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 Technology,As the Lost Piece of the Drilling Puzzle,Results in More Economical Benefits 被引量:1
1
作者 Arash Shadrava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4-74,共1页
The economics of drilling wells is important as we drill deeper wells whether offshore or onshore. Drilling-related problems,including stuck pipe,lost circulation,and excessive mud cost,show the need for better drilli... The economics of drilling wells is important as we drill deeper wells whether offshore or onshore. Drilling-related problems,including stuck pipe,lost circulation,and excessive mud cost,show the need for better drilling technology.If we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economics of drilling the wells will improve,thus enabling the industry to drill wells that were previously uneconomical.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 techniques,at one time,ha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 underba-lanced drilling drilling technologies ECONOM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钻井工程决策支持系统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传书 王敏生 +4 位作者 李昌盛 张洪宝 吴建军 付宣 袁多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钻井现场数据采集与远传工作以来,国内外钻井工程决策支持系统经历了四大阶段,成为数智化条件下钻井工程核心技术之一,驱动着传统技术的转型升级与业务模式变革。借鉴Gartner关于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进阶的方法论,阐述...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钻井现场数据采集与远传工作以来,国内外钻井工程决策支持系统经历了四大阶段,成为数智化条件下钻井工程核心技术之一,驱动着传统技术的转型升级与业务模式变革。借鉴Gartner关于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进阶的方法论,阐述了钻井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进阶路线图,从井场实时数据实时自动清洗处理技术、钻井井下风险随钻预警预测技术、随钻井下工况实时分析技术、钻井优化技术,详细阐述了钻井工程决策关键技术,介绍了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PEAdviser3.0,并将这些关键技术进行软件载体落地应用,在钻井提速提效、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了六大应用效果,从钻井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驱动力等方面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实时分析 井下风险防控 钻井优化技术 钻井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
3
作者 马宏伟 孙思雅 +16 位作者 王川伟 毛清华 薛旭升 刘鹏 田海波 王鹏 张烨 聂珍 马柯翔 郭逸风 张恒 王赛赛 李烺 苏浩 崔闻达 成佳帅 喻祖坤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1-675,共15页
为了实现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智能掘进,提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给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学术思想的内涵和体系架构,凝练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即融合多源信息的多元巷道模型构建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 为了实现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智能掘进,提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给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学术思想的内涵和体系架构,凝练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即融合多源信息的多元巷道模型构建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截割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临时支护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永久支护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导航技术和基于巷道模型的机群智能并行协同控制技术。