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基追比和种植模式对棉花氮素代谢和叶片衰老以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新龙 张巨松 +5 位作者 代健敏 席亚雯 李雪瑞 王莲 李蔚和 孙华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9-722,共14页
为确定新疆棉区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的合理施肥策略,研究了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种植模式棉花氮素利用效率、叶片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新陆中84号’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于2022—2023年在新疆沙雅县海楼镇进行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 为确定新疆棉区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的合理施肥策略,研究了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种植模式棉花氮素利用效率、叶片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新陆中84号’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于2022—2023年在新疆沙雅县海楼镇进行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2种种植模式为主区:一膜六行(66 cm+10 cm宽窄行距、株距12 cm,M6)、一膜三行(76 cm等行距、株距6 cm,M3);以4种氮肥基追比例为副区:0:0(CK,不施氮)、0:10 (N0)、2:8(N2)、4:6(N4);共8个处理。施氮处理总施氮量均为320 kg·hm^(2)。本文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期氮代谢酶及叶片衰老相关酶活性、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2022年和2023年M3N4处理的棉花可获得较高籽棉产量,分别为7342.59和8085.19 kg·hm^(-2),较M6N2处理(M6最优产处理)提高12.05%和6.18%;M3N4处理表现出更好的结铃性,单株铃数较M6N2处理增加10.17%,但单铃重平均减少1.48%。M3N4处理在盛花—盛铃期棉花功能叶可保持较高的酶活性,促进棉花氮代谢,延长叶片功能期;M3模式整体较M6模式的氮素最大积累速率(Vm)有所降低,氮素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略有推迟,快速累积持续持续天数(Δt)增加3.85~11.64 d,氮素快速增长期生长特征值(TG)提高4.23%~27.60%。M3模式下各氮肥处理棉株氮素总积累量均高于M6模式对应氮肥处理,M3N4处理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3N4处理棉花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回收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于M6N2处理分别增加7.77%、10.56%和8.90%,但氮肥生理利用率降低3.03%。合理的氮肥基追比和种植模式可调控棉株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加快棉花氮代谢水平,增加棉株各器官氮素积累转运量,进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通过提高生理代谢酶活性延缓棉花叶片衰老,维持较高棉株单株铃数,从而充分发挥棉花生产潜力。在本试验条件下,选择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氮肥基追比控制在4:6为增产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模式 氮肥基追比 氮素代谢 叶片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用量和基追肥氮比例对稻茬烤烟氮、磷、钾积累和产量、产值的影响
2
作者 刘凌华 谭志鹏 +10 位作者 李思军 吴文信 陈夏晔 马胤华 刘怡璟 宗毅 李旭 于大鹏 谢小丽 成明珠 邓小华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2-1715,共14页
探究烟稻复种区烤烟氮、磷、钾养分积累,烟叶产量、产值对施氮量和基追肥氮比例的响应,为稻茬烤烟制定施肥策略。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氮用量水平150、165、180 kg/hm^(2)和基追肥氮比例为3∶7、5∶5,采用效应值(η_(p)^(2))分析氮用量... 探究烟稻复种区烤烟氮、磷、钾养分积累,烟叶产量、产值对施氮量和基追肥氮比例的响应,为稻茬烤烟制定施肥策略。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氮用量水平150、165、180 kg/hm^(2)和基追肥氮比例为3∶7、5∶5,采用效应值(η_(p)^(2))分析氮用量、基追肥氮比例及其互作对氮、磷、钾养分积累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烤烟积累的氮、磷、钾养分主要分配给烟叶,且随着烤烟生长,分配给烟叶的比例也减少。随着氮用量的增加,烤烟的氮积累量、烟叶产量、产值也增加;减少基肥氮比例,可显著提高烟株氮积累量和烟叶产量、产值,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偏生产效益。氮用量、基追肥氮比例及其互作对烤烟氮积累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42.89%、29.63%、27.47%,对磷积累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38.62%、24.12%、37.25%,对钾积累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41.22%、21.24%、37.54%,对产量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62.13%、6.34%、31.53%,产值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47.30%、14.74%、37.95%。整个生育期,施氮量180 kg/hm^(2)和基追肥氮比例3∶7处理的氮积累量相对较多;在团棵期和圆顶期,施氮量180 kg/hm^(2)和基追肥氮比例3∶7处理的磷、钾积累量相对较多;施氮量180 kg/hm^(2)和基追肥氮比例3∶7处理烤烟产量和产值最高。因此,在烟稻复种区,氮用量对烤烟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最大,烤烟生产中基肥氮比例由50%减少至30%,可提高烟叶氮积累量,有利于烟叶产量、产值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烤烟 施氮量 基追肥氮比例 养分积累与分配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策略对南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王莲 张巨松 +2 位作者 李蔚和 李雪瑞 徐新龙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9,共9页
