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obal Annotation of Small RNA and MicroRNA Mature Sequences from Developing Ovules of Gossypium hirsutum L.
1
作者 ABDURAKHMONOV Ibrokhim Y DEVOR Eric J BURIEV Zabardast T MAKAMOV Abdusalom SHERMATOV Shukhrat E ABDUKARIMOV Abdusattor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1-,共1页
The involvement of small RNAs in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is under explored.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directly clone,annotate,and analyze small RNAs of developing ovules to reveal
关键词 Global Annotation of Small RNA and MicroRNA Mature Sequences from Developing ovules of Gossypium hirsutum L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虚标实探析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洋 王春霞 +3 位作者 李鹏超 程晓艺 蔡亚静 余文彩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4,共3页
排卵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病因,该病虽然通过辅助生殖能够解决,但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认识与治疗经验,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在不断继承发展,皆普遍认为该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 排卵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病因,该病虽然通过辅助生殖能够解决,但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认识与治疗经验,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在不断继承发展,皆普遍认为该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责之于肾,标实则责之于肝郁、血瘀及痰湿等因素,故临床论治之际,常以补虚泻实为大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多样,且疗效确切,这些经验及方法为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排卵障碍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晶晶 刘昱成 +6 位作者 张振良 卢守亮 王靖哲 倪建宏 刘长彬 傅祥伟 万鹏程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4期75-83,4,共10页
羊定时人工授精技术综合了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诱导母羊同期发情和同步排卵,以便固定时间进行人工授精,或根据发情行为征兆进行人工授精、自然交配或引导交配。该文重点总结了羊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方法、定时输精程序及未孕母羊... 羊定时人工授精技术综合了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诱导母羊同期发情和同步排卵,以便固定时间进行人工授精,或根据发情行为征兆进行人工授精、自然交配或引导交配。该文重点总结了羊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方法、定时输精程序及未孕母羊的重复同步排卵效果,可为生产中母羊发情不集中、非繁殖季节发情率低、常规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以期提高不同生产系统中母羊的妊娠率和产羔率,促进动物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时输精 同期发情 同步排卵 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60在双峰驼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及排卵前后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
4
作者 成力童 南京宏 +4 位作者 李天安 颜秋 王琪 赵兴绪 张勇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8,共9页
为探究热休克蛋白60(HSP60)对双峰驼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及排卵前后卵巢、子宫及输卵管的影响及调控作用,以双峰驼睾丸为材料,克隆HSP60的CDS区序列,利用ProParam及MEGA 7.0等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苏木精... 为探究热休克蛋白60(HSP60)对双峰驼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及排卵前后卵巢、子宫及输卵管的影响及调控作用,以双峰驼睾丸为材料,克隆HSP60的CDS区序列,利用ProParam及MEGA 7.0等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探究其表达规律。克隆结果显示:HSP60的编码区(CDS)长度为1722 bp,编码537个氨基酸,双峰驼HSP60基因与单峰驼及羊驼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近。qPCR结果显示:HSP60在双峰驼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均有表达,且性成熟后(3,5,7岁)睾丸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3月龄;排卵前后卵巢、子宫及输卵管中均有HSP60的mRNA表达,且排卵后卵巢和子宫中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排卵前,而在输卵管中排卵前后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SP60在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表达趋势与mRNA水平相似,随着年龄的递增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排卵后卵巢、子宫及输卵管中HSP60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排卵前。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HSP60蛋白主要定位于双峰驼的睾丸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及部分生精细胞,卵巢的颗粒细胞,子宫内膜的腺细胞以及肌细胞等。