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肥减施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刘昱成 周洪印 +1 位作者 孟令宇 张乃明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设控释肥减施30%(F_(1))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F_(2))两种化肥减施处理,以常规施肥处理(CK)为对照,探讨不同化肥减施处理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的同一生长年份,不同化肥减施处理与CK相比... 采用田间试验,设控释肥减施30%(F_(1))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F_(2))两种化肥减施处理,以常规施肥处理(CK)为对照,探讨不同化肥减施处理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的同一生长年份,不同化肥减施处理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土壤中的速效磷、速效钾及碱解氮含量;其中,控释肥减施30%处理效果最显著,2020年较CK分别显著增加114.72%、53.56%和21.86%。在同一生长时期,两种化肥减施处理较CK均显著提高茶叶的产量及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控释肥减施30%处理效果优于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且控释肥减施30%处理使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另外,与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相比,控释肥减施30%处理还提高了茶树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控释肥减施30%处理更利于增强茶树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可见,控释肥减施30%处理土壤养分可达到高产优质肥力标准且茶叶品质及产量最优。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茶园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化肥减施 有机肥 控释肥 土壤养分 氮肥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盼 王宇先 +4 位作者 李欣洁 蔡姗姗 徐莹莹 杨慧莹 张巩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CK(常规种植)、秸秆还田不配施氮肥(SR+N0)、秸秆还田分别配施氮肥262.5 kg·hm^(-2)(SR+N1)、300.0 kg&#...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CK(常规种植)、秸秆还田不配施氮肥(SR+N0)、秸秆还田分别配施氮肥262.5 kg·hm^(-2)(SR+N1)、300.0 kg·hm^(-2)(SR+N2)、337.5 kg·hm^(-2)(SR+N3)、375.0 kg·hm^(-2)(SR+N4)、412.5 kg·hm^(-2)(SR+N5)、450.0 kg·hm^(-2)(SR+N6)和487.5 kg·hm^(-2)(SR+N7)等处理对土壤全量养分、化学计量特征、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SR+N5(秸秆还田+增施10%氮肥)和SR+N6(秸秆还田+增施20%氮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最佳,SR+N4(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全钾含量最高,SR+N5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24%。SR+N6和SR+N7(秸秆还田+增施30%氮肥)处理的土壤C/N较CK降低了20%以上,SR+N4处理C/P值最高;SR+N5处理的C/K、N/K和P/K值均有所提升。SR+N2(秸秆还田+减施20%氮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提升最为明显,与对照CK相比,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1.14%、22.72%和0.04%。秸秆还田下,当地推荐施氮量加20%(450.0 kg·hm^(-2))产量最高。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呈二次函数关系,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用量为450.0 kg·hm^(-2)时,继续加大氮肥配施量会抑制玉米的产量。综合考虑,增氮20%(450.0 kg·hm^(-2))可作为协调半干旱区秸秆还田下春玉米产量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全量养分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杜世州 曹承富 +4 位作者 张耀兰 赵竹 乔玉强 刘永华 张四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5,共7页
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肥比例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肥料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达9000 kg/hm2以上的超高产水平,每公顷吸收氮、磷、钾量分别为259.25~315.00 kg、8... 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肥比例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肥料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达9000 kg/hm2以上的超高产水平,每公顷吸收氮、磷、钾量分别为259.25~315.00 kg、82.86~89.70 kg、224.67~305.28 kg;形成100 kg子粒消耗的氮、磷、钾量分别为2.93~3.19 kg、0.87~1.04 kg、2.47~3.27 kg。两品种氮肥当季利用率随拔节肥比例增加显著提高,当基追比例为6∶4~4∶6时,烟农19的氮肥当季利用率高于皖麦50,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比例有利于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收获指数与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随拔节肥比例增加,氮素利用效率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植株随吸氮量的增加,子粒形成产量增幅减弱。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栽培的拔节期追肥的适宜的氮素基追比例为5∶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养分吸收利用 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滴灌下氮肥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群体养分吸收与转运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44
4
作者 侯云鹏 孔丽丽 +3 位作者 尹彩侠 李前 王立春 徐新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5,共12页
