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sic Question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1
作者 FENG Dezheng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As a new research field,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facing a lot of challenges.On the one hand,the status of multimodality in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is questioned.Many linguists argue that nonlinguistic signs su... As a new research field,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facing a lot of challenges.On the one hand,the status of multimodality in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is questioned.Many linguists argue that nonlinguistic signs such as gestures and visual images are out of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On the other hand,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re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have many limitations.Moreover,many researchers have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field.In view of these,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basic question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including why we analyze multimodal discourse,whether linguistic theories are applicable to nonlinguistic signs such as visual images and gesture,what is the scope of multimodal research,what are the main theories and methods,and what are the limitations and misunderstandings.It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researchers need to have the awareness of making their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empirical,and application-oriented.It argues that multimodal research should be based on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and should aim at solving real communication problems in the multimedia age.Th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questions is crucial for developing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into a new discipline with strong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up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basic question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research metho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of Political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DA 被引量:1
2
作者 Xie Na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4-311,共8页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derives from traditional critical linguistics.It is a new language theory in western language study emerging between 1970 s and1980s.This theory aims to analyze the non-literary discourse 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derives from traditional critical linguistics.It is a new language theory in western language study emerging between 1970 s and1980s.This theory aims to analyze the non-literary discourse from the angle of criticism.Sta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olitical discourse,this papers describ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analysis approach for political discourse,explores this critical analysis course,and anticipates the tendency of critical 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our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政治 语言学 发展趋势 批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3
作者 Li Binglin Zhan J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7-264,共8页
This paper,by using the theory of Seven Building Tasks to analyze the Prose The Great Goal2 which was ever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me and rheme structure,aims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heo... This paper,by using the theory of Seven Building Tasks to analyze the Prose The Great Goal2 which was ever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me and rheme structure,aims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heory Severn Building Tasks to analyzing an essay,and thus provide a fresh theory and approach for English learners to analyze prose and learn the English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谈分析 七个建筑物任务 目标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互文”视角下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
4
作者 王佳宇 李文花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3,共12页
基于符号学领域的视觉语法和传统的互文理论构建“视觉互文”的概念框架,采用文本分析法中归类、细读及对比的方法,对搜集的代表性国内外媒体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可探索利用“视觉互文”的理论框架对“视觉互文呈现”类新闻语篇... 基于符号学领域的视觉语法和传统的互文理论构建“视觉互文”的概念框架,采用文本分析法中归类、细读及对比的方法,对搜集的代表性国内外媒体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可探索利用“视觉互文”的理论框架对“视觉互文呈现”类新闻语篇中图像符号及图文关系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的路径。研究旨在拓展针对视觉符号或图文关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研究思路,为新闻语篇中视觉传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可以为我国应对国际传媒话语的意识形态操控提供实证性的参考,并提高受众对于新闻语篇中视觉符号及其传播的批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语篇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互文 图片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话语聚焦与变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宋亚峰 汪萌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厘清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话语聚焦与变迁之图景,以2000-2022年教育部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工作要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了我国职业教育“产...