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音频应用的改进型低电源电压灵敏度电阻-电容张弛振荡器
1
作者 唐展 黄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88,397,共6页
基于GSMC 90 nm BCD工艺,提出一种改进型低电源电压灵敏度的8 MHz高精度电阻-电容张弛振荡器,以解决传统振荡器在电源电压波动时频率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采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为振荡器核心电路提供稳定供电,并引入与电源电压无关的偏置电... 基于GSMC 90 nm BCD工艺,提出一种改进型低电源电压灵敏度的8 MHz高精度电阻-电容张弛振荡器,以解决传统振荡器在电源电压波动时频率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采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为振荡器核心电路提供稳定供电,并引入与电源电压无关的偏置电流电路,显著提升了电源的抑制能力.单比较器动态切换机制有效消除了失调电压的影响,实现了50%的功耗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3.3 V电源电压下,该振荡器的典型输出频率为8.008 MHz,当电源电压在2.5~5.5 V变化时,频率偏差为±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电容张弛振荡器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电源电压补偿 低电源电压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污对光触发晶闸管换流阀电压监测板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2
作者 刘子琛 王黎明 +2 位作者 尹芳辉 徐永生 张福增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近年来,特高压直流工程发生多起因晶闸管电压监测板(thyristor voltage monitoring board,TVMB)积污引起的换流阀停运事故。文中针对TVMB故障开展深入研究,介绍了TVMB的工作原理,针对关键模块开展电路分析,探讨了TVMB的失效机理;搭建了T... 近年来,特高压直流工程发生多起因晶闸管电压监测板(thyristor voltage monitoring board,TVMB)积污引起的换流阀停运事故。文中针对TVMB故障开展深入研究,介绍了TVMB的工作原理,针对关键模块开展电路分析,探讨了TVMB的失效机理;搭建了TVMB电路模型并开展仿真工作,主要研究了元件参数变化对TVMB功能的影响;搭建了TVMB加压试验平台并对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针对TVMB失效故障的防治对策。研究结果表明TVMB长年运行后积污严重,在高湿环境中污层受潮使得均压电阻实际阻值减小,导致回报脉冲信号提前产生;储能电容并联电阻值减小,导致回报脉冲信号无法产生。可恢复性测试结果表明,TVMB失效故障不会造成破坏性损伤,文中据此提出降低阀厅相对湿度、定期开展TVMB清洗工作等防治对策并已在宝安换流站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闸管电压监测板 表面污秽 相对湿度 均压电阻 储能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 被引量:93
3
作者 陈维江 蔡国雄 +4 位作者 蔡雅萍 谭跃亭 张少军 周永志 王健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56-60,共5页
通过分析10kV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电阻接地三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接地方式。该方式主要由自动调谐消弧线圈、自动投切电阻器和控制器等组成,既能充分发挥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 通过分析10kV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电阻接地三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接地方式。该方式主要由自动调谐消弧线圈、自动投切电阻器和控制器等组成,既能充分发挥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提高单相接地故障自恢复概率的作用,又能利用并联电阻抑制过电压和实现单相接地故障选线。计算分析表明,采用该接地方式时,如运用零序电流有功分量或增量比较法,可对过渡电阻为3000Ω及以下的单相永久接地故障实现准确选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接地方式 10kV配电网 中性点 单相接地故障 并联电阻 选线 计算分析 自动投切 优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极驱动回路的SiC MOSFET开关行为调控 被引量:25
4
作者 曾正 邵伟华 +6 位作者 陈昊 胡博容 陈文锁 李辉 冉立 张瑜洁 秋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5-1176,共12页
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与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具有更低的开关损耗,更快的开关速度。但是,其高速开关过程对寄生参数非常敏感... 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与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具有更低的开关损耗,更快的开关速度。但是,其高速开关过程对寄生参数非常敏感,容易激发高频振荡和过冲,给器件和电力电子装置的高效、安全运行带来不利影响。针对栅极驱动回路对器件开关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电感钳位双脉冲测试电路,分析了SiC MOSFET开关过程的电路模型,并利用其数学模型分析了SiC MOSFET开关行为的典型特征,分析了不同栅极电阻、栅源电容、栅极驱动电压对开关行为的调控规律。分析发现,这些调控方法在抑制振荡和过冲的同时,会降低器件的响应速度,增加开关损耗。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与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为SiC MOSFET的应用研究提供有益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开关行为调控 栅极电阻 栅–源电容 驱动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直流偏磁抑制设备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张露 阮羚 +2 位作者 潘卓洪 鲁海亮 文习山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156,共6页
