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秸行间集覆还田下控释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
作者 韩笑 刘旭杰 +6 位作者 石吕 张晋 单海勇 石晓旭 严旖旎 刘建 薛亚光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探究麦秸行间集覆还田下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南粳9108和南粳5055为材料,等行距移栽下设置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T1)和当地习惯施氮量(速效氮肥,T2),在麦秸行间集覆还田宽窄... 为探究麦秸行间集覆还田下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南粳9108和南粳5055为材料,等行距移栽下设置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T1)和当地习惯施氮量(速效氮肥,T2),在麦秸行间集覆还田宽窄行移栽下设置4种施肥模式,即当地习惯施氮量(速效氮肥,T3)、减氮10%(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T4)、减氮20%(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T5)、减氮30%(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T6)。结果表明,宽窄行移栽较等行距移栽提高水稻产量,两个品种平均增产3.30%。相同移栽方式下,减氮10%会使两个品种水稻的有效穗数显著(P<0.05)降低,但仍能维持较高的产量;减氮20%~30%条件下,水稻产量能够稳定在江苏省内平均单产水平。减氮10%~20%能够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南粳9108和南粳5055分别在减氮30%和减氮10%~20%处理下有最高的食味值。氮肥减量下,两个品种水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均有所提高,南粳9108和南粳5055分别在减氮20%和减氮10%处理下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综上,麦秸行间集覆还田下,控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并减少10%~20%的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和较优的稻米品质,同时实现减氮稳产和提质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行间集覆还田 氮肥减施 水稻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小麦轮作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
2
作者 王明 逄蕾 +9 位作者 马明生 郑浩飞 杨楠 苟磊刚 胡南南 肖歆玥 王小燕 邵泽和 杨岩斌 杨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4,共13页
【目的】通过研究陇中旱地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探索适于陇中地区的覆盖模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 【目的】通过研究陇中旱地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探索适于陇中地区的覆盖模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轮作。设无覆盖对照(CK)、地膜覆盖(PM)、秸秆碎秆覆盖还田(SR)、秸秆带状覆盖还田(SM)4个处理,采集两年成熟期马铃薯和小麦的植株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与CK相比,PM、SR和SM 3种覆盖措施提高了马铃薯和小麦植株氮、磷、钾积累量,以PM处理效果最佳,马铃薯植株中氮、磷、钾积累量增幅分别为41.44%、71.99%、49.78%,小麦植株中增幅分别为38.37%、59.70%、64.59%。SR和SM处理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SR处理的提升效果大于SM处理,该处理下马铃薯季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9.31%、14.99%、25.92%,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1.97%和15.72%。在小麦季,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1.36%和21.16%,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2.03%和14.29%,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9.46%和30.67%。CK处理两年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均为氮、磷大量盈余,钾素亏缺。与CK相比,PM处理N、P盈余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7.38%和27.30%,钾亏缺量增加了60.73%,氮、磷、钾实际平衡率分别为48.0%、106.3%、-94.1%;SR处理氮、磷盈余量分别增加了89.97%和43.75%,钾亏缺量减少了88.18%,实际平衡率分别为159.5%、241.3%、-7.2%;SM处理氮、磷、钾盈余量分别增长了99.19%、46.27%、120.12%,实际平衡率分别为180.6%、255.7%、16.0%。【结论】陇中旱地农田现有施肥量和管理措施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均表现为氮磷盈余、钾亏缺。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作物养分积累量和粗蛋白产量,降低氮磷盈余量,但加剧钾素亏缺。秸秆碎秆覆盖还田和秸秆带状覆盖还田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和粗蛋白产量的效果虽低于地膜覆盖,并加剧了土壤氮磷盈余量,但缓解了钾素的亏缺量。因此,陇中旱地农田长期采用秸秆覆盖措施时应考虑降低氮、磷肥的施用量,采用地膜覆盖措施时应注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小麦轮作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还田 作物养分积累 土壤养分表观平衡 养分实际平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洁区播种”思路下麦茬全秸秆覆盖地花生免耕播种机研制 被引量:55
