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碳储量时空动态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与策略优化——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1
作者 马文博 李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9,136,共10页
基于2005—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确定各地市耕地补偿额度,结合碳储总量与变化量时空特征以量化耕地生态补偿优先级,构建区域耕地生态补偿方案,探讨研究区生态补偿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2005—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确定各地市耕地补偿额度,结合碳储总量与变化量时空特征以量化耕地生态补偿优先级,构建区域耕地生态补偿方案,探讨研究区生态补偿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黄河中下游地区耕地碳储量整体呈“缓慢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上升”特点,由2005年的3.511 Gt上升至2020年的3.711 Gt。(2)综合优先级结果表现出“高-中-低”的梯度分布特点,反映出不同值区地市激励侧重点不同:在高值区强调碳储功能的提升效率,在中、低值区强调维持碳储功能稳定性。(3)从补偿方案看,补偿优先级高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地市可暂缓接受生态补偿;补偿优先级低但生态与经济发展失衡的地市可拟作为生态支付试验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耕地碳储量 耕地生态价值 生态补偿优先级 黄河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下的永州市耕地保护策略探索
2
作者 黄淼 张明 +1 位作者 罗治勇 李亚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43-246,共4页
探索耕地保护涉及的各类因素及全流程,可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政府耕地保护决策提供参考。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由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组成、其他行动者积极参与的市级耕地保护行动者网络。结合市级耕地保护实践,... 探索耕地保护涉及的各类因素及全流程,可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政府耕地保护决策提供参考。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由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组成、其他行动者积极参与的市级耕地保护行动者网络。结合市级耕地保护实践,从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和高效监管4个方面提出市级耕地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耕地保护体系 困境 要素-过程-结构-功能-价值 五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耕地多功能价值权衡协同关系及驱动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凯林 周楷淳 孙字祥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3期198-205,210,共9页
理解耕地多功能价值权衡协同关系及驱动因素对促进该地区耕地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价值量化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测度2010-2020年湖南省耕地多功能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耕地多功能价值的权衡协同关系及驱... 理解耕地多功能价值权衡协同关系及驱动因素对促进该地区耕地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价值量化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测度2010-2020年湖南省耕地多功能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耕地多功能价值的权衡协同关系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湖南省耕地多功能总价值和地均价值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其中社会功能价值增长幅度最大且在整个研究期内保持增长趋势,水源涵养功能在整个研究期内保持平稳增长态势;②湖南省耕地多功能之间主要呈现协同关系,随着时间变化协同关系地区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③农业人口数量对湖南省耕地多功能价值时空演变起着决定性影响。本研究在改善耕地生态环境和提升耕地利用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衡协同 地理探测器 耕地多功能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稻生产的耕地资源价值评估与财务管理研究
4
作者 付静 《北方水稻》 2025年第3期87-91,共5页
了解耕地资源价值和进行财务管理对于实现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为此,以某地区三块水稻耕地为例,进行耕地资源价值评估,收益还原法评估耕地的水稻生产价值,改进当量因子法评估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基于水稻生产的种植、加工和销售... 了解耕地资源价值和进行财务管理对于实现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为此,以某地区三块水稻耕地为例,进行耕地资源价值评估,收益还原法评估耕地的水稻生产价值,改进当量因子法评估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基于水稻生产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设计财务管理体系。结果表明:耕地1的水稻生产价值随时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低于耕地2,耕地3的价值波动大;耕地1和耕地3的资源生态价值随着时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耕地2的资源生态价值随着时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耕地资源价值 收益还原法 改进当量因子法 财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耕地利用净碳汇变化与耕地利用效益关系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苏浩 李佳珂 +3 位作者 刘坤 陈晓 杨洋 邵战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4-873,共10页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山东省为例,运用净碳汇核算模型和库兹涅茨曲线等方法,测算2001―2020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净碳汇,阐明耕地利用净碳汇时空变化与耕地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山东省耕地发挥巨大碳...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山东省为例,运用净碳汇核算模型和库兹涅茨曲线等方法,测算2001―2020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净碳汇,阐明耕地利用净碳汇时空变化与耕地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山东省耕地发挥巨大碳汇作用,净碳汇总量呈波动上升态势。2020年,山东省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增幅达33.052%,已超过全国总量的1/9。②山东省耕地利用净碳汇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格局。仅2020年,净碳汇高值区是低值区的13.743倍。