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ilure mechanisms and de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emented coal gangue backfill under compression effect of non-uniform load 被引量:1
1
作者 FENG Guo-rui GUO Wei +5 位作者 QI Ting-ye LI Zhu CUI Jia-qing WANG Hao-chen CUI Ye-kai MA Jing-k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76-2693,共18页
Backfill mi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strata movement and reducing surface subsidence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during exploitation of underground coal resources. Ensuring the sta... Backfill mi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strata movement and reducing surface subsidence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during exploitation of underground coal resources.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backfill bodies is the primary prerequisite for maintaining the safety of the backfilling working face, and the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backfil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formation and subsidence of the roof. Elastic thin plate model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non-uniform subsidence law of the roof, and then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ackfill bodies’ load were revealed. Through a self-developed non-uniform loading device combined with acoustic emission (AE) an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the synergistic dynamic evolution law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apparent crack, and internal fracture of cemented coal gangue backfills (CCGBs) under load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non-uniformity was deeply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UCS) of CCGB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non-uniformity of load (DNL). About 40% of DNL was the inflection point of DNL-UCS curve and when DNL exceeded 40%, the strength decreased in a cliff-like manner;2)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AE ringing count and UCS during the loading process of the specimen, which was manifested by a higher AE ringing count of the high-strength specimen. 3) Shear crack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failure mode of specimen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X” type dominated by tension cracks to inverted “Y” type dominated by shear cracks with an increase in DNL, and the 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at the peak stress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The 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at 40% of the DNL was the smallest. Thi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judgment of crack size based on the AE b-value, i. e., it showed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b-value-large crack and large b-value-small crack”.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ng the instability and failure of backf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coal gangue backfill non-uniform load degree of non-uniformity of load failure mode 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orage reliability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competition failure of multi-components in missile 被引量:11
2
作者 Yunxiang Chen Qiang Zhang +1 位作者 Zhongyi Cai Lili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606-616,共11页