对一随机生成的虚拟电网的直流偏磁抑制措施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求解,对中性点串联电阻/电容法、电流注入法的工作原理、实施方式、性能效果作分析。对比3种方法的实现方式和技术参数,证明了电阻法的阻值对目标变电站中性点直流电流和电... 对一随机生成的虚拟电网的直流偏磁抑制措施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求解,对中性点串联电阻/电容法、电流注入法的工作原理、实施方式、性能效果作分析。对比3种方法的实现方式和技术参数,证明了电阻法的阻值对目标变电站中性点直流电流和电网中性点直流总量存在饱和效应;全补偿的电流注入法和电容法的抑制效果没有明显区别;实际情况下是电容法优于电流注入法和电阻法;3种方法均会导致交流电网局部直流偏磁危害加剧,但电网直流电流总量下降,总体上直流偏磁风险下降。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直流偏磁治理工作,提出了现代大型交流电网大范围采用中性点串联电阻/电容抑制直流偏磁的实施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变压器 直流偏磁 电流注入法 中性点串联电阻 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无源网络供电的VSC-HVDC启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珂 骆健 +1 位作者 杨胜春 杨卫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77-281,共5页
合适的启动方式对减缓VSC-HVDC系统启动过程中对自身和交流电网的冲击非常重要。该文分析了VSC-HVDC的启动特性,提出基于拉普拉斯变换的启动电阻通用设计方法,设计了有助于无源侧交直流系统平滑启动的斜坡启动控制策略。仿真表明,所提... 合适的启动方式对减缓VSC-HVDC系统启动过程中对自身和交流电网的冲击非常重要。该文分析了VSC-HVDC的启动特性,提出基于拉普拉斯变换的启动电阻通用设计方法,设计了有助于无源侧交直流系统平滑启动的斜坡启动控制策略。仿真表明,所提启动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换流器 直流输电 启动控制 限流电阻 电容器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启动控制及其仿真 被引量:26
7
作者 冯明 李兴源 +2 位作者 李宽 朱瑞可 陈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60-65,共6页
启动控制是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SC-MTDC)系统中重要的附加控制。合适的启动控制策略可以减小VSC-MTDC启动时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缓解其对交流电网和各个元器件的冲击,防止设备损坏。为此,首先分析了VSC-MTDC系统过电压过电流的形成原因... 启动控制是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SC-MTDC)系统中重要的附加控制。合适的启动控制策略可以减小VSC-MTDC启动时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缓解其对交流电网和各个元器件的冲击,防止设备损坏。为此,首先分析了VSC-MTDC系统过电压过电流的形成原因,针对不同的启动阶段设计了适合于VSC-MTDC系统的启动控制策略,最后在PSCAD/EMTDC环境下建立了VSC-MTDC系统的模型,验证了设计的启动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抑制启动过程中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保证系统平稳地过渡到额定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换流器 多端直流输电 启动控制 电容器充电 限流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烧陶瓷无源集成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悦辉 周济 +1 位作者 崔学民 沈建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86,90,共5页
低温共烧陶瓷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令人瞩目的整合组件技术,已经成为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成为无源元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新元件产业的经济增长点。介绍了目前 LTCC 无源集成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无源集成 电容器 电阻器 集成技术 应用 无源元件 经济增长点 组件技术 陶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VSC-HVDC系统供电无源网络的传输容量的控制方法 被引量:22
9
作者 唐欣 张凯峰 +2 位作者 许强 陈胜 谭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1,共8页