结果表明,HSP60参与双峰驼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过程,同时参与诱导排卵及减数分裂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HSP60 睾丸 诱导排卵 表达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子泄浊汤联合针刺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糖脂代谢及排卵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任秋伟 孙杰 +1 位作者 崔绍彬 陈道芒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五子泄浊汤联合针刺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糖脂代谢及排卵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与达英-35及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与五子泄浊汤联合针刺腹部穴位治... 目的探讨五子泄浊汤联合针刺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糖脂代谢及排卵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与达英-35及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与五子泄浊汤联合针刺腹部穴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性激素水平、排卵情况上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otal serum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HDL-C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升高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孕酮(progesterone,P)、LH/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P、LH/FSH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FSH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升高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排卵率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子泄浊汤联合针刺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助于改善紊乱的糖脂代谢,而且可进一步调节性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泄浊汤 针刺 肥胖 多囊卵巢综合征 糖代谢 脂代谢 排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或联合奥利司他对超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恢复率及代谢指标比较
6
作者 蒋玲玲 阮祥燕 +6 位作者 李妍秋 张明珍 王泽铖 金婧 田玄玄 柳岸鸣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1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屈螺酮炔雌醇片(ethinylestradiol/drospirenone,EE/DRSP)联合奥利司他与单用EE/DRSP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排卵恢复率及代谢指标比较。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根据200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屈螺酮炔雌醇片(ethinylestradiol/drospirenone,EE/DRSP)联合奥利司他与单用EE/DRSP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排卵恢复率及代谢指标比较。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根据2004年国际鹿特丹标准,于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招募了180例20~40岁的超重/肥胖PCOS患者,研究对象按1∶2的比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60例患者单独应用EE/DRSP治疗(EE 20μg,DRSP 3 mg),120例患者接受EE/DRSP联合奥利司他治疗(360 mg/d)。研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雄激素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总睾酮、游离睾酮。治疗12周后停药观察自然排卵情况。结果通过12周治疗后,EE/DRSP联合奥利司他组的排卵率达到70.8%,而单独使用EE/DRSP组的自然排卵率仅为35%,表明EE/DRSP联合奥利司他治疗后排卵率显著增加。治疗12周后两组均显示总睾酮、游离睾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下降(P均<0.05),EE/DRSP联合奥利司他组体质量指数、腰围、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幅度大于单用EE/DRSP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显示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浓度显著升高(P均<0.05),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无显著变化(P均>0.05)。结论12周治疗后,EE/DRSP联合奥利司他能显著提高PCOS患者的排卵率,并在降低雄激素水平、体质量、胰岛素抵抗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优于单用EE/DRSP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屈螺酮炔雌醇片 代谢 奥利司他 肥胖 排卵恢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药物扳机可改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自然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助孕的结局: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及Logistic回归分析
7
作者 常馨月 姚宁宁 +4 位作者 赵燕 王银凤 王岸聪 张慧辉 张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9-1526,共8页
