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破矿岩崩落法采场大高跨切割槽形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秦国玉 龚臻 +5 位作者 谭宝会 张刚刚 粟登峰 陈帮洪 王惠芬 张志贵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在采场中形成质量合格的切割槽是保障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采效果的重要基础。以龙首矿西二采区需要在软破矿岩条件下形成切割槽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在切割平巷中先借助楔形炮排掏槽再利用直立平行炮排扩槽的无井成槽方案,并在现场... 在采场中形成质量合格的切割槽是保障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采效果的重要基础。以龙首矿西二采区需要在软破矿岩条件下形成切割槽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在切割平巷中先借助楔形炮排掏槽再利用直立平行炮排扩槽的无井成槽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前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楔形掏槽爆破质量对于整个切割槽形成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当楔形掏槽跨度一定时,楔形掏槽高度越大,所受的爆破夹制作用越明显;在西二采区矿岩条件下,当楔形掏槽跨度为15 m时,有效掏槽高度为15~18 m,无法满足崩落法采场最末分段需要形成高度27.3 m、跨度75 m切割槽要求。为此,针对该成槽方案展开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加大楔形掏槽跨度、分次完成楔形掏槽以及加大排间微差爆破间隔等关键性改进技术。并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改进后的成槽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在矿山开展了工程实践,顺利在崩落法采场形成了达到设计要求的切割立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破矿岩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大高跨切割槽 无井成槽 楔形掏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楔形切割拉槽爆破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
2
作者 陈帮洪 陈星明 +1 位作者 武尚荣 费志文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3,59,共8页
某矿西二采区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1 546 m分段楔形切割拉槽存在拉槽高度过大导致爆破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楔形切割拉槽爆破研究。基于RHT本构模型标定矿岩参数,采用LS-DYNA软件,运用流固耦合算法,确定矿岩损伤阈值为... 某矿西二采区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1 546 m分段楔形切割拉槽存在拉槽高度过大导致爆破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楔形切割拉槽爆破研究。基于RHT本构模型标定矿岩参数,采用LS-DYNA软件,运用流固耦合算法,确定矿岩损伤阈值为0.4;对比分析不同拉槽宽度方案的爆破成槽效果,结果表明:拉槽高度固定为23 m时,矿岩有效损伤率随着拉槽宽度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最佳拉槽宽度为24 m,此时矿岩有效损伤率达到峰值0.692 5。基于该参数设计拉槽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爆破成形空间达标率超过85%,爆堆块度分布合理,安息角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切割拉槽 RHT 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损伤 拉槽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盘残留矿石离散元分析研究
3
作者 杜保平 刘欢 +2 位作者 卜庆为 康宏垚 李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3-417,共5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用于缓倾斜中厚矿体时,常导致大量的矿石残留于下盘,分析下盘残留矿石的各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布置采矿工程,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综合考虑散体的流动性、矿体条件、采场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基于...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用于缓倾斜中厚矿体时,常导致大量的矿石残留于下盘,分析下盘残留矿石的各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布置采矿工程,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综合考虑散体的流动性、矿体条件、采场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基于离散元研究了散体自然安息角、矿体倾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出矿口尺寸对下盘残留矿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下盘残留矿石的各因素由主到次的顺序为矿体倾角、自然安息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和出矿口尺寸,其中自然安息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与下盘残留矿石呈正相关,矿体倾角与下盘残留矿石呈负相关,并且当自然安息角大于矿体倾角时,下盘残留矿石随着自然安息角与矿体倾角之间差异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缓倾斜中厚矿体 下盘残留 离散元 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含水率对放出体影响的金山店铁矿东区采场合理进路间距研究
4
作者 武忠英 梅林芳 +1 位作者 曾云川 王文杰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0,共8页