针对巷道模型构建问题,提出融合地质勘探、巷道设计、超前探测等多源数据的巷道模型构建方法,为掘进系统各子系统模型构建提供统一基准;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截割问题,建立了待掘巷道模型与截割子系统模型的耦合子模型,提出了智能截割轨迹规划以及截割参数优化方法,制定了巷道智能截割策略,实现了截割子系统自适应规划截割;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临时支护问题,建立了截割巷道模型与临时支护子系统耦合的临时支护子模型,提出了临时支护位姿与支护力自适应调整方法,实现了临时支护子系统安全可靠作业,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为掘锚并行协同作业奠定了时空基础;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永久支护问题,建立了临时支护巷道模型与永久支护子系统耦合的永久支护子模型,提出了受限时空下永久支护子系统内部各钻锚设备的协同控制方法,实现了永久支护子系统的高效协同控制;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导航问题,建立了巷道模型与导航子系统耦合的导航子模型,提出了“惯导+全站仪”的智能掘进系统精确导航方法,提高了巷道掘进精度和成型质量;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机群智能并行协同控制问题,建立了巷道模型与机群协同控制子系统耦合的并行协同控制子模型,制定了多机并行协同控制策略,提出了多任务多系统智能掘进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实现了智能掘进系统安全高效掘进。基于“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研发了护盾式煤矿巷道掘进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于陕煤化集团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破解了夹矸厚、硬度大、片帮严重等复杂地质条件煤矿巷道掘进难题,有效提高了巷道掘进的安全性、高效性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掘进 掘进就是掘模型 智能掘进机器人 智能导航 智能支护 多任务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Y-2旋切触探系统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语航 何明明 李宁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5-1038,共14页
中国地下岩土工程开发常面临高地应力、地下岩溶和极软岩等复杂地质条件,造成岩体结构松散断裂,快速、准确且方便地获取岩体力学参数对于地下岩土工程建设至关重要。自主研制了一台自动和连续监测岩石钻进过程的XCY-2旋切触探系统,包括... 中国地下岩土工程开发常面临高地应力、地下岩溶和极软岩等复杂地质条件,造成岩体结构松散断裂,快速、准确且方便地获取岩体力学参数对于地下岩土工程建设至关重要。自主研制了一台自动和连续监测岩石钻进过程的XCY-2旋切触探系统,包括动力钻进控制系统、全伺服系统、智能监测系统等多个系统,安装流程简易且试验操作步骤简单。基于该系统开展了完整岩层、分层岩体等不同条件下的岩体旋切触探试验,探究旋切钻进过程中随钻参数与不同岩性的特征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智能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地智能控制和实时监测钻进速度、动力头转速、钻进扭矩、水压力、钻进压力和钻进深度等钻进参数,实现了地下工程施工高精准的钻进操作和监测;(2)钻进不同岩层组合试块时钻进压力和钻进扭矩会产生波动,上下差距明显,而钻速和转速在整体试验过程中保持稳定输出,证明了钻进过程中钻进参数的监测结果可靠。(3)钻进扭矩和钻进压力在不同岩层交界处有明显波动现象,对不同岩性的岩石实时感知明显,实现了岩层界面的准确定位。XCY-2旋切触探系统为地下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钻进设备 旋切触探技术 钻进参数 岩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岩芯钻探技术装备发展及研发方向
5
作者 解钏 吴纪修 +3 位作者 张恒春 赵俊杰 施山山 李小洋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7-348,共2页
笔者等主要对岩芯钻探装备和智能钻井技术进行了综述,归纳了不同类型钻机和智能钻井技术装备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智能化钻机和先进钻井技术装备的差距和不足,并对未来智能钻探技术装备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智能钻探技术装备 岩芯钻探 智能钻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薄互层碳酸盐岩大气田高效开发钻井液集成技术
6
作者 唐涛 何龙 +3 位作者 欧彪 严焱诚 王平全 王希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0-1411,共12页
