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外Lysimeter试验^(14)C同位素示踪研究土壤-小麦系统多环芳烃萘的环境归趋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文超 孙媛媛 +4 位作者 曹璐 朱建国 季荣 王晓蓉 郭红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57-1561,共5页
采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和野外Lysimeter试验,进行了小麦种植条件下多环芳烃萘(naphthalene)的环境归趋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态损耗是土壤中外源萘含量减少的主要途径,其中矿化损失约占气态损耗的84.41%,作物的存在可显著促进萘的... 采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和野外Lysimeter试验,进行了小麦种植条件下多环芳烃萘(naphthalene)的环境归趋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态损耗是土壤中外源萘含量减少的主要途径,其中矿化损失约占气态损耗的84.41%,作物的存在可显著促进萘的气态损耗,矿化速率和挥发速率可分别提高43.51%和190.32%,其原因可能与植物的根系分泌活动有关。经过一个小麦生长周期,土壤表层残留14C占施入量的1.73%;对土壤柱样的分层分析和土壤渗滤放射性强度测定发现,萘存在明显的纵向迁移现象并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渗滤损失约占施入总量的0.043%;收获期萘在小麦体内含量仅占外源施入量的0.003%,但小麦籽粒已明显检测到14C的存在,浓度约为0.16mg·kg-1,因此农田环境中多环芳烃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同位素示踪 lysimeter 土壤 环境归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icro-Lysimeters和大型蒸渗仪测定夏玉米蒸散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孙宏勇 张喜英 +1 位作者 张永强 刘昌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75,共4页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的Micro-Lysimeters对夏玉米生育期的蒸散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棵间蒸发占总蒸散量的36.01%,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生育前期;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水分和棵间蒸发与蒸散量的比例(E/ETwd)随着深...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的Micro-Lysimeters对夏玉米生育期的蒸散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棵间蒸发占总蒸散量的36.01%,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生育前期;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水分和棵间蒸发与蒸散量的比例(E/ETwd)随着深度的增加相关性越来越弱,10cm土壤含水量与E/ETwd的相关系数R2=81.23%,30cm土壤含水量与E/ETwd的相关系数R2=46.47%,50cm土壤含水量与E/ETwd的相关系数R2=34.09%;叶面积指数与E/ETwd也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系数R2=8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ysimeters 蒸渗仪 夏玉米 蒸散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with drainage lysimeters in the Taihang Mountain area,China 被引量:3
3
作者 YANG Fan ZHANG Wan-jun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9年第4期219-224,共6页
In this research, the evapotranspiration (ET) of three nativ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were measured using drainage lysime- ters in the Taihang Mountain area, China. They are a local grass, Themedajaponica, a local sh... In this research, the evapotranspiration (ET) of three nativ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were measured using drainage lysime- ters in the Taihang Mountain area, China. They are a local grass, Themedajaponica, a local shrub,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Rebd. and a mixture of both communities. The ET was measured using level lysimeters (with a slope of 0°) and slope lysimeters (with a slope of 25°). In general, the measured ET was higher in the level lysimeters than in the slope lysimeters because of the water loss of surface runoff from the slope lysimeter. The total ETs