针对金山店铁矿东区采场受含水率影响导致矿岩黏性大、流动性差及矿石损失贫化高的问题,采用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东区采场2种矿体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散体流动性能、放出体形态特征和损失贫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到东区采场合理... 针对金山店铁矿东区采场受含水率影响导致矿岩黏性大、流动性差及矿石损失贫化高的问题,采用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东区采场2种矿体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散体流动性能、放出体形态特征和损失贫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到东区采场合理进路间距范围,并基于改进CRITIC-TOPSIS评价方法,从安全、技术及经济角度对合理进路间距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含水率0~8%时,东区采场放出体形态呈“倒水滴”特征,放出体宽度随着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含水率4%~8%时,矿石自然安息角随着含水率增大而递增,2种矿体的回收率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并随着进路间距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贫化率则相反;平均含水率6%条件下,金山店铁矿东区采场最优进路间距为1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山店铁矿 无底柱分段 崩落法 采场结构 含水率 放矿试验 自然安息角 进路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回采空间内贫矿资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低贫损开采方案研究
5
作者 谭宝会 王虎 +5 位作者 张志贵 王永定 龙卫国 龚臻 何建元 陈星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0,共9页
做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贫损控制对于矿山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矿床开采条件复杂、矿石品位较低时,矿石贫损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增加,在此条件下如何做好矿石贫损控制一直是崩落法开采方向的重要关注点。金川龙首矿西二采... 做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贫损控制对于矿山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矿床开采条件复杂、矿石品位较低时,矿石贫损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增加,在此条件下如何做好矿石贫损控制一直是崩落法开采方向的重要关注点。金川龙首矿西二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仅可布置4个分段,回采空间十分有限,不利于矿石的贫损控制,加之西二采区矿石品位较低但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矿石贫损。针对西二采区的复杂开采条件及贫损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首采分段总量控制出矿、中间分段低贫化出矿、最末分段低贫化出矿+辅助进路回收残留矿石”的组合式低贫损回采方案。以西二采区为工程背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高仿真度的物理放矿模型并对该方案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即便是在暂时不考虑回收最末分段残留矿石的情况下,该方案可使西二采区崩落法采场的矿石回收率达到75.6%,而废石混入率仅为6.0%,在确保矿石回收率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矿石贫化。该方案在现场应用后,实际的矿石回收指标与试验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方案在西二采区有限回采空间内实现了贫矿资源低成本、高质量回收的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贫矿资源 有限回采空间 放矿试验 贫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雨量数据的程潮铁矿涌水量时序性预测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范明星 任高峰 +3 位作者 吴文博 鲁习奎 李吉民 张聪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19,共8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必然形成大范围的地表塌陷区,所分布的导水裂隙将导致大量的地表降水向下渗透,引起巷道涌水量骤增,程潮铁矿现已进入-500 m开采水平,大气降雨与崩落法开采所引发的裂隙持续动态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因...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必然形成大范围的地表塌陷区,所分布的导水裂隙将导致大量的地表降水向下渗透,引起巷道涌水量骤增,程潮铁矿现已进入-500 m开采水平,大气降雨与崩落法开采所引发的裂隙持续动态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因此,为科学准确地预测井下涌水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以降雨量为输入数据的涌水量灰色GM(1,2)时序性预测模型。以程潮铁矿2019—2021年的降雨量、涌水量实际数据为训练样本,充分考虑崩落法开采对上覆岩体的持续影响,引入时序性系数K对模型进行优化,最终建立的灰色GM(1,2)时序性预测模型与传统的GM(1,2)预测模型相比,预测精度平均提高了7.79%。运用该模型对2022年的涌水量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其旱、雨两季的预测精度分别为93.51%、93.58%,预测效果较好。研究成果是通过地表降雨量数据直接预测矿山井下涌水量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涌水量预测 灰色系统理论 GM(1 2)模型 时序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流体技术用于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陶干强 龙涛 +2 位作者 王丽圆 梁波 孟晓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21,共10页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厚急倾斜矿体现已在矿山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普遍存在矿石损失贫化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为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以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基于料仓内改流体结构原理,提出了改流体放...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厚急倾斜矿体现已在矿山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普遍存在矿石损失贫化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为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以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基于料仓内改流体结构原理,提出了改流体放矿技术。