为了高效开发超深层薄互层碳酸盐岩大气田,川西气田雷四气藏开发井采用三开制井身结构。一开井段钻遇蓬莱镇组-须家河组三段地层,砂泥岩非均质性强,且易水化膨胀,剥蚀掉块、垮塌;二开井段钻遇须家河组三段-马鞍塘组地层,地层页岩、煤层... 为了高效开发超深层薄互层碳酸盐岩大气田,川西气田雷四气藏开发井采用三开制井身结构。一开井段钻遇蓬莱镇组-须家河组三段地层,砂泥岩非均质性强,且易水化膨胀,剥蚀掉块、垮塌;二开井段钻遇须家河组三段-马鞍塘组地层,地层页岩、煤层互层频繁,井眼稳定问题突出,并且裸眼段长,高压裂缝性气层发育,也存在井漏和井喷风险;三开超深大斜度/水平井段钻遇雷四上亚段地层,灰岩与白云岩交替,层间应力差异大,加上地层破碎,易造成井壁局部失稳,甚至发生垮塌、卡钻等井下复杂。通过理论研究、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优化,形成一开钾基聚磺钻井液技术,二开复合盐强抑制聚磺防塌钻井液技术,三开水平段强封堵白油基钻井液技术,解决了钻井液面临的技术难题,成功应用10余井提速提效成果显著,大幅降低复杂事故率,缩短了钻进周期,其中PZ5-1D井完钻井深8 208 m,钻井周期252.79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井壁失稳 抑制 封堵 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椭抛带理论的高强度开采覆岩卸压瓦斯富集区特征
7
作者 双海清 张佳涛 +5 位作者 李树刚 林海飞 周斌 徐培耘 赵鹏翔 张培震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2-268,共17页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向深部和高强度方向发展,开采过程中引发的瓦斯问题和安全隐患愈发突出。为掌握高强度开采扰动下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及明确卸压瓦斯富集区特征,基于黄陵矿区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开展了高强度开采覆岩微震监测试验,并结合构...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向深部和高强度方向发展,开采过程中引发的瓦斯问题和安全隐患愈发突出。为掌握高强度开采扰动下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及明确卸压瓦斯富集区特征,基于黄陵矿区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开展了高强度开采覆岩微震监测试验,并结合构建的椭抛带数学模型探究了高推速、大采高条件下覆岩裂隙发育特征,明确了瓦斯富集区范围,并针对性地进行了抽采验证。结果表明: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回采形成的覆岩破坏具有“三大两高一长”的特征,即初次来压步距大、周期来压步距大、超前支承压力大、垮落带和裂隙带发育高度高、悬臂梁长度更长;基于椭抛带理论建立了以采高和推速为关键参数的数学模型,大采高、高推速导致裂隙发育及椭抛带形态改变,所形成的椭抛带具有“宽腰窄顶”的发育形态;微震事件前期主要聚集在低层位,由于能量积蓄,工作面见方时大能量微震事件明显增多且发生层位显著上升,集中于椭抛带压实区域及椭抛带上;结合微震监测和钻孔窥视,依据椭抛带数学模型设计高位定向钻孔进行瓦斯抽采,2个钻场的抽采瓦斯体积分数峰值高达72.8%、88%,钻场之间能够有效接续抽采且抽采效果较好,对微震监测的准确性予以了验证。工作面推进期间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体积分数最大值分别为0.61%、0.34%,均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进而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研究结果将进一步为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瓦斯抽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开采 微震监测技术 覆岩裂隙 椭抛带 高位定向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层地热钻井防砂技术与废弃井地热改造研究与实践
8
作者 王培义 张林洁 +3 位作者 马鹏鹏 张海雄 袁明叶 刘慧盈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2-871,共10页
当前地热井工程面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主要包括岩溶热储安全高效钻井、砂岩热储防砂控砂技术以及油田废弃井地热改造等技术难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地热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区岩溶热储储-盖组合特征与裂缝发育规律... 当前地热井工程面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主要包括岩溶热储安全高效钻井、砂岩热储防砂控砂技术以及油田废弃井地热改造等技术难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地热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区岩溶热储储-盖组合特征与裂缝发育规律的系统分析,研发了适用于易漏失地层的高效钻井技术。针对华北地区碎屑岩热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出砂问题,易导致采水和回灌困难、严重影响正常地热供暖运行效果,系统揭示了碎屑岩热储出砂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了出砂预测模型并开发了配套软件,同时研发不同砂岩热储的防砂和治砂工艺技术。该技术已在30口新投井中推广应用,单井年均可节约措施费用超过25万元。针对油田企业数量众多的废弃井,提出了将其改造为地热井的可行性方案,建立了不同类型废弃井井筒的改造方案,并研发了三类井筒改造工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废弃井改造成地热井的改造方案及配套技术,费用节约率达52%,为地热资源的规模化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工程 岩溶热储钻井 防砂技术 废弃井改造 复杂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超快激光环扫制孔的仿真实验参数优化
