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7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general viscoelastic foundation model for vibration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sandwich plate with auxetic core
1
作者 Mofareh Hassan Ghazwani Ali Alnujaie Pham Van Vinh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4期40-58,共19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the vibration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sandwich plates with auxetic cores by introducing a general viscoelastic foundation model that more accurately reflects th... This study present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the vibration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sandwich plates with auxetic cores by introducing a general viscoelastic foundation model that more accurately reflects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late and the foundation.The novelty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proposed viscoelastic foundation model incorporates elastic and damping effects in both the Winkler and Pasternak layers.To develop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is analysis,the higher-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is employed,while Hamilton's principle is used to deri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motion.The closed-form solution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amped vibration behaviors of the sandwich plates.The precision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mathematical model are validated through several comparison studies with existing numerical results.A detailed parametric study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elastic and damping coefficients of the foundation,the material gradation,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auxetic core on the vibration behavior of the plates.The numerical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wich plates with auxetic cores resting on viscoelastic foundation,highlighting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the two damping coefficients and auxetic cores in the visco-vibration behavior of the pl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ped vibration viscoelastic foundation Sandwich plates Auxetic core Honeycomb core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 impacts on erythrocyte viscoelasticity and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被引量:1
2
作者 K.-L.Paul Sung Lanping Amy Sung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60-60,共1页
Aim:Th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therosclerosis yet it remains unclear if it damages circulating erythrocytes. Method: In this study。
关键词 OX-LDL impacts on erythrocyte viscoelasticity and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ler design based on viscoelasticity dynamics model and experiment for flexible drive unit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伟国 侯月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468-4477,共10页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 of light weight and vibration absorption, the steel rope is used as a flexible transmission part. A flexible drive unit(FDU) is developed, whose features are guided...