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河道断面形态调整规律试验研究
1
作者 杨芬娇 韩沙沙 +1 位作者 赵连军 常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31,共5页
21世纪以来,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下游河道长期处于不平衡输沙状态,横断面形态调整剧烈,直接影响河势稳定,威胁下游防洪安全。基于2001—2021年黄河下游白鹤镇—高村河段实测断面资料... 21世纪以来,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下游河道长期处于不平衡输沙状态,横断面形态调整剧烈,直接影响河势稳定,威胁下游防洪安全。基于2001—2021年黄河下游白鹤镇—高村河段实测断面资料,在分析原型河道横断面形态参数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黑岗口—柳园口河段开展物理模型试验,以定量揭示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横断面形态调整规律。原型实测资料分析发现,相对于黄河下游其他河段,花园口—夹河滩河段断面形态变化相对较大。选择花园口—夹河滩河段中典型河段为原型,采用水平比尺600、垂直比尺60构建物理模型,保持相同的初始河道边界条件,开展了2000、3000、4000、5000 m^(3)/s四级流量,不同进口含沙量条件下断面形态调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测验断面基本呈现进口含沙量较小时主槽冲刷、面积增大、河相系数减小,进口含沙量较大时主槽淤积、面积减小、河相系数增大的规律。对比原型资料与试验数据发现,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河段尺度的断面形态参数与来沙系数相关性较好,其中主槽面积与来沙系数成指数负相关,河相系数与来沙系数成二次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 形态调整 不平衡输沙 物理模型试验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冲刷条件下悬浮通量理论的溯源冲刷模型
2
作者 宋炜杰 王增辉 +1 位作者 齐张辛 李定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225,233,共7页
溯源冲刷是常发生于水库或者沉沙池中的一种高速冲刷现象,在短时间内可以清除大量前期淤积物。然而,能够准确预测实际场景下溯源冲刷过程的数学模型却比较少见。因此,基于高速冲刷条件下悬浮通量理论建立了水沙耦合的溯源冲刷模型。通... 溯源冲刷是常发生于水库或者沉沙池中的一种高速冲刷现象,在短时间内可以清除大量前期淤积物。然而,能够准确预测实际场景下溯源冲刷过程的数学模型却比较少见。因此,基于高速冲刷条件下悬浮通量理论建立了水沙耦合的溯源冲刷模型。通过分析高速冲刷条件下的悬浮通量理论建立关于冲刷速率的非线性方程,提出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进而求得控制方程中的垂向泥沙净通量。溯源冲刷模型采用一维有限体积法离散,采用HLLC近似黎曼算子求解数值通量。利用溯源冲刷模型模拟了1982年阳武河灌区沉沙池非汛期溯源冲刷过程,使用实测水位资料和累计冲沙量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其中计算水面高程的NSE分别为0.621,0.936,0.973和0.949,模型计算累计冲沙量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8%,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溯源冲刷模型能够准确的模拟溯源冲刷过程。利用模型研究了进口非恒定流量过程对于冲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溯源冲刷过程总水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峰值流量并延后峰值流量出现的时间可以获得更好的冲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源冲刷 沉沙池 有限体积法 非平衡输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质河道冲刷不平衡输沙机理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金梅 王光谦 王士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3-568,共6页
通过动床水槽试验,观测沙波运动,揭示了湍流扫荡河床使表层床沙产生频发的群体起动冲刷现象。据此,提出了床沙交换及冲刷粗化分二个层次的物理模式;分析了冲刷时表层床沙粗化的必然性,确定了悬移质扩散过程中适于非均匀沙河床的新的近... 通过动床水槽试验,观测沙波运动,揭示了湍流扫荡河床使表层床沙产生频发的群体起动冲刷现象。据此,提出了床沙交换及冲刷粗化分二个层次的物理模式;分析了冲刷时表层床沙粗化的必然性,确定了悬移质扩散过程中适于非均匀沙河床的新的近底边界条件。依据所建立的不平衡输沙立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了大量不同情况下的含沙量扩散恢复过程,据此总结出了冲刷时含沙量恢复饱和系数α的预报公式及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动力学 河床演变学 不平衡输沙机理 沙质河道 河道冲刷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悬移质输沙过程概化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关见朝 韩其为 方春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72,共5页