9
作者 李磊 华希俊 +3 位作者 解玄 王昌国 孙义皓 张晨榆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3-589,共7页
为了优化气体扩散层上微孔的加工质量,采用激光环扫制孔的数值模型和实验研究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对微孔直径影响最大,其次是重复频率和扫描速率;而微孔深度主要受重复频率影响;激光功率对直径的影响趋势... 为了优化气体扩散层上微孔的加工质量,采用激光环扫制孔的数值模型和实验研究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对微孔直径影响最大,其次是重复频率和扫描速率;而微孔深度主要受重复频率影响;激光功率对直径的影响趋势为先降后升,重复频率则持续下降;在低加工次数下,盲孔最优参数为功率3 W、频率1100 kHz、速率900 mm/s、间距20μm、脉宽10 ps;在高加工次数下,通孔最优参数为功率3 W、频率600 kHz、速率900 mm/s、间距20μm、脉宽10 ps。这一结果对气体扩散层微孔加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工艺参数 正交试验 超快激光打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岩芯取样钻机研究现状与展望
10
作者 任玉刚 张晓宇 +2 位作者 杨继超 杨旭 杨志国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14,共7页
深海中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开采利用可有效地解决全球性资源短缺的问题。对于深海矿产资源的探索和开采,深海岩芯取样钻机是必不可少的技术设备。目前,国内外已成功研发并制造出多种型号的深海岩芯取样钻机,其中一些已被用于深海岩... 深海中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开采利用可有效地解决全球性资源短缺的问题。对于深海矿产资源的探索和开采,深海岩芯取样钻机是必不可少的技术设备。目前,国内外已成功研发并制造出多种型号的深海岩芯取样钻机,其中一些已被用于深海岩芯取样,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难题。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深海岩芯取样钻机设计技术及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深海岩芯取样钻机的关键技术,并对我国深海岩芯取样钻机的发展做出了预测,以期为我国深海岩芯取样钻机的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岩芯 取样钻机 岩芯钻机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旋切叶片气膜孔锥度及孔口形貌研究
11
作者 孙旭东 倪祥云 +3 位作者 董理 陈根余 王长清 李明全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5,共8页
针对直径0.6 mm以上高温合金孔研究了基于道威棱镜旋切头的旋切光束逐层扫描加工工艺。通过试验研究了反射镜偏移量、棱镜角度和旋切电机转速等旋切头相关参数,激光脉冲频率和功率,以及切缝宽度、圆周扫描速度和圆周扫描半径间隔等机床... 针对直径0.6 mm以上高温合金孔研究了基于道威棱镜旋切头的旋切光束逐层扫描加工工艺。通过试验研究了反射镜偏移量、棱镜角度和旋切电机转速等旋切头相关参数,激光脉冲频率和功率,以及切缝宽度、圆周扫描速度和圆周扫描半径间隔等机床运动参数对孔径和孔加工质量的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切缝宽度、圆周扫描速度和圆周扫描半径间隔实现了高温合金孔的高质量加工,孔口表面几乎无烧蚀显色。旋切光束两步逐层扫描法可显著提高孔口加工质量,减少孔边毛刺,显著提高孔口圆度,并可获得锥度为0°的深直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钻孔 旋切头 飞秒激光 孔径 重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两堵一注”封孔工艺在上向长距离穿层钻孔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何文杰 谢雄刚 刘志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为了解决在上向长距离穿层钻孔封孔时,封孔材料会因自身重力而很难增大密封长度,及浆液很难向上向长距离穿层钻孔上侧渗透的问题。采用新型“两堵一注”封孔工艺来解决。通过采用80 mm直径钢管模拟钻孔,应用速凝膨胀封孔材料封孔的实验... 为了解决在上向长距离穿层钻孔封孔时,封孔材料会因自身重力而很难增大密封长度,及浆液很难向上向长距离穿层钻孔上侧渗透的问题。采用新型“两堵一注”封孔工艺来解决。通过采用80 mm直径钢管模拟钻孔,应用速凝膨胀封孔材料封孔的实验获知:速凝膨胀封孔材料充满了整个封孔段空间和囊袋,浆液紧实。对贵州省仲恒煤矿12集中巷20^(#)煤层底板瓦斯抽放巷的现场试验研究可知:新型“两堵一注”封孔工艺受钻孔倾角变化的影响小,其平均瓦斯抽放浓度始终在60%以上,而“两堵一注”封孔工艺的平均瓦斯抽放浓度始终随着钻孔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其最大的平均瓦斯抽放浓度也不过36.3%;新型“两堵一注”封孔工艺的平均瓦斯抽放浓度衰减速率小于0.02,而“两堵一注”封孔工艺的平均瓦斯抽放浓度衰减速率大于0.2。结果表明新型“两堵一注”封孔工艺比“两堵一注”封孔工艺更适合上向长距离穿层钻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长距离穿层钻孔 新型“两堵一注” 密封长度 钻孔倾角 平均瓦斯抽放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窗”隐蔽致灾因素地质-工程一体化普查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敏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共11页
