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根系天冬氨酸分解代谢对低氮低磷胁迫的应答
1
作者 孙铭泽 杨光 +3 位作者 刘子君 刘美玲 谷勇哲 敖雪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3,共12页
天冬氨酸分解代谢途径产生了多种必需氨基酸,该途径也是植物体内各种氨基酸代谢的关键途径。氮和磷是限制大豆根系发育和代谢的重要元素,为探究大豆根系天冬氨酸代谢对低氮低磷胁迫的响应机制,以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 天冬氨酸分解代谢途径产生了多种必需氨基酸,该途径也是植物体内各种氨基酸代谢的关键途径。氮和磷是限制大豆根系发育和代谢的重要元素,为探究大豆根系天冬氨酸代谢对低氮低磷胁迫的响应机制,以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设置不同氮磷培养处理,分析大豆根系天冬氨酸分解代谢途径在低氮和低磷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包括相关代谢产物的积累、氨基酸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及GmAK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设置两个磷处理:常磷处理(P+,0.5 mmol·L^(-1))和低磷处理(P-,0.005 mmol·L^(-1))。设置两个氮处理:常氮处理(N+,2 mmol·L^(-1))和低氮处理(N-,0.2 mmol·L^(-1))。结果表明:与常磷常氮(P+N+)条件相比,常磷低氮(P+N-)胁迫处理使大豆根系氮磷积累量下降了11.63%~44.89%,低磷常氮(P-N+)胁迫使其降低了14.80%~46.89%,P-N+胁迫对大豆根系氮磷积累量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大豆根系天冬氨酸激酶(AK)活性在各个时期都显著高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天冬酰胺合成酶(ASNS)。在V2期,低磷低氮(P-N-)胁迫使磷高效大豆品种辽豆13根系的ASNS活性显著提高10.86%,P+N-胁迫使磷低效大豆铁丰3号根系的AK活性显著提高5.21%;在R^(2)期,P-N-胁迫使铁丰3号根系的ASNS活性显著提高了8.84%;在R6期,3种酶活性在不同处理下变化范围较小。所测氨基酸含量中,除蛋氨酸(Met)外,其余氨基酸均对P-N+胁迫反应明显,且苗期最显著。此外,两个品种大豆根系AK酶编码基因GmAK1的表达量受P-N+胁迫影响更为明显,其中,P-N+胁迫使磷高效大豆辽豆13根系GmAK1的表达量在R^(2)期显著增加了77.92%,使磷低效大豆铁丰3号显著降低了89.61%。研究阐明了低磷胁迫较低氮胁迫对大豆根系天冬氨酸分解代谢途径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且苗期表现最为明显,为低氮和低磷条件影响大豆根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系 低氮 低磷 氨基酸代谢 天冬氨酸分解代谢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肥氮素类型对再生稻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海维 顾欣怡 +4 位作者 陈明帅 李福康 施玥丞 杨挺 姜硕琛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8,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肥氮素类型对再生稻模式下水稻根功能、光合作用能力、氮代谢酶活性、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江汉平原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2021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场开展大田试验。试... 【目的】研究不同基肥氮素类型对再生稻模式下水稻根功能、光合作用能力、氮代谢酶活性、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江汉平原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2021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场开展大田试验。试验设有4种基肥处理:未施氮肥(N0)、常规尿素(CK)、50%常规尿素+50%缓释尿素(T1)和50%常规尿素+50%畜牧粪便(T2),其中N0处理在水稻生长季未施用氮肥,3个施氮处理追肥的氮素种类和用量一致。在水稻关键生长时期测定根系干质量和活力,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在头季稻和再生稻抽穗期测定氮代谢酶活性,测定两季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总的来说,T2处理具有较高的根干质量、根活力、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3种氮代谢酶活性和两季水稻产量的大小顺序均为T2>T1>CK>N0。与N0相比,水稻总产量在CK、T1和T2处理下分别提高了75.13%、97.37%和137.86%。与CK相比,T1和T2提高了两季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两季水稻氮素回收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的大小顺序均为T2>T1>CK。【结论】50%常规尿素用畜牧粪便替代作基肥施入,提高了水稻根系功能、光合作用能力和氮代谢酶活性,具有最高的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是江汉平原再生稻模式较为合适的基肥氮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活力 净光合速率 氮代谢酶 再生稻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缺氧交替次数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微生物群落和氮代谢通路的影响
3
作者 张文臣 田涛涛 +6 位作者 楚光玉 高畅 王倩芝 李伟东 王加莹 冯兆宇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8-89,共12页