The degradation data of multi-components in missile is derived by periodical testing. How to use these data to assess the storage reliability (SR) of the whole missile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current research. An SR... The degradation data of multi-components in missile is derived by periodical testing. How to use these data to assess the storage reliability (SR) of the whole missile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current research. An SR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competition failure of multi-components in missile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missile life profile and its storage failure feature, the key components in missile are obtain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voltage is assumed to be its key performance parameter. When the voltage testing data of key components in missile are available, a state space model (SSM) is applied to obtain the whole missile degradation state,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missile degradation degree (DD). A Wiener process with the time-scale model (TSM) is applied to build the degradation failure model with individual variability and nonlinearity.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and proportional risk model are applied to build an outburst failure model with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effect. Furthermore, a competition failure model wit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gradation failure and outburst failure is proposed. A numerical example with a set of missiles in storage is analyzed t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and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etition failure model storage reliability (SR) missile degradation degree (DD) proportional risk model individual vari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sure-impulse diagram with multiple failure modes of one-way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under blast loading using SDOF method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维 张舵 +2 位作者 卢芳云 汤福静 王松川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510-519,共10页
Two loosely coupled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DOF) systems were used to model the flexural and direct shear responses of one-way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subjected to explosive loading. Blast test results show that ... Two loosely coupled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DOF) systems were used to model the flexural and direct shear responses of one-way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subjected to explosive loading. Blast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DOF systems are accurate in predicting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slab under blast loads by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strain rate effect caused by rapid load application. Based on different damage criteria, pressure-impulse (P-I) diagrams of the two failure mode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SDOF systems. The effects of span length, concrete strength, and reinforcement ratio of the slab on the P-I diagram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slab tends to fail in direct shear mode when it is of a smaller span length and tends to fail in flexure mode when it is of a larger span length.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rete strength or reinforced ratio, both the flexure and shear capacity increase. Based on numerical results, a simplified method and a semi analytical equation for deriving the P-I diagram are proposed for different failure modes and damage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load failure mode pressure impulse diagram One-way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弃还是继续?黑暗三联征特质对再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于晓宇 曹港 +2 位作者 刘晓莉 陶奕达 赵文静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9,共16页
