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压差分离的多药号适应性尾架前抛技术
1
作者 王猛 林文琦 +1 位作者 崔青春 韩璇璇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受火炮结构与装药形式等因素影响,尾架与弹丸稳定分离及其前抛已成为后装填迫榴炮无人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但该方面研究尚无资料可以借鉴。为弥补上述空白,提出一种基于压差分离的多药号适应性尾架前抛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应多药号发射... 受火炮结构与装药形式等因素影响,尾架与弹丸稳定分离及其前抛已成为后装填迫榴炮无人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但该方面研究尚无资料可以借鉴。为弥补上述空白,提出一种基于压差分离的多药号适应性尾架前抛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应多药号发射的新型尾架,通过建立内弹道模型、刚强度模型、气体流动模型与尾架脱离模型,深入分析了尾架与弹丸分离的稳定域与非稳定域,并提出了通过孔径调整稳定域的策略,总结了气室孔径、气室压强与尾架脱离位置间相互作用的普适性规律以及该过程中弹丸初速、分离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某后装填迫榴炮举例分析,结果表明:剪切销横截面半径应小于4.27 mm,气室壁厚应大于6.16 mm,可实现多药号尾架前抛的气孔半径应在1.00 mm至2.75 mm,以1.80 mm为界分为1.00 mm至1.80 mm的稳定域和1.80 mm至2.75 mm的非稳定域,且气孔半径越居中,尾架脱离位置的差异性越大。上述研究将为后装填迫榴炮尾架前抛与无人化技术的发展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架前抛 小孔流动 内弹道 分离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绿洲区地下水硼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健康风险
2
作者 丁启振 周殷竹 +7 位作者 周金龙 姜凤 孙英 雷米 任乐 赵水金 赵纳言 李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83-2196,共14页
新疆吐鲁番盆地绿洲区作为西北典型的干旱区,地下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基于6组地表水和49组地下水水样,利用水化学、同位素和UNMIX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地下水硼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表水呈中性-弱碱... 新疆吐鲁番盆地绿洲区作为西北典型的干旱区,地下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基于6组地表水和49组地下水水样,利用水化学、同位素和UNMIX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地下水硼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表水呈中性-弱碱性,地下水为弱酸-弱碱性;硼在地下水中以H_(3)BO_(3)和B(OH)_(4)-形式混合存在,H_(3)BO_(3)占主导.(2)地下水硼浓度介于ND~4.26mg/L,24.5%的水样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的限值1.0mg/L,高硼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l·SO_(4)-Na·Ca为主;硼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聚集在含硼河流下游的高昌区.(3)山区岩石风化淋溶是地下水硼富集的主要来源,废水和化肥排放也影响着硼浓度,地表水补给是硼进入地下水的主要途径.p H值、竞争吸附、阳离子交换、蒸发盐溶解和混合作用控制着地下水硼的富集,不同含水层具有明显差异.(4)UNMIX模型识别出4个因子:地表水入渗补给(36.6%)、碳酸盐-硅酸盐溶解(21.8%)、蒸发盐溶解(21.6%)和工农业活动(20.0%),其中硼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入渗补给(56.0%).(5)就硼在地下水中构成的风险而言,弱势群体的顺序为:婴儿>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球化学过程 稳定同位素 UNMIX 吐鲁番盆地绿洲 西北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二道坎银铅锌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S、Pb同位素研究
3
作者 郑博 李成禄 +6 位作者 于雷 杨文鹏 徐国战 史冬岩 杨元江 符安宗 赵瑞君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66,共19页
为提取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成因及找矿信息,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黄铁矿进行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及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显示,黄铁矿的S/Fe、Au/Ag、Co/Ni、Fe/(S+As)和Co-Ni-As等成分标型特征显示该矿床属于中浅成火山热液型矿床,且所勘... 为提取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成因及找矿信息,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黄铁矿进行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及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显示,黄铁矿的S/Fe、Au/Ag、Co/Ni、Fe/(S+As)和Co-Ni-As等成分标型特征显示该矿床属于中浅成火山热液型矿床,且所勘查的位置处于矿体中浅部;黄铁矿中轻稀土富集,具弱负Eu异常,无Ce异常,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Th、U、P、Hf和Yb,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Sr,Y/Ho值,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特征。Zr/Hf、Nb/Ta值显示成矿流体处于较稳定的环境中,但成矿过程中可能混入外来热液物质。硫同位素数值集中在+2.3‰~+8.6‰,表明成矿物质来源较深;^(206)Pb/^(204)Pb值为18.007~18.034,^(207)Pb/^(204)Pb值为15.501~15.522,^(208)Pb/^(204)Pb值为37.704~37.755,显示成矿物质为以地幔为主的壳幔混合来源。结合本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典型矿床特征,认为二道坎银铅锌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目前已剥蚀到中浅部,深部仍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标型特征 稳定同位素 矿床成因 二道坎银铅锌矿床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滩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白芹菲 王艳琪 +3 位作者 鲍玉海 贺秀斌 罗鹏 韦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6,共9页
