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ser-assisted water jet machining of high quality micro-trap structures on stainless steel surfaces
1
作者 LIU Li YAO Peng +3 位作者 CHU Dong-kai XU Xiang-yue QU Shuo-shuo HUANG Chuan-zhen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6-1488,共13页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SEE)has emerged as a critical issue in next-generation accelerators.Mitigating SEE on metal surfaces is crucial for enhancing the stability and emittance of particle accelerators while exte...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SEE)has emerged as a critical issue in next-generation accelerators.Mitigating SEE on metal surfaces is crucial for enhancing the stability and emittance of particle accelerators while extending their lifespa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laser-assisted water jet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ng high-quality micro-trap structures on 316L stainless steel,a key material in accelerator manufacturing.The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laser repetition frequency,pulse duration,average power,water jet pressure,repeat times,nozzle offset,focal position,offset distance between grooves,and processing speed o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stainless steel.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micro-groove depth increases with higher laser power bu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water jet pressure and processing speed.Interestingly,repeat times have minimal effect on depth.On the other hand,micro-groove width increases with higher laser power and repeat times but decreases with processing speed.By optimizing these parameters,the researchers achieved high-quality pound sign-shaped trap structure with consistent dimensions.We tested the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coefficient of the"well"structure.The coefficient is reduced by 0.5 at most compared to before processing,effectively suppressing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These results offer indispensable insight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micro-trap structures on material surfaces.Laser-assisted water jet technology demonstrate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in mitigating SEE on metal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assisted water jet 316L stainless steel micro-trap structures "well"stru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SEE) groove depth groove wid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前保险杠注塑参数田口试验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1 位作者 钱子龙 李兵兵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为了获得低翘曲量的汽车用前保险杠制品,对制品浇口充填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经验证,聚合物链不会断裂,材料不会降解,优化后浇口成型方案合理。选取熔体温度(H)、注射压力(I)、模具表面温度(J)、“辅助流道”直径(K)、浇口宽度(L)、冷... 为了获得低翘曲量的汽车用前保险杠制品,对制品浇口充填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经验证,聚合物链不会断裂,材料不会降解,优化后浇口成型方案合理。