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s prognostic marker for patients of 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SHON Ho Sun HWANG Kyung Kuk +3 位作者 BAE Jang Whan KIM Kyung Ah LEE Jong Yun RYU Keun H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226-2232,共7页
In this work, we analyzed only the patients of the NSTEMI (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arrived at the hospital within 12 h after symptoms started. Using NSTEMI follow-up data within, the charac... In this work, we analyzed only the patients of the NSTEMI (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arrived at the hospital within 12 h after symptoms started. Using NSTEMI follow-up data with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inical data, the risk factor, and the blood tested in the hospital visit were analyzed for MAC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patients. MACE includes cardiac death, MI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PCI, and CAB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As a result, from the NSTEMI patients which can be followed up for over 12 m, NT-ProBNP (p=0.014) and age (p=0.045) are found to b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MACE. Accordingly, they can be useful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for NSTEMI patients as a bio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T-PROBNP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oprotein(a)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2
作者 Na Xu Xiaofang Tang +10 位作者 Yi Yao Jingjing Xu Ying Song Ru Liu Ping Jiang Lin Jiang Huanhuan Wang Yuejin Yang Runlin Gao Bo Xu Jinqing Yuan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33-134,共2页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lipoprotein(Lp[a]) has recently been proposed as 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risk.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Lp(a) on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lipoprotein(Lp[a]) has recently been proposed as 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risk.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Lp(a) on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oprotein(a) CARDIOVASCULAR risk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 被引量:2
3
作者 汪雁博 苏利芳 +5 位作者 刘畅畅 周庆 田佳 支伟 傅阳 谷新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78,共7页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尚缺乏在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应用减量替格瑞洛的研究。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EMI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行PPCI并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替格瑞洛的维持剂量将患者分为减量组(60例:替格瑞洛60 mg/次,2次/d)和标准组(180例: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采用PSM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入院时Killip分级和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最终减量组和标准组各纳入54例患者。分别于出院1、3、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和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SM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介入治疗参数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DW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PLT、MPV、PDW、P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减量组患者PDW高于标准组(P<0.05)。出院6个月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AR比较,标准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标准组患者出院时MPV高于基线,减量组患者出院时PDW低于基线,标准组患者出院时PAR低于基线(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1、3、6个月MPV低于出院时,PDW高于出院时(P<0.05);标准组患者1、3、6个月PAR低于基线,高于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中替格瑞洛60 mg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血小板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4
作者 陈冬梅 宣玲 王茂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2例,根据心电图特征分为NSTEMI组104例和STEMI组78例,另选取同期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检测所有受试者的PLR、NLR、LMR、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对比3组血清PLR、NLR、LMR、D-二聚体、FIB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基于PLR、NLR、LMR、D-二聚体、FIB的评估模型,以ROC曲线分析PLR、NLR、LMR、D-二聚体、FIB评估NSTEMI与STEMI患者的价值。结果STEMI组和NSTEMI组的血清PLR、NLR、LMR、D-二聚体、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LR、NLR、LMR、D-二聚体、FIB水平为STEMI和NSTEMI患者的独立影响因子(OR=25.078,95%CI:3.147~199.865;OR=32.852,95%CI:4.398~245.417;OR=28.703,95%CI:3.310~248.867,OR=67.491,95%CI:8.518~534.729;OR=46.759,95%CI:8.219~266.006;OR=2.573,95%CI:1.026~6.451;OR=3.442,95%CI:1.750~6.768,OR=2.971,95%CI:1.799~4.907;OR=68.375,95%CI:12.598~371.103;OR=7.471,95%CI:1.759~31.737,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PLR、NLR、LMR、D-二聚体、FIB联合评估NSTEM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96,敏感性为99.04%,特异性为95.00%;联合评估STEMI的AUC为0.995,敏感性为94.87%,特异性为97.50%,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P<0.05)。结论NSTEMI患者与STEMI患者的PLR、NLR、LMR、D-二聚体、FIB水平明显升高,各指标联合测定对于NSTEMI和STE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淋巴细胞 纤维蛋白原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干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78-1883,1890,共7页