【目的】合适的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是提高东北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 【目的】合适的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是提高东北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乾安县开展田间试验,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农华101为供试材料,在覆膜滴灌条件下,分别设置氮肥用量(0、140、210、280和350 kg/hm2,分别以N0、N140、N210、N280和N350表示)和种植密度(6.0×10^4、7.5×10^4和9.0×10^4株/hm^2,分别以D1、D2和D3表示)2个因子,分析不同处理玉米地上部群体养分积累动态、转运与分配特征、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适当施氮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且玉米产量随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产量最高。在相同种植密度下,玉米苗期至开花期群体氮、磷、钾积累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在灌浆期至成熟期则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后降。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玉米群体氮、磷、钾积累量均以D2密度下最高。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组合中,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成熟期群体氮、磷、钾积累量最高。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提高了玉米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并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后降,而不同种植密度间玉米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玉米养分转运量随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养分转运量最高,而不同种植密度间养分转运率、转运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施氮水平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下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其中D2密度下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维持在较高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开花前后氮、磷、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6250~0.9224),其中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高于开花前。【结论】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提高了玉米花后养分积累与分配比例,促进养分转运量和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贡献率的协同提高,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养分积累与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在东北半干旱区覆膜滴灌条件下,以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施氮量为210 kg/h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种植密度 春玉米 养分分配 氮素利用率 半干旱区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氮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联东 员海燕 +1 位作者 李得孝 雷国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1-24,共4页
研究了陕西省近几年来推广的18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和N营养效率状况,结果表明,在低N条件下,大部分农艺性状变异程度进一步拉大,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变化各异。供试品种N营养效率差异显著,单株N积累量平均1.4954g,变动于1.0165~1.... 研究了陕西省近几年来推广的18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和N营养效率状况,结果表明,在低N条件下,大部分农艺性状变异程度进一步拉大,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变化各异。供试品种N营养效率差异显著,单株N积累量平均1.4954g,变动于1.0165~1.9314g,N利用效率变幅为50.57~71.02,N收获指数变幅为0.5305~0.6923,相关分析表明,吐丝期根系干重、根冠比、棒三叶N积累、籽粒N积累与总N积累量相关显著,收获指数与N收获指数、N利用效率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营养效率 N利用效率 N收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氮水平对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Planch)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忠强 吴良欢 +2 位作者 刘婷婷 褚有为 邵雪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35-3441,共7页
爬山虎是典型的亚热带木本攀援植物,在垂直绿化、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应用日益普遍,而营养元素对爬山虎生长的影响还缺乏研究,这不利于爬山虎的生长调控与合理应用。通过水培试验,对不同氮素水平(0、0.15、0.3、0.45、0.6、0.75g... 爬山虎是典型的亚热带木本攀援植物,在垂直绿化、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应用日益普遍,而营养元素对爬山虎生长的影响还缺乏研究,这不利于爬山虎的生长调控与合理应用。通过水培试验,对不同氮素水平(0、0.15、0.3、0.45、0.6、0.75g.L-1)条件下爬山虎幼苗生长、氮磷钾营养分配和利用状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供氮水平的提高能显著促进植株的生物量增加,并影响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供氮处理的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50%以上;供氮水平的提高能增加植株根、茎、叶的氮含量,对磷含量影响不显著,对茎叶中的钾含量有一定的稀释作用;叶片是主要的氮养分贮存器官,叶片氮累积量达到整个植株总氮累积量的60%以上;供氮水平的增加,降低了爬山虎的氮利用率,提高了磷钾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山虎 氮素营养 生物量 养分分配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控释BB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累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红恩 李金峰 +5 位作者 刘世亮 冯梦喜 赵建中 孙广梅 聂兆君 王文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1-1316,共6页
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控释BB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植株各部位对氮素吸收与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BB肥在所有处理中效果最佳,较农民习惯施肥在穗粒数、理论... 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控释BB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植株各部位对氮素吸收与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BB肥在所有处理中效果最佳,较农民习惯施肥在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生物产量及收获指数等指标上分别增加20.61%、27.08%、8.41%、5.87%、4.44%;在籽粒氮质量分数、氮素累积量上分别增加24.81%、28.47%;在氮肥利用效率、氮肥贡献率上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增加89.56%、15.24%。施用控释BB肥在减氮20%的条件下,较农民习惯施肥和普通BB肥在冬小麦产量上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提高植株各部位对氮素的吸收及累积作用,同时明显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说明,施用控释BB肥可以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增加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累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控释BB肥 产量 氮累积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奶牛氮磷利用效率的营养策略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建新 李珊珊 +1 位作者 张彬 刘红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29-3134,共6页
