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PAP在高血压患者深麻醉下拔管后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毓光 郭曲练 陈江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4-436,44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高血压患者深麻醉状态下拔管后呼吸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全髋置换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清醒后拔管组(A组,n=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高血压患者深麻醉状态下拔管后呼吸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全髋置换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清醒后拔管组(A组,n=20)和深麻醉下拔管组(B组,n=20)。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主要手术步骤完成后停用吸入麻醉药,仅用静脉麻醉药异丙酚泵注维持麻醉,A组患者术毕即停药,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B组患者至拔管前即刻停药,深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立即进行BiPAP无创通气。记录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和BIS,BiPAP无创通气过程中动脉血气分析及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清醒时血压较术前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增快(P<0.01),拔管后较拔管前血压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增快(P<0.05)。B组患者拔管前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血气参数基本正常。B组患者舌后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1),A组患者苏醒期呛咳等并发症要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BiPAP适合于高血压患者深麻醉状态下拔管后呼吸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高血压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段晨初 甄立娜 张中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684-685,共2页
目的分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随机将80例小儿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结果: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两组患儿比较差... 目的分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随机将80例小儿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结果: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中在治疗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治疗效果和BiPAP的治疗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小儿肺炎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皮卫峰 郭雪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B10期67-68,73,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应用在重症哮喘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1例急性重度哮喘发作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吸氧、解痉、平喘、水化、应用激素、纠正酸碱失衡及抗感染等治疗措施相同。...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应用在重症哮喘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1例急性重度哮喘发作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吸氧、解痉、平喘、水化、应用激素、纠正酸碱失衡及抗感染等治疗措施相同。BiPAP治疗组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监测记录病人治疗期间症状体征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BiPAP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d,PaO_2、PaCO_2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3d,两组PaO_2、PaCO_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可作为重症哮喘患者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ap呼吸机 治疗 急性重症哮喘 疗效分析 双水平气道正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配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在脑血管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朱华栋 于春华 +5 位作者 刘继海 徐军 须晋 徐腾达 王仲 于学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03-2105,共3页
目的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配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在脑血管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7例脑血管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拒绝气管插管的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配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 目的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配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在脑血管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7例脑血管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拒绝气管插管的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配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进行治疗,B组35例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治疗1h后氧合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为(122.8±38.3)h,明显少于B组的(268.4±93.2)h;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6.8±7.4)d,明显少于B组的(26.3±9.8)d;A组、B组死亡率分别为25.0%、22.9%,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拒绝气管插管的脑血管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来说,无创正压通气配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治疗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重症肺炎 双水平正压通气 吸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疗效预测因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玉梅 郑亚安 刘桂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衰)的急诊患者中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选取155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观察BiPAP治疗前和治... 目的探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衰)的急诊患者中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选取155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观察BiPAP治疗前和治疗2 h后的各指标情况,分析其与BiPAP治疗成功与否的相关性。结果155例患者中,123例BiPAP治疗成功,32例治疗失败。治疗前,BiPAP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的体质量、体质指数、血清清蛋白、APACHEⅡ评分、意识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后,成功组与失败组的意识评分、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PAP治疗2 h后pH变化值、治疗前的意识水平和体质指数对BiPAP治疗是否成功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BiPAP治疗2 h后的pH变化值、BiPAP治疗前的意识水平和体质指数是在急诊环境下BiPAP治疗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 预测因子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性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钟艺华 童永红 +1 位作者 蔡华荣 钟轶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性COPD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将25例老年性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对照组(12例):...