over the growing season for the grass, shrub, and the mixture were 730.4, 742.0 and 790.7 mm, respectively in the level lysimeters, and 535.5, 504.1 and 540.1 mm, respectively in the slope lysimeters. In addition, the monthly ET peaked in August and had clos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leaf area index. The drainage lysimeter is an effective tool to estimate plant ET in mountain areas. The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would provid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or the vegetation recove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the TM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POTRANSPIRATION water balance drainage lysimeter leaf area index Taihang Mountain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ysimeter的人工固沙林地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丁钰 尉秋实 +1 位作者 纪永福 赵明 《甘肃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20-23,28,共5页
人工固沙林是绿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绿洲农田、村落和城镇的重要屏障。近年来,随着绿洲区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绿洲外围防风固沙林出现大面积的衰退和死亡。因此,研究人工固沙林地生态需水量和水分... 人工固沙林是绿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绿洲农田、村落和城镇的重要屏障。近年来,随着绿洲区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绿洲外围防风固沙林出现大面积的衰退和死亡。因此,研究人工固沙林地生态需水量和水分平衡对于恢复和重建绿洲防风固沙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制的Lysimeter场的工作基础上,应用其研究结果,探讨了人工固沙林地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步骤及Lysimeter场的研究结果在固沙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造林密度的确定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蒸渗仪 人工固沙林 干旱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作物系数法的温室秋季生菜蒸散量估算及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武佳乐 李银坤 +3 位作者 张钟莉莉 刘美英 刘胜尧 贾丽娟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目的】基于单作物系数法估算温室秋季生菜蒸散量。【方法】通过2021—2022年温室秋季生菜试验,根据各生育期影响因素修正FAO-56推荐作物系数值,即生育前期根据ET0值和灌溉频率修正,生育中期和生育后期根据气象因素和株高修正,并采用... 【目的】基于单作物系数法估算温室秋季生菜蒸散量。【方法】通过2021—2022年温室秋季生菜试验,根据各生育期影响因素修正FAO-56推荐作物系数值,即生育前期根据ET0值和灌溉频率修正,生育中期和生育后期根据气象因素和株高修正,并采用单作物系数法对温室生菜蒸散量进行估算,以称重式蒸渗仪实测蒸散量ETcm为标准值对蒸散量估算值ETcs进行验证。【结果】不同试验年度逐日ET0均呈逐渐降低变化趋势,介于1.18~2.44 mm/d。温室生菜作物系数修正值(Kc adj)和实测值(K_(c loc))均在生育前期最高,2 a均值分别为0.74±0.13和0.76±0.13;进入快速发育期后二者均呈降低趋势,并在生育中后期逐渐稳定在0.5~0.6。各生育阶段的Kc adj较FAO推荐值(Kc FAO)更接近实测值(K_(c loc)),Kc adj和K_(c loc)相对误差介于-6.7%~5.4%。应用修正单作物系数法估算温室秋季生菜ETcs与实测ETcm的日均值分别为1.310 mm/d和1.283 mm/d,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一致性指数(d)分别为0.975、0.176 mm/d、0.222 mm/d、0.955。【结论】修正单作物系数法能够较为准确的估算温室秋季生菜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生菜 单作物系数 蒸散量 参考作物蒸散量 称重式蒸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蒸散观测对比研究
6
