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b_(2)Te_(3)/ReS_(2)异质结的宽光谱偏振光电探测器(特邀)
1
作者 庄炜 张度 +1 位作者 鹿利单 祝连庆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9-267,共9页
针对光电探测器在小型化、宽光谱响应及偏振敏感特性协同优化方面的技术需求,基于二维材料的范德华异质结构的无晶格匹配限制特性,采用干法转移工艺实现异质界面集成,构建了Sb_(2)Te_(3)/ReS_(2)异质结,结合电子束曝光和Cr/Au(5 nm/60 ... 针对光电探测器在小型化、宽光谱响应及偏振敏感特性协同优化方面的技术需求,基于二维材料的范德华异质结构的无晶格匹配限制特性,采用干法转移工艺实现异质界面集成,构建了Sb_(2)Te_(3)/ReS_(2)异质结,结合电子束曝光和Cr/Au(5 nm/60 nm)的电子束蒸发制备电极,研制出室温工作的宽光谱偏振敏感探测器。测试结果表明,器件在400~1 550 nm波段呈现连续光电响应,暗电流较√低;在532 nm激光照射下响应度达0.27 A/W;探测率(D*)为5.1×10^(9) Jones(1 Jones=1cm·√Hz/W);外量子效率(EQE)达61.6%。在响应性测试中,对650 nm光源的上升/下降时间为8/10 ms。在稳定性测试中,用10 Hz 532 nm激光开关循环照射220 s,器件响应稳定未衰退。在偏振测试中,650 nm处二向色比为1.3,为基于拓扑绝缘体与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多功能光电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Sb_(2)Te_(3)/ReS_(2) 光电探测器 宽光谱 偏振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干扰场景下的多元极化码扩频技术研究
2
作者 徐荣池 朱敏 白宝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随着无线通信场景中传输数据容量的要求得到进一步提高,大量新兴业务不断涌现,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无线通信会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业务要求在突发干扰场景下,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实现可靠通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无线通信场景中传输数据容量的要求得到进一步提高,大量新兴业务不断涌现,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无线通信会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业务要求在突发干扰场景下,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实现可靠通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文中面向突发干扰场景展开研究。首先,将干扰环境下的信道建模为基于复合泊松分布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突发删除信道的混合信道;随后,针对该信道,研究了多元极化码及多元极化码的软扩频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氏距离的乘性重复扩频序列选择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高斯噪声混合突发删除信道下,多元极化码误码率性能和错误平层均优于二元极化码。同时,与其他多元码软扩频方案相比,所提的多元极化码乘性重复扩频方案性能优于哈达码扩频方案和随机乘性重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干扰 极化码 多元码 乘性重复扩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帮中锌铜矿地质特征及频谱激电法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邹俊 余舟 +3 位作者 谢伟 强羽 袁宵 陈宁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231,共9页
西藏林周县帮中锌铜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具有良好的锌铜多金属成矿背景。为实现帮中矿区深部隐伏矿产找矿突破,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开展了频谱激电工作。由于矿区地形陡峭、矿体产状近直立,基于... 西藏林周县帮中锌铜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具有良好的锌铜多金属成矿背景。为实现帮中矿区深部隐伏矿产找矿突破,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开展了频谱激电工作。由于矿区地形陡峭、矿体产状近直立,基于频谱激电的四参数对低阻高极化体难以精准定位,无法反映出地层及矿体真实的空间分布特征。故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在已知矿体上开展频谱激电剖面测量,选取不同频段的频散率、视电阻率进行了反演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频谱激电的谱参数反演结果相比,频散率、视电阻率经最小二乘法反演的地层和矿体产状恢复效果更好;同时,矿体和碳质岩体虽然在反演剖面上均表现为高极化特征,但在电阻率最小二乘法反演结果上可由空间位置与异常产状区分;通过多组频率的频散率和视电阻率进行L1正则反演,最终确定1 Hz与0.125 Hz的异常响应与已知矿体对应最好,矿体在L1正则反演剖面上表现为陡立产状的高低阻接触带与“纺锤状”高极化异常。根据试验方案及处理参数,在工区北部发现了类似异常,经水平钻孔验证发现视厚度为25 m的锌铜矿体。所采用优选的双频频散率和视电阻率进行L1正则反演是一种新颖的找矿方法,对于复杂地区深部隐伏矿体寻找比较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激电 电磁效应 锌铜矿 陡立 深部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幅图像的水下伪偏振去散射成像方法
4
作者 刘一锟 梁健 任立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1,共8页