选取熔体温度(H)、注射压力(I)、模具表面温度(J)、“辅助流道”直径(K)、浇口宽度(L)、冷却时间(M),为研究对象,构建6因素5水平25次田口试验,当H为225℃,I为60 MPa,J为75℃,K为10 mm,L为20 mm,M为40 s(第6组工艺参数)时,最大翘曲量(20.10 mm)最小。通过极差分析,获得各因素各水平与最大翘曲量的关联,熔体温度、注射压力、“辅助流道”直径,对最大翘曲量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冷却时间,对最大翘曲量的影响作用不大;浇口宽度及模具表面温度,对最大翘曲量的影响最弱。在H为225℃,I为60 MPa,J为75℃,K为12 mm,L为32 mm,M为30 s参数下最大翘曲量较第6组工艺参数下的最大翘曲量,降低了30.3%。经试验验证,成型后的制品表面光泽均匀,没有出现烧焦、困气、熔接痕等缺陷,成型状态优良,保险杠两端与模具贴合良好,没有发现翘曲现象,验证了工艺参数的准确性,佐证了Moldflow 2024模流数值软件分析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保险杠 熔体温度 注射压力 模具表面温度 “辅助流道”直径 浇口宽度 冷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非赫兹接触闪温计算方法
3
作者 徐向阳 樊林放 +2 位作者 姚璐 贾涵杰 古代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3,共8页
针对人字齿轮抗胶合设计中轴交错位引起载荷分配不均和缺乏有效闪温计算方法的问题,本文基于影响系数法,综合考虑几何传动误差和轴交错位误差对齿面初始接触间隙的影响,提出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非赫兹接触分析方法,获得二维分布的接触应... 针对人字齿轮抗胶合设计中轴交错位引起载荷分配不均和缺乏有效闪温计算方法的问题,本文基于影响系数法,综合考虑几何传动误差和轴交错位误差对齿面初始接触间隙的影响,提出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非赫兹接触分析方法,获得二维分布的接触应力和沿齿宽变化的接触半宽,并改进Blok闪温公式,建立了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齿面闪温动态计算模型,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随着错位角增大,左右侧齿面偏载现象逐渐加重;随着滚动角度增大,齿面闪温和两侧闪温差值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随着转速增大,除节点外闪温差值增大,越靠近啮入啮出两侧,增大速率越快。研究成果可为人字齿轮抗胶合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 轴交错位误差 载荷分配 非赫兹接触 接触应力 接触半宽 齿面闪温 抗胶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红黏土中水平矩形锚板上拔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罗广 胡伟 +2 位作者 杜弘毅 王辉 张翰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97-2903,共7页
针对红黏土地基中水平矩形锚板上拔承载特性,通过自制的可视化拉拔模型试验系统,结合数字照相测量技术,开展了饱和红黏土地基中水平矩形锚板的竖向拉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锚周土体滑动面随埋深比的变化呈现不同形态,但初始角并不随埋... 针对红黏土地基中水平矩形锚板上拔承载特性,通过自制的可视化拉拔模型试验系统,结合数字照相测量技术,开展了饱和红黏土地基中水平矩形锚板的竖向拉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锚周土体滑动面随埋深比的变化呈现不同形态,但初始角并不随埋深比发生变化。荷载位移曲线一般具有较明显的峰值特征,但随着埋深比的增大,该特征逐渐减弱;埋深比相同时,长宽比越小,锚板承载的三维特性越显著,曲线的峰值特征也越明显。承载力系数随着埋深比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但不同长宽比下的规律有所差别;承载力系数随长宽比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不同埋深比下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结论:对于试验红黏土,至少在埋深比4的范围内,锚板可归为浅埋型,埋深比大于8的情况则已属于深埋型。同等条件下,受黏聚力和剪胀性的影响,锚板抗拔承载力系数在红黏土地基中的数值介于松砂地基和密砂地基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锚板 红黏土 长宽比 埋深比 滑动面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表破裂带宽度统计的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范围分析
5
作者 张伟恒 张东升 +2 位作者 陈杰 田勤俭 何万通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5-366,共22页
基于大量震例的地表破裂带宽度统计是确定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范围最客观的方法,能够为重大工程的活动断层避让原则和距离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文中收集了75例文献记录的地表破裂带宽度和49例地表破裂矢量数据,对文献记录的地表破裂带宽度... 基于大量震例的地表破裂带宽度统计是确定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范围最客观的方法,能够为重大工程的活动断层避让原则和距离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文中收集了75例文献记录的地表破裂带宽度和49例地表破裂矢量数据,对文献记录的地表破裂带宽度进行了汇总,并对地表破裂矢量数据进行了空间分析,在考虑断层性质及几何结构的情况下,获得各类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和分布式破裂密集分布区。