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检人群睡眠质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苟彩霞 张洁 +5 位作者 包依夏姆·阿巴拜克力 王一鸣 姚磊 郑嵘炅 潘金良 鲁晓擘 《临床荟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睡眠质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lly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关联,并探究MAFLD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4月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睡眠质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lly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关联,并探究MAFLD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4月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估并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142例。根据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2例,最终共入选140例。依据是否患有MAFLD分为MAFLD组(n=60)与非MAFLD组(n=8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探究MAFLD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MAFLD组比较,MAFLD组男性占比较高,血红蛋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尿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日间小憩时间、PSQI量表总分、睡眠质量因子得分、睡眠障碍因子得分、催眠药物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HDL-C、日间小憩时间、睡眠质量得分、睡眠障碍得分是MAFLD的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绘制散点图可见,PSQI评分与T-BIL、HDL-C、日间小憩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睡眠质量因子得分、睡眠障碍因子得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在体检人群中,T-BIL水平越高、HDL-C水平越低、日间小憩时间越长、睡眠质量越差、睡眠障碍越严重,罹患MAFLD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体检人群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基于肝脏Dusp9-ASK1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作用影响
2
作者 施凯舜 徐峥 +1 位作者 岳跃兵 黄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05-107,I0020,I002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肝脏Dusp9-ASK1信号通路,葛根素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机制。方法选择50只雄性小鼠进行高脂高糖造模,造模后随机分为高剂量组(PUE-H)、中剂量组(PUE-M)、低剂量组(PUE-L)、模型组(HFHC)、ASK1抑制剂组(SEL)各10只,另... 目的探讨基于肝脏Dusp9-ASK1信号通路,葛根素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机制。方法选择50只雄性小鼠进行高脂高糖造模,造模后随机分为高剂量组(PUE-H)、中剂量组(PUE-M)、低剂量组(PUE-L)、模型组(HFHC)、ASK1抑制剂组(SEL)各10只,另取10只正常小鼠做为对照组。将相应浓度的葛根素采取灌胃方法给予葛根素各组,6周后肝组织取材。分别检测6组小鼠肝组织Dusp9基因表达情况、Dusp9、p-ASK1蛋白水平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组织Dusp9蛋白的表达。结果(1)Dusp9基因表达在不同剂量组中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Dusp9基因表达在中、高剂量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葛根素对Dusp9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提高(P<0.01)。同时,Dusp9蛋白的表达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表现为剂量依赖。从P-ASK1蛋白水平看,葛根素各剂量组的P-ASK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各剂量组间差异明显(P<0.01)。(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葛根素各剂量组的肝脏中Dusp9蛋白与模型组相比,其表达明显提高。且3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主要途径是肝脏的Dusp9-ASK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 Dusp9 AS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汪晓敏 黄科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241-242,246,共3页
目的收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影响其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轻度、中度及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血常规、肝肾功能、... 目的收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影响其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轻度、中度及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糖、血脂及肿瘤指标方面的差异,并对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清尿酸(P=0.002)、空腹血糖(P=0.006)及甘油三酯(P=0.00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OR=1.002,95%CI:1.001~1.004,P=0.002)、空腹血糖(OR=1.001,95%CI:1.000~1.003,P=0.038)、甘油三酯(OR=1.202,95%CI:1.101~1.314,P<0.001)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严重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血清尿酸、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严重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严重程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结直肠癌的转录组学共病机制
4
作者 梁金强 任松 +1 位作者 王楚风 花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并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结直肠癌(CRC)的共病生物标志物,探索共病机制。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GEO)分别下载NAFLD和CRC相关数据后,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筛选表达变化的通路,后对二者的...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并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结直肠癌(CRC)的共病生物标志物,探索共病机制。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GEO)分别下载NAFLD和CRC相关数据后,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筛选表达变化的通路,后对二者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注释,随后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以筛选关键基因,基于关键基因构建转录因子-基因调控网络,随后使用LASSO回归确定生物标志物基因,最后则通过Network Analyst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转录因子预测分析并构建转录因子网络。结果 GSEA分析显示在NAFLD患者中TNF-α、IL-6-JAK-STAT3等信号通路表达激活。