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料电池用大升压比DC/DC器双闭环控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全书海 郝世强 黄亮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35,共8页
为提高燃料电池用大升压比DC/DC变换器的抗扰性能,提出一种参数自调整双闭环控制器。电流内环采用增益补偿和动态自调整PI参数方法,以消除宽范围电压输入引起的不良控制效果,并提高对负载大范围变化的自适应能力;电压外环采用一种模糊... 为提高燃料电池用大升压比DC/DC变换器的抗扰性能,提出一种参数自调整双闭环控制器。电流内环采用增益补偿和动态自调整PI参数方法,以消除宽范围电压输入引起的不良控制效果,并提高对负载大范围变化的自适应能力;电压外环采用一种模糊推理与变参数PI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组成复合电压控制器,其动态调节划分为线性、模糊和复合3个控制区域,提高了对大范围负载扰动的抑制能力。该控制器应用于一台30~70 V输入、360 V输出、额定功率3kW的DC/DC变换器。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控制器,新型双闭环控制器对变换器输入和负载扰动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小的输出超调,实现了各静态工作点间快速平稳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大升压比 新型双闭环控制 增益补偿 模糊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志芳 任成尧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1,共6页
为了提高控制性能和驱动容量,无刷直流电机常采用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存在桥臂内侧功率开关器件关断过电压及中点电位不平衡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电平逆变器驱动的拓扑结构并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其钳位三... 为了提高控制性能和驱动容量,无刷直流电机常采用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存在桥臂内侧功率开关器件关断过电压及中点电位不平衡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电平逆变器驱动的拓扑结构并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其钳位三相桥臂内侧6个功率开关器件关断过电压的原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4种开关状态的自动均压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64种电压空间矢量对中点电位的影响特性。接着提出了钳位电容电压的平衡控制策略,进而给出了基于空间向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VPWM)的策略,并给出了无刷直流电机基于新型三电平逆变器结构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最后基于样机平台进行了实验,结果证实了研究内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拓扑 无刷直流电机 抑制关断过电压 双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旋转移相变压器的新型无功补偿器及其双环控制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颜湘武 邓婉君 +3 位作者 彭维锋 贾焦心 邵晨 李铁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821-8832,共12页
随着出力具有随机波动性特征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不断攀升以及城市电缆化率的进程加速,有源配电网线路中无功过剩和过电压的现象日益明显,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精准调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电流源型静止同步补偿器的... 随着出力具有随机波动性特征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不断攀升以及城市电缆化率的进程加速,有源配电网线路中无功过剩和过电压的现象日益明显,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精准调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电流源型静止同步补偿器的基础上,该文结合双旋转移相变压器的连续调节特性,提出一种新型旋转式无功补偿器(novel rotary var compensator,NRVC)拓扑电路。通过构建NRVC稳态数学模型,深入分析得到NRVC补偿调控机理及其补偿容量约束关系。针对NRVC结构特点,提出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无功补偿控制策略,其中功率外环可对功率因数进行精确控制,电流内环加入限幅环节有效限流,提高装置运行可靠性。通过仿真及动模实验验证所提拓扑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验证了NRVC具备双向、连续调节补偿无功的能力,具有调节精度高、谐波畸变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旋转式无功补偿器 旋转型移相变压器 补偿调控机理 瞬时无功理论 双闭环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滑模调速系统新型趋近律控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畅 冷建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5,共5页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的控制性能,解决传统趋近律中存在的抖振和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滑模趋近律。该趋近律是在双幂次趋近律的基础上,加入变指数趋近律,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引入...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的控制性能,解决传统趋近律中存在的抖振和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滑模趋近律。该趋近律是在双幂次趋近律的基础上,加入变指数趋近律,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引入系统的状态变量,抑制了变指数部分在接近滑模面时的抖振。通过理论证明了该趋近律具有存在性、可达性和稳定性。并与双幂次趋近律进行了性能控制比较,结果显示新型趋近律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控制性能。基于该滑模趋近律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器,并与传统的PI控制器做仿真比较。仿真和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新型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在抑制系统抖振方面具有更优的能力,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新型趋近律 双幂次趋近律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