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0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Data Privacy Protection Algorithm with Homomorphism Mechanism Based on Redundant Slice Technology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被引量:6
1
作者 Peng Li Chao Xu +2 位作者 He Xu Lu Dong Ruchuan Wa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158-170,共13页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private protection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packet loss problem of private pro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lice techn...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private protection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packet loss problem of private pro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lice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ata private protection algorithm with redundancy mechanism, which ensures privacy by privacy homomorphism mechanism and guarantees redundancy by carrying hidden data. Moreover,it selects the routing tree generated by CTP(Collection Tree Protocol) as routing path for data transmission. By dividing at the source node, it adds the hidden information and also the privacy homomorphism. At the same time,the information feedback tree i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destination node and the source node. In addition, the destination node immediately sends the packet loss information and the encryption key via the information feedback tree to the source node. As a result,it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and privacy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ensures the data redund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PRIVACY PROTECTION SLICE technology PRIVACY HOMOMORPHISM collection tree protoc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based on SQUID for readout of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edge sensor arrays
2
作者 Xinyu Wu Qing Yu +2 位作者 Yongcheng He Jianshe Liu Wei Che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220-230,共11页
Multiplexing technologies based on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SQUIDs) are crucial to cryogenic readout of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edge sensor(TES) arrays. Demands for large-scale TES arrays promot... Multiplexing technologies based on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SQUIDs) are crucial to cryogenic readout of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edge sensor(TES) arrays. Demands for large-scale TES array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xing technologies towards large multiplexing factors and low readout noise.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xing technologies also facilitates new applications of TES arrays in a wide range of frequencies. Here we summarize different types of SQUID-based multiplex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code-division multiplexing,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microwave SQUID multiplexing. The advances and parameter constraints of each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edge sensor arrays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cryogenic reado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Essential Technologie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被引量:1
3
作者 Peng Mugen, Wang Yingjie, Wang Wenbo (School of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ZTE Communications》 2005年第4期25-32,共8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rchitecture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presents a cross-laye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chanism. The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wireless routing proto...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rchitecture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presents a cross-laye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chanism. The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wireless routing protocol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A proposal of applying the simple IEEE 802 MAC protocol into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introduced.