考虑矿体倾角和厚度、分段高度因素的影响,设计了18组改流体放矿和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对比实验,研究了三因素对矿石损失贫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厚度、不同倾角矿体开采中,改流体放矿技术矿石回收率均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回收率。在相同废石混入率条件下,改流体放矿矿石回收率为69.09%~82.9%,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12.66%~30.88%。当矿体倾角为60°~85°时,矿石回收率随矿体倾角的增大而提高;当矿体厚度为6~10 m时,改流体放矿技术矿石回收率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回收率;当分段高度为10~14 m时,矿石回收率随分段高度的增加而提高。同时,研究了改流体放矿技术机理,通过在采场中设置改流体结构和改变改流板的打开与关闭顺序,从而改变矿岩流动路径,可增大矿石流动范围和流动速率,控制矿岩接触,从而减少矿石损失和贫化。研究表明,改流体放矿技术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技术,有效改善了矿石损失贫化问题,为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时降低损失贫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中厚急倾斜矿体 改流体放矿 分段高度 损失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gis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中深孔爆破过程模拟与应用
8
作者 朱国军 徐帅 +1 位作者 钟裔禄 杨博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因其回采效率高、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下金属矿开采,其落矿方式常采用中深孔爆破。针对传统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中深孔爆破设计过程繁琐、模拟效果不够直观等问题,开展了基于爆破设计与分析软件Aegis...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因其回采效率高、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下金属矿开采,其落矿方式常采用中深孔爆破。针对传统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中深孔爆破设计过程繁琐、模拟效果不够直观等问题,开展了基于爆破设计与分析软件Aegis的中深孔爆破过程模拟与应用研究。首先介绍了该软件的模块构成和功能,并梳理和总结了模拟分析流程;其次研究了利用模型边界限制爆破空间以及利用爆炸能量的交错状态校验孔网参数的两项关键技术;最后基于该软件对某地下矿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中深孔爆破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单排炮孔内爆炸能量集中且充盈了整个爆腔,连续耦合的装药结构以及0.3 kg/t的炸药单耗设计较为合理;临排炮孔间爆腔壁呈相切的状态,可能存在排间能量不足以完全破碎岩体的情况,2.2 m的炮孔排距稍大;预测的多条进路爆破块度质量分布结果均出现大块占比偏高的情况,与现场的工程实践结果一致,并以其中一次爆破后的爆堆照片为例进行说明,其大块率达到了18.03%。结合Aegis软件的模拟结果,分析炮孔排距偏大可能是导致大块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对实验分段的6个开采进路进行了12次爆破试验并加以模拟验证,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爆破块度质量占比结果,有效佐证了该软件的现场应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中深孔爆破 AEGIS 能量分布 爆破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破矿岩条件下胶结充填法转分段崩落法研究及应用
9
作者 鲁旭 谭宝会 +3 位作者 龚臻 粟登峰 张刚刚 胡颖鹏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5-915,共11页
金川集团龙首矿西二采区上部中段充填采场发生失稳事故后,采矿方法由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法转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时,面临着软破矿岩条件下覆盖层形成和采场稳定性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这2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金川集团龙首矿西二采区上部中段充填采场发生失稳事故后,采矿方法由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法转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时,面临着软破矿岩条件下覆盖层形成和采场稳定性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这2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崩落法首采分段回采工作的进行,采场复合顶板经历了破坏裂纹萌生、零星散块冒落、拱形批量冒落和柱塞状整体冒落等阶段,当首采分段回采结束时,顶板复合岩层冒落能够为崩落法采场提供足够厚度的覆盖层,且在崩落法采动地压下软破矿岩采场能够保持稳定。现场工业试验表明,在崩落法采场首采分段采用“阶梯式退采均匀扩展采空区+总量控制出矿”的技术方案,能够安全、高效地形成覆盖层,并通过增补“钢拱架+钢筋网+锚杆”的技术方案,解决在崩落法采动地压下维持破碎矿岩采场稳定性的问题,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西二采区的扩大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胶结充填法 软破矿岩 覆盖层 采场稳定性 龙首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矿体扇形深孔双点起爆位置优化研究
10
作者 陆克勤 范子儀 +3 位作者 杨阳 陈树林 马涛 朱锐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在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破碎矿体时,常常面临眉线破坏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后续爆破作业,还严重制约现场的安全高效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尖山铁矿1280分段回采进路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 在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破碎矿体时,常常面临眉线破坏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后续爆破作业,还严重制约现场的安全高效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尖山铁矿1280分段回采进路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双点起爆不同起爆位置下爆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综合评价不同起爆位置下爆炸能量的空间分布及爆破效果,发现适当调整起爆位置,可以调整爆轰应力场在矿体内部的分布规律,并降低对眉线口处应力作用。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双点起爆时药包布置在装药段1/2~孔底位置,能够加强对顶部矿体的破坏作用,同时减弱对眉线口部位的影响,有效保护眉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数值模拟 双点起爆 起爆位置 眉线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开采地表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9