[目的]为阐明水库消落带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川中丘陵区黑龙滩水库消落带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植被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测定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特征及其稳定性指标。[结果... [目的]为阐明水库消落带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川中丘陵区黑龙滩水库消落带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植被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测定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特征及其稳定性指标。[结果]消落带土壤>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与未淹水对照相比降低4.21%,其中,自然恢复植被下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较对照下降12.27%,人工恢复植被下大团聚体含量较对照增加3.84%;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差异显著(p<0.05),人工恢复植被下土壤大团聚体含量(69.48%)显著高于自然恢复模式(43.20%);消落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随水位高程增加而升高,团聚体稳定性指标>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人工恢复模式下均大于自然恢复模式,团聚体分形维数(D)、土壤可蚀性因子(K)与团聚体破坏率(PAD)人工恢复模式小于自然恢复模式,表明人工恢复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抗蚀性高于自然恢复模式。[结论]黑龙滩水库消落带在淹水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下降,但人工恢复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滩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稳定性评价及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水库消落带 植被恢复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花生间作对不同降水年型下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翔龙 冯良山 +2 位作者 杨宁 张诗行 夏桂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37,共8页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降雨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筛选出更具有韧性的适应气候变化的种植模式,通过田间试验,以玉米(MS)和花生(PS)单作为对照,研究玉米花生2行/2行(M2P2)、玉米花生4行/4行(M4P4)和玉米花生8行/8行(M8P8)这3种间作种...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降雨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筛选出更具有韧性的适应气候变化的种植模式,通过田间试验,以玉米(MS)和花生(PS)单作为对照,研究玉米花生2行/2行(M2P2)、玉米花生4行/4行(M4P4)和玉米花生8行/8行(M8P8)这3种间作种植模式对不同降水年型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中玉米花生间作LER均大于1,3年M2P2、M4P4和M8P8处理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分别为1.02~1.08,1.10~1.15,1.07~1.08,表明能够提高农田的生产力。随着间作条带宽度增加,玉米的间作优势和花生的间作劣势均减弱。玉米具有边行优势,花生则存在边行劣势,同一间作处理中边1行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边行和玉米单作,边1行花生产量则显著低于其他边行和花生单作。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降低花生的边行劣势,是实现玉米花生间作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玉米花生间作具有稳产性,其主要原因是不同降水年型的间作玉米产量以及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随着间作带幅变小间作玉米收获指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有增加趋势,而间作花生则下降。不同降水年份间,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花生单位面积荚数和荚粒数差异显著,玉米和花生百粒重差异不显著。不同降水年型中M4P4的LER和WER均最高(1.09~1.15),是适宜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间作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抗旱稳产 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降水类型 辽西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力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全运行区域的次同步特性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董晓亮 谢小荣 +2 位作者 刘辉 李雨 韩英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9-2433,共5页