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以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机采棉田高产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棉花品种源棉8号,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两种基追比(基肥∶追肥=2∶8,A1;基肥∶追肥=0∶10,A2)下不... 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以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机采棉田高产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棉花品种源棉8号,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两种基追比(基肥∶追肥=2∶8,A1;基肥∶追肥=0∶10,A2)下不同施氮量(207 kg/hm^(2),B1;276 kg/hm^(2),B2;345 kg/hm^(2),B3;414 kg/hm^(2),B4)对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累积量、植株氮素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1处理通过提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从而提高籽棉产量,A1处理的籽棉产量较A2处理平均增加9.53%。植株干物质总积累量、氮素总积累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上升趋势,在吐絮期达最大值;棉花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6.87、45.40μmol/(m^(2)·s)、8254.32 kg/hm^(2)(A1)和5.68、42.00μmol/(m^(2)·s)、8019.86 kg/hm^(2)(A2),其中B3处理籽棉产量较B1、B2、B4处理的增幅为4.94%~43.76%(A1)和13.90%~50.41%(A2)。综上所述,南疆地区种植棉花时,建议基追比为2∶8时,施氮量为345 kg/hm^(2),该氮肥施用策略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节约氮肥投入,且该措施对南疆地区的棉花栽培具有指导价值,能够为提升棉花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基追比 施氮量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与速效氮肥侧深配施比例对稻田氨挥发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
作者 郭松 汪源 +7 位作者 王子君 韩磊 蒋格 赵灿 王维领 张洪程 霍中洋 杨凤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6-1060,共15页
创新示范绿色控氨低碳减排的缓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侧深配施技术可为现代水稻安全高质生产提供新途径。本研究选用江苏省主推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为材料,以树脂包膜尿素(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速效氮素)为氮肥,在水稻... 创新示范绿色控氨低碳减排的缓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侧深配施技术可为现代水稻安全高质生产提供新途径。本研究选用江苏省主推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为材料,以树脂包膜尿素(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速效氮素)为氮肥,在水稻基蘖∶穗氮肥高产运筹比例(70%∶30%)条件下,分别设置侧深施基蘖氮肥的控释与速效氮肥配施比例(简称“控速比”)为10∶0 (D10∶0)、8∶2 (D8∶2)、6∶4 (D6∶4)、5∶5 (D5∶5)和4∶6 (D4∶6)5个处理,同时设置常规施氮处理(基蘖氮肥为速效氮肥撒施,FFT)与不施氮处理(0N),分析不同控速比处理的NH_(3)挥发、N_(2)O和CH_(4)排放规律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1)两水稻品种不同控速比处理的全生育期NH_(3)挥发累积损失量和排放强度随控释氮肥施用比例下降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并均以D5∶5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南粳9108’比FFT处理降低58.31%和61.59%,‘泰香粳1402’降低46.72%和49.24%;其次低的是D4∶6处理。2)两水稻品种不同控速比处理的全生育期N_(2)O累积排放量随控释氮肥施用比例下降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均以D5∶5处理最低,‘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分别比FFT处理降低40.03%和34.93%,且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全生育期CH_(4)累积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均随控释氮肥施用比例下降呈上升趋势,两品种CH_(4)累积排放量均以D10∶0处理最低,‘南粳9108’的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也均以D10∶0处理最低,而‘泰香粳1402’的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均以D8∶2最低,但与D10∶0处理差异不显著,‘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的D10∶0处理比FFT处理分别降低38.93%、37.74%、39.53%和41.30%、40.04%、41.72%。综上控速比5∶5可适用于粳稻高产控氨生产,控速比10∶0则更有利于粳稻绿色低碳减排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基蘖肥 侧深施肥 控释氮肥 配施比例 氨挥发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施肥对菊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井玉丹 董玲 +2 位作者 李卫文 裴欢 王家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217,共7页