根据文献记录数据统计,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在几何复杂段的地表破裂带宽度分别为8100m、3700m、10100m,在平直段分别为160m、120m、400m。根据矢量数据分析,正断层上盘、下盘,逆断层上盘、下盘,走滑断层在主破裂两侧连续分布地表破裂的最大范围分别约为14000m、7000m,6400m、4300m,17700m,其中地表破裂密集分布区域边界与主断层的距离分别为700~800m、200~300m,1000~1100m、400~500m,500~600m。综合确定活动断层变形区范围边缘在正断层上盘、下盘,逆断层上盘、下盘,走滑断层两盘到主断层的距离分别为400~500m、200~300m,500~600m、200~300m,400~500m。考虑断层定位、地表破裂的新生性并排除特殊震例影响,确定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范围边缘在边界清晰的断层平直段距主断层破裂带外围边缘的最小距离为400~500m。在断层的阶区、端部、拐折等几何复杂段及薄皮状逆断层上盘等特殊构造位置,还应针对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范围进行专门研究。利用丰富详细的地表破裂数据能够得到更全面的认识,文中的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作为在活动断层附近选址的重大工程对活动断层避让的参考,未来仍需要不断补充地震地表破裂数据完善文中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 分布式破裂密集分布区 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 活动断层避让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铣削Stellite6合金表面粗糙度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玮 邵忠伟 +2 位作者 孙卓 姜增辉 周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Stellite6合金常被堆焊到其它金属基体表面形成耐磨层,这种堆焊的耐磨层表面在使用时需要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常以磨削完成其精加工。采用高速铣削已经可以在很多金属表面的精加工中实现“以铣代磨”。为在Stellite6合金堆焊层表面的加工... Stellite6合金常被堆焊到其它金属基体表面形成耐磨层,这种堆焊的耐磨层表面在使用时需要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常以磨削完成其精加工。采用高速铣削已经可以在很多金属表面的精加工中实现“以铣代磨”。为在Stellite6合金堆焊层表面的加工中实现“以铣代磨”,通过高速铣削试验,运用正交与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主要切削参数对Stellite6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表面粗糙度的经验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高速铣削Stellite6合金的表面粗糙度为0.3~0.5μm,能够实现“以铣代磨”,且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每齿进给量,影响最小的因素为切削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llite6合金 高速铣削 表面粗糙度 每齿进给量 切削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0–T7451高强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缝横截面几何形状与组织性能的相关性
7
作者 许飞 高文强 +2 位作者 刘斌 雷鹏程 闫晓锋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7,76,共9页
高质量的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其焊缝横截面几何形状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研究这些差异性,采用焊缝背宽比(Rw)来定量表征焊缝横截面几何形状。基于3 mm厚7050–T7451高强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优化工艺试验,选取3条典型焊缝,研究了不同R... 高质量的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其焊缝横截面几何形状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研究这些差异性,采用焊缝背宽比(Rw)来定量表征焊缝横截面几何形状。基于3 mm厚7050–T7451高强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优化工艺试验,选取3条典型焊缝,研究了不同Rw与焊接接头宏观成形、微观组织、显微硬度以及拉伸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Rw超过一定阈值时,其正反面熔宽更加均匀,气孔缺陷也得到有效控制。焊缝区的微观组织特征为熔合区附近的细晶层组织、焊缝区大范围的等轴晶组织以及二者之间的柱状树枝晶组织。随着Rw的增加,柱状树枝晶区的宽度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焊缝中心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当Rw≈0.70时,其拉伸性能趋于最佳,平均抗拉强度达到390 MPa,平均断后伸长率约2.9%。拉伸断口呈现出以脆性断裂为主的混合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T7451铝合金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 焊缝背宽比(Rw) 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聚合物辅助磨料射流对大理石切割表面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刘源 聂时君 +2 位作者 陈芷涵 胡东 林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3,30,共6页
