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ymer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with high electrocaloric effect for flexible 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被引量:4
1
作者 HU Hai-l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857-2872,共16页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show great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developing next generation wearable all-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owing to the possessed advantages of high cooling efficiency, light-weight and small vol...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show great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developing next generation wearable all-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owing to the possessed advantages of high cooling efficiency, light-weight and small volume without the induced greenhouse effect or serious harm to ozone layer in the exploited refrigerants. However, low electrocaloric strength in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 is severely restricting it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because of high applied operating voltage to improve electrocaloric effect. After addressing the chosen optimized ferroelectric ceramic and ferroelectric polymer matrix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nalysis of crucial parameters, recent progress of electrocaloric effect(ECE) in polymer nanocomposites has been considerably reviewed. Subsequently, prior to proposing the conceptual design and devices/systems in electrocaloric nanocomposites, the existing developed devices/systems are reviewed. Finally, 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are conducted,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materials chosen, structural design and key issues to be considered in improving electrocaloric effect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for flexible 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electrocaloric effect electrocaloric strength flexible 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流密度射流冷却实验研究
2
作者 张鹏 许伟聪 +1 位作者 赵力 龙强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7,共8页
开展了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射流冷却实验测试,探讨了射流流量和入口温度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该射流冷却系统的极限散热性能。结果表明,流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单相换热阶段的传热系数,进而降低了壁面温度,同时,增加流量能够延迟核态沸... 开展了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射流冷却实验测试,探讨了射流流量和入口温度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该射流冷却系统的极限散热性能。结果表明,流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单相换热阶段的传热系数,进而降低了壁面温度,同时,增加流量能够延迟核态沸腾的发生,延缓系统进入两相换热区域。较低的入口温度也能够延迟核态沸腾的发生,并提高极限热流密度。因此,通过优化工质流量和入口温度,能够有效提高射流冷却系统极限热流密度,最高达到1042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流密度 射流冷却 去离子水 沸腾 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钢2号高炉大修技术改造及生产效果
3
作者 毛庆武 徐益军 +2 位作者 章启夫 侯健 刘芝新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58,共5页
2020年,湘钢2号高炉生产运行9年多后进行了为期58天的大修改造。改造内容主要包括:更换炉缸炉底耐火材料,优化炉型设计及5~8段冷却壁,更换对应区域的炉壳;重新设计热风出口、热风管道、混风室局部钢壳及耐火材料,更换热风管道所有补偿器... 2020年,湘钢2号高炉生产运行9年多后进行了为期58天的大修改造。改造内容主要包括:更换炉缸炉底耐火材料,优化炉型设计及5~8段冷却壁,更换对应区域的炉壳;重新设计热风出口、热风管道、混风室局部钢壳及耐火材料,更换热风管道所有补偿器,优化设计热风支管拉杆体系;新增冷却壁水温差及炉缸炉底侵蚀在线监测模型;修复粗煤气管道及旋风除尘器内衬;对出铁场及料仓除尘系统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提升喷煤系统的喷吹能力等。经过4年多的生产实践,2号高炉实现了高效、低耗、稳定生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型 铜冷却壁 炉缸炉底耐材 热风管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低温挤出与能耗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新沛 黄天宇 +5 位作者 魏兴岳 张鹏 王世龙 王世檩 杨卫民 鉴冉冉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7,共7页