安徽省菊花种植施肥随意性强,缺乏统一标准,通过探索菊花合理施肥方法,为菊花高质高产提供数据支撑。设置肥料减量试验: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复合肥(18-18-18)900 kg/hm^(2);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配方肥(18-7-20)900 kg/hm^(... 安徽省菊花种植施肥随意性强,缺乏统一标准,通过探索菊花合理施肥方法,为菊花高质高产提供数据支撑。设置肥料减量试验: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复合肥(18-18-18)900 kg/hm^(2);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配方肥(18-7-20)900 kg/hm^(2);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配方肥(18-7-20)720 kg/hm^(2);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配方肥(18-7-20)540 kg/hm^(2);CK: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基追比试验:基追比8-2-0;基追比2-6-2;基追比4-4-2;基追比8-0-2。通过对比分析菊花植株养分积累、生长状况和药用成分含量,探究施肥措施对菊花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肥料配比(减磷增钾)较常规施肥处理,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分别增加34.09%、3.76%和28.44%,产量显著提高21.79%;化肥减施20%处理较常规处理,菊花主茎粗、株花数及百朵鲜花重增加,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增高,其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化肥减施40%处理和CK分别提高36.61%、25.46%和174.18%;基追比4-4-2的菊花长势较好,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较高,产量较其他处理依次提高12.76%、3.33%和10.81%。综上可知,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配方肥(18-7-20)720 kg/hm^(2),在菊花定植前期、花芽分化期、现蕾期按4-4-2比例施用,可以促进菊花植株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改善菊花农艺性状,提高菊花品质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化肥减施 大量元素 基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硃砂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彦鸿 张梅仙 +5 位作者 林云红 徐炜 杨茂松 周有海 熊茜 杜宇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硃砂烟最适宜的氮肥施用策略,试验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设置了3∶7、4∶6、5∶5、6∶4、7∶3的氮肥基追比,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对烤烟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光合特性、经济性状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进一步明确硃砂烟最适宜的氮肥施用策略,试验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设置了3∶7、4∶6、5∶5、6∶4、7∶3的氮肥基追比,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对烤烟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光合特性、经济性状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基施比例的增加,烟株叶面积呈增大趋势,光合特性指标呈先增后降趋势,氮肥基追比为6∶4和7∶3时烤烟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基追比为5∶5和6∶4时烟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田间观察发现,各处理的病害发生程度均较轻;氮肥基追比为6∶4和7∶3时,烤烟各项经济性状指标表现较好;氮肥基追比为6∶4和7∶3时,烟叶的还原糖、总氮、氯含量及糖碱比均处在优质范围内,钾含量只有氮肥基追比7∶3的处理符合优质标准,整体看来氮肥基追比7∶3的处理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最为协调。综上所述,在该试验条件下,硃砂烟最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为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硃砂烟 氮肥基追比 生长发育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7
7
作者 石玉 于振文 +2 位作者 王东 李延奇 王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60-1866,共7页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的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共设7个处理,对照为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和240kg/hm2条件下,各设底肥氮量与追肥氮量比例(底追比例)为1∶1(N1和N4)、1∶2(N...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的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共设7个处理,对照为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和240kg/hm2条件下,各设底肥氮量与追肥氮量比例(底追比例)为1∶1(N1和N4)、1∶2(N2和N5)、0∶1(N3和N6)。结果表明,播种至拔节期植株积累的底施氮占植株全生育期积累底施氮总量的78.04%~89.67%;小麦植株对追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对底肥氮的利用率,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N2处理的最高。在相同底追比例下,不同施氮量处理相比较,植株与籽粒中的氮素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施氮量相同,随追施氮肥比例的增加,开花前贮存氮素的转运量和转运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2和N5的转运量及转运效率最高;开花后氮素的同化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则随追施氮比例的增加而提高;籽粒氮素积累量在N2、N3、N5和N6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N1和N4。适量施氮并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N2、N5和N6均效果较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68kg/hm2及底追比例为1∶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底追比例 15N 氮素吸收 转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量与氮肥基追比对西农979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凤楼 宋美丽 +5 位作者 冯毅 孙道杰 李学军 李进仓 张睿 王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2-487,共6页