【目的】“天窗”作为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南部矿井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其隐蔽性和难探查性使得该区域“天窗”空间分布不明,安全隐患凸显,需研究有效的探测技术手段,解决空间探测难题,保障矿井安全。【方法】以研究区典型矿井为研... 【目的】“天窗”作为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南部矿井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其隐蔽性和难探查性使得该区域“天窗”空间分布不明,安全隐患凸显,需研究有效的探测技术手段,解决空间探测难题,保障矿井安全。【方法】以研究区典型矿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分析、科学评价和工程探测为一体的“天窗”隐蔽致灾因素地质-工程一体化普查技术,对研究区“天窗”隐蔽致灾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类型进行探查。【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区内“天窗”发育主要受古河道控制,同时与现代河流有一定的继承性;高密度直流电法、微动勘探对研究区“天窗”发育的范围、电性和声波信号明显、显著表现为高电阻率和波速异常的特征,而瞬变电磁勘探物性特征响应不明显;“天窗”发育区为古河道沉积形成的岩性组合,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和红土层二次沉积与河道沙土层混合或互层沉积的岩性组合特征;红土层发育区具有钻孔缩径、钻孔漏失量少、岩层成层性直立性好等特征。“天窗”发育区黄土层的渗透系数为2.21×10^(-2) m/d,红土层渗透系数为7.18×10^(-3) m/d,红土的隔水能力大于黄土。综合物探能够在平面上快速识别红土异常区,为精细勘探工程准确圈定“天窗”提供依据,同时,精细勘探结果也验证了综合物探对“天窗”发育区在电性和声波信号反映特征的准确性。研究成果为区域内红土缺失性“天窗”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为地质条件相似矿区提供“天窗”有效探测的技术手段指导,进而为煤矿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窗 隐蔽致灾因素 直流电法勘探 微动勘探 地质钻探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地质保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推覆体复杂构造钻井工程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明华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地层产状变化剧烈、断层发育错综复杂,地层复杂导致地质分层、地层倾角、三压力剖面等无法精准预测,给地质建模及钻井施工带来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对该区域先后打成的多口探井进行分析,逐步形成一套深部复杂推覆体构...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地层产状变化剧烈、断层发育错综复杂,地层复杂导致地质分层、地层倾角、三压力剖面等无法精准预测,给地质建模及钻井施工带来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对该区域先后打成的多口探井进行分析,逐步形成一套深部复杂推覆体构造钻井工程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出适用于川渝地区的第一套“八开八完”井身结构;优选个性化钻头、配套提速工具,实现大尺寸难钻地层钻头进尺和机速双突破;创新多罐式配制、多功能堵漏浆组合、多段式连续泵注的“三多”堵漏工艺,堵漏准备时间降低50%;研发交联固化堵漏剂等新型堵漏材料,破碎地层承压能力提高13~17 MPa;基于化学+力学+工艺协同防塌技术,创新形成“复合防塌油基钻井液体系+个性化防卡工具工艺+优化钻井液密度”倒转地层垮塌卡钻防控工艺,钻穿镜像倒转地层;构建高温大温差、高强度韧性、高强度低密度特色水泥浆体系和驱油型高效抗污染冲洗隔离液体系,保障高难度尾管固井施工安全和质量。上述关键技术在红星1井打开了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前构造带 复杂推覆体 钻井工程 关键技术 提速提效 复杂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油深水及海上深层钻完井技术进展与展望
15
作者 范白涛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F0003,共10页
深水和海上深层油气资源是我国海洋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但其钻完井作业面临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极端环境与高成本等多重挑战。系统综述了中国海油在深水及海上深层钻完井领域的关键技术进展,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复杂场景下的安全... 深水和海上深层油气资源是我国海洋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但其钻完井作业面临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极端环境与高成本等多重挑战。