③山东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净碳汇与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之间存在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④山东省各地级市耕地利用净碳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耕地利用净碳汇的时空变化与耕地利用经济效益、耕地利用社会效益之间有显著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净碳汇 耕地产值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组态路径研究——以粮食生态溢价实现为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宋碧青 龙开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6,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生态溢价产生逻辑,探讨以粮食市场交易获取生态溢价的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驱动机制以及多元路径。研究方法: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研究结果:(1)耕地资源禀赋、粮食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交易分别构成粮食...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生态溢价产生逻辑,探讨以粮食市场交易获取生态溢价的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驱动机制以及多元路径。研究方法: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研究结果:(1)耕地资源禀赋、粮食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交易分别构成粮食生态溢价的资源基础、劳动源泉和获取途径,是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核心要件。(2)在粮食生态溢价的多重影响因素作用下,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形成3类组态路径:生态认证赋能型、产业融合带动型以及绿色技术与新型销售双轮驱动型。(3)在粮食生态溢价获取的前提下,生态认证是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耕地生态基础设施与绿色技术推广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基于耕地产粮现实需要,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构建应注重耕地资源禀赋、生产经营管理和粮食市场交易的联动作用和整体谋划,促进粮食生态优势向经济收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产品 粮食生产 生态溢价 价值实现 组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利用效益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瑶 杨庆媛 +3 位作者 王文鑫 杨人豪 黄雅 刘家欣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5,共16页
基于外部性内部化理论,构建基于耕地利用效益的耕地外部性价值测算体系,估算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制定和完善区域性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供依据.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例,从生产、生态、社会3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耕地利用效益,并利用... 基于外部性内部化理论,构建基于耕地利用效益的耕地外部性价值测算体系,估算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制定和完善区域性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供依据.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例,从生产、生态、社会3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耕地利用效益,并利用当量因子法、替代法测算耕地外部性价值及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重庆市耕地利用效益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渝西南地区.(2)2022年,重庆市以全市域计算耕地外部性价值为225.707万元/hm^(2),分区县耕地外部性价值为112.788~236.253万元/hm^(2).耕地外部性价值空间差异明显,整体上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3)2022年,重庆市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平均值为0.758万元/(hm^(2)·年),其中补偿标准最高的九龙坡区为1.494万元/(hm^(2)·年),最低的彭水县为0.397万元/(hm^(2)·年).基于耕地利用效益测算耕地补偿价值,能够充分反映耕地利用效益与补偿标准之间的联系,据此测算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兼顾了耕地利用的外部性效益和耕地资源的外部性价值特性,未来可从补偿资金供给、资金分配及利益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耕地利用效益 外部性价值 补偿标准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耕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及其时空异质特征——基于105个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8
作者 范树平 岳娟 +4 位作者 余波平 米逸诗 马慧慧 付新武 李星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耕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是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的关键环节。以安徽省105个县级行政单元作为核算单元,运用收益还原法核算耕地资源经济价值,采用动态度、空间自相关、核密度等模型算法分析耕地资源价值时空异质特征,划分不... 耕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是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的关键环节。以安徽省105个县级行政单元作为核算单元,运用收益还原法核算耕地资源经济价值,采用动态度、空间自相关、核密度等模型算法分析耕地资源价值时空异质特征,划分不同类型区域并提出差异调控策略。结果表明:耕地资源价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安徽省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相较于2015年增加17.75万元·hm^(-2),增长幅度29.57%,年增长幅度达到5.91%;核算单元耕地资源经济价值范围5.29~297.85万元·hm^(-2),均值98.28万元·hm^(-2),呈现皖北和皖南两侧向内部递增的空间格局;耕地资源经济价值Moran’s I指数介于0.102与0.265之间,从2016年以后Moran’s I指数持续上升且变化幅度逐渐减小,表明安徽省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空间集聚态势不断显著且相对稳定;“高-高”聚集区诸多分布于皖南和皖北地区,“低-低”聚集区以皖中地区为主;核密度分布曲线整体向右平移,进一步表明耕地资源经济价值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划分为皖北提质增产型、皖中潜力挖掘型、皖西南维护发展型3个区域类型,针对每种类型提出耕地资源精准化保护和精细化管理策略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提升耕地资源经济价值及科学确定其补偿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经济价值 时空异质 核算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视域下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评估及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夏炜祁 张明辉 张安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4,共14页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当量因子法、环境成本法等测算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和负外部性价值,结合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将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划分为盈余区、平衡区与赤字区,对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进行评估,并分...