3
作者 顾峰玮 胡志超 +1 位作者 陈有庆 吴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5-23,共9页
针对黄淮海花生主产区常规机播多种机具多次下田、生产成本高问题,以及传统免耕播种不适宜全秸秆覆盖地作业,存在缠绕壅堵、架种、晾种问题,研制了基于"洁区播种"思路的麦茬全秸秆覆盖地花生免耕播种机。该机配套75 k W以上... 针对黄淮海花生主产区常规机播多种机具多次下田、生产成本高问题,以及传统免耕播种不适宜全秸秆覆盖地作业,存在缠绕壅堵、架种、晾种问题,研制了基于"洁区播种"思路的麦茬全秸秆覆盖地花生免耕播种机。该机配套75 k W以上拖拉机,作业幅宽2 400 mm,可一次完成碎秸清秸、苗床整理、施肥播种、均匀覆秸,整个施肥、播种、覆土作业在无秸秆影响、相对"洁净"的区域内完成,纯生产率大于0.53 hm2/h,适宜麦收后秸秆未作任何处理的全秸秆覆盖地。田间试验及测产表明,该机作业顺畅、可靠、播种质量高,作业后麦秸秆平均长度115 mm,秸秆覆盖均匀率83%,播种施肥平均深度分别为46和59 mm,合格率分别达到98%和89%,每公顷产量约为5 749.5 kg,各项作业指标均符合主产区花生生产要求。该研究提出的"洁区播种"思路亦可实现全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小麦、玉米、大豆等不同旱地作物,为推进机械化秸秆禁烧提供了适宜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农业机械 作物 全秸秆覆盖地 洁区播种 免耕播种机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旱措施对油桃采果期叶片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涂美艳 江国良 +5 位作者 杜晋城 廖明安 陈栋 谢红江 李靖 孙淑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4-678,共5页
本试验以6年生曙光油桃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研究了黑膜覆盖、秸秆覆盖、保水剂及各浓度抗蒸腾剂(2、4、6、8 g/L)对油桃采果期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秸秆覆盖、保水剂和各浓度抗蒸腾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油... 本试验以6年生曙光油桃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研究了黑膜覆盖、秸秆覆盖、保水剂及各浓度抗蒸腾剂(2、4、6、8 g/L)对油桃采果期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秸秆覆盖、保水剂和各浓度抗蒸腾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油桃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增加叶片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降低叶片饱和亏,并使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中以6 g/L抗蒸腾剂的作用效果最显著。说明实施抗旱措施后,有利于减轻干旱对油桃的影响,使植株生长发育趋近于正常供水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桃 生理指标 黑膜覆盖 秸秆覆盖 保水剂 抗蒸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蒸发特性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柏会子 王洋 +1 位作者 石海 陈笑莹 《土壤与作物》 CSCD 2012年第4期241-247,共7页
以秸秆为材料,利用微型蒸发器,分析了不同秸秆粉碎添加量及不同秸秆覆盖度对土壤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秸秆施入到土壤中能促进土壤蒸发,但添加粉碎秸秆处理间对土壤蒸发影响不显著。秸秆覆盖土壤能有效抑制土壤蒸发,且高覆盖... 以秸秆为材料,利用微型蒸发器,分析了不同秸秆粉碎添加量及不同秸秆覆盖度对土壤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秸秆施入到土壤中能促进土壤蒸发,但添加粉碎秸秆处理间对土壤蒸发影响不显著。秸秆覆盖土壤能有效抑制土壤蒸发,且高覆盖度抑制效果显著。F4(100%覆盖)累积土壤蒸发量最少,为40.8mm,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试验阶段土壤蒸发作用强于降水补充,高秸秆覆盖度土壤贮水能力高于对照,添加粉碎秸秆土壤贮水量比对照减少幅度大。秸秆覆盖处理土壤蓄水保墒、抑制蒸发能力显著优于秸秆粉碎添加处理。图5,表3,参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覆盖度 土壤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47
6
作者 康轩 黄景 +4 位作者 吕巨智 银秋玲 梁和 雷振甜 李仍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9-2343,共5页
以稻草覆盖免耕方式稻田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例,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以及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层的养分含量,土壤氮素含量比传统耕作增加0.81%7.24%,磷素含量增加14.95%19.21%... 以稻草覆盖免耕方式稻田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例,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以及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层的养分含量,土壤氮素含量比传统耕作增加0.81%7.24%,磷素含量增加14.95%19.21%,钾素含量增加0.57%15.40%,且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与传统耕作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除碱解氮含量与传统耕作之间差异不显著外,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与传统耕作之间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与极显著差异水平;保护性耕作能增加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0-10cm土层土壤的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传统耕作高出9.10%、13.95%,10-20cm土层则比传统耕作略低。