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and Friction Sensitivity of Energetic Materials:Methodical Evaluation of Technological Safety Fea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Aleksandr Smirnov Oleg Voronko +1 位作者 Boris Korsunsky Tatyana Pivina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Key methods developed and used in the USSR and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and friction sensitivity of energetic materials and explosives have been discussed.Experimental methodologies and instru... Key methods developed and used in the USSR and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and friction sensitivity of energetic materials and explosives have been discussed.Experimental methodologies and instruments that underlie the assessment of their production and handling safety have been described.Studies of a large number of compounds have reveal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ir sensitivity parameters and structure of individual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The range of chang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compounds we examined covers the entire region of their existence.Theoretical methodology and equations have been formulated to estimate the impact and friction sensitivity parameters of energetic materials and to evaluate the technological safety in use.The developed method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accuracy calculations and prediction of sensitivity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etic materials experimental testing friction sensitivity impact sensitivity regressive analysis safety in use methodical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for Applied Materials of Eco-technology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俊斌 梁大庆 +1 位作者 陈洁音 翁韶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4-177,256,共5页
The eco-materials(includ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material) applied in the eco-technology in internal currently,usually lack of evaluation for applicative conditions.Hence,this study carry on the whole research and ide... The eco-materials(includ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material) applied in the eco-technology in internal currently,usually lack of evaluation for applicative conditions.Hence,this study carry on the whole research and identifications to draft the eco-materials of eco-technology.The evaluation models of applied materials for eco-technology were proposed.The quantitative score were obtained by expert’s person evaluation.Three models were propos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applied material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statistical procedures were adopted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materials for eco-technolog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arison of applied materials can be treated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For the further analysis,more evaluated data from expert’s experience need to be collected then the bias of person subject can be reduced.In addition to reach the benefits in the respects of ecosystem,society,economy and function,also practice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in eco-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台湾省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n Diseases Resistance of Cotton Material and Its Utilization
3
作者 ZENG Hua-lan,HE Lian,YE Peng-sheng,ZHANG Yu,WEI Shu-gu(Industri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Jianyang 641400,Sichuan,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2-,共1页
Fusarium wilt and Verticillium wilt are important worldwide fungal diseases on cotton that cause damage to yield and quality.The pathogens survive in soil as microsclerotia for many years,and