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 of light weight and vibration absorption, the steel rope is used as a flexible transmission part. A flexible drive unit(FDU) is developed, whose features are guided by steel rope, increasing force by the movable pulley group, modular, convenient and flexible. Dynamics model for controller is deduced based on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viscoelasticity.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position control and is based on the viscoelasticity dynamics model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proposed. The control system is based on the TURBO PMAC multi-axis motion control card.Prototype loading experiments and velocity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FDU can reach 2 Hz with no load and the max speed of 30(°)/s. The FDU has the capability of the load torque 11.2 N·m and the speed of 24(°)/s simultaneously, and the frequency response is 1.3 Hz. The FDU can be used to be the pitch joint of hip for biped robot whose walking speed is 0.144 km/h theore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drive unit steel rope drive viscoelasticity dynamic model speed-load character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reactive plasticizer on viscoelast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lid rocket propellants b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HTPB resin 被引量:1
4
作者 Tihomir Kovacevic Slavko Mijatov +3 位作者 Jelena Grzetic Suzana Cakic Bojana Fidanovski Sasa Brzic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6-77,共12页
Conventional plasticizers deteriorate mechanic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propellants due to their migration upon aging and long-term storage,which affects reliability and safety properties during exploitati... Conventional plasticizers deteriorate mechanic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propellants due to their migration upon aging and long-term storage,which affects reliability and safety properties during exploitation.To address this issue,conventional plasticizer,dioctyl adipate(DOA),is replaced by reactive one,castor oil(CO).In addition,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HTPB were used to obtain propellants with designed viscoelast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CO increased propellants viscosity,without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pellant processability,regardless to the type of prepolymer.Conversely,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resin,which were further analyzed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Addition of CO formed a denser polymer network and shifted T_(g) to higher values,compared to the compositions with DOA.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containing propellants was lower at +20℃ and +50℃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compositions,while the strain at maximum load and strain at break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pronounced plastic deformation,especially for samples at -30℃.The inclusion of CO in the propellants composition gives more room for adjusting a wide range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PB-based composite propellants Castor oil Reactive plasticizer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Sol-gel analysis Mechanic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晓武 李小斌 +2 位作者 鄢长灏 刘笑春 王晨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以芥酸酰胺丙基二甲胺和H_(2)O_(2)为原料制备了长碳链氧化胺表面活性剂(EDAAO),并以EDAAO为主剂构建压裂液体系,向体系中引入纳米SiO_(2)颗粒,制得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该压裂液的流变性能、携砂性能及破胶... 