对非均匀悬移质输沙过程进行了系统描述,建立了非均匀悬移质输沙的概化模型。讨论了概化模型的两种理想过程的解,基于实测数据对解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概化模型是合理的。指出了一类挟沙能力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非均匀沙实际输... 对非均匀悬移质输沙过程进行了系统描述,建立了非均匀悬移质输沙的概化模型。讨论了概化模型的两种理想过程的解,基于实测数据对解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概化模型是合理的。指出了一类挟沙能力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非均匀沙实际输沙过程的一般规律。要揭示非均匀悬移质输沙机理,不仅要准确计算均匀沙平衡输沙的挟沙能力,而且应探求浑水中不同粒径泥沙自身的运动特性和颗粒间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沙 悬移质输沙 输沙过程 概化模型 load transport 挟沙能力 准确计算 运动特性 一般规律 相互影响 系统描述 理想过程 计算公式 不同粒径 数据对 总结 验证 问题 讨论 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冲刷过程中表层床沙粗化对不平衡输沙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金梅 王士强 王光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在分析前人的不平衡输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针对非均匀沙河床 ,提出了床沙交换速率的新物理概念 ,计算研究了不同床沙交换速率时表层床沙的粗化过程及非均匀沙含沙量恢复饱和过程。研究表明 ,由于较细泥沙的冲刷率总大于较粗泥沙 ,因此... 在分析前人的不平衡输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针对非均匀沙河床 ,提出了床沙交换速率的新物理概念 ,计算研究了不同床沙交换速率时表层床沙的粗化过程及非均匀沙含沙量恢复饱和过程。研究表明 ,由于较细泥沙的冲刷率总大于较粗泥沙 ,因此在床面薄层内泥沙随冲刷迅速粗化 ,致使挟沙力降低 ,不平衡输沙距离较均匀沙情况大大延长。床沙交换速率愈慢 ,则冲刷距离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冲刷 表层床沙粗化 不平衡输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韩其为 陈绪坚 薛晓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2-523,共12页
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不平衡输沙条件下的含沙量垂线分布,首次提出了非饱和泥沙通量的概念及其表达式,推导了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的理论解,包括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指数公式和幂函数公式,以及相应的底... 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不平衡输沙条件下的含沙量垂线分布,首次提出了非饱和泥沙通量的概念及其表达式,推导了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的理论解,包括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指数公式和幂函数公式,以及相应的底部含沙量确定方法。同时利用差分法求解剖面二维扩散方程,得到了不同参数的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其结果除少数误差稍大外,两种途径得出的含沙量垂线分布彼此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输沙 含沙量 垂线分布 非饱和泥沙 扩散方程 数值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侧向入流一维不平衡输沙方程解法的改进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党伟 杨国录 +1 位作者 王敏 赵远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4,共6页
针对含侧向入流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特点,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不平衡输沙方程的计算模式,进而建立了一维恒定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并用于白鹤滩水库冲淤计算.比较两种不平衡输沙计算模式的结果表明,支流入汇口上下断面形态... 针对含侧向入流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特点,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不平衡输沙方程的计算模式,进而建立了一维恒定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并用于白鹤滩水库冲淤计算.比较两种不平衡输沙计算模式的结果表明,支流入汇口上下断面形态差别较小时,两种处理方法得到的河床变形基本一致;支流入汇口上下断面形态变化较为剧烈的河段,改进后处理方法的计算结果较好,且符合物理规律,而传统方法计算结果明显违背定性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流 不平衡输沙方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潼关至大坝)泥沙冲淤规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郭庆超 何明民 韩其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8-58,共11页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中旬蓄水运用以来,先后经历了两次改建和三种不同运用方式,相应地水库的泥沙淤积也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本文试图利用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的理论,对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各个不同时期的冲淤...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中旬蓄水运用以来,先后经历了两次改建和三种不同运用方式,相应地水库的泥沙淤积也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本文试图利用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的理论,对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各个不同时期的冲淤特点和规律,由此,对三门峡水库未来的泥沙冲淤趋势以及如何控制提出预测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数学模型 不平衡输沙 挟沙能力 三门峡水库 泥沙冲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崖门出海航道骤淤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丁坚 陶爱峰 王昌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5,共5页