为给小麦品种西农979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高、中两种施肥量(高肥:每公顷施纯氮270kg、P2O5225 kg、K2O 120 kg;中肥:每公顷施纯氮180 kg、P2O5120 kg、K2O 120 kg)和氮肥7∶3、6∶4、5∶3∶2、10∶0四种基追比例(一次追氮在... 为给小麦品种西农979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高、中两种施肥量(高肥:每公顷施纯氮270kg、P2O5225 kg、K2O 120 kg;中肥:每公顷施纯氮180 kg、P2O5120 kg、K2O 120 kg)和氮肥7∶3、6∶4、5∶3∶2、10∶0四种基追比例(一次追氮在拔节期进行,两次追氮分别在拔节期与孕穗期进行)条件下,研究了施肥量和氮肥基追比例对西农97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肥处理产量比中肥处理产量提高9.66%;无论在中肥或高肥条件下,籽粒产量均随氮肥追施比例的增加而提高。施肥量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居中,对群体穗数的调控作用较大。氮肥基追并施可显著提高成穗率。随施肥量的提高和氮肥追施比例的加大,群体穗数逐渐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也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但蛋白质含量增幅小,湿面筋含量增幅大。高施肥量下,氮肥基追比例5∶3∶2,西农979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 573.5 kg.hm-2、14.97%和3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西农979 氮肥基追比 产量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底追比例及施硫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美 赵广才 +6 位作者 石书兵 常旭虹 王德梅 杨玉双 郭明明 张红 张兴卫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4-963,共10页
为明确氮肥底追比例与施硫间的互作效应,采用盆栽方式,以京冬8号和济麦20为供试材料,设置氮肥底追比例为3∶7(N_1)、5∶5(N_2)和7∶3(N_3)3个处理水平,每个底追比例下设置2个硫肥施用量:0kg·hm^(-2)(S0)和45kg·hm^(-2)(S_1),... 为明确氮肥底追比例与施硫间的互作效应,采用盆栽方式,以京冬8号和济麦20为供试材料,设置氮肥底追比例为3∶7(N_1)、5∶5(N_2)和7∶3(N_3)3个处理水平,每个底追比例下设置2个硫肥施用量:0kg·hm^(-2)(S0)和45kg·hm^(-2)(S_1),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开花期、成熟期营养器官及籽粒中氮素积累、分配以及对不同来源氮素利用的情况,同时对花后营养器官贮藏氮素的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植株中积累氮素主要来自肥料氮,京冬8号成熟期来自肥料氮的积累量达60%~70%,而济麦20则达70%~80%。氮肥底追比例及硫肥互作对2个品种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京冬8号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营养器官贮藏氮素花后的转运量、转运率、对籽粒的贡献率、籽粒产量以及氮肥的利用效率均在N_1S_0时较高;济麦20营养器官贮藏氮素花后的转运量、转运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在N1S0时较高,而在N3S1时,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氮肥的利用效率均较高。综上所述,本试验栽培环境下,氮肥底追比例为N1时能够提高花前贮藏氮素的转运量、转运率、对籽粒的贡献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底追比例为N3时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京冬8号最优肥料组合为N_1S_0,济麦20最优肥料组合为N_3S_1。本研究结果为冬小麦大田生产中合理的肥料运筹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底追比例 硫肥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8
10
作者 马兴华 于振文 +2 位作者 梁晓芳 颜红 史桂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子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增加追肥氮的比例,...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子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增加追肥氮的比例,提高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增加了植株地上部器官(子粒+营养器官)中追肥氮、土壤氮的积累量,提高了营养器官中氮素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的同化量,增加了子粒蛋白质含量。相同的氮素底追肥比例条件下,将240 kg/hm2施氮量降至168 kg/hm2的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提高,子粒中土壤氮的积累量增加,植株地上部器官中土壤氮的积累量亦增加,开花后氮素同化量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各施氮处理间子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68 kg/hm2且全部于拔节期追施是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的优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底追肥比例 氮素利用 子粒产量 子粒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永环 贺明荣 +1 位作者 王晓英 张洪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930-5935,共6页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烟农19、藁麦8901做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和籽粒灌浆中后期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高温胁迫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追氮比例由50%增加到70%,3个品种的千粒重...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烟农19、藁麦8901做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和籽粒灌浆中后期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高温胁迫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追氮比例由50%增加到70%,3个品种的千粒重、籽粒产量、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HMW-GS含量、LMW-GS含量、HMW-GS/LMW-GS比值显著提高。