关键词 evaluation on Diseases Resistance of Cotton material and Its Utilization RV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s between femoral strength evaluated by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BMD,material distribution and geometric morphology
4
作者 He Gong1,Linwei Lv1,Rui Zhang1,Dong Zhu3,Ming Zhang2(1.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5,P.R.China 2.Department of Health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cs,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Hong Kong,China 3.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No.1 Hospital,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China)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66-66,共1页
Precisely quantifying the strength of the proximal femur and accurately assessing hip fracture risk would enable those at high risk to be identified so that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could be taken.Development of bette... Precisely quantifying the strength of the proximal femur and accurately assessing hip fracture risk would enable those at high risk to be identified so that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could be taken.Development of better measures of femoral strength using the clin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Relationships between femoral strength evaluated by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BMD material distribution and geometric morphology F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改造背景下深部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军太 徐凤银 +9 位作者 曹运兴 李相方 黄红星 王凯 陈明 张硕 吉义天宇 王伟 孙政 李靖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17,共18页
近些年深部煤层气发展迅速,在多个深部煤层气区块都取得单井日产万方的突破,为了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发深部煤层气,大幅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建立合理、可靠且考虑因素全面的煤层气物质平衡方程,并研究深部煤层气藏或气井控制储量、平均煤... 近些年深部煤层气发展迅速,在多个深部煤层气区块都取得单井日产万方的突破,为了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发深部煤层气,大幅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建立合理、可靠且考虑因素全面的煤层气物质平衡方程,并研究深部煤层气藏或气井控制储量、平均煤储层压力、不同类型气体产量占比、产能评价指标和最终可采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目前考虑游离气、煤基质收缩、溶解气、吸附气富集的微孔与游离气和水占据的介孔之间的压差和煤储层改造影响的煤层气物质平衡方程鲜有报道。首先基于深部煤层气藏物质平衡原理,在常规物质平衡方程考虑应力敏感引起的孔隙压缩、基质收缩、水的膨胀和产水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吸附气富集的微孔与游离气和水占据的介孔之间的压差、煤储层改造引起的煤储层物性参数变化和溶解气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煤储层改造背景下的深部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然后提出了深部煤层气线性拟合的吸附气−游离气−溶解气储量评价方法、平均地层压力显式计算方法、吸附气−游离气−溶解气产量占比评价方法、深部煤层气井产能评价方法和最终可采储量EUR预测方法;最后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例应用,评价了实例井控制的吸附气−游离气−溶解气储量,揭示了深部煤层气井生产过程中吸附气−游离气−溶解气产量占比变化规律,剖析了产能指标变化特征并预测了不同废弃压力下的EUR和煤层气采收率。研究表明:提出的深部煤层气储量评价方法,仅需实测2次以上的平均煤储层压力和对应的累计产气量和产水量数据,即可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评价出深部煤层气井吸附气−游离气−溶解气的储量;提出的深部煤层气平均地层压力计算方法为显式表达式,避免了隐式求解方法中复杂的计算机编程计算;提出的深部煤层气井吸附气−游离气−溶解气产量占比评价方法,无需在井口安装碳同位素监测装置,可实时评价出不同气体产量占比;提出的综合流体、游离气、吸附气、溶解气和水井底采出指数可以用于识别深部煤层气井工作制度的合理性;提出的深部煤层气井EUR预测方法,可将生产数据整理成视压力p/Z^(*)与累计产气量Gp的直线表达式,给定某一废弃压力,即可预测出深部煤层气井的EUR;实例井生产初期游离气日产气量占比和吸附气日产气量占比相当,在生产过程中,游离气日产气量占比先快速上升后缓慢降低最后逐渐稳定在29%,吸附气日产气量占比则先快速降低后缓慢上升最后逐渐稳定在70%,而溶解气日产气量占比一直较低;当废弃压力分别为4、3和2 MPa时,该深部煤层气井的煤层气采收率分别为37.8%、44.2%和52.4%,降低废弃压力是提高深部煤层气藏采收率较为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物质平衡方程 游离气 储量评价 煤储层压力 产量占比 产能评价 最终可采储量EUR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以江苏新材料产业为例
6
作者 刘媛 张华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2,共8页
