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小波系数的normalized cut分割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颖 杨光琼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83,242,共3页
为了提高normalized cut分割算法的准确率,结合小波系数调整图像的亲和矩阵。首先采用小波系数计算图像的边缘信息,然后使用边缘信息对原始图像构造一个图,求取图的拉普拉斯矩阵的前K个特征值,并对第二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 为了提高normalized cut分割算法的准确率,结合小波系数调整图像的亲和矩阵。首先采用小波系数计算图像的边缘信息,然后使用边缘信息对原始图像构造一个图,求取图的拉普拉斯矩阵的前K个特征值,并对第二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得到最终的分割结果。使用一些自然图像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新方法能提取目标更为细致的细节,保留更多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normalized cut方法 小波系数 图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被引量:3
2
作者 ZENG Ming LI Jing-hai +1 位作者 MENG Qing-hao ZHANG Xiao-n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692-698,共7页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wind speed time seri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wind field r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n wind pattern recognition.Firstly,the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wind speed time seri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wind field r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n wind pattern recognition.Firstly,the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recorded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re studied using the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and the corresponding scaling exponents are larger than 1.This indicates that all thes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have non-stationary characteristics.Secondly,concerning this special feature( i.e.,non-stationarity)of wind signals,a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namely detrende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DCCA) coefficient,i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s between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of different anemometer pairs.Finally,experiments on ten wind speed data synchronously collected by the ten anemometers with equidistant arrangement illustrate that the method of DCCA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an accurately analyze full-scale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between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d also can easily identify the seasonal component,while three traditional cross-correlation techniques(i.e.,Pearson coefficient,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and DCCA method) cannot give us these information di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detrende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DCCA)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Pearson coefficient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黄土界面摩擦特性拉拔试验研究
3
作者 蔡晓光 袁超 +2 位作者 李思汉 徐洪路 王学鹏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17,127,共8页
为研究钢塑型土工格栅-黄土界面摩擦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土工合成材料拉伸拉拔试验系统,在不同法向应力、拉拔速率、含水率下开展一系列钢塑型土工格栅-重塑黄土室内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筋材的拉拔力峰值随着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随... 为研究钢塑型土工格栅-黄土界面摩擦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土工合成材料拉伸拉拔试验系统,在不同法向应力、拉拔速率、含水率下开展一系列钢塑型土工格栅-重塑黄土室内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筋材的拉拔力峰值随着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值为18.143 kN;最大剪应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界面黏聚力在最佳含水率时,最大为11.043 kPa;似摩擦系数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减小,在法向应力为105 kPa时,似摩擦系数约为规范建议值的1/3~1/2。拉拔特性试验表明,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含水率、上覆荷载等工程应用条件。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边坡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拉拔试验 法向应力 界面特性 似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互联配电系统SNOP选址与运行优化策略
4