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厘清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话语聚焦与变迁之图景,以2000-2022年教育部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工作要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了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关注的五大维度二十二要素分析框架。研究发现,2000-2022年间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主要聚焦培养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改革、办学条件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相关制度建设等五大核心议题。基于各要素频次统计分析所得出的结果,结合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产教融合政策变迁从原先教育端的“单向奔赴”,到产教系统的“双向对接”,再到当前的政行企校协同、产教深度融合。未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仍需进一步提升科学性、实效性与系统性,推进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政策话语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教育学可以为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发展贡献什么?——基于代表性教材的话语分析
6
作者 杨光钦 王静 +1 位作者 赵南 周方莹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共16页
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学需要加快自身知识体系建设。除了自我建构、外部借鉴等发展路径之外,通过吸纳二级学科积累的成熟且有价值的观点、理论或视角来扩展、丰富或深化一级学科的知识体系,也不失为一条重要的促进一级学科发展的有效... 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学需要加快自身知识体系建设。除了自我建构、外部借鉴等发展路径之外,通过吸纳二级学科积累的成熟且有价值的观点、理论或视角来扩展、丰富或深化一级学科的知识体系,也不失为一条重要的促进一级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学前教育学和教育学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发现,学前教育学在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课程与教学、教育系统衔接等基本主题上的陈述或论述,对教育学扩展、丰富或深化自身关于教育社会功能、教育作用机制、课程内涵、教学法、教育系统内部纵向与横向衔接等方面的讨论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教育学通过进一步抽象或整合加工学前教育学等二级学科贡献的有价值的成熟观点、理论或视角,提升自身讨论的广度与深度,不仅有助于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而且会促使自身更好地发挥作为一级学科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知识体系 学科共识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问诊平台医患情感交互方式研究
7
作者 李嘉琪 欧红梅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1,共5页
基于话语分析理论,通过分析“春雨医生”网站上的会话语料,区分了在线医患交际中患者情绪表达和医生回应的不同类型。研究发现,患者倾向于先直接表达消极情绪,后间接表达;而医生则优先专注于完成医疗任务,情感回应滞后。同时,患者在获... 基于话语分析理论,通过分析“春雨医生”网站上的会话语料,区分了在线医患交际中患者情绪表达和医生回应的不同类型。研究发现,患者倾向于先直接表达消极情绪,后间接表达;而医生则优先专注于完成医疗任务,情感回应滞后。同时,患者在获取医疗信息时存在认知偏差,造成情绪波动,导致医生无法直接予以情感响应,需先纠正患者误解。此外,医患情感互动的主题多元化,不仅包括与疾病相关的负面情绪,还涉及回复滞后致歉、经济和医疗资源等现实问题。随着在线医疗咨询的发展,医患情感交互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对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医疗咨询 话语分析 医患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辞结构的篇章级神经机器翻译
8
作者 姜云卓 贡正仙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90,共11页
虽然篇章级神经机器翻译发展多年,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大部分工作都是从模型的角度出发,利用上下文字词信息来构建有效的网络结构,忽视了使用跨句子的篇章结构和修辞信息对模型进行指导。针对这一问题,在修辞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提... 虽然篇章级神经机器翻译发展多年,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大部分工作都是从模型的角度出发,利用上下文字词信息来构建有效的网络结构,忽视了使用跨句子的篇章结构和修辞信息对模型进行指导。针对这一问题,在修辞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对篇章单元和修辞结构树特征分别进行编码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加强了编码器对篇章结构和修辞上的表征能力,使用该方法对模型进行改进后,其翻译结果在多个数据集上都获得了明显提升,性能超过了多个优质的基线模型,并且在提出的定量评估方法和人工分析中译文质量上也表现出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机器翻译 篇章分析 篇章翻译 修辞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进步”还是“实干兴校”:高校参与中小学改进的批判话语分析
9
作者 李星 李太平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6,共13页
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单位,学校改进的范围和边界在不断向外拓展。同为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高校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撬动诸多结构性因素和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借助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以H大学参与中小学改进的... 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单位,学校改进的范围和边界在不断向外拓展。同为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高校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撬动诸多结构性因素和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借助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以H大学参与中小学改进的实践过程为个案,从微观角度近距离考察高校如何描述和理解参与过程。研究发现:实践话语、政策话语和理论话语是高校描述参与学校改进实践过程的主要类型。实践话语通过组织化文本宣传、非文本性乡土话语来稳固参与立场;政策话语通过“名词化”陈述方式践行学校改进合法化的价值原则;理论话语通过不断微调改进方向理顺学校改进的话语“力量”。从话语实践层面看,按照标准化的科学研究程序,虽然能让学校在反观自身和外向对比中更容易理解、接受和认同自身定位,但也容易被引导至文本作者假设的轨道上,因而难以养成独立思考、批判质疑的习惯;运用互文性表述机制,即在日常交流、官方主持的会议、正式文本等不同情境下,交叉引用不同话语以表述带有时间设计痕迹的故事,可能让学校在改进中没有扮演主角而是充当了故事背景,进而面临被代表和被发声的困境。从社会实践层面看,参与过程分别折射了特定的权力秩序:被异化的科学理性,推崇在科学理性包装下的改进过程才有价值,才是值得学习的标准;被神化的专家能力,迷信专家系统帮助学校认识、解释和改变自身处境的力量,进而踏上被设计的“外铄式”改进之路。高校的参与作用倾向于表达和书写学校进步的合理性,但如何带头实干进而成为正当化行为典范才是更艰难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改进 大中小学合作 批判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编辑职业的隐喻性阐释——基于258篇编辑职业话语文本的语言学分析
10