高分子聚合物(例如橡胶、塑料)因自身导热性差和黏性耗散明显,在挤出成型过程中温升十分显著。温度过高可能会增加聚合物热历程、高温氧化断链、破坏材料原始性能、增加能耗等,从而影响聚合物制品的成型品质。鉴于此,本文分析了聚合物... 高分子聚合物(例如橡胶、塑料)因自身导热性差和黏性耗散明显,在挤出成型过程中温升十分显著。温度过高可能会增加聚合物热历程、高温氧化断链、破坏材料原始性能、增加能耗等,从而影响聚合物制品的成型品质。鉴于此,本文分析了聚合物挤出过程温升的产生原因,综述了国内外学者从机筒冷却装置、温控系统、螺杆结构优化等方向为低温挤出技术做出的贡献,以及在能耗管理方面的举措,最后展望了低温挤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挤出 螺杆结构 冷却装置 温度控制 能耗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钢2号高炉整体浇注修复及生产效果
5
作者 彭建华 张宏 李志辉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17,共6页
梅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东、西铁口区域,局部最高热流强度达到110MJ/(m^(2)·h),炉腹、炉腰区域热电偶温度异常升高,个别达到700℃以上,且水温差处于高位,局部达到5℃。停炉后经过破损调查,决定炉缸保留强度尚可、轮廓分明、体系完整... 梅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东、西铁口区域,局部最高热流强度达到110MJ/(m^(2)·h),炉腹、炉腰区域热电偶温度异常升高,个别达到700℃以上,且水温差处于高位,局部达到5℃。停炉后经过破损调查,决定炉缸保留强度尚可、轮廓分明、体系完整的炭砖进行整体浇注修复,累计用料273t、耗时133h;炉腹、炉腰进行冷却壁挂管及浇注修复,累计用料106t、耗时72h。2号高炉开炉后稳定运行,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升,铁口区域最大热流强度仅73MJ/(m^(2)·h),炉缸侧壁温度稳定在150℃左右;炉腹、炉腰冷却壁温度稳定,水温差降低至1.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整体浇注 铸铁冷却壁 挂管修复 热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动力潜航器电机转子冷却的旋转热管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朱张昊 张松 +5 位作者 田浪浪 陈纪东 唐思邈 孙皖 连强 潘良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3-1323,共11页
核动力潜航器动力系统与电机转子的运行效率直接决定了潜航器的性能,传统的散热方式已无法满足新型潜航器电机的运行需求。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散热元件,能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优良的热传导效果。旋转热管利用离心力改善工质回流,从而提升... 核动力潜航器动力系统与电机转子的运行效率直接决定了潜航器的性能,传统的散热方式已无法满足新型潜航器电机的运行需求。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散热元件,能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优良的热传导效果。旋转热管利用离心力改善工质回流,从而提升散热性能。本文搭建了旋转热管实验平台,可以满足不同长度旋转热管的实验需求,并针对核动力潜航器的不同运行工况,实验研究了不同长度的旋转热管在不同转速和温度下的传热性能,得到了各工况下热管等效热阻、等效导热系数和轴向温度分布等参数。实验表明,增加热管长度可提升等效热导系数,同时传热效率提高约15%;提高转速能进一步将传热效率提升约25%。本研究为旋转热管在潜航器及类似设备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撑,对潜航器的散热优化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热管 传热特性 冷却 等效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大学强光磁试验装置水冷系统研制及其水温高精度控制实现
7
作者 陈帆 邓天白 +6 位作者 徐忠祥 陶骏 丁石川 潘天红 刘东洋 吴俊峰 陈思跃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介绍了安徽大学正在建设的强光磁试验装置的整体布局,详细分析了装置的稳定运行对水冷系统的设计要求及难点,根据需求完成了整个装置的水冷系统设计研制,装置的水冷系统一共包含了两路独立的水冷机组系统,设计温度分别为(42±0.1)℃... 介绍了安徽大学正在建设的强光磁试验装置的整体布局,详细分析了装置的稳定运行对水冷系统的设计要求及难点,根据需求完成了整个装置的水冷系统设计研制,装置的水冷系统一共包含了两路独立的水冷机组系统,设计温度分别为(42±0.1)℃与(25±0.5)℃,并且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装置水冷控制系统基于EPICS框架开发,温度调节及控制功能通过PLC程序实现,PID参数配置通过PID调节器实现。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主要是在EPICS环境下实现对设备参数的设定和状态数据的回读,并将历史数据存入Archiver Appliances数据库中。试运行期间水冷控制系统的温度控制精度达到了(42±0.03)℃和(25±0.08)℃,符合设计要求,运行期间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很好地保障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光磁试验装置 水冷系统 控制系统 EPICS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油涡旋真空泵主轴冷却装置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袁熙 马明旭 +1 位作者 陈杰 王哲英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8,118,共8页
针对某企业现有的无油涡旋真空泵主轴冷却结构开展研究,基于该真空泵主轴冷却装置实际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主轴冷却效率的主要技术参数.进一步构建了其内部的几何模型,并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其流场特性和温度场特性进行了数值... 针对某企业现有的无油涡旋真空泵主轴冷却结构开展研究,基于该真空泵主轴冷却装置实际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主轴冷却效率的主要技术参数.进一步构建了其内部的几何模型,并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其流场特性和温度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此外,还研究了变截面冷却管道在不同管径和不同出口数量等条件下对装置温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入口段直径从3.0 mm增大至5.0 mm,轴表面温度下降了12.74%;当出口段直径从2.5 mm增大至3.5 mm,轴表面温度下降了19.68%;当管道出口数量从1个增加至4个,轴表面温度下降了23.61%.轴表面温度对中间段直径和末尾段直径的改变响应不明显.故冷却管道入口段直径、出口段直径以及管道出口的数量是影响真空泵偏心主轴温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油涡旋真空泵 冷却装置 流场特性 温度场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路热管的某空间望远镜辐射制冷系统试验验证