作者 陈继明 于馨玮 +2 位作者 仉志华 陈文淙 徐乾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9,共9页
智能软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凭借其灵活的功率调节能力逐渐应用于配电网中。但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SNOP受到线路容量的限制,调节能力有限。为发挥其最大调节能力,文中提出适用于配电... 智能软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凭借其灵活的功率调节能力逐渐应用于配电网中。但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SNOP受到线路容量的限制,调节能力有限。为发挥其最大调节能力,文中提出适用于配电系统的SNOP对线路有功功率裕度调节灵敏度的定义,将其作为SNOP调节能力的评价指标,由此建立SNOP的选址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系统节点电压裕度以及线路功率裕度2个安全评价指标,构建以综合运行裕度最大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模型。将上述模型转化为二阶锥模型,通过MATLAB工具实现该问题的有效求解。最后,通过改进的IEEE 33节点算例对所提模型与求解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表明了所提选址方法能够发挥SNOP的最大调节作用,优化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DG) 灵敏度系数 智能软开关(SNOP)选址 运行裕度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电感准Z源逆变器无权重系数FCS-MPC策略
5
作者 刘春喜 林枝伟 +1 位作者 刘志乐 徐可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4,共13页
针对开关电感准Z源逆变器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时目标函数权重系数设计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无权重系数的FCS-MPC算法,避免了繁琐的权重系数调整过程。通过伏秒平衡原理分析电感周期性充放电的机理,在直通状态时对电感电流设... 针对开关电感准Z源逆变器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时目标函数权重系数设计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无权重系数的FCS-MPC算法,避免了繁琐的权重系数调整过程。通过伏秒平衡原理分析电感周期性充放电的机理,在直通状态时对电感电流设置一个中间值,根据中间值和预测值的比较来确定下一周期的开关状态,在非直通状态时则采用归一化思想将输出电流和电容电压的目标函数设计为基于动态变化的函数,将误差限制在[0,1]范围内,从而不需要任何权重系数,避免了权重系数的调整过程,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无权重系数FCS-MPC策略与传统FCS-MPC策略相比,在无权重系数的情况下,系统的稳态性能相同,动态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感准Z源逆变器 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 无权重系数 目标函数 伏秒平衡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提取和模板匹配的电网工程图纸字符识别技术
6
作者 侯凯 梅诗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电力工程图纸在建设中是生产计划、施工及验收等环节的重要依据。然而,传统人工识别方式存在效率低、错误率高、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复杂工程项目的需求。近年来,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自动识别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现有算法在... 【目的】电力工程图纸在建设中是生产计划、施工及验收等环节的重要依据。然而,传统人工识别方式存在效率低、错误率高、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复杂工程项目的需求。近年来,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自动识别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现有算法在电力工程图纸识别中仍面临识别效率低以及对倾斜和变形字符识别准确率低的难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VGG网络和Hu不变矩的电力工程图纸字符识别算法,旨在通过结合尺度自适应深度卷积特征与Hu不变矩特征,提高电力工程图纸的识别效率和准确率。利用VGG网络提取深度卷积特征,并通过自适应方式选择目标层,以实现模板与图像的尺度自适应特征提取。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滑动窗技术多次提取特征的问题,仅需对每个模板和图像进行一次特征提取,大幅提升了处理效率。为解决字符倾斜和变形的难题,结合了Hu不变矩特征,利用其平移及旋转不变性作为补充特征,有效增强了对复杂字符形态识别的鲁棒性。【结果】通过对比现有算法,从识别效率和准确率两方面验证了算法的性能优势。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识别效率和准确率上均表现出显著优势:与传统CNN字符识别算法相比,算法的执行时间约为其1/4,显著提高了处理速度;通过结合Hu不变矩特征,算法在识别倾斜和变形字符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采用自适应目标层选择策略后,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优于固定网络层的特征提取方式。在复杂场景下算法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结论】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的尺度自适应深度卷积特征提取方法在电力工程图纸识别中可以进行单次特征提取,大幅提升识别效率;结合Hu不变矩特征的设计增强了对复杂字符形态的识别能力,特别是增强了对倾斜和变形字符的鲁棒性。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字符识别算法,还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电力工程图纸自动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可进一步优化字符特征的鲁棒性,提升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工程图纸 字符识别 特征提取 模板匹配 VGG网络 深度卷积特征 归一化互相关系数 HU不变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地区良态风和台风气候不同时距风速转换系数研究
7
作者 黄东梅 郑焙元 +3 位作者 杨曙光 苏华海 周建军 陈雨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12-2624,共13页