黑暗三联征(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作为负面人格特质,会影响个体的创业决策,但是其在创业失败情境下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探索。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探讨了具备黑暗三联征特质的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是否愿意选择再次创业,... 黑暗三联征(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作为负面人格特质,会影响个体的创业决策,但是其在创业失败情境下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探索。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探讨了具备黑暗三联征特质的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是否愿意选择再次创业,以及行业竞争水平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手工匹配了IT桔子死亡公司数据库、创业失败者新浪微博数据、天眼查和CSMAR4个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获得了523位经历过失败的创业者样本和50多万条微博文本内容。通过逻辑回归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自恋和精神病态的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更愿意选择再次创业,但马基雅维利主义对再创业决策的影响不显著;所处行业竞争水平越高,精神病态对再创业决策的作用越强。研究结论深化了对负面人格特质在创业失败后再创业决策情境中所发挥作用的理解,为创业者、政策制定者提供实践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三联征特质 再创业决策 个人—环境匹配理论 行业竞争水平 创业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近爆荷载下RC梁动力响应及破坏形态分析
5
作者 闫秋实 梁伟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1-1079,共9页
为探究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梁在侧向近爆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形态,基于通用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建立RC梁数值模型展开数值分析,并与竖向近爆荷载作用时RC梁进行对比,分析比例距离、惯性矩、荷载作用面积及不对... 为探究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梁在侧向近爆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形态,基于通用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建立RC梁数值模型展开数值分析,并与竖向近爆荷载作用时RC梁进行对比,分析比例距离、惯性矩、荷载作用面积及不对称配筋对RC梁动力响应和破坏形态的影响。通过改进等效单自由度法进一步分析RC梁承受侧向近爆荷载时的动力响应发现: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RC梁的动力响应逐渐增大;由于惯性矩和荷载作用面积的影响,侧向起爆时的峰值位移是竖向起爆时的4~5倍;侧向起爆时RC梁不对称配筋对位移影响较小;改进的等效单自由度(single degree of freedom,SDOF)法可用于侧向近爆荷载作用下RC梁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可靠且计算效率高;竖向起爆时,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RC梁的破坏形态由弯曲破坏逐渐转变为弯剪破坏,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剪力影响越来越大;侧向起爆时,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RC梁的破坏形态由弯曲破坏逐渐转变为局部破坏,配筋率高的侧面可以更好地抑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竖向起爆时RC梁具有更强的抗爆性能,RC梁承受侧向爆炸荷载时会发生更严重的破坏,对结构的影响更大,因此需重视侧向爆炸荷载下RC梁的工程防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梁 侧向近爆荷载 不对称配筋 等效单自由度法 动力响应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不对中度对中介圆柱滚子轴承动态性能影响分析
6
作者 范新强 邓四二 +2 位作者 崔永存 高利霞 晏军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3-1023,共11页
针对转子不对中导致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轴承-轴系统中介轴承失效的问题,对中介轴承性能受转子不对中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不对中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了预估-校正Gea... 针对转子不对中导致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轴承-轴系统中介轴承失效的问题,对中介轴承性能受转子不对中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不对中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了预估-校正Gear刚性积分器(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求解了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然后,分析了转子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对中介轴承滚子与滚道间接触应力、保持架打滑率、质心轨迹、振动特性以及轴承寿命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试验台转子不对中试验,对动力学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的增大均会导致滚子与滚道间接触应力增加,使保持架打滑率降低;转子不对中会影响中介轴承的稳定性,不对中度的增加会导致轴承内圈频率谐波次数及对应幅值增加,并使轴承内圈质心轨迹发生改变,使轴承寿命减小;偏角不对中对滚子与滚道间的接触应力以及轴承寿命的影响远大于平行不对中,偏角不对中度超过12′时,轴承寿命低于4000 h,为满足航空发动机轴承寿命需求,该圆柱滚子轴承偏角不对中度应小于12′。该研究为探寻转子不对中度对中介轴承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轴系统动力学模型 中介轴承失效 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 振动特性 轴承疲劳寿命计算模型 Gear刚性积分器 动力学微分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破坏作用下管涌土强度劣化机制及预测模型
7
作者 邱松楠 黎晓冬 周鹏展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3,207,共9页
由于发展过程的隐蔽性和破坏后果的严重性,渗透破坏问题往往对涉水工程具有较大威胁。为研究管涌土在渗透作用下渗透破坏前后强度劣化特性,研发了土工内部冲蚀应力路径三轴仪。利用该装置围绕细颗粒含量、固结压力、水力梯度三种因素下... 由于发展过程的隐蔽性和破坏后果的严重性,渗透破坏问题往往对涉水工程具有较大威胁。为研究管涌土在渗透作用下渗透破坏前后强度劣化特性,研发了土工内部冲蚀应力路径三轴仪。利用该装置围绕细颗粒含量、固结压力、水力梯度三种因素下强度劣化机制开展渗透破坏试验和三轴劣化试验。结果表明:细颗粒含量、固结压力和水力梯度因素对渗透破坏过程存在较大影响,从而影响管涌土的强度劣化性质,细颗粒含量和固结压力因素会降低管涌土的劣化度,而水力梯度因素则会显著提高管涌土的劣化度;采用双曲线函数对管涌土强度劣化度进行拟合,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渗透破坏强度劣化模型。研究成果可为涉水建筑物内部结构的强度分析以及溃坝等灾害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破坏 管涌土 劣化度 累计涌砂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固定翼无人机非奇异有限时间容错编队协同控制研究