目的评估使用外源性药物(hCG/GnRHa)扳机对卵巢储备减退患者自然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NC-IVF/ICSI)助孕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4年1月两家生殖中心的1118个NC-IVF/ICSI周期。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 目的评估使用外源性药物(hCG/GnRHa)扳机对卵巢储备减退患者自然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NC-IVF/ICSI)助孕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4年1月两家生殖中心的1118个NC-IVF/ICSI周期。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LH)阈值。评估指标包括获卵率、2PN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CPR)及活产率。结果经PSM和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外源性扳机组在所有结局指标(获卵率、2PN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鲜胚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上均优于内源性LH组(P<0.05)。年龄分层分析显示,对于全年龄段患者,外源性扳机策略提高了可利用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P<0.001);在35~39岁亚组中,扳机组患者在获卵率、优质胚胎率、CPR及活产率方面均展现出优势(P<0.05),其中活产率的提升尤为明显(OR=6.25,95%CI:1.34~29.23)。ROC分析确立了决策日LH阈值19.055 mIU/mL(AUC=0.945,特异度=93.3%),该阈值可用于指导临床路径的精准分层。结论在卵巢储备减退患者的NC-IVF/ICSI助孕中,采用外源性扳机可全面优化生殖结局,尤其使35~39岁患者获得显著活产获益。依据LH阈值(19.055 mIU/mL)的个体化决策能有效提升胚胎潜能和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减退 自然周期IVF/ICSI 促排卵扳机 黄体生成素阈值 胚胎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氏马尾藻(Sargassum wightii)周年生长及有性生殖的早期发育研究
8
作者 曾昭钧 孙立伟 谢恩义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围氏马尾藻(Sargassum wightii)是广西涠洲岛、广东徐闻等海域的习见物种,为大型经济海藻。了解大型藻类的周年生长情况及其早期发育过程,可以推测藻体成熟时间并为其人工育苗和栽培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报道了广东徐闻海域生活的围氏... 围氏马尾藻(Sargassum wightii)是广西涠洲岛、广东徐闻等海域的习见物种,为大型经济海藻。了解大型藻类的周年生长情况及其早期发育过程,可以推测藻体成熟时间并为其人工育苗和栽培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报道了广东徐闻海域生活的围氏马尾藻的周年生长特点、温度对其排卵的影响及其有性生殖的早期发育过程,围氏马尾藻周年生长情况可分为快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休止期4个时期,藻体平均长度在4月初达到最长(188.32±43.77)cm, 4月和5月的藻体月平均长度均超过180cm,而在7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不超过5cm;围氏马尾藻为雌雄同托,卵细胞发育属8核1卵型;培养温度对其排卵过程至关重要,生殖托在15、27、30℃培养下无法排卵,在18~24℃培养下均可排卵, 24℃培养下排卵时间最短,仅需3d便可排卵;受精卵在24℃下培养24h左右发育形成有假根的幼孢子体,幼苗培养30d便发育出第四片叶片。本研究结果为围氏马尾藻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其人工育苗和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氏马尾藻 大型海藻 周年生长 有性生殖 早期发育 排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柄乌头传粉限制的季节内动态变化对性分配的影响
9
作者 胡莉娟 刘妍弟 杨雅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5,共5页
植物交配环境假说认为:花粉在不同花之间传递的概率变化会影响花对雌性和雄性功能的分配。为了解植物的性分配在传粉昆虫不稳定的高山环境中如何变化,以雄先熟的高山植物短柄乌头为对象,通过不同时期野外采样和实验并在室内统计花药数... 植物交配环境假说认为:花粉在不同花之间传递的概率变化会影响花对雌性和雄性功能的分配。为了解植物的性分配在传粉昆虫不稳定的高山环境中如何变化,以雄先熟的高山植物短柄乌头为对象,通过不同时期野外采样和实验并在室内统计花药数量、花粉数量、胚珠数量和种子数量,揭示了总状花序上不同开花时间花的性分配和传粉限制,以期在高山环境中验证交配环境假说对植物性分配的预测。结果显示:从短柄乌头总状花序的基部花到顶部花,花药数量呈增加的趋势,胚珠数量、花粉数量和花粉胚珠比例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与交配环境假说预测的雄先熟植物晚期开放花的花粉胚珠比例增加的趋势相反;传粉限制水平呈现增加的趋势。短柄乌头总状花序顶部花的胚珠和花粉数量降低与总状花序结构顶部花的资源减少有关,而高山环境中季节内传粉限制的动态变化会模糊交配环境假说对雄先熟植物晚期花偏雄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先熟植物 高山植物 短柄乌头 花期性分配 花粉胚珠比例 花粉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研发进展
10
作者 李博 王皓 +3 位作者 王鹏 聂德宝 王栋 郑鹏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4期84-96,共13页
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已成为规模化奶牛场必备的繁殖调控技术,对提高奶牛繁殖力和牧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奶牛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的创建、优化、改进升级等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基本的定时输精、预同期、 G6G... 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已成为规模化奶牛场必备的繁殖调控技术,对提高奶牛繁殖力和牧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奶牛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的创建、优化、改进升级等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基本的定时输精、预同期、 G6G、双同期等程序的优缺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提升技术效率以及促进生产实践中繁育人员灵活使用该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同期发情 同期排卵 定时输精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MH浓度对新疆褐牛体内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11