NAFLD和CRC中所筛选出的17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在GO分析中主要富集在细胞二价无机阳离子稳态、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等生物学过程中。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IL-17信号通路。PPI筛选出的5个关键基因是TREM1、FPR1、IL1RN、S100A9、S100A8。LASSO回归筛选出的IL1RN及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经外部数据集和来自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的免疫组化数据的验证均被证实为生物标志物基因,并在CRC组织中高表达。转录因子-关键共病基因调控网络由Network Analyst构建。结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的NAFLD和CRC的共病基因,揭示了潜在的共病发病机制,为NAFLD患者进行CRC早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结直肠癌 关键基因 生物信息学 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B/ApoA1比值及non-HDL-C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文森 邓少雄 +5 位作者 吴晴翼 李金塔 李靖云 康锦芬 黄思婧 陈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B(Apo B)和载脂蛋白A1(Apo A1)的比值、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为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non-NAFLD...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B(Apo B)和载脂蛋白A1(Apo A1)的比值、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为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non-NAFLD组)和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NAFLD组),所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同时记录糖尿病病程、身高、体质量、腰围等临床一般资料,计算Apo B/Apo A1比值及non-HDL-C,比较两组之间的指标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NAFLD组的Apo B/Apo A1比值、non-HDL-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腰围均高于non-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o B/Apo A1比值及non-HDL-C均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o B/Apo A1比值及non-HDL-C预测合并NAFL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0.709(P<0.05);进一步比较两者曲线下面积,行Z检验结果显示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 B/Apo A1比值、non-HDL-C均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簇集蛋白和1-磷酸鞘氨醇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赵永晓 王艳丽 +2 位作者 苏江华 王哲 刘娜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簇集蛋白、1-磷酸鞘氨醇(S1P)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6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合并NAFLD患者179例设为研究组,将单纯T2DM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簇集蛋白、1-磷酸鞘氨醇(S1P)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6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合并NAFLD患者179例设为研究组,将单纯T2DM患者127例设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簇集蛋白、S1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二者对T2DM患者合并NAFLD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簇集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S1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簇集蛋白、S1P诊断T2DM合并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0.854,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04。血清簇集蛋白、血清S1P、体质量指数是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血清簇集蛋白、S1P水平与T2DM患者合并NAFLD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T2DM患者合并NAFLD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簇集蛋白 1-磷酸鞘氨醇 诊断价值 相关性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7
作者 乔梁 张陈至立 +2 位作者 刘维 杨晨慧 曹琳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基于中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认识,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药效分析入手综述苓桂术甘汤治疗NAFLD的研究进展,指出苓桂术甘汤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与氧化应激水平,... 基于中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认识,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药效分析入手综述苓桂术甘汤治疗NAFLD的研究进展,指出苓桂术甘汤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与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肝脏脂质代谢,调节自噬和肠道菌群,抗炎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苓桂术甘汤 痰饮内停 温阳健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免疫细胞调控与治疗研究现状
8
作者 郭释琦 邢骋 +3 位作者 葛云鹏 石浩伟 郑洋洋 宋京海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25-32,54,共9页
随着全球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代谢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NAFLD疾病谱包括初期的肝脏脂肪变性以及进展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 随着全球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代谢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NAFLD疾病谱包括初期的肝脏脂肪变性以及进展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与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在NASH阶段,脂肪毒性和肝细胞炎性损害极大增加了终末期肝病的发生风险。截至目前,全球针对治疗NASH的临床试验已有1400余项,但没有任何特异性药物获批,也没有有效的NASH相关HCC的治疗方案。即便是对于较新兴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ASH相关HCC也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治疗耐药。多数研究显示,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细胞亚群介导的免疫微环境的改变对NASH起病和进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多种免疫细胞在NASH中作用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研究现状,旨在为了解NASH免疫微环境以及探索新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肝循环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9