作者 李镕基 杨天一 +2 位作者 刘帆 沈彦俊 张玉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859,共9页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然而该地区水资源非常短缺,精准测算农田蒸散量(ET)对于该地区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水量平衡法和蒸渗仪法对2013年10月—2018年...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然而该地区水资源非常短缺,精准测算农田蒸散量(ET)对于该地区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水量平衡法和蒸渗仪法对2013年10月—2018年9月的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生态系统ET进行了连续的观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ET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不同方法间ET变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总体表现为蒸渗仪法最高,水量平衡法和涡度相关法较低,水量平衡法计算的ET与蒸渗仪法和涡度相关法相关性均为在0.94,因此其更适于不同尺度ET变化的验证研究。全年来看,水量平衡法测得的平均年ET为788.6 mm,比涡度相关法(717.9 mm)高9.8%,蒸渗仪法测得的年ET为906.4 mm,比涡度相关法高26.2%。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的ET占生育季总ET的57.3%~61.5%,夏玉米关键生育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的ET占生育季总ET的58.5%~61.6%。综上,在ET变化及其影响等研究中可以根据研究内容及情况结合各种方法优缺点,选择适宜的观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涡度相关系统 蒸渗仪 水量平衡法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双作物系数法估算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
7
作者 薛未 吴雅娟 +5 位作者 肖娟 靳忠豪 马新博 刘宏武 武朝宝 武金权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1,共8页
为利用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来准确估算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量(ET_(c))。根据不同生育期设定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T1、T2、T3),试验灌水下限设定为65%田间持水量(θ_(FC)),灌水上限为100%θ_(FC)。利用实测叶面积指数(L... 为利用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来准确估算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量(ET_(c))。根据不同生育期设定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T1、T2、T3),试验灌水下限设定为65%田间持水量(θ_(FC)),灌水上限为100%θ_(FC)。利用实测叶面积指数(LAI)修正双作物系数模型中的基础作物系数(K_(cb))和土壤蒸发系数(K_(e)),并结合山西省中心灌溉试验站的气象数据等估算了春玉米ETc,同时用实测数据对估算值进行适应性评价。2023年T1、T2、T3春玉米全生育期ETc分别为438.46 mm、397.68 mm和419.86 mm;估算的全生育期ET_(c)为454.08 mm、431.87 mm和452.47 mm。改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模型效率系数(E_(ns))、平均绝对误差(AAE),T1为0.82、0.67 mm/d、0.84和0.57 mm/d,T2为0.81、0.79 mm/d、0.78和0.55 mm/d,T3为0.75、0.90 mm/d、0.71和0.60 mm/d。灌水较多的T1和T2的R2和E_(ns)均高于T3,RMSE和AAE小于T3,T1和T2的参数相差不大,说明灌水量较少时会影响模型的估算精度,T1处理的灌水量最大,蒸散量最大,模型的拟合程度最高,T2和T3次之。因此,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可用于不同湿润层深度下春玉米蒸散量的预测,该模型更适用于水分充足条件下春玉米蒸散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估算 双作物系数法 蒸渗仪 土壤湿润层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棵间蒸发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仕军 樊玉苗 +3 位作者 刘彦平 张旭东 许志浩 迟道才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2,共4页
作物的耗水量包括土壤棵间蒸发、植株蒸腾及组成作物自身组织所需的水量。其中,棵间蒸发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占总耗水的比例较大,且是无效耗水。研究棵间蒸发对于农业节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国内外棵... 作物的耗水量包括土壤棵间蒸发、植株蒸腾及组成作物自身组织所需的水量。其中,棵间蒸发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占总耗水的比例较大,且是无效耗水。研究棵间蒸发对于农业节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国内外棵间蒸发测定研究状况,分析了当前棵间蒸发的观测方法(主要是器测法)及其应用情况,探讨了影响棵间蒸发大小的若干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棵间蒸发 影响因素 测定 土壤 耗水量 无效耗水 农业节水 观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田间蒸发蒸腾与棵间蒸发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梁文清 蔡焕杰 王健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96,共4页