崖门航道位于黄茅海海域,针对该水域风浪、水流、地形及泥沙特点,从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出发,导出估算挖槽回淤的计算公式;根据实测资料和潮流数值计算决定其中主要参数;根据1990年崖门试挖槽回淤资料确定公式中待定的综合系数.在此基... 崖门航道位于黄茅海海域,针对该水域风浪、水流、地形及泥沙特点,从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出发,导出估算挖槽回淤的计算公式;根据实测资料和潮流数值计算决定其中主要参数;根据1990年崖门试挖槽回淤资料确定公式中待定的综合系数.在此基础上估算极端水文条件下不同方案的回淤强度与回淤量,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崖门出海航道及其所在水域目前基本处于平衡微淤状态;台风、大潮、大汛同时作用下航道有较大淤积;西航道在大风浪作用下的回淤比东航道要大得多,这在航道选线时应予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 潮流挟沙 极端水文条件 不平衡输沙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灌渠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永健 毛继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1-47,共7页
本文结合灌渠的结构特点及水流泥沙特性,对一维非耦合、非均匀、不平衡输沙基本方程组进行了合理的简化,根据实体模型试验及实测资料,确定了自流与提灌时干、支渠分流的不同分沙分水比。克服了一般支渠分水无流量资料的困难。将床沙... 本文结合灌渠的结构特点及水流泥沙特性,对一维非耦合、非均匀、不平衡输沙基本方程组进行了合理的简化,根据实体模型试验及实测资料,确定了自流与提灌时干、支渠分流的不同分沙分水比。克服了一般支渠分水无流量资料的困难。将床沙与悬沙分组,按汛期与非汛期引水引沙的不同条件进行不平衡输沙计算,建立了灌渠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用山东省簸箕李灌区近几年实测水沙和淤积资料,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验算的成功,说明该数学模型可用来模拟灌渠的各种水流泥沙运行情况,并为建立渠网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渠 不平衡输沙 数学模型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计算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小帅 张耀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29,73,共5页
针对一维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中的明显淤积过程,应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并采用泾惠渠实测水沙资料进行了算例演示。结果表明:程序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模型能够满足实际工程要求。
关键词 数学模型 MATLAB 淤积 不平衡输沙 非均匀沙 悬移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输沙悬移质粒径级配的垂线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子普 郭庆超 +1 位作者 关见朝 乐茂华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基于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推导得到不平衡输沙条件下的悬移质粒径级配垂线分布公式,分析了悬移质泥沙粒径级配及中值粒径的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细下粗”的粒径级配垂线分布规律同样适用于不平衡输沙条件,冲刷时该规律... 基于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推导得到不平衡输沙条件下的悬移质粒径级配垂线分布公式,分析了悬移质泥沙粒径级配及中值粒径的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细下粗”的粒径级配垂线分布规律同样适用于不平衡输沙条件,冲刷时该规律最为明显,平衡时次之,淤积时最不明显。不平衡输沙过程中不同水深处的悬移质级配差异较大。底部含沙量及级配相同时,同一高度水层处冲刷时的泥沙级配较淤积时细。单向冲刷过程中,各水层悬移质中值粒径沿程逐渐变粗;单向淤积过程中,各水层悬移质中值粒径沿程逐渐变细。悬移质级配调整的速度,下部水层明显快于上部水层。相同水力条件与床沙组成及河床边界条件下,达到饱和时的悬移质级配及中值粒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输沙 悬移质 粒径级配 非饱和度参数 中值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河网泥沙输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冬 方红卫 +2 位作者 陈明洪 何国建 白静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6-481,共6页
推导了一种显式的河网泥沙输移递推计算方法,该方法在水动力学计算结果所确定的汊点类型基础上,直接计算每个河段中逐个节点的不平衡泥沙输沙过程以及悬沙和床沙的级配调整,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必须通过首末断面含沙量关系确定河网悬沙矩... 推导了一种显式的河网泥沙输移递推计算方法,该方法在水动力学计算结果所确定的汊点类型基础上,直接计算每个河段中逐个节点的不平衡泥沙输沙过程以及悬沙和床沙的级配调整,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必须通过首末断面含沙量关系确定河网悬沙矩阵求解的困难.将该泥沙输移模式的一维河网水沙数学模型,应用于长江三峡下游荆江-洞庭湖河网区域,并取得了较好的计算结果.