因此保护性耕作能使土壤朝着有利于土壤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两个保护性耕作处理:免耕稻草覆盖(8cm)、免耕覆盖稻草(8cm)后盖黑色地膜之间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免耕覆盖 冬马铃薯 土壤养分 有机碳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和分区寻优的秸秆覆盖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安晓飞 王培 +3 位作者 罗长海 孟志军 陈立平 张安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4-89,共6页
针对农田秸秆形态多样、细碎秸秆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和分区寻优结合的秸秆覆盖率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玉米秸秆图像进行分割,使秸秆从背景图像中分离;然后将秸秆图像... 针对农田秸秆形态多样、细碎秸秆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和分区寻优结合的秸秆覆盖率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玉米秸秆图像进行分割,使秸秆从背景图像中分离;然后将秸秆图像分隔为16区,利用统计学方法分别计算各区秸秆中位数和众数灰度平均值,16区平均后分别获得秸秆中心灰度和土壤背景中心灰度,将其作为新的分类中心,重新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玉米秸秆图像进行分割,当秸秆中心灰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停止迭代,计算秸秆像素点数量;最后计算获得玉米秸秆覆盖率。2021年4月,该方法在吉林省长春市玉米地100个采样点进行了实际验证,与人工拉绳法和人工图像标记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61和0.9068,误判率7%,平均误差比Otsu阈值化方法和经典K-means聚类方法分别降低了45.6%和29.2%。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对不同天气、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地块条件下的秸秆覆盖率准确计算,该研究结果可为秸秆覆盖率在线计算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覆盖率 机器视觉 K-MEANS聚类 分区寻优 保护性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玉含 张展羽 +1 位作者 伊德里萨 高晨宇 《水利经济》 2007年第2期53-56,共4页
分析秸秆覆盖技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关于秸秆覆盖技术的最新动态及其发展趋势;指出了秸秆覆盖技术的缺点以及今后所需重点研究的方向,并对秸秆覆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秸秆覆盖 最新动态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袋沙障对沙丘植被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袁立敏 高永 +3 位作者 李谦 党晓宏 王春颖 张延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4,195,共6页
为了解铺设沙袋沙障沙丘植被生长情况及其与麦草沙障对植被影响的差异,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乌兰布和沙漠实验地铺设沙袋沙障沙丘植物种数、植株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盖度进行了连续3a的调查,并与铺设麦草沙障沙丘及未做任何处理的裸沙丘作... 为了解铺设沙袋沙障沙丘植被生长情况及其与麦草沙障对植被影响的差异,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乌兰布和沙漠实验地铺设沙袋沙障沙丘植物种数、植株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盖度进行了连续3a的调查,并与铺设麦草沙障沙丘及未做任何处理的裸沙丘作对比,研究了不同规格、不同铺设位置和不同铺设时间的沙袋沙障和麦草沙障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袋沙障和麦草沙障铺设时间越长,所在沙丘植被生长情况越好。随着沙障布设时间增大,2种沙障的植被种数、平均高度无显著变化,植被平均密度能够增加到35%以上,植被盖度也分别能够达到36.8%和33.0%。2种沙障对植被的促进作用排序依次是3m×3m方格沙障最大,2m×2m方格沙障次之,1m×1m方格沙障最小;沙障设置部位不同植被生长情况也存在差异,2种沙障植被最好的位置均是在背风坡底,其次是背风坡中和迎风坡,坡顶植被长势最差。通过方差分析认为,沙袋沙障和麦草沙障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14),但是2种沙障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沙袋沙障 麦草沙障 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种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新民 谭冠宁 +3 位作者 唐洲萍 何虎翼 李丽淑 王晖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0,共3页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明显优于稻草免耕栽培模式,其中稻草包芯每667m2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出402.81元,产投比达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稻草包芯 稻草免耕 黑膜覆盖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调亏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庄健元 成自勇 +3 位作者 韩辉生 解瑞 董振堂 袁沛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共5页