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ystem capacity, a multi-channel strategy for the sensor nodes is presented for decreasing the blocking probability and suppressing the accessing time dela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still a number of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decreasing power consumption, improving capacity and avoiding access collision, to promote the successful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EE WSN Investig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Essential technologie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技术在汽车检测与智能焊接行业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柴春花 王庆红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5期83-85,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在中国汽车检测和智能焊接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从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出发,分析了传感器技术在汽车检测和智能焊接行业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传感器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汽车检测 智能焊接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创新应用
5
作者 金冬 《时代汽车》 2025年第4期19-21,共3页
科技持续发展,促使电子技术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广泛施行。此文钻研电子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里的创新运用,涵盖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执行机构技术以及软件平台技术等内容。经对这些技术的探究与剖析,表明电子技术对提升工业生... 科技持续发展,促使电子技术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广泛施行。此文钻研电子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里的创新运用,涵盖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执行机构技术以及软件平台技术等内容。经对这些技术的探究与剖析,表明电子技术对提升工业生产效率、质量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未来电子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发展走向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工业自动化控制 传感器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式雾霾颗粒传感器的超声波清灰研究
6
作者 张勇 解靓 +3 位作者 李小玉 王春祺 陈麒宇 孙金荣 《微纳电子技术》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雾霾检测是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但雾霾检测传感器存在颗粒物附着后不能运行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凝并原理的超声波清洁技术。常用的机械式除尘法对微米级颗粒去除效果不显著,湿式除尘法会增加设备被腐蚀的风险,静电... 雾霾检测是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但雾霾检测传感器存在颗粒物附着后不能运行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凝并原理的超声波清洁技术。常用的机械式除尘法对微米级颗粒去除效果不显著,湿式除尘法会增加设备被腐蚀的风险,静电除尘法存在供电电压高、功耗大等缺点。与以上除尘法相比,该技术具有非接触、非损伤等特点,适用于清洁传感器。计算了极板与颗粒物的粘附力和超声波发生器的频率与功率;仿真确定了超声波换能器的声波传导范围、固定背板的结构和放置位置;通过分析超声波在空间的传导状况,优化了超声波的传播频率和声压,确定了声强变化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清灰后传感器的质量减小,且最小电流与清灰前初始电流仅相差1.9%,除尘效率高达98%,优于常用的基于气旋原理的气体流量传感器除尘装置,表明了超声波清灰技术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检测传感器 声凝并原理 超声波清灰技术 非接触 超声波换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呼吸力学的柔性可穿戴呼吸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许君 鹿楠 +4 位作者 李婷 成玲 牛丽 郝天煦 张诚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为促进呼吸监测技术在可穿戴纺织品领域的应用,以人体呼吸力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呼吸监测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等人群下的重要作用,从基底形式和信号调制形式2个角度出发,重点总结归纳了以导电纤维和光导纤维为敏感元... 为促进呼吸监测技术在可穿戴纺织品领域的应用,以人体呼吸力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呼吸监测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等人群下的重要作用,从基底形式和信号调制形式2个角度出发,重点总结归纳了以导电纤维和光导纤维为敏感元件的柔性可穿戴呼吸监测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对比了各种类型的优缺点,综述了柔性可穿戴呼吸监测技术在医疗保健、运动健身和工作生活领域的应用。总结认为:柔性可穿戴光电式呼吸监测传感器相较于电学式传感器有抗电磁干扰、测量电气安全等优势;基于强度调制原理的光纤传感器较基于波长调制原理的光电式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信号处理硬件小、受环境干扰小等优势;提出了智能可穿戴呼吸监测设备目前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为:传感器性能需要在保证精确度的基础上实现耐用性、耐水洗性且有效地消除运动伪像;需要优化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且在满足检测灵敏度和数据采集连贯性的基础上提高穿戴者佩戴舒适度;传感器需要实现在服装上的可逆性拆卸、可重复性使用和可穿戴呼吸监测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力学 可穿戴 电学式呼吸监测传感器 光电式呼吸监测传感器 呼吸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准识别的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方束 张瑞婷 +7 位作者 程赞 胡广玥 马原野 岱钦 康蕊 李鑫 佘永新 王珊珊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0-343,共14页
农兽药残留的种类多样、来源广泛,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满足现场、实时检测需求,近年来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农兽药残留监测与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识别元件与检... 农兽药残留的种类多样、来源广泛,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满足现场、实时检测需求,近年来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农兽药残留监测与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识别元件与检测手段两方面梳理快速检测技术在农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主要介绍抗体、核酸适配体、受体、酶、全细胞、分子印迹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等识别元件对农兽药的精准识别,重点阐述基于精准识别的农兽药残留光学快速检测技术、电化学传感技术、压电传感技术的最新发展。最后,展望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技术 农兽药残留 精准识别 识别元件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器人感知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9
