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84共聚聚酰亚胺/NMP/乙二醇体系三元相图的计算 被引量:3
1
作者 向红兵 黄忠 +3 位作者 诸静 陈蕾 于俊荣 胡祖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298,309,共7页
分别通过基团贡献(UNIFAC)法和Hansen溶度参数公式计算了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NMP)、乙二醇-P84共聚聚酰亚胺和NMP-P84共聚聚酰亚胺的相互作用参数g12,χ13和χ23.基于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和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计算出P84共聚... 分别通过基团贡献(UNIFAC)法和Hansen溶度参数公式计算了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NMP)、乙二醇-P84共聚聚酰亚胺和NMP-P84共聚聚酰亚胺的相互作用参数g12,χ13和χ23.基于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和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计算出P84共聚聚酰亚胺/NMP/乙二醇体系的理论三元相图.与浊点试验三元相图比较发现:χ13=1.27,χ23=0.37时,模拟的理论三元相图与试验相图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84共聚聚酰亚胺 N-甲基吡咯烷酮(nmp) 乙二醇 相互作用参数 相图 浊点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氯化钠在NMP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柏春 杜东雪 +1 位作者 张文林 孟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64-4668,共5页
为了回收聚苯硫醚生产中的助剂氯化锂,对氯化锂、氯化钠在溶剂NMP(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溶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激光衍射辅助法在297.95~364.75 K温度范围内对氯化锂、氯化钠在NMP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测定,并用经验方程、λh方程、改进... 为了回收聚苯硫醚生产中的助剂氯化锂,对氯化锂、氯化钠在溶剂NMP(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溶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激光衍射辅助法在297.95~364.75 K温度范围内对氯化锂、氯化钠在NMP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测定,并用经验方程、λh方程、改进的NRTL方程对氯化锂在NMP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结果证明,改进的NRTL方程的拟合结果最好,平均相对偏差仅为0.41%,可适用于较高温度下氯化锂-NMP体系溶解度的数据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法 氯化锂 回收 nmp 相平衡 改进的NRTL方程 参数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逆控制管道有源消声系统及其实现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华民 朱海潮 施引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在前馈有源噪声控制中 ,由于次级通道传递函数往往是非最小相位系统 ,直接使用传统的FXLMS算法时 ,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提出一种基于NMP逆控制的自适应前馈有源噪声控制FXLMS算法 ,在电机、风机、通风管道系统上进行实时ANC实验 ,结果... 在前馈有源噪声控制中 ,由于次级通道传递函数往往是非最小相位系统 ,直接使用传统的FXLMS算法时 ,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提出一种基于NMP逆控制的自适应前馈有源噪声控制FXLMS算法 ,在电机、风机、通风管道系统上进行实时ANC实验 ,结果表明较传统的前馈FXLMS算法ANC系统消声性能有明显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XLMS算法 ANC 有源噪声控制 有源消声系统 自适应逆控制 消声性能 前馈 非最小相位系统 实时 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最小相位系统自适应逆控制的有源消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华民 朱海潮 施引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1-334,共4页
前馈有源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ANC)方法可在较宽的频带有效。在前馈有源噪声控制中,直接使用传统的FXLMS算法时,由于次级通道传递函数往往是非最小相位系统(non-minimum phase,NMP),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NMP... 前馈有源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ANC)方法可在较宽的频带有效。在前馈有源噪声控制中,直接使用传统的FXLMS算法时,由于次级通道传递函数往往是非最小相位系统(non-minimum phase,NMP),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NMP逆控制的自适应前馈有源噪声控制FXLMS算法,用带宽随机噪声信号作为噪声源进行仿真实验研究,在一通风管道上进行了实时ANC实验,结果表明较传统的FXLMS算法有明显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噪声控制 自适应逆控制 FXLMS算法 非最小相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对FOX-7晶体相变和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诚 黄靖伦 +3 位作者 王伯周 张丽媛 马卿 李祥志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2,共4页
采用重结晶法在二甲基甲酰胺(DMF)/H2O、二甲基亚砜(DMS)O/H2O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H2O等不同溶剂体系中得到FOX-7晶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晶体的形貌、变温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晶型和相变、差示扫描量热仪(DS... 采用重结晶法在二甲基甲酰胺(DMF)/H2O、二甲基亚砜(DMS)O/H2O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H2O等不同溶剂体系中得到FOX-7晶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晶体的形貌、变温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晶型和相变、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其热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溶剂重结晶得到的FOX-7晶体形貌有较大差别,在DMSO/H2O溶剂中得到的晶体质量要优于其他两种;3种溶剂中得到FOX-7晶体的晶型和相变过程相同,即常温下FOX-7的晶型为α晶型,在120℃时,FOX-7完成α→β相变,至185℃时,完成β→γ相变;重结晶的FOX-7晶体5s爆发点温度提高了4~9℃,说明热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FOX-7 晶体形貌 晶型 相变 DMF DMSO n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最小相位系统自适应模型逆技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亮亮 王飞 史伟民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8-433,共6页
针对非最小相位系统中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基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闭环注入体系结构,对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模型逆技术以及自适应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非最小相位零点忽略技术、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技术和零幅度误... 针对非最小相位系统中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基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闭环注入体系结构,对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模型逆技术以及自适应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非最小相位零点忽略技术、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技术和零幅度误差跟踪控制技术设计了系统的前馈控制器,并对3种模型逆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系统中非最小相位零点的偏移问题,采用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实现了前馈控制器的自适应;最后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使用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技术和非最小相位零点忽略技术,采用零幅度误差跟踪控制技术设计的前馈控制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跟踪精度,系统的轨迹跟踪误差分别减少了61.45%和56.27%;使用自适应算法能够实现对系统参数变化的自适应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最小相位系统 前馈控制 模型逆技术 自适应 最小二乘法 轨迹动态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missile three-loop autopilots 被引量:10