在水下光学成像中,水体中的散射粒子对反射光具有强散射作用,会导致成像效果不佳。为此,在水下偏振差分成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幅图像的水下伪偏振去散射成像方法。通过对水下浑浊图像频谱信息进行分离,构造出一对虚拟的正交偏振图像... 在水下光学成像中,水体中的散射粒子对反射光具有强散射作用,会导致成像效果不佳。为此,在水下偏振差分成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幅图像的水下伪偏振去散射成像方法。通过对水下浑浊图像频谱信息进行分离,构造出一对虚拟的正交偏振图像,并通过偏振去散射处理得到清晰的水下图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水体环境和不同距离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去散射能力。与原始图像相比,处理后图像的自然图像质量值提高了50%,均方根对比度提高了1.5倍,信息熵提高了10%。随着水体环境浑浊度的增加,该方法的去散射效果更强。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水下偏振去散射成像方法具有处理迅速、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成像 偏振成像 图像复原 频谱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of a novel polarized array radar seeker 被引量:1
5
作者 Lizhong Song Xiaolin Qi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5期772-779,共8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polarized radar seeker based on the polarized antenna array. A fully polariz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proposed radar seeker is studied under the environments with electromagnetic ...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polarized radar seeker based on the polarized antenna array. A fully polariz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proposed radar seeker is studied under the environments with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A dual polarized antenna array is employed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the radar signals. The instantaneous polarization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detect and recognize the targets. The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of the target is measured through the spatial spectrum with high resolution for the polarized array radar seeker system. The fully polarized signal model of the polarized array radar seeker is formulated and a specific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 is expounde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radar seeker has good performances in target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 warfare.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technical approach to develop and research the new generation radar see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nna array polarized radar radar seeker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spatial spect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电荷极化特性的变压器油纸绝缘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邹阳 陈啸轩 +2 位作者 张云霄 林锦茄 林昕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148,共11页
准确预测变压器油纸绝缘寿命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微观介电响应机制剖析界面极化与油纸绝缘老化的内在机理联系,并基于混合极化模型——一种在扩展德拜模型基础上引入界面极化支路的等效电路拓扑,探究界面电... 准确预测变压器油纸绝缘寿命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微观介电响应机制剖析界面极化与油纸绝缘老化的内在机理联系,并基于混合极化模型——一种在扩展德拜模型基础上引入界面极化支路的等效电路拓扑,探究界面电荷极化特性在油纸绝缘寿命预测中的应用。首先,分析温升过程中频谱特性变化背后蕴含的普适弛豫极化规律,基于混合极化模型重构回复电压极化谱。结合温度对主时间常数和模型参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单一温度测试下的油纸绝缘活化能计算方法,通过界面极化电容构建出频温平移因子。其次,剖析介质损耗因数随老化加深的变化规律,探究损耗峰偏移现象与界面极化弛豫时间的内在联系,凝练全新表征油纸绝缘聚合度含量的频域特征参量——界面极化支路极点Ph2。最后,联合界面极化支路极点Ph2、频温平移因子和损失累积动力学方程构建油纸绝缘寿命预测模型,并将不同运行年限变压器现场实测数据代入模型验证实效性,为油纸绝缘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活化能 频域介电谱 混合极化模型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油膜偏振反射特性仿真与测试