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中出现的次同步谐振(subsychronous resonance,SSR)问题,现有研究多是针对风机处于最大功率跟踪运行区域的情况进行的,不够全面;风机还有恒转速运行区域和定功率等其它运行区域。对双馈风机全部运行区域... 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中出现的次同步谐振(subsychronous resonance,SSR)问题,现有研究多是针对风机处于最大功率跟踪运行区域的情况进行的,不够全面;风机还有恒转速运行区域和定功率等其它运行区域。对双馈风机全部运行区域进行了分析,以华北地区某风电场实际的风机参数及运行方式为原型,建立了双馈风机与无穷大系统的线性化模型和PSCAD仿真模型,进而利用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方法对双馈风机串补系统全运行区域的次同步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SSR稳定区。结果表明:在低风速条件下,风机无论运行于最大功率跟踪状态还是其他运行状态都会发生SSR现象;随着风速增大,风机稳定运行区域的面积逐渐增大。据此,对实际风电场的稳定运行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串联补偿 次同步谐振 全运行区域 稳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水头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过程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寿庭 曹华文 +3 位作者 郑硌 马莹 方乙 邹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40,共10页
内蒙古林西县水头大型萤石矿床位于索伦—林西缝合带北侧,产于二叠系火山-沉积岩中,矿体主要受N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文中从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研究出发,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与成矿过程。萤石中主要发育液相H2O包裹体... 内蒙古林西县水头大型萤石矿床位于索伦—林西缝合带北侧,产于二叠系火山-沉积岩中,矿体主要受N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文中从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研究出发,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与成矿过程。萤石中主要发育液相H2O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40~220℃,盐度变化于0.4%~2.8%NaCleqv,密度平均为0.87g/cm3。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H2,含有CH4、C2H6和C3H6等有机组分。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成矿流体的δDH2O-SMOW值为-140.1‰^-120.5‰,δ18 OH2O-SMOW值为-6.7‰~2.3‰,主体属大气降水热液;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值为1.2‰~3‰,指示硫的来源可能与岩浆活动有间接联系。综上推断,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被加热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水-岩反应很可能是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矿床属断裂控矿、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成矿流体 萤石矿床 林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卡马克垂直不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芳著 高庆弟 +1 位作者 张锦华 徐文斌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11,共6页
本文用拉普拉斯变换研究了具有被动和主动控制系统的托卡马克克DN等离子体的垂直不稳定性控制,求得了系统的稳定性参数和临界拉长度,找到了托卡马克反馈增益参数的第二阻尼稳定运行区。
关键词 稳定性参数 临界拉长度 托卡马克 垂直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平衡位置分析与稳定域估计 被引量:7
9
作者 傅予力 廖晓昕 +1 位作者 江振华 程时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9,共4页
根据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简化模型 ,采用 Lyapunov直接法对该非线性系统的平衡位置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 ,在参数取于一定范围内时 ,确定了平衡点的位置 ,对稳定平衡点 ,用 Lyapunov函数对稳定域进行了估计。这里提出的分析方法是直接针... 根据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简化模型 ,采用 Lyapunov直接法对该非线性系统的平衡位置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 ,在参数取于一定范围内时 ,确定了平衡点的位置 ,对稳定平衡点 ,用 Lyapunov函数对稳定域进行了估计。这里提出的分析方法是直接针对非线性系统的 ,因而避免了线性化方法所产生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系扭振 平衡点 稳定域 汽轮发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ER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关联特征提取算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廉蔺 李国辉 +2 位作者 王海涛 田昊 徐树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25-1631,共7页