[研究目的]对“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可以为政府部门科学布局攻关项目提供指引,为企业进行研发布局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构建了“卡脖子”技术识别、技术评价和技术布局三阶段“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模型。技术识别阶段,依据德尔菲法识... [研究目的]对“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可以为政府部门科学布局攻关项目提供指引,为企业进行研发布局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构建了“卡脖子”技术识别、技术评价和技术布局三阶段“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模型。技术识别阶段,依据德尔菲法识别出江苏新材料产业亟需攻关的“卡脖子”技术;技术评价阶段,借鉴技术成熟度模型,构建六维度的“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模型;“技术布局”阶段,针对技术名称增加技术参数指标,将“卡脖子”技术清单转化为科技项目指南清单。通过“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模型对“卡脖子”技术发展状态及需要攻关技术的优先级进行评价,为政府部门提供支撑。[研究结果/结论]结论显示:江苏新材料产业亟待攻关的“卡脖子”技术有14项,最紧迫的攻关技术分布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最亟需攻关的技术是氮化镓、碳化硅功率器件及微波器件;从学科就绪度看,江苏已布局学科对智能传感器技术的支撑力度最强;从专利就绪度看,大尺寸高质量氮化镓、氮化铝、碳化硅衬底及外延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增长率成熟度最高;从人才就绪度看,高端轴承钢等高性能特种钢技术储备的学科人才最多;从市场就绪度看,石墨烯基先进储能技术具有最强的市场潜力和需求;从生态就绪度看,高性能特种钢技术研发条件最为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技术评价 技术攻关评价 技术识别 评价模型 新材料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材料可燃性评价方法的现状和发展
7
作者 朱凤 李森 王双峰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火灾预防是载人航天器舱内火灾安全策略的基础。为尽可能消除火灾隐患,需要认识航天器材料(主要是非金属固体材料)在其应用条件下的可燃特性,进而对材料选择和使用进行控制,这是航天器火灾预防的主要工程措施,也是火灾监测和灭火等其他... 火灾预防是载人航天器舱内火灾安全策略的基础。为尽可能消除火灾隐患,需要认识航天器材料(主要是非金属固体材料)在其应用条件下的可燃特性,进而对材料选择和使用进行控制,这是航天器火灾预防的主要工程措施,也是火灾监测和灭火等其他安全设计的出发点。经过长期技术积累和实践应用,国内外已经建立起载人航天器材料可燃性的标准测试试验以及相应的评价准则,但是,现行评价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微重力等特殊应用环境中的材料燃烧特性,改善可燃性评价能力、发展新的测试方法,是燃烧和火灾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评述载人航天器材料可燃性的主要测试方法,介绍国内外在研究、改进材料可燃性评价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 火灾安全 火灾预防 可燃性评价 固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双暂堵压裂实验装置研发与应用
8
作者 郭天魁 郝彤 +6 位作者 张跃龙 陈铭 曲占庆 王文宇 吕明锟 杨仁杰 戴海静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为将基于缝间(段内)射孔暂堵球与缝内暂堵剂的“缝间-缝内”暂堵压裂技术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该文设计了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装置能够设置泵注压力、排量、射孔参数、裂缝粗糙程度、裂缝宽度等实验条件,开... 为将基于缝间(段内)射孔暂堵球与缝内暂堵剂的“缝间-缝内”暂堵压裂技术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该文设计了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装置能够设置泵注压力、排量、射孔参数、裂缝粗糙程度、裂缝宽度等实验条件,开展非常规储层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并通过进出口流量监测、多点测压、可视化图像处理等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精细化表征,对段内暂堵与缝内暂堵两种压裂辅助工艺进行评价优化。该实验装置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安全、功能丰富,是储层改造技术创新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实验装置 井筒-射孔-裂缝全耦合 暂堵压裂 暂堵材料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的选择
9
作者 高易 戚桂村 +3 位作者 韩朋 茹越 姜超 郭照琰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3,共9页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MDSP)是指能够与医疗器械共同最终灭菌,并保持无菌状态,提供物理保护,确保医疗器械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安全有效的一类材料。MDSP一般分为保护性包装和无菌屏障系统,后者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构成直接保护,是包...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MDSP)是指能够与医疗器械共同最终灭菌,并保持无菌状态,提供物理保护,确保医疗器械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安全有效的一类材料。MDSP一般分为保护性包装和无菌屏障系统,后者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构成直接保护,是包装系统的核心部分,可由多种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纸、塑料薄膜、无纺布等。无菌屏障系统的失效则意味着医疗器械产品的失效,因此包装材料需要满足灭菌适应性、无菌阻隔性和机械强度等多方面的要求。结合国内外MDSP的研究现状,并从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出发,对材料应具备的性能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最后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透气型MDSP形式和材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包装材料 评价标准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先订单的物料齐套分析与系统开发
10
作者 曹勇 袁逸萍 李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3,共5页
针对优先订单的物料不齐套造成的生产停滞问题,对优先订单的物料齐套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案进行研究,构建了优先订单的物料齐套分析平台。利用贪婪算法(Greedy Algorithm)、BOM(Bill of Materials)存储算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实现了基于... 针对优先订单的物料不齐套造成的生产停滞问题,对优先订单的物料齐套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案进行研究,构建了优先订单的物料齐套分析平台。利用贪婪算法(Greedy Algorithm)、BOM(Bill of Materials)存储算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实现了基于优先级的订单物料齐套分析系统,并以企业实际生产数据多次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优先订单的物料齐套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查询优先订单的齐套数量,指导企业生产,减少因物料缺失而造成的停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齐套 订单优先级 模糊综合评价 贪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丁基磺酸钾溶液标准物质研制与不确定度评定
