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的抗炎及抗氧化应激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竺晶 谢骥 胡晓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43-1548,共6页
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知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可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DPP-4而增强肠促胰岛素效应,从而起到降糖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目前已有研究显示D... 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知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可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DPP-4而增强肠促胰岛素效应,从而起到降糖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目前已有研究显示DPP-4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炎症的发生。然而,关于DPP-4抑制剂在炎症及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机制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通过综述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的抗炎及抗氧化应激机制,提出西格列汀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为后续相关研究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4 西格列汀 消炎药 非甾类 氧化应激 糖尿病 2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溶剂诱导相分离聚丙烯腈-掺铝氧化锌/石墨烯红外隐身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张楠 李洪启 刘栋良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利用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合硝酸铝为主要反应物,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铝氧化锌(AZO)。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技术,以聚丙烯腈(PAN)、AZO和石墨烯(graphene)为原料,制备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柔性复合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利用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合硝酸铝为主要反应物,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铝氧化锌(AZO)。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技术,以聚丙烯腈(PAN)、AZO和石墨烯(graphene)为原料,制备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柔性复合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成像、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红外成像等方法,对制备的复合薄膜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PAN-AZO薄膜中,AZO质量分数为15%时,薄膜的红外发射率为0.28。AZO粒子的导电性使辐射能在复合材料内部得到更好的传导和分散,降低了红外发射率,但随着AZO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颗粒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导致红外发射率增大。考虑到π波段的光学跃迁,大多数碳材料可以用作光吸收剂。为增强红外隐身性能,引入石墨烯,制备了PAN-AZO/graphene复合薄膜,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低至0.23,表现出良好的热伪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铝氧化锌 石墨烯 复合膜 非溶剂诱导相分离 红外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PET合成
3
作者 王昊君 王培贤 +3 位作者 马军 魏忠 王公应 王自庆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1,49,共7页
针对聚酯合成工业中锑系催化剂毒性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行业难题,开发高效绿色的非锑催化剂替代锑系催化剂成为聚酯行业的研究热点。为缓解钛系催化剂反应速率快导致产物黄化问题,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一种Al_(2)O_(3)-TiO_(... 针对聚酯合成工业中锑系催化剂毒性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行业难题,开发高效绿色的非锑催化剂替代锑系催化剂成为聚酯行业的研究热点。为缓解钛系催化剂反应速率快导致产物黄化问题,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一种Al_(2)O_(3)-TiO_(2)(AT)复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通过酯化缩聚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采用X射线衍射仪、低温N2物理吸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Al/Ti物质的量比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物相结构、织构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并与催化性能相关联,讨论了催化剂结构与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Al_(2)O_(3)的添加可以降低TiO_(2)的结晶度,增加AT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和孔结构,提高了活性位数量。当Al/Ti物质的量比为3.0,焙烧温度为600℃时,获得催化剂3AT-600的综合催化性能最好,在最优条件下合成PET的特性黏度为0.692 dL/g,端羧基值为17.2 mol/t,b值为3.5。通过与锑系催化剂合成的PET相比,3AT-600催化体系合成的PET在特性黏度、羧基值和色度方面与锑系催化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TiO_(2)复合氧化物 非锑催化剂 色相 酯化缩聚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MOF-74与其衍生材料的构筑及其电催化生物质的高效转化性能
4
作者 徐鑫龙 景春雪 陈玉贞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5-1554,共10页