关联特征提取是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融合和变化检测等应用中的关键步骤。针对同一场景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间关联特征难以正确提取的问题,基于最稳定极值区域(MSER)算法,提出了一个仿射不变的关联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3个步骤:... 关联特征提取是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融合和变化检测等应用中的关键步骤。针对同一场景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间关联特征难以正确提取的问题,基于最稳定极值区域(MSER)算法,提出了一个仿射不变的关联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3个步骤:(1)提取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中的最稳定极值区域;(2)对特征区域进行椭圆拟合;(3)规则化处理,消除形变干扰,输出便于描述和匹配的一致性特征。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在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关联特征提取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特征提取 关联特征 最稳定极值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稳定极值区域与笔画宽度变换的自然场景文本提取方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国和 黄凯 +2 位作者 张斌 符欢欢 赵季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针对从背景复杂、视角多变、语言形式多样的场景图像中难以准确提取文本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稳定极值区域(MSER)和笔画宽度变换(SWT)场景文本提取方法。该方法结合MSER、SWT算法的优点,采用MSER算法的准确检测文字区域,建立... 针对从背景复杂、视角多变、语言形式多样的场景图像中难以准确提取文本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稳定极值区域(MSER)和笔画宽度变换(SWT)场景文本提取方法。该方法结合MSER、SWT算法的优点,采用MSER算法的准确检测文字区域,建立文本候选区域,利用SWT算法计算文本候选区域笔画宽度得到候选文本区域的笔画宽度;根据笔画宽度图,利用连通域标记建立笔画宽度连通图,然后根据笔画宽度连通图,建立笔画连通图的启发性规则,删除非文本候选区域,并根据文本的几何特征分析及局部自适应窗口最大类间方差(Otsu)分割,有效提取出自然场景图像中的文本,文本提取的准确率、召回率及综合性能分别为0.74、0.64及0.68。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文本视角多变,字符大小、尺寸、字体各异的复杂条件下,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适用于多语言和多字体混合的场景文本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场景图像 文本提取 最大极值稳定区域 笔画宽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坡面土壤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姜娜 邵明安 +1 位作者 雷廷武 张兴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研究其不同地类土壤的入渗特性及其空间变异规律,有助于揭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过程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流域水文模型精度的提高。本研究选取在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强烈侵蚀中心六道沟小...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研究其不同地类土壤的入渗特性及其空间变异规律,有助于揭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过程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流域水文模型精度的提高。本研究选取在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强烈侵蚀中心六道沟小流域进行,采用双环定水头入渗法,在六道沟流域内一个长375m的完整天然坡面上网格布点,应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稳定入渗率和前30min累积入渗量等土壤入渗特性重要参数的空间变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稳定入渗率和前30min累积入渗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480和0.404,在坡面上的变异程度均呈现中等变异性;(2)两个入渗特性参数的试验半方差函数与理论半方差函数均拟合较好,自相关特征距离分别为126m和226m;块金值均大于0,表明在采样间隔范围内可能存在更小尺度的空间变异,要进一步研究在采样间隔内是否具有更小尺度的空间相关特征,可以增加采样密度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 土壤入渗 坡面 黄土高原 小流域 风蚀 水蚀 流域水文模型 交错带 空间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法研究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赋存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雯雯 王书航 +2 位作者 姜霞 陈俊伊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5-318,共14页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寒旱区湖泊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其沉积物有机质的赋存和迁移转化特征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以我国寒旱区典型代表湖泊——呼伦湖为例,采用连续提取法、C N(碳氮比值)、...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寒旱区湖泊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其沉积物有机质的赋存和迁移转化特征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以我国寒旱区典型代表湖泊——呼伦湖为例,采用连续提取法、C N(碳氮比值)、δ13 C(碳稳定同位素)、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和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来源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2018年10月(秋季)、2019年3月(冬季)、2019年5月(春季)、2019年7月(夏季),呼伦湖表层沉积物中w(TOC)的平均值分别为(25.05±9.73)(26.92±11.60)(24.68±10.19)(24.36±10.01)g kg,呈冬季高、夏季低,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减的时空分布趋势.