作者 柳军 周成钢 +1 位作者 皮杰 陈珊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农业机器人是现代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战略。目前,农业机器人的感知依赖于传感器技术,感知信息有效获取有助于提高人机交互性能。为此,简要阐述了农业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 农业机器人是现代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战略。目前,农业机器人的感知依赖于传感器技术,感知信息有效获取有助于提高人机交互性能。为此,简要阐述了农业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农业机器人感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并详细介绍了视觉、触觉、味觉、气体等感知关键技术,指出了农业机器人感知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其在智慧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方向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智慧农业 感知技术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刺绣技术的多模生理传感织物面罩的制备与性能
10
作者 熊帆 樊蒙召 +4 位作者 杨朝然 李云飞 郑俊杰 周金利 王晨晓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为了解决生理信号采集中导线繁多、电极设置复杂的问题,以及应对传统刚性湿电极贴合不良和长时间信号采集稳定性下降等挑战,设计了一种基于刺绣技术的多模态生理传感织物面罩。该面罩采用刺绣技术一体化制作,具备低成本、柔软和舒适等优... 为了解决生理信号采集中导线繁多、电极设置复杂的问题,以及应对传统刚性湿电极贴合不良和长时间信号采集稳定性下降等挑战,设计了一种基于刺绣技术的多模态生理传感织物面罩。该面罩采用刺绣技术一体化制作,具备低成本、柔软和舒适等优点,能够紧密贴合皮肤。研究表明,面罩的刺绣电极与传统湿电极采集到的信号在时域上的相关度高于95%。通过睁闭眼静息实验、眼电信号测试以及皮肤电反应测试,进一步验证了面罩在采集生物电信号方面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基于刺绣技术的多模态生理传感织物面罩能够同时采集多种生物电信号,适用于医疗监测、运动科学、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绣技术 多模传感器 脑电图 眼电图 皮肤电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光学技术的三种气体检测光学气室设计
11
作者 余应时 吴玲玲 +2 位作者 陈靖 王谦 张泽林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为了解决多组分气体检测的问题,基于非色散红外(NDIR)传感技术提出了一种气室结构设计方案。方案采用单光源多探测器配置,以实现对CO_(2)、CO和CH_(4)混合气体的同时检测。通过光线追迹的方法,对气室光耦合效率、光程和照度进行分析。... 为了解决多组分气体检测的问题,基于非色散红外(NDIR)传感技术提出了一种气室结构设计方案。方案采用单光源多探测器配置,以实现对CO_(2)、CO和CH_(4)混合气体的同时检测。通过光线追迹的方法,对气室光耦合效率、光程和照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情况下,与同类型相比,文中的气室结构性能均有所提升,气室的光耦合效率提高了10%,加权平均光程长度提高了42%,信噪比提高了100倍,并且气室尺寸更小,照度分布均匀。因此,该气室结构对于多组分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非色散红外检测技术 差分光学检测计技术 光学气室 光耦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技术的岩土勘察方法研究
12
作者 洪成雨 周子平 +3 位作者 娄在明 郭震 谭俊卿 苏栋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为解决城市地铁盾构穿越不良地质勘探时的范围大、精细化困难等问题,依托惠深城际铁路工程,采用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DAS)技术开展城市地下不良地质体大范围、高精度勘探方法研究。首先,研究背景噪声扩展空... 为解决城市地铁盾构穿越不良地质勘探时的范围大、精细化困难等问题,依托惠深城际铁路工程,采用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DAS)技术开展城市地下不良地质体大范围、高精度勘探方法研究。首先,研究背景噪声扩展空间自相关(extended spatial auto correlation,ESPAC)法对地下岩土体信息的反演成像理论方法,通过建立声波光纤动应变与地下剪切波速度场的关联性反演地下岩土体信息及赋存溶洞的位置与规模;然后,结合现场钻孔勘探与电磁波扫描获取的岩土体信息进行系统的对比验证。研究表明:DAS-ESPAC法清晰反演了地下40 m深范围内剪切波速场的分布特征,基于剪切波速场分布进一步反演了地下岩土体分层、类型、规模及空间分布,探明了粉质黏土与灰岩的分界界面,对于溶洞规模与分布反演误差达到1 m级,相关的勘探信息与钻探详勘数据、补勘数据、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技术 扩展空间自相关法 盾构隧道 地质勘察 地层信息 溶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测试技术发展及展望
13
作者 宋振宇 周鑫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测试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不可或缺。为了加深对航空发动机测试技术的了解,参考国际通用的分类原则,以测试技术树为基础,将发动机测试技术分为性能参数、结构/强度参数、气动热力参数测试技术以及综合/测控/机载传感器技术等4种1级测... 测试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不可或缺。为了加深对航空发动机测试技术的了解,参考国际通用的分类原则,以测试技术树为基础,将发动机测试技术分为性能参数、结构/强度参数、气动热力参数测试技术以及综合/测控/机载传感器技术等4种1级测试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通过分析中国发动机测试技术能力现状以及未来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航空发动机测试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从加强数据有效性研究、重视先进传感器的研发、建立测试技术标准体系、促进行业间协调与合作以及增加对国外先进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引进5方面展望了航空发动机测试领域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后续研究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技术 测试技术树 性能参数 结构/强度参数 气动热力参数 综合/测控/机载传感器技术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能源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运用现状
14
作者 张梦佳 徐丹 《时代汽车》 2025年第4期95-97,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热度较高品牌新能源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运用现状。首先,探讨了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应用,介绍不同种类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优缺点。其次,当前热度较高的品牌新能源汽车环境感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环境感知方案的准确...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热度较高品牌新能源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运用现状。首先,探讨了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应用,介绍不同种类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优缺点。其次,当前热度较高的品牌新能源汽车环境感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环境感知方案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安全性。最后,展望了新能源新势力未来环境感知技术方案的发展趋势。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运用现状,为未来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环境感知技术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飞机燃油测量技术的适用性研究