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当量因子法、环境成本法等测算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和负外部性价值,结合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将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划分为盈余区、平衡区与赤字区,对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价值总量呈上升趋势,由3670.37亿元上涨至4661.55亿元,耕地生态外溢价值缓慢上升,由1353.82亿元上涨至1970.77亿元。(2)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整体处于盈余状态,耕地生态价值总体呈现出“东低西高”的态势,四川省耕地生态价值和盈余量最高,上海市耕地生态价值最低。(3)2011-2021年间,浙江省和上海市处于耕地生态赤字区,四川省处于耕地生态高盈余区,重庆市和贵州省处于耕地生态平衡状态,江西省、安徽省和江苏省耕地生态盈亏无显著变化,云南省和湖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上升,湖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下降。基于此,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制定和实施适应性的耕地保护策略,推动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耕地碳排放 生态外溢价值 生态盈亏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压力影响下耕地保护差异性补偿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颖芝 李沐柳 +1 位作者 谭春婵 陈哲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68-71,77,共5页
因地制宜的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激励性机制的重要探索方向。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替代法和当量因子法测算广东省各区域耕地外部性价值理论值,再结合省级财政承受能力、区域发展差异性和耕地质量等因素,测算补偿标准综合调整系数,... 因地制宜的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激励性机制的重要探索方向。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替代法和当量因子法测算广东省各区域耕地外部性价值理论值,再结合省级财政承受能力、区域发展差异性和耕地质量等因素,测算补偿标准综合调整系数,探讨现阶段政府财政能力下广东省耕地保护省级差异性补偿标准。结果发现:广东耕地外部性价值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其中珠三角地区最高,粤北地区最低。广东耕地外部性价值构成中主要以粮食安全价值为主。现阶段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受财政承受能力限制较大,广东省省级仅能承担耕地外部性价值的测算理论补偿标准的0.72%~3.68%。测算得到珠三角地区的省级补偿标准最低,粤东西北地区约为珠三角地区的2倍,广东省耕地保护省级补偿可向粤东西北地区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补偿标准 耕地外部性价值 财政承受能力 区域差异性 质量梯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足迹理论的耕地生态补偿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42-46,共5页
在综合考量耕地生态正、负面价值的基础上,以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和替代市场法估算生态价值,并结合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实现耕地生态补偿的量化。结果表明,从耕地生态价值看,徐州市耕地生态正面价值、负面价值均呈“快速上涨”到“... 在综合考量耕地生态正、负面价值的基础上,以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和替代市场法估算生态价值,并结合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实现耕地生态补偿的量化。结果表明,从耕地生态价值看,徐州市耕地生态正面价值、负面价值均呈“快速上涨”到“平缓下降”的趋势。耕地生态正面价值均远超其负面价值,为负面价值的3.24~6.44倍;从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补偿情况看,徐州市耕地生态承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耕地生态足迹始终下降趋势,耕地补偿价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足迹 生态服务价值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耕地占补时空分异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林馨 徐伟铭 +1 位作者 廖云婷 邵尔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37-1848,共12页
探索耕地占补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有助于摸清耕地变化趋势,对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和数字地形分析等方法... 探索耕地占补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有助于摸清耕地变化趋势,对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和数字地形分析等方法揭示福建省耕地占补过程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修正的ESV当量对福建省ESV评估,最后利用冷热点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揭示耕地占补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福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耕地净变化率为−22.3%,存在“占多补少”现象。耕地占用主要以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耕地补充类型以林地居多,且耕地占补空间分布不均匀,耕地占用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耕地补充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北部;2)20年间占用耕地平均坡度/海拔均小于补充耕地。耕地占补坡度分布优势区分别为0°-11°、0°-13°坡度区段,海拔分布优势区分别为0-320、0-340 m海拔区段,且占用耕地优势区向低坡度/海拔移动、补充耕地优势区向高坡度/海拔移动,说明福建省耕地资源存在“占缓补陡”、“占低补高”现象;3)20年间福建省ESV总体上表现为持续降低,耕地占补导致ESV减少了15.6亿元,主要是林地、水域补偿耕地和建设占用耕地导致ESV减少。其中2015-2020年,耕地占补导致ESV减少达到峰值,占整体变化的49.3%。2000-2020年福建省耕地占补导致ESV变化值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南部,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泉州市沿海地区。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完善耕地占补政策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 时空分异 地形梯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多维核算及其时空异质效应
13
作者 范树平 曹瑜珺 +4 位作者 郭慧敏 米逸诗 奚星伍 刘友兆 余波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224,共14页