为了解决大理石切割表面质量差的问题,通过添加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辅助磨料射流切割大理石,达到降低能耗、改善切割表面质量等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切割速度、高分子聚合物质量浓度、靶距对大理石切割表面粗糙度和切缝宽度... 为了解决大理石切割表面质量差的问题,通过添加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辅助磨料射流切割大理石,达到降低能耗、改善切割表面质量等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切割速度、高分子聚合物质量浓度、靶距对大理石切割表面粗糙度和切缝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切割速度、高分子聚合物质量浓度、靶距,最优方案为切割速度200 mm/min、高分子聚合物质量浓度0.3 g/L、靶距6 mm。添加高分子聚合物可以降低射流液体之间的摩擦阻力,起到流体减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射流 高分子聚合物 正交试验法 工艺参数 切缝宽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拧紧力矩下扩口式航空液压管接头密封特性研究
9
作者 田威 孙伶俐 徐小虎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0,共9页
以ANSYS Workbench为平台,构建管径为10 mm的扩口式航空液压管接头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拧紧力矩状态下,对其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通过计算仿真揭示了拧紧力矩与密封面宽度、平均接触应力分布及最大接触应力的关联规律,... 以ANSYS Workbench为平台,构建管径为10 mm的扩口式航空液压管接头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拧紧力矩状态下,对其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通过计算仿真揭示了拧紧力矩与密封面宽度、平均接触应力分布及最大接触应力的关联规律,通过耐压试验和着色试验验证仿真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37~40 N·m为最优装配力矩,能够满足液压系统工作压力和密封性能要求。该方法可为航空液压系统管路高精度装配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液压管接头 有限元 拧紧力矩 密封面宽度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薄矿脉中深孔爆破围岩夹制作用机理及定量表征方法
10
作者 王智 安龙 +1 位作者 孙星 符洲云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2,共12页
以甘肃某金矿急倾斜薄矿脉为工程背景,针对急倾斜薄矿脉中深孔爆破围岩夹制作用大,矿石贫损大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PMMA(有机玻璃)爆破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究了薄矿脉爆破围岩夹制作用机理,提出并建立了围岩夹制作... 以甘肃某金矿急倾斜薄矿脉为工程背景,针对急倾斜薄矿脉中深孔爆破围岩夹制作用大,矿石贫损大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PMMA(有机玻璃)爆破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究了薄矿脉爆破围岩夹制作用机理,提出并建立了围岩夹制作用的定量表征方法。开展PMMA爆破模型试验,分析了薄矿脉不同采幅条件下的爆生裂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薄矿脉采幅减小,降低了炮孔周围爆破粉碎区以及破裂区的半径,抑制了爆破裂纹的发育。开展了不同薄矿脉采幅条件下的爆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薄矿脉采幅减小,爆破自由面处反射叠加的爆破能量减小,爆破破岩的体积也相应减小,更多的爆破能量以动能的形式散逸不能有效破岩。基于爆破能量分析结果,提出了薄矿脉爆破夹制系数的定量表征方法,即采用半无限工况和窄幅工况下爆破自由面中心点处的总能量峰值之比来定义夹制系数,并用该指标来表征夹制作用的大小,进而通过采幅宽度和岩体力学参数建立了爆破夹制系数预测模型,为急倾斜薄矿脉中深孔爆破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薄矿脉 中深孔 夹制作用 自由面宽度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结构的宽深比与占空比对马氏体不锈钢空化和空蚀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倩楠 胡红祥 郑玉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9,共13页