以芥酸酰胺丙基二甲胺和H_(2)O_(2)为原料制备了长碳链氧化胺表面活性剂(EDAAO),并以EDAAO为主剂构建压裂液体系,向体系中引入纳米SiO_(2)颗粒,制得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该压裂液的流变性能、携砂性能及破胶性能等关键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的最优配方为:2.5%(w)EDAAO+0.8%(w)水杨酸钠+3.0%(w)KCl+0.1%(w)纳米SiO_(2),SiO_(2)粒径为10 nm;该压裂液的耐温温度最高可达120℃,相较于普通压裂液提升了20%;在90℃、剪切速率170 s^(-1)的条件下持续剪切1.5 h,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的黏度能够稳定维持在85 mPa·s以上,较不含纳米颗粒的压裂液黏度高2.43倍;采用煤油作为破胶剂,当煤油用量超过2.0%(w)时,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可在60 min内实现破胶,黏度降至5 mPa·s以下;该压裂液的破胶液具有低伤害特性,与地层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满足清洁压裂液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改性 清洁压裂液 黏弹性 氧化胺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的巷道围岩黏-弹塑性解 被引量:1
6
作者 经来旺 冯瑜腾 +3 位作者 郑霖 谢金鑫 黄旭 经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岩石流变特性对巷道围岩的变形具有重要影响,往往会导致围岩发生大变形甚至失稳。为了全面地分析圆形巷道围岩的变形特性,采用流变模型的串联理论,将Burgers模型与统一强度准则下的摩擦片进行组合,得到了一种考虑围岩塑性的黏-弹塑性围... 岩石流变特性对巷道围岩的变形具有重要影响,往往会导致围岩发生大变形甚至失稳。为了全面地分析圆形巷道围岩的变形特性,采用流变模型的串联理论,将Burgers模型与统一强度准则下的摩擦片进行组合,得到了一种考虑围岩塑性的黏-弹塑性围岩本构模型。在对围岩进行弹塑性分析时,考虑了中间主应力系数和支护力的影响,并利用非关联流动法则,得到了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和位移解析式。结合算例分析了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及其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以及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先后经历减速蠕变和稳速蠕变两个阶段。在减速阶段,围岩的位移增速较大,前期支护压力大。而在稳速阶段,围岩位移增速虽略有减小,但依然需要支护保持稳定;通过增大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可以减小塑性区半径和围岩位移,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此外,随着时间的增加,围岩变形逐渐增大,而通过增大支护力,可有效抑制围岩发生变形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流变特性 黏-弹塑性模型 蠕变 统一强度准则 BURGERS模型 支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柔性织物应变传感器的粘弹性建模研究
7
作者 丁浩 刘显华 +2 位作者 王玺 白云峰 朱世根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4,共5页
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传感单元虽具有灵敏度高、支持大变形等优点,但由于高聚物的粘弹性特性,导致迟滞、漂移较大,常无法应用于定量测量场景。针对一种织物基底柔性应变传感器展开研究,建立了可以有效描述其电阻松弛特性的二阶Zener并联力... 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传感单元虽具有灵敏度高、支持大变形等优点,但由于高聚物的粘弹性特性,导致迟滞、漂移较大,常无法应用于定量测量场景。针对一种织物基底柔性应变传感器展开研究,建立了可以有效描述其电阻松弛特性的二阶Zener并联力-电学粘弹性模型;设计了拉伸和松弛实验,利用实验数据识别出模型参数。所确定模型在松弛情况下预测电阻变化与实测电阻符合较好,R^(2)在0.97以上,均方根误差小于0.55 kΩ。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力-电粘弹性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该传感器的粘弹性特征,对未来基于模型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提高测量精度建立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传感器 粘弹性模型 电阻松弛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粘弹各向异性波场模拟及其响应特征研究
8