②w(WEOM)(WEOM为水提态有机质)、w(FA)(FA为富里酸)、w(HA)(HA为胡敏酸)和w(HM)(HM为胡敏素)的年均值分别为(0.63±0.33)(2.31±1.26)(3.42±1.49)(19.21±7.83)g kg,w(WEOM)∶w(FA)∶w(HA)∶w(HM)为1.0∶3.7∶5.5∶30.7,其中HM为有机质的优势组分.③WEOM包括类富里酸组分C1,类腐殖酸组分C2和C3,以及类色氨酸组分C4共4个荧光组分,其中,类腐殖质组分(C1+C2+C3)贡献了总荧光强度的79.2%,为优势荧光组分.④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自于陆源,陆源有机质的平均贡献率在80%左右.⑤沉积物PQ值(胡敏酸占腐殖酸的比例)和WEOM的HIX(腐殖化指数)年均值分别为0.55和6.39,表明现阶段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腐殖化程度较高且相对稳定.研究显示: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表现出季节和空间分布差异性;有机质主要来自陆源,以类腐殖质为主,具有腐殖化程度高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 呼伦湖 沉积物有机质 稳定同位素 腐殖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在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中的应用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晖 周宏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0-816,共7页
本文重点阐述了稳定性同位素18O和D在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植物水分来源与比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植物根系吸水、干旱区水分转化与补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针对我国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指出在今... 本文重点阐述了稳定性同位素18O和D在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植物水分来源与比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植物根系吸水、干旱区水分转化与补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针对我国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指出在今后应加强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荒漠植被不同水分来源识别、植物水-地下潜水-土壤水-大气降水的转化过程、干旱区降水对不同尺度范围土壤水分和地下潜水的转化补给、具有水力提升和逆水力提升功能植物识别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O D 干旱区 生态水文过程 水分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非线性系统理论确定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域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颖晖 张保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4,共4页
从非线性系统稳定域边界理论出发,论述了非线性系统的不变稳定流形与其映射后的线性系统的不变稳定子空间的关系,从而从理论上确定了非线性系统的稳定边界;推导了特征值全为实数和包含任意对复数情况下的非线性映射公式;描述了经大... 从非线性系统稳定域边界理论出发,论述了非线性系统的不变稳定流形与其映射后的线性系统的不变稳定子空间的关系,从而从理论上确定了非线性系统的稳定边界;推导了特征值全为实数和包含任意对复数情况下的非线性映射公式;描述了经大扰动后将电力系统的一组微分方程化为规范形(Normal Form) 的方法,从理论上给出了平衡点附近的局部稳定边界。由所有不稳定平衡点附近的局部稳定边界构成故障后电力系统的完整的稳定边界,并由持续故障轨线与主导不稳定平衡点处的局部稳定边界的交点确定了临界切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域 非线性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shout-filter方法的电力系统动分岔控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幼捷 李小双 +3 位作者 周雪松 李季 问虎龙 贾丽英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54-59,共6页
电力系统中的分岔现象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电压质量,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对分岔现象的控制迫在眉睫。介绍了动分岔的相关理论和目前非线性系统中常用的两种分岔控制方法。重点论述了用Washout-filter法对电力系统的动分岔... 电力系统中的分岔现象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电压质量,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对分岔现象的控制迫在眉睫。介绍了动分岔的相关理论和目前非线性系统中常用的两种分岔控制方法。重点论述了用Washout-filter法对电力系统的动分岔进行控制。研究表明:对系统进行动分岔控制后,施加控制前系统存在的两个动分岔点消失,并且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相符,证实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动分岔 HOPF分岔 高通滤波器控制 稳定域 负荷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分析云南省甘蔗品种区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学宽 范源洪 +2 位作者 杨洪昌 刘家勇 吴才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728-733,共6页