本研究考察了好氧/缺氧交替次数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有机物去除和脱氮性能的影响,并从氮转化速率、氮转化酶活性和丰度、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相关基因丰度变化等方面揭示了其影响机制。当好氧/缺氧交替次数由1增加到4时,SBR活性污泥... 本研究考察了好氧/缺氧交替次数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有机物去除和脱氮性能的影响,并从氮转化速率、氮转化酶活性和丰度、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相关基因丰度变化等方面揭示了其影响机制。当好氧/缺氧交替次数由1增加到4时,SBR活性污泥系统在出水中亚硝酸盐氮逐渐积累,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速率和硝酸盐还原速率逐渐降低,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活性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下降。宏基因组学分析显示,好氧/缺氧交替数的增加引起了亚硝酸盐氧化还原菌(如Nitrospira)和反硝化菌(如Hyphomicrobium和Defluviicoccus)相对丰度的下降,同时降低了氮转化酶和编码氮转化酶的功能基因(如nxrAB、nirK和nirS)丰度,从微生物酶和氮转化功能基因角度解释了SBR亚硝酸盐氮积累和氮转化速率降低的原因。本研究可为评估好氧/缺氧交替次数变化对SBR运行过程中脱氮性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缺氧交替次数 序批式反应器 微生物群落 氮转化酶活性 氮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氮素代谢对外源硝态氮供应水平的响应
4
作者 班甜甜 马超 +2 位作者 李晓慧 陈卓 刘小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4-577,共14页
【目的】明确低温胁迫下适宜黄瓜生长的外源硝态氮浓度,为非生物胁迫下黄瓜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Hoagland营养液配方的基础上调节硝态氮(NO_(3)^(−)-N)浓度,形成4个新配方,其NO_(3)^(−)-N浓度依次为0(N0)、6 mmol/L(N6)、12 m... 【目的】明确低温胁迫下适宜黄瓜生长的外源硝态氮浓度,为非生物胁迫下黄瓜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Hoagland营养液配方的基础上调节硝态氮(NO_(3)^(−)-N)浓度,形成4个新配方,其NO_(3)^(−)-N浓度依次为0(N0)、6 mmol/L(N6)、12 mmol/L(N12)和24 mmol/L(N24)。以4叶1心的黄瓜种苗(品种为‘新泰密刺’)为供试材料,移栽至处理营养液中,在昼/夜温度为15°C/10°C(低温)的人工气候室中生长4天,然后收获并分为根部和地上部样品,测定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植株干重、氮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和硝态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低温胁迫下,黄瓜根和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谷氨酸合成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GS-1、GS-2表达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在N2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而黄瓜植株干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N6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黄瓜根中硝态氮吸收转运基因(NRT1s)、硝态氮还原基因(NRs、NiR)与谷氨酸合成酶基因(GOGATs)的表达量均在N2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与根部硝态氮含量的变化一致;而叶部GOGAT-1-1、GOGAT-1-2、GOGAT-2-1和GOGAT-2-2的表达量在N6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低温条件下,N6、N12和N24处理的黄瓜根和叶中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N0,变化规律与其他指标相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6处理下黄瓜幼苗响应低温胁迫的总评分最高。【结论】低温胁迫且外源NO_(3)^(−)-N较低时,黄瓜通过上调叶部NRT1.2、NRT1.3、NRT1.9和NRT1.10的表达促进NO_(3)^(−)-N向叶部的转运,并提升氮代谢酶活性促进对氮的转化和利用,以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维持植株的生长,适应低温胁迫;而低温复合外源高浓度NO_(3)^(−)-N时,黄瓜显著上调根部NRT1s(NRT1.5、NRT1.8)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根对外界NO_(3)^(−)-N的吸收量,但是高酶活性加快植株代谢,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较低的外源NO_(3)^(−)-N浓度(6 mmol/L)更有利于抵御低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硝态氮 氮代谢酶活性 氮代谢基因表达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景娜 高玉红 +5 位作者 张巧霞 文明 崔政军 吴兵 剡斌 王一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为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胡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量,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3个施肥时期(T1:全部基施;T2:2/3基施+... 为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胡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量,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3个施肥时期(T1:全部基施;T2: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T3:1/3基施+1/3分茎初期追施+1/3现蕾初期追施)互作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胡麻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及籽粒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胡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则呈降低的趋势。