为开发在温和条件下高效、高选择性氧化5-羟甲基糠醛(HMF)的多功能催化材料和反应体系,构筑了双金属有机框架(BMOF)材料及其衍生材料,用于低电压下的HMF电催化氧化。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双金属CoNi-MOF-74,并采用2种方式制备相应的催化... 为开发在温和条件下高效、高选择性氧化5-羟甲基糠醛(HMF)的多功能催化材料和反应体系,构筑了双金属有机框架(BMOF)材料及其衍生材料,用于低电压下的HMF电催化氧化。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双金属CoNi-MOF-74,并采用2种方式制备相应的催化材料。其一,对CoNi-MOF-74进行热解处理,制得石墨碳层包覆、碳基体稳定的CoNi合金(CoNi@C)纳米颗粒;其二,在电催化过程中,CoNi-MOF-74发生原位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CoNi(OH)_(2)),进而将其作为电极材料使用。研究发现,当Co、Ni的物质的量之比设定为1∶3时,所制备的Co_(1)Ni_(3)-MOF-74材料在800℃进行热解处理后,生成的Co_(1)Ni_(3)@C在低电位下对HMF电催化氧化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高的2,5-呋喃二甲酸(FDCA)选择性(87.26%)。而Co_(1)Ni1-MOF-74(Co、Ni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电解时原位生成的Co_(0.5)Ni_(0.5)(OH)_(2)对中间产物5-(羟甲基)呋喃-2-羧酸(HMFCA)具有很高的选择性(88.59%)和高转化率。这主要得益于衍生材料较好的孔隙结构、Co和Ni双金属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石墨碳的良好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非贵金属 电催化 生物质转化 5-羟甲基糠醛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δ−Ce_(0.8)Gd_(0.2)O_(1.9) composite electrodes as anodes in LaGaO_(3)-based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 被引量:2
5
作者 CHEN Tian-yu XIE Yong-min +7 位作者 LU Zhi-bin WANG Liang CHEN Zhe-qin ZHONG Xiao-cong LIU Jia-ming WANG Rui-xiang XU Zhi-feng OUYANG Shao-b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788-1798,共11页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DC-SOFCs)are promising,green,and efficient power-generating devices that are fueled by solid carbons and comprise all-solid-state structures.Developing suitable anode materials for...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DC-SOFCs)are promising,green,and efficient power-generating devices that are fueled by solid carbons and comprise all-solid-state structures.Developing suitable anode materials for DC-SOFCs is a substantial scientific challenge.Herein we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δ−Ce_(0.8)Gd_(0.2)O_(1.9)(LSCM−GDC)composite electrodes as anodes for La_(0.9)Sr_(0.1)Ga_(0.8)Mg_(0.2)O_(3)-δelectrolyte-based DC-SOFCs,with Camellia oleifera shell char as the carbon fuel.The LSCM−GDC-anode DC-SOFC delivered a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221 mW/cm^(2) at 800℃ and i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o 425 mW/cm^(2) after Ni nanoparticle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LSCM−GDC anode through wet impregnation.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prepared anodes were characterized,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anode in a DC-SOFC and the influence of catalytic activity on open circuit voltage were studied.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SCM–GDC anode is promising to be applied in DC-SOF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 anode material 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δ−Ce_(0.8)Gd_(0.2)O_(1.9) composite electrodes Ni nano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P21在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中的表达
6
作者 董晓鸣 刘雨轩 +2 位作者 纪力旸 王静 张劲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生物活性及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的表达变化。方法将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分别用正常培养液和含2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生物活性及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的表达变化。方法将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分别用正常培养液和含2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Caspase-3活性试剂盒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EDU增殖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p21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法检测细胞中lncRNA-p21的定位。结果过氧化氢组细胞ROS水平为4.65±0.3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6,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Caspase-3活性增强,凋亡蛋白Bax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9、39.80、12.73,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G2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5)。过氧化氢组EDU阳性细胞比例为(25.41±6.9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50.58±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59,P<0.05)。