7
作者 杨迪 李英超 +4 位作者 韩晓磊 史浩东 刘昕悦 孙洪宇 明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为了海洋溢油的检测与识别,在偏振特性建模中综合考虑天空的偏振辐射、油膜表面的动态反射、接收探测器的姿态和性能,进行全数字仿真,开展外场动态水面的实测,进行油膜偏振半实物仿真,最后对海洋溢油进行了偏振测试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海洋溢油的检测与识别,在偏振特性建模中综合考虑天空的偏振辐射、油膜表面的动态反射、接收探测器的姿态和性能,进行全数字仿真,开展外场动态水面的实测,进行油膜偏振半实物仿真,最后对海洋溢油进行了偏振测试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区分油品方面,汽油和水的强度差值为29.33%,线偏振度差值为0.97%,二者结合可较好的分辨溢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溢油 偏振特性 视景仿真 海浪谱 全局与局部坐标转换 偏振双向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KNN和LOF的变压器回复电压数据清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啸轩 邹阳 +3 位作者 翁祖辰 林锦茄 林昕亮 张云霄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基于回复电压极化谱提取特征参量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评估方法,但极化谱易受工况干扰、人工失误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特征数据异常的情况,严重降低评估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离群因子(LOF)和改进K最近... 基于回复电压极化谱提取特征参量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评估方法,但极化谱易受工况干扰、人工失误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特征数据异常的情况,严重降低评估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离群因子(LOF)和改进K最近邻(IKNN)的回复电压数据清洗方法。首先,选取回复电压极化谱的回复电压极大值Urmax、初始斜率Sr与主时间常数tcdom作为老化特征参量,并基于LOF算法对非标准极化谱中的异常特征量数据进行识别与筛除。其次,利用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减小噪声点对KNN算法的干扰,并通过加权欧氏距离标度突出各特征量间的关联性,进而构建出基于IKNN的数据填补模型架构以实现特征缺失数据的填补。最后,代入多组实测数据验证所提数据清洗方法的实效性。结果表明,数据清洗后的状态评估准确率相较于原有数据上升了50%左右,有效提高了变压器回复电压数据质量,为准确感知变压器运行状况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特征数据清洗 局部离群因子算法 回复电压极化谱 改进K最近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9
作者 魏珂 皮立新 +2 位作者 王辉 刘超 张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79-2385,共7页
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导热性与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反应堆结构材料,而材料腐蚀问题是影响反应堆寿命与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了不锈钢在溶液中的开路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不... 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导热性与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反应堆结构材料,而材料腐蚀问题是影响反应堆寿命与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了不锈钢在溶液中的开路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不锈钢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并采用数据拟合方法建立了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浸入液体环境后表面电位升高,形成有减缓腐蚀作用的氧化膜;随着氯离子浓度升高,不锈钢表面腐蚀电位降低,钝化膜稳定性降低;氯离子浓度高于100 ppm时,不锈钢的阻抗明显减小,此时不锈钢表面发生了活跃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量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60℃、不锈钢在外加电位时,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会在更低的电位下发生破坏,钝化膜稳定性较低。不锈钢腐蚀的主要原因为表面钝化膜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性降低和阻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水环境腐蚀 电化学 极化曲线 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2月我国两次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对比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全 陈博宇 +4 位作者 胡宁 孔铃涵 陈涛 王佳 张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99,共15页
