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0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斜坡效应的桥梁桩基动力响应特性及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平保 陆帆 +3 位作者 贺炜 万长明 李懿德 张晓曦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6,共11页
地震作用下斜坡段桥梁桩基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损伤程度演化机理尚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开展斜坡桩基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特定坡度条件下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基于桩-坡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对比分析桩-坡系统加速度响应特征,验证计算模型... 地震作用下斜坡段桥梁桩基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损伤程度演化机理尚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开展斜坡桩基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特定坡度条件下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基于桩-坡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对比分析桩-坡系统加速度响应特征,验证计算模型和参数取值的合理性;依托某斜坡桩基,通过IDA时程分析,获得斜坡坡度和桩径对桩基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据此建立斜坡桩基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表明:桩-坡系统存在加速度放大效应,且越靠近坡顶放大效应越明显;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正弯矩均位于桩顶处,而最大负弯矩约发生在土-岩交界面处;随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增大,桩基易损性增大;当PGA相同时,桩基极易由轻微破坏发展为中等破坏,而由严重破坏发展为完全破坏的概率相对较小;桩径越大,桩身弯矩越大,而桩身水平位移及易损性减小;随斜坡坡度增大,桩身弯矩、水平位移及易损性均随之增大。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合理布置桩位和设定桩径可有效提高斜坡桩基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斜坡桩基 离心机模型试验 IDA时程分析 数值模拟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BPNN的桥梁爆炸荷载时程预测
2
作者 杜晓庆 何益平 +2 位作者 邱涛 程帅 张德志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91,共15页
人工智能方法是预测爆炸荷载的新手段,但现有方法主要用于预测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峰值或冲量,而用于预测反射超压时程的研究不多。针对这一问题,以平面冲击波绕射桥梁主梁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人工智能方法是预测爆炸荷载的新手段,但现有方法主要用于预测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峰值或冲量,而用于预测反射超压时程的研究不多。针对这一问题,以平面冲击波绕射桥梁主梁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桥梁爆炸冲击波反射超压时程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利用PCA降维处理时程数据,基于多任务学习的BPNN算法,提出了考虑超压峰值和冲量峰值影响的损失函数,使模型能有效预测不同入射超压下的桥梁冲击波荷载时程。通过分析多任务学习模型、多输入单输出模型和多输入多输出模型等3种BPNN模型,发现多任务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而多输入多输出模型难以有效适应当前预测任务需求。采用多任务学习模型预测得到的桥梁表面各测点位置的反射超压时程、超压峰值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92和0.987,作用在箱梁上的合力时程和扭矩时程预测值也与数值模拟值较为吻合。同时,该模型对内插值预测的表现优于外推值预测,但其在预测外推值方面同样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预测 反射超压时程 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多任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氧老化下叠层轮胎隔震垫动力响应分析
3
作者 张广泰 周金诺 +1 位作者 吴锐 陆东亮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前期对叠层轮胎隔震垫(STP)热氧老化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两层砌体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经过0、25、50、75及100 a热氧老化后的STP在实际工况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安装了STP的隔震结构相比于非隔... 基于前期对叠层轮胎隔震垫(STP)热氧老化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两层砌体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经过0、25、50、75及100 a热氧老化后的STP在实际工况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安装了STP的隔震结构相比于非隔震结构层间剪力降低了44.20%~54.80%,顶层加速度降低了26.90%~36.50%,且经历不同年限热氧老化后STP仍保持着较好的隔震性能;隔震连接处STP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稳定,热氧老化后滞回耗能有所上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出隔震结构在STP老化年限50 a内的平均水平减震系数均小于0.5,可满足《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中上部结构降低1度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因此建议STP的安全使用年限为5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轮胎隔震垫 隔震性能 时程分析法 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抗震性能对比