8
作者 卢建华 袁泽浩 +2 位作者 王宁 刘蕊 吕德坤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8,共11页
编队协同控制技术作为无人机任务执行的核心和关键,受到强对抗环境中的自然条件和任务时间约束等因素影响,无人机编队协同控制面临着“执行器故障”和“渐近收敛(收敛时间趋于无穷)”等挑战。本文针对一类六自由度多固定翼无人机编队系... 编队协同控制技术作为无人机任务执行的核心和关键,受到强对抗环境中的自然条件和任务时间约束等因素影响,无人机编队协同控制面临着“执行器故障”和“渐近收敛(收敛时间趋于无穷)”等挑战。本文针对一类六自由度多固定翼无人机编队系统,提出一种执行器故障条件下非奇异有限时间容错编队协同控制策略。首先,对于固定翼无人机的速度和姿态系统,设计了相应的有限时间编队协同控制算法,并通过引入新型切换函数有效解决了控制器中可能出现的奇异值问题。其次,设计了基于故障参数的自适应更新律。最后,基于有限时间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控制算法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并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六自由度 有限时间控制 执行器故障 奇异值 编队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淹没区域危险度的溃坝洪灾避难场所选址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宗坤 张开楷 +3 位作者 葛巍 朱俊宇 焦余铁 张亚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针对溃坝洪灾避难场所选址中对潜在淹没区域危险程度重视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溃坝洪灾避难场所选址评价模型。首先,在构建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突变评价法对潜在淹没区域进行危险度评价和危险等级划分;其次,将避... 针对溃坝洪灾避难场所选址中对潜在淹没区域危险程度重视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溃坝洪灾避难场所选址评价模型。首先,在构建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突变评价法对潜在淹没区域进行危险度评价和危险等级划分;其次,将避难场所与高级别危险区的距离作为选址评价指标,并考虑避难场所的灾害风险、位置规模、应急保障等条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TOPSIS法对避难场所进行选址评价;最后,以我国陆浑水库下游13个潜在淹没区域和10个备选避难场所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危险等级较高的潜在淹没区域中,白元镇为Ⅰ级危险区,彭婆镇、鸣皋镇、城关街道、龙门镇为Ⅱ级危险区,评价较优的备选避难场所能够满足重视高危险度潜在淹没区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洪水 避难场所 危险度 选址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研究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云鑫 于英华 袁红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8-1056,共9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基于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机理及程度的影响因素,通过断层岩和区域性泥岩盖层压实成岩程度代替其排替压力,改进了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的研究方法,并将改进前后方法分别应用于研... 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基于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机理及程度的影响因素,通过断层岩和区域性泥岩盖层压实成岩程度代替其排替压力,改进了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的研究方法,并将改进前后方法分别应用于研究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构造F1断裂破坏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结果表明:改进前后方法研究均得到测点9处F1断裂破坏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最大,测点13处最小,其余测点介于二者之间,在测点1~8和12~15处有利于南一段源岩生成油气在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之下南二段聚集与保存,但测点1~6无油气发现,是由于其构造位置低,油气供给不足,未充满所致,与目前F1断裂处南二段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改进前方法研究成果虽与改进后方法研究成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其值相对较大,低估了F1断裂破坏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表明改进后方法研究结果可能更符合地下实际,而且方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区域性泥岩盖层 破坏程度 改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平行六面体模型非概率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11
作者 乔心州 裴金星 +1 位作者 刘鹏 方秀荣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5-584,共10页
可靠性灵敏度能够反映基本变量分布参数对可靠度的影响程度,为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平行六面体模型的非概率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首先,给出基本变量域完全位于安全域时采用非概率可靠性指标,而基本变量... 可靠性灵敏度能够反映基本变量分布参数对可靠度的影响程度,为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平行六面体模型的非概率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首先,给出基本变量域完全位于安全域时采用非概率可靠性指标,而基本变量域与安全域有交集时采用非概率失效度作为可靠性度量的原因。其次,推导结构线性系统的可靠性灵敏度解析式,并进一步探讨所提方法对结构非线性系统的适应性问题。最后,通过3个工程算例验证文中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概率可靠性 灵敏度分析 多维平行六面体模型 可靠性指标 失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复杂装备测试目标设计方法
12
作者 杨恒辉 常博博 +1 位作者 黄新阳 林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398-8402,共5页