目的探究表面微结构尺寸变化对空蚀过程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点阵型表面微结构的截面形状,改变其宽深比和占空比,用Gambit对其建立二维平面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尺寸下微结构模型的空蚀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绝对压力、... 目的探究表面微结构尺寸变化对空蚀过程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点阵型表面微结构的截面形状,改变其宽深比和占空比,用Gambit对其建立二维平面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尺寸下微结构模型的空蚀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绝对压力、含汽率以及气泡运动速度等参数。最后根据模拟计算的结果,在样品表面加工出不同占空比的微结构,使用磁致超声振动空化设备,在与数值模拟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空蚀试验,采用失重法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数值模拟分析显示,微结构的宽深比和占空比对空蚀过程均有影响。当宽深比小于2.5时,微结构底面的含汽率降至0.1以下,沟槽内形成一层“液垫”,减缓了空蚀。相较于其他占空比,当占空比为0.91时,含汽率最小,保持在0.4以下,样品表面同样形成“液垫”,缓冲了气泡溃灭时作用在材料表面的冲击力。此外,随着占空比的增大,微结构表面的绝对压力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差距增大,降低了空化程度,同样起到了减缓空蚀的作用。不同占空比下的微结构样品和光滑样品的空蚀试验结果表明,微结构样品的空蚀质量损失均小于光滑样品的空蚀质量损失,且当占空比为0.91时,空蚀质量损失最小,为5.95 mg,远小于占空比为0.71和0.38时,微结构样品。同样证明了表面微结构占空比越大,材料的耐空蚀性能越好。结论微结构宽深比主要影响微结构底面的含汽率,而占空比影响样品表面的绝对压力和微结构顶面的含汽率。相较于光滑表面,微结构样品可以有效减缓马氏体不锈钢的空蚀损伤。当宽深比较小、占空比较大时,材料表面的含汽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有利于减缓空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蚀 表面微结构 数值模拟 含汽率 绝对压力 占空比 宽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细砂地层双线盾构施工实测地表沉降规律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赵胜 相龙胜 +2 位作者 高顺宇 丁建文 刘慧刚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共10页
依托南通地铁二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针对盾构穿越典型粉细砂地层条件,对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开展现场测试和规律分析,对经典Peck公式在南通地区粉细砂地层中双线盾构施工的适用性进行探讨,并研究先行线和后行线土体损失... 依托南通地铁二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针对盾构穿越典型粉细砂地层条件,对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开展现场测试和规律分析,对经典Peck公式在南通地区粉细砂地层中双线盾构施工的适用性进行探讨,并研究先行线和后行线土体损失率和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的取值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粉细砂地层中,后行线隧道施工对地层的二次扰动效应会引起先行线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的显著增加,且二次扰动效应明显强于其他软土地层,但弱于砂土地层;相较于淤泥质土地层,在粉细砂地层中盾构停机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更为显著;先行线和后行线施工引起土体损失率比值η_(1)/η_(2)在1~5倍范围内,平均值为2.3,先行线和后行线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比值K_(1)/K_(2)在1~2倍范围内,平均值为1.4;砂土、粉细砂和粉土地层中土体损失率比值η_(1)/η_(2)均大于1,η_(1)/η_(2)和K_(1)/K_(2)与隧道覆土深度比(H/D)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细砂地层 双线盾构 地表沉降 土体损失率 沉降槽宽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套管悬挂器不同线型凸缘面密封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13
作者 彭佶 李美求 +3 位作者 刘福东 国聪 魏超 李银银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149,共9页
针对油田井口密封装置圆形凸缘面存在的密封宽度窄、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设计圆形、椭圆、锥面凸缘线型,并开展不同线型凸缘面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同结构尺寸、激发载荷条件下,锥面的密封宽度、结构寿命远远优于圆形... 针对油田井口密封装置圆形凸缘面存在的密封宽度窄、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设计圆形、椭圆、锥面凸缘线型,并开展不同线型凸缘面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同结构尺寸、激发载荷条件下,锥面的密封宽度、结构寿命远远优于圆形、椭圆面,但较长的接触宽度导致锥面接触应力无法满足工况需求。建立以锥形密封环为优化对象的分析模型,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各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和取值范围,以上下密封面接触应力为优化目标,得到显著因子与接触应力的一阶、二阶响应模型。优化后的接触应力达到密封要求且分别提高21.7%、8.2%,最大方差仅为曲面的30%,能获得可靠的结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悬挂器 凸缘面 接触应力 密封宽度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有序化砂轮排布参数对磨削筋条表面影响