以华南地区某海岸机场区域2012—2021年的风速实测数据为对象,根据这10 a内台风的登陆情况,将其划分为良态风气候和台风气候,研究不同风气候环境下风速时距转换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良态风气候下,月、季、年极值风速的分布... 以华南地区某海岸机场区域2012—2021年的风速实测数据为对象,根据这10 a内台风的登陆情况,将其划分为良态风气候和台风气候,研究不同风气候环境下风速时距转换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良态风气候下,月、季、年极值风速的分布规律均符合极值Ⅰ型(Gumbel分布),统计发现转换系数随时距增大呈指数递减的变化规律,基于此拟合得到良态风气候下月、季、年极值风速的时距转换系数公式;在台风气候下,时距转换系数曲线的平稳程度随台风强度的减小而减弱;时距3 s与10 min的转换系数的分布规律符合极值Ⅰ型分布,30 min、1 h与10 min的转换系数的分布规律符合极值Ⅲ型分布;使用良态风转换系数公式估计台风气候时距3 s与10 min的转换系数时,会存在10%~30%的相对误差,可将转换系数乘以对应的放大系数去近似估计,或直接采用1.63的转换系数。该研究结果可为不同风气候条件的风荷载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 极值风速 风速转换系数 良态风气候 台风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信息扩散的堤防土层渗透系数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于书凝 杨文东 +2 位作者 张斌 殷永鑫 胡少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1,215,共5页
堤防土层渗透系数具有显著空间变异性,对渗透系数进行空间变异性表征是研究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以长江堤防武汉段为例,收集111组堤身壤土渗透系数实测数据,引入正态信息扩散分布构建渗透系数表征模型,采用协方差矩阵分解法建立渗透系数... 堤防土层渗透系数具有显著空间变异性,对渗透系数进行空间变异性表征是研究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以长江堤防武汉段为例,收集111组堤身壤土渗透系数实测数据,引入正态信息扩散分布构建渗透系数表征模型,采用协方差矩阵分解法建立渗透系数随机场模拟渗透系数空间分布。结果表明,5处堤防壤土渗透系数均具有较强空间变异性,引入的正态信息扩散分布表征模型可有效表征渗透系数的分布特征,符合正态信息扩散分布的渗透系数随机场,能较好体现渗透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 渗透系数 空间分布 正态信息扩散 随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的西南五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气候驱动因子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曼 陶敏 +1 位作者 雒苑婷 杨存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7,共8页
聚焦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关键碳汇区域,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的MOD13 A1V6数据,构建了2002—2022年,西南五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数据集,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聚焦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关键碳汇区域,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的MOD13 A1V6数据,构建了2002—2022年,西南五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数据集,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并结合气象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泰尔-森(Theil-Sen)中位数趋势分析、曼-肯德尔(Mann-Kendall)检验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植被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2—2022年,西南地区整体植被覆盖状况较好,植被覆盖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曲线为y=0.001x-1.691(R^(2)=0.806)。(2)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异质性,但总体上气候因素对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的影响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气候驱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藏东部、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偏相关系数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级配和表面纹理对饱和砂-钢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逸凡 李大勇 张雨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4,共10页
钢桩和钢制吸力基础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土体与基础结构界面力学特性决定着其承载能力。通过饱和砂-钢界面排水剪切试验,揭示了颗粒级配、表面纹理和法向边界条件对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颗粒剪切方式和孔隙水压力消散... 钢桩和钢制吸力基础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土体与基础结构界面力学特性决定着其承载能力。通过饱和砂-钢界面排水剪切试验,揭示了颗粒级配、表面纹理和法向边界条件对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颗粒剪切方式和孔隙水压力消散方式的不同,常法向应力(CNL)下剪应力-位移曲线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变法向应力(VNL)下,界面剪切强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大不断提高。对于光滑和凸起构造,界面摩擦角随不均匀系数C_(u)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对于凹槽构造,界面摩擦角随C_(u)的增加而减小。饱和砂-粗糙度钢板界面剪切效能的发挥受水的影响显著,砂与钢板之间水膜的存在减弱了砂颗粒和钢界面的摩擦,使得界面摩擦性能不能完全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剪切特性 颗粒级配 表面纹理构造 法向边界条件 界面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微麦克风阵列与WideResNet网络的语音命令词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祁潇潇 曾庆宁 赵学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为了提高噪声环境下语音识别的稳健性[1],提出宽残差深度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算法。该算法结合双微麦克风阵列系统、语音数据集为双微麦克风数据集,使用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作为特征参数输入到残差网络中进行训练。实验表明,与ResNet15模... 为了提高噪声环境下语音识别的稳健性[1],提出宽残差深度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算法。