11
作者 陈清运 蔡嗣经 +1 位作者 明世祥 侯大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21,共3页
采用 2D -FLAC软件 ,依崩落法工艺流程建立地下开采地表变形动态分析模型。金山店铁矿余华寺矿区计算结果表明 ,在 - 1 5 0m水平以上开采时移动角和崩落角比较小 ,继续开采时变形趋于平缓 ,找到了影响地表变形的主要因素 ,指出矿山深部... 采用 2D -FLAC软件 ,依崩落法工艺流程建立地下开采地表变形动态分析模型。金山店铁矿余华寺矿区计算结果表明 ,在 - 1 5 0m水平以上开采时移动角和崩落角比较小 ,继续开采时变形趋于平缓 ,找到了影响地表变形的主要因素 ,指出矿山深部开采应该注意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地表变形 数值模拟 2D-FLAC软件 崩落角 移动角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爆破振动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世雄 胡建华 +5 位作者 阳生权 尹家国 张兴才 谢达武 詹建华 邹建钢 《爆破》 CSCD 2001年第2期49-52,共4页
对大冶铁矿尖林山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进路采矿爆破振动速度的测试与研究表明 ,质点爆破振动速度与单响最大爆破药量和测点到爆心的距离密切相关 ,符合《爆破安全规程》
关键词 地下工程 爆破 安全监测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振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多端壁倾角下崩矿步距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帅 安龙 +1 位作者 李元辉 戴星航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分析了崩矿步距优化的原则,确定以"回贫差最大"作为最优指标判据,以端部放矿实验为手段来测绘该结构参数下的放出体形态,利用实验获得的形态参数,计算崩矿步距的最优范围,辅助"相似矿山类比法和经验法",最终确定崩矿步距的最优范围... 分析了崩矿步距优化的原则,确定以"回贫差最大"作为最优指标判据,以端部放矿实验为手段来测绘该结构参数下的放出体形态,利用实验获得的形态参数,计算崩矿步距的最优范围,辅助"相似矿山类比法和经验法",最终确定崩矿步距的最优范围为3.6~4.8 m.此外,考虑端壁前倾对降低贫化率和废石混入率具有较好的效果,参照国外生产矿山实际应用,以1∶50相似比开展了端壁倾角为80°,85°,90°条件下最优步距范围内3.6,4.0,4.4,4.8 m的放矿步距相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步距4.4 m,倾角90°方案对应的参数为梅山铁矿18 m×20 m条件下最佳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端壁倾角 崩矿步距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采场围岩支承压力分布及动力灾害的层厚效应 被引量:50
14
作者 谢广祥 杨科 +1 位作者 常聚才 王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1-735,共5页
以谢桥矿1151(3)综放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为背景,采用大型非线性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对不同开采高度(3.0,5.4,8.0,12.0 m)进行模拟研究.研究表明:不同采高工作面围岩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煤层一次采高的增加,工作面... 以谢桥矿1151(3)综放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为背景,采用大型非线性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对不同开采高度(3.0,5.4,8.0,12.0 m)进行模拟研究.研究表明:不同采高工作面围岩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煤层一次采高的增加,工作面煤体内和采空侧煤柱内支承压力峰值呈下降趋势,峰值位置超前工作面距离增大,煤体抵抗损伤应变能的区域变大;工作面侧向实体煤支承压力峰值沿走向在工作面前方与煤层厚度无明显关系,而在工作面后方随采高逐渐降低,峰值位置离煤壁也越远.应用损伤力学和能量法分析了支承压力分布对煤与瓦斯突出层厚效应影响规律,表明综放开采随一次开采高度的增加,采场周围煤岩体内积聚的弹性能降低且抵抗损伤变形的能力增强,有利于减缓动力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支承压力 动力灾害 层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及技术问题探讨 被引量:24
15
作者 何荣兴 任凤玉 +3 位作者 宋德林 马姣阳 付煜 刘清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引入我国已有近50 a的历史,在铁矿石开采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正向大结构参数发展。从历史地位、铁矿石经济发展需求、待开发矿体赋存特征、露天转地下的适应性等方面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引入我国已有近50 a的历史,在铁矿石开采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正向大结构参数发展。从历史地位、铁矿石经济发展需求、待开发矿体赋存特征、露天转地下的适应性等方面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仍将是未来主要的采矿方法。并从设备配套、爆破问题、基于现场出矿的放矿理论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大结构参数发展下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大结构参数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优越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结构参数 充填法 装药台车 天井钻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氵名河铁矿采场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22
16
作者 任凤玉 韩智勇 王文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6,共3页