4
作者 焦驰宇 马辉 +2 位作者 刘能文 秦永刚 程冕洲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78,共12页
为对比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站桥分离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站桥合一体系,考虑桥墩、支座非线性以及桥梁扩大基础-碎石垫层-地铁车站顶板之间的非线性滑动摩擦效应,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为对比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站桥分离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站桥合一体系,考虑桥墩、支座非线性以及桥梁扩大基础-碎石垫层-地铁车站顶板之间的非线性滑动摩擦效应,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其三维非线性动力模型,研究横桥向地震输入下两种工况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动力响应与桥墩损伤。结果表明:在横向罕遇地震输入下,相较于站桥合一体系,站桥分离体系可延长结构周期,有效减小桥墩墩底与地铁车站支撑柱的动力响应,对于两种站桥组合体系,桥墩位置对应地铁车站支撑柱的内力响应大于其他普通支撑柱;在横向超罕遇地震输入下,相较于站桥合一体系,站桥分离体系出现塑性状态的时间更晚,最终损伤程度更轻,支座进入非线性阶段的时间靠后,桥墩整体变形也更小。在横向地震作用下,站桥分离体系抗震性能更为优良,但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注意地铁车站支撑柱的横向框架效应导致的内力增加与桥梁基础滑移的限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不同站桥组合体系 横向地震作用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拆除构件法的砌体结构教学楼抗倒塌研究
5
作者 周强 唐吉坤 +1 位作者 郭倩勤 赵文洋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历史震害表明,砌体结构教学楼的连续倒塌会造成严重的师生伤亡,留下惨痛教训。文中基于汶川地震中的实际震例和拆除构件法,研究了砌体结构教学楼的抗倒塌性能。首先,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对砌体结构教学楼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倒塌模拟... 历史震害表明,砌体结构教学楼的连续倒塌会造成严重的师生伤亡,留下惨痛教训。文中基于汶川地震中的实际震例和拆除构件法,研究了砌体结构教学楼的抗倒塌性能。首先,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对砌体结构教学楼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倒塌模拟,分析了结构震害机理;其次,研究了拆除不同位置横墙对砌体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砌体结构教学楼底层震害较重,易成为结构的薄弱楼层;底层楼梯间墙体在地震中突然破坏失效,导致局部倒塌的发生;当结构底层不同横墙破坏时,结构的倒塌状态有较大差异;底层无构造柱约束的横墙对结构的抗倒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该研究可为砌体结构教学楼的设计、改造及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教学楼 抗倒塌 拆除构件法 倒塌模拟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准设防下摇摆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6
作者 阎石 付江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和可恢复功能结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基础之上,完成符合摇摆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具体韧性性能水准的划分、目标的定义以及指标的量化。然后,在明确摇摆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基本规律与抗震韧性性能的基础之上,给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流程,并以一幢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展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工程算例。最后,选用6条天然地震波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模拟建筑物遭遇罕遇地震时的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表现出损伤程度低、残余变形小、复位能力好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特点。验证了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摇摆框架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层间侧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城市交通上盖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晓飞 李英民 +4 位作者 潘维浩 姜宝龙 杨宏武 黄永安 雷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38,共9页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RM-3D中采用深梁划分转换板,用深梁非线性行为来模拟板厚的受力状态,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该结构的薄弱部位,检验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时既定的性能目标,综合评价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板厚度的增加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效率降低;在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破坏次序为连梁-剪力墙-柱,符合预期破坏模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厚板转换 抗震性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不均匀腐蚀桥墩加固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龚明子 许涛 +2 位作者 秦晨曦 范其欣 谷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5,共9页