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性COPD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将25例老年性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对照组(12例):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h、72h、120h动脉血气分析和临床表现的变化情况。结果:BiPAP呼吸机对提高PaO2、降低PaCO2及改善pH、HR和R的疗效肯定(P<0.01)。结论: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性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肯定,但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急性肺损伤早期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新 郑晶晶 +2 位作者 郭松文 于化鹏 陈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 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分...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 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分为:(1)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n=8);(2)CPAP组(n=8);(3)Bi-PAP组(n=8)。连续记录并计算正常、ALI早期(阳性对照)和干预后1~4 h内各项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氧合指数(PaO2/FiO2)的改善上,干预后4 h BiPAP组效果最明显(375.83±81.55,P<0.01),其次是CPAP组(327.17±78.82,P<0.01),氧疗组改善不显著(255.00±49.85,P>0.05)。在肺泡死腔与潮气容积之比值[VD(alv)/VT]上,氧疗组进一步增大(P<0.01),CPAP组和BiPAP组显著降低(P<0.01)。3种通气策略均可提高氧输送量(DO2),BiPAP组效果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氧疗组的氧耗量(VO2)显著增高,氧摄取率(O2ER)明显高于CPAP组和BiPAP组(P<0.05,P<0.01)。干预后3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较正常基础值和ALI早期均显著增高(P<0.01),3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肺内分流比例(Qs/Qt)上,BiPAP组改善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P<0.01),氧疗组效果不显著。3组实验动物的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排指数(CI)保持相对稳定。在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上CPAP组和BiPAP组均进一步增高(P<0.05,P<0.01)。3组对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的改善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在ALI早期,BiPAP和CPAP对于改善气体交换和组织氧合具有积极作用,其中BiPAP效果更为显著。3种通气策略对血管外肺水的改善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控制性氧疗 持续气道内正压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 气体交换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鲁沈源 李善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机械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时最广泛应用的通气模式是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其在纠正OSAHS患者PSG监测指标、改善患者嗜睡等临床症状... 机械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时最广泛应用的通气模式是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其在纠正OSAHS患者PSG监测指标、改善患者嗜睡等临床症状及降低炎症反应等方面效果显著,但缺点是患者依从性不佳。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新的通气模式逐渐诞生并应用于临床,如C-flex CPAP、A-flex 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等,本文就相关通气模式的发展及疗效进行综述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 C-flex A-flex 双水平气道正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预措施对犬急性肺损伤早期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新 许睿 +2 位作者 陈荣昌 岑燕遗 钟南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进...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进入:(1)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n=8);(2)CPAP组(n=8);(3)BiPAP组(n=8)。连续记录并计算正常、ALI早期、干预后1~4h内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在降低呼吸频率和浅快呼吸呼吸指数上,BiPAP组效果最明显(P<0.001),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P<0.001)。3组对分钟通气量的影响不大(P>0.05),维持在ALI/ARDS发生后的通气水平。在潮气量、平均吸气流量指标的改善上,BiPAP组效果最显著,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3组在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跨膈压峰值上,BiPAP组降低最明显,其次是CPAP组。CPAP组和BiPAP组可有效地抵消内源性PEEP(P<0.01),氧疗组对于内源性PEEP改善不显著(P>0.05)。在降低吸气做功上,BiPAP组最显著,其次是CPAP组,氧疗组呼吸功耗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PAP组(P<0.01)和BiPAP组(P<0.05)有效地降低了克服内源性PEEP成分做功的比例。结论BiPAP和CPAP对于缓解呼吸窘迫、减少呼吸功耗、改善呼吸应答均具有积极作用,显著延缓了ALI/ARDS的病情恶化,其中BiPAP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应答 呼吸做功 控制性氧疗 持续气道内正压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亮亮 朱华栋 +3 位作者 徐军 刘业成 刘继海 于学忠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研究肺间质纤维化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方法 54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无创通气组(21例)和有创通气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气的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计算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肺间质纤维化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方法 54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无创通气组(21例)和有创通气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气的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计算两组患者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1h后氧合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无创通气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明显少于有创通气组的51.5%(P=0.043);无创通气组和有创通气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90.5%和9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无创通气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1±11.7)d,明显少于有创通气组的(19.4±15.8)d(P=0.008)。结论对于肺间质纤维化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通气均难以改善预后,但无创正压通气因并发症较少且住院时间短,可尝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时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歆刚 汪建新 刘又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3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鼻/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6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BiPAP鼻/面罩式无创通气前、后血气、呼吸和心率的变化。结果62例患者...