利用2010—2011年的大型称量式蒸渗仪和小型棵间蒸发器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冬小麦田间蒸散和棵间蒸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蒸发蒸腾量为360.974mm,抽穗—灌浆期蒸发蒸腾量达到最大为84.706mm,日均蒸发蒸腾量在全生育期内呈双峰变... 利用2010—2011年的大型称量式蒸渗仪和小型棵间蒸发器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冬小麦田间蒸散和棵间蒸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蒸发蒸腾量为360.974mm,抽穗—灌浆期蒸发蒸腾量达到最大为84.706mm,日均蒸发蒸腾量在全生育期内呈双峰变化,2个峰值处于播种—分蘖、抽穗—灌浆期;冬小麦的棵间蒸发量达到了115.808mm,占总蒸发蒸腾量的比例为32.08%,即冬小麦整个生长季中约1/3的水分以蒸发形式散失,日均棵间蒸发在播种—分蘖期最高,棵间蒸发日变化与蒸发蒸腾日变化趋势相似,其峰值均出现在12:00—14:00间,同时棵间蒸发占蒸发蒸腾比例(E/ET)与土壤表层(0~10cm)含水率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降雨、灌溉后也对棵间蒸发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称量式蒸渗仪 小型棵间蒸发器 蒸发蒸腾量 植株蒸腾量 棵间蒸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土壤中氮素淋失的研究 被引量:132
10
作者 王家玉 王胜佳 +3 位作者 陈义 郑纪慈 李超英 计小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8-36,共9页
本文应用稻田大型原状土柱渗漏计,研究了双季稻田土壤中氮素随渗漏水流淋失的形态、数量、季节性变化以及若干农化因子的影响。明确了稻田中氮素淋失的基本形态是硝态氮(NO-3-N),估算出双季稻田中氮素淋失总量可接近30kg... 本文应用稻田大型原状土柱渗漏计,研究了双季稻田土壤中氮素随渗漏水流淋失的形态、数量、季节性变化以及若干农化因子的影响。明确了稻田中氮素淋失的基本形态是硝态氮(NO-3-N),估算出双季稻田中氮素淋失总量可接近30kgN/ha,同时肯定了农田施用氮肥对地下水体环境可能的NO-3-N污染,建议双季稻田中每季水稻的氮肥用量宜控制在150kgN/ha;本文还证实氮肥用量对氮素淋失有明显影响,不同氮肥品种的氮素淋失是碳铵高于尿素,采用涂层包膜处理似可减少氮肥的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淋失 渗漏计 环境保护 稻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平对土塿磷素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项大力 杨学云 +2 位作者 孙本华 张树兰 古巧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利用渗漏池设施,研究了3个灌溉水平(6009、00和1200 m3/hm2)对土塿磷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到120 cm土体的磷量随灌溉量而增加,尤其是在耕层土壤Olsen-P含量达到约70 mg/kg时有明显增加,但渗滤液中磷浓度在高灌溉时较低。在施化... 利用渗漏池设施,研究了3个灌溉水平(6009、00和1200 m3/hm2)对土塿磷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到120 cm土体的磷量随灌溉量而增加,尤其是在耕层土壤Olsen-P含量达到约70 mg/kg时有明显增加,但渗滤液中磷浓度在高灌溉时较低。在施化肥和有机肥条件下,各灌溉水平磷淋失的形态均以可溶性磷为主,3个灌溉水平可溶性全磷分别占总淋失磷量的66%、72%和75%;颗粒磷约为总磷的30%。可溶性磷中可溶性有机磷和钼酸盐反应磷贡献各占约50%。适量施肥,控制灌溉量是防止磷素淋失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量 渗漏池 磷形态 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潮土表层中NO3^——N的转化积累及其淋洗损失 被引量:50
12
作者 袁锋明 陈子明 +4 位作者 姚造华 周春生 傅高明 宋永林 李小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8-398,共11页
本试验利用渗滤池设施,采用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潮土表层中施用氮肥后NO-N的转化积累及其130cm土体的淋洗状况。常规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前期可以观察到氮素明显地向NO-N的... 本试验利用渗滤池设施,采用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潮土表层中施用氮肥后NO-N的转化积累及其130cm土体的淋洗状况。常规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前期可以观察到氮素明显地向NO-N的转化积累,其强度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而尿素、硝铵、硫铵等不同氮肥品种处理之间有差异但大多不显著。同时夏玉米期间转化积累作用比春小麦期间强烈。 ̄(15)N标记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小麦生育前期氮素向NO-N转化积累的过程中,同时发生了肥料氮的固持和损失,并且土壤本身氮素在这种转化过程的初期占有优势。NO-N淋洗出130cm土体主要发生在降雨集中季节,淋失量与同期降雨量线性相关显著;淋失水中NO-N含量在施氮肥的处理区大多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即10mgNO-N/L的限额,平均含量最高可达33mgNO-N/L,这对本地的地下水会造成短期的硝酸盐污染。但是淋洗损失的总量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N 转化积累 淋洗损失 渗滤池 潮土 氮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氮素径流与渗漏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姜萍 袁永坤 +6 位作者 朱日恒 戴耀文 沈逸菲 赵峥 岳玉波 赵琦 曹林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92-1596,共5页