济麦20和烟农19的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谷蛋白大聚合体体积加权平均粒径和表面积加权平均粒径因追氮比例提高而升高,藁麦8901则无显著变化。济麦20和烟农19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因追氮比例提高而延长,藁麦8901基本不受影响。追氮比例由50%增加到70%,3个品种的籽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显著降低,淀粉糊化高峰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和反弹值相应降低。总之,提高氮肥追施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粒重和蛋白质质量的不利影响,但对淀粉质量产生负面效应,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基追比例 高温胁迫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与基追比例对烟叶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马兴华 石屹 +4 位作者 张忠锋 王永 杨明峰 管恩森 李剑侠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39,共6页
通过3 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烟叶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施氮量增加了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降低了总植物碱、总氮、钾含量及钾氯比,改善了烟叶感官质量;降低施氮量显著... 通过3 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烟叶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施氮量增加了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降低了总植物碱、总氮、钾含量及钾氯比,改善了烟叶感官质量;降低施氮量显著降低了氮素积累量、来自肥料和土壤的氮量,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相同施氮量,随追肥比例增加,2009和2012 年度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先增加后降低,总植物碱、总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2010 年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降低,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提高.2009、2010 年度感官质量分别以追肥比例为70%和50%的处理最佳;2012年度高施氮量以追肥比例为70%处理最佳,低施氮量以50%处理最好.增加追肥比例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通过3 年研究发现,施氮量从90 kg/hm^2 降至45-60 kg/hm^2,追肥比例增至50%-70%可改善烟叶感官质量及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基追比例 化学成分 感官质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时期及基追比对豫中地区小麦叶片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3
作者 姜丽娜 郑冬云 +3 位作者 王言景 姚利娇 邵云 李春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3,共5页
为给豫中地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在全生育期施纯氮27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基追施比例(分别为3∶7、5∶5和7∶3)及追氮时期(起身期和拔节期)对豫中地区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硝酸还原... 为给豫中地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在全生育期施纯氮27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基追施比例(分别为3∶7、5∶5和7∶3)及追氮时期(起身期和拔节期)对豫中地区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小麦叶片生理及粒重均有显著影响,充足的基氮有利于前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增加氮肥追施比例在拔节期追氮能显著提高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抽穗后叶片丙二醛的含量,籽粒成熟时粒重较高。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的互作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显著,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在豫中地区生态环境下,全生育期施纯氮270 kg.hm-2,以基追比例3∶7在拔节期进行追氮,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穗粒数和粒重,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施用时期 基追比 叶片生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方式对烤烟氮素吸收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本强 马兴华 +8 位作者 王术科 王毅 孙刚 管恩森 吴元华 陈向东 张艳艳 石屹 张忠锋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62,共7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肥比例对烟株氮素吸收累积、土壤硝态氮、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量、烟株氮素含量和氮素累积量无明显影响,减少氮肥用量与基肥用量降低了成熟期叶片氮素含量和氮素累...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肥比例对烟株氮素吸收累积、土壤硝态氮、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量、烟株氮素含量和氮素累积量无明显影响,减少氮肥用量与基肥用量降低了成熟期叶片氮素含量和氮素累积量,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生长前期和后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糖碱比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总植物碱、总氮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相同施氮量基追肥比例为30:70处理的还原糖含量、糖碱比较大,总植物碱含量、总氮含量较小,香气质、余味得分较高。