氮磷在奶牛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饲粮氮磷含量往往过高,而奶牛对于氮磷的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这不仅会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而且加重了氮磷的排放,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合理减少饲粮氮磷含量、提高奶牛机... 氮磷在奶牛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饲粮氮磷含量往往过高,而奶牛对于氮磷的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这不仅会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而且加重了氮磷的排放,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合理减少饲粮氮磷含量、提高奶牛机体对氮磷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影响氮磷利用效率的因素,以及改善奶牛氮磷利用效率的营养策略2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奶牛氮磷利用效率,减少氮磷向环境的排放,提高奶牛场经济和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效率 排放 营养策略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对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黄绍文 金继运 +2 位作者 杨俐苹 左余宝 程明芳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共5页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区平衡施肥技术能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在小麦和玉米上分别平均提高12.7和14.2个百分点。该技术能使养分盈亏趋于合理,分区平衡施肥的氮素平衡盈余显著低于习惯施肥,有利于减少氮素损失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磷素平衡...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区平衡施肥技术能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在小麦和玉米上分别平均提高12.7和14.2个百分点。该技术能使养分盈亏趋于合理,分区平衡施肥的氮素平衡盈余显著低于习惯施肥,有利于减少氮素损失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磷素平衡盈余则明显高于习惯施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磷素状况;钾素平衡存在一定程度的亏缺,需通过增加无机、有机钾源来调节土壤钾素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平衡施肥技术 氮肥 土壤养分平衡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质苗期氮素营养效率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邹小云 刘宝林 +1 位作者 宋来强 官春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7,共9页
为建立快速简便高效的油菜氮素营养效率的鉴定与评价方法,温室盆栽条件下设置土壤低氮(0.05g/kg)、中氮(0.2g/kg)和高氮(0.3g/kg)3个水平,测定了7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种质的苗期形态性状及氮素吸收效率(NA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 为建立快速简便高效的油菜氮素营养效率的鉴定与评价方法,温室盆栽条件下设置土壤低氮(0.05g/kg)、中氮(0.2g/kg)和高氮(0.3g/kg)3个水平,测定了7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种质的苗期形态性状及氮素吸收效率(NA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结果表明:苗期各性状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氮的敏感性不同,3个不同氮处理水平下单株根表面积的变异程度均表现为最大,低氮胁迫加大了种质间的差异。油菜种质氮素营养效率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表现为高效和低效的较少,表现中效类型的种质最多;NAE和NUE间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以NAE作为氮素营养效率指标来鉴定与评价种质间苗期氮素营养效率差异应选择在低氮处理下,以单株地上干重和根冠比为间接指标进行选择效果明显。以NUE作为氮素营养效率指标来鉴定与评价种质间苗期氮素营养效率差异应选择在高氮处理下,以单株地上干重为间接指标进行选择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质 氮素营养效率 氮素吸收效率 氮素利用效率 鉴定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柴彦君 黄丽 +5 位作者 袁家富 熊又升 赵书军 彭成林 徐祥玉 刘晔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07-2012,共6页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采用氮高效品种挖掘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潜力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就小麦对氮素高效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国内外有关小麦在氮素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在不同生...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采用氮高效品种挖掘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潜力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就小麦对氮素高效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国内外有关小麦在氮素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在不同生育期干物质与氮素变化状况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营养效率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调控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世彰 熊玉江 +3 位作者 庞桂斌 徐俊增 焦健 於家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合理的水肥运筹对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有很大影响。