从同一氮肥水平不同施肥时期来看,上述指标均表现为T2处理最高。氮肥综合运筹表现为N2T2处理的胡麻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分别较传统模式(N3T1)显著提高。其中,硝酸还原酶提高14.21%~34.93%,亚硝酸还原酶提高18.66%~29.27%,谷氨酰胺合成酶提高14.92%~55.82%,氮素积累量提高10.63%~36.74%;较不施氮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2.75%~54.84%、23.62%~69.81%、43.61%~78.09%和23.33%~57.88%。籽粒产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在N2T2处理较高,分别较其它处理平均提高14.35%、4.20%%、28.45%和17.37%。相关分析表明,胡麻氮素积累量与氮代谢酶活性、氮素转运、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120 kg·hm^(-2)氮肥按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可显著提高胡麻氮代谢酶活性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实现旱地胡麻高效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氮肥运筹 氮代谢酶活性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基质pH和铵硝氮比对杉木木荷氮代谢酶及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余佳翔 程聪 +3 位作者 王立冬 梁海燕 王燕茹 闫小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5-827,共13页
【目的】探究栽培基质pH和铵硝态氮配比对亚热带主要针叶树杉木和阔叶树木荷幼苗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及植株氮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栽培基质为2个pH水平(pH_(1)=4.5和pH_(2)=6.5)和3个铵硝态氮配比(NH_(4)^(+)-N∶NO_(3)^(-)-N分别为10... 【目的】探究栽培基质pH和铵硝态氮配比对亚热带主要针叶树杉木和阔叶树木荷幼苗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及植株氮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栽培基质为2个pH水平(pH_(1)=4.5和pH_(2)=6.5)和3个铵硝态氮配比(NH_(4)^(+)-N∶NO_(3)^(-)-N分别为10∶0、0∶10、5∶5),分析和比较2个树种幼苗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硝酸还原酶(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及各器官氮含量差异。【结果】(1)与基质pH=6.5相比,pH=4.5抑制了杉木和木荷叶中氮代谢酶GS、GOGAT、NR和NiR的活性,增加了杉木根、茎、叶中的铵态氮含量,降低了杉木各器官中的硝态氮含量和总氮素积累量,降低了0∶10配比下木荷叶的氮素积累量。(2)10∶0配比显著增加杉木叶中的氮代谢酶活性和pH=4.5处理下木荷叶中的氮代谢酶活性、增加pH=6.5处理下木荷根和叶中的铵态氮含量、木荷根的硝态氮含量及杉木茎叶及总的氮素积累量。5∶5配比显著增加pH=4.5处理下木荷根中硝态氮含量。0∶10配比显著增加pH=4.5处理下杉木叶中的铵态氮含量,增加pH=6.5处理下木荷叶的NiR活性,木荷茎叶和总氮积累量。(3)在同一处理下,杉木叶中的氮代谢酶活性均低于木荷,表明木荷具有比杉木更强的同化氮素的能力。(4)相关性分析表明,杉木总氮素积累量与氮代谢酶活性、根的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器官铵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木荷总氮素积累量与叶铵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栽培基质pH为4.5的栽培环境不利于杉木和木荷幼苗对氮素的吸收,铵态氮添加可促进杉木的氮素积累,而硝态氮添加可促进木荷的氮素积累。故在生产中应综合考虑栽培基质的pH和树种特性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铵硝态氮比例进行杉木和木荷幼苗及林地的氮素营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基质pH 铵硝态氮配比 氮代谢关键酶活性 氮含量 杉木 木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镁方式对烤烟生长后期生理代谢的影响
7
作者 王月敏 谢榕榕 +3 位作者 柯玉琴 郑朝元 郭金平 李文卿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为探索烤烟合理的施镁方式,以不施镁肥为对照,设置根部基施、根部追施、根部基施+根部追施、根部基施+叶面追施4个施镁处理,比较不同施镁方式烤烟生长后期生理代谢差异。结果表明:施镁处理中,根部追施处理潜在光合效率、最大光化合效率... 为探索烤烟合理的施镁方式,以不施镁肥为对照,设置根部基施、根部追施、根部基施+根部追施、根部基施+叶面追施4个施镁处理,比较不同施镁方式烤烟生长后期生理代谢差异。结果表明:施镁处理中,根部追施处理潜在光合效率、最大光化合效率显著大于根部基施处理及根部基施+根部追施处理。根部追施及根部基施+叶面追施处理蔗糖磷酸合成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基施处理,增幅分别为12.29%~32.20%、23.38%~53.90%、11.43%~14.29%、19.86%~22.70%、28.30%~32.08%、17.15%~24.65%,丙二醛、H2O2显著低于根部基施处理,降幅分别为5.20%~6.27%、5.77%~20.94%。施镁处理有利于提高烟叶光合作用效率及生理代谢能力,维持叶片细胞结构稳定,提高叶片细胞抗氧化能力。本试验中,根部追施及根部基施+叶面追施镁肥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烤烟后期光合作用能力、碳氮代谢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施镁方式 光合作用 碳氮代谢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互作下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86