系统综述了中国海油在深水及海上深层钻完井领域的关键技术进展,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复杂场景下的安全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针对深水复杂井井控溢流监测、井筒完整性、高效完井等核心难题,中国海油创新研发了气侵早期海底预警技术、全寿命环空压力调控技术及多流道旁通筛管等装备,成功保障了“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等重大项目的安全投产;针对海上深部地层复杂、开发成本高等瓶颈问题,中国海油提出了多源信息融合构造识别、抗高温低成本防腐及硬地层裸眼侧钻等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渤中19-6等深层气田的开发效率。然而,深水超浅气层开发、深水深层高温高压工况叠加等复杂场景仍存在技术瓶颈,核心工具、装备及工程设计软件的自主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中国海油需重点突破超深层钻井智能控制、全生命周期防腐优化及颠覆性绿色技术研发,以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推动我国深水及海上深层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海上深层 钻井 完井 技术进展 中国海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L114A铸造铝合金电磁密封铆接工艺参数研究
16
作者 檀甜甜 景迪 +2 位作者 高亮 臧建新 韩剑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0,共5页
为解决传统气动锤击干涉密封铆接质量一致性差、可靠性低的问题,开展电磁密封铆接工艺参数研究工作。以ZL114A铸造铝合金为典型材料,借助正交试验法以制孔精度、划窝形式和墩头形式为变量,以铆接后密封性能为指标开展试片级性能试验。... 为解决传统气动锤击干涉密封铆接质量一致性差、可靠性低的问题,开展电磁密封铆接工艺参数研究工作。以ZL114A铸造铝合金为典型材料,借助正交试验法以制孔精度、划窝形式和墩头形式为变量,以铆接后密封性能为指标开展试片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H8底孔精度、凸形墩头和双角度窝条件下试片的漏率最低、密封性能最好,且划窝形式对密封性能的影响最大;同时漏率与干涉量检测进一步表明,在干涉量未达到自封铆接标准要求下,试片同样满足密封要求,从工程化应用角度考虑,特定情况下干涉量要求可放宽至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铆接 电磁铆接 制孔 工艺参数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勘查技术在水厂铁矿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闫世杰 苗勇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41-645,共5页
为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长,探讨如何在保障工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勘查与开发,以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水厂铁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源紧张局面及勘查需求。通过对比多种勘查技术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 为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长,探讨如何在保障工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勘查与开发,以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水厂铁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源紧张局面及勘查需求。通过对比多种勘查技术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用钻孔勘查与物理勘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案,于2016—2017年间完成该区域的资源勘查工作。勘查结果显示,钻孔勘查能够提供直接的岩芯样本,物理勘查则可快速获取大范围地质信息,两者结合显著提高了资源储量的估算精度。具体而言,水厂铁矿的资源储量级别从推断级提升至控制级,资源量增加了约20%,有效满足了露天开采及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资源规划要求。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勘查技术可降低勘查成本、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为类似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提供技术参考,推动行业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绿色勘查模式转型,有助于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与工业体系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技术 钻孔勘查 物理勘查 资源储量估算 矿产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钻进技术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小平 卞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96-498,共3页
