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六代导演作品的审美高度与哲理思辨——以王超的《日日夜夜》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庆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3-131,286,共9页
穷人暴富的低端故事不是《日日夜夜》的重点,编导只是借助了当下社会的热点现象和人们渴望的财富问题,关注讨论了一个哲学领域的问题:有了钱以后会怎样?财富真的能改变人的道德观念和命运吗?作为人类命运的个案展示,影片的叙事不仅体现... 穷人暴富的低端故事不是《日日夜夜》的重点,编导只是借助了当下社会的热点现象和人们渴望的财富问题,关注讨论了一个哲学领域的问题:有了钱以后会怎样?财富真的能改变人的道德观念和命运吗?作为人类命运的个案展示,影片的叙事不仅体现出汉民族文化的沉重底蕴,而且在伦理层面对禁忌(乱伦)和情欲的拷问与表述,也具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价值。而所有这些,都是在有意强调的自然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中展开体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 低端叙事 高端叙事 禁忌 乱伦 汉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未完成的叙事状态的魅力——析《扶桑》叙事当中的第二人称 被引量:4
2
作者 翟杨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0,共4页
旨在分析严歌苓小说《扶桑》一文中第二人称采用的意义,以进一步拓宽"第二人称"叙述效果的研究,通过集中分析第二人称"你"在《扶桑》一文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和由此构成的关于扶桑故事的三个文本,指出由第二人称构成... 旨在分析严歌苓小说《扶桑》一文中第二人称采用的意义,以进一步拓宽"第二人称"叙述效果的研究,通过集中分析第二人称"你"在《扶桑》一文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和由此构成的关于扶桑故事的三个文本,指出由第二人称构成的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对话实质上是一种元小说技巧,由此形成一种处于对话状态的"未完成的叙事",极具现代意识,并直接指涉文学文本的未完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 严歌苓 第二人称 对话 未完成的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靠叙述和多主线叙事——朱利安·巴恩斯小说《终结感》叙事策略探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聂宝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54-58,共5页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凭小说《终结感》获得了2011年英国布克文学奖,进一步拉近了他与中国读者的亲密接触。该小说的主题复杂,笔法精湛,构思巧妙,其叙事结构尤为独特。通过对其不可靠叙述和多主线叙事等策略的探索性试验...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凭小说《终结感》获得了2011年英国布克文学奖,进一步拉近了他与中国读者的亲密接触。该小说的主题复杂,笔法精湛,构思巧妙,其叙事结构尤为独特。通过对其不可靠叙述和多主线叙事等策略的探索性试验,巴恩斯使该小说达到了后现代语境下叙事技巧和主题的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结感》 不可靠叙述 多主线叙事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诗经》“自述其名”方式演进看叙事主体意识的强化——以《崧高》《烝民》《巷伯》《节南山》《閟宫》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邵炳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8-144,192,共7页
传世《诗经》叙事文本中"真实作者",受散文叙事文本署名形态的影响,在卒章采用"自述其名"的署名方式,将"公开的叙述者"之"我",直接转换成"真实作者"本人,且形成了"美人者"... 传世《诗经》叙事文本中"真实作者",受散文叙事文本署名形态的影响,在卒章采用"自述其名"的署名方式,将"公开的叙述者"之"我",直接转换成"真实作者"本人,且形成了"美人者""刺人者"与"由以颂神为主向以颂人为主转变"这三种具体类型,成为中国诗歌叙事传统中"介入叙述者"最典型的代表;而这种"自述其名"方式的演进,是由剧烈的社会变革所引发的,彰显出叙事主体自我意识的渐次强化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叙事文本 自述其名 卒章显志 叙事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述其名”方式看“卒章显志”叙事模式的变迁——以《崧高》《烝民》《巷伯》《节南山》《閟宫》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邵炳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32,共8页
《诗·小雅·巷伯》《节南山》《大雅·崧高》《烝民》《鲁颂·閟宫》的"叙述者"皆采用在卒章"自述其名"方式"显志"的叙事结构模式,即在叙事文本中以"真实作者"替换了叙述者&q... 《诗·小雅·巷伯》《节南山》《大雅·崧高》《烝民》《鲁颂·閟宫》的"叙述者"皆采用在卒章"自述其名"方式"显志"的叙事结构模式,即在叙事文本中以"真实作者"替换了叙述者"我",是一种最典型的"公开的叙述者",其共同特点就是叙事主体显性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由此而开创的在诗歌叙事文本中"卒章显志"的叙事模式,对后世中国诗歌乃至个体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真实作者 叙事文本 自述其名 卒章显志 叙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ρ—半单Γ_(0)—环的结构
6
作者 赵志新 陈学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26-30,共5页
本文首先定义了Γ一环的ρ一理想,从而引入了ρ一根;并且定义了乘法使得 End(M_(ΓR))成为Γ一环,并得到了具有一定条件的ρ一半单Γ(?)一环的结构定理.
关键词 ρ- end(MrR)为Г- ρ-半单Г_(0)-环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的尴尬与无法弥合的情感遗失——中国当代文学“动物叙事”创作的主述模式考量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佳冀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34-39,共6页
在中国当代动物叙事创作中,以"遗失+寻找"作为主述模式进而表现人或动物所承担的某种无法弥合的情感遗失之痛,总体呈现出"逝去的终不再来"的功能意义指向,已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基础类型表述方式。从该类型的总体事... 在中国当代动物叙事创作中,以"遗失+寻找"作为主述模式进而表现人或动物所承担的某种无法弥合的情感遗失之痛,总体呈现出"逝去的终不再来"的功能意义指向,已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基础类型表述方式。从该类型的总体事序结构、角色身份设置与悲剧性结局的叙事指向三个主体向度,深入探讨了这一中国当代文学"寻找"类动物叙事模式偏于科学化、理论化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创作模式 动物叙事 “遗失+寻找” 主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