作者 王中禹 郭佳丽 +3 位作者 阿依努尔·亚森 牛志宏 郭涛 郑新宝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3期13-19,共7页
为了提高新疆褐牛体内胚胎的生产效率,试验对45头新疆褐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分别在超数排卵处理之前(超数排卵前1天)、注射PG之前(超数排卵第3天)、第1次人工输精之前、第2次人工输精之前采集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抗缪勒管激素(AMH)... 为了提高新疆褐牛体内胚胎的生产效率,试验对45头新疆褐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分别在超数排卵处理之前(超数排卵前1天)、注射PG之前(超数排卵第3天)、第1次人工输精之前、第2次人工输精之前采集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抗缪勒管激素(AMH)浓度,随后将外周血AMH浓度按照高、中、低分为3组,分析AMH浓度与头均回收胚胎数、头均可用胚胎数、头均未受精卵母细胞数和头均退化胚胎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头均回收胚胎数、头均可用胚胎数分别为(10.69±4.48)枚、(5.23±3.79)枚;在超数排卵过程中,AMH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超数排卵前高浓度组头均回收胚胎数显著高于中、低浓度组(P<0.05),高浓度组头均可用胚胎数极显著高于中、低浓度组(P<0.01)。综上所述,在超数排卵前AMH浓度越高超排效果更好,头均回收胚胎数和头均可用胚胎数越多,体内胚胎生产效率越高。说明超排处理前先测定AMH浓度可以有效预测供体牛的超排效果,外周血AMH浓度可以作为新疆褐牛供体筛选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H 新疆褐牛 超数排卵 胚胎生产 供体牛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促孕散”治疗母牛排卵延迟研究
12
作者 孙文阳 邓占钊 +3 位作者 何亮宏 李毓华 谢建亮 梁小军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7期63-65,共3页
为探究自拟中草药方剂“促孕散”对排卵延迟母牛的治疗效果。选取45头排卵延迟的西杂母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于喂药前(0 d)、试验第4天和第6天采集血液,检测对比各组母牛血清中生殖激素和白细胞介素的含量。结果发现,母牛的情期受... 为探究自拟中草药方剂“促孕散”对排卵延迟母牛的治疗效果。选取45头排卵延迟的西杂母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于喂药前(0 d)、试验第4天和第6天采集血液,检测对比各组母牛血清中生殖激素和白细胞介素的含量。结果发现,母牛的情期受胎率:试验II组>试验I组>对照组。给药后母牛血清中FSH、E2和IL-1β、IL-6、IL-8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第4、6天试验I组和试验II组FSH和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促孕散”可提高排卵迟滞母牛血清中FSH和E2的含量,提高受胎率,以灌服5剂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材及制品 排卵 受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的助孕结局及肿瘤转归
13
作者 王荣敏 余敏 朱晓勇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后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合并不孕的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结局及肿瘤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后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合并不孕的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结局及肿瘤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的FSS后的BOT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妊娠及肿瘤结局。结果纳入的患者中,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占62.9%;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25例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12例(7例Ⅰ期,5例Ⅲ期)患者辅助生殖前发生交界性肿瘤复发。35例患者FSS后平均间隔(47.3±32.6)个月首次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共79个促排卵周期,以微刺激方案为主(41.8%),其次是自然周期(25.3%)。27例患者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周期数37,19例患者临床妊娠21次,临床妊娠率56.8%,累积妊娠率54.3%,活产率43.2%,累积活产率42.9%;抗米勒管激素<1.0 ng/mL的13例患者妊娠率42.9%,累积临床妊娠率23.1%。30例患者首次COS后中位随访61个月,4例(13.3%)Ⅲ期患者发生复发,无癌变发生。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可改善BOT合并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对肿瘤预后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性肿瘤(BOT) 控制性卵巢刺激(COS)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SS)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猪单次定时输精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奕轩 殷静 +4 位作者 潘树涛 李琴 安磊 田见晖 王书敏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4期53-60,共8页