8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2 位作者 李旭毅 郭翔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55-2063,共9页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各生育期水稻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与氮对水稻各生育期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有显著互作作用,W2相对于其他灌水处理有助于拔节至抽穗期水稻吸氮量的增加,提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稻谷生产效率,而且与施氮量为180kg hm-2耦合能达到提高氮代谢酶活性、增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目的,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施氮量达270kg hm-2时水氮互作优势减弱,不利于3种灌水方式下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的提高,还会导致产量及氮效率的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水氮互作下各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可将各生育期功能叶GS活性作为准确判断水稻各生育期氮素积累量的指标;并可将抽穗期剑叶中NR、GS、GOGAT及内肽酶(EP)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氮互作 氮代谢 酶活性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旗叶氮代谢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9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3 位作者 查菲娜 王晨阳 朱云集 王永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4-517,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多穗型(豫麦49-198)和大穗型(兰考矮早八)品种旗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旗叶氮代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花后前15 d,两品种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多穗型(豫麦49-198)和大穗型(兰考矮早八)品种旗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旗叶氮代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花后前15 d,两品种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酰胺合酶(GOGAT)活性均随各自的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硝酸还原酶(NR)活性则表现为中等密度的较低(兰考矮早八:375株m-2;豫麦49-198:150株m-2);花后15 d之后,各酶活性随密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在一定范围内,两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氮代谢酶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小麦 氮代谢 酶活性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吴雅薇 李强 +5 位作者 豆攀 马晓君 余东海 罗延宏 孔凡磊 袁继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8-197,共10页
主要探讨了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期筛选的不同耐低氮性玉米... 主要探讨了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期筛选的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耐低氮品种正红311(ZH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XY508),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包括6个氮水平(0,90,180,270,360和450kg/hm^2)。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并最终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增施氮肥对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各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较耐低氮品种正红311更明显,但耐低氮品种正红311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尤其是灌浆中后期和低中氮水平下,使其最终籽粒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先玉508,这可能是其较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耐低氮能力强的重要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玉米 叶绿素 氮代谢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氮素及相关酶活性的特征 被引量:22
11
作者 邢肖毅 黄懿梅 +2 位作者 黄海波 安韶山 刘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3-1411,共9页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林区裸露地为对照,选择撂荒地、白羊草草地、油松、山杨和辽东栎林地五种典型植被群落下0—10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无机氮、有机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和脲酶、蛋白酶以及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进行了研...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林区裸露地为对照,选择撂荒地、白羊草草地、油松、山杨和辽东栎林地五种典型植被群落下0—10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无机氮、有机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和脲酶、蛋白酶以及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各种氮素基本表现为乔木林,尤其是辽东栎和油松下含量最高,而有机氮则在白羊草地富集明显。