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优化的MIV-BP神经网络连续血压无创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谭霞 季忠 张亚丹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79,共9页
针对现有的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法或脉搏波特征参数法的血压测量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利用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法从提取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和脉搏波特征参数中优选出对血压值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输入量,血压值作为输出量训练B... 针对现有的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法或脉搏波特征参数法的血压测量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利用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法从提取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和脉搏波特征参数中优选出对血压值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输入量,血压值作为输出量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个性化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建立一种连续血压无创监测模型—GA-MIV-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计算血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果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表明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互换使用,因此该算法对促进无创连续血压监测方法的临床应用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特征参数 脉搏波传导时间 连续血压无创监测 GA-MIV-bp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搏波相位差的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申龙 李毅彬 +3 位作者 李洪阳 张洋 陈晓萌 邓宁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技术对医疗保健、临床监护、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首次提出利用人体脉搏波的相位差来测量血压的新方法。介绍了桡动脉相位差和指端相位差与血压的关系,设计了实验测量不同血压条件下的人体多点脉搏波相位差,结果表明:... 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技术对医疗保健、临床监护、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首次提出利用人体脉搏波的相位差来测量血压的新方法。介绍了桡动脉相位差和指端相位差与血压的关系,设计了实验测量不同血压条件下的人体多点脉搏波相位差,结果表明:多点脉搏波相位差与血压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且便携性与稳定性要优于传统的基于脉搏波传输时间(PTT)测量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相位差 无创连续血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型超声波传感器的血压连续测量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洪阳 李毅彬 +1 位作者 李申龙 邓宁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2期87-90,共4页
设计了一种应用A型超声波测距手段的血压连续测量系统。系统中用超声波传感器探测颈动脉,利用颈动脉前后壁反射回的超声波测距得到颈动脉直径连续波形。基于动脉直径与血压的关系建立血压计算模型,从而实现血压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本... 设计了一种应用A型超声波测距手段的血压连续测量系统。系统中用超声波传感器探测颈动脉,利用颈动脉前后壁反射回的超声波测距得到颈动脉直径连续波形。基于动脉直径与血压的关系建立血压计算模型,从而实现血压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测量的血压值与标准的测量方法相比,收缩压标准差最大值为4.72 mm Hg,舒张压标准差最大值为3.17 mm Hg,符合AAMI标准差不大于8 mm Hg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超声波 颈动脉直径 血压连续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端到端神经网络的连续血压估计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万培 桑胜波 +1 位作者 张成然 张博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0-275,共6页
传统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法及脉搏波特征参数法的血压测量模型存在精度较低及普适性差等不足。构建一种新的连续血压估计模型,通过自动提取必要的波形形态特征及其时域变化,以无创连续的方式估计血压,其由两个层次组成,较低层次使用人工... 传统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法及脉搏波特征参数法的血压测量模型存在精度较低及普适性差等不足。构建一种新的连续血压估计模型,通过自动提取必要的波形形态特征及其时域变化,以无创连续的方式估计血压,其由两个层次组成,较低层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和心电图(ECG)波形中提取必要的形态特征,较高层次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层来说明较低层次提取特征的时域变化。依据医疗器械发展协会标准,对69名受试者的采样数据进行模型评估,实验结果证明,与基于ECG和PPG特征参数的Deep-RNN血压估计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到端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 光电容积脉搏波 连续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