15
作者 李彬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5期95-97,共3页
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飞机燃油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适用性,分析了浮子式、电容式和超声波测量技术的优缺点。在航空领域,燃油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飞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比较各类技术的性能指标,包括准确性、稳定性和成本,进一... 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飞机燃油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适用性,分析了浮子式、电容式和超声波测量技术的优缺点。在航空领域,燃油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飞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比较各类技术的性能指标,包括准确性、稳定性和成本,进一步探讨了其在商用飞机、军用飞机和无人机等不同类型飞机中的适用性。本文还分析了当前技术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航空领域燃油测量技术的选择提供指导。本文强调,选择合适的燃油测量技术不仅能够提升飞行安全性,还能优化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燃油测量 技术适用性 传感器 航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无线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16
作者 尹强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3期67-69,共3页
针对传统煤矿监测技术灵活性不高的问题,采用无线ZigBee设计了煤矿井下无线监测技术,用于进行远程安全监控。该技术利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对数据进行判断,实现对煤矿井下安全的有效监管。应用结果表明,煤矿井下无线安全监测技术... 针对传统煤矿监测技术灵活性不高的问题,采用无线ZigBee设计了煤矿井下无线监测技术,用于进行远程安全监控。该技术利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对数据进行判断,实现对煤矿井下安全的有效监管。应用结果表明,煤矿井下无线安全监测技术具有准确、安全、高效等特点。研究可以为后续煤矿井下无线安全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无线安全监测 传感器 ZIGBEE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公路桥梁综合检测中的研究
17
作者 李虔 《时代汽车》 2025年第4期144-146,共3页
传感器作为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核心工具,由于具备信息感受、信号转换、信号输出等功能,在公路桥梁检测中显现出一定优势。尤其是在公路桥梁综合检测中应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有益于通过不同传感器多元检测功能全面检测公路桥梁存在的... 传感器作为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核心工具,由于具备信息感受、信号转换、信号输出等功能,在公路桥梁检测中显现出一定优势。尤其是在公路桥梁综合检测中应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有益于通过不同传感器多元检测功能全面检测公路桥梁存在的问题。文章在新时代数字化、高效化、高质量等发展背景下,结合公路桥梁综合检测的多元需求,对比公路桥梁传统检测技术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认为结合检测需求和应用场景选取传感器、以空间与时间同步促进多传感器融合、以培训提高检测人员智能技术操作素养,应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用于公路桥梁综合检测中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综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皮带运输智能识别管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8
作者 王建军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2期307-310,共4页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和复杂程度的增加,井下皮带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愈发重要。研究并应用了基于智能识别和管控技术的井下皮带运输系统。通过传感器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皮带运输过程中物料、设备状态和环境的实时监控;结合机器...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和复杂程度的增加,井下皮带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愈发重要。研究并应用了基于智能识别和管控技术的井下皮带运输系统。通过传感器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皮带运输过程中物料、设备状态和环境的实时监控;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智能管控系统有效提高了井下皮带运输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皮带运输 智能识别 传感器技术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TDLAS的激光CO_(2)传感器设计和应用
19
作者 雷世辉 高超 《陕西煤炭》 2025年第2期143-147,172,共6页
针对煤矿井下CO_(2)传感器易受水汽干扰、可靠性低等问题,在红外CO_(2)传感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TDLAS的激光CO_(2)传感器,详细介绍了传感器技术原理和软硬件设计。该传感器通过提取气体吸收后的光谱信号的二次谐波,计算信号衰减... 针对煤矿井下CO_(2)传感器易受水汽干扰、可靠性低等问题,在红外CO_(2)传感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TDLAS的激光CO_(2)传感器,详细介绍了传感器技术原理和软硬件设计。该传感器通过提取气体吸收后的光谱信号的二次谐波,计算信号衰减的幅度,依据公式推导出待测气体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激光CO_(2)传感器相比红外传感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地避免水汽干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LAS技术 CO_(2)传感器 锁相放大 二次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子元器件质量管控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孟迪 《通信电源技术》 2025年第1期28-30,共3页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利用其提高电子元器件质量管控成为关键。传统质量管控方法由于实时性差、数据传输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高精度制造的需求。文章探讨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子元器件质量管控中的应用,依托无线...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利用其提高电子元器件质量管控成为关键。传统质量管控方法由于实时性差、数据传输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高精度制造的需求。文章探讨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子元器件质量管控中的应用,依托无线通信实现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结合环境监控与故障检测预警机制,确保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快速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提升了质量管控的效率与精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电子元器件 质量管控 无线传感器网络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