桥墩作为近海桥梁在全寿命周期中易受氯化物离子等特殊因素影响的关键部位,常出现不均匀腐蚀现象,导致抗震性能严重退化,需要对既有钢筋腐蚀桥梁进行加固处理。以一座既有近海多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为背景,统计桥墩的腐蚀钢筋空间分布... 桥墩作为近海桥梁在全寿命周期中易受氯化物离子等特殊因素影响的关键部位,常出现不均匀腐蚀现象,导致抗震性能严重退化,需要对既有钢筋腐蚀桥梁进行加固处理。以一座既有近海多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为背景,统计桥墩的腐蚀钢筋空间分布位置及其腐蚀率,得到桥墩空间不均匀腐蚀钢筋的分布规律,模拟桥墩不均匀腐蚀,并建立桥墩钢筋腐蚀、桥墩钢筋未腐蚀和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桥墩且更换隔震支座的3种工况下桥梁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考虑桥墩、支座的地震破坏,得到桥梁构件地震易损性曲线。腐蚀钢筋统计结果表明:矩形截面桥墩的腐蚀钢筋中,角部区域腐蚀钢筋比例远大于非角部区域腐蚀钢筋比例。研究结果表明:钢筋腐蚀使桥墩承载力下降从而导致地震作用下桥墩的破坏概率增大;在地震作用下,固定支座的破坏概率远大于活动支座;采取加固隔震措施能提升钢筋腐蚀桥墩的抗震能力以及降低支座破坏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不均匀腐蚀 增大截面法加固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架空输油管道地震破坏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9
作者 张亮超 郭恩栋 +3 位作者 杨斐 贺冰 闫培雷 于天洋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16,共8页
近年来国内外时常发生地震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破坏事件,而架空管道是油气管线输送工程的薄弱环节,为保证架空管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架空输油管道有限元模型,研究架空管道地震破坏特征,分析架空管道典型破坏模... 近年来国内外时常发生地震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破坏事件,而架空管道是油气管线输送工程的薄弱环节,为保证架空管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架空输油管道有限元模型,研究架空管道地震破坏特征,分析架空管道典型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较高的活动支架可能会发生倒塌,管道弯折处为较易发生破坏的部位。管道与管架之间的相对滑动也可能造成管道掉落,设计时应同时考虑管道及管架抗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管道 时程分析 破坏等级 管道支架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规则LRB隔震桥梁参数分析与优化
10
作者 秦洪果 王学鑫 +2 位作者 石岩 刘云帅 熊利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7-818,共12页
受复杂的地形地貌影响,具有不同墩高的非规则桥梁的抗震性能受支座参数的影响较大。以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排架墩的中等跨径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墩高组合构造了4类具有不同外形特征的规则和非规则桥梁,保持支座屈服前刚度和屈... 受复杂的地形地貌影响,具有不同墩高的非规则桥梁的抗震性能受支座参数的影响较大。以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排架墩的中等跨径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墩高组合构造了4类具有不同外形特征的规则和非规则桥梁,保持支座屈服前刚度和屈服后刚度之比不变,改变支座屈服强度和屈服前刚度建立了160个不同隔震参数的连续梁桥,基于OpenSees地震分析平台建立隔震桥梁动力分析模型,通过大量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探讨了规则和非规则桥梁在不同隔震参数下支座剪应变、桥墩位移延性系数、弯矩及剪力需求。结果表明:墩高不一致的非规则桥梁各墩剪力和弯矩需求差异显著大于规则桥梁,一定墩高变化范围下的非规则桥梁桥墩弯矩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约为规则桥梁的2倍,剪力比值约为1.1倍;墩高差异越大,非规则桥梁支座与桥墩的地震响应对隔震参数越敏感;合理设置铅芯橡胶支座(Lead Rubber Bearing, LRB)屈服强度和屈服前刚度是改善非规则桥梁抗震性能的有效途径,当非规则桥梁支座与桥墩屈服强度的比值、屈服前刚度的比值与桥梁等效周期1.5 s时对应的最大刚度的比值之比均为40%~50%时可以在充分发挥支座抗震性能、保护桥墩安全的同时优化其结构受力;研究成果可为LRB隔震桥梁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非规则桥梁 铅芯橡胶支座 非线性时程分析 隔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填充墙约束效应的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11
作者 梁佳康 白玉钢 +2 位作者 姜涛 戴君武 庞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6,共14页