作者 赵海波 赵磊 +6 位作者 王团 丁吉丰 周洪昌 许茜茹 孙史磊 高玲利 毛伟建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6-726,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古龙页岩油资源潜力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然而,古龙页岩储层受页理密度、裂缝、地层压力等因素控制,具有强各向异性和强衰减的“两强”特征,导致古龙页岩地震响应机制复杂并且响应特征尚不明确。针对古龙页岩层系...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古龙页岩油资源潜力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然而,古龙页岩储层受页理密度、裂缝、地层压力等因素控制,具有强各向异性和强衰减的“两强”特征,导致古龙页岩地震响应机制复杂并且响应特征尚不明确。针对古龙页岩层系地层粘弹各向异性特征,采用“测井信息-地震层位-构造特征-岩心实验”多信息融合实现初始模型细化分层,进而构建古龙页岩米级尺度的高精度复杂粘弹各向异性模型。基于粘弹VTI介质模型的本构关系建立波动方程,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算法,对古龙页岩层系进行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无论是爆炸源还是横波震源,粘弹各向异性对古龙页岩地震振幅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古龙地区的“两强”特性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在古龙地区考虑Q补偿的各向异性成像技术对于高精度地震成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页岩油 粘弹性 各向异性 波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专用乳化基质黏弹性分析
9
作者 孙伟博 杨健 +2 位作者 翟小鹏 简国祚 王燕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1,共7页
井下上向中深孔爆破用乳化炸药黏度高,其流变特性大小对井下乳化炸药的输送至关重要,而不同的输送效率对应了不同的剪切速率。对温度分别为25℃和50℃的乳化基质进行了大振幅振荡剪切等流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振荡频率为0.1 Hz和1 Hz时... 井下上向中深孔爆破用乳化炸药黏度高,其流变特性大小对井下乳化炸药的输送至关重要,而不同的输送效率对应了不同的剪切速率。对温度分别为25℃和50℃的乳化基质进行了大振幅振荡剪切等流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振荡频率为0.1 Hz和1 Hz时,乳化基质储能模量与耗能模量相对大小转换的临界剪切应变值分别为10%和40%。对测量结果进行傅里叶变换,结合切比雪夫理论分析发现,振荡频率0.1 Hz和1 Hz下,乳化基质表现出应变变硬特性的临界剪切应变值分别为10%和25%,剪切增稠比率由非稳态过渡到剪切增稠的剪切应变值分别为1%和5%。研究表明:乳化基质在高剪切应变值下的黏弹性以非线性为主,根据25℃和50℃下应变硬化比率和剪切增稠比率的过渡值相同可以看出乳化基质的黏弹性对温度不敏感,主要与振荡频率有关。随着剪切强度增强,乳化基质表现出应变变硬和剪切增稠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基质 非线性黏弹性 大振幅振荡剪切 傅里叶变换 切比雪夫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弹性理论的软基底排土场周边地表变形预测方法
10
作者 王东 尹立 +4 位作者 曹兰柱 付一鸣 张立国 张春会 丁春健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2-444,共13页
针对软弱基底排土场堆载引起的周边地表变形问题,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变形现象的机理与影响。通过运用微积分思想,将排土场荷载微分,并对周边土体的作用进行了叠加,结合基底表面应力边界条件和层间界面连续条件,引入了广... 针对软弱基底排土场堆载引起的周边地表变形问题,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变形现象的机理与影响。通过运用微积分思想,将排土场荷载微分,并对周边土体的作用进行了叠加,结合基底表面应力边界条件和层间界面连续条件,引入了广义Kelvin三轴蠕变模型,以更精确地描述软弱基底的变形特性,从而推导出一种具有流变特性的黏弹性基底排土场周边地表变形解法。选择了本钢集团歪头山铁矿下盘排土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预测排土场堆载作用下层状黏弹性基底地表变形情况,得到了一系列关于地表变形的定量数据,可以看出排土场周边高铁线墩台沉降u_(z)和相邻墩台沉降差Δu_(z)会随着时间演化逐渐增大,后趋于平缓;排土场与高铁线并行段沉降为2.08 mm,高铁离开排土场并行范围最大相邻墩台沉降差为0.006 mm/m。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地表变形解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黏弹性基底排土场周边地表变形解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且解析数值均低于规范阈值。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通过对影响排土场周边地表变形因素(边坡高度、边坡角、地表距离和时间)分析,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规律性特征:排土场距离坡脚越远,周边地表变形越小,呈现出明显的反比例关系;边坡高度和角度越大,地表变形越明显;地表变形随着排土场施工时间演化,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之后趋于稳定。研究结果为理解软弱基底排土场堆载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为类似工程项目中的地表变形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在工程实践中取得积极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层状基底 蠕变 黏弹性 周边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损伤蠕变模型研究
11