2008-2009年在甘肃民乐县洪水河灌区进行了麦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调亏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麦草覆盖马铃薯栽培苗期进行轻度水分胁迫,处理的产量较覆盖充分灌溉处理没有显著降低,而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淀粉以及维生素C... 2008-2009年在甘肃民乐县洪水河灌区进行了麦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调亏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麦草覆盖马铃薯栽培苗期进行轻度水分胁迫,处理的产量较覆盖充分灌溉处理没有显著降低,而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淀粉以及维生素C含量都与其它处理间存在差异,其值均达到了最大,分别为7.41 kg/m^3、22.41%、15.44%1、4.56 mg/100g鲜薯;同时麦草覆盖栽培充分灌溉处理产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土壤起垄种植充分灌溉处理,说明该技术能更有效地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改良块茎品质,提高产量,且幼苗期轻度水分亏缺是覆盖马铃薯调亏灌溉的最佳时期和调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调亏灌溉 麦草覆盖 水分利用效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覆盖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新明 陈洪 +3 位作者 全锋 袁涛 许巧玲 曹先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9-831,共3页
通过布置稻草覆盖田间试验,探讨稻草覆盖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最终拟定适宜当地的稻草覆盖量。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覆盖量对产量的影响达到0.05的显著水平,其中覆盖4 500 kg/hm2稻草处理(S300)商品薯产量和总产均... 通过布置稻草覆盖田间试验,探讨稻草覆盖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最终拟定适宜当地的稻草覆盖量。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覆盖量对产量的影响达到0.05的显著水平,其中覆盖4 500 kg/hm2稻草处理(S300)商品薯产量和总产均最高,但S300、S400(6 000 kg/hm2)和S500(7 500 kg/hm2)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和总产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水平。稻草覆盖量各处理的商品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平均达到95%以上。就经济效益而言,S300处理最高,显著高于S200(3 000 kg/hm2)及S0(0 kg/hm2)处理(p<0.05),但与S500和S400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200处理的经济效益与S0之间未达到0.05的显著水平。综合覆盖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认为在供试条件下,稻草覆盖量在4 500~7 500 kg/hm2范围内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作马铃薯 稻草覆盖量 产量 经济效益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渍区海水养殖废水利用与减蒸抑盐措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耕毛 刘兆普 +1 位作者 张博 李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2-296,共5页
在半干旱的莱州地区,利用微区试验研究了海水养殖废水灌溉和秸秆覆盖双重作用下滨海盐土水盐行为及其耐盐能源作物(菊芋)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明显抑制土面蒸发,具有很好的保墒效果;秸秆覆盖能明显减弱土壤盐分的表聚作用,有效缓... 在半干旱的莱州地区,利用微区试验研究了海水养殖废水灌溉和秸秆覆盖双重作用下滨海盐土水盐行为及其耐盐能源作物(菊芋)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明显抑制土面蒸发,具有很好的保墒效果;秸秆覆盖能明显减弱土壤盐分的表聚作用,有效缓解了盐分对作物的直接接触危害。因海水养殖废水灌溉带入土体的大量盐分通过低频次的补充灌溉措施,以及夏季雨水的自然淋洗,土壤表层盐分在可控范围之内。秸秆覆盖能改善作物株形,显著增加作物产量,为我国滨海盐碱地区高矿化度的咸水资源有效利用以及耐盐能源作物生产提供了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海水养殖废水 滨海盐碱地 菊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鸡舍氨气排放和环境恶臭影响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耿爱莲 闫玉良 +3 位作者 杜茜茜 肖银花 王海宏 刘华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4,共6页