14
作者 尚钊潼 李兴山 +2 位作者 吕玉山 刘崎 胡深荣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7,31,共5页
为了使用磨粒有序化砂轮磨削出减阻筋条表面,首先,分析了磨粒有序化砂轮的排布参数与磨削减阻筋条表面深宽比的关系,设计出了磨粒有序化砂轮的几何和数学模型,并且建立了磨粒运动轨迹方程;然后,建立了减阻筋条深宽比与有序化砂轮排布参... 为了使用磨粒有序化砂轮磨削出减阻筋条表面,首先,分析了磨粒有序化砂轮的排布参数与磨削减阻筋条表面深宽比的关系,设计出了磨粒有序化砂轮的几何和数学模型,并且建立了磨粒运动轨迹方程;然后,建立了减阻筋条深宽比与有序化砂轮排布参数之间的数学方程;最后,由仿真结果得到了砂轮排布参数对减阻筋条表面形貌与深宽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粒有序化砂轮的排布参数中,倾斜角度、磨粒间距和磨削深度的改变会直接对减阻筋条尺寸有影响并且对其深宽比的大小起到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磨粒有序化砂轮 筋条表面 深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贴式永磁电机在PWM激励下永磁体涡流损耗计算模型
15
作者 曾梓涵 张庆湖 +2 位作者 程思为 王东 姜亚鹏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8,56,共8页
针对现有模型难以计算PWM激励下表贴式永磁电机永磁体涡流损耗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由PWM谐波引起的永磁体内涡流损耗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磁导率分布函数获取气隙径向磁密,能够考虑定子开槽及谐波电流影响。首先,在忽略涡流反作用情况... 针对现有模型难以计算PWM激励下表贴式永磁电机永磁体涡流损耗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由PWM谐波引起的永磁体内涡流损耗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磁导率分布函数获取气隙径向磁密,能够考虑定子开槽及谐波电流影响。首先,在忽略涡流反作用情况下解析计算了永磁体内磁密变化率;然后,应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了永磁体内电位,综合得到了涡流损耗;最后,用有限元法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永磁体分段数的增大,涡流损耗减小,涡流反作用也随之减弱;永磁体涡流损耗主要由1倍、2倍开关频率附近电流谐波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谐波 涡流损耗 表贴式永磁电机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冲刷作用下单体土工袋稳定特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豪杰 李晓庆 +1 位作者 戚印鑫 蔡天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92,共12页
【目的】为探究水流冲刷作用下单体土工袋在河流护岸结构中护底处的稳定规律,【方法】基于塔里木河土工袋护岸工程,搭建水槽模型试验平台,制作了不同规格土工袋模型。讨论Robin体积公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不足。基于土工袋试验结果,分... 【目的】为探究水流冲刷作用下单体土工袋在河流护岸结构中护底处的稳定规律,【方法】基于塔里木河土工袋护岸工程,搭建水槽模型试验平台,制作了不同规格土工袋模型。讨论Robin体积公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不足。基于土工袋试验结果,分析了土工袋充填率、长宽比、下垫面糙率、摆放形式等实际工程中重点关注因素与稳定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土工袋所受推力FD随充填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升力FL随充填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长宽比大于2.33时,土工袋顺水流放置时稳定性逐渐降低,而垂直水流放置时,土工袋稳定性随长宽比的增加一直降低;通过改变土工袋与下垫面的糙率可有效提高土工袋的稳定性。【结论】结果表明:充填率通过直接影响装填后土工袋有效受力面积,进而影响使土工袋失稳的FD和FL的大小;土工袋的稳定不仅与充填率有关,还受土工袋长宽比设计的影响,较大的长宽比不利于土工袋的稳定,且顺水流、垂直水流放置时稳定能力差别很大;实际工程中可在护底处土工袋下方铺设土工布,一方面可提高土工袋的摩擦稳定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起到一定的反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河岸护坡 土工袋稳定性 模型试验 充填率 长宽比 下垫面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约束及分离面宽度对铅切割索分离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先明春 张月萍 +5 位作者 李柠芮 尹鑫 王友 索奇 刘名兴 成琦 《含能材料》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为研究舱体边界约束及分离面宽度对铅切割索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铅切割索爆炸后射流分离靶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自由边界约束、固定边界约束和分离面削弱槽宽度对铅切割索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铅切割... 