11
作者 胡静蕾 高燕 +2 位作者 李秀琴 陈智 张庆合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4-1601,共8页
针对环境、食品等基质中新污染物检测计量溯源的需求,研制了甲醇中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溶液标准物质。通过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19F-核磁共振波谱对PFBS纯品原料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质量平衡法对PFBS纯品原料进行纯度定值... 针对环境、食品等基质中新污染物检测计量溯源的需求,研制了甲醇中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溶液标准物质。通过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19F-核磁共振波谱对PFBS纯品原料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质量平衡法对PFBS纯品原料进行纯度定值,其中结构类似物杂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HPLC-CAD)进行测定,水分采用卡尔费休法进行测定,无机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挥发性溶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测定。质量平衡法测得PFBS原料纯度为99.57%。甲醇中PFBS溶液标准物质采用重量-容量法制备,质量浓度为50.5μg/mL。对PFBS溶液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短期和长期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该溶液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对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包括原料纯度定值、溶液配制过程、溶液均匀性和稳定性等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1%,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2%(k=2)。该标准物质为国内首次获批的全氟化合物类国家有证标准物质,能够保证相关检测结果的溯源性、可比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丁基磺酸钾 标准物质 质量平衡法 电雾式检测器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磷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异质性——以湖北省荆州区为例
12
作者 李雅琼 严如玉 +4 位作者 司转运 李鹏慧 高阳 邹家龙 李继福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5,97,共8页
[目的]明确江汉平原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磷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水稻种植区域磷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区为例,测定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磷含量并对其等级进行评价。对荆州区水稻土3种成土母质(冲积物母质、... [目的]明确江汉平原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磷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水稻种植区域磷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区为例,测定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磷含量并对其等级进行评价。对荆州区水稻土3种成土母质(冲积物母质、次生黄土母质和湖积物母质)分布地区的基本农田进行调查,共选择600个土壤样点进行采样,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总磷(TP)、有机磷(OP)、有效磷(AP)和水溶性磷(WSP)含量。[结果]荆州区冲积物母质地区、次生黄土母质地区和湖积物母质地区的水稻土总磷含量平均分别为0.881,0.427,0.579 g/kg;有机磷含量分别为0.104,0.058,0.066 g/kg;有效磷含量为24.418,11.339,17.043 mg/kg;水溶性磷含量为21.157,13.421,22.600 mg/kg。水稻土各形态磷含量在荆州区南部(长江沿岸)冲积物母质和湖积物母质发育地区较高,而中部和北部次生黄土母质发育(丘陵岗地)地区较低。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磷分级标准,荆州区水稻土总磷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有效磷以中等水平为主,且冲积物和湖积物发育水稻土磷量高于次生黄土母质地区。冗余分析和空间插值表明,荆州区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的地带分布与长江、湖泊和丘陵位置密切相关,并显著影响土壤磷的空间异质性。[结论]荆州区可考虑在长江两岸和湖泊周边的冲积物和湖积物母质分布区适度控制磷肥用量,在丘陵地区的次生黄土母质分布区适当增施磷肥用量以提高土壤肥力和维持作物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母质类型 土壤磷含量 空间分布 肥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典型原材料资源关键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3