本研究观察了利用秸秆覆盖对鸡舍氨气排放以及舍内环境恶臭影响效果。包括2个试验:试验一为实验室模拟,试验二为鸡舍现场测试。试验一分为11个组,鸡粪为对照组,另外分别选取不同类型秸秆材料覆盖鸡粪表面作为处理组,定期测定鸡粪氨气质... 本研究观察了利用秸秆覆盖对鸡舍氨气排放以及舍内环境恶臭影响效果。包括2个试验:试验一为实验室模拟,试验二为鸡舍现场测试。试验一分为11个组,鸡粪为对照组,另外分别选取不同类型秸秆材料覆盖鸡粪表面作为处理组,定期测定鸡粪氨气质量浓度,连续6d。结果表明,采用秸秆材料覆盖后各组氨气质量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尤其在覆盖初期。从全程来看,经过覆盖后氨气质量浓度始终保持在26mg/m3以下的组为麦秸末组,其次为玉米秸秆末组等。试验二选择在两栋建筑类型一致的肉鸡舍进行,网上平养,每舍3900只9日龄肉鸡。试验鸡舍网下地面采用不清粪、每两天覆盖一薄层玉米秸秆方式,而对照组鸡舍采用每两天清一次粪、不覆盖方式,试验开始两舍环境温度保持在33~35℃,之后连续对比测定环境指标9d。结果表明,单独秸秆覆盖第1~4天试验鸡舍NH3和CO2质量浓度总体趋势低于对照组鸡舍(P>0.05);第5天开始利用秸秆覆盖并且辅助喷洒微生态菌液,试验组鸡舍NH3和CO2质量浓度与对照组鸡舍相比差异仍不显著(P>0.05),但均低于国家规定的26mg/m3标准。说明现场采用秸秆覆盖鸡粪方式来减少鸡舍氨气排放和环境影响效果,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氨气排放 恶臭 鸡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覆盖对红薯生长发育特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康轩 黄景 +3 位作者 银秋玲 蓝立斌 吕巨智 梁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8-1072,共5页
以桂薯131为试验材料,进行红薯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免耕稻草覆盖模式对红薯农艺性状、生理性状、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红薯农艺性状方面,除活苗率外,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的蔓长、主茎叶片数、分... 以桂薯131为试验材料,进行红薯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免耕稻草覆盖模式对红薯农艺性状、生理性状、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红薯农艺性状方面,除活苗率外,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的蔓长、主茎叶片数、分枝数比传统栽培处理高;在生理性状方面,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CAT活性比传统栽培处理高;免耕稻草覆盖的2个处理与传统栽培处理相比,能培肥土壤肥力;在产量与品质方面,以免耕稻草覆盖处理的产量最高、大中薯率最高,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也均比对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稻草覆盖 红薯 农艺性状 生理性状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和地膜双元覆盖对设施黄瓜根系生长和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明 崔世茂 +1 位作者 王怀栋 葛茂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6期26-29,35,共5页
[目的]研究秸秆和地膜双元覆盖条件对设施黄瓜结果期根系生长和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北方寒旱区设施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设施黄瓜为试材,采用日光温室试验和室内测定的分析方法。[结果]玉米秸秆加地膜... [目的]研究秸秆和地膜双元覆盖条件对设施黄瓜结果期根系生长和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北方寒旱区设施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设施黄瓜为试材,采用日光温室试验和室内测定的分析方法。[结果]玉米秸秆加地膜的双元覆盖处理可明显增加根际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其中0.72kg/m2秸秆量并覆膜处理效果和推广性最佳,与对照相比,在结果后期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含量及根系数、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活力分别达20.83%,22.83%,5.16%,5.53%,73.24%,32.76%,65.42%,45.94%和10.41%。[结论]秸秆和地膜复合的双元覆盖效果优于秸秆或地膜单一覆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设施黄瓜 根系生长 土壤养分 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典型丘陵区茶园有机管理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世梁 董玉红 +2 位作者 尹艺洁 成方妍 董世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793,共6页
针对云南省典型丘陵区有机茶园管理措施,利用坡面土壤侵蚀机理模型——水蚀预报模型(WEPP),模拟了提高植被覆盖率与秸秆覆盖量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常规茶园还是有机茶园,降雨强度显著影响坡面土壤流失量和泥沙输出量... 针对云南省典型丘陵区有机茶园管理措施,利用坡面土壤侵蚀机理模型——水蚀预报模型(WEPP),模拟了提高植被覆盖率与秸秆覆盖量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常规茶园还是有机茶园,降雨强度显著影响坡面土壤流失量和泥沙输出量;但坡长不是主要影响因子。秸秆覆盖使得土壤表层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同时也明显降低土壤侵蚀量,特别是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情况下,下降程度更明显;当秸秆覆盖量提高至1.0 kg·m-2时,土壤侵蚀量明显降低。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茶园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土壤侵蚀量有所降低。对不同植被覆盖率和秸秆覆盖量组合效应的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措施的综合作用对土壤流失量和泥沙输出量有明显减缓作用,特别当有机茶园覆盖率低的情况下,秸秆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减缓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有机茶园 秸秆覆盖 植被覆盖率 WEP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因素及其数量关系 被引量:28