作者 孙思遥 刘俊宏 +5 位作者 王淼蕾 赖学倩 李亚静 李明 王丽春 宋亚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73-76,I0017,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潜在的进展性肝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而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自身优势,可以有效进行干预和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潜在的进展性肝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而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自身优势,可以有效进行干预和治疗。文章通过总结近几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文献,基于肠肝循环对其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和预防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为合理有效治疗该病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肝循环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作用机制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体检人群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童明霞 陈柯 +1 位作者 向小聪 周丽峰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究中青年体检人群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中青年体检者16173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探究中青年体检人群... 目的探究中青年体检人群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中青年体检者16173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探究中青年体检人群瘦型MAFLD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瘦型MAFLD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59岁占比较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23 kg/m 2占比较大。两组年龄、性别、BMI、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型MAFLD组糖代谢异常检出率为12.5%,高于瘦型非MAFLD组(P<0.001);脂代谢异常检出率为62.8%,高甘油三酯血症为33.7%,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17.6%,混合型高脂血症为18.4%,均高于瘦型非MAFLD组(P<0.001);高胆固醇血症为7.4%,低于瘦型非MAFLD组(P<0.001);尿酸代谢异常检出率为26.9%,高于瘦型非MAFLD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甘油三酯、混合型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血症为瘦型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体检人群的早期健康宣教,针对MAFLD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MAFLD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
11
作者 史双伟 饶小娟 +2 位作者 解丽然 方一凡 王姗姗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23年12月-2024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甲状腺...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23年12月-2024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330例,依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n=112)和非NAFLD组(n=218)。所有患者均完善腹部超声、血生化、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等检查。探讨甲状腺反馈分位数指数(thyroid feedback quantile-based index,TFQI)、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抵抗指数(thyrotoph thyroxine resistance index,TT4RI)、促甲状腺激素指数(TSHI)、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FT3/FT4)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与非NFALD组比较,NAFLD组吸烟比例、体重、体重指数、VFA、SFA、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 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FT3、TFQI和FT3/FT4水平均较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TFQI与TG、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TT4RI与TC、TG、FPG、HbA 1c呈正相关(P<0.05);TSHI与TC、TG、FPG、HbA 1c呈正相关(P<0.05);FT3/FT4与TC、TG、LDL-C、FPG、HbA 1c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VFA、HbA 1c、FT3/FT4是T2DM患者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FT3/FT4评估T2DM患者合并NAFLD的曲线下面积为0.67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47%、65.09%。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T2DM患者FT3/FT4升高与NAFLD风险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甲状腺激素类 甲状腺激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管理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李旭 杜晓洋 +1 位作者 闫晓玲 田德增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管理指标(GMI)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某院1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单纯组(n=74)和合并组(n=106)。比较2组一般资料[性别... 目的:探讨葡萄糖管理指标(GMI)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某院1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单纯组(n=74)和合并组(n=106)。比较2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T2DM病程、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DBIL)、血尿素氮(BUN)、尿酸(UA)、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红蛋白(H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25羟维生素D[25(OH)D]}及连续性血糖监测相关指标[葡萄糖管理指标(GMI)、平均葡萄糖值(MG)、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平均葡萄糖变异系数(CV)、平均葡萄糖标准差(SD)]水平。