背景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虽已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接受了规范的二级预防用药,仍会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乳酸脱氢酶(LDH)与白蛋白(ALB)比值(LAR)作为预后标志物,在肿瘤及脓毒血症患者的预... 背景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虽已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接受了规范的二级预防用药,仍会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乳酸脱氢酶(LDH)与白蛋白(ALB)比值(LAR)作为预后标志物,在肿瘤及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预测中具有良好效能,但LAR与STEMI相关的研究尚少,且对急性STEMI行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s的预测价值有待研究。目的探讨LAR与STEMI行急诊PCI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资料和入院时首次空腹的生化检验数据,通过电话、门诊、问卷调查、再入院等方式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限为1年,随访终点事件为出现MACEs。随访结束后依据是否发生MACEs将患者分为MACEs组(n=76)和非MACEs组(n=29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患者发生MACEs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AR预测患者发生MACEs的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患者随访过程中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MACEs组和非MACEs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MACEs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DH、LAR、Gensini评分高于非MACE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MACEs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升高(HR=1.001,95%CI=1.000~1.002,P=0.007)、Gensini评分升高(HR=1.014,95%CI=1.006~1.022,P<0.001)、LAR升高(HR=1.067,95%CI=1.045~1.090,P<0.001)为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LAR预测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后发生MACEs的AUC为0.804(95%CI=0.747~0.861,P=0.001),最佳截断值为22.58。将研究人群以ROC曲线计算所取得的最佳截断值为界,分为高LAR组和低LAR组,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低LAR组累积生存率高于高LAR组(P=0.01)。结论LAR水平与急性STEMI行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s具有相关性,LAR值越高,其发生MACEs的风险越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忠满 朱轶 +2 位作者 陈旭锋 王连生 武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88,共7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3年9月—2024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NSTEMI患者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入院SII与入院1周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峰值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基于Logistic回归的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探讨SII与NSTEMI患者早期AHF发生风险间的具体关系。结果:共纳入202例NSTEMI患者,其中104例(51.5%)患者在入院1周内发生AHF。AHF组患者SII水平明显高于无AHF组患者[1 390.55(939.45,2 459.93)vs.667.15(431.58,1 140.25),P <0.001]。ROC曲线下面积达0.745(95%CI:0.677~0.812,P <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SII与入院1周内NT-proBNP峰值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17(P <0.001)。RCS曲线显示,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的风险与SII呈线性正相关。结论:SII对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具有预测价值,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的风险随SII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心力衰竭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鹿冠玉 赵蕾 +4 位作者 惠可尧 卢志辉 王兰菱 高海 马晓海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68例。...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68例。患者分别于PCI术后3~7 d和3个月时接受急性期与恢复期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较急性期增加20%及以上认为发生心室重构,据此将入选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n=49)与无心室重构组(n=119)。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AMR值及CMR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AMR和急性期CMR显示的微血管阻塞(MVO)范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MR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16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4±11.4)岁,男性139例(82.7%)。AMR值与急性期CMR显示的MVO范围呈正相关(r=0.42,P<0.01)。心室重构组的AMR值高于无心室重构组[3.00(2.56,3.52)mmHg·s/cm vs.2.48(2.20,2.74)mmHg·s/cm,1 mmHg=0.133 kPa,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R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AMR值每增加0.2 mmHg·s/cm,心室重构风险增加45.1%(OR=1.451,95%CI:1.228~1.714,P<0.01)。AMR预测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结论:AMR与MVO范围呈正相关,是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8