作者 陈有亮 肖鹏 +2 位作者 杜曦 王苏然 RAFIG A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准确描述岩石蠕变行为的各阶段特征对岩石力学与岩体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经典元件组合模型不能较好地描述岩石蠕变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及Kachanov蠕变损伤演化规律,通过改进传统的Kelvin模型和村山体模型,... 准确描述岩石蠕变行为的各阶段特征对岩石力学与岩体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经典元件组合模型不能较好地描述岩石蠕变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及Kachanov蠕变损伤演化规律,通过改进传统的Kelvin模型和村山体模型,建立起能够描述岩石衰减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的非线性函数。将弹性体、线性Kelvin体、非线性Kelvin体、损伤黏弹塑性体进行串联,建立能够同时描述岩石瞬时弹性应变、非线性黏弹性应变、非线性黏塑性应变和黏性应变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损伤蠕变模型,采用Origin软件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最后通过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砂岩单以及三轴压缩蠕变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试验曲线和理论曲线的吻合度较高,所建模型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岩石的瞬时弹性应变阶段、等速蠕变阶段的蠕变曲线特征,而且能够较好地描述衰减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蠕变曲线的非线性特征,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损伤 非线性 加速蠕变 黏弹塑性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黏弹性阻尼的架桥机制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
12
作者 王翠艳 石少轩 +2 位作者 王明昊 陈恩利 曲兴业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为了准确揭示架桥机制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建立了含黏弹性阻尼的非恒定摩擦系数的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使用Caputo分数阶微分模型表征制动系统的黏弹性阻尼特性,推导得到该模型黏弹性阻尼的等效阻尼系数和等效刚度系数.基于Lyapuno... 为了准确揭示架桥机制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建立了含黏弹性阻尼的非恒定摩擦系数的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使用Caputo分数阶微分模型表征制动系统的黏弹性阻尼特性,推导得到该模型黏弹性阻尼的等效阻尼系数和等效刚度系数.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了系统定常解的稳定条件,并建立了系统周期运动的存在条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系统的分岔图、相图与Poincaré映射,探究了制动力与黏弹性阻尼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架桥机在现场运梁过程中,制动系统会出现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改变制动力与黏弹性阻尼系数,可以同时改变制动系统的振幅、刚度特性、阻尼效应、产生周期运动的范围与分岔特性,从而对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寿命产生复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桥机 制动系统 干摩擦 分数阶 黏弹性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小曲率盾构隧道开挖诱发黏弹性地层沉降的解析解
13
作者 张治国 陈胤吉 +2 位作者 朱正国 魏纲 孙苗苗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09-321,共13页
目前针对小曲率盾构开挖诱发地层沉降的理论研究一般将地基视为线弹性体,未考虑土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因此无法准确预测时间效应下盾构沿曲线路径开挖的沉降变化。首先,建立Boltzmann黏弹性地基中的小曲率隧道掘进力学模型,将线弹性地层... 目前针对小曲率盾构开挖诱发地层沉降的理论研究一般将地基视为线弹性体,未考虑土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因此无法准确预测时间效应下盾构沿曲线路径开挖的沉降变化。首先,建立Boltzmann黏弹性地基中的小曲率隧道掘进力学模型,将线弹性地层参数泊松比、剪切模量进行Laplace变换,得到了黏弹性地层的时域参数;其次,将地层损失解及Mindlin位移解进行Laplace正逆变换,推导出黏弹性地层小曲率盾构施工中,因超挖地层损失、盾构尾部地层损失、刀盘面不平衡推力、盾壳不平衡摩擦力及盾尾注浆压力共同影响的沉降解;最后,将工程实测数据及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与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针对隧道曲率半径、盾构刀盘面半径及黏弹性地层剪切模量比等进行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小曲率隧道内外侧横向地表沉降呈不对称分布,沉降峰值向内侧偏移,随时间增长,沉降槽曲线向下移动,沉降量增大;相较于较大的隧道曲率半径,较小的曲率半径发生等量变化时对地层沉降的影响更显著;隧道曲率半径及黏弹性地层剪切模量比的减小,刀盘面半径及超挖量的增大,使得盾构尾部处横向地表沉降增大,也使得刀盘面前方和后方地表的隆起与沉降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地层 小曲率隧道 超挖量 地层沉降 LAPLACE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片撞击高能推进剂装药爆燃机理实验研究
14
作者 王鑫 吴艳青 +2 位作者 杨昆 武毅 侯晓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8,共14页