试验研究了自然冒落与爆破崩落相结合的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提出了基于散体流动特性的采场结构参数确定方法,并给出分段高度与进路间距的关系式和依据出矿口最早出露废石的信息确定崩矿步距的方法。这一新型采矿方法在北洺河铁... 试验研究了自然冒落与爆破崩落相结合的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提出了基于散体流动特性的采场结构参数确定方法,并给出分段高度与进路间距的关系式和依据出矿口最早出露废石的信息确定崩矿步距的方法。这一新型采矿方法在北洺河铁矿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诱导冒落 采场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损失贫化分析 被引量:37
17
作者 刘兴国 张国联 柳小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60,共8页
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放矿方式、多分段放矿和回采边界条件等4个方面分别分析与矿石损失贫化关系,用“自适应”原理解说进路间距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损失贫化变化不大的原因以及多分段放矿矿石损失由变化到稳定的关系;分析矿岩... 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放矿方式、多分段放矿和回采边界条件等4个方面分别分析与矿石损失贫化关系,用“自适应”原理解说进路间距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损失贫化变化不大的原因以及多分段放矿矿石损失由变化到稳定的关系;分析矿岩混杂层形成、回收和计算及其对矿石回收的影响;得出使用多分段同时回采是缩短无贫化(低贫化)放矿初期影响矿石产量时间的有效措施;倾斜厚矿体使用无贫化(低贫化)放矿与截止品位放矿组合方式可大幅度降低贫化率等。最后提出矿石损失贫化综合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结构参数 放矿方式 多分段放矿 回采边界条件 矿石损失贫化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研究 被引量:56
18
作者 吴爱祥 武力聪 +3 位作者 刘晓辉 孙希文 周颖 尹升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45-1850,共6页
为减少矿石生产成本,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进行研究。以大间距结构参数理论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9组不同的结构参数,利用多分段立体放矿模型,分别进行实验室放矿试验和计算机放矿数值模拟,然后,将2种不同... 为减少矿石生产成本,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进行研究。以大间距结构参数理论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9组不同的结构参数,利用多分段立体放矿模型,分别进行实验室放矿试验和计算机放矿数值模拟,然后,将2种不同方法所获得的实验数据采用直接分析法和Matlab回归分析法对比研究,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各结构参数对矿石回收率等的影响,并最终确定合理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结构参数 正交试验法 多分段立体放矿模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陶干强 任青云 +1 位作者 罗辉 刘振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68-3772,3779,共6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国内外地下矿山广泛采用的采矿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受凿岩、装药以及出矿设备的制约,国内矿山大多采用小结构参数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所产生的地压问题十分严重,开采效率低。近年来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朝着增大采场结构...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国内外地下矿山广泛采用的采矿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受凿岩、装药以及出矿设备的制约,国内矿山大多采用小结构参数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所产生的地压问题十分严重,开采效率低。近年来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朝着增大采场结构参数的方向发展,不但有利于改善采场稳定性,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开展采场稳定性分析有利于实现安全、高效开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10 m×10 m、15 m×15 m、15 m×20 m共3种不同结构参数的崩落法采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进路开挖与矿石回采两个不同过程的巷道顶板竖直位移、主应力进行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进路开挖时15 m×20 m与10 m×10 m的结构参数相比较,巷道顶板的竖直位移降低了20.1%,最小主应力下降了约18.8%;开采过程中顶板的竖直位移、主应力值都比进路开挖时小,采场地压得到改善;进路开挖与矿石回采过程巷道顶板的竖直位移和主应力值都随着结构参数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大结构参数能更好地改善采场地压,增强采场稳定性,采用大结构参数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结构参数 有限元数值模拟 采场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炮孔爆破机理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6
20
作者 任凤玉 王文杰 韩智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67-1270,共4页
实验研究了试件强度与抵抗线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炮孔爆破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有效爆破区域出现在孔底部位而不是孔口部位的原因,揭示了扇形炮孔爆破的方向性与顺势破坏效应,据此讨论了炮孔密集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以及孔底起爆的适用... 实验研究了试件强度与抵抗线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炮孔爆破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有效爆破区域出现在孔底部位而不是孔口部位的原因,揭示了扇形炮孔爆破的方向性与顺势破坏效应,据此讨论了炮孔密集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以及孔底起爆的适用条件等;应用试验结果改进北氵名河铁矿扇形中深炮孔的装药结构与起爆顺序,试验区大块率从3·0%降低到1·8%·并杜绝了爆破“隔墙”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扇形炮孔 爆破的方向性 顺势破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