作者 孙沁瑜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91-1897,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究NLR、MHR及两者联合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的43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IN,分成CIN组(65例)和非CIN组(3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NLR和MHR的数值,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MHR及两者联合对CIN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CIN组患者2型糖尿病史、利尿剂使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空腹血糖、NLR、MHR水平高于非CIN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肌酐水平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史(OR=1.997,95%CI=1.063~3.751,P=0.032)、单核细胞计数(OR=2.372,95%CI=1.060~5.310,P=0.036)、NLR(OR=1.311,95%CI=1.171~1.468,P<0.001)、MHR(OR=7.075,95%CI=1.893~26.439,P=0.004)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AUC分别为0.733(95%CI=0.669~0.796,P<0.001)、0.706(95%CI=0.633~0.779,P<0.001)、0.796(95%CI=0.740~0.852,P<0.001);灵敏度分别为66.2%、60.0%、69.2%;特异度分别为71.8%、75.3%、73.1%。结论2型糖尿病史、单核细胞计数、NLR、MHR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NLR、MHR及两者联合均可作为有效识别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造影剂肾病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MI患者PCI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9
作者 吕华胜 拉再依·巴合提 +5 位作者 袁腾 贾红飞 沈好亮 古丽加依娜·扎安 冀伟 陈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0-418,共9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模型,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受PCI治疗的2315例STEMI患者,其中306例(13.2%)发生AKI... 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模型,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受PCI治疗的2315例STEMI患者,其中306例(13.2%)发生AKI。采用LASSO回归对基线变量进行特征筛选,并通过10折交叉验证选择最优λ值,确定与AKI相关的变量。随后,构建了8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性能。使用SHAP值分析关键变量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7个与AKI显著相关的变量,包括年龄、多支病变、术前肌酐、心力衰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在所有模型中,轻量梯度提升机(LGBM)和极限梯度提升(XGB)预测性能最佳,训练集AUC分别为0.899(95%CI:0.877~0.921)和0.893(95%CI:0.868~0.918),验证集AUC分别为0.809(95%CI:0.763~0.856)和0.871(95%CI:0.833~0.909)。SHAP分析显示,白蛋白、年龄、术前肌酐和白细胞计数是AKI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并验证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可有效识别STEMI患者PCI术后AKI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急性肾损伤(AKI)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Q波与CMR心肌应变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微循环阻塞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刘苏宁 叶文颖 +1 位作者 张子倩 周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72,共8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心肌应变、入院心电图Q波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心肌应变、入院心电图Q波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微血管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40例对照组及首次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于治疗后3~7天行CMR检查的133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根据入院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将急性STEMI患者分为NQ组和Q组,对比分析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差异性分析;根据CMR检查结果将急性STEMI患者分为MVO组与非MVO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参数与MVO的独立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并分析预测MVO的效能。结果急性STEMI组入院Q波宽度、入院Q波深度、入院总胆固醇、入院甘油三酯、入院空腹血糖、入院糖化血红蛋白、术前肌钙蛋白、术前磷酸肌酸激酶、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STEM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整体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左心室整体短轴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 on the short axis,GRSSAX)、整体长轴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 on the long axis,GRSLAX)、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均低于对照组。Q组入院Q波宽度、入院Q波深度、术前肌钙蛋白、术前磷酸肌酸激酶、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IS)、透壁性梗死患者、存在MVO的患者、MVO占左心室心肌的比例、LVESV均高于NQ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LVEF、GCS、GRSSAX、GRSLAX、GLS均低于NQ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O组患者的入院Q波深度显著高于非MVO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LS、GCS及GRSSAX均为MVO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GLS、GCS及GRSSAX在MVO组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GRSSAX的预测MVO的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791。入院Q波深度与GRSSAX联合应用在MVO的预测方面优于入院Q波深度及CMR心肌应变参数单独使用,其曲线下面积为0.824。结论入院Q波深度及CMR心肌应变参数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VO具有预测价值。此外,入院Q波深度联合GRSSAX可进一步提高对MVO发生风险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心肌应变 病理性Q波 微血管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IRA到NON⁃IRA:全面血运重建在STEMI合并MVD患者PCI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朱能元 曾梦雅 +1 位作者 罗颖 陈跃武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8,共9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在临床实践中发病率高,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治疗策略的精准选择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显著影响。目前,专家们主要关注三种PCI的策略:(1)仅对梗死相关动...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在临床实践中发病率高,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治疗策略的精准选择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显著影响。目前,专家们主要关注三种PCI的策略:(1)仅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血运重建;(2)同步处理IRA与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3)先对IRA进行PCI,随后在适当时机对non-IRA进行分期PCI。尽管对IRA的处理方案已相对明确,但对non-IRA的处理策略仍存在争议。考虑到MVD中的non-IRA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精准制定血运重建的策略和选择适宜的时机,对于提升患者临床预后具有关键性作用。虽然相关研究持续深入,但针对non-IRA PCI的最佳治疗策略和时机,仍缺乏统一的临床指南。本文综述了该领域对于non-IRA PCI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策略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非梗死相关动脉 经皮冠脉介入 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和验证:基于CYP2C19相关基因检测