为研究舱体边界约束及分离面宽度对铅切割索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铅切割索爆炸后射流分离靶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自由边界约束、固定边界约束和分离面削弱槽宽度对铅切割索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铅切割索分离铸铝等脆性材料是切割索射流侵彻和高压爆轰产物共同作用结果,边界约束对射流侵彻的影响较小,固定边界约束和自由边界约束对相同切割索射流侵彻深度的偏差小于5%;不同的边界约束对靶板的崩裂过程影响较大,固定边界约束会在切割索分离时限制材料的形变位移,进而限制高压爆轰产物对铸铝等脆性材料的崩裂作用,导致后续分离难度加大。增加分离界面削弱槽宽度,可有效降低分离装置边界约束对切割索分离性能的影响,提高切割索的分离可靠性,当削弱槽宽度≥12 mm时,2.7 g·m^(-1)铅切割索能够可靠分离4.5 mm厚的ZL114A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分离 铅切割索 边界约束 分离面宽度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M多工艺参数对PLA制件尺寸误差的影响
18
作者 王超 岳彩宾 +4 位作者 罗殿宇 范恒亮 蒋士春 赵静 李大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9,共8页
为探索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FDM)的工艺参数对聚乳酸(PLA)制件成型尺寸误差的影响规律,通过逆向数据采集方法对制件的长度误差、宽度误差、厚度误差进行测量对比,在4个单一工艺参数(外墙打印速度、外墙线宽、打印温度、打印层高)变化... 为探索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FDM)的工艺参数对聚乳酸(PLA)制件成型尺寸误差的影响规律,通过逆向数据采集方法对制件的长度误差、宽度误差、厚度误差进行测量对比,在4个单一工艺参数(外墙打印速度、外墙线宽、打印温度、打印层高)变化对尺寸误差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筛选出的3个主要因素进行交互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长度误差受工艺参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厚度误差,工艺参数对长度误差、宽度误差以及厚度误差的影响程度的排序均为:打印层高>打印温度>外墙线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 外墙打印速度 外墙线宽 打印温度 打印层高 响应面法 尺寸误差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缺陷分析 被引量:48
19
作者 武彩虹 韩静涛 +1 位作者 刘靖 余万华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5,共3页
针对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缺陷,从轧钢角度,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低碳钢“翘皮”缺陷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轧制加热制度和调宽量对“翘皮”缺陷的发生率有较大影响。通过对SP侧压定宽和立辊定宽轧制两种工艺的比较,发... 针对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缺陷,从轧钢角度,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低碳钢“翘皮”缺陷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轧制加热制度和调宽量对“翘皮”缺陷的发生率有较大影响。通过对SP侧压定宽和立辊定宽轧制两种工艺的比较,发现SP侧压定宽轧制时,金属流动均匀,不易产生“狗骨”形,更有利于降低缺陷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 翘皮 加热制度 调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伏活断层未来地表破裂带宽度与位错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48
20
作者 韩竹军 冉勇康 徐锡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4-494,共11页
采用Okada(1992 )有关地震断层地表位移的计算方法和程序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 0 0 11- 2 0 0 1) ,推导了隐伏活断层突然错动产生地表破裂带的临界值 ,即在相隔 5m的水平上 ,位移差超过 0 1m。初步讨论了隐伏活断层地表破... 采用Okada(1992 )有关地震断层地表位移的计算方法和程序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 0 0 11- 2 0 0 1) ,推导了隐伏活断层突然错动产生地表破裂带的临界值 ,即在相隔 5m的水平上 ,位移差超过 0 1m。初步讨论了隐伏活断层地表破裂带随埋深、倾角、断裂力学性质和断面位错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对于隐伏正断层 ,地表破裂带宽度随覆盖层埋深的增加表现出非线性特点 ,具有从小到大 ,再变小的特点 ;地表破裂带位错量峰值随埋深线性递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隐伏正断层倾角越小 ,地表破裂带越偏向下盘 ,并且 ,地表破裂带的宽度也变小。与隐伏正断层相比 ,隐伏走滑断层地表位移差随埋深衰减更快。随着隐伏活断层断面上位错量的增加 ,地表破裂带宽度会显著变宽 ,位错量也随之增大。这些认识和计算结果为城市规划、各种生命线工程和建 (构 )筑物的跨断层设防 ,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活断层 地表破裂带 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