过氧化氢组lncRNA-p21相对表达量为2.36±0.2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2±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93,P<0.05)。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lncRNA-p21定位于细胞质中。结论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凋亡水平显著上升,ROS和lncRNA-p21表达水平升高。lncRNA-p21可能参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p21 增殖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洋 周健楠 +2 位作者 吴敏 刘兆莹 常淼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对于TSP(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100μm的颗粒物)样品,采用大流量采样器(采样膜为TSP石英膜,膜面积为414 cm^(2))以1.05 m^(3)·min^(-1)流量采集24 h。对于PM_(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物)样品,... 对于TSP(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100μm的颗粒物)样品,采用大流量采样器(采样膜为TSP石英膜,膜面积为414 cm^(2))以1.05 m^(3)·min^(-1)流量采集24 h。对于PM_(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物)样品,采用小流量采样器(采样膜为PM_(2.5)石英膜,膜面积为12.56 cm^(2))以16.67 L·min^(-1)流量采集24 h。取出采样膜,截取11.5 cm^(2)TSP采样膜和全部PM2.5采样膜,加入去离子水至50 mL。振荡后超声80 min,振荡,用0.45μm针头过滤器过滤,前5 mL滤液弃去,收集续滤液置于总有机碳(TOC)分析试样瓶中,用锡纸封口,采用TOC分析仪测定总碳(TC)和无机碳(IC)的含量,利用差减法计算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含量。结果显示,TC和IC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8.0 mg·L^(-1)和8.0 mg·L^(-1)以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差减法所得WSOC的检出限(3.143 s)为0.12 mg·L^(-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0.0%~11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2.8%。方法用于北京市某城市点位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301份PM2.5样品的分析,WSOC的检出质量浓度为0.51~23.79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氧化 非分散红外吸收光谱法 大气颗粒物 水溶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d/MnCo_(2)O_(4)复合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低碳烃等有机物的催化燃烧性能
8
作者 刘世达 侯栓弟 +2 位作者 刘淑鹤 赵磊 刘忠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1,共8页
在涂覆氧化铝的陶瓷蜂窝载体上,通过化学还原法原位构建MnCo_(2)O_(4)纳米小球颗粒使其生长于氧化铝涂层,制备出两种Pt-Pd/MnCo_(2)O_(4)复合型催化燃烧催化剂MnCo-2、MnCo-3。MnCo-2的贵金属含量比国外参比剂少约44%、比国产参比剂少约... 在涂覆氧化铝的陶瓷蜂窝载体上,通过化学还原法原位构建MnCo_(2)O_(4)纳米小球颗粒使其生长于氧化铝涂层,制备出两种Pt-Pd/MnCo_(2)O_(4)复合型催化燃烧催化剂MnCo-2、MnCo-3。MnCo-2的贵金属含量比国外参比剂少约44%、比国产参比剂少约16%,乙烷等低碳烃氧化活性与国外参比剂相当,其乙烷转化率为99%时的氧化转化温度(T_(99))、丙烷T_(99)、甲烷转化率为90%时的氧化转化温度(T_(90))分别为440,380,460℃,比国产参比剂低60℃,且在累积800 h的测试中性能稳定。MnCo-3的贵金属含量比国外参比剂少约61%、比国产参比剂少约41%,其试剂总成本约比国产参比剂低38%,其乙烷T 99为475℃,比国产参比剂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烃 催化燃烧 贵金属 非贵金属氧化物 复合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KCNQ1重叠转录物1靶向抑制miR-628-5p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9
作者 秦朝军 王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OT1)靶向抑制miR-628-5p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型糖尿病(T2DM)、葡萄膜炎患者血清和房水KCN...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OT1)靶向抑制miR-628-5p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型糖尿病(T2DM)、葡萄膜炎患者血清和房水KCNQ1OT1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并检测KCNQ1OT1表达情况,选择最佳作用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高糖组(HG组)、HG+抑制物对照(si-NC)组、HG+KCNQ1OT1抑制物(si-KCNQ1OT1)组、HG+模拟物对照(miR-NC)组、HG+miR-628-5p组、HG+si-KCNQ1OT1+anti-miR-NC组、HG+si-KCNQ1OT1+anti-miR-628-5p组。RT-qPCR检测各组细胞KCNQ1OT1、miR-628-5p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KCNQ1OT1、miR-628-5p靶向关系。结果血清和房水中KCNQ1OT1表达水平:DR患者>T2DM患者>葡萄膜炎患者(均为P<0.05)。ARPE-19细胞中KCNQ1OT1表达水平:0 mmol·L^(-1)葡萄糖组<5 mmol·L^(-1)葡萄糖组<15 mmol·L^(-1)葡萄糖组<30 mmol·L^(-1)葡萄糖组(均为P<0.05),故选择30 mmol·L^(-1)葡萄糖进行实验。与CON组比较,HG组细胞KCNQ1OT1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MDA含量均显著升高,SOD活性、miR-628-5p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HG+si-NC组比较,HG+si-KCNQ1OT1组细胞KCNQ1OT1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MDA含量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均为P<0.05)。与HG+miR-NC组比较,HG+miR-628-5P组细胞miR-628-5p、SOD活性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MDA含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HG+si-KCNQ1OT1+anti-miR-NC组比较,HG+si-KCNQ1OT1+anti-miR-628-5p组细胞miR-628-5p、SOD活性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MDA含量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结论lncRNA KCNQ1OT1通过靶向抑制miR-628-5p可以减轻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KCNQ1OT1 miR-628-5p 高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0
