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枝柑果皮类黄酮抑制AGEs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婉婷 陈婉冰 +3 位作者 朱从一 杨梦雪 朱国辉 曾继吾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3-164,共12页
本研究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bovine serum albumin-glucose,BSA-Glu)模拟体系,研究不同生长期的茶枝柑果皮提取物及主要类黄酮化合物川陈皮素、橘皮素和橙皮苷对荧光性AGEs的抑制效果,同时,借助多光谱技术和计算机分子对接研究类黄... 本研究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bovine serum albumin-glucose,BSA-Glu)模拟体系,研究不同生长期的茶枝柑果皮提取物及主要类黄酮化合物川陈皮素、橘皮素和橙皮苷对荧光性AGEs的抑制效果,同时,借助多光谱技术和计算机分子对接研究类黄酮与BSA的相互作用,探究其抑制AGEs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个不同生长期的茶枝柑果皮提取物均对AGEs的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12月茶枝柑果皮提取物(2.5 mg/mL)对荧光性AGEs以及蛋白糖氧化产物二酪氨酸、犬尿氨酸和N'-甲酰基犬尿氨酸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76.33%、71.78%、62.73%和66.07%。荧光光谱表明,川陈皮素、橘皮素和橙皮苷能静态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同步荧光光谱表明,川陈皮素、橘皮素和橙皮苷能轻微改变BSA的构象以及色氨酸(TRP)残基和酪氨酸(TYR)残基的微环境。分子对接表明,川陈皮素、橘皮素和橙皮苷可结合到BSA的TRP-213残基附近的疏水性口袋并与BSA形成复合物,同时与BSA的多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存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阻碍BSA糖基化位点与葡萄糖结合。由此可见,茶枝柑果皮类黄酮通过减少精氨酸、赖氨酸残基与还原糖的结合的方式抑制AGEs的生成,可用于AGEs天然抑制剂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类黄酮 相互作用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抑制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发酵物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作用研究
2
作者 董昌燕 李超 +2 位作者 杨本旭 武淑芬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导致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形成。研究表明,AGEs的积累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构建牛血清白蛋白-果糖体外模拟体系,考察红曲发酵物(Monascus fermented ...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导致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形成。研究表明,AGEs的积累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构建牛血清白蛋白-果糖体外模拟体系,考察红曲发酵物(Monascus fermented products,MFP)对蛋白糖基化产物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FP对蛋白糖基化早期、中期和晚期产物的生成均具有抑制作用,尤其对晚期产物即AGEs的抑制率最高(87.80%);当MFP质量浓度由0.05 mg/mL增加至0.55 mg/mL时,糖基化蛋白中羰基质量摩尔浓度由32.50μmol/g降低至28.10μmol/g,游离巯基质量摩尔浓度由2.60μmol/g增加至3.50μmol/g,蛋白氧化产物二酪氨酸和犬尿氨酸的最大生成抑制率分别为66.84%和59.37%,表明MFP可通过保护巯基、抑制蛋白氧化等途径发挥AGEs抑制作用;与天然蛋白相比,糖基化蛋白中α-螺旋结构含量减少,添加MFP后,蛋白中α-螺旋结构的含量均增加,说明MFP可借助稳定蛋白天然构象来抑制AGEs的生成;糖基化蛋白中淀粉样β-交联结构含量较高,添加MFP后其含量显著减少,且随着MFP添加量的增加,淀粉样β-交联结构生成抑制率逐渐增大,表明MFP可抑制蛋白质交联从而阻断AGEs的形成。研究旨在为红曲源AGEs抑制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非酶糖基化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红曲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齐亚伟 刘浩驰 刘继锋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70-387,共18页
非酶糖化与衰老和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通过诱导炎症因子导致氧化应激和细胞功能障碍。另外,非酶糖化也会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功能,如影响食品营养质量、风味、颜色和保质期等。因此,研究非酶糖化对于食品科学和医学科学领域都有重... 非酶糖化与衰老和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通过诱导炎症因子导致氧化应激和细胞功能障碍。另外,非酶糖化也会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功能,如影响食品营养质量、风味、颜色和保质期等。因此,研究非酶糖化对于食品科学和医学科学领域都有重要意义。非酶糖化是指糖类分子(如葡萄糖、果糖)在没有酶的催化下与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本文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来源、分类、致病机理以及相关检测技术进行探讨,并着重分析如何利用天然产物抑制非酶糖化过程。通过天然产物抑制非酶糖化不仅能够减轻疾病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还能够恢复食品的功能和风味,对食品加工和生产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形成机制 天然产物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苷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郭芳瑜 张南海 +4 位作者 邹晴如 李广辉 平青玲 陈媛 姜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8-106,共9页
从食源性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抑制剂,对预防和改善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鸢尾苷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建立了牛血清白蛋白(BSA)-甲基乙二醛(MGO)糖基化反应模... 从食源性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抑制剂,对预防和改善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鸢尾苷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建立了牛血清白蛋白(BSA)-甲基乙二醛(MGO)糖基化反应模型,采用光谱法、十二烷基硫酸钠-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LTQ-Orbitrap MS)、分子对接等实验测定了鸢尾苷对AGEs抑制率和蛋白质糖基化程度、氧化产物、交联情况及MGO捕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鸢尾苷能提高体系中游离赖氨酸和蛋白质巯基含量,降低蛋白质羰基和氧化产物含量,减少BSA交联结构。鸢尾苷和MGO孵育体系中鉴定出鸢尾苷-MGO单加合物。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鸢尾苷可能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的驱动下与BSA结合形成复合物。因此,鸢尾苷可作为良好的AGEs抑制剂,其机制可能是鸢尾苷捕获MGO形成鸢尾苷-MGO单加合物,同时与BSA结合形成鸢尾苷-BSA复合物,进而抑制AGEs的生成。本研究结果可为鸢尾苷作为新型、天然、有效的AGEs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苷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牛血清白蛋白 甲基乙二醛 抑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姜黄素化合物的合成及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抑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杜志云 刘忠 +4 位作者 邹兰 李满妹 乔薇 马林 古练权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6-59,共4页