随着母猪同步繁殖调控技术的发展和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体系的推广,单次定时输精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单次定时输精是基于对母猪生殖节律的精准调控,实现母猪同期发情、同步排卵,进而在预定时间通过一次输精实现母猪妊娠。... 随着母猪同步繁殖调控技术的发展和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体系的推广,单次定时输精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单次定时输精是基于对母猪生殖节律的精准调控,实现母猪同期发情、同步排卵,进而在预定时间通过一次输精实现母猪妊娠。因不同地域、气候、母猪生理状态、激素特点等方面差别较大,使得单次定时输精效果不一,难以大规模推广。文章聚焦单次定时输精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解析母猪单次定时输精技术程序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单次定时输精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定时输精 母猪批次化生产 排卵控制 后备母猪 经产母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繁育系统与花部特征研究
15
作者 邢艳萍 赵容 +2 位作者 许亮 杨燕云 康廷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85-188,共4页
[目的]了解牛蒡生殖特性,为其栽培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观察,运用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及套袋试验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地区辽宁中医药大学内牛蒡的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牛蒡群体花期一般为34~35 d,花... [目的]了解牛蒡生殖特性,为其栽培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观察,运用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及套袋试验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地区辽宁中医药大学内牛蒡的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牛蒡群体花期一般为34~35 d,花期重叠,每年6月下旬开始到7月末结束,其花粉和柱头具有活力且柱头在全天都具有活力;OCI为4,P/O为5 666,异花授粉需要传粉者,风对其传粉作用不明显;套袋试验中自然套袋与自然对照均可结实,结实率分别为99.0%和69.5%,去雄去柱头后套袋结实率为0,不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结论]牛蒡具有异交特性且自花授粉可结实,风媒传粉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花部特征 繁育系统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羊供体超数排卵与受体移植受胎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杰 曾凡明 +7 位作者 刘长彬 倪建宏 张振良 卢守亮 万鹏程 刘昱成 吕占民 刘伟俊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为了研究影响羊供体超数排卵效果及胚胎移植受体受胎率的因素,试验选取萨福克羊和东弗里升羊2个供体品种,受体羊为本地阿勒泰羊,对促卵泡素(FSH)不同批次、长途运输应激因素、不同输精方式、技术员的熟练程度以及受体同期化时间差等5个... 为了研究影响羊供体超数排卵效果及胚胎移植受体受胎率的因素,试验选取萨福克羊和东弗里升羊2个供体品种,受体羊为本地阿勒泰羊,对促卵泡素(FSH)不同批次、长途运输应激因素、不同输精方式、技术员的熟练程度以及受体同期化时间差等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FSH的不同批次对萨福克和东弗里升2种供体羊可用胚率无显著影响(P>0.05);长途运输组供体羊,无论是萨福克羊还是东弗里升羊,胚胎数和受胎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输精方式,子宫角+常规输精的获胚率极显著高于常规输精、子宫角输精(P<0.01),子宫角输精显著高于常规输精(P<0.05);胚胎移植操作熟练组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受体羊撤栓时间不同,发情时间相差±12 h,两组受体羊受胎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可为从事胚胎移植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 受体 超数排卵 排卵效果 受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驴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庭 王琼 +8 位作者 托乎提·阿及德 努尔尼萨·莫拉尼亚孜 帕热哈提江·吾甫尔 阿布来提·苏来曼 阿米那木·买买提 依布热依木·吾布力 张建玲 宋智辉 肖海霞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4期11-15,21,共6页
为了提高母驴情期人工授精受胎率,试验选取新疆喀什地区的母驴为试验对象,对母驴不同生理状态、产驹天数、配种季节、配种次数、最后一次配种距离排卵的间隔时间、不同授精剂量和不同稀释液等7个方面因素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工... 为了提高母驴情期人工授精受胎率,试验选取新疆喀什地区的母驴为试验对象,对母驴不同生理状态、产驹天数、配种季节、配种次数、最后一次配种距离排卵的间隔时间、不同授精剂量和不同稀释液等7个方面因素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授精2次、3次、4次和5次的情期受胎率显著高于1次(P<0.05),排卵前24 h和48 h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排卵后0~24 h内授精(P<0.01),精液稀释后用注射器向子宫授精(原精)5~10 mL,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浓缩精液子宫角细管授精(原精)2 mL(P<0.01)。说明驴一个情期人工授精2~5次、最后一次配种距离排卵间隔时间为24~48 h可获得较高的情期受胎率,增加输精剂量可以提高母驴情期受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驴 人工授精 情期受胎率 生理状态 配种季节 配种次数 排卵后输精间隔时间 授精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引草(紫草科)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豪愽 孔冬瑞 胡德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砂引草属(Messerschmidia L.)在紫草科(Boraginaceae Juss.)分类系统里位置不稳定,为更好地理解砂引草属的分类学位置,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 L.)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特... 砂引草属(Messerschmidia L.)在紫草科(Boraginaceae Juss.)分类系统里位置不稳定,为更好地理解砂引草属的分类学位置,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 L.)