2024年1月31日—2月7日(过程Ⅰ)和2月19—25日(过程Ⅱ)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出现两次大范围、持续性的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利用地面观测、再分析资料、双偏振雷达、雨滴谱等分析两次过程的雨雪冰冻实况、微物理特征、环流形势和层结特征,并... 2024年1月31日—2月7日(过程Ⅰ)和2月19—25日(过程Ⅱ)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出现两次大范围、持续性的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利用地面观测、再分析资料、双偏振雷达、雨滴谱等分析两次过程的雨雪冰冻实况、微物理特征、环流形势和层结特征,并对比二者异同。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影响区域、持续时间和总降水量接近,但过程Ⅰ积冰更厚、积雪更深,过程Ⅱ影响范围更广、降雪量更大。过程Ⅰ降水粒子从上到下呈3层结构特征,即冰晶层-融化层-液态层,过程Ⅱ呈4层结构特征,即冰晶层-融化层-液态层-再冻结层,导致过程Ⅰ冻雨更明显、积冰更厚,过程Ⅱ冰粒更多、积雪深度较浅、积冰厚度较薄。环流形势和层结特征显示两次过程均为西伯利亚高压和南支系统的协同作用,但过程Ⅱ低层急流强度和地面西伯利亚高压更强,导致过程Ⅱ中层暖层和低层冷层的强度均强于过程Ⅰ,而冷层更强是过程Ⅱ冰粒更明显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冰冻 冻雨 冰粒 双偏振雷达 雨滴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泵浦有机发光二极管衬底侧向辐射研究
11
作者 赵变丽 王晶 +4 位作者 李文文 张静 孙宁 王登科 江楠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0-756,共7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衬底侧向辐射光谱与正向辐射光谱相比,存在明显的窄化现象。研究影响器件侧向辐射光谱窄化的因素,进一步减小辐射光谱的线宽,可为电泵浦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光辐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研究了随有机发光二极管空穴传输层NPB厚... 有机发光二极管衬底侧向辐射光谱与正向辐射光谱相比,存在明显的窄化现象。研究影响器件侧向辐射光谱窄化的因素,进一步减小辐射光谱的线宽,可为电泵浦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光辐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研究了随有机发光二极管空穴传输层NPB厚度的变化,器件衬底侧向辐射光谱的半高宽、峰位以及偏振特性的变化情况。比较了有机发光二极管衬底边缘两侧蒸镀银膜与未蒸镀银膜时的衬底侧向辐射光谱。研究发现蒸镀银膜时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衬底侧向辐射光谱半高宽变窄,并且当空穴传输层NPB的厚度为130 nm时,器件衬底侧向辐射光谱半高宽低至14 nm。说明器件衬底两侧存在银膜作为反射镜的情况下,衬底中侧向传播的光将受到光学谐振腔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辐射光谱的窄化和辐射光放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侧向辐射光谱 光谱半高宽 泄漏波导模式 偏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的双折射率晶体非接触式表征方法
12
作者 袁媛 张天尧 +8 位作者 张朝晖 赵小燕 李星玥 李博扬 吴先毫 徐渤 闫建峰 孙溥 曹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4-2339,共6页
晶体的各向异性探测技术正逐渐向非接触和非破坏性方法发展。太赫兹辐射由于其对许多介电材料的大穿透深度和非电离特性,在各向异性材料的双折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石英、蓝宝石、液晶以及含有亚波长结构的超材料等都表现出太赫兹... 晶体的各向异性探测技术正逐渐向非接触和非破坏性方法发展。太赫兹辐射由于其对许多介电材料的大穿透深度和非电离特性,在各向异性材料的双折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石英、蓝宝石、液晶以及含有亚波长结构的超材料等都表现出太赫兹双折射,作为偏振功能器件中的常用材料,其参数测量对于太赫兹器件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双折射率的提取往往依赖光轴方向和晶体厚度等先验参数。材料的光轴方向表征其各向异性的优先方向,对于已知光轴取向的晶体,可以根据经验选择合适的琼斯向量,而在实际应用中,只要选择探测太赫兹波的线偏振方向、光轴、探测轴。可以很容易地测量出寻常光和非常光,并直接从时域信号中计算出各自的折射率。对于光轴方向未知的材料,需要旋转样品以不同的方位角进行测量。双折射率的提取依赖于材料厚度的确定,通过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所得测量值与真实值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样品表面造成划痕。无论是旋转样品还是厚度测量,人为操作都会为双折射率表征引入不确定性。基于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THz-TDS)开发了一种双折射晶体光轴方向和晶片厚度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不依赖于晶体先验参数,即可获取晶体完整的折射率。通过控制样品旋转配合光学延迟线动作实现光轴自动定位,利用传递函数迭代逼近算法提取晶体厚度和完整的折射率。为验证该方法,选择了在太赫兹波段具有双折射特性的(10-10)取向蓝宝石晶体进行测量,准确地提取了晶体在0.3~1.5 THz频率范围的平均寻常光折射率3.39±0.02,非常光折射率3.08±0.02,双折射率-0.31±0.02,并绘制了吸收谱。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测量方法避免了人工操作引起的样品损坏和定位误差,提高了双折射晶体太赫兹频段材料参数的测量速度、稳定性和精确度,对偏振敏感太赫兹测量技术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双折射 各向异性 偏振 蓝宝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一次强雹暴微物理特征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观测分析