隔震结构通过设置隔震装置,以达到延长自振周期,降低地震响应的目的。然而,实际施工不当造成隔震装置周围砌筑填充墙,导致上部结构自由运动受限,进而影响了结构的实际隔震性能。为了量化上述不利因素对结构隔震性能的影响,文中以某一混... 隔震结构通过设置隔震装置,以达到延长自振周期,降低地震响应的目的。然而,实际施工不当造成隔震装置周围砌筑填充墙,导致上部结构自由运动受限,进而影响了结构的实际隔震性能。为了量化上述不利因素对结构隔震性能的影响,文中以某一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OpenSees软件中对比分析了是否考虑填充墙约束效应的隔震结构在不同类别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约束的隔震结构,隔震层有外围填充墙约束的结构,其上部楼层最大加速度、层间最大位移角和最大基底剪力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分别增大20.4%、38.7%、35.7%,隔震层位移减小79.4%;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分别增大21.6%、88.4%、59.8%,隔震层位移减小37.8%;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分别增大17.7%、19.4%、14.9%,隔震层位移减小10.3%。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当填充墙破坏后,铅芯橡胶支座才会发挥较大的作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突破周围填充墙约束,能基本实现隔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震响应 填充墙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腹板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研究
12
作者 岳庆霞 于一浦 +2 位作者 李书蓉 张鑫 王妍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7-837,共11页
针对目前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提升时节点加固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附加腹板的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通过布置腹板,使梁上出现多个弯矩峰值点,从而优化内力分布,减小框架梁、柱节点内力,形成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框架结构。以10层框架结... 针对目前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提升时节点加固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附加腹板的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通过布置腹板,使梁上出现多个弯矩峰值点,从而优化内力分布,减小框架梁、柱节点内力,形成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框架结构。以10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腹板布置位置和刚度对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腹板配筋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腹板配筋系数以表征腹板与框架梁配筋比值关系。结果表明,附加腹板后结构刚度提高,框架梁、柱节点内力减小。当腹板布置在梁跨的0.3l和0.7l处,腹板与框架柱和框架梁的线刚度比在0.7~1.5和3.5~7之间时,内力调节作用较好。通过非线性损伤分析,给出了腹板配筋系数设计建议值,从而实现预设的腹板先屈服的破坏机制。以某实际工程为算例,对原结构和附加腹板加固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附加腹板后结构总体侧移和层间位移角减小,出铰率小于原结构,附加腹板后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提高,说明所提附加腹板的设计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加固 框架结构 附加腹板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阻尼器和VD混合减震技术在框架结构加固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亚磊 陈道政 王伟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2-1138,共7页
文章以某栋7层框架结构为例,选用黏滞阻尼器(viscous damper,VD)和金属阻尼器2种消能构件,分别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工况下的时程分析,通过ETABS结构分析软件计算并分析对比原结构、增设VD、金属阻尼器和VD混合布置在不同工况下的层间位... 文章以某栋7层框架结构为例,选用黏滞阻尼器(viscous damper,VD)和金属阻尼器2种消能构件,分别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工况下的时程分析,通过ETABS结构分析软件计算并分析对比原结构、增设VD、金属阻尼器和VD混合布置在不同工况下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能量耗散、最大加速度等地震响应,对比突出金属阻尼器和VD混合布置的实际减震效果以及2种地震工况下阻尼器的滞回和耗能情况.结果表明,金属阻尼器和VD混合布置的结构能更好地控制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别是在大震下控制地震响应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阻尼器(VD) 金属阻尼器 地震响应 滞回曲线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装置布置形式对连体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武宗良 孙建良 +2 位作者 王廷彦 贾明晓 张贵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为研究将耗能装置布置于高位连体结构内的减震效果以及耗能装置布置形式对高层连体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依托郑州市高新区数码港工程一期的连体公寓楼项目,运用ETABS软件建立耗能装置在高位连体结构内采用不同布置形式时的有限元减震分... 