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特征。结果如下:(1)花药4室,成熟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1层中层和绒毡层共4层细胞构成,双子叶型花药壁发育类型,分泌型绒毡层,成熟绒毡层细胞含2核,表皮宿存,药室内壁不规则2层,具纤维性加厚;(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排列,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3)胚珠倒生,单珠被,珠孔狭长,具珠被绒毡层,假厚珠心,部分珠心组织宿存至成熟胚囊时期;(4)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成熟胚囊梭形,极核在受精前融合,反足细胞退化早。砂引草胚胎学特征与天芥菜属(Heliotropium)其他种类胚胎学特征十分相似,稍有不同,鉴于胚胎学特征在属内较为稳定,支持分子系统中将砂引草属置于天芥菜属的分类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药 胚珠 胚囊 砂引草 天芥菜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祛浊方对比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梦元 高征 +3 位作者 梁婧翘 张雅冬 李博 许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411-3417,3427,共8页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COS-IR)是PCOS中治愈难度最大的亚型,病机复杂,个体差异性大。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虽然能够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是对于调节激素失衡、改善卵巢功能等PCOS核心病理作用有限,且胃肠道反应...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COS-IR)是PCOS中治愈难度最大的亚型,病机复杂,个体差异性大。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虽然能够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是对于调节激素失衡、改善卵巢功能等PCOS核心病理作用有限,且胃肠道反应大,患者难以坚持服用。目的评价益肾祛浊方对比二甲双胍治疗PCOS-IR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门诊的102例PCOS-I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68)、对照组(n=34)。试验组以益肾祛浊方治疗,对照组以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性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FSH、睾酮、抗苗勒管激素];糖脂代谢指标;BMI、腰臀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基础体温排卵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有生育需求患者13例,妊娠5例,对照组有生育需求患者5例,妊娠1例。治疗后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H/FSH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腰围少于试验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LT、尿酸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UA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低血糖、乏力、胃脘不适及腹泻等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8,7.35%)低于对照组(15/31,48.39%)(χ^(2)=20.404,P<0.001)。结论益肾祛浊方调节激素失衡、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治疗PCOS-IR的有效性与二甲双胍相当,对肝肾功能有保护作用,且在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二甲双胍,鉴于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患者对益肾祛浊方有更好的耐受度和接受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益肾祛浊方 排卵 葡萄糖代谢障碍 脂代谢障碍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树不同发育时期胚珠石蜡切片制备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祁永梁 李亚鹏 +11 位作者 李世安 刘克林 岳涵 郑为军 余海 胡瑞阳 任俊杰 欧国范 张淑敏 于立新 孙宇涵 李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72,共9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适宜槲树子房或胚珠石蜡切片的制作体系,为后续槲树胚胎发育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槲树雌花为试验材料,将材料以60 d为界分为60 d前和60 d后两部分,对材料处理方式(授粉60 d前后的材料分别进... 【目的】建立并优化适宜槲树子房或胚珠石蜡切片的制作体系,为后续槲树胚胎发育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槲树雌花为试验材料,将材料以60 d为界分为60 d前和60 d后两部分,对材料处理方式(授粉60 d前后的材料分别进行仅保留子房与胚珠处理)、浸蜡时间(18,24,36 h)与浸蜡条件(60℃烘箱内抽真空处理0,6,8,12 h)、切片厚度(6,8,10μm)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授粉70 d样品切片为材料,对染色方法(染色液分别为5 g/L苏木精、1 g/L甲苯胺蓝和10 g/L番红-固绿)及染色时间(1,2,5,10,15 min)进行优化,建立适合槲树胚珠的石蜡切片制备体系。【结果】授粉60 d前的样品仅保留子房部分,授粉60 d后的样品仅保留胚珠,两者在50℃烘箱经甘油乙醇浸泡48 h的软化处理后,所得切片效果最佳,可避免蜡带破裂等不良现象出现。将浸蜡时间延长至36 h,并于第1次浸纯蜡过程中在60℃烘箱内先进行12 h抽真空处理,可保证发育后期体积较大材料的充分浸蜡;脱蜡前将玻片进行3 h抽真空处理,可明显降低脱片率;授粉60 d前样品的切片厚度以8μm为宜,授粉60 d及以后的样品以10μm最佳。槲树胚株石蜡切片制备时,采用5 g/L苏木精染色5 min时的制片效果最好。【结论】建立并优化了槲树不同发育时期子房或胚珠石蜡切片的制备体系,采用该优化体系可获得蜡带连续、结构完整、染色均匀、背景清晰的槲树子房或胚珠切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树胚珠 胚胎发育 石蜡切片 制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