铵态氮为子午岭林区速效氮的主要形式。土壤铵态氮与微生物氮极显著正相关;有机氮和亚硝态氮、矿化氮、微生物氮均显著正相关。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辽东栎群落下最高,蛋白酶在白羊草地下较高,且脲酶活性在土壤上层高于下层,而蛋白酶和硝酸还原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脲酶活性和铵态氮、有机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微生物量氮极显著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与铵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和土壤各种氮素含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氮素形态 酶活性 子午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夏玉米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3
12
作者 刘淑云 董树亭 +2 位作者 赵秉强 李秀英 张振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8-283,共6页
以“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的大田肥料长期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夏玉米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N、P、K化肥配合(NP... 以“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的大田肥料长期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夏玉米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N、P、K化肥配合(NPK处理)以及N、P、K化肥与有机肥或秸秆配合施用(NPKM与NPKS处理),叶片氮代谢酶(NR、GS、GOGAT和GDH)在籽粒灌浆期均具有较高的活性,有利于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长期N、P、K化肥非平衡施肥的处理(NP、N、NK、PK处理)以及不施肥的对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变化较大,且活性高峰期和籽粒灌浆关键期不一致,植株整体生产能力较弱,玉米籽粒产量较低。不同的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不同,因而系统研究长期定位配比施肥处理下玉米叶片的氮代谢酶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玉米 氮代谢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13
作者 聂军 肖剑 +1 位作者 戴平安 郑圣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8-321,共4页
为了探明控释氮肥提高氮素利用率的作用机理,研究了控释氮肥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氮肥能显著增强齐穗期和乳熟期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且其增强作用可... 为了探明控释氮肥提高氮素利用率的作用机理,研究了控释氮肥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氮肥能显著增强齐穗期和乳熟期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且其增强作用可持续到蜡熟期.施用控释氮肥还能提高乳熟期和蜡熟期叶片中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对水稻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增加糙米的全氮和蛋白氮含量,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水稻 氮代谢 关键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对烤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梅芳 杨铁钊 +5 位作者 刘剑君 张小全 张广普 武云杰 刘中威 李洪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2-135,150,共5页
以金星6007为砧木,农大202为接穗,比较盆栽试验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嫁接苗和接穗自根苗的烟叶干质量、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干质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 以金星6007为砧木,农大202为接穗,比较盆栽试验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嫁接苗和接穗自根苗的烟叶干质量、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干质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在两种氮水平下均为嫁接苗大于自根苗,且差异极显著。随着施氮量的降低和生育期的推进,嫁接苗和自根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都下降,但降幅不同,嫁接苗的降幅较低。以上结果说明,低氮水平下较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与烤烟嫁接苗的氮效率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 氮代谢 酶活性 叶绿素 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对饲用苎麻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继康 谭龙涛 +5 位作者 喻春明 朱爱国 陈平 王延周 朱涛涛 熊和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7-218,共12页