作者 朱繁 吴林彦 +3 位作者 喻瑞 任乐 史光 李加旺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81,I0005,共18页
一氧化碳(CO)的过度排放对地区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CO的治理迫在眉睫,目前CO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CO最有效的方法.CO氧化催化剂可分为两类: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因其催化效率高、耐水抗硫性能好,... 一氧化碳(CO)的过度排放对地区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CO的治理迫在眉睫,目前CO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CO最有效的方法.CO氧化催化剂可分为两类: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因其催化效率高、耐水抗硫性能好,在CO催化净化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贵金属的稀缺性和昂贵的价格以及复杂的烟气组分,限制了其在工业烟气治理领域中的应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如Mn、Cu、Co、Ce等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成本低廉,储量丰富,被研究人员视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此外,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推动CO氧化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也是当前阶段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综述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该类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催化氧化 贵金属催化剂 非贵金属催化剂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钠条件下MCM-22分子筛的动态合成及其在甲烷无氧芳构化中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8
11
作者 许宁 阚秋斌 +2 位作者 李雪梅 刘庆生 吴通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49-951,共3页
Highly pure crystalline MCM 22 was synthesiz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 high temperature, low content of Na and water in a short time without addition of the crystal seeds of MCM 22. MoO 3 supported by H MCM 22 as th... Highly pure crystalline MCM 22 was synthesiz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 high temperature, low content of Na and water in a short time without addition of the crystal seeds of MCM 22. MoO 3 supported by H MCM 22 as the catalyst of the reactions of non oxidative aromatization of methane is investigated and it is evident that MCM 22 is a promising catalyst support for the studied methane aromatization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甲烷无氧芳构化 MCM-22分子筛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SLC7A11/GPX4通路探讨葛根芩连汤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骆倩 罗涛 +6 位作者 宋针珍 梁芳 黎俊森 彭淑红 曹岚 赵海平 章常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4,共13页
目的基于核转录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信号通路,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葛根芩... 目的基于核转录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信号通路,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葛根芩连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长期喂养大鼠24周完成NAFLD的诱导建模,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自第25周起,按照分组情况灌胃相应药物两周直至取材。生化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Fe^(2+)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Fe^(2+)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SLC7A11、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etase,GSS)、GPX4和酰基辅酶A合成化酶4(acyl coenzyme A synthase,ACSL4)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1 mmol/L游离脂肪酸(FFA)诱导肝癌HepG2细胞产生脂质堆积模拟NAFLD构建体外模型,加入不同浓度葛根芩连汤和二甲双胍含药血清进行治疗。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脂质堆积情况。试剂盒测定不同组HepG2细胞MDA和GSH含量。细胞专用Fe^(2+)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Fe^(2+)含量。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rf2、HO-1、SLC7A11、GSS、GPX4和ACSL4 mRNA的表现水平。结果动物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DA和Fe^(2+)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葛根芩连汤高、中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可大幅度降低MDA和Fe^(2+)含量,升高GSH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葛根芩连汤高、中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均能增加Nrf2、HO-1、GSS、GPX4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ACSL4 mRNA的水平(P<0.01,P<0.05)。