9
作者 杨家良 黄勇 郭亮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2-976,共5页
空间望远镜为实现全方位观测,通常需要变换多个姿态,然而多姿态代表着多变的外热流,这对于舱内仪器的散热是极为不利的。环路热管作为一种具有远距离、大功率传热功能的部件,被广泛利用在航天领域。针对搭载了数台分布式安装的仪器设备... 空间望远镜为实现全方位观测,通常需要变换多个姿态,然而多姿态代表着多变的外热流,这对于舱内仪器的散热是极为不利的。环路热管作为一种具有远距离、大功率传热功能的部件,被广泛利用在航天领域。针对搭载了数台分布式安装的仪器设备且同时工作功耗高达1300 W的某空间望远镜,采用多根长达20 m、单根传热量最大400 W的环路热管进行散热。试验结果证明,环路热管能够实现400 W的传热,且温差为13℃,有效解决航天器内分布式热源的统一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分布式热源 航天器热管理 长距离传热 辐射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布置优化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豪杰 梁思明 +3 位作者 李雁 蒲万里 冯晋豫 戴北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现场监测侧重结构温升值和里表温差,而对降温速率重视不足。一旦降温速率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早期结构开裂。本文以珠海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为对象开展热力耦合分析,对冷却管排列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冷却水温、水流量...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现场监测侧重结构温升值和里表温差,而对降温速率重视不足。一旦降温速率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早期结构开裂。本文以珠海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为对象开展热力耦合分析,对冷却管排列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冷却水温、水流量、冷却管管径等因素开展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冷却管采取环形或交叉方式布置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降温速率均可控制在2℃/d以内。冷却水流量对结构降温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水流量越大温度峰值越低,但降温速率过快会增大结构的最大拉应力,实际施工过程中可在养护初期通大流量冷却水,达到温度峰值后减小冷却水流量。冷却水温的选取也需兼顾降温和拉应力之间的平衡。冷却水管管径对降温效果影响较小,选择内管径为25~30 mm的冷却水管可以兼顾控制成本和保持结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冷却水管 降温速率 热力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储能电站用热管自然冷却模块的节能效益分析
11
作者 于采薇 洪锦倍 +2 位作者 戚乙明 刘云峰 杨秀峰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6-853,共8页
随着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集装箱储能电站的建设需求巨大。传统的集装箱储能电站热管理系统通常由空调器提供冷量,全年运行能耗较高。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利用蒸发冷却和天空辐射辅助供冷的热管自然冷却模块,介绍了模块结... 随着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集装箱储能电站的建设需求巨大。传统的集装箱储能电站热管理系统通常由空调器提供冷量,全年运行能耗较高。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利用蒸发冷却和天空辐射辅助供冷的热管自然冷却模块,介绍了模块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典型城市的全年气象参数对模块的适用时长、全年供冷量及能效比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模块的节能效益。结果表明,蒸发冷却和天空辐射辅助供冷可有效延长热管自然冷却模块的适用时长,如果该模块分别应用于北京、西安、上海,则采用蒸发冷却+天空辐射辅助供冷后模块的适用时长分别增加22.95%、28.56%、13.06%。给出了热管自然冷却模块在我国主要城市的适用时长,可用于分析热管自然冷却技术在各地区的适用性。蒸发冷却和天空辐射辅助供冷均可提升模块的供冷能力,且前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蒸发冷却+天空辐射辅助供冷的热管自然冷却模块应用于北京、西安、上海时性能系数(COP)均值分别为24.2、22.3、19.7,远高于1级能效单元式空调机的全年能效比AE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储能电站 热管自然冷却模块 蒸发冷却 天空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结构设计及散热性能分析
12
作者 袁歆睿 战楠 +2 位作者 张振杰 宋振兴 张世怡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5-311,共7页
目的解决软包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温差大、能耗高等问题,使电池组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方法设计扁平热管-液冷复合的电池冷却系统,通过建立热-流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冷却液流量、电池放电倍率及热管尺寸下的动力电池冷却... 目的解决软包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温差大、能耗高等问题,使电池组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方法设计扁平热管-液冷复合的电池冷却系统,通过建立热-流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冷却液流量、电池放电倍率及热管尺寸下的动力电池冷却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在20℃下,冷却液流速为0.02 m/s时,电池中心最高温度较不使用冷却系统时下降了17.9℃。3C倍率放电时,扁平热管-液冷复合的电池冷却系统中电池最高温度为37.3℃,较液体冷却降低了14.2℃。热管长度为200 mm时,电池中心最高温度降温幅度为31.5%。结论扁平热管与液冷相结合的冷却系统可有效降低动力电池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提高电池温度的均匀性,降低电池因某部分过热导致热失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液冷 热管 散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温室温度控制系统的夏季降温效果试验研究