苎麻是适于中国南方种植的优质植物蛋白质饲料作物,但缺乏氮素利用的生理基础研究。为了明确氮素水平对饲用苎麻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本研究以氮高效基因型苎麻H2000-03和氮低效基因型苎麻册亨家麻为材料进行了盆栽试验,设置0、6、9、12... 苎麻是适于中国南方种植的优质植物蛋白质饲料作物,但缺乏氮素利用的生理基础研究。为了明确氮素水平对饲用苎麻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本研究以氮高效基因型苎麻H2000-03和氮低效基因型苎麻册亨家麻为材料进行了盆栽试验,设置0、6、9、12、15mmol/L氮素处理水平,分析了苎麻幼苗期(15d)、旺长期(40d)和成熟期(54d)氮代谢及抗性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随着氮素处理浓度的增加,两个苎麻品种的株高、鲜重及叶片蛋白质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或趋于平稳的趋势,表明苎麻对氮素需求存在最适量,低于或高于最适水平将导致显著的产量降低或报酬递减现象。H2000-03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株高和鲜产均显著高于册亨家麻,在适宜氮素水平下(9~12 mmol/L)叶片蛋白质含量也显著较高,并在高氮胁迫下可维持鲜产,整体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和稳产性。(2)在不同生长时期,两个苎麻品种NR活性随氮素浓度的提高逐渐升高,而GS、GOGAT、GLDH、CAT、SOD和POD等酶活呈单峰变化趋势。H2000-03的NR、GS、GOGAT、CAT活性及高氮水平下的SOD、POD活性均高于册亨家麻,而GLDH和低氮水平下的SOD和POD活性较低,整体表现出较高的生理响应和适应能力。(3)苎麻氮代谢与抗性关键酶与其产量和品质变化特征一致,可用于监测、表征苎麻基因型间氮素利用的差异。本研究认为:相对于持续提高氮素用量,苎麻可在适宜的氮素水平下达到生理特性与生产性能的契合,旺长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可作为饲用苎麻品种选育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苎麻 氮效率 氮代谢 抗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对烤烟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9
16
作者 岳俊芹 刘健康 刘卫群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叶片中谷酰胺合成酶(GS)、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及烟碱、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栽后85d至采收结束,T2(纯施NH4-N)烟叶中的GS和SPS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在...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叶片中谷酰胺合成酶(GS)、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及烟碱、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栽后85d至采收结束,T2(纯施NH4-N)烟叶中的GS和SPS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在移栽后91d,其烟碱含量是T1(纯施NO3-N)的1 2倍、T3(NO3-N:NH4-N的质量比为1:1)的1 1倍.还原糖含量是T1的0 4倍、T3的0 6倍.T1有利于还原糖的积累;T3有利于碳氮代谢的协调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烤烟 叶片 碳代谢 氮代谢 关键酶 酶活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4
17
作者 孟维伟 王东 于振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7,共8页
在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分别设置N 0、96、168、240、276kg/hm25个施氮量处理和0、96、168、240 kg/hm2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两年度... 在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分别设置N 0、96、168、240、276kg/hm25个施氮量处理和0、96、168、240 kg/hm2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两年度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公顷穗数、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升高;继续增加施氮量子粒产量显著降低,公顷穗数、穗粒数、蛋白质产量降低或无显著差异。其中2004~2005年生长季,在0~168 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开花21d后的旗叶內肽酶(EP)活性、旗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子粒醇溶蛋白含量、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含量、HMW-GS/LMW-GS比值、子粒蛋白质含量、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子粒产量均显著升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继续增加施氮量至240 kg/hm2,GS活性无显著变化,但开花21 d后的EP活性、ω-醇溶蛋白、α-醇溶蛋白、HMW-GS、LMW-GS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仍显著提高,面团稳定时间继续延长,子粒产量显著降低。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提高开花后旗叶GS活性和灌浆后期旗叶EP活性,有利于HMW-GS和LMW-GS的积累及HMW-GS/LMW-GS比值的提高。适量施氮不仅提高了子粒灌浆所需氮源的供给能力,而且显著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扩大了单位面积库容,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氮素和光合产物在子粒中的贮存,这是适量施氮实现子粒品质和产量同步提高的生理原因。本试验条件下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量为168~2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氮代谢相关酶活性 蛋白质品质 氮肥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氮代谢几个关键酶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及其与贮藏蛋白积累关系 被引量:18
18