18
作者 林艺 李和平 肖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0,共7页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黑土在不同风速(5~14m/s)、土壤含水量(2%~11%)以及秸秆覆盖率(0~80%)下的风蚀速率差异,进而分析了风蚀速率与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黑土起沙风速略...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黑土在不同风速(5~14m/s)、土壤含水量(2%~11%)以及秸秆覆盖率(0~80%)下的风蚀速率差异,进而分析了风蚀速率与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黑土起沙风速略大于5m/s,其风蚀速率随风速增大呈指数增加,风速14m/s(含水量2%)时的风蚀速率比8m/s时增加了11.6~42.7倍。黑土风蚀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土壤含水量小于5%时随含水量升高而逐渐增加,至含水量5%时达到峰值并逐渐降低,至含水量11%时接近零。秸秆覆盖显著降低了黑土风蚀速率,二者成近似指数函数关系;秸秆覆盖率20%(含水量2%)时的风蚀速率比无覆盖减少了72.6%~92.3%,但秸秆覆盖率由20%增加至80%(含水量2%)后风蚀速率仅降低了0.02~1.20g/(m2·s),幅度有限。研究表明,风速、土壤含水量以及秸秆覆盖率均可显著影响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风蚀速率,其权重依次为风速>土壤含水量>秸秆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退化 黑土风蚀 风速 土壤含水量 秸秆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肥和耕作措施季节性干旱下对红壤剖面水分变化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亚贞 肖国滨 +4 位作者 肖小军 钟义军 陈明 夏桂龙 黄欠如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了探讨培肥和耕作措施下红壤旱地的土壤剖面水分变化和产量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规律,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分析了稻草覆盖、有机肥和常免耕对土壤剖面含水量、表层土壤温度及作物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猪粪施用、常耕和免耕... 为了探讨培肥和耕作措施下红壤旱地的土壤剖面水分变化和产量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规律,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分析了稻草覆盖、有机肥和常免耕对土壤剖面含水量、表层土壤温度及作物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猪粪施用、常耕和免耕处理的土壤含水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相同耕作和猪粪条件下,稻草覆盖与否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在春玉米和秋玉米季中连续干旱条件下,稻草覆盖处理下0—5,5—10,10—20cm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不覆盖处理,稻草覆盖处理下0—5,5—10,10—20cm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不覆盖处理,春玉米季的增幅分别为27.93%,5.91%,1.41%,秋玉米季分别为15.74%,7.71%,2.59%。同时,稻草覆盖可以显著影响表层土壤的温度变化,在春玉米开花期,0—10cm和10—20cm的土壤温度覆盖比不覆盖分别降低了13.92%和2.26%。在秋玉米开花期0—10cm和10—20cm的土壤温度覆盖比不覆盖分别降低了0.30%和2.69%。在所有处理中,春玉米和秋玉米季均表现出稻草覆盖+施猪粪+常耕的秸秆和籽粒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干旱 红壤 稻草覆盖 土壤剖面水分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uvola与Otsu算法的秸秆覆盖率图像检测方法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丽丽 徐岚俊 +4 位作者 魏舒 韦崇峰 赵博 苑严伟 范晋伟 《农业工程》 2017年第4期29-35,共7页
针对自然光照下粗秸秆中空、细碎秸秆细节丢失导致秸秆覆盖率图像检测法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auvola与Otsu算法相结合的秸秆覆盖率检测方法。首先对彩色分量空间距离灰度化后的图像采用Sauvola阈值分割来提取秸秆区域细节图像,... 针对自然光照下粗秸秆中空、细碎秸秆细节丢失导致秸秆覆盖率图像检测法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auvola与Otsu算法相结合的秸秆覆盖率检测方法。首先对彩色分量空间距离灰度化后的图像采用Sauvola阈值分割来提取秸秆区域细节图像,然后对色差法灰度化后的图像采用Otsu阈值分割来解决秸秆区域中空问题,最后对不同阈值分割图像相加,计算其平均值,从而得到秸秆覆盖率的大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对不同情况秸秆覆盖与不同地区的秸秆覆盖均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不同情况秸秆覆盖率的最大平均误差约为1.9%,不同地区秸秆覆盖率的最大平均误差约为2.5%,有效地提高了秸秆辨识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率 彩色分量空间距离法 色差法 Sauvola算法 OTSU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