在模型验证之后,进一步讨论了采用新的泥沙输移计算模式和原有泥沙输移计算模式在计算时间上和计算内容方面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河网水沙数学模型 汊点分沙模式 不平衡输沙 荆江-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建库后长江中游非均匀悬移质挟沙力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栋 李凌云 郭小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水流挟沙力变化是研究水库下游悬沙输移及河道演变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长江中游沙市—汉口沙质河段为研究对象,引入韩其为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中水量百分数、挟沙能力级配等概念,阐释了三峡建库前后非均匀悬移质挟沙力变化及其影响因... 水流挟沙力变化是研究水库下游悬沙输移及河道演变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长江中游沙市—汉口沙质河段为研究对象,引入韩其为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中水量百分数、挟沙能力级配等概念,阐释了三峡建库前后非均匀悬移质挟沙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建库后,沙市、监利站各流量级下床沙转为挟沙力的水量百分数均明显增加,螺山、汉口站分别超过临界流量30000 m^(3)/s和35000 m^(3)/s时,床沙转为挟沙力的水量百分数有所增加;沙市—城陵矶河段水流挟沙力减小程度大于城陵矶—汉口河段,其中沙市—城陵矶河段<0.125 mm粒径组挟沙力大幅减小,城陵矶—汉口河段<0.25 mm粒径组挟沙力减小。沙市—城陵矶河段水流挟沙力减小主要受挟沙力平均沉速ω^(*)变化影响,城陵矶—汉口河段水流挟沙力减小受挟沙力平均沉速ω^(*)和挟沙力判数U 3/h的共同影响,其中螺山、汉口站分别不超过临界流量30000 m^(3)/s和35000 m^(3)/s时,挟沙力判数U 3/h的贡献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挟沙力 不平衡输沙 非均匀悬移质 三峡水库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论证及可行性研究阶段泥沙研究工作的几点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其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23,共6页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是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经过长期及时研究,无论是在水库淤积还是下游河道冲刷,都得以很好地解决,能跟随工程与日俱进。尽管泥沙问题屡遭质疑,但是抓不住具体问题,这与泥沙问题解决颇好有密切关系。有关工程泥沙问...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是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经过长期及时研究,无论是在水库淤积还是下游河道冲刷,都得以很好地解决,能跟随工程与日俱进。尽管泥沙问题屡遭质疑,但是抓不住具体问题,这与泥沙问题解决颇好有密切关系。有关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成果,泥沙专家组前后出版了数十本专论,但是理论方面的介绍则很少。本文对支撑三峡工程水库淤积与下游河道冲刷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水库运用技术方面的四大亮点中的三个作简单介绍。即: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研究和相应的一维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水库长期使用调度的应用;变动回水区航道控制,以便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悬移质 不平衡输沙 一维数学模型 水库长期使用 变动回水区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饱和系数的理论计算方法 被引量:29
16
作者 韩其为 陈绪坚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6,共9页
恢复饱和系数是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的重要参数,本文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了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的恢复饱和系数,提出了底部恢复饱和系数的概念,并推导了恢复饱和系数是底部恢复饱和系数和含沙量分布系数的乘积,从理论上合理解释了恢复饱和... 恢复饱和系数是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的重要参数,本文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了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的恢复饱和系数,提出了底部恢复饱和系数的概念,并推导了恢复饱和系数是底部恢复饱和系数和含沙量分布系数的乘积,从理论上合理解释了恢复饱和系数的取值问题。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了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的计算式,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组的恢复饱和系数值是不同的,非均匀沙的平均恢复饱和系数应按沉速和级配的乘积加权平均计算,黄河下游通常水流条件(摩阻流速3~30cm/s)的平均恢复饱和系数约为0.1,平均底部恢复饱和系数为O.05—0.1,平均综合恢复饱和系数最小约为0.01,这和理论分析结果及黄河水沙数学模型的经验采用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输沙 泥沙统计理论 恢复饱和系数 底部恢复饱和系数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化过程中的推移质输沙率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志林 孙志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49-453,共5页
将床面可动沙颗粒数视为一种随机过程 ,首次从理论上建立起冲刷粗化过程中输沙率变化的微分方程 ,据以解出输沙率随时间呈指数衰减规律变化的理论公式 .与部分实验资料的比较表明 ,公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一致 .