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鼻/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6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BiPAP鼻/面罩式无创通气前、后血气、呼吸和心率的变化。结果62例患者经无创通气好转出院54例(87·1%),无创通气4h及无创通气治疗结束时较通气前的血气和体征明显改善(P<0·05),另外8例病情恶化改为有创通气后好转。结论BiPAP无创通气可有效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急性加重期患者,减少有创通气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双水平气道正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家庭无创正压通气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过依 万欢英 +1 位作者 李庆云 Jean-Claude GUERI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7年法国CroixRousse医院住院随访的接受NIPPV治疗的COPD稳定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46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7年法国CroixRousse医院住院随访的接受NIPPV治疗的COPD稳定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46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24和36个月的动脉血气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的肺功能改变。结果患者应用NIPPV1、3、6、12、24和36个月后的PaCO2较使用前皆显著下降(P均〈0.05);1、3、12和36个月后的PaO2较使用前都显著升高(P均〈0.05);而6、12、24和36个月后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FVC)、FEV1占预计值%和FVC指标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稳定期长期家庭NIPPV治疗可改善血气、呼吸困难、头痛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但在改善肺功能、延长生存期和降低死亡率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 无创正压通气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动脉血气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有反复气管插管史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立万 邹琳 俞森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5-546,共2页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有反复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史的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3例曾接受过 2~ 5次气管插管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方式进行NPPV治疗。结果 ...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有反复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史的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3例曾接受过 2~ 5次气管插管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方式进行NPPV治疗。结果  33例中 2 0例(6 0 6 % )好转 ,其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 ,其中 1 5例在肺心病急性加重 2天内实施NPPV。 1 3例 (39 4 % )因病情恶化需要气管插管而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NPPV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包括明显胃胀气 (8例 )及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加重 (5例)。结论 对于多数自主呼吸相对稳定的有反复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史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NPPV治疗有效 ,且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 机械 双水平正压通气 肺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国保 李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570-1571,共2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收集内科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治疗组46例在应用常规抗心源性肺水肿药物的同时联用BiPAPS/T30或BiPAP-Synchrony呼吸...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收集内科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治疗组46例在应用常规抗心源性肺水肿药物的同时联用BiPAPS/T30或BiPAP-Synchrony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46例只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SaO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P<0.05),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82.6%。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水肿 双水平正压通气 无创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呼吸支持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瑗 王祥瑞 +1 位作者 皋源 陈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支持的可行性。方法30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在术前、拔管后、吸氧或无创通气1h后三个时点比较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和呼吸动力...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支持的可行性。方法30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在术前、拔管后、吸氧或无创通气1h后三个时点比较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和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在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意义;BiPAP组无创通气1h后PaCO2较拔管后降低,与对照组吸氧1h后比PaCO2低;拔管后两组患者PaO2较术前降低,BiPAP组吸氧1h可提高PaO2。BiPAP无创通气1h后,VTi、VE、Cdyn升高,RAWm降低;而对照组吸氧1h后较拔管后无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短期BiPAP面罩支持无创通气耐受性好,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以改善通气和氧合,降低气道阻力,提高肺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 老年 麻醉恢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中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童亚玲 李乾兵 +1 位作者 徐建林 陈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392-1397,共6页
目的:观察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长期治疗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对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焦虑抑郁、生活质量、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的影响。方法:48例病人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目的:观察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长期治疗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对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焦虑抑郁、生活质量、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的影响。