13
作者 夏凡 吴举秀 +1 位作者 申高航 潘佳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9-1141,共13页
为了研究雹暴的微物理特征,利用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仪探测资料,结合粒子相态分类算法,对2020年6月1日发生在泰山的一次降雹天气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雹暴云影响泰山站时附近区域雷达参量、水凝物粒子、降水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雹暴... 为了研究雹暴的微物理特征,利用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仪探测资料,结合粒子相态分类算法,对2020年6月1日发生在泰山的一次降雹天气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雹暴云影响泰山站时附近区域雷达参量、水凝物粒子、降水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雹暴云前缘开始影响泰山站时,反射率因子(ZH)梯度大值区紧邻泰山站,与差分反射率(ZDR)弧位置大致重合,此处主要为大滴粒子,由上空霰粒子融化形成;雨滴谱为双峰结构,对降水贡献较大的为2~3 mm粒子。当雹暴云主体影响泰山站时,其前侧径向出现三体散射,上空出现悬垂回波,泰山站附近区域主要识别为雹粒子;泰山站南侧出现有界弱回波,该处辐合升运动增强,被ZDR大值半环绕,主要分布大滴与雹粒子,夹杂霰与湿雪粒子;归一化等高频率(CFAD)显示冰相过程增强;-10℃层以下雹粒子主要由-10~0℃层的霰粒子凇附上升气流携带的大滴与中小雨粒子形成,这些粒子无法下落碰并形成尺寸较大的降水粒子,雨滴谱变为单峰结构,对降水贡献最大的为14~16 mm粒子。雹暴云主体离开泰山站,CFAD显示冰相过程减弱,冰晶凇附过冷云滴转化成霰的效率降低,泰山站上空识别出大量的冰晶与干雪粒子,出现层状云降水特征;雨滴谱再次变为双峰结构,第二峰值为2~3 mm粒子,对降水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暴云 双偏振雷达 雨滴谱 微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T分析的SOFC极化性能与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涛 张涛 +2 位作者 孙元娜 王俊勃 李青山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8-915,共8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个不透明的实体,有时被称为“黑盒子”,动力学过程在其运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电池内部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促进电池的精确诊断,并推动电池机理研究的进步。弛豫时间分布(DRT)技术是近年来备...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个不透明的实体,有时被称为“黑盒子”,动力学过程在其运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电池内部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促进电池的精确诊断,并推动电池机理研究的进步。弛豫时间分布(DRT)技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SOFC系统中的电化学特性。然而,传统的DRT分析技术中,由于正则化参数选择的问题,会使DRT结果出现伪峰和表示不对称现象,这干扰了时域分析中时间常数识别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基于最佳参数自动确定的DRT技术,通过不同物理参数(SOFC阴极厚度、反应温度、进气流量)条件下动力学过程的特性差异对电化学阻抗的时域信息进行了分析,将DRT得出的四个高峰分别总结为:P1的欧姆极化、P2的活化极化、P3的浓差极化、P4的物理吸附和气体扩散。通过判断各个峰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进一步发现:阴极厚度的增加会导致电催化层厚度的相应增加,如果电催化层厚度超过17μm的临界厚度,就会导致迁移电阻的活化极化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阻抗谱 DRT 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的新功能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张秀英 彭其明 杨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1-700,共10页
基于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光路,设计加入偏振片和半波片,实现微区角分辨偏振光谱测试功能,利用吉时利2400源表,设计并搭建可通电的样品夹持装置,实现微区电致发光光谱成像功能;采用黑磷和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作为实验样品,分别验证了... 基于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光路,设计加入偏振片和半波片,实现微区角分辨偏振光谱测试功能,利用吉时利2400源表,设计并搭建可通电的样品夹持装置,实现微区电致发光光谱成像功能;采用黑磷和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作为实验样品,分别验证了微区角分辨偏振拉曼光谱测试功能和微区电致发光光谱成像功能;最后,通过对黑磷微区角分辨偏振拉曼光谱测试结果和钙钛矿发光器件的微区电致发光光谱成像结果分析,证明设计的新功能可实现微区角分辨偏振拉曼光谱测试和微区电致发光光谱成像,为进一步研究二维材料晶体取向和半导体发光器件光电性能衰减老化机制提供了表征手段,供其他用户借鉴并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仪 光路设计 微区偏振光谱 微区电致发光 功能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母1/4波片偏振干涉谱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大伟 李国华 +2 位作者 宋连科 王宁 孙浩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5-197,共3页