科学合理核算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是全方位保护耕地资源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任务及关键环节。该文将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相结合,从生态支持服务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生态衍生服务价值3个维度,统一规范构建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核算指... 科学合理核算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是全方位保护耕地资源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任务及关键环节。该文将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相结合,从生态支持服务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生态衍生服务价值3个维度,统一规范构建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以安徽省104个县级面板数据为实证,综合运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SOFM等模型算法,核算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及其时空异质效应特征,并进一步提出差异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安徽省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最低仅为22284元/hm^(2),2015年耕地生态价值最高达到25666元/hm^(2),较2010年同比增长12%;生态支持服务价值占比较大,生态衍生服务价值占比较小,生态调节服务价值逐年上升,生态支持服务价值和生态衍生服务价值整体上升趋势,部分年份呈现稍微下降态势。(2)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全局Moran’s I指数介于0.792~0.808之间,耕地资源生态价值集聚性强,高值区越高、低值区越低,高值区域集中于东南片区和西部片区,低值区域集中于北部区域和部分市辖区,基本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总体布局。(3)耕地生态价值密度分布总体呈现右移取向,表现明显偏态分布和极化程度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双峰态势,呈现“一主一副”空间格局,多级分化较为明显。安徽省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存在显著时空异质效应特征,将安徽省划分为西南部山地生态功能维护区域、中部丘陵生态功能协调区域、北部平原生态功能提升区域,分区域类型针对性提出差别管控策略,有助于发挥耕地资源生态价值调节作用和耕地资源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价值 多维核算 时空异质效应 管控策略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水稻土壤pH值和养分特征与分级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泽 朱洁 +1 位作者 张佳佳 黄祥玉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703-1708,共6页
掌握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是保障粮食生产和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研究在2021—2022年采集了温州市6 477个水稻土耕层样品,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土壤养分分级进行了评价... 掌握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是保障粮食生产和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研究在2021—2022年采集了温州市6 477个水稻土耕层样品,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土壤养分分级进行了评价,为水稻土合理施肥和耕地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温州市水稻土土壤pH值平均为5.61,酸性土壤(pH值4.5~5.5)占比达48.43%,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土壤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3.30 g·kg^(-1)、123.49 mg·kg^(-1)、67.93 mg·kg^(-1)和162.36 mg·kg^(-1)。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以很丰富-中等等级为主体;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很丰富-丰富等级之和的占比分别为51.58%和38.11%,但仍有较大比例的土壤存在缺磷和缺钾问题,缺乏-极缺乏之和的比例为32.85%和40.32%。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温州市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保持稳定,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的提高,平均分别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提高了430%和68.25%。不同行政区的土壤pH值、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和分级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表明,温州市水稻土肥力的主要障碍因子是土壤酸化,土壤磷富集和缺乏共存,土壤缺钾明显。因此,水稻土施肥应实现减氮施肥,阻控土壤酸化;根据养分区域分布规律平衡施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耕地 PH值 有机质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钟骁勇 郭冬艳 唐彦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53,共11页
资源型城市矿业开发利用活动频繁,难免会对耕地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为探究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耕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本文构建了“属性-功能-价值”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框架,并以资源型城市赣州市为例,采用生态... 资源型城市矿业开发利用活动频繁,难免会对耕地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为探究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耕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本文构建了“属性-功能-价值”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框架,并以资源型城市赣州市为例,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趋势、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赣州市耕地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主要原因在于物质产出服务价值增幅大,但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和土壤保持服务价值等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表明近十年赣州市耕地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赣州市耕地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和空间异质性,其中,供给-调节支持服务价值的协同关系最为显著,高值区均位于兴国县和宁都县等赣州市北部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龙南市等西南部和寻乌县等东南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人均GDP、坡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高程等因素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全面揭示了长时间序列资源型城市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可为资源型城市耕地资源保护、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 影响因素 耕地 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成都市为例
16
作者 周海帆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9期13-20,共8页