在细胞实验中,HepG2细胞模型组红色脂滴较正常组明显增多,葛根芩连汤和二甲双胍的使用导致脂滴明显减少。试剂盒检测发现,较正常组而言,HepG2细胞模型组MDA和Fe^(2+)含量明显上升,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均可显著降低MDA和Fe^(2+)含量(P<0.01),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增加GSH含量(P<0.01,P<0.05)。qRT-PCR实验表明,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中的Nrf2、GSS、GPX4和SLC7A11,中剂量组中的Nrf2、HO-1和SLC7A11,低剂量组中的HO-1、SLC7A11和GSS以及二甲双胍组中的GSS、Nrf2、HO-1、GPX4和SLC7A11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增加(P<0.01,P<0.05)。葛根芩连汤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ACSL4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可通过抑制铁死亡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铁死亡 氧化应激 Nrf2/SLC7A11/GPX4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的多种染料中间体 被引量:29
13
作者 朱英 杨艳伟 李静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6-566,共1页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染料中间体(dye intermediate) 氧化型染发剂(oxidation HAIR dyes) 化妆品(cosm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改善高脂诱导的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罗云 卢珊 +2 位作者 周平 孙桂波 孙晓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144-1147,1151,共5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高脂诱导的Apo 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木犀草素低、高剂量(70,140 m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2周。给药结束后,检测血...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高脂诱导的Apo 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木犀草素低、高剂量(70,140 m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2周。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血脂四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脏匀浆检测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观察肝脏组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以及主动脉根部的油红O染色;通过TUNEL试验检测肝脏细胞的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肝脏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木犀草素能够使肝脏ALT、AST水平降低;提高血清中SOD、GSH-Px,降低血清MDA的表达;改善肝脏中脂质堆积以及脂肪泡的形成,减少主动脉根部的脂质堆积;降低TUNEL阳性细胞数,以及提高肝脏中bcl-2和减少caspase-3的表达。结论:本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可通过减少氧化损伤来改善高脂诱导的Apo 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损伤 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红艳 吴绪伟 +4 位作者 肖谊 陈梅 李志东 李艳丽 唐开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GST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损伤对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方法本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1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组)和10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GSTM1、T1基因型采用...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GST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损伤对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方法本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1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组)和10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GSTM1、T1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检测;外周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方法测定。结果 GSTM1、T1基因缺失型及GSTM1/T1缺失型在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OR1=2.071,P1=0.009;OR2=1.900,P2=0.024;OR3=3.258,P3=0.003)。MDA及NO水平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T-AOC水平则在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病例组中GSTM1、T1基因缺失型及GSTM1/T1缺失型亚组MDA及NO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亚组,而T-AOC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亚组(P均<0.001)。结论氧化损伤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GSTM1、T1基因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多态性 氧化应激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氧化物/碳活化过硫酸盐选择性生成单线态氧降解水中氟苯尼考
16
作者 庄玲玲 姜瑞瑾 +5 位作者 陈斯 黄连杨 张梦露 刘常青 郑育毅 张伟芳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2-720,共9页