根据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整流站和逆变站的外部伏安特性,建立VSC-HVDC系统的直流网络等效电路,进而推导出VSC-HVDC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小信号稳定性分析,获得了VSC-HVDC供电无源网络的传输容量与直流电压、直流... 根据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整流站和逆变站的外部伏安特性,建立VSC-HVDC系统的直流网络等效电路,进而推导出VSC-HVDC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小信号稳定性分析,获得了VSC-HVDC供电无源网络的传输容量与直流电压、直流侧电容和线路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整流站引入前馈控制以等效增大线路电阻,从而提高系统传输容量。最后,利用PSCAD/EMTDC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中,直流电压、直流电容值及直流输电线路的阻抗均会对VSC-HVDC供电无源网络的传输容量产生影响,通过引入前馈控制可大幅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小信号稳定性 传输容量 前馈控制 虚拟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容型分压器在脉冲电容器放电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伟群 栗保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该文设计了一种包括脉冲电阻分压器和高压云母电容器的阻容型分压器,用于脉冲电容器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在脉冲电容器充电过程中,高压云母电容器承受高电压;在脉冲电容器放电过程中,脉冲电容器的瞬变电压在脉冲电阻分压器上产生输出电... 该文设计了一种包括脉冲电阻分压器和高压云母电容器的阻容型分压器,用于脉冲电容器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在脉冲电容器充电过程中,高压云母电容器承受高电压;在脉冲电容器放电过程中,脉冲电容器的瞬变电压在脉冲电阻分压器上产生输出电压。通过合理设计阻容分压器的电容、电阻值,可以准确测量脉冲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和放电波形。该文用阻容型分压器分析了一种脉冲电容器的放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容型分压器 电容器放电 电容器模型 等效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DC地中直流对交流系统影响的防范措施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曾嵘 赵杰 +5 位作者 尚春 黎小林 王琦 牛犇 何金良 张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9-925,共7页
针对直流输电系统处于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方式时对交流电网运行带来的噪声、谐波、振动等不利影响,比较全面地对各种抑制地中直流影响的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地中电流的成因与流散规律分析,提出了采用直流接地极与交流变电站选址优化... 针对直流输电系统处于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方式时对交流电网运行带来的噪声、谐波、振动等不利影响,比较全面地对各种抑制地中直流影响的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地中电流的成因与流散规律分析,提出了采用直流接地极与交流变电站选址优化、无接地极运行或多极共址运行方式、合理结构型式变压器的选择等主动防范措施减小地中直流的影响。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就国内外目前抑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流采取的注入反向电流、中性点串入电容、中性点串入电阻等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串电阻措施的关键问题,认为该方案结构简洁,长期运行可靠性高,不会产生谐振,成本低廉,建议在现场使用。该研究成果为解决交直流电网并列运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接地极 中性点直流 防范措施 反向电流法 串联电容法 串联电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kV 3断口真空断路器的重燃特性 被引量:18
12
作者 舒胜文 阮江军 +3 位作者 黄道春 陈轩恕 吴高波 李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9-1005,共7页
为分析126kV 3断口真空断路器(VCB)的重燃特性,建立了包含重燃判据的126kV 3断口真空断路器的暂态等值模型。仿真得到了承担瞬态恢复电压(TRV)较高的1个断口发生重燃时的电流波形,为实现重燃电流尽早过零熄灭,在均压电容支路串联一阻尼... 为分析126kV 3断口真空断路器(VCB)的重燃特性,建立了包含重燃判据的126kV 3断口真空断路器的暂态等值模型。仿真得到了承担瞬态恢复电压(TRV)较高的1个断口发生重燃时的电流波形,为实现重燃电流尽早过零熄灭,在均压电容支路串联一阻尼电阻,结果表明:阻尼电阻取为振荡与非振荡衰减临界值时效果最佳;仿真分析了有无均压电容时,非重燃和重燃断口分别出现的过高TRV和工频恢复电压(PFRV),为保证断路器可靠开断及保护重燃断口外绝缘,在各断口并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来限制过电压,结果表明:在1000pF均压电容上并联参考电压约为50kV的MOA时限压效果较好,且能满足热稳定要求。研究成果可为126kV 3断口真空断路器合理选取动态均压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断口真空断路器(VCB) 重燃 均压电容 阻尼电阻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 动态均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智能楼宇的主动配电网建模及优化方法 被引量:49
13
作者 陈厚合 李泽宁 +3 位作者 靳小龙 姜涛 李雪 穆云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550-6562,共13页