采用Pearson系数分析T2DM合并NAFLD患者GMI与各个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2DM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性别、病程、年龄及DBP、Hb、FPG、25(OH)D、I-BIL、GGT、ALP、BUN、Scr、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BMI、SBP、HbA1c、FCP、FINS、T-BIL、D-BIL、ALT、AST、UA及TG水平高于单纯组,HDL-C水平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葡萄糖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GMI、MG、TAR、平均葡萄糖SD高于单纯组,TIR、TBR水平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合并NAFLD患者GMI与HbA1c、MG、TAR、平均葡萄糖SD呈正相关(r=0.229、1.007、0.956、0.812,P<0.05),与TBR、TIR呈负相关(r=-0.292、-0.9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HDL-C水平为T2DM患者发生NAFLD的保护性因素,高GMI、UA、BMI水平为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GMI与HbA1c、MG、TAR、平均葡萄糖SD呈正相关,与TBR、TIR呈负相关;低HDL-C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保护性因素,高GMI、UA、BMI是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葡萄糖管理指标 持续葡萄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肝轴探讨安化黑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毛彩薇 夏旭婷 +3 位作者 葛俊 李琳莉 喻长红 刘富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3期68-75,共8页
为探讨安化黑茶水提液预防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阿托伐他汀,10 mg/kg)组及安化黑茶低、中、高剂量(0.75、1.5、3.0 g/kg)组,采取预防... 为探讨安化黑茶水提液预防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阿托伐他汀,10 mg/kg)组及安化黑茶低、中、高剂量(0.75、1.5、3.0 g/kg)组,采取预防模型,同时给药与饲喂高脂高糖饲料,连续10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安化黑茶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体质量增长量极显著减少(P<0.01),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细胞脂肪变性与气球样变得到纠正,回肠病理损伤改善,闭合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表达增加(P<0.01);安化黑茶高剂量组拟杆菌门、Muribaculaceae_unclassified及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脱硫弧菌属及毛螺菌属相对丰度降低。综上所述,安化黑茶具有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的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肠-肝轴发挥对NAFLD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化黑茶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肝轴 肠道菌群 肠黏膜机械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RA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朱桂华 程方平 王晓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163-166,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且因共同的影响因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病率可达普通人的2倍。目前针对NAFLD的治疗较为局限,主要是通过饮食及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且因共同的影响因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病率可达普通人的2倍。目前针对NAFLD的治疗较为局限,主要是通过饮食及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间接进行控制,但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不良后果,需要引起重视。新型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具有多重降糖机制,能够减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对肝脏脂肪的控制起到有益作用,本文总结了多种GLP-1RA在降糖的同时对NAFLD的影响,以期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15
作者 梁淑芳 黄国开 +2 位作者 聂姝常 程彬彬 刘群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2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小鼠肝组织脂质沉积与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ICR小鼠按...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小鼠肝组织脂质沉积与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薯蓣皂苷元高、低剂量组及非诺贝特组,每组8只。对照组予普通饲料;模型组予45%脂肪供能的高脂饲料;薯蓣皂苷元高、低剂量组分别予薯蓣皂苷元混合饲料,即每千克高脂饲料中分别含薯蓣皂苷元10 g和5 g;非诺贝特组予非诺贝特混合饲料,即每千克高脂饲料中含非诺贝特200 mg,连续干预16周。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脂肪沉积情况;测定血清TG和TC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脂肪变性程度较对照组严重,薯蓣皂苷元高、低剂量组和非诺贝特组肝细胞胞浆内空泡样变减轻。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脂肪含量高于对照组,而薯蓣皂苷元高、低剂量组及非诺贝特组肝细胞脂肪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G和TC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薯蓣皂苷元高、低剂量组和非诺贝特组TG和TC水平均降低(P<0.01);与非诺贝特组比较,薯蓣皂苷元高、低剂量组TG和TC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薯蓣皂苷元能够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脂肪含量及血清TG和TC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 脂质代谢 薯蓣皂苷元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定量CT和血清脂肪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陈彦孜 唐湘雍 +3 位作者 尹安雨 李建华 于大飞 张玉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腹部脂肪定量CT(QCT)参数、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Glypican 4)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及其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非酒精性脂肪...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腹部脂肪定量CT(QCT)参数、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Glypican 4)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及其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腹部脂肪QCT参数皮下脂肪面积(SA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T)、肝脏与脾脏的CT比值(CTL/S值)、血清Glypican 4,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相关性。