为揭示破片撞击高能推进剂装药爆燃形成机理,开展破片半穿孔和贯穿高能推进剂装药实验研究,获得3种装药响应类型,分别为燃烧转爆燃、燃烧和爆燃。基于装药反应演化时序图像和回收的样品,并结合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综合表征装药响应过程;... 为揭示破片撞击高能推进剂装药爆燃形成机理,开展破片半穿孔和贯穿高能推进剂装药实验研究,获得3种装药响应类型,分别为燃烧转爆燃、燃烧和爆燃。基于装药反应演化时序图像和回收的样品,并结合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综合表征装药响应过程;分析推进剂受侵彻后的力学变形和装药响应特性,揭示装药在半穿孔和贯穿条件下的爆燃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直径10 mm钨合金球破片撞击高能推进剂装药,装药侵彻弹道损伤为局部径向开裂,并伴有黏弹性耗散导致的延迟变形;装药在半穿孔和贯穿下均存在延迟反应现象,即装药的显著燃烧反应总是发生在推进剂结构破坏之后;在半穿孔时延迟变形促使装药内部高烈度反应区前移,并与结构约束耦合,导致装药发生燃烧转爆燃,在贯穿状态下,延迟变形和延迟反应显著存在时,装药难于发生爆燃;当弹坑内部燃烧气体通过侵彻弹道径向裂缝渗入未反应的凝聚相推进剂时,装药通常会发生爆燃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片撞击 高能推进剂装药 黏弹性耗散 爆燃机理 火焰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基坑开挖诱发邻近小曲率半径隧道变形时效分析
15
作者 张治国 陈胤吉 +4 位作者 魏纲 倪寅 李骏杰 师敏之 木林隆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3-1803,共11页
目前针对软土基坑开挖诱发邻近小曲率半径隧道变形的理论研究一般将地基视为线弹性体,未考虑土体流变特性的影响,且较少分析曲型隧道变形的特性,因此无法准确预测时间效应下基坑开挖对既有小曲率半径隧道变形的影响。首先,建立分数阶Mer... 目前针对软土基坑开挖诱发邻近小曲率半径隧道变形的理论研究一般将地基视为线弹性体,未考虑土体流变特性的影响,且较少分析曲型隧道变形的特性,因此无法准确预测时间效应下基坑开挖对既有小曲率半径隧道变形的影响。首先,建立分数阶Merchant黏弹性软土基坑开挖诱发邻近既有小曲率半径隧道变形力学模型,按照Laplace时域变化特性推导出分数阶黏弹性土体Laplace域参数;其次,基于基坑卸载和Mindlin应力解理论,求解出邻近既有小曲率半径隧道上附加应力场,再根据Pasternak地基和Timoshenko梁理论,通过有限差分法和Laplace正逆变换推导出既有小曲率半径隧道径向和竖向变形时域解;最后,将工程实测数据及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与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黏弹性地基 分数阶 时域解 小曲率半径隧道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pton膜材应力松弛性能试验研究
16
作者 刘岩 智云鹤 +2 位作者 陈奕贤 王泽琛 薛鑫媛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73,626,共9页
为研究聚酰亚胺(Kapton)膜材应力松弛性能,对其进行了不同初始应变(0.02、0.2、0.4、0.6)和不同温度(23、50、80、110和140℃)的应力松弛试验,获得了材料在各种工况下的应力松弛曲线及应力保持率数据,并用经典Maxwell模型、广义Maxwell... 为研究聚酰亚胺(Kapton)膜材应力松弛性能,对其进行了不同初始应变(0.02、0.2、0.4、0.6)和不同温度(23、50、80、110和140℃)的应力松弛试验,获得了材料在各种工况下的应力松弛曲线及应力保持率数据,并用经典Maxwell模型、广义Maxwell模型和分指数模型进行拟合。研究表明:Kapton膜材有明显的非线性和应力松弛特性;应力松弛过程中最大应力和稳定应力随着初始应变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应力保持率随着温度和初始应变的增大而减小,并得到了稳定应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式。该研究结论可为Kapton膜材黏弹性理论、充气天线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ton薄膜 应力松弛试验 力学性能 黏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及热氧老化对聚氨酯混凝土黏弹性影响研究
17
作者 元强 向功坤 +3 位作者 李海洋 郑新国 谭社会 谢宗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75-3085,共11页
聚氨酯混凝土因其高温下优异的弹韧性已成为解决纵连轨道结构高温涨板难题的理想材料之一。鉴于其在使用中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这一不可避免的现象,聚氨酯混凝土的黏弹性受材料老化的影响规律值得探究。采用紫外烘箱及电热恒温通风烘箱... 聚氨酯混凝土因其高温下优异的弹韧性已成为解决纵连轨道结构高温涨板难题的理想材料之一。鉴于其在使用中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这一不可避免的现象,聚氨酯混凝土的黏弹性受材料老化的影响规律值得探究。采用紫外烘箱及电热恒温通风烘箱对聚氨酯混凝土进行加速紫外老化及加速热氧老化处理,并设定老化15、30及60 d的试验制度,模拟2、4及8 a的自然老化时间。研究聚氨酯混凝土抗压强度、储存模量及损耗因子等静动态力学性能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以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聚氨酯材料老化前后的分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种老化条件下均发生了交联反应及断链反应,且二者存在竞争机制。在老化初期(15 d内),异氰酸酯与羟基继续反应使得聚氨酯交联密度增大,导致聚氨酯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大,阻尼性能降低;而随着老化进行到后期(30~60 d),聚氨酯主链断链成为主导因素,聚氨酯混凝土抗压强度减小,阻尼性能减小。同时,老化使得材料在低频及高频下的损耗因子峰值降低而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此外,紫外老化较热氧老化对聚氨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黏弹性影响更为突出。聚氨酯混凝土在等效8 a老化后的抗压强度仍高于初始值,且损耗因子仅降低了15.34%~17.67%,应用于纵连式无砟轨道结构中显示出优异的耐高温和抗紫外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聚氨酯混凝土 黏弹性 紫外老化 热氧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水电站溢洪洞控制段结构震损模式分析