提出一种集成智能楼宇灵活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建模及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根据楼宇蓄热特性,基于热阻热容网络模型,构建考虑楼宇内部不同温度区域的智能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基于能耗预测模型,构建智能楼宇的暖通空调系统优化调控模型,通过在... 提出一种集成智能楼宇灵活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建模及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根据楼宇蓄热特性,基于热阻热容网络模型,构建考虑楼宇内部不同温度区域的智能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基于能耗预测模型,构建智能楼宇的暖通空调系统优化调控模型,通过在温度舒适度范围内对楼宇室温进行优化调节,实现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管理;进一步为考虑智能楼宇在不同优化调度策略下对配电网络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影响,通过引入楼宇集群负荷系数,提出考虑负荷系数的集成智能楼宇的主动配电网建模及优化调度方法;最后,以冬季制热场景为例,对暖通空调多种调控方式下的楼宇集群进行优化调度分析,之后进一步对比分析楼宇集群优化调度对于主动配电网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温度舒适度的前提下可充分发掘智能楼宇的需求响应潜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智能楼宇的运行成本;同时,考虑楼宇集群负荷系数的集成智能楼宇的主动配电网优化可在保证楼宇集群运行经济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网损以及改善电压质量,进一步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暖通空调系统 楼宇蓄热特性 热阻热容网络模型 智能建筑能耗预测模型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算法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综合检测方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友鹏 常高武 赵斌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72,共5页
针对遗传算法对无绝缘轨道电路进行故障综合检测时,存在检测结果精度低、耗时长以及实用性差等缺点,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检测方法。建立以补偿电容为分界点,分段划分道砟区段的分路状态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道砟电... 针对遗传算法对无绝缘轨道电路进行故障综合检测时,存在检测结果精度低、耗时长以及实用性差等缺点,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检测方法。建立以补偿电容为分界点,分段划分道砟区段的分路状态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道砟电阻、补偿电容与分段分路电流幅值包络之间的关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依次对每一段电流幅值包络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求得与之相对应的道砟电阻值和补偿电容值,实现轨道电路故障的综合检测。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故障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多个电容故障,并反映出道砟电阻分段波动的情况。与遗传算法相比,该方法检测精度高、耗时短、实用性强,更加适合于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综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绝缘轨道电路 故障检测 模拟退火算法 补偿电容 道砟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线路串补电容器上过电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晓冬 朱子述 陈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42-147,共6页
利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计算了东北电力系统中,伊敏至冯屯500kV线路的串补电容器在短路、重合闸、电容重投、系统摇摆时的暂态过电压.研究了非线性电阻(MOV)保护系统的参数整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过电压保护 串补电容器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阻容负载的独立发电机整流系统的静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克银 徐俊霞 +1 位作者 韩辉 蒋云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8-234,共7页