作者 谢妍妍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基于258篇编辑职业话语文本,借助乔治·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中的基础理论框架和多语言隐喻分析提供的人工标注方法,对编辑日常话语进行隐喻性分析。揭示编辑思想和行为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的,编辑隐喻无所不在,它存在... 基于258篇编辑职业话语文本,借助乔治·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中的基础理论框架和多语言隐喻分析提供的人工标注方法,对编辑日常话语进行隐喻性分析。揭示编辑思想和行为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的,编辑隐喻无所不在,它存在于编辑的言语中,根植于编辑的概念系统里,建构了编辑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隐喻 话语分析 职业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殖民主义视角的批判话语分析——兼论中国知识体系的非殖民化
11
作者 王惠敏 张晓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4,共12页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批判话语对语言与权力关系的分析主要立足于阶级层面,无法揭示话语生产背后隐蔽的不同文化间不平等不对称权力关系及民族认同等问题。本文引入后殖民主义批判视角,从后殖民主义与批判话语分析对话的内容展开讨...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批判话语对语言与权力关系的分析主要立足于阶级层面,无法揭示话语生产背后隐蔽的不同文化间不平等不对称权力关系及民族认同等问题。本文引入后殖民主义批判视角,从后殖民主义与批判话语分析对话的内容展开讨论,通过系统梳理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旨在厘清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在批判话语分析中的作为空间。与此同时,本文着眼于中国知识体系,探究其中后殖民主义批判视角缺失现象,探索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策略。文章指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需在后殖民批判话语分析视角下,根植本土、放眼世界,挖掘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同时解构西方话语霸权机制,为中国本土知识的发声提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理论 批判话语分析 东方主义 欧洲中心论 殖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成人教育话语体系的SWOT分析
12
作者 陈奕皇 卢朝佑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成人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不仅是建立健全中国现代化教育制度的内在需求,更是提升全民族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SWOT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人教育话语体系既存在政策扶持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内部优势,也面临成人教育发展...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成人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不仅是建立健全中国现代化教育制度的内在需求,更是提升全民族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SWOT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人教育话语体系既存在政策扶持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内部优势,也面临成人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和学科特色不明显的劣势;既面临国际交流增多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机遇,也面临国外话语影响力大和市场虚假宣传带来的现实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应从引领创新、内外兼修、国际发声和品牌建设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中国成人教育国际话语权,促使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话语体系迸发出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话语体系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风景园林形象的错位与重构——以知乎、小红书为例
13
作者 刘康 陈崇贤 李璐瑶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104,共11页
剖析风景园林在社交媒体中的媒介形象,可以厘清其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学科定位与公众认知偏差。以知乎和小红书两大平台为例,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法,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从直观印象、知识表征与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揭示风景园林媒介形象的... 剖析风景园林在社交媒体中的媒介形象,可以厘清其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学科定位与公众认知偏差。以知乎和小红书两大平台为例,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法,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从直观印象、知识表征与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揭示风景园林媒介形象的表现特征与建构机制。研究发现,当前平台中的风景园林形象呈现简化、边缘化与奇观化等倾向,反映出传播机制失序、学科话语权薄弱以及行业实践困境等多重问题。基于此,提出需从体制建设、个体表达和传播机制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风景园林媒介形象的主动建构与正向引导,以增强学科影响力和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交媒体 媒介形象 批评话语分析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特征的英语篇章关系分析识别方法
14
作者 张静 宗欣 郑渊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0-128,共9页
为解决篇章级关系分析识别领域中存在多实体多匹配类别、上下文关系信息复杂等缺陷,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实体特征信息和上下文特征信息的考虑多特征的英语篇章关系分析识别方法。首先,提出考虑多特征的关系分析识别框架。然后,对其中实体... 为解决篇章级关系分析识别领域中存在多实体多匹配类别、上下文关系信息复杂等缺陷,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实体特征信息和上下文特征信息的考虑多特征的英语篇章关系分析识别方法。首先,提出考虑多特征的关系分析识别框架。然后,对其中实体识别单元和上下文关系识别单元的机制进行详细介绍。最后,通过公开数据集和自选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验证并分析本文模型的优越性,并对模型识别效率以及相关参数的影响进行实验和分析。在2个数据集上,本文所提方法在F_(1)和Ign F_(1)两个指标上均能保持最优性能,较其他次优识别模型在F_(1)指标上分别提升1.65%和1.13%,在Ign F_(1)指标上分别提升2.78%和1.58%。实验表明:本文所提模型能够提取出表征篇章关系的关键特征信息,帮助理解篇章脉络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整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篇章关系 分析识别 多特征 上下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室内理想形象的话语建构:以上海近代刊物文本为例
15
作者 欧阳书琳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27,共6页
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各类出版刊物在促进居住室内的现代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上海近代出版刊物为例,探讨大众话语体系如何塑造了现代化的居住室内理想形象。论文分析了理想形象话语的文本特征,揭示了多元主体在建构过程中的... 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各类出版刊物在促进居住室内的现代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上海近代出版刊物为例,探讨大众话语体系如何塑造了现代化的居住室内理想形象。论文分析了理想形象话语的文本特征,揭示了多元主体在建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阐明了这些话语是如何嵌套于近代上海社会的经济变迁、文化转型与权力结构中。理想形象作为摩登家庭生活的象征,是现代化政治目标与社会理想在家庭领域的具体化。它让人们相信由新的视觉、材料和空间语言所组成的居住室内能够为其提供进步的现代生活体验,满足他们在私人领域建构现代身份的渴望。以居住形式为代表的西方物质文化、生活方式等全面渗透到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室内 理想形象 出版刊物 批评话语分析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驱动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师生互动话语结构研究