通过芳香醛和环己酮及丙酮在乙酸-HC l催化缩合制备了两个系列(A、C)类姜黄素化合物,多酚羟基类姜黄素不需经过羟基保护一步直接缩合制得。对所合成的类姜黄素化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非酶糖基化的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酚羟基的... 通过芳香醛和环己酮及丙酮在乙酸-HC l催化缩合制备了两个系列(A、C)类姜黄素化合物,多酚羟基类姜黄素不需经过羟基保护一步直接缩合制得。对所合成的类姜黄素化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非酶糖基化的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酚羟基的类姜黄素均表现出一定的非酶糖基化的抑制活性,四羟基类姜黄素A2及C2表现出极强的非酶糖基化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5.1μmol/L和9.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姜黄素 非酶糖基化抑制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食品模型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玲 康世墨 +1 位作者 张莹 岳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3-97,共5页
通过建立L-赖氨酸-葡萄糖(Lys-Glc)反应体系,以大黄素作为抑制剂,利用NBT还原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大黄素对果糖胺、乙二醛(GO)、5-羟甲基糠醛(5-HMF)、类黑精、羧甲基赖氨酸(CML)及荧光性AGEs... 通过建立L-赖氨酸-葡萄糖(Lys-Glc)反应体系,以大黄素作为抑制剂,利用NBT还原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大黄素对果糖胺、乙二醛(GO)、5-羟甲基糠醛(5-HMF)、类黑精、羧甲基赖氨酸(CML)及荧光性AGEs和戊糖素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黄素对氧化产物及由氧化产物进一步生成的中、末期产物GO、CML、类黑素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果糖胺、5-HMF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黄素对戊糖素、荧光性AGEs无明显抑制作用,延迟其产生。可见大黄素作为一种蒽醌类物质,对糖基化反应中氧化产物的抑制作用与其抗氧化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AGES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人掌多糖对蛋白质糖基化终产物和醛糖还原酶的抑制效应(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宁 赵谋明 +2 位作者 杨宝 朱邦豪 方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68-571,共4页
以仙人掌为原料提取多糖产品,通过超滤浓缩和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分别得到55%乙醇沉淀的多糖(OPMC I),进一步乙醇浓度增至80%沉淀的多糖(OPMCⅡ),以及一次性80%乙醇沉淀的多糖(OPMCⅢ)。比较了三种多糖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端产... 以仙人掌为原料提取多糖产品,通过超滤浓缩和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分别得到55%乙醇沉淀的多糖(OPMC I),进一步乙醇浓度增至80%沉淀的多糖(OPMCⅡ),以及一次性80%乙醇沉淀的多糖(OPMCⅢ)。比较了三种多糖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端产物(AGEs)和醛糖还原酶(AR)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对AGEs形成的抑制过程中,第四周时OPMC II的抑制作用较强,且强于同剂量的氨基胍;在对AR活性的抑制作用中,OPMC II在三种多糖样品中抑制作用最强,但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物依帕司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 多糖 糖基化终产物 醛糖还原酶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蛋白质糖基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彭善丽 张根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3-186,209,共5页
采用葡萄糖与谷氨酸在90℃下反应以及葡萄糖与牛血清白蛋白37℃反应模拟体外糖基化作用,通过在激发波长350nm,发射波长440nm测定荧光强度,探讨了不同浓度茶多酚对糖基化反应产物的影响。另外,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 采用葡萄糖与谷氨酸在90℃下反应以及葡萄糖与牛血清白蛋白37℃反应模拟体外糖基化作用,通过在激发波长350nm,发射波长440nm测定荧光强度,探讨了不同浓度茶多酚对糖基化反应产物的影响。另外,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每天灌胃200mg/kg体重的茶多酚溶液,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基化终产物荧光强度的变化观察茶多酚对高糖机体内蛋白质糖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对体外糖基化反应有抑制作用,而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同时能降低糖尿病小鼠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缓解由糖基化引起的糖尿病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AGEs) 糖尿病 茶多酚 荧光检测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叶醇提物对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绍红 任鹏康 赵云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642-5643,5667,共3页
[目的]应用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系统,研究香椿叶提取物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系统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香椿叶提取物或阳性对照药氨基胍,在不同时间分别取孵育样品检测其... [目的]应用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系统,研究香椿叶提取物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系统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香椿叶提取物或阳性对照药氨基胍,在不同时间分别取孵育样品检测其荧光强度,并结合SDS-PAGE电泳结果,研究香椿叶提取物是否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有抑制作用。[结果]在该体外系统中,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的生成与孵育时间呈正相关,香椿叶提取物浓度依赖性抑制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其中,1.00g/L香椿叶提取物组抑制率均达80%以上。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香椿叶提取物抑制了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结论]香椿叶提取物对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酶糖基化 香椿叶醇提物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抑制非酶糖基化为指标优化鸡腿菇发酵培养基
10
作者 黄达明 李海龙 +1 位作者 张志才 崔凤杰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2期51-56,共6页