18
作者 张汉云 章寰宇 +3 位作者 毕仲辉 宋琰 李潇寒 王皓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58,176,共5页
溢洪洞进水口控制段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泄洪系统的首部结构,在强震发生后,为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应保证枢纽泄水通畅、及时降低库水位的使用功能。因此,有必要对溢洪洞控制段在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进行专门研究。采用黏弹性人工... 溢洪洞进水口控制段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泄洪系统的首部结构,在强震发生后,为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应保证枢纽泄水通畅、及时降低库水位的使用功能。因此,有必要对溢洪洞控制段在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进行专门研究。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及其地震动输入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采用双标量本构模型模拟混凝土的损伤开裂,建立溢洪洞控制段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揭示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溢洪洞控制段结构的损伤分布和模式。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结构拉损伤分布面积大于压损伤面积;^(#)1、^(#)3溢洪洞控制段受地震损伤较^(#)2控制段严重,震损出现在闸墩与基岩交界处、弧形闸门支撑梁与闸墙交界处、进口溢流面与闸墙的交界处、门机大梁两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洪洞 黏弹性人工边界 塑性损伤模型 损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高盐油藏段塞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研究
19
作者 杨永钊 张雪莹 +3 位作者 周昱君 周明 郭肖 马江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高盐油藏现有表面活性剂驱不能提高波及体积、只能提高洗油效率、低渗区原油动用程度低、提高采收率有限的实际生产问题,开展了低渗高盐油藏调驱技术研究。方法基于毛管束理论,研发了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 目的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高盐油藏现有表面活性剂驱不能提高波及体积、只能提高洗油效率、低渗区原油动用程度低、提高采收率有限的实际生产问题,开展了低渗高盐油藏调驱技术研究。方法基于毛管束理论,研发了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作为驱油用大段塞,与反离子自主装形成ACS-2高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作为调驱用小段塞,组合成多段塞实现深部调驱。结果大小段塞注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2.7%,吸附10次后界面张力仍达到超低值,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吸附损失性。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乳化性和润湿性好,有利于提高洗油效率,而ACS-2高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流变性、黏弹性和黏温性良好,有利于扩大波及体积,调整吸液剖面。两体系组成的多段塞表面活性剂(0.1 PV小段塞驱+0.2 PV大段塞驱+后续水驱)组合调驱效果好,平均提高采收率为14.8个百分点,比只采用大段塞驱提高了1倍,具有聚/表二驱的驱油效果。结论多段塞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能有效降低无效水循环,提高波及效率,且不含有强碱或弱碱,避免腐蚀结垢,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对低渗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高盐油藏 多段塞 表面活性剂驱 组合调驱 超低界面张力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非线性动力特性
20
作者 贺瑞 金煜 +1 位作者 吉吉 国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以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引入土体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与岩体损伤模型分析桩周土体、岩体刚度随应变衰减的特性。结果表明:考虑上部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时,桩底嵌岩能有效提高单... 以海上风机大直径嵌岩单桩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引入土体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与岩体损伤模型分析桩周土体、岩体刚度随应变衰减的特性。结果表明:考虑上部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时,桩底嵌岩能有效提高单桩抵抗变形能力,桩周土体变形量随岩体风化程度增加而增大、随嵌岩深度增加而减小;动荷载相对幅值(动荷载幅值和静力承载力的比值)对单桩动刚度的影响最大,岩体风化程度、单桩嵌岩深度的影响次之;岩体最大损伤常出现在土岩交界面附近,岩体强风化情况下桩底也可能出现轻微损伤;同静载情况相比,动荷载惯性效应会放大岩体损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嵌岩单桩 黏弹性本构模型 岩体损伤模型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海上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