12
作者 贾高鹏 陈秋雨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3779-3786,共8页
背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其重要血运重建方式,能改善预后。但部分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复发,影响生活质量与长期预后。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影响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细胞色素P... 背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其重要血运重建方式,能改善预后。但部分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复发,影响生活质量与长期预后。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影响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参与多种药物代谢,其基因多态性可改变酶活性,影响药物代谢。在STEMI患者PCI术后用药中,CYP2C19不同代谢水平与心绞痛复发相关性值得探讨。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不同代谢水平与STEMI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复发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行急诊PCI治疗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和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于PCI术后1、3、6、12个月分别对纳入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截至2023-12-31。终点事件为心绞痛发作。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心绞痛发作事件的相关变量,随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进行模型内部验证。训练集及验证集模型分别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构建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共纳入患者128例,男92例(71.9%),女(27.1%),中位年龄63.5(61.0,66.0)岁。随访期间45例(35.2%)患者心绞痛复发,83例患者(74.8%)未出现心绞痛复发。无心绞痛复发患者与心绞痛复发患者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YP2C19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共筛选出7个独立预测因子变量,包括性别、LDL-C、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B(ApoB)、D-二聚体及CYP2C19分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OR=3.492 9,95%CI=1.288 8~10.010 1)、LDL-C升高(OR=3.123 7,95%CI=1.685 9~6.348 4)、Hcy升高(OR=1.061 4,95%CI=1.028 8~1.103 6)为STMEI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HDL-C升高(OR=0.016 7,95%CI=0.000 9~0.209 1)、CYP2C19中间代谢型(OR=0.273 4,95%CI=0.074 7~0.923 7)、CYP2C19正常代谢型(OR=0.086 7,95%CI=0.025 5~0.256 1)可减少STMEI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复发(P<0.05)。利用Bootstrap重抽样法重复抽样1 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绘制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869(95%CI=0.796~0.943)和0.789(95%CI=0.701~0.877),表明预测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人群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进一步行DCA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CYP2C19中间代谢型与正常代谢型为减少STMEI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复发的保护因素。本研究建立了包含性别(女性)、LDL-C、Hcy、HDL-C及CYP2C19共5项临床指标的STMEI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早期筛查可疑患者的心绞痛复发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区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绞痛 细胞色素P4502C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R及白细胞介素-6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不良重构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苏宁 张子倩 +1 位作者 叶文颖 周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伴有心肌损伤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PCI)能够迅速开放责任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伴有心肌损伤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PCI)能够迅速开放责任血管并提高生存率,但部分患者仍会经历左心室不良重构(adverse left ventricle remodeling,ALVR),进而影响长期预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一种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急性心肌梗死后,IL-6参与炎症反应的启动、调节及维持,其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IL-6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助于清除坏死组织并促进心肌修复;另一方面,IL-6水平过度升高可能导致炎症失控,引发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下降,从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能够结合梗死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al,LVEF)和心肌应变等参数,对ALVR进行全面评估。因此,早期识别ALVR的风险因素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探讨CMR及IL-6在STEMI患者ALVR中的应用,以期未来研究可探索多模态影像融合、人工智能辅助分析以及针对IL-6的靶向治疗,以优化STEMI后ALVR的管理,提高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不良重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心肌应变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损减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4 位作者 朱天刚 靳文英 姜柏林 曹成富 王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损减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我院已完成罪犯血管PCI,并于住院期间完成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的STEMI患者156例。