为了保证航空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提升系统的测试、维修与保障能力,对系统测试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通过系统测试性问题分析,综合考虑系统功能重要度、失效率、故障风险影响、可测试性等要素,建立系统测试性目标函数模型;研究基于功... 为了保证航空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提升系统的测试、维修与保障能力,对系统测试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通过系统测试性问题分析,综合考虑系统功能重要度、失效率、故障风险影响、可测试性等要素,建立系统测试性目标函数模型;研究基于功能重要度分析、功能失效风险与失效率分析、故障树分析和可测试性技术在复杂系统测试性目标确定中的方法应用。通过航空辅助动力装置控制系统测试性目标选取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动力控制系统中的功能重要度与风险项分析,并且能够指导开展高风险项的测试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对象 重要度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故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数据的水库事故链演化概率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建国 王芳 李宏恩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8,共10页
水库一旦溃决将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溃坝过程具有典型的链式特征,辨识溃坝事故链典型模式与演化特征有利于工程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土石坝是我国水库大坝的主要坝型之一,以土石坝为研究对象,针对水库溃坝事件致灾因素复杂、不确定... 水库一旦溃决将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溃坝过程具有典型的链式特征,辨识溃坝事故链典型模式与演化特征有利于工程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土石坝是我国水库大坝的主要坝型之一,以土石坝为研究对象,针对水库溃坝事件致灾因素复杂、不确定性强、量化分析手段单一等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溃坝数据中的潜在风险事件和破坏模式,建立了土石坝溃坝事故链网络模型;基于溃坝年代特征差异,利用风险事件共现矩阵定量分析了典型溃坝案例中风险事件间的关联度及影响度;提出了量化分析土石坝溃决事故链演化概率的计算方法,并将演化结果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一定程度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加强水库大坝风险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溃坝概率 事故链 网络模型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量调节系统执行器失效故障的自愈调控算法研究
14
作者 田毅 刘雯华 +2 位作者 王瑶 张进杰 江志农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8-1966,1976,共10页
往复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如果其气量调节系统中的执行器失效,将可能影响压缩机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严重的问题。为此,构建了一种多执行器气量调节模型,提出了一种自愈调控算法,旨在有效应对执行器失效故障对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首先... 往复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如果其气量调节系统中的执行器失效,将可能影响压缩机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严重的问题。为此,构建了一种多执行器气量调节模型,提出了一种自愈调控算法,旨在有效应对执行器失效故障对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耦合执行器失效故障的压缩机多气阀并流机理模型,揭示了不同执行器故障模式对压缩机排气量、能耗、功率等热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后续研究自愈调控提供了基础数据;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执行器隔离—负荷再分配—回流阀流量调整的执行器失效故障的自愈调控算法,该算法通过评估故障的劣化程度并启动相应调控策略,实现了系统自我修复的目标;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分别进行了执行器失效故障实验和故障自愈调控实验,验证了自愈调控的快速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气量调节系统的故障劣化程度跟执行器故障模式、系统工况参数有关;如果失效故障执行器数量增加,故障劣化程度会随之增加;如果系统工况负荷降低,故障劣化程度也会随之增加,据此可划分压缩机的故障劣化程度区间;通过启动自愈调控算法,成功抑制了故障的发展,分别在8 s、13 s内将发生轻度劣化、中度劣化故障工况的排气量波动调整至许可范围内,实现了将故障状态迅速恢复至正常状态的目标,从而满足了工业生产的要求。该研究可以为往复压缩机气量调节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一种有效的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式压缩机 多执行器气量调节模型 故障劣化程度评估 调控策略 执行器故障模式 故障劣化程度 故障自愈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电力系统相继故障研究的评述 被引量:62
15
作者 薛禹胜 谢云云 +1 位作者 文福拴 董朝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9,40,共10页
归纳相继故障研究的要点与现状,包括演化机理、模式表示、场景筛选判据。建议仅在需要强调前后故障间的因果关系时使用术语"连锁故障",否则使用内涵更广的"相继故障"来计及独立的相继故障和有共同致障源的相继故障... 归纳相继故障研究的要点与现状,包括演化机理、模式表示、场景筛选判据。建议仅在需要强调前后故障间的因果关系时使用术语"连锁故障",否则使用内涵更广的"相继故障"来计及独立的相继故障和有共同致障源的相继故障。针对关键相继事故链的识别方法,归纳为基于概率、后果或风险的几类关注度指标,并比较了其分析方法及效果。指出对研究与应用的新挑战,特别是对小概率高风险事件的正确处理,展望研究重点与可能突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继故障 连锁故障 群发故障 故障关注度 风险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坝坝基稳定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何显松 张永 +1 位作者 张林 胡成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20,共5页