13
作者 黄浩 胡自成 +3 位作者 郭屹博 金宇超 张海燕 龚辰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60-67,共8页
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地埋管—热源塔的新型温室温度控制系统,利用水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将温室内热量转移至土壤,并调整水流量和热源塔出风口风速,探究不同管道布置形式、管间距及埋深等运行参数对系统降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地埋管—热源塔的新型温室温度控制系统,利用水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将温室内热量转移至土壤,并调整水流量和热源塔出风口风速,探究不同管道布置形式、管间距及埋深等运行参数对系统降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埋管并联布置方式优于串联布置,且管间距应大于0.2 m;增加地埋管深度可显著提升温室降温效果,在1.5 m深处时,夜间和日间降温分别达2.04、8.04℃;在风速2.5m/s、水流量1.2 m^(2)/h的工况下系统性能最优,制冷量达到7.59 kW·h,并保持EER值为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温度控制系统 地埋管换热器 热源塔 管道布置 温室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冷型磷酸铁锂储能预制舱全氟己酮火灾抑制装置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彬 张雨杭 +2 位作者 宋文琦 李春强 胡伟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储能电站火灾事故频发,其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验证模组级、全淹没级全氟己酮灭火系统对液冷型磷酸铁锂储能预制舱火灾(火灾突破至电池箱外)的抑制性能,设计液冷型磷酸铁锂储能预制舱全氟己酮火灾抑制装置。基于实际储能电柜和预制... 储能电站火灾事故频发,其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验证模组级、全淹没级全氟己酮灭火系统对液冷型磷酸铁锂储能预制舱火灾(火灾突破至电池箱外)的抑制性能,设计液冷型磷酸铁锂储能预制舱全氟己酮火灾抑制装置。基于实际储能电柜和预制舱尺寸建立火灾模型,分析全氟己酮火灾抑制装置(模组级、全淹没级)对液冷型磷酸铁锂储能预制舱火灾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抑制装置均可以在抑制介质开始喷放后8 s内扑灭明火,且30 min内不发生复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己酮 液冷型磷酸铁锂储能预制舱 火灾抑制装置 模组级喷放 全淹没级喷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压混凝土坝溢流段温控仿真分析
15
作者 闫博 杨军严 李虎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1,共7页
针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温度控制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对工程溢流坝段进行了稳定温度场、非稳定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仿真分析。研究了自然入仓、通水冷却和控制浇筑温度3种温度控制方案,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下坝体温度场与... 针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温度控制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对工程溢流坝段进行了稳定温度场、非稳定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仿真分析。研究了自然入仓、通水冷却和控制浇筑温度3种温度控制方案,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下坝体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自然入仓相比,采取控制浇筑温度(≤18℃)与通水冷却措施后,弱约束区碾压混凝土的最大温差由23.1℃降至16.5℃,温度应力由1.37 MPa降低至1.12 MPa,满足规范要求;综合采用控制浇筑温度和通水冷却措施后,施工期结束时坝体内部非稳定温度场的最高温度由30℃降至28℃,坝体内部温度场分布得到显著改善,高温区域显著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差降低,温度应力降至允许范围内,坝体产生温度裂缝的风险减小。研究成果可为解决高寒与高温交替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难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温度控制 有限元仿真 温度场 温度应力 自然入仓 通水冷却 控制浇筑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卡制冷技术研究现状与空间应用展望
16
作者 常启泰 黄玉龙 +3 位作者 孟相朋 王定远 白宜松 陈雪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48,共12页
电卡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固态制冷技术,利用电卡材料在加电和去电过程的熵变实现制冷循环,具有高能效、轻量化、无制冷剂泄漏特点,在航天冷藏箱、空间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空间热电制冷技术存在电耗大、制冷系数... 电卡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固态制冷技术,利用电卡材料在加电和去电过程的熵变实现制冷循环,具有高能效、轻量化、无制冷剂泄漏特点,在航天冷藏箱、空间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空间热电制冷技术存在电耗大、制冷系数低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未来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本文从电卡材料性能、电卡冷热分离方法及电卡制冷器件三方面进行回顾和分析,介绍了电卡组分、形态、制备工艺、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电卡制冷原理以及主动式和被动式的冷热分离方法,归纳了往复单级和往复多级电卡器件的工作原理.最后,展望了电卡制冷技术未来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制冷技术 电卡制冷 电卡材料 换热方法 制冷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路并联式脉动热管热开关特性研究
17