该算法结合双微麦克风阵列系统、语音数据集为双微麦克风数据集,使用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作为特征参数输入到残差网络中进行训练。实验表明,与ResNet15模型、ResNet18模型相比,只有三个残差模块的宽残差网络在噪声环境下语音命令词的识别和内外部说话人检测任务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均达到了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宽残差神经网络 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 双微麦克风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分布的双差波速比方法研究——以山东长岛震群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强 王鹏 张正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对于震源位置相对集中的震群活动,首先应用双差波速比法对台站到时数据进行2次差分,该方法充分利用不同台站纵横波的到时数据,无需地震发震时刻及位置信息,且将计算波速比范围限定在震源区附近,消除了震源区到台站传播路径的影响;然后... 对于震源位置相对集中的震群活动,首先应用双差波速比法对台站到时数据进行2次差分,该方法充分利用不同台站纵横波的到时数据,无需地震发震时刻及位置信息,且将计算波速比范围限定在震源区附近,消除了震源区到台站传播路径的影响;然后运用正态分布的组合去除误差分布的影响,得到关于去除误差分布后的纵横波到时二维正态分布,通过公式推导确定了二维正态分布的相关系数;最后,通过计算置信椭圆长轴斜率得到长岛震群整体波速比。研究结果表明,长岛震群整体波速比为1.7275,等地震数滑动(60个)计算得到的波速比区间为[1.4887,3.0541];2017、2018年长岛震群波速比变化与震群活动过程密切相关,同时反映了震源区介质流体饱和度、裂隙密度和状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波速比 误差传播 正态分布 相关系数 长岛震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与注意力机制的鸟类声纹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齐炜 程吉祥 +2 位作者 田甜 吴丹 曾蕊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6-695,共10页
鸟类声纹识别技术是一种将经过预处理的多种鸟类声音作为输入,通过网络模型识别出相应鸟类的技术。针对真实环境下鸟类声纹识别中单一音频特征局限和模型学习特征能力不佳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和注意力机制的鸟类声纹识别方... 鸟类声纹识别技术是一种将经过预处理的多种鸟类声音作为输入,通过网络模型识别出相应鸟类的技术。针对真实环境下鸟类声纹识别中单一音频特征局限和模型学习特征能力不佳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和注意力机制的鸟类声纹识别方法。首先,在特征提取时分别获取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和功率正则化倒谱系数,其次利用均值和方差归一化处理将两种特征融合得到新型融合特征参数MPFC;然后,以ResNet-50为主干网络在其残差模块中引入轻量化坐标注意力机制得到改进网络模型—坐标注意力残差网络;最后,将融合特征分别输入到坐标注意力残差网络(residual coordinate attention net, ResCA),ResNet-50、ResNeSt-50、DenseNet-121和EfficientNet-B0并在两个数据集Birdsdata和BirdCLEF上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特征比单一特征有更好的表征能力,能够提高一定识别率,改进网络也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声纹识别 特征融合 梅尔频率倒谱系数 功率正则化倒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桨与襟翼协同的降载特性研究及机理分析
14
作者 白冬晓 王冰 +1 位作者 李寅生 王万成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8-1074,共7页
研究了尾缘襟翼长度、偏转角和攻角对翼型降载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变桨与尾缘襟翼的协同控制可有效实现挥舞方向上的降载;尾缘襟翼长度越大,尾缘偏转角越小,攻角越远离临界值,降载性能越佳;偏转角增大会导致临界攻... 研究了尾缘襟翼长度、偏转角和攻角对翼型降载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变桨与尾缘襟翼的协同控制可有效实现挥舞方向上的降载;尾缘襟翼长度越大,尾缘偏转角越小,攻角越远离临界值,降载性能越佳;偏转角增大会导致临界攻角位置前移;为实现快速降载,在正偏转角、大攻角下优先选择尾缘控制,其他情况下均优先选择变桨控制;降载特性与翼型及翼缝流体分布密切相关,压差越小,降载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向力系数 静压 尾缘襟翼长度 襟翼偏转角 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球砾与平板碰撞法向恢复系数
15
作者 孙翰卿 许龙 +2 位作者 朱成 马新军 黄俊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0-1206,共7页
落石法向恢复系数是运动轨迹分析的关键参数。为研究碰撞速率和材料参数对落石法向恢复系数的影响,基于球板碰撞模型,在考虑材料弹塑性基础上建立岩石球砾法向恢复系数理论模型,并利用ABAQUS模拟球板碰撞过程,监测岩石球砾碰撞前后速率... 落石法向恢复系数是运动轨迹分析的关键参数。为研究碰撞速率和材料参数对落石法向恢复系数的影响,基于球板碰撞模型,在考虑材料弹塑性基础上建立岩石球砾法向恢复系数理论模型,并利用ABAQUS模拟球板碰撞过程,监测岩石球砾碰撞前后速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最大差值在5%以内。随着碰撞速率的增大,岩石球砾法向恢复系数逐渐降低,且下降速率逐渐减小;球砾法向恢复系数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弹性极限的增加而增大,且均呈线性关系;泊松比对球砾法向恢复系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 法向恢复系数 碰撞速率 材料参数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噪声空间相关系数的统计特性
16
作者 任超 黄益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60-2167,共8页