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运用超载与强度储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坝基稳定破坏试验 ,获得了坝基失稳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 ,经分析得到两个坝段的综合稳定安全度K为 3.3。同时提出了对坝基相应部位进行灌浆和提高灌浆质量以及... 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运用超载与强度储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坝基稳定破坏试验 ,获得了坝基失稳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 ,经分析得到两个坝段的综合稳定安全度K为 3.3。同时提出了对坝基相应部位进行灌浆和提高灌浆质量以及对下游蚀变带和F6断层加深混凝土塞等加固处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基稳定 破坏过程 破坏形态 破坏机理 安全度 重力坝 试验研究 三维地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承载力特性 被引量:24
17
作者 郑刚 李帅 +1 位作者 杜一鸣 张晓双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7-576,共10页
针对桩身整体倾斜且无初始弯曲应力的倾斜桩,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竖向荷载作用下不同倾斜程度的桩进行了研究,发现模型桩在倾斜度不大于4%时,在相同的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桩顶沉降比竖直桩小且倾斜桩的竖向承载力不比竖直桩低,但当倾... 针对桩身整体倾斜且无初始弯曲应力的倾斜桩,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竖向荷载作用下不同倾斜程度的桩进行了研究,发现模型桩在倾斜度不大于4%时,在相同的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桩顶沉降比竖直桩小且倾斜桩的竖向承载力不比竖直桩低,但当倾斜度达到8%时,相同荷载下桩顶沉降大于竖直桩沉降且因桩身发生弯曲破坏导致加载终止.基于工程实例对桩身整体倾斜的单桩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与模型试验类似的结论.对特定土质条件和桩条件,存在着基于桩身倾斜度对桩顶沉降影响的沉降影响门槛值和基于桩身倾斜度对桩体破坏模式影响的破坏模式门槛值.当桩身倾斜度在沉降影响门槛值以内或以外时,在相同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桩顶沉降分别小于竖直桩沉降或大于竖直桩沉降.当桩身倾斜度在破坏模式门槛值以内时,倾斜桩的竖向承载力主要由桩身侧阻和端阻决定,桩身弯矩不起控制作用;当倾斜度大于该门槛值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竖向承载力主要由桩体抗弯强度决定,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桩最终将发生弯曲破坏.土质条件、桩身刚度和强度、桩顶约束条件等均会影响门槛值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桩 沉降 破坏模式 倾斜度 门槛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变形破坏测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忠辉 王恩元 +3 位作者 郑安琪 钮月 张昕 蔡冠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44,共8页
为了揭示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失稳破坏规律及服役寿命周期特征,研发了包括钻孔变形模拟装置和钻孔变形测试装置的钻孔变形破坏测试系统,利用相似材料进行了钻孔变形破坏全过程的试验测试。研究了压力感应器压力、钻孔变形之间的关系,提出... 为了揭示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失稳破坏规律及服役寿命周期特征,研发了包括钻孔变形模拟装置和钻孔变形测试装置的钻孔变形破坏测试系统,利用相似材料进行了钻孔变形破坏全过程的试验测试。研究了压力感应器压力、钻孔变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评价钻孔变形破坏状态的指标——钻孔破坏度。基于试验测试数据建立了钻孔破坏度与压力感应器压力的定性关系,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钻孔塌孔失效的判定条件为钻孔破坏度大于50%。现场测试了瓦斯抽采钻孔的变形破坏过程,分析了钻孔破坏度随时间和孔深的变化规律,定量考察了钻孔稳定性,发现钻孔成孔后初期变形破坏速度较快,之后进入缓慢变形破坏阶段直至稳定;沿孔深方向,钻孔破坏度先增大后减小,孔深5~11 m范围内钻孔破坏度最大,与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相吻合,对确定合理封孔深度有指导意义;钻孔的变形破坏对瓦斯抽采流量影响显著,随着钻孔破坏度增加至50%及以上,钻孔失效,无法继续抽采。研究成果对合理瓦斯抽采设计、瓦斯抽采动态考察、准确评价抽采效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钻孔 破坏度 失稳破坏 塌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滦矿区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韩军 张宏伟 +1 位作者 张普田 李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7,共4页
为了对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判别,以开滦矿区近20年来上行开采实例为基础,确定了上行开采可行性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化,其中将下煤层开采后对上煤层的破坏程度分为5个等级,破坏等级越高,则上行开采越困难。在此基础... 为了对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判别,以开滦矿区近20年来上行开采实例为基础,确定了上行开采可行性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化,其中将下煤层开采后对上煤层的破坏程度分为5个等级,破坏等级越高,则上行开采越困难。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时间间隔、采动影响系数为自变量,以上煤层破坏程度为因变量,建立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判据。结果表明,采动影响系数越大、上下煤层开采间隔的时间越长,对上部煤层的开采就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滦矿区 上行开采 判别准则 破坏程度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设备故障停电风险实时评估 被引量:41
20
作者 赵会茹 李娜娜 +2 位作者 郭森 李天友 张功林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94,共6页
实现配电网设备故障停电风险的实时评估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停电损失的降低有积极意义。提出包含设备故障率和设备故障停电影响程度的配电网设备故障停电风险评估模型,设备故障率综合考虑了实时系统因素及环境因素,设备故障停电影响程... 实现配电网设备故障停电风险的实时评估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停电损失的降低有积极意义。提出包含设备故障率和设备故障停电影响程度的配电网设备故障停电风险评估模型,设备故障率综合考虑了实时系统因素及环境因素,设备故障停电影响程度考虑了损失负荷、损失电量、停电用户小时数、停电用户级别加权户数4个指标。以某配电网为例实现对配电网设备故障停电风险的实时评估,结果达到了实时评估的要求,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 电力设备 停电 风险评估 实时评估 故障率 故障停电影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