采用测坑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1)处理相比,间歇灌溉(W2)和湿润灌溉(W3)等节水灌溉处理可分别减少4.37%和8.88%的灌水量、35.74%和5.98%的径流排水量以及2.01%和17.28%的渗漏排... 采用测坑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1)处理相比,间歇灌溉(W2)和湿润灌溉(W3)等节水灌溉处理可分别减少4.37%和8.88%的灌水量、35.74%和5.98%的径流排水量以及2.01%和17.28%的渗漏排水量;整个水稻季,W1处理的总氮(TN)径流和渗漏流失负荷均为最高,分别为11.69、3.40kgN·hm-2;与W1处理相比,较低的排水量导致W2处理和W3处理分别减少了52.01%和38.24%的TN径流流失,以及15.88%和42.06%的TN渗漏流失;W2处理和W3处理还分别提高了10.83%和5.46%的水稻籽粒产量。研究表明节水灌溉不仅能有效控制稻田氮素流失,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坑 间歇灌溉 湿润灌溉 氮素流失 径流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enman-Monteith法和蒸发皿法计算农田蒸散量的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健 蔡焕杰 刘红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1,63,共6页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1998~2000年实测数据,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了参考作物日蒸散量(ET0),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量作物逐日实际蒸散量(ET),计算了作物系数(KC),用蒸发皿法估算了农田蒸散量。对耗水量进行误差分析表明,...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1998~2000年实测数据,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了参考作物日蒸散量(ET0),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量作物逐日实际蒸散量(ET),计算了作物系数(KC),用蒸发皿法估算了农田蒸散量。对耗水量进行误差分析表明,冬小麦估算耗水最大偏差为13%,夏玉米估算耗水最大偏差为18%,这表明简易的蒸发皿方法估算作物耗水量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法 蒸发皿法 计算 农田蒸散量 称重式蒸渗仪 作物系数 土壤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氮素淋洗特点 被引量:66
15
作者 王德建 林静慧 夏立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通过排水采集器模拟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农田N素淋洗特点。结果表明,N的渗漏损失以硝态氮(NO_3^--N)为主,并发生在麦季,铵态氮(NH_4^+-N)淋洗量则很少,NO_3^--N的量占渗漏液总N量的43%~72%,浓度为20~110mg/kg;渗漏水中... 通过排水采集器模拟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农田N素淋洗特点。结果表明,N的渗漏损失以硝态氮(NO_3^--N)为主,并发生在麦季,铵态氮(NH_4^+-N)淋洗量则很少,NO_3^--N的量占渗漏液总N量的43%~72%,浓度为20~110mg/kg;渗漏水中N的含量与土壤N的淋洗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麦季土壤中NO_3^--N的总淋洗量为17.8~58.5kg/hm^2,平均为39.2kg/hm^2,净淋洗量为5.5~40.7kg/hm^2,平均为21.4kg/hm^2,占施肥量的3.7%~12.2%;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化肥+猪粪处理增加了农田N的淋失,化肥+秸秆处理减少了土壤中N的淋失。与麦田渗漏水相比较,稻田渗漏水除水稻生长早期的部分样品外,NO_3^--N和NH_4^+-N含量均很低,分别在1mg/kg和0.5mg/kg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农田氮素淋洗特点 模拟试验 排水采集器 太湖地区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烤烟耗水特征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继新 袁有波 +1 位作者 苏贤坤 邵孝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0-524,共5页
烤烟需水规律是制定烤烟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次数及灌溉量的前提.为此,在蒸渗仪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水分处理的烤烟各生育期耗水量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烟叶的产量、品质达到较优水平时,烤烟伸根、旺长、成熟各生育阶段... 烤烟需水规律是制定烤烟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次数及灌溉量的前提.为此,在蒸渗仪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水分处理的烤烟各生育期耗水量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烟叶的产量、品质达到较优水平时,烤烟伸根、旺长、成熟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分别为46 mm,144 mm和82 mm,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限灌溉指标应分别控制在60%,80%和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耗水规律 土壤水分 蒸渗仪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对水田土壤溶液氮磷动态变化及环境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孙瑞娟 王德建 +1 位作者 林静慧 杨林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7-911,共5页