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实测海洋环境噪声空间相关系数同样具备随机性。本文利用南海浅海海洋环境噪声数据,分析比较了窄带以及宽频带海洋环境噪声空间相关系数统计特性,计算了海洋环境噪声空间相关系数的估计误差。结果表明:实... 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实测海洋环境噪声空间相关系数同样具备随机性。本文利用南海浅海海洋环境噪声数据,分析比较了窄带以及宽频带海洋环境噪声空间相关系数统计特性,计算了海洋环境噪声空间相关系数的估计误差。结果表明:实测海洋环境噪声相关函数样本服从正态分布,噪声相关系数样本服从截断正态分布;带宽越宽,海洋环境噪声空间相关系数概率密度分布越集中,在数据量一定的条件下,宽频带噪声空间相关系数的估计精度高于窄带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噪声 空间相关系数 统计特性 宽频带噪声 区间估计 概率密度 正态分布 估计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气候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烨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为了解黑龙江省植被动态变化及探究植被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4—10月)的MOD13Q1-NDVI数据,分析其植被空间分布、时空动态变化及变异系数CV;同时结合气候因子,分析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与气温... 为了解黑龙江省植被动态变化及探究植被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4—10月)的MOD13Q1-NDVI数据,分析其植被空间分布、时空动态变化及变异系数CV;同时结合气候因子,分析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与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该地区植被生长季NDVI多年平均值为0.57,总体呈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和西南部低;21年来植被生长季NDVI整体呈显著改善趋势,年变化率为0.0035(P<0.01)。植被改善区域远大于其退化区域,且以明显改善为主,仅3.35%的区域呈退化趋势;NDVI的变异系数以低波动和相对低波动为主,分布占比为38.77%和51.89%;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性。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对植被NDVI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8.00%、26.17%和45.83%;相对湿度是影响植被NDVI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变异系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dian-of-Means方法在偏度系数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鹏飞 杨文婷 +1 位作者 张茹 周勤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传统偏度系数的定义涉及样本均值和三阶矩,使其对离群值十分敏感。本文在偏度系数的估计中引入Median-of-Means方法,提出偏度系数的新估计量,并证明其相合性和渐近正态性。此外,基于经验似然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偏度系数检验统计量,证明其... 传统偏度系数的定义涉及样本均值和三阶矩,使其对离群值十分敏感。本文在偏度系数的估计中引入Median-of-Means方法,提出偏度系数的新估计量,并证明其相合性和渐近正态性。此外,基于经验似然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偏度系数检验统计量,证明其渐近性质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估计量具有一定稳健性,检验统计量表现也优于传统方法。最后将所提出的估计与检验方法应用于实际数据分析发现,估计结果比较稳健,进一步表明原有的偏度系数估计方法并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度系数 Median-of-Means 经验似然 渐近正态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胶凝砂砾石渗透性能研究
19
作者 韩立炜 陈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以胶凝砂砾石(CSG)为例,通过119组试验试块进行渗透试验测定,形成了CSG的28天渗透系数的数据集。数据集中有119组渗透系数数据,其中最小值为3.41×10^(-5)cm/s,最大值为27.812×10^(-5)cm/s。数据主要集中在3×10^(-5)~22&#... 以胶凝砂砾石(CSG)为例,通过119组试验试块进行渗透试验测定,形成了CSG的28天渗透系数的数据集。数据集中有119组渗透系数数据,其中最小值为3.41×10^(-5)cm/s,最大值为27.812×10^(-5)cm/s。数据主要集中在3×10^(-5)~22×10^(-5)cm/s范围内,约占总样本数的97%。根据箱线图确定去除异常值并通过偏态峰度检验、K-S检验和分布图结果,可认为CSG材料的渗透系数数据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使用BP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渗透系数预测,并对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ABP估计模型的精度略优于BP模型。CSG渗透系数实际值与预测值吻合较好,说明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砂砾石 渗透系数 箱线图 正态分布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有机污染物吸附行为多参数线性自由能模型研究
20
作者 刘昆 南晨曦 +3 位作者 孔令冉 刘慧婷 付翯云 瞿晓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准确评估污染物在污染场地土壤中的吸附分配过程是污染场地安全管理和再利用开发的重要环节.以我国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场地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场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吸附特征,建立了适用于场地有机污染物分配评估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K_(OC)... 准确评估污染物在污染场地土壤中的吸附分配过程是污染场地安全管理和再利用开发的重要环节.以我国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场地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场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吸附特征,建立了适用于场地有机污染物分配评估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K_(OC))预测模型,揭示了有机污染物在场地土壤中有机质上的吸附机制.该场地土壤有机质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构建了预测场地土壤中有机质吸附有机污染物的K_(OC)的多参数线性自由能模型(pp-LFER).ppLFER模型相较于常用的单参数线性自由能模型(sp-LFER)展现出更好的场地吸附数据的预测能力(R^(2)=0.919).同时,采用其他文献报道的pp-LFER模型对该场地污染物K_(OC)进行预测,发现预测偏差较高(RMSE>1.12),这表明pp-LFER模型的预测效果受场地土壤中有机质的性质影响较大,其跨区域应用性仍待提升.进一步结合pp-LFER模型中的分子结构描述符和各项系数解析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吸附机制,发现疏水作用和极化作用是吸附过程的重要作用力,氢键作用显著影响极性化合物的吸附过程.本研究基于实际污染场地土壤构建了高精度吸附预测模型,为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和修复利用提供了更准确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污染 土壤有机质 有机污染物 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