为实现养殖废水中的新污染物氟苯尼考(FLO)的高效降解,本研究制备了锰氧化物/碳材料(MnO/C)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去除FLO.首先,考察了PMS用量、MnO/C用量、溶液pH值等对水中FLO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MS浓度为0.3 mmol·L^(-1)... 为实现养殖废水中的新污染物氟苯尼考(FLO)的高效降解,本研究制备了锰氧化物/碳材料(MnO/C)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去除FLO.首先,考察了PMS用量、MnO/C用量、溶液pH值等对水中FLO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MS浓度为0.3 mmol·L^(-1)、MnO/C用量为0.2 g·L^(-1)、FLO浓度为10 mg·L^(-1),pH值为7时,15 min内降解了8.5 mg·g^(-1)(kvalue=23.83 min^(−1)·mol·L^(-1))的FLO.并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及电子顺磁共振测试(EPR)分析表明,MnO/C-PMS体系中主要以单线态氧(^(1)O_(2))的非自由基路径催化降解FLO,液质分析结果可知,MnO/C-PMS对FLO的降解机理主要包括脱卤和氧化.且该体系对磺胺类的磺胺甲氧嘧啶(SDM)、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ERY)和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OFL)等典型新污染物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均>83%).因此,MnO/C在活化PMS上表现出对新污染物良好的降解能力,具有潜在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锰氧化物/碳复合材料 过一硫酸盐 非自由基路径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Zn/HZSM-5催化剂上甲烷与丙烷混合物的无氧芳构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海涛 楼辉 +6 位作者 李影辉 费金华 侯昭胤 徐艳 万书宝 王斯晗 郑小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研究了甲烷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在 x% Mo+6% Zn/ HZSM-5催化剂上 (x=0 .3 ,0 .5 ,0 .7,0 .9)的无氧芳构化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在 873 K,GHSV=3 L/ (g· h)和 n(C1 ) / n(C3) =1 .0条件下 ,甲烷的转化率在2 9%~ 3 5 %之间 ,芳烃选择... 研究了甲烷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在 x% Mo+6% Zn/ HZSM-5催化剂上 (x=0 .3 ,0 .5 ,0 .7,0 .9)的无氧芳构化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在 873 K,GHSV=3 L/ (g· h)和 n(C1 ) / n(C3) =1 .0条件下 ,甲烷的转化率在2 9%~ 3 5 %之间 ,芳烃选择性大于 80 % .其中 0 .7% Mo+6% Zn/ HZSM-5对甲烷表现出最优的活性 ,甲烷转化率达到 3 4.8% ,丙烷转化率为 69.6% .探讨了反应时间和 n(C1 ) / n(C3)比对甲烷和丙烷转化率及其产物分布的影响 .结果显示 ,丙烷的存在促使甲烷活化并参与芳构化反应 .同位素 1 3CH4 示踪实验发现 ,1 3C进入了 C6 H+ 6 ,C7H+ 8和 C8H+ 1 0 碎片中 ,进一步证实了甲烷进入芳烃形成过程 .此种用丙烷活化甲烷的过程可能为天然气和炼厂气的直接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反应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丙烷 共活化 无氧芳构化 Mo-Zn/HZSM-5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在方镁石-尖晶石材料中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栾舰 王春艳 +1 位作者 孙加林 周大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05-2908,共4页
本研究以电熔镁砂、尖晶石、金属铝粉为原料制成方镁石-尖晶石材料,研究该材料在高温使用条件下金属Al的高温反应行为以及产物的变化。在高温条件下获得了Mg-Al-(Si)-O-N系非氧化物结合的、性能优异的方镁石-尖晶石材料。通过XRD物相检... 本研究以电熔镁砂、尖晶石、金属铝粉为原料制成方镁石-尖晶石材料,研究该材料在高温使用条件下金属Al的高温反应行为以及产物的变化。在高温条件下获得了Mg-Al-(Si)-O-N系非氧化物结合的、性能优异的方镁石-尖晶石材料。通过XRD物相检测及SEM显微结构分析,发现在材料的气孔中及镁砂颗粒表面生成大量纤维及六方片状晶体,经XRD及EDS检测,确定该物相为M1.75Si1.75Al3.5O3N5。研究表明,方镁石-尖晶石材料中添加金属Al,由于在使用条件下形成了一系列的氮化物或氮氧化物的非氧化物结合相,不仅能提高材料的热震性能,还能提高材料的抗侵蚀等使用性能,对研究开发RH精炼炉无铬化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方镁石-尖晶石 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溶胶-凝胶法制备非氧化物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书宏 张宗波 +1 位作者 罗永明 徐彩虹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4,共8页
综述了基于氨解、胺解以及碳化二亚胺化三类反应的无水相溶胶-凝胶方法在制备SiCN、B(C)N、SiN、BN等非氧化物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无水溶胶-凝胶法 非氧化物陶瓷 氨解 胺解 碳化二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机分析氧化鸡脂中极性非(难)挥发性组分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慧英 靳林溪 +2 位作者 虞芳妮 谢建春 孙宝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2-1128,1172,共8页
采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RP-HPLC-APCI MS)、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RP-HPLC-ESI MS),分析了脂肪调控氧化工艺制备的氧化鸡脂的极性非(难)挥发性物质组成。鉴定出甘三酯的双氢过氧化物、单氢过氧... 采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RP-HPLC-APCI MS)、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RP-HPLC-ESI MS),分析了脂肪调控氧化工艺制备的氧化鸡脂的极性非(难)挥发性物质组成。鉴定出甘三酯的双氢过氧化物、单氢过氧化物、单环氧化物及甘二酯等4类共35种化合物,其中单氢过氧化物23种占绝大多数。以三亚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为外标定量分析氧化鸡脂中单氢过氧化物,总含量为121.36mg/kg氧化鸡脂,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二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45.05 mg/kg)。研究表明,鸡脂调控氧化主要对鸡脂中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甘三酯进行氧化,是较为温和的氧化工艺,形成的极性非(难)挥发性氧化产物主要是肉香前体——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控氧化 鸡脂 非(难)挥发性 -质联机 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