去... 目的: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损减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我院已完成罪犯血管PCI,并于住院期间完成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的STEMI患者156例。去除基线时心力衰竭(Killip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18例,最终观察138例患者。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检测GLS。根据约登指数将患者分为GLS>-11.7%组(n=57)及GLS≤-11.7%组(n=81)。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特点。对患者进行21(13,28)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心力衰竭事件率。结果:入院时GLS>-11.7%组患者肌钙蛋白I(TnI)峰值显著高于GLS≤-11.7%组[85 160(31 297,214 226)pg/ml vs. 34 942(13 571,92 713)pg/ml,P<0.001]、罪犯血管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心动图显示,GLS>-11.7%组患者较GLS≤-11.7%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49.2±8.3)%vs.(60.1±8.7)%,P<0.001],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比例更高(100%vs. 90.1%,P=0.015)。随访期间GLS>-11.7%组的LVEF及GLS均有恢复趋势,但整体仍逊于GLS≤-11.7%组(P均<0.001)。中位随访21(13,28)个月期间,校正年龄、性别、罪犯血管分布、TnI峰值后,GLS>-11.7%组患者心力衰竭风险显著增加(HR=9.123,95%CI:1.720~43.394,P=0.009)。结论:STEMI患者PCI后,GLS相对损减严重的患者远期心力衰竭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整体长轴应变 心力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晋辉 郑献召 +9 位作者 沈玲 曾辉 王中明 韩风杰 杭晓阳 刘静 周庆庆 朱艳霞 王晓飞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150例,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等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尼可地尔+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B组: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C组: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于PCI术前、术后即刻检测记录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于PCI术前、术后24 h记录心电图的ST段回落幅度;记录IRA开通后24 h内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例数;于PCI术前、术后0 h、12 h、24 h、3 d及7 d检测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于PCI术前、术后24 h及7 d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于PCI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的出血事件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1)PCI术后即刻,C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TMPG均优于A组(Z=-16.610,P=0.023;Z=-18.400,P=0.015)和B组(Z=-15.130,P=0.046;Z=16.550,P=0.035);C组患者的CTFC帧数低于A组(P<0.001)和B组(P=0.001)。(2)PCI术后,C组患者的血清hs-cTnI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3)PCI术后,C组患者的MDA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SOD水平高于A组(P=0.004)和B组(P=0.024)。(4)PCI术后24 h,C组患者的ST段回落幅度大于A组(P=0.003)和B组(P=0.012),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A组(P=0.008、0.015)和B组(P=0.014、0.034)。(5)PCI术后,C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6)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少量出血和微量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85,P=0.500);术后12个月内,C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χ^(2)=7.400,P=0.025)。结论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减轻术后心肌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ST段回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且不增加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高血栓负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尼可地尔 重组人尿激酶原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相关基因多态性在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的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六水 王飞 +2 位作者 周澳 杨青 刘宪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分析汉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基因的基因型结果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汉族NSTEMI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分析汉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基因的基因型结果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汉族NSTEMI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汉族NSTEMI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的方法对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3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分型,研究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并分析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与1000 Genomes数据库中部分人群相关等位基因的分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GPⅢa PLA2(rs5918)位点上基因型频率为TT 97.20%、TC 2.80%、CC 0%,等位基因频率为T 98.60%、C 1.40%;PEAR1(rs12041331)位点上基因型频率为GG 42.06%、GA 44.86%、AA 13.08%,等位基因频率为G64.49%、A 35.51%;PTGS1(rs10306114)位点上基因型均为AA(100%),未见AG或GG型。结论:在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位点上突变少见,PTGS1(rs10306114)位点上未见突变,这2个多态性位点上均以野生型纯合子为主,而PEAR1(rs12041331)位点上突变多见。本研究中部分结果与既往报道或相关数据库中收录的其他人群类似,也有部分结果与既往报道或其他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性别差异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雁博 苏利芳 +3 位作者 刘畅畅 周庆 田佳 谷新顺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 探讨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8月1日的文献中,对接受溶栓治疗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ST... 