为研究将耗能装置布置于高位连体结构内的减震效果以及耗能装置布置形式对高层连体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依托郑州市高新区数码港工程一期的连体公寓楼项目,运用ETABS软件建立耗能装置在高位连体结构内采用不同布置形式时的有限元减震分析模型,基于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法和能量法评价黏滞阻尼器在不同布置形式时对结构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布置耗能装置的原结构,布置黏滞阻尼器的减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均明显减小,在高位连体结构内安装黏滞阻尼器能起到耗散地震能量、保护结构主体的作用;黏滞阻尼器采用正“V”形布置时,高层连体结构的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等指标的减小率最高,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黏滞阻尼器的耗能率达到23.2%,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黏滞阻尼器的耗能率达到16.4%,减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体结构 消能减震 高位连接体 黏滞阻尼器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油井套管的动力响应分析研究
15
作者 刘洋 刘汉辰 +2 位作者 何锦涛 范琳琳 褚峰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地震作用下油井套管的动力响应规律关系到油井生产和运营的安全性。基于弹性地基梁和土-结构相互作用理论,建立套管横向振动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和时程分析法,建立无油井套管的场地土层和油井套管-土的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加速度峰值El-Ce... 地震作用下油井套管的动力响应规律关系到油井生产和运营的安全性。基于弹性地基梁和土-结构相互作用理论,建立套管横向振动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和时程分析法,建立无油井套管的场地土层和油井套管-土的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加速度峰值El-Centro波作用下油井套管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套管、土体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随着埋深增大而减小,且减小幅度增大。(2)套管的存在降低了场地土的地震动力响应,但降低幅度较小。(3)地面0 m处套管的地震动力响应最显著,土体非线性特征明显;套管在地面0 m处附近产生应力集中,为最不利位置处。(4)在土体刚度变化较大的位置出现应力突变,应力峰值在2~6 s、9~12 s持续波动,对套管造成较大的变形与破坏;套管加速度时程曲线比输入的地震波时程曲线滞后0.08 s。(5)地面0 m处附近约束套管的土体变形比较深处的土体严重,加速度时程曲线呈现明显的多峰特征。研究结论可为油井的抗震设计、安全生产和运营维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套管结构 地震动力响应 非线性时程分析 有限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时程分析法中地震动的双参数调选方法
16
作者 任靖哲 邹启令 +1 位作者 李治 李立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69,共8页
针对现行规范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验算时存在的基底剪力结果离散性过大和对近场地震特性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双参数的地震动记录调选方法。首先,采用规范中的调幅参数对地震动记录进行第1次调选;其次,采用因果推断筛选出对结构基底... 针对现行规范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验算时存在的基底剪力结果离散性过大和对近场地震特性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双参数的地震动记录调选方法。首先,采用规范中的调幅参数对地震动记录进行第1次调选;其次,采用因果推断筛选出对结构基底剪力影响最大的地震动参数,作为筛选参数;最后,指定筛选参数的取值范围,对第1次调选出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再次筛选。作为已有调选方法的补充,以四川省泸定县磨西台地某博物馆为例,采用300条天然地震动记录,对弹性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记录的规范调幅方法、双参数调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断层距小于等于60 km的地震动记录,加速度相关的地震动参数对结构基底剪力的影响较大,其中,Park-Ang指标的影响最大;双参数法在保证结构安全裕度不低于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底剪力的离散性,相比规范法,经过双参数法调选时程分析得到的基底剪力标准差的降幅可达到25%以上;由于基底剪力的离散性可以被很好地控制,当采用双参数法时,对于近场地震多发区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弹性时程补充验算中可不必采用人工地震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程分析法 近场地震 调选方法 因果推断 XGBoos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DI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控制
17