为提升耕地资源价值以及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政策,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市—区县—乡镇、街道的区域研究尺度,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三个维度测算耕地资源价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单位面... 为提升耕地资源价值以及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政策,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市—区县—乡镇、街道的区域研究尺度,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三个维度测算耕地资源价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单位面积耕地资源综合价值是3324.82万元/公顷,其中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占比分别是17.15%、10.43%和72.42%;2、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决定成都市各区县耕地资源分布的异质性,位于冲积扇平原以及东北和西南片区的区县地势平坦、资源丰富,经济产出高;3、成都市各乡镇、街道耕地资源的分布与其地形、气候、区位关系密切,市辖区以西的郫都区乡镇街道耕地资源价值较高,东南部丘陵区的简阳市下属乡镇,耕地资源价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价值核算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存量临界警戒和耕地非农占用成本的警度修正方法初探 被引量:20
17
作者 葛向东 张侠 +1 位作者 彭补拙 濮励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城市扩张实际上是城乡交错带的耕地因子被城市土地系统不断捕获的过程 ,耕地地价作为城市土地系统对耕地系统感知反应的灵敏度而影响这种捕获力。耕地占用成本偏低、耕地损失造成的社会影响没有纳入市场成本 ,导致耕地比较效益低下 ,是... 城市扩张实际上是城乡交错带的耕地因子被城市土地系统不断捕获的过程 ,耕地地价作为城市土地系统对耕地系统感知反应的灵敏度而影响这种捕获力。耕地占用成本偏低、耕地损失造成的社会影响没有纳入市场成本 ,导致耕地比较效益低下 ,是耕地丧失的深层次原因。耕地的社会效益体现为其对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状况 ,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角度来看 ,耕地预警系统判定的耕地警度反映了这种保障能力。在耕地非农化过程中 ,据此可对耕地存量进行临界警戒 ,并同时设立警度修正系数 ,对耕地非农占用成本进行实时修正。耕地存量临界警戒和耕地非农占用成本的警度修正均应建立在耕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基础之上。给出了耕地警度判定系数和警度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存量 地价 非农占用成本 城市土地 耕地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 被引量:97
18
作者 王仕菊 黄贤金 +2 位作者 陈志刚 谭丹 王广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4-50,共7页
研究目的:从耕地价值角度,研究征地补偿标准的构成、测算方法及分配机制,建立合理可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及补偿分配机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价值评估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2007年全国基于耕地价值的征地补偿标... 研究目的:从耕地价值角度,研究征地补偿标准的构成、测算方法及分配机制,建立合理可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及补偿分配机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价值评估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2007年全国基于耕地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是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的2.51倍,且高于耕地最低市场价格,与征地补偿标准改革方向一致。研究结论:构建基于耕地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是合理可行的,且耕地各种价值的归宿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征地补偿标准 耕地价值 补偿分配机制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态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唐秀美 陈百明 +3 位作者 刘玉 潘瑜春 孙超 任艳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6-265,共10页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开展耕地资源价值测算研究,为耕地保护补偿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生态系统服务稀缺性变得越来越突出,耕地生态价值评估受到了空...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开展耕地资源价值测算研究,为耕地保护补偿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生态系统服务稀缺性变得越来越突出,耕地生态价值评估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耕地资源价值的研究体系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耕地生态价值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耕地生态价值评估将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价值 多功能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的陕西省耕地保护补偿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浩 靳亚亚 +2 位作者 王博 冯淑怡 曲福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56-266,共11页
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视角测算耕地保护补偿价值,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利于明确耕地保护权责、调动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均衡和谐。因此,为准确测量耕地发展权价值,建立起融合耕地发展权价值在内的耕... 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视角测算耕地保护补偿价值,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利于明确耕地保护权责、调动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均衡和谐。因此,为准确测量耕地发展权价值,建立起融合耕地发展权价值在内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该文以陕西省为例,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视角,构建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方法体系,测算了耕地盈亏平衡和耕地发展权价值,最终依据该价值确定出相应的补给和受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陕西省总体处于耕地亏损区,总赤字面积为39.52×10~4 hm^2,人均耕地赤字面积为0.0136 hm^2,耕地总面积赤字率为9.89%;2)在省级层面,陕西省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为50.57元/m^2,考虑到陕西省耕地盈亏量,陕西省总体耕地发展权价值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在国家未给予政策优惠的情况下实际需要支付1998.50亿元的耕地发展权资金;3)在地级市层面,西安市、汉中市、商洛市、延安市、安康市和铜川市6市(亏损程度从重到轻排序)处于耕地发展权价值补给区域,而榆林市、渭南市、宝鸡市和咸阳市4市(盈余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则处于耕地发展权价值受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产品 耕地保护补偿 耕地发展权价值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