根据大田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分管理和氮肥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在植株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模式显著改善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促进氮素在籽粒中的积累;... 合理的水肥运筹对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有很大影响。根据大田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分管理和氮肥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在植株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模式显著改善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促进氮素在籽粒中的积累;实地氮肥管理(SSNM)模式有效控制了生育前期营养器官对氮素的吸收,有效促进了水稻秸秆中累积的氮素参与再分配与再利用;控灌与SSNM联合调控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显著降低秸秆氮素含量,提高了水稻营养器官氮素的转运量。控灌和SSNM处理节省了水肥的投入,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为南方灌区实现合理的水肥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制灌溉 实地氮肥管理 含氮量 氮素转运率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方式对木薯养分利用和土壤有效养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韦剑锋 韦冬萍 +2 位作者 陈涛 岑忠用 史丹妮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2-46,共5页
为提高施肥效率,在田间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氮(纯N)量130 kg/hm2全部基施(T1)、50%基施+50%苗期追施(T2)及25%基施+50%苗期追施+25%块根膨大期追施(T3)3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056干物质积累、养分利用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为提高施肥效率,在田间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氮(纯N)量130 kg/hm2全部基施(T1)、50%基施+50%苗期追施(T2)及25%基施+50%苗期追施+25%块根膨大期追施(T3)3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056干物质积累、养分利用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木薯块根、茎及叶的干物质积累量,且均以T3处理最高,其次是T2处理;施氮可以提高木薯块根、茎及叶的氮、磷、钾含量及其积累量,其中以T3处理的氮、磷、钾积累总量最高,其次是T2处理;木薯收获时,T3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及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大于T1、T2处理;木薯收获后,种植地各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变化因施氮方式而异,其中T3处理各有效养分含量变化均小于T1、T2处理。可见,本研究条件下氮肥25%基施+50%苗期追施+25%块根膨大期追施是木薯生产较理想的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氮肥 土壤 养分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与氮用量互作对烤烟叶片养分含量、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14
作者 汪耀富 孙德梅 +1 位作者 李群平 叶红潮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与氮用量互作对烤烟(NicotianatabacumL.)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烟叶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用量增加,烤后烟叶中N,P,K,Mn含量上升,Mg,Fe含量下降;在相同氮用量条件下灌水可以提高叶片中P,K,Ca...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与氮用量互作对烤烟(NicotianatabacumL.)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烟叶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用量增加,烤后烟叶中N,P,K,Mn含量上升,Mg,Fe含量下降;在相同氮用量条件下灌水可以提高叶片中P,K,Ca,Mg含量,降低N,Fe,Mn,Cu,Zn含量;灌水和氮用量互作对提高烟叶产量、品质和烤烟氮素利用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氮用量达45kg·hm-2结合灌溉,烟叶产量和质量性状最好,烤烟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 氮肥施用量 烤烟 叶片养分含量 烟叶产量 烟叶品质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木薯养分吸收和土壤有效养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韦剑锋 陈涛 +2 位作者 岑忠用 韦冬萍 胡江如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3-878,共6页
从高效施肥角度出发,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对木薯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降,以施氮130 kg/hm^2的最高,比不施氮增加18.13%。... 从高效施肥角度出发,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对木薯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降,以施氮130 kg/hm^2的最高,比不施氮增加18.13%。增加施氮量,木薯各器官磷、钾积累量及茎、叶氮积累量明显增加,块根氮积累量则先增加后下降。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及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氮肥吸收利用率以施氮130 kg/hm^2的最高,比其他处理提高11.37%~25.12%。木薯收获后,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明显增加,有效磷及速效钾不同程度下降,但各处理有效磷、速效钾及施氮195 kg/hm^2处理的有效氮明显盈余。综合分析认为,本研究条件下木薯施氮130 kg/h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施氮量 土壤 养分 干物质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处理对青花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姜立 张国斌 +2 位作者 张晶 李杰 郁继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8X期66-71,共6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不同施氮量对西北高原青花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产量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最高,达2035kg·(667m2)-1,较产量最低的低水低氮(W3N3)处理高36.30%;...