关键词 非均匀沙 推移质输沙率 粗化过程 随机过程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积河流泥沙输移幂律函数指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申红彬 吴保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5,共7页
冲积河流泥沙输移幂律函数关系与不平衡输沙理论是对河道不平衡输沙同一物理现象的不同描述,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比较研究发现:对于恒定均匀流不平衡输沙过程,当输沙位于近平衡态时两者含沙量导函数表达式具有一阶近似等价性,当输沙... 冲积河流泥沙输移幂律函数关系与不平衡输沙理论是对河道不平衡输沙同一物理现象的不同描述,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比较研究发现:对于恒定均匀流不平衡输沙过程,当输沙位于近平衡态时两者含沙量导函数表达式具有一阶近似等价性,当输沙远离平衡态时前者含沙量导函数中隐含考虑有泥沙恢复饱和系数的变化。基于两者等价性,推导建立了幂律函数指数计算表达式,表明指数随泥沙沉速、单宽流量和沿程距离而变化,且随着输移距离的增大呈指数衰减。基于前者含沙量导函数表达式结构特点,分析建立了相应泥沙恢复饱和系数变化的计算表达式。综合以上成果,改进提出了一种变幂指数的泥沙输移幂律函数计算模型。对库里·阿雷克沉沙池沿程断面输沙指数及含沙量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距离过水断面输沙指数的变化规律是合理的,含沙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河流 泥沙输移 不平衡输沙 幂律函数 变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分组悬沙输移对河床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亦菲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邓珊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6-517,共12页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坝下游分组悬沙输移特点发生改变,不同河段冲淤过程有所差别。基于1999—2018年坝下游实测水沙资料及固定淤积断面地形数据,分析汛期分组悬沙输移的沿程调整特点,建立分组悬沙输移及河床边界条件双重影响下不同河段河...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坝下游分组悬沙输移特点发生改变,不同河段冲淤过程有所差别。基于1999—2018年坝下游实测水沙资料及固定淤积断面地形数据,分析汛期分组悬沙输移的沿程调整特点,建立分组悬沙输移及河床边界条件双重影响下不同河段河床累计冲淤量的计算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汛期各组沙输沙率远小于蓄水前,且中沙输沙率降幅最大,在各水文断面平均降幅为85%;沿程上细沙输沙率基本不恢复,而中沙和粗沙恢复距离分别到利津及艾山。(2)坝下游河床持续冲刷,各河段河床组成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粗化;在拦沙后期(2007—2018年),游荡段和过渡段床沙中细沙和中沙占比不足5%,对悬沙几乎无补给作用,而弯曲段床沙对中沙仍有一定的补给能力。(3)下游各河段以冲刷下切为主,但调整幅度不同,故对水流的约束能力有所差异。建立了各河段累计冲淤量与前期河相系数及进口断面分组来沙系数的经验关系,并采用2019年下游水沙数据对公式进行了初步验证,公式能合理反映断面形态与分组悬沙输移对河床累计冲淤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悬沙 不平衡输移 床沙补给 河床冲淤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贺方舟 朱勇辉 +1 位作者 郭小虎 陈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共6页
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是河流泥沙动力学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有关问题。针对此现状,归纳总结了平衡及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悬移质浓度垂线分布、悬移质沿程恢复的天然河道实测资料... 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是河流泥沙动力学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有关问题。针对此现状,归纳总结了平衡及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悬移质浓度垂线分布、悬移质沿程恢复的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分析和恢复饱和系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在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悬移质泥沙垂线分布研究及实测数据的获取、分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研究,特别是利用精准的测量仪器,开展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水槽试验是丰富该研究成果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不平衡输沙 悬移质浓度垂线分布 恢复饱和系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