构件加工工艺优化研究,设计专用加工工装,配合加工精度保障技术... 人字齿圈作为核电循环泵齿轮箱关键构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且要求在长时间重载运行条件下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抗疲劳性能,传统加工方法难以保证稳定的品质。本文开展关键构件加工工艺优化研究,设计专用加工工装,配合加工精度保障技术,从而提高成品合格率,降低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循环泵 齿轮箱 关键构件 工艺优化 加工工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干涉函数的光子-原子相干散射截面计算方法研究
18
作者 徐宁 祖铁军 +1 位作者 曹良志 吴宏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3-580,共8页
X射线衍射在物质结构分析和材料无损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基本物理原理为光子与物质发生的相干散射。传统的相干散射截面计算方法基于独立原子形状因子近似方法,忽略了光子动量转移较小时与原子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分子干涉效应,影响... X射线衍射在物质结构分析和材料无损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基本物理原理为光子与物质发生的相干散射。传统的相干散射截面计算方法基于独立原子形状因子近似方法,忽略了光子动量转移较小时与原子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分子干涉效应,影响相干散射截面的计算精度。因此,为了获得光子动量转移较小时精确的相干散射截面,本文在核数据处理程序NECP-Atlas中对基于分子干涉函数的光子-原子相干散射截面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计算分子干涉函数,对蒙特卡罗程序使用的ACE格式数据库中的原子形状因子进行修正,并给出了模拟得到的水分子和乙醇分子的分子干涉函数,对基于独立原子形状因子近似方法和考虑分子干涉效应计算得到的水和乙醇的散射成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结果显示: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分子干涉函数计算得到的水的散射成像结果与文献结果吻合较好;同时,当光子动量转移较小时,分子干涉效应对相干散射的次级光子角度分布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建立的光子-原子相干散射截面计算方法可显著提高光子动量转移较小时的相干散射次级光子角度分布计算精度,可为X射线衍射模拟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数据处理 光子 相干散射 原子形状因子 分子干涉效应 NECP-Atl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鹏程 许倩 王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为培育良好的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通过分析核电厂运行特征,总结已有的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价值观、行为、系统和环境4个层次,并细分出13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在... 为培育良好的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通过分析核电厂运行特征,总结已有的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价值观、行为、系统和环境4个层次,并细分出13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指标之间的非独立性和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以及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调研数据,可得到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权重,并甄别出改善核安全文化的关键在于决策层的安全意识、以身作则等指标,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的培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运行阶段 核安全文化 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编工艺仿真和多尺度分析的SiC_(f)/SiC核能包壳管力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闫忠伟 范欣愉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198,共8页
基于环编工艺制备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SiC_(f)/SiC)包壳管纤维预制体,并通过PIP方法浸渍烧结制备核能包壳管是当前高容错包壳管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乏燃料反应堆中,为了提升热交换效率,包壳管壁厚一般不应超过0.75mm,同时... 基于环编工艺制备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SiC_(f)/SiC)包壳管纤维预制体,并通过PIP方法浸渍烧结制备核能包壳管是当前高容错包壳管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乏燃料反应堆中,为了提升热交换效率,包壳管壁厚一般不应超过0.75mm,同时还需要承受复杂外界工况与内部兆帕级气压,这为4m长包壳管的结构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如何面向SiC_(f)/SiC复杂成型过程,系统性建立一种反映复合材料多层级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成为包壳管安全设计的首要前提。该研究基于有限元接触算法,建立了包含环编工艺参数的碳化硅纤维环编预制体有限元模型。通过细观—宏观多尺度方法探究了纤维体积含量、纤维和基体力学性能等参数对核能包壳管力学性能的影响,打通了从制备工艺到强度校核的一体化设计链条。通过将多尺度模型与传统的层合板理论方法构建的核能包壳管模型对比,验证了后者扭转强度预报值比前者高估了69%,存在极高的设计风险。研究通过初步探索联合工艺仿真与多尺度仿真设计优化复杂碳化硅复合材料结构,并预报诸如强度和模量等力学性能,以降低昂贵的制备成本和实验成本,为未来开展复杂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结构的强度设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壳管 碳化硅复合材料 有限元 工艺成型仿真 多尺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