作者 高文芳 郭天玥 +6 位作者 高放 于曼 崔晗 李华杰 阎文艺 吕龙义 孙峙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9-1631,共13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矿产原材料的开采不断加深,许多资源面临供应危机。为了更好地计算该矿产的关键性,同时满足低碳的需求,众多研究团队的原材料关键性研究方法相继出现。本研究详细论述了美国、欧盟、中国的4种典型...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矿产原材料的开采不断加深,许多资源面临供应危机。为了更好地计算该矿产的关键性,同时满足低碳的需求,众多研究团队的原材料关键性研究方法相继出现。本研究详细论述了美国、欧盟、中国的4种典型原材料关键性评价方法,及另外8种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方法,针对73种关键性原材料深入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对评价方法的评价框架进行梳理、对评价结果进行归纳、对评价的展现形式进行对比、对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大部分关键性评价都包含供应风险、供应限制的脆弱性以及环境影响三大指标,展现方法大致分为加权求和法和矩阵分析法。分析得出现阶段各评价方法存在评价对象局限、指标不全、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原材料关键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确定了锂、钴等28种公认的关键原材料。最后,提出原材料关键性评价的未来发展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性质,即全面性、可自定义性、可预见性和准确性,以促进关键性评价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普及,为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化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材料关键性 综合评价 供应风险 矩阵分析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应用
14
作者 刘乃毓 李曼莉 +1 位作者 傅博强 李茹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3-441,共9页
为解决现有研究报道中的制备的酿酒酵母标准物质的浓度无法满足浮游菌采样器采样时气溶胶发生需求的问题,研制了浮游菌采样器采样生物效率计量评价用酿酒酵母标准物质。结果表明,制备的酿酒酵母标准物质中酵母存活率达(81.2±1.4)%... 为解决现有研究报道中的制备的酿酒酵母标准物质的浓度无法满足浮游菌采样器采样时气溶胶发生需求的问题,研制了浮游菌采样器采样生物效率计量评价用酿酒酵母标准物质。结果表明,制备的酿酒酵母标准物质中酵母存活率达(81.2±1.4)%,该标准物质定量标准值为8.65×10^(6) CFU/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_(rel)为4.32%(k=2),均匀性稳定性良好,4℃和-20℃下能稳定保存14天,-80℃下能稳定保存6个月。此外,酿酒酵母标准物质产生的生物气溶胶可以被采集到并保持活性,满足浮游菌采样器采样生物效率评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生物效率 计量评价 酿酒酵母 浮游菌采样器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用水性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15
作者 冯雷 葛腾旺 +3 位作者 李彦伟 傅豪 张丹 陈谦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224,228,共9页
为进一步提升路用水性环氧树脂(WER)与水性聚氨酯(WPU)的工作性能,分别以相反转法、预聚体法和物理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类型的路用WER、水性聚氨酯及WER改性水性聚氨酯,并基于乳液粒径、黏度、干燥时间、稳定性、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等性能... 为进一步提升路用水性环氧树脂(WER)与水性聚氨酯(WPU)的工作性能,分别以相反转法、预聚体法和物理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类型的路用WER、水性聚氨酯及WER改性水性聚氨酯,并基于乳液粒径、黏度、干燥时间、稳定性、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等性能指标优化了路用WER和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组成,研究评价了WER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增强效果。结果表明:相转化法制备WER的适宜剪切速率为1300~1500r/min,其较优配方为E-51型环氧树脂+脂环胺型固化剂+16%非离子活性乳化剂GL8661;路用WER工作性能优异,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和弯曲变形可分别达到34.46MPa、12.96%、76.87MPa、17.79mm;N-甲基二乙醇胺(MDEA)、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聚氧乙烯醚(POE)这3种亲水扩链剂的推荐用量分别为6.6%、5.4%和5.2%,相应3种水性聚氨酯固化物的拉伸强度依次为5.22MPa、8.06MPa和8.24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045%、1718%和846%;水性聚氨酯经WER改性后性能增强显著,平均粒径和黏度分别增长91%~103%、58%~185%,拉伸强度增大98%~366%,断裂伸长率减小19%~53%,WER与WPUⅢ的相容性最好,WER-WPUI性能增强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材料 水性聚合物 改性 制备优化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电介质非线性响应数值仿真与团聚程度无损评估
16
作者 邱勇霖 张硕 +1 位作者 成立 王汉卿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7-1600,共14页
纳米颗粒分散性是影响纳米电介质绝缘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实现分散性的无损表征,该文首先建立了表征纳米颗粒团聚程度的团聚界面失配模型,并推导了纳米电介质非线性响应本构关系;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纳米电介质非线性响应本构关系进... 纳米颗粒分散性是影响纳米电介质绝缘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实现分散性的无损表征,该文首先建立了表征纳米颗粒团聚程度的团聚界面失配模型,并推导了纳米电介质非线性响应本构关系;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纳米电介质非线性响应本构关系进行验证,并基于仿真结果确定了最优的实验激励信号参数;最后制备了不同分散性的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环氧样品,对其进行非线性超声(NLUS)测试,结合界面失配模型实现了等效粒径的定量反演。NLUS粒径反演结果与大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统计结果误差在2.75%~5.2%之间,表明所提出的非线性声学方法可实现颗粒团聚程度的准确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改性材料 纳米分散性评估 非线性超声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沥青混合料研究进展与性能评价
17
作者 严澔 郜梓克 +2 位作者 晁先磊 赵魏 王朝辉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2-280,共9页