施纯氮90 kg/hm2,基追肥比例为50:50和30:70的处理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本试验条件下,兼顾烟叶产量与品质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为施纯氮90 kg/hm2,基追肥比例为3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施氮量 基追肥比例 氮素吸收累积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1 位作者 王成雨 屈会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无污染及可持续生产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技术和理论依据,以烟农19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土壤-小麦系统氮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提高0-100 cm土体内的全氮含量。在小麦越冬...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无污染及可持续生产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技术和理论依据,以烟农19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土壤-小麦系统氮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提高0-100 cm土体内的全氮含量。在小麦越冬前,0-40 cm土层中NO3--N含量随氮肥用量和基肥比例的增加显著增加;起身期到拔节期,施氮量为180和240 kg.hm^-2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处理的0-40 cm土层内NO3--N含量下降,而施氮量为240 kg.hm^-2且基肥∶拔节肥为7∶3和5∶5的处理及施氮量为300 kg.hm^-2且基肥∶拔节肥为7∶3的处理则显著增加;拔节期到成熟期,随施氮量的增加,0-60 cm土层速效氮增加幅度有所提高。孕穗肥可明显提高灌浆期的植株全氮含量。因此,在240 kg.hm^-2施氮水平、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条件下,施氮既能减少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又能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追肥比例 土壤氮素累积 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卜冬宁 李瑞奇 +1 位作者 张晓 李雁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2,共7页
为明确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010-2011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在总施N 240kg/hm2条件下进行了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春季追氮叶龄(春4、5和6叶期)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 为明确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010-2011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在总施N 240kg/hm2条件下进行了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春季追氮叶龄(春4、5和6叶期)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LAI均随氮肥基追比增大而增大,尤其是拔节期不同基追比的LAI差异显著。随春季追氮时期后延,拔节到开花期的LAI减小,而开花20d以后的LAI显著增大。小麦旗叶总物质生产力在灌浆前期随氮肥基追比的减小和追氮时期的后延而下降,但在灌浆后期却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增大。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也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提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总施氮量为240kg/hm2左右的条件下,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9 000kg/hm2以上)的氮肥运筹以基追比5∶5~7∶3,春生6叶期追施氮肥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基追比 追氮时期 生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马铃薯氮肥运筹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郑顺林 袁继超 +3 位作者 马均 杨重云 王小琴 邓明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2-706,共5页
对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进行多点氮肥运筹试验,以明确春、秋马铃薯对氮肥的需求特性。结果表明:底肥和追肥对春马铃薯产量影响都很大,合理追肥的增产作用效果明显;底肥对秋马铃薯产量影响很大,而追肥的增产作用不明显,说明春马铃薯... 对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进行多点氮肥运筹试验,以明确春、秋马铃薯对氮肥的需求特性。结果表明:底肥和追肥对春马铃薯产量影响都很大,合理追肥的增产作用效果明显;底肥对秋马铃薯产量影响很大,而追肥的增产作用不明显,说明春马铃薯的氮肥运筹应在重视底肥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追肥的使用,而秋马铃薯的氮肥运筹则要重施底肥,慎用追肥。春马铃薯的推荐施氮方案为公顷施纯氮69~171kg,追肥比例为33.2%-62.0%;秋马铃薯的推荐施氮方案为底肥施纯氮90kg/hm^2,追肥施纯氮1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马铃薯 氮肥 运筹 底肥 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肥配比和拔节期追氮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陆大雷 陆卫平 +1 位作者 赵久然 王德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53-1258,共6页