作者 毕天朔 吕晏 +1 位作者 邵轩 徐荣吉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搭建了多通路并联式脉动热管热开关性能实验台,以氟代醚HFE-7100为工质,充灌率为80%,采用水浴加热、水浴冷却的方式调控脉动热管加热和冷却温度,实验研究了不同冷却温度下脉动热管的热开关特性。结果表明:多通路并联式脉动热管完全启动... 搭建了多通路并联式脉动热管热开关性能实验台,以氟代醚HFE-7100为工质,充灌率为80%,采用水浴加热、水浴冷却的方式调控脉动热管加热和冷却温度,实验研究了不同冷却温度下脉动热管的热开关特性。结果表明:多通路并联式脉动热管完全启动后蒸发段平均温度降低,冷凝段平均温度升高,热阻减小,传热性能迅速提升,温度及热阻变化过程呈现阶梯性骤然变化,可以作为热开关。随冷却温度的升高,热开关闭合时间与开关温度增大,10℃冷却温度下热开关闭合时间为12 s,开关温度为59.3℃。并且更高的冷却温度下,热开关性能更好,开关比与传热功率增量更大,当冷却温度为30℃时,热开关闭合后传热功率增加了26.8 W,开关比为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热开关 开关比 冷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输送管路预冷过程流致振动试验研究
18
作者 陈强 王天祥 +4 位作者 邱小林 杨晓静 张彤彤 程远 徐元元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1,58,共6页
为了揭示低温液体在管路输送过程中引发振动相应特性规律,研制了一套适用于液氮的振动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管径和流量工况下的管路预冷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预冷过程管路振动主要来源于低温液体的剧烈汽化,当管径增大时能够减小气化... 为了揭示低温液体在管路输送过程中引发振动相应特性规律,研制了一套适用于液氮的振动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管径和流量工况下的管路预冷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预冷过程管路振动主要来源于低温液体的剧烈汽化,当管径增大时能够减小气化和流动阻力,从而起到抑制预冷振动的作用。小管径产生较大预冷振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管路本身连同绝热材料质量较轻,二是管径较小,对于低温液体的汽化阻力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输送管路预冷 流致振动 试验系统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冷却反应堆堆芯热力耦合程序开发
19
作者 孙腾 柴翔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132,共12页
为研究接触和轴向功率对热管冷却反应堆堆芯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FEniCS开源平台开发了一套热力耦合分析程序。该程序使用简化方法求解二维、三维接触压力,主要包括间隙传热模型、线弹性力学模型和多维接触压力求解模型。以MegaPower... 为研究接触和轴向功率对热管冷却反应堆堆芯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FEniCS开源平台开发了一套热力耦合分析程序。该程序使用简化方法求解二维、三维接触压力,主要包括间隙传热模型、线弹性力学模型和多维接触压力求解模型。以MegaPower反应堆为对象,首先使用商业软件ANSYS验证了程序的准确性,然后对堆芯进行热力耦合模拟,分析温度及Mises应力场。结果表明:考虑接触时,燃料棒峰值温度显著降低,Mises应力有所减小;基体峰值温度变化不大,Mises应力却显著增大;轴向功率主要影响燃料棒Mises应力,基体Mises应力则主要受接触压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冷却反应堆 接触压力 间隙传热 热力耦合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rication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of grooved-sintered wick heat pipe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乐伦 汤勇 +2 位作者 武汇岳 周伟 蒋琳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668-676,共9页
Some novel grooved-sintered composite wick heat pipes(GSHP) were developed for the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The grooved-sintered wicks of GSHP were fabricated by the processes of oil-filled high-speed spin forming an... Some novel grooved-sintered composite wick heat pipes(GSHP) were developed for the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The grooved-sintered wicks of GSHP were fabricated by the processes of oil-filled high-speed spin forming and solid state sintering.The wick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or liquid capillary pumping flow:groove sintered zone and uniform sintered zone.Both of the thermal resistance network model and the maximum heat transfer capability model of GSHP were built.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s,the heat transfer limit and thermal resistance of GSHP were measured from three aspects:copper powder size,wick thickness and number of micro groov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ck thickness has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GSHP while the copper powder size has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heat transfer limit.Given certain copper powder size and wick thickness,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GSHP can be the lowest when micro-groove number is about 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CK heat pipe electronics cooling thermal resistance heat transfer lim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