16
作者 占小红 刘欣欣 于晨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科学与工程实践作为当前科学课程改革和未来课程发展的重要模式,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充分体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问题驱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科学与工程实践、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对问题驱动下的科学... 科学与工程实践作为当前科学课程改革和未来课程发展的重要模式,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充分体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问题驱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科学与工程实践、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对问题驱动下的科学与工程实践互动多变性进行客观描述的分析框架,并结合编码统计分析、图谱分析和质性分析等方法,探索问题驱动下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师生互动特征,揭示“提问-回应”互动推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规律,为增强科学与工程实践的有效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工程实践 问题驱动 师生互动 提问-回应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话语分析
17
作者 郝亚明 邱龙云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五个共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最新概括,为洞察中华民族形成演进逻辑构建了统一的叙事话语与整体的结构视野。作为历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孕育了其独特的... “五个共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最新概括,为洞察中华民族形成演进逻辑构建了统一的叙事话语与整体的结构视野。作为历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孕育了其独特的内在结构。尽管这一结构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变迁与发展,但其主体性和整体性始终稳固,内嵌于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程当中。“五个共同”从祖国疆域、统一国家、辉煌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精神等五个维度,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内在结构的生成机制和作用机理,进而呈现了国族建设与国家建设之间的动态互构关系。一方面,“五个共同”不仅各自蕴含深远的意义与功能,更在多重逻辑层次间相互交织;另一方面,“五个共同”既是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五个共同” 内在结构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美英智库对中欧班列的形象建构
18
作者 朱光兴 林淋嘉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目的/意义]准确研究美英智库对中欧班列的形象建构,有助于分析研判美西方对中欧班列建设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对中欧班列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10所美英智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深入探... [目的/意义]准确研究美英智库对中欧班列的形象建构,有助于分析研判美西方对中欧班列建设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对中欧班列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10所美英智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深入探究美英智库对中欧班列的形象建构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战略诉求。[结果/结论]文本描写层面,美英智库均肯定中欧班列在亚欧互联互通、商贸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美国智库关注中欧班列的战略竞争作用,塑造出经济互联互通、霸权野心显著的班列形象;英国智库视其为长期愿景,塑造出商贸价值高但仍需警惕的班列形象。话语实践方面,信息来源的选择反映出智库的研究特点和战略考量,美国智库侧重政府和国际视角,英国智库则更重视学术和专业领域。社会实践层面,美英智库的话语生成受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建议中国智库从以人才为核心,优化平台布局,依托高质量成果,创新叙事策略等四个方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中欧班列 美英智库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时期我国产教融合政策的话语生成逻辑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鹏 童欣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7-44,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主题,而产教融合政策的价值旨归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交织耦合。以批评话语分析中的社会实践为分析框架,对23份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政策前端话语文本进行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产教融合政... 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主题,而产教融合政策的价值旨归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交织耦合。以批评话语分析中的社会实践为分析框架,对23份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政策前端话语文本进行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产教融合政策的话语何以生成。研究发现,产教融合的政策话语生成遵循人民中心与为国育才协同推进的政治逻辑、供给侧改革与创新产业体系双轮驱动的经济逻辑、文化自信与知行合一内在建构的文化逻辑。这些逻辑理路揭示了产教融合政策话语生成的本质意图在于实现政策话语意蕴的国家建构、职业教育类型的身份强化以及强国建设战略的路径规划。探寻产教融合政策的生成逻辑及其内核实质,能够强化对政策本质的理解,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 政策话语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外交部门新闻发布会的中国形象建构比较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苹 董格格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一个国家外交部门的发言代表该国的立场和观点,在国家形象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三维分析模型为理论框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手段,基于语料库对中美外交部门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的话语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可分析和总结双方发言人的话语特... 一个国家外交部门的发言代表该国的立场和观点,在国家形象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三维分析模型为理论框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手段,基于语料库对中美外交部门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的话语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可分析和总结双方发言人的话语特征及其建构的中国形象。研究发现:中美双方发言人在词汇层面的分类系统和情态系统、话语层面的内容选择和互文性策略上表现出较大差异,他们各自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抗疫、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维度的表现,建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者”和“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的差异性形象。两者建构的结果差异如此明显,其原因在于双方政治理念、经济政策、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分歧。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形象的自我建构和他者建构,有必要拓展国家形象塑造的渠道和方式,进一步优化话语策略并改善话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新闻发布会 中国形象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