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不同施氮量对西北高原青花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产量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最高,达2035kg·(667m2)-1,较产量最低的低水低氮(W3N3)处理高36.30%;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减少而显著提高,低水高氮(W3N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青花菜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水氮施用量的增加大体呈增加的趋势,但超过一定量后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最高。不同水氮处理下0~20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磷钾肥的施用量远大于吸收量,土壤残留较多。综合评价,西北高原青花菜种植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效果最佳,即施氮量为27.6kg·(667m2)-1、灌水量为83.52m3·(667m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互作 青花菜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营养高效基因型筛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熊又升 袁家富 +3 位作者 郝福新 赵书军 彭成林 徐祥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84-1087,共4页
利用和选育耐贫瘠营养元素的植物基因型,挖掘作物自身基因潜力,是提高作物营养元素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综述了小麦作物氮、磷、钾高效基因型差异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小麦养分高效基因型差异筛选的方法、指标、环境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钾养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甘薯肥料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董晓霞 孙泽强 +4 位作者 张立明 王学君 王庆美 谢备涛 郑东峰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51-54,59,共5页
为了研究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上甘薯生产的肥料当季利用率,在日照市、平阴县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了甘薯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发现:对于基础养分含量高的褐土,施肥使甘薯减产,CK处理的济薯22和济薯18获得了最高产量;对... 为了研究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上甘薯生产的肥料当季利用率,在日照市、平阴县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了甘薯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发现:对于基础养分含量高的褐土,施肥使甘薯减产,CK处理的济薯22和济薯18获得了最高产量;对于基础养分含量低的褐土,NPK处理的济薯22获得了最高产量;而棕壤上,济薯18和济薯22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处理分别为NPK和NK处理。济薯22对氮、磷和钾肥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6.39%~43.39%、4.95%~7.94%、负值~59.33%;济薯18对氮、磷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负值~31.02%、负值~3.15%和负值~30.36%。济薯22形成1 000 kg鲜薯所吸收的N为4.36~5.77 kg、P2O5为1.76~2.24 kg、K2O为4.41~7.06 kg;济薯18形成1 000 kg鲜薯所吸收的N为6.30~7.98kg、PO为2.75~2.96 kg、KO为6.49~6.94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磷钾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稻田水肥调控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庞桂斌 杨士红 徐俊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4-47,51,共5页
水和肥是制约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有利于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减轻农田面源污染。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水稻节水45.9%,减产7.8%... 水和肥是制约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有利于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减轻农田面源污染。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水稻节水45.9%,减产7.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3%~79.8%,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下达到显著差异,氮肥利用率增加5.2%~38.4%。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和控释肥水稻施氮量减少59.8%和55.4%,减产2.4%和13.7%,氮肥利用率增加40.8%~70.8%,叶片水平和群体水平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8%~22.8%。水肥综合调控表明,控制灌溉和实地氮肥管理可以作为节水、控污、高效的稻田水肥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制灌溉 实地氮肥管理 控释肥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褂木N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家系遗传及N素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瑞怀 周志春 金国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0-75,共6页
选用来自贵州黎平马褂木优良种源的23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设置低N和高N2种N素水平的盆栽试验,以研究马褂木N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家系遗传变异及N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对N素水平的生长反应差异显著,家系N效率变化在17.5%~98.8... 选用来自贵州黎平马褂木优良种源的23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设置低N和高N2种N素水平的盆栽试验,以研究马褂木N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家系遗传变异及N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对N素水平的生长反应差异显著,家系N效率变化在17.5%~98.8%间。根据N效率大小可将参试家系划分为稳定型高N效率和敏感型低N效率两大类。除低N下根系N素利用效率的家系效应较小外,不同N水平下马褂木各器官及全株N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家系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受较强的家系遗传控制,且N素环境对之影响较小,其家系遗传力在0.5115~0.9630之间。低N下稳定型高N效率的马褂木家系具有较高的N,P素吸收效率,进而导致其生长量大,叶片宽大而数量多,须侧根发达,然而试验却发现,高N效率的马褂木家系其叶片N素利用效率却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褂木 家系 N素营养 吸收效率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