为明确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变化,从而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以糯玉米品种苏玉糯4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肥处理(纯N75kghm-2、纯N75kghm-2+K2O70kghm-2、纯N75kghm-2+P2O565kghm-2和纯N75kghm-2+P2O56... 为明确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变化,从而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以糯玉米品种苏玉糯4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肥处理(纯N75kghm-2、纯N75kghm-2+K2O70kghm-2、纯N75kghm-2+P2O565kghm-2和纯N75kghm-2+P2O565kghm-2+K2O70kghm-2)和拔节期追氮(0、150和300kghm-2)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仅基施氮相比,增施磷或(和)钾可显著降低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提高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逐渐升高,回复值先升后降,而崩解值在追施氮150kghm-2和300kghm-2时无显著差异,但均大于不施追肥处理。峰值黏度与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7**和0.75**),糊化温度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62*和-0.60*)。在适宜基肥的基础上,增加拔节期追氮量,可以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中,基施氮或氮磷并拔节期追施纯氮300kghm-2及平衡基施氮磷钾并拔节期追施纯氮150kghm-2时,RVA谱特征值较为理想(峰值黏度最高且回复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淀粉 RVA 基肥配比 拔节期追肥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2
19
作者 石玉 于振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61-3669,共9页
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田间试验在山东省龙15市中村进行,试验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降雨量和零度以上的积温分别为:82.9mm,649.8℃(播种-冬前)、33.3mm,578.7℃... 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田间试验在山东省龙15市中村进行,试验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降雨量和零度以上的积温分别为:82.9mm,649.8℃(播种-冬前)、33.3mm,578.7℃(冬前-拔节)、28mm,359℃(拔节-开花)、84.3mm,837.6℃(开花-成熟)。试验设3个施氮量:0kg·hm^-2(CK)、168kg·hm^-2(A)、240kg·hm^-2(B);在施氮量168kg·hm^-2和240kg·hm^-2条件下分别设3个底追比例:1/2:1/2(A1和B1)、1/3:2/3(A2和B2)、0:1(A3和B3)。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之间植株氮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施氮量为168kg·hm^-2、底追比例为1/3:2/3的处理A2与处理B2、B3差异不显著,但处理A2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土壤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施氮量相同,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肥利用率。试验还表明,在拔节期,底施氮量为84kg·hm^-2和120kg·hm^-2的处理A1、B1,在80-100cm和100—160cm土层分别出现硝态氮的累积;而底施氮量为56kg·hm^-2的处理A2,在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与不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在成熟期,追施氮量大于160kg·hm^-2的处理B3、A3和B2,硝态氮在120—180cm土层出现累积高峰,已下移到小麦根系可吸收范围之外,易于造成淋溶损失;而追氮量为112kg·hm^-2的处理A2,在100—2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试验中,施氮量为168kg·hm^-2底追比例为1/3:2/3的处理A2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地上部植株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较高,100—200cm土层未出现硝态氮的明显累积,氮素表观损失量最少,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底追比例 小麦 产量 土壤硝态氮 氮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武际 郭熙盛 +1 位作者 王允青 张平治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1-1027,共7页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氮肥施用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04~2006年连续2个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氮肥施1月时期和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氮肥施用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04~2006年连续2个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氮肥施1月时期和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后移和基追比例的增加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累积。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3:0(N7/3)、5:3:2(N5/3/2)、3:3:4(N3/3/4)的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27%、29.88%和37.52%;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开花后植株氮积累量(r=0.765°)、成熟期植株氮积累量(r=0.685°和成熟期籽粒氮积累量(r=0.719°)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花后小麦植株氮素的同化量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改善小麦品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条件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3: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烟农19 氮肥基追比例 氮素吸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