本文利用岛津UV310 1 PC分光光度计 ,测定了云母 1/ 4波片的偏振干涉谱。该光谱和以往文献中的显著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并由此得出了在考虑吸收的情况下的爱里方程表达形式。该方程将有助于测定某些晶体的吸光度。
关键词 云母波片 偏振 干涉谱 爱里方程 干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克罗涂层的组织结构及电化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玲 李宁 +2 位作者 周德瑞 李平 谷云龙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74-76,共3页
研究了达克罗涂层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特征以揭示其耐蚀机理。达克罗涂层中锌粉和铝粉层层叠加的结构能保证其耐蚀性的稳定。EDS和XRD分析表明Cr的氧化物弥散分布。阻抗谱解析表明自腐蚀电位下稳态时的极化阻力主要来自扩散阻力。极化曲... 研究了达克罗涂层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特征以揭示其耐蚀机理。达克罗涂层中锌粉和铝粉层层叠加的结构能保证其耐蚀性的稳定。EDS和XRD分析表明Cr的氧化物弥散分布。阻抗谱解析表明自腐蚀电位下稳态时的极化阻力主要来自扩散阻力。极化曲线测试表明 ,达克罗涂层通过降低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而降低自腐蚀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克罗涂层 组织结构 极化曲线 阻抗谱 电化学特性 金属件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B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魏永巨 康志敏 +2 位作者 刘翠格 兰瑞家 王惠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59-1662,共4页
研究了罗丹明B(RhB)的共振光散射的特性与机理。在 pH =- 0 38至 pH 4 10的酸性溶液中 ,共振光散射信号随pH值增大而增强 ,近中性时散射强度达到最大。散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不符合瑞利散射定律。RhB的荧光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有部分重... 研究了罗丹明B(RhB)的共振光散射的特性与机理。在 pH =- 0 38至 pH 4 10的酸性溶液中 ,共振光散射信号随pH值增大而增强 ,近中性时散射强度达到最大。散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不符合瑞利散射定律。RhB的荧光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有部分重叠 ,共振散射峰处于荧光激发峰和荧光发射峰之间。在三维荧光等高线光谱图中 ,瑞利散射线与荧光等高线相交。在光偏振实验中 ,测得共振散射光的偏振度P≈ 0 1。上述实验结果揭示RhB的共振散射光主要是共振荧光。共振光散射信号随 pH值增大而增强的机理是RhB酸碱平衡移动导致荧光型体的形成。RhB的共振散射峰位于吸收曲线轮廓之中 ,共振光散射受光吸收的影响 ,因此 ,散射光强度与浓度之间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 共振光散射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 荧光偏振 有机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贺吉香 江崇球 高明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55-758,共4页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偏振 ,热变性曲线等手段 ,对小檗碱 (BR)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 (ct 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 ,证实了盐酸小檗碱通过嵌插方式与ct DNA相互作用的 ,并且根据荧光峰增强与BR浓度的线性关系 ,提出了BR...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偏振 ,热变性曲线等手段 ,对小檗碱 (BR)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 (ct 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 ,证实了盐酸小檗碱通过嵌插方式与ct DNA相互作用的 ,并且根据荧光峰增强与BR浓度的线性关系 ,提出了BR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 小檗碱 相互作用 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 嵌插方式 荧光光谱 荧光偏振 肠道菌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偏振探测对伪装目标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启超 赵大鹏 +3 位作者 汪家春 陈宗胜 王科伟 陈斌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4,共6页
首先基于偏振探测原理,提出一种利用地物偏振信息识别伪装目标的方法。然后研制了一套多光谱偏振探测系统,并编制了相应的图像处理软件。最后利用该系统在4001000nm波段内对林地型背景中的铁板和迷彩伪装板进行了多光谱偏振探测实验。... 首先基于偏振探测原理,提出一种利用地物偏振信息识别伪装目标的方法。然后研制了一套多光谱偏振探测系统,并编制了相应的图像处理软件。最后利用该系统在4001000nm波段内对林地型背景中的铁板和迷彩伪装板进行了多光谱偏振探测实验。图像处理结果表明:地物背景和迷彩伪装板的偏振特性各不相同,与自然背景相比,伪装目标的偏振特性非常显著,利用偏振探测技术能够凸显背景中的伪装目标,提高目标探测和场景识别的准确度,相对传统的光强探测更容易从杂乱的背景中实现对伪装目标的有效探测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偏振探测 斯托克斯参量 伪装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