煤炭开采由于受到区域地质和地下水的干扰,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会限制资源开采的工作进程。为减少煤矿地质水害的产生和发展,本文从定向钻进技术优势、定向钻进技术工艺、定向钻进技术装备、定向钻进技术在地质防治水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煤炭开采由于受到区域地质和地下水的干扰,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会限制资源开采的工作进程。为减少煤矿地质水害的产生和发展,本文从定向钻进技术优势、定向钻进技术工艺、定向钻进技术装备、定向钻进技术在地质防治水工作中的应用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对煤矿采用先进的定向钻进技术防范水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钻进技术 煤矿地质 防治水工作 防范水害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钻探关键技术进展
19
作者 陈浩东 蒋东雷 +3 位作者 吴艳辉 刁欢 杨宇鹏 黄洪林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169,共9页
2024年8月,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油)在南海琼东南盆地发现了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气田——陵水36-1气田,天然气资源量超过千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南海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然而此类天然气资源储层埋深极浅给钻... 2024年8月,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油)在南海琼东南盆地发现了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气田——陵水36-1气田,天然气资源量超过千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南海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然而此类天然气资源储层埋深极浅给钻完井工程带来极大挑战。为此,围绕超深水超浅层气藏开发中的核心技术难题,系统剖析了作业成本高、安全风险大、井筒流动保障复杂等难题,通过创新研发“井工厂”批钻技术、无隔水管作业模式、膨胀表层导管、高效固井材料及多级防砂与水合物综合防治工艺,构建了适用于深水松软地层的建井与钻井技术体系,重点突破了浅层气逸散、地层承载力不足、储层出砂及水合物生成等关键挑战。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技术成功解决了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勘探难题,仅用单深水钻井平台一年内发现了全球首个千亿立方米超深水超浅层陵水36-1大气田;②通过创新性研发“井工厂”批钻技术、无隔水管作业模式、膨胀表层导管、高效固井材料及多级防砂与水合物综合防治工艺,构建了适用于深水松软地层的建井与钻井技术体系,实现了超浅层气田的高效、安全勘探;③针对开发阶段面临的水平井造斜难度大、储层稳定性差及水合物二次生成等技术瓶颈,提出了开展长效地层沉降分析、优化深水井口装备及智能化生产控制系统的研究攻关方向。结论认为,该成果系统总结了超深水超浅层气田钻探的技术挑战、关键创新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全球超深水超浅层气田的开发提供了“中国工程方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钻探 超浅层气藏 无隔水管作业 安全建井 水合物防治 长效生产保障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岩定向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宽 施山山 +3 位作者 张新刚 王跃伟 许洁 张恒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为推动干热岩产业化步伐,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共和盆地部署了我国首例干热岩试验性开发工程,采用一口直井注入和两口定向井采出的开发模式,文章就定向井钻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主要为花岗岩,地层硬度大、研磨... 为推动干热岩产业化步伐,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共和盆地部署了我国首例干热岩试验性开发工程,采用一口直井注入和两口定向井采出的开发模式,文章就定向井钻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主要为花岗岩,地层硬度大、研磨性强、温度高,加上大规模储存改造的影响,定向井钻井作业存在机械钻速低、碎岩工具寿命短、测量仪器耐温差、信号不稳定、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为保证钻井作业顺利推进,从井眼轨迹控制、提高井下工具耐温耐磨能力、提高钻井液高温流变性能、钻井液主动降温等技术手段入手,创新研发了耐高温MWD、抗高温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螺旋板式钻井液冷却装置等关键技术与装备,优选了“牙轮钻头+单弯螺杆+MWD”钻具组合,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双靶点定向井施工,AB靶心的中靶精度分别为4.85 m和8.97 m,钻井周期缩短20%以上,并取得了最高进尺175.00 m、最快机械钻速3.74 m/h的提速增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定向钻井 高温随钻测控 聚合物钻井液 钻井液冷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