作者 曹珍珍 张其芳 +3 位作者 韦克苏 杨卫丽 刘光快 程方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6,共8页
以早籼水稻嘉935和嘉353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2℃)和适温(22℃)处理,探讨了高温对水稻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籽粒粗蛋白含量和各种氨基酸组成间的关系,并结合荧光定量PCR对水稻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2个同工型基... 以早籼水稻嘉935和嘉353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2℃)和适温(22℃)处理,探讨了高温对水稻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籽粒粗蛋白含量和各种氨基酸组成间的关系,并结合荧光定量PCR对水稻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2个同工型基因的表达及其温度响应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花后高温处理对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影响基本一致,均表现灌浆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但花后高温处理下水稻籽粒中粗蛋白总量和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并不一定是其籽粒氮素物质的转运能力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增强所致;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高温处理下的生理活性普遍高于其相应时期的低温处理,其中,GS2是GS基因在水稻胚乳中高表达的一种同工型,在水稻灌浆后期的表达量甚至超过GS1,高温胁迫处理会通过改变GS1和GS2基因在籽粒中的转录水平,从而对水稻籽粒灌浆中后期的GS活性产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氮代谢 酶活性 蛋白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超富集植物圆锥南芥氮素代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于方明 仇荣亮 +5 位作者 周小勇 应蓉蓉 汤叶涛 赵璇 胡鹏杰 曾晓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7-502,共6页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不同Cd添加(0、10、20、40、80、160和240mg kg^-1)对超富集植物圆锥南芥叶片中氮素含量以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添加浓度的增加,圆锥南芥的生物量、叶片数、直径长以及Cd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不同Cd添加(0、10、20、40、80、160和240mg kg^-1)对超富集植物圆锥南芥叶片中氮素含量以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添加浓度的增加,圆锥南芥的生物量、叶片数、直径长以及Cd含量均呈增加趋势。Cd添加浓度为240mgkg^-1时,生物量增加了137%,叶片数增加了1.02倍,直径较对照增加了130%,叶片中Cd含量达到451mgkg^-1. NO^3- -N和NH4^+ -N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Cd浓度为240mgkg^-1时,达最大值。在Cd处理浓度为10、20、40 、80mgkg^-1时,NO3^+ -N和NH4^+ -N含量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d添加浓度为240mgkg^-1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只相当于对照的67%,与对照间的差异显著。在Cd处理浓度为10—160mgkg^-1时,NR活性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Cd处理浓度为10-240mgkg^-1时,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在Cd浓度为10、20、40、80、160、240mgkg^-1时,分别为对照的0.67倍、1.29倍、1.54倍、2.38倍、2.54倍、1.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南芥 氮代谢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CO2条件下水稻叶片氮含量下降与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亮 朱建国 +5 位作者 朱春梧 曹际玲 王明娜 曾青 谢祖彬 刘钢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9-506,共8页
利用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研究了低氮(125kg/hm2,以纯N计)和常氮(250kg/hm2)水平下,高浓度CO2(周围大气CO2浓度+200μmol/mol)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功能叶N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CO2提高了叶... 利用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研究了低氮(125kg/hm2,以纯N计)和常氮(250kg/hm2)水平下,高浓度CO2(周围大气CO2浓度+200μmol/mol)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功能叶N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CO2提高了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两者在常N下的响应程度大于在低N下的响应程度;高浓度CO2降低了低N下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常N水平下酶活性的下降趋势得到改变或缓解。由此可见,高浓度CO2条件下NO3-转化为NH4+加速,而NH4+进一步同化为有机N却受阻,而且,由于后期蛋白水解加速,将进一步加剧叶片N含量的下降。这是水稻叶片N含量下降的内在因素。而增施N肥,有利于同化酶的表达,降低叶片蛋白水解酶活力,从而缓解叶片N含量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水稻 氮代谢 功能叶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