方法:48例病人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否联合连续吸入舒利迭(50μg/500μg),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治疗前、治疗7d后及随访3个月、6个月后患者的动脉血气、肺通气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SGRQ评分的变化及SAS评分的变化、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PaO2、PaCO2)、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6min步行距离、SGRQ评分、SAS评分改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以治疗组改善明显;治疗6月后治疗组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长期治疗Ⅲ~Ⅳ级COPD患者能改善和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能显著改善病人的SGRQ评分、SAS评分,改善病情的严重度,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美特罗替卡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肺动脉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东丽 雍永宏 王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不伴有其他心肺疾病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是否伴发肺动脉高压(PH),并比较两种不同方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肺动脉压(PPA)的影响。方法:选择排除... 目的:探讨不伴有其他心肺疾病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是否伴发肺动脉高压(PH),并比较两种不同方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肺动脉压(PPA)的影响。方法:选择排除了其他心肺疾病的重度OSAS患者14例,利用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PPA,并根据所采用气道正压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即CPAP治疗组(n=7)和BiPAP治疗组(n=7),分别于接受6个月的CPAP和BiPAP治疗后,复查PPA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4例重度OSAS患者中有5位(35.7%)有轻度PH。总体比较显示14例OSAS患者气道正压通气治疗6个月时PPA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29.6±7.2)mmHg]vs(26.0±5.0)mmHg,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显示,CPAP治疗后PPA虽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29.0±6.6)mmHgvs(27.7±5.9)mmHg,P>0.05],而BiPAP治疗后PPA显著降低[(30.1±8.3)mmHgvs(24.3±3.6)mmHg,P<0.05]。结论:重度OSAS患者可发生PH,BiPAP治疗可能降低他们的PPA,因而可能防治OSAS患者的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曾玉兰 杨荣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同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治疗组给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每日使...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同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治疗组给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每日使用3~4次,每次使用2h。两组均同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和营养治疗,4周为1个疗程。利用生存质量评分标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生存质量总均分(TMS)及日常生活能力(F1S)、社会活动情况(F2S)、抑郁心理状态(F3S)、焦虑心理症状(F4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BiPAP可以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流阻塞,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症状,增加活动范围,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策略在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高胜浩 李琳璨 +6 位作者 张晓菊 马利军 黄泰博 忽新刚 王海播 王凯 程剑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1-576,共6页
背景撤机困难作为临床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虽临床已采取相应措施,但针对撤机失败呼吸机依赖(DVWR)患者的撤机策略仍在探索。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策略在DVW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 背景撤机困难作为临床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虽临床已采取相应措施,但针对撤机失败呼吸机依赖(DVWR)患者的撤机策略仍在探索。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策略在DVW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无创正压呼吸机经分体式湿化器与单呼吸管道、P-V平台漏气阀、延长管和人工气道导管直接连接,形成漏气的单呼吸环路,进行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其中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退出。记录改用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前1 h和降级治疗后2 h、24 h时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指脉氧饱和度(SpO2)、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碳酸氢根离子(HCO3-)、剩余碱(BE)、痰液黏稠度等情况以及患者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后RICU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并比较降级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有无差异。结果降级治疗后2 h心率、呼吸频率大于降级治疗前1 h,降级治疗后2 h心率大于降级治疗后24 h(P<0.05)。降级治疗前1 h PaCO2水平低于降级治疗后2 h,PaO2水平高于降级治疗后2 h,降级治疗后2 h PaO2水平低于降级治疗后24 h(P<0.05)。患者痰液黏稠度分级不随降级治疗前后时间变化而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36,P=0.670)。降级治疗后患者RICU平均住院时间为(15.6±4.3)d,观察随访58例患者24周后,28例(48.2%)患者撤机并拔出气管导管,封闭气管切口;15例(25.9%)患者撤机改为经气管切开处加温湿化吸氧;12例(20.7%)患者自配无创正压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康复医院及家庭继续实施降级治疗;3例(5.2%)患者在RICU因感染死亡。其中28例拔管患者中有4例(14.3%)因痰液问题再次行气管切开,15例撤机保留气管切开氧疗患者中2例(13.3%)中途再次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随访截止时,采用降级治疗患者均无明显不适和不耐受现象。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降级治疗策略可有效提高气管切开DVWR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及生活质量,可作为有创机械通气的一种安全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 负压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 呼吸机依赖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降级治疗 人工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患者口腔感染的护理干预
20
作者 奚洁 白皎皎 +1 位作者 夏文兰 程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8期19-20,50,共3页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与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应用于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38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患者使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按常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对...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与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应用于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38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患者使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按常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18例患者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按常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均为2次/d。结果两组患者在口腔细菌培养阳性率、口腔真菌感染率、口腔异味及口腔溃疡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复方氯已定含漱液能够有效减少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高龄患者口腔中的细菌感染、预防真菌感染及口腔异味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口腔感染 口腔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