目的 探讨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8月1日的文献中,对接受溶栓治疗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STEMI患者短期或长期死亡率的性别差异进行对比的相关研究。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均纳入本研究。使用Rev Man 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危险度(RR)和95%CI表示性别差异对STEMI患者死亡率的影响。使用漏斗图评估研究偏倚。结果 共纳入36项研究,其中33项观察性研究和3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08 132例STEMI患者,其中男性82 848例,女性25 284例。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住院期间(RR=1.73,95%CI:1.52~1.98,P<0.001,I~2=69%)、1个月(RR=1.89,95%CI:1.74~2.06,P<0.001,I~2=46%)、1年(RR=1.56,95%CI:1.40~1.74,P<0.001,I~2=0%)和2年(RR=1.78,95%CI:1.51~2.10,P<0.001,I~2=43%)死亡率显著增加。在调整后的分析中,女性STEMI患者住院期间(RR=1.60,95%CI:1.27~2.02,P<0.001,I~2=69%)、1个月(RR=1.40,95%CI:1.04~1.88,P<0.001,I~2=65%)和2年(RR=1.25,95%CI:1.10~1.42,P<0.001,I~2=48%)死亡率仍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结论 对于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女性的短期和长期死亡率均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溶栓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miR-29a、GDF-15的影响
18
作者 杨树涵 任彦锋 +2 位作者 王增夏 邢永生 王志方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2-626,共5页
目的 探究艾司洛尔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9a(miR-29a)、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 目的 探究艾司洛尔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9a(miR-29a)、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行PCI术治疗的120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艾司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24 h,比较两组安全性、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心肌酶学、miR-29a、GDF-15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症状性低血压、症状性心动过缓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BNP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且艾司洛尔组治疗1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BNP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周后CRP、髓过氧化物酶、IL-6、CK-MB、cTnI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艾司洛尔组治疗1周后CRP、髓过氧化物酶、IL-6、cTnI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3 d、1周miR-29a、GDF-15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治疗1周miR-29a、GDF-15低于治疗3 d(P<0.05)。艾司洛尔组治疗3 d、治疗1周miR-29a、GDF-1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洛尔应用于行PCI术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心肌损伤,并降低血清miR-29a、GDF-15水平,同时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艾司洛尔 安全性 炎性因子 miR-29a GDF-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利西尤单抗联用海博麦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耀辉 王晓慧 胡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探究阿利西尤单抗联用海博麦布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PCI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海博麦布治疗,研究组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维持治疗... 目的探究阿利西尤单抗联用海博麦布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PCI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海博麦布治疗,研究组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维持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E/A)、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血流灌注分级(TIMI)、药物毒性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LDL-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较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E/A较治疗前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SD、NT-proBNP、c TnI、Lp-PLA2、MMP-9、IL-6较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TIMIⅢ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用海博麦布应用于STEMI PCI术后的治疗中,更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促进血流灌注,改善心肌功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海博麦布 阿利西尤单抗 血脂 血流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景芳 李莉 +1 位作者 耿学斌 马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EMI急诊PCI术患者185例...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EMI急诊PCI术患者1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和试验组93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3 min内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完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10 mg,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观察并比较2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心肌损伤标志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3级显著高于对照组(79.57%vs 59.78%),CTFC[(28.94±3.93)帧vs(35.12±5.20)帧]、PCI术后MACE总发生率(8.60%vs 26.0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PCI术后7 d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出血事件以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为主,对照组和试验组总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52%、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联合注射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和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有积极影响,且有利于预后改善,同时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