通过优化培养基组成,提高鸡腿菇发酵液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抑制活性。试验以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了适宜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复合营养因子,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培养基组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培养... 通过优化培养基组成,提高鸡腿菇发酵液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抑制活性。试验以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了适宜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复合营养因子,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培养基组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培养基[麦芽糖4%,牛肉膏0.6%,黄豆芽(煮汁)200 g/L,洋葱(煮汁)100 g/L,MgSO40.12%,FeSO40.10%,CuSO40.03%,ZnSO40.05%]液体培养鸡腿菇,其发酵液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抑制率高达9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 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活性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及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旋 李娜 +1 位作者 徐怀德 李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4-214,共11页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由还原糖和蛋白质、脂类或核酸之间通过非酶促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稳定化合物。研究表明,AGEs在体内过量积累易引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各种慢...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由还原糖和蛋白质、脂类或核酸之间通过非酶促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稳定化合物。研究表明,AGEs在体内过量积累易引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各种慢性病。寻找合适的方法抑制AGEs的形成对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AGEs的种类、结构、形成过程、致病机理及其体内代谢途径,并重点介绍了AGEs的抑制方式和机理,以期为控制AGEs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形成 致病机理 代谢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韩喻 扈莹莹 +3 位作者 贺菁蕾 王辉 陈倩 秦立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3-240,共8页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由还原糖中的羰基与蛋白质、脂类和核酸中的游离氨基反应所形成的一类物质的总称,目前已证实该类物质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反应、心脑血管疾病、糖尿...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由还原糖中的羰基与蛋白质、脂类和核酸中的游离氨基反应所形成的一类物质的总称,目前已证实该类物质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反应、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本文旨在概述AGEs的来源、形成途径以及对人体的致病性,并重点介绍了植物提取物对于AGEs抑制机理的研究现状,为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AGEs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形成途径 植物提取物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对食源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诱导的相关疾病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孔盈斐 梁迎岗 +3 位作者 熊前进 欧阳宇 冯莹娜 吴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27-236,共10页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过引起活性氧产生、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诱发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肾病、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骨关节炎等。因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被认为是一种促进宿主细胞死亡和器官损伤的强毒性分子。多酚...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过引起活性氧产生、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诱发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肾病、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骨关节炎等。因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被认为是一种促进宿主细胞死亡和器官损伤的强毒性分子。多酚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其结构多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多酚可通过捕获自由基、阻断炎症信号通路和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多种机制减少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产生并抑制相关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多酚对晚期糖基化产物及相关疾病的抑制作用,以期为多酚抑制晚期糖基化产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抗氧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肠道菌群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精油抗LDL糖基化活性及其主要成分—丁香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金芝 刘常金 +4 位作者 佘智煜 周飚 谢志勇 张军兵 江慎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332,共9页
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物品名单中,丁香抗氧化活性最强。前人发现天然产物的抗氧化功能与抗糖基化活性息息相关。因此,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丁香精油(clove essential oil,CEO)的抗糖基化活性及其中含量最高... 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物品名单中,丁香抗氧化活性最强。前人发现天然产物的抗氧化功能与抗糖基化活性息息相关。因此,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丁香精油(clove essential oil,CEO)的抗糖基化活性及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丁香酚(Eugenol)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在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非酶糖基化孵育体系中,光谱测定结果表明CEO对LDL糖基化早期、中期和末期产物的生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对末期产物的抑制作用最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对CEO分析发现,CEO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丁香酚。通过多光谱和分子对接对丁香酚与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紫外-可见(ultraviolet-visible,UV-Vis)光谱表明丁香酚与BS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荧光发射光谱中,随着丁香酚浓度增加,BSA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发生蓝移,进一步证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通过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发现,丁香酚与BSA产生相互作用过程中有热力学过程参与,热力学参数和位点标记竞争试验表明丁香酚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BSA在位点Ⅰ结合。随着丁香酚浓度增加,丁香酚与BSA混合体系的同步荧光(synchronous fluorescence,SF)、三维荧光(three-dimensional,3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的信号强度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位移,表明丁香酚的添加使BSA构象发生了改变。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了丁香酚与BSA间相互作用的试验结果。该研究为丁香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 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 丁香酚-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