通过原状土柱模拟试验,开展了稻麦轮作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水稻田面水及渗漏水中N、P变化规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肥后的一定时期内田面水中可溶性总N(DTN)、NH4+-N、NO3--N与N肥施用量呈正相关,伴随着3次施肥呈现出3个峰值,田... 通过原状土柱模拟试验,开展了稻麦轮作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水稻田面水及渗漏水中N、P变化规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肥后的一定时期内田面水中可溶性总N(DTN)、NH4+-N、NO3--N与N肥施用量呈正相关,伴随着3次施肥呈现出3个峰值,田面水中DTN以NH4+-N为主。80cm深处渗漏水的DTN、NH4+-N、NO3--N浓度均是施肥处理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没有显示与施肥量的相关性。田面水中溶解性总P(DTP)在整个生育期内与猪粪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当猪粪用量超过鲜重40t/hm2时,渗漏液中D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过量有机肥施入土壤后,P素不能被作物立即吸收,也不易被土壤固定,随渗漏液进入地下水,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柱 有机肥 土壤溶液 氮磷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日蒸发蒸腾量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康燕霞 蔡焕杰 +1 位作者 王健 丁端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13,129,共5页
根据实测资料,对波文比计算的蒸发蒸腾量和蒸渗仪实测的蒸发蒸腾量日变化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波文比所测蒸发蒸腾量与太阳净辐射的相关性比较好,蒸渗仪所测值与太阳净辐射的相关性不明显。蒸发蒸腾量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早晚小... 根据实测资料,对波文比计算的蒸发蒸腾量和蒸渗仪实测的蒸发蒸腾量日变化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波文比所测蒸发蒸腾量与太阳净辐射的相关性比较好,蒸渗仪所测值与太阳净辐射的相关性不明显。蒸发蒸腾量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早晚小,中午大,夜间为负值。蒸渗仪受自身因素影响,变化比较敏感。两种方法计算平均值比较接近。波文比的计算值比蒸渗仪的测量值更能精确地反应短时段作物的蒸发蒸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文比能量平衡 蒸渗仪 蒸发蒸腾量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双季稻田中氮素的淋失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家玉 王胜佳 陈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稻田中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而不是铵态氮,为此稻田施用氮肥会对地下水体环境构成潜在的硝态氮污染危险.在双季稻田中,硝态氮淋失呈现典型的二次曲线型季节性消长,早季的淋失高于晚季.在300公斤N/公顷施氮量和540mm排水量... 稻田中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而不是铵态氮,为此稻田施用氮肥会对地下水体环境构成潜在的硝态氮污染危险.在双季稻田中,硝态氮淋失呈现典型的二次曲线型季节性消长,早季的淋失高于晚季.在300公斤N/公顷施氮量和540mm排水量条件下,双季稻田中氮素淋失总量可达27公斤N/公顷,其中硝态氮占85%,铵态氮占15%.碳铵的氮素淋失高于尿素.包膜尿素可以有效减少氮肥的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淋失 硝酸盐污染 双季稻 中国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土娄)土中硝态氮运移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9
20
作者 吕殿青 杨学云 +2 位作者 张航 戴万宏 张文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利用不同深度的渗漏池研究了陕西(土娄)土中NO_3-N运移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O_3-N淋失量与土壤深度呈指数曲线关系,与施N量呈线性相关;NO_3-N淋移深度随地而接水量(降水量加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NO_3-N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大部分... 利用不同深度的渗漏池研究了陕西(土娄)土中NO_3-N运移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O_3-N淋失量与土壤深度呈指数曲线关系,与施N量呈线性相关;NO_3-N淋移深度随地而接水量(降水量加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NO_3-N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大部分都集中在0~60cm,含量高峰一般出现在20~40cm;不同施N方法对NO_3-N的淋失和在土壤中的积累都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U土 渗漏池 NO3-N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