对云南省第八套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的15个品种(材料)在8个点的两年新植、一年宿根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以新植宿根的平均公顷含糖量为计算分析依据。用回归系数法和回归坐标图分析产量的高产稳产性表明:品种12,10,9,1,11,2,3等高产稳产... 对云南省第八套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的15个品种(材料)在8个点的两年新植、一年宿根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以新植宿根的平均公顷含糖量为计算分析依据。用回归系数法和回归坐标图分析产量的高产稳产性表明:品种12,10,9,1,11,2,3等高产稳产,品种5,6等高产但不稳产,品种7低产稳产,而品种4低产而不稳产;用高稳系数(HSC)法分析的高产稳产性表明,产量的高产稳产排位为12,9,10,1,3,11,13,5,2,6,4,8,7。变异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和显著性测验表明,平均产量与高稳系数之间达极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达-0.9396**。高稳系数法把新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结合起来,且计算简便、可靠。高稳系数分析排位靠前的品种与各试验点正进行的繁殖示范品种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区试 稳定性参数 高稳系数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反馈型Buck变换器分岔动力学分析及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哲 李颖晖 +1 位作者 吴辰 陈柄任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4-60,共7页
针对电流反馈型Buck变换器电路参数波动引起分岔等非线性失稳动力学行为,研究了基于单值矩阵的动力学分析及稳定性控制方法。首先采用菲利波夫法得到了电流反馈型Buck变换器的一个线性化的周期轨道,并以单值矩阵的形式来描述。结合Floq... 针对电流反馈型Buck变换器电路参数波动引起分岔等非线性失稳动力学行为,研究了基于单值矩阵的动力学分析及稳定性控制方法。首先采用菲利波夫法得到了电流反馈型Buck变换器的一个线性化的周期轨道,并以单值矩阵的形式来描述。结合Floquet理论用单值矩阵的特征值(Floquet乘子)分析了变换器的稳定性:根据Floquet乘子是否处于单位圆内,判定变换器是否发生分岔失稳。进一步考虑了多参数变化对变换器稳定性的影响,多参数变化条件下系统的稳定域比较狭窄,变换器很容易产生分岔,基于参数共振微扰法,在参考电流中添加小幅周期信号,使变换器模态之间的切换面发生了改变,有效地抑制了变换器的分岔行为,稳定域得到了明显的拓展。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和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器 分岔 菲利波夫法 单值矩阵 稳定性 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侵蚀区柑橘园套种印度豇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钟珍梅 詹杰 +1 位作者 李振武 应朝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40-1944,共5页
本研究针对紫色土侵蚀区山地果园开发易造成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等问题,引进豆科牧草印度豇豆(Vigna sinensis)套种于柑橘(Citrus reticulata)园,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和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评价印度豇豆对柑橘园土壤肥力及水... 本研究针对紫色土侵蚀区山地果园开发易造成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等问题,引进豆科牧草印度豇豆(Vigna sinensis)套种于柑橘(Citrus reticulata)园,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和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评价印度豇豆对柑橘园土壤肥力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印度豇豆套种有利于提高紫色土的土壤肥力,使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63.64%、20.90%、93.43%和166.57%(P〈0.05)。与清耕相比,果园套种印度豇豆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其中土壤团聚体以〉0.25 mm粒级为主(56.31%),还能促进〉5和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使水稳性团聚体比例(R(0.25))和平均重量直径分别显著提高了25.22%和35.90%(P〈0.05),几何分形维数显著降低了5.17%(P〈0.05)。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侵蚀区柑橘园套种印度豇豆可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是一种可持续山地农业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紫色土侵蚀区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动压浮环轴承-转子系统多稳定区域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红 张直明 +1 位作者 张绍林 岑少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以径向动压浮环轴承为研究对象,针对轴颈、浮环建立统一的动力学方程,用Routh-Hurwitz准则给出单质量刚性对称浮环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判据。用有限差分计算某高速径向动压浮环轴承刚度、阻尼系数,获得不同工况下系统稳定性曲线。结果表... 以径向动压浮环轴承为研究对象,针对轴颈、浮环建立统一的动力学方程,用Routh-Hurwitz准则给出单质量刚性对称浮环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判据。用有限差分计算某高速径向动压浮环轴承刚度、阻尼系数,获得不同工况下系统稳定性曲线。结果表明,小偏心率下系统升速过程中呈现多个稳定区域,且随偏心率、内外膜半径间隙变化而变化。油膜温度变化亦会影响系统稳定性。为高速浮环轴承稳定性整体建模、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浮环轴承.刚度 阻尼 失稳转速 稳定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