7
作者 Lin Defu Fan Junfang Qi Zaikang Mou Y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4期844-851,共8页
The non-minimum phase feature of tail-controlled missile airframes is analyzed. Three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desired performance indexes are presented. An acceleration autopilot design methodology based on output fe... The non-minimum phase feature of tail-controlled missile airframes is analyzed. Three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desired performance indexes are presented. An acceleration autopilot design methodology based on output feedback and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wo-loop and classical three-loop topologies are made. Attempts to improve the classical three-loop topology are discussed. Despite the same open-loop structure, the classical three-loop autopilot show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from a two-loop autopilot with PI compensator. Both the two-loop and three-loop topologies can stabilize a static unstable missile. However, the finite actuator resource is the crucial factor dominating autopilot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sile control three-loop autopilot output feedback fin resource non-minimum phase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相变吸收剂的CO_(2)吸收性能及相分离行为机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恩泽 张巍松 +5 位作者 王育力 金显杭 郑敏 梁力友 宋自强 陶北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哌嗪(PZ)水溶液作为复合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是捕集二氧化碳(CO_(2))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该复合吸收剂再生能耗较高,限制了其在碳捕集领域的应用。为克服该缺点,在该复合吸收剂中加入某种溶剂形成相变吸收剂,可减... 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哌嗪(PZ)水溶液作为复合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是捕集二氧化碳(CO_(2))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该复合吸收剂再生能耗较高,限制了其在碳捕集领域的应用。为克服该缺点,在该复合吸收剂中加入某种溶剂形成相变吸收剂,可减少吸收剂进入解吸单元的总量,从而降低再生能耗。设计了一种组成为MDEA+PZ+N-甲基吡咯烷酮(NMP)+水(H_(2)O)的液固相变吸收剂,并考察了其吸收CO_(2)的性能,测定了NMP、PZ质量分数对液固相变吸收剂CO_(2)溶解度的影响,分析了相分离行为机理。结果表明,该吸收剂的CO_(2)溶解度随着NM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PZ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吸收剂中NMP、PZ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50%、3%及以上时,吸收CO_(2)后生成PZ-氨基甲酸酯达到饱和析出形成固相,固相先随CO_(2)溶解度增加而增加,后随着CO_(2)溶解度继续增加,生成更易溶于水的PZ-二氨基甲酸酯,导致固相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相变吸收剂 相分离行为 MDEA n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ent developments on applications of sequential loop closing and diagonal dominance control schemes to industrial multivariable system 被引量:4
9
作者 A.H.Mazinan M.F.Kazem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401-3420,共20页
With a focus on an industrial multivariable system, two subsystems including the flow and the level outputs are analysed and controlled, which have applicability in both real and academic environments. In such a case,... With a focus on an industrial multivariable system, two subsystems including the flow and the level outputs are analysed and controlled, which have applicability in both real and academic environments. In such a case, at first, each subsystem is distinctively represented by its model, since the outcomes point out that the chosen models have the same behavior as corresponding ones. Then, the industrial multivariable system and its presentation are achieved in lin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subsystems, si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can not actually be ignored.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presented, the Gershgorin bands need to be acquired, where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modify the system parameters to appropriate values. Subsequently, in the view of modeling results, the control concept in two different techniques including sequential loop closing control(SLCC) scheme and diagonal dominance control(DDC) schemes is proposed to implement on the system through the Profibus network, as long as the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 server is utilized to communicate between the control schemes presented and the multivariable system. The real test scenario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outcomes in their present forms are acquired. In the same way,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s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where the real consequences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m in the field of the presented industrial multivariable system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variable system diagonal dominance control sequential loop closing control Profibus network OPC server orifice relation interaction analysis Gershogerin bands non-minimum phase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