实验与仿真表明,当系统参数配合不合理时,带阻容负载的独立发电机整流系统存在静态稳定性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实验与仿真分析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这一问题。其中理论计算需要建立包括二阶发电机简化模型、整流桥动态平均值模型、负载动态... 实验与仿真表明,当系统参数配合不合理时,带阻容负载的独立发电机整流系统存在静态稳定性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实验与仿真分析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这一问题。其中理论计算需要建立包括二阶发电机简化模型、整流桥动态平均值模型、负载动态模型在内的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一阶线性化方法在稳态运行点得到系统的小信号模型,最后运用特征值理论进行系统静态稳定性判断。通过实验、仿真及理论计算,总结了上述系统运行稳定性问题的规律,分析了系统静态稳定性问题的物理机理,并分别从参数与控制策略的角度提出了抑制系统静态不稳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整流系统 阻容负载 静态稳定性 特征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楼宇用能灵活性调控策略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厚合 李泽宁 +3 位作者 姜涛 李雪 张儒峰 李国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16-129,共14页
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楼宇用能灵活性调控策略。首先,根据楼宇蓄热特性,构建考虑楼宇内部不同制热区域的智能楼宇能耗预测模型,并将楼宇系统作为灵活可控单元集成到配电网中;然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通过楼宇内部暖通空调... 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楼宇用能灵活性调控策略。首先,根据楼宇蓄热特性,构建考虑楼宇内部不同制热区域的智能楼宇能耗预测模型,并将楼宇系统作为灵活可控单元集成到配电网中;然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通过楼宇内部暖通空调系统在温度舒适度范围内对室温进行优化调节,实现楼宇系统的能耗灵活管理,降低楼宇运行成本;最后,在冬季制热场景下,对不同暖通空调控制方法下的楼宇集群进行优化调度分析,并对比分析了楼宇集群优化调度对于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温度舒适度的前提下可充分发掘智能楼宇的需求响应潜力,降低楼宇运行成本,同时可有效解决由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数据误差而导致的楼宇日前调控方案与实际运行场景偏差较大的问题,在预测不确定性环境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通空调系统 楼宇蓄热特性 热阻热容网络模型 模型预测控制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和添加剂对TiO_2功能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卫 武明堂 刘辅宜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18,共5页
研究了工艺和添加剂对TiO2功能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降低材料的压敏电压和使表观介电常数升高.当烧结温度在1250℃至1300℃之间时,可使材料具有较大的非线性系数.添加剂中Bi2O... 研究了工艺和添加剂对TiO2功能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降低材料的压敏电压和使表观介电常数升高.当烧结温度在1250℃至1300℃之间时,可使材料具有较大的非线性系数.添加剂中Bi2O3的含量增加,也会降低材料的压敏电压.适量的MnO2含量则有利于提高其非线性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陶瓷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直接驱动型风力发电系统的DRC混合箝位变流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建林 胡书举 +1 位作者 付勋波 许洪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3,共5页
针对直接驱动型风力发电系统中需要的全功率变流器,提出了一种基于箝位二极管、电阻、电容DRC (Diode Resistor Capacitor)混合箝位的三电平变流器,并采用载波相移正弦脉宽调制CPS-SPWM(Carrier phase shifted SPWM)技术产生控制脉冲。... 针对直接驱动型风力发电系统中需要的全功率变流器,提出了一种基于箝位二极管、电阻、电容DRC (Diode Resistor Capacitor)混合箝位的三电平变流器,并采用载波相移正弦脉宽调制CPS-SPWM(Carrier phase shifted SPWM)技术产生控制脉冲。仿真结果表明,该变流器输出波形正确,等效开关频率提高了1倍,最低次载波谐波移至载波频率2倍的位置,并具有自动平衡电容电压,电容充放电电流呈周期性变化且无电流尖峰冲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驱动 风力发电 DRC混合箝位 载波相移 多电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场对细胞作用的模型分析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胥飞 肖登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9,83,共4页
根据细胞结构及其电学参数提出了电阻电容电路模型模拟电场对细胞的作用,并利用该模型解释了实验研究中不同斜率的斜坡电场作用后,细胞死亡特性的差异现象。还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特定斜率的斜坡电场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作用。结果表明由于... 根据细胞结构及其电学参数提出了电阻电容电路模型模拟电场对细胞的作用,并利用该模型解释了实验研究中不同斜率的斜坡电场作用后,细胞死亡特性的差异现象。还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特定斜率的斜坡电场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作用。结果表明由于亚性细胞其线粒体膜上的跨膜电压上升较正党细胞为快,而其细腻膜上的跨膜电压上升则较慢,说明这种选择性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电阻-电容电路模型 纳秒脉冲电场 肿瘤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