为使设计的铁尾矿沥青混合料组成更合理,提高铁尾矿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水平,对比了铁尾矿砂相关技术规范,厘定了铁尾矿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研究现状,探明了沥青种类、铁尾矿掺量及粒径、外加剂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使设计的铁尾矿沥青混合料组成更合理,提高铁尾矿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水平,对比了铁尾矿砂相关技术规范,厘定了铁尾矿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研究现状,探明了沥青种类、铁尾矿掺量及粒径、外加剂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尾矿砂掺配粒径为0~0.075 mm时,推荐掺量为40%~60%;掺配粒径为0.075~4.75 mm时,推荐掺量为26%~50%;铁尾矿砂的掺配粒径范围越大,其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越明显;铁尾矿掺入粒径越小、掺量越大,铁尾矿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越好;铁尾矿石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特性均较普通沥青混合料有所提高,且铁尾矿石经适当改性,其水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可得到改善。虽然当前关于铁尾矿沥青混合料的研究成果不少,但面向复杂服役场景的铁尾矿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研究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铁尾矿 沥青混合料 材料组成 性能评价 自愈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决策阶段土石坝堆石料弹性模量系数快速取值方法
18
作者 朱方亮 朱凯斌 +3 位作者 杨正权 李敬军 于仲洋 范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2-425,437,共15页
大坝变形分析是土石坝结构分析和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坝料变形特性参数的确定是大坝变形分析的基础。针对在大坝前期决策阶段(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期)多不具备通过试验确定坝料变形特性参数的问题,基于贝叶斯网络,提... 大坝变形分析是土石坝结构分析和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坝料变形特性参数的确定是大坝变形分析的基础。针对在大坝前期决策阶段(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期)多不具备通过试验确定坝料变形特性参数的问题,基于贝叶斯网络,提出了坝料变形控制参数K(弹性模量系数)的快速取值方法,为前期开展大坝变形分析和安全评价提供了取值范围。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为:(1)从地震荷载、坝料物理特性和大坝结构特性三个方面,确定了8个贝叶斯网络节点,建立了土石料变形特性网络模型架构;(2)基于建立的土石坝统计数据库,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土石料弹性模量系数K快速取值方法;(3)通过对西部某土石坝坝壳料弹性模量系数K进行取值范围预估,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快速取值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工程前期决策阶段变形安全评价中土石坝坝料弹性模量系数K的取值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土石料 变形参数估计 安全评价 前期决策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工业含铬固废在线处置技术开发与评价
19
作者 冯晓明 赵峥 +1 位作者 郁健 张延玲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4-573,共10页
含铬渣尘泥是钢铁工业固废中的典型代表,因其复杂的特性、高重金属含量及庞大的存量,处理难度极大,亟须建立有针对性的含铬固废分类体系,并给出相应的处置路线。本研究建立了含铬固废处置分类体系,并以不锈钢渣、不锈钢粉尘及酸洗污泥... 含铬渣尘泥是钢铁工业固废中的典型代表,因其复杂的特性、高重金属含量及庞大的存量,处理难度极大,亟须建立有针对性的含铬固废分类体系,并给出相应的处置路线。本研究建立了含铬固废处置分类体系,并以不锈钢渣、不锈钢粉尘及酸洗污泥等为原料开发了高炉渣浴、AOD渣浴和铁水浴熔融处置技术的零固废再生在线处置工艺。结果表明:在热量平衡方面,AOD渣浴所需总热量最小,为117.2 kJ/kg,铁浴所需的总热量最大,为2056 kJ/kg。在物质平衡方面,高炉渣浴工艺的主要产物是粒化玻璃碴,当玻璃化率为99%,残渣替代量为50%时,制备胶凝材料后Cr的浸出量为0.017 mg/L。当AOD渣浴工艺的主要产物为Fe-Cr-C合金及低Cr残渣,残渣替代量为30%时,制备胶凝材料后Cr的浸出量基本未检出,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为37.5 MPa。铁浴工艺的主要产物为Fe-Cr合金及低Cr残渣,残渣替代量为70%时,制备铸石后Cr的浸出量为0.013 mg/L,抗折强度为135.5 MPa。最后,新定义了综合经济指数CBI,铁浴的CBI最大,表现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优势。3种嵌入式在线处置工艺均可实现危固废的低碳、节能、安全、零固废处置,合金产品可用于炼钢流程,残渣可安全用于建材替代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铬固废 在线处置技术 物质能量再利用 资源回收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与半干旱区不同覆盖模式下黄芪种苗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增强 张海强 +1 位作者 韩凤翔 焦智辉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4-37,共4页
针对干旱与半干旱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黄芪种苗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在甘肃定西设置不同覆盖模式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通过对黄芪种苗的干物质累积、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研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够促进黄芪种... 针对干旱与半干旱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黄芪种苗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在甘肃定西设置不同覆盖模式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通过对黄芪种苗的干物质累积、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研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够促进黄芪种苗干物质累积速率,加速种苗根部形态特征建成,进而提高产量。其中根长、根粗较其他处理提高了3.78~10.91 cm和1.16~2.12 mm,产量提高了1065.5~3850.0 kg/hm^(2)。地膜覆盖的高产值弥补了其高资源投入的不足,使其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相比于其他处理,黑膜覆盖具有最高的综合评价指数。因此,地膜覆盖技术可作为干旱与半干旱区高效、可持续的黄芪种苗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覆盖材料 产量特征 经济效益 综合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