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由还原糖和蛋白质、脂类或核酸之间通过非酶促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稳定化合物。研究表明,AGEs在体内过量积累易引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各种慢...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由还原糖和蛋白质、脂类或核酸之间通过非酶促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稳定化合物。研究表明,AGEs在体内过量积累易引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各种慢性病。寻找合适的方法抑制AGEs的形成对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AGEs的种类、结构、形成过程、致病机理及其体内代谢途径,并重点介绍了AGEs的抑制方式和机理,以期为控制AGEs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由还原糖中的羰基与蛋白质、脂类和核酸中的游离氨基反应所形成的一类物质的总称,目前已证实该类物质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反应、心脑血管疾病、糖尿...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由还原糖中的羰基与蛋白质、脂类和核酸中的游离氨基反应所形成的一类物质的总称,目前已证实该类物质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反应、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本文旨在概述AGEs的来源、形成途径以及对人体的致病性,并重点介绍了植物提取物对于AGEs抑制机理的研究现状,为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AGEs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基金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Guangdong Provin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No.2005B20401024)Guangzhou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No.2004Z1-E0061).
文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由还原糖和蛋白质、脂类或核酸之间通过非酶促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稳定化合物。研究表明,AGEs在体内过量积累易引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各种慢性病。寻找合适的方法抑制AGEs的形成对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AGEs的种类、结构、形成过程、致病机理及其体内代谢途径,并重点介绍了AGEs的抑制方式和机理,以期为控制AGEs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文摘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由还原糖中的羰基与蛋白质、脂类和核酸中的游离氨基反应所形成的一类物质的总称,目前已证实该类物质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反应、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本文旨在概述AGEs的来源、形成途径以及对人体的致病性,并重点介绍了植物提取物对于AGEs抑制机理的研究现状,为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AGEs提供理论依据。
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360371)the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of Jiangxi Province(20181BBH80010,20192ZDF04032,20202BBF63012)The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angxi Province(GJJ201821,GJJ 180918)。
文摘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物品名单中,丁香抗氧化活性最强。前人发现天然产物的抗氧化功能与抗糖基化活性息息相关。因此,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丁香精油(clove essential oil,CEO)的抗糖基化活性及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丁香酚(Eugenol)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在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非酶糖基化孵育体系中,光谱测定结果表明CEO对LDL糖基化早期、中期和末期产物的生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对末期产物的抑制作用最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对CEO分析发现,CEO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丁香酚。通过多光谱和分子对接对丁香酚与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紫外-可见(ultraviolet-visible,UV-Vis)光谱表明丁香酚与BS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荧光发射光谱中,随着丁香酚浓度增加,BSA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发生蓝移,进一步证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通过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发现,丁香酚与BSA产生相互作用过程中有热力学过程参与,热力学参数和位点标记竞争试验表明丁香酚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BSA在位点Ⅰ结合。随着丁香酚浓度增加,丁香酚与BSA混合体系的同步荧光(synchronous fluorescence,SF)、三维荧光(three-dimensional,3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的信号强度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位移,表明丁香酚的添加使BSA构象发生了改变。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了丁香酚与BSA间相互作用的试验结果。该研究为丁香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