评价其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研究组SAA、VAT及血清Glypican 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于对照组,CTL/S值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SAA、VAT、Glypican 4与病情程度、AST、ALT、HOMA-IR呈正相关,CTL/S值与病情程度、AST、ALT、HOMA-IR呈负相关(P<0.05);SAA、VAT、CTL/S值、Glypican 4联合评估病情程度的AUC>单项指标评估(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SAA、VAT及血清Glypican 4水平升高,CTL/S值降低,且与病情程度、肝功能、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病情程度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腹部脂肪定量CT参数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 病情程度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在铁死亡调控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潜在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焦靖雯 王蓉芝 +2 位作者 王琳雳 于云飞 李宝龙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69-72,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涵盖单纯脂肪变性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并可能进一步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常见肝脏疾病。铁死亡是一种依赖铁离子蓄积和脂质过氧化驱动的独特细胞死亡形式,在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涵盖单纯脂肪变性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并可能进一步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常见肝脏疾病。铁死亡是一种依赖铁离子蓄积和脂质过氧化驱动的独特细胞死亡形式,在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是调控氧化还原稳态和铁代谢的核心转录因子,对铁死亡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综述铁死亡的病理机制、Nrf2对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及其介导铁死亡在NAFLD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深入探讨Nrf2的靶基因在调控铁死亡和NAFLD病程中的作用,评估其作为治疗靶点的可行性,为NAFLD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铁死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质过氧化 氧化应激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婷婷 钱涯邻 +3 位作者 方南元 孙静云 张丽君 向晓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9-95,I0010-I0014,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27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27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prism8.0、Stata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最终纳入31项RCTs,2639例患者。结果显示,(1)治疗疗程、给药方式、药物剂型以及地区分布对治疗有效率均有影响,疗程≤1月[OR=3.68,Z值=4.88,P<0.00001],1月<疗程≤2月[OR=5.90,Z值=5.03,P<0.00001],2月<疗程≤3月[OR=4.59,Z值=7.62,P<0.00001],疗程≤6月[OR=3.05,Z值=3.5,P<0.00001];试验组以内服中药联合给药[OR=3.88,Z值=9.62,P<0.00001],以中医药内服外治联合给药[OR=7.82,Z值=5.23,P<0.00001];试验组以水煎剂联合给药[OR=3.95,Z值=7.53,P<0.00001],试验组以颗粒剂联合给药[OR=3.28,Z值=4.36,P<0.00001],试验组以中成药联合给药[OR=4.92,Z值=4.2,P<0.00001];华东[OR=3.1,Z值=4.58,P<0.00001],华中[OR=5.33,Z值=5.65,P<0.00001],华南[OR=5.82,Z值=4.54,P<0.00001],西北[OR=4.04,Z值=5.88,P<0.0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2)实验室指标方面,肝功能(ALT、AST、r-GT)、血脂(TG、TC、LDL-C、HDL-C)、CAP、TCM Score存在统计学差异,炎症指标(IL-6、TNF-α)、FBG无统计学差异,ALT(MD=10.88,95%CI:8.94~12.82,P<0.00001),AST(MD=10.44,95%CI:8.35~12.53,P<0.00001),r-GT(MD=12.69,95%CI:9.17~16.21,P<0.00001),TG(MD=0.45,95%CI:0.35~0.56,P<0.00001),TC(MD=0.79,95%CI:0.44~1.13,P<0.00001),LDL-C(MD=0.78,95%CI:0.43~1.13,P<0.00001),HDL-C(MD=-0.27,95%CI:-0.30~-0.24,P<0.00001),CAP(MD=29.13,95%CI:22.72~35.53,P<0.00001),TCM Score(MD=4.95,95%CI:3.43~6.46,P<0.00001),IL-6(MD=4.52,95%CI:0.87~8.17,P=0.02),TNF-α(MD=5.21,95%CI:-0.03~10.45,P=0.05),FBG(MD=0.2,95%CI:0.01~0.39,P=0.04)。结论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治疗NAFLD疗效显著,能改善临床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无明显不良反应。另外有必要联合多组学、铁死亡或关联肠道菌群去探究获得NAFLD的观察指标,规范中医诊断和纳入标准,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实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药 水飞蓟宾胶囊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服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艳 刘丽丽 +1 位作者 施卫兵 张国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2-75,共4页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的治疗不仅限于肝脏本身病变,还要控制代谢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于“肝癖”“积聚”“胁痛”等范畴,病位在肝、脾、肾,...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的治疗不仅限于肝脏本身病变,还要控制代谢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于“肝癖”“积聚”“胁痛”等范畴,病位在肝、脾、肾,病理产物有痰、湿、瘀、热等,为虚实夹杂之病。中医药有着多靶点、多途径、整体调节的优势,现就内服中药复方治疗NAFLD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发现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苦黄颗粒、益肾化痰方、桂附理中汤、养肝消脂茶、大黄利胆胶囊、柴胡疏肝散、柴胡化浊饮等中药复方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脂代谢、肝脏影像学指标、胰岛素抵抗、肠道功能、抗炎、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等方面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药 临床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血液酒精浓度检测仪 被引量:1
20
作者 凌振宝 宋诚 +1 位作者 欧馨雅 梁淦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767-773,共7页
针对解决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存在飞沫传播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便携式无污染血液酒精浓度检测方案。使用硬件完成信号采集、放大、滤波再放大,利用软件完成卡尔曼滤波、三样条插值法去基等算法获取标准的脉搏波信号在... 针对解决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存在飞沫传播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便携式无污染血液酒精浓度检测方案。使用硬件完成信号采集、放大、滤波再放大,利用软件完成卡尔曼滤波、三样条插值法去基等算法获取标准的脉搏波信号在上位机中通过呼气式的测量结果与脉搏波信号的幅值建立数学模型,将数学模型写入单片机实现离线测量。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数学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其满足相对误差小于10%的精度要求,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酒精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 指尖信号 卡尔曼滤波器 三样条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