作者 代建成 巩亚琦 +4 位作者 张凯林 童磊 王东升 葛笑 刘彦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因主墩与上部结构固结,其减震控制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主梁因地震作用会存在截面开裂及预应力束应力损失等现象。惯容系统是近年发展的结构减震控制新方式,特别是将惯容器与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因主墩与上部结构固结,其减震控制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主梁因地震作用会存在截面开裂及预应力束应力损失等现象。惯容系统是近年发展的结构减震控制新方式,特别是将惯容器与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结合,形成的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tuned mass-damper-inerter,TMDI)。文中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例,考虑施工过程结合Midas Civil与OpenSees软件建立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以10条近断层脉冲波为输入,研究了分布式设置(多个)TMDI对其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沿纵桥向输入时,TMDI可有效避免主梁顶板、底板开裂,但主梁腹板受力略有增大;沿横桥向输入时,TMDI则会明显降低主跨腹板受力;当地震动双向水平输入时,TMDI无论对主梁顶板、底板,还是主跨腹板的应力都有很好的减轻作用。在桥墩反应方面,墩顶最大位移平均减震率为52%(纵桥向)和21%(横桥向),纵桥向最大弯矩减震率是31%,在横桥向TMDI虽然会放大约10%的墩底弯矩,但它可控制桥墩的(弹塑性)残余位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 减震控制 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TMDI) OPENSEES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建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8
作者 邬泽 卢广 +1 位作者 庄海洋 唐柏赞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3,共9页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静、动力耦合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地下车站附带上部结构、单建地下车站结构、单建地上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及其损伤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相比单建地下车站结构,由于受上部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水平侧向力及其层间位移角均显著增大,且顶、底板地震损伤面积及程度明显加剧;相比单建地上结构,由于受地下车站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上部结构的变形协调性显著降低,其地震损伤较单建地上结构严重,尤其在中柱与二层楼板连接处。研究成果可为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层拓建的科学设计、防震减灾提供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增建地下结构 抗震性能 地震损伤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转换层的某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
19
作者 田轲 郝晋升 +1 位作者 李艳敏 张勃伦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共12页
中铁丝路中心为8度区132m的超限高层,该结构具有楼板不连续、高位转换、结构高度超限、软弱层、穿层柱等结构超限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塔楼进行多遇地震性能分析、设防地震性能分析、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楼板应力分析、转换节... 中铁丝路中心为8度区132m的超限高层,该结构具有楼板不连续、高位转换、结构高度超限、软弱层、穿层柱等结构超限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塔楼进行多遇地震性能分析、设防地震性能分析、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楼板应力分析、转换节点有限元分析、穿层柱屈曲稳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下结构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构件配筋设计时采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包络值可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构件的弹塑性损伤、钢筋和钢材的塑性变形、构件的性能等级均在合理范围;不连续楼板可以可靠传递地震力、转换节点安全可靠、穿层柱的计算长度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分析 弹塑性时程分析 损伤 屈曲稳定分析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参数修正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李宁波 朱清帅 +2 位作者 周宇 束庆东 程才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92,共9页
为深入研究在役桥梁的地震易损性,考虑到有限元软件建模过程中系统参数不确定问题,基于BP神经网络修正了的桥梁模型。以我国华东地区某变截面连续梁桥为例,依托Midas Civil软件进行精细化建模,以桥梁的动力响应作为输入,以结构参数作为... 为深入研究在役桥梁的地震易损性,考虑到有限元软件建模过程中系统参数不确定问题,基于BP神经网络修正了的桥梁模型。以我国华东地区某变截面连续梁桥为例,依托Midas Civil软件进行精细化建模,以桥梁的动力响应作为输入,以结构参数作为输出,根据桥梁实测模态对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修正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能使模型误差由22.92%降低到4.58%,提高计算精度。结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桥梁隔震设计理论更换铅芯橡胶支座,采用增量动力法(IDA)分别对初始模型修正前、修正后、隔震优化后三者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分别提取桥梁在不同地震波下的结构响应并绘制易损性曲线。数据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的损伤概率略微小于修正前,采用隔震支座能有效降低桥梁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破坏的概率,最高损伤概率可降低约42%,隔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模型修正 时程分析 增量动力法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