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er aided modeling and pore distribution of bionic porous bone structure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虎 杨建宇 +1 位作者 苏鹏程 王宛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492-3499,共8页
Artificial bone with porous structure is crucial for tissue scaffold and clinic implants.Scaffold provides structure support for cells and guides tissues regeneration for final tissue structure.A computational aided p... Artificial bone with porous structure is crucial for tissue scaffold and clinic implants.Scaffold provides structure support for cells and guides tissues regeneration for final tissue structure.A computational aided process of porous bone modeling was developed which described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tissue scaffolds by considering intricate architecture,porosity and pore size.To simulate intricate bone structure,different constructive units were presented.In modeling process,bone contour was gotten from computed tomography(CT)images and was divided into two levels.Each level was represented by relatively reconstructive process.Pore size distribution was controlled by using mesh generation.The whole hexahedral mesh was reduced by unit structure,when a 3D mesh with various hexahedral elements was provid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nstructive structure of porous scaffold can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 implants in accurate and controlled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sue scaffold geometry modeling porous structure compute aided design optimal design clinic impla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surface geometry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P/HTPB propellant under rapid depressuriz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Kaixuan Chen Zhenwei Ye +1 位作者 Xiaochun Xue Yonggang Y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46-558,共13页
The 2D sandwich model serves as a potent tool i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geometry on the combustion attributes of Ammonium perchlorate/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AP/HTPB)propellant under rapid pressu... The 2D sandwich model serves as a potent tool i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geometry on the combustion attributes of Ammonium perchlorate/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AP/HTPB)propellant under rapid pressure decay.The thickness of the sandwich propellant is derived from slicing the 3D random particle packing,an approach that enables a more effective examination of the micro-flame structur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edicted burning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performed with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a reasonable agreement,thereby validating the precision and soundness of the model.Based on the typical rapid depressurization environment of solid rocket motor(initial combustion pressure is 3 MPa and the maximum depressurization rate is 1000 MPa/s).A-type(a flatter surface),B-type(AP recesses from the combustion surface),and C-type(AP protrudes from the combustion surface)propellant combustion processe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Upon comparison of the evolution of gas-phase flame between 0.1 and 1 ms,it is discerned that the flame strength and form created by the three sandwich models differ significantly at the beginning stage of depressurization,with the flame structures gradually becoming harmonized over time.Conclusions are drawn by comparison extinction times:the surface geomet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combustion process,with AP protrusion favoring combustion the m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TPB propellant BDP model Rapid pressure decay Burning surface geo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模型的机载武器运动参数精确测量方法
3
作者 胡丙华 晏晖 何红丽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3-669,共7页
针对飞行试验中机载武器投射试验测试需求、测试条件与现有弹体运动参数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弹体运动参数精确测量方法。首先,简要论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弹体运动参数精确测量的方法原理和系统构成。其次,详细论述... 针对飞行试验中机载武器投射试验测试需求、测试条件与现有弹体运动参数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弹体运动参数精确测量方法。首先,简要论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弹体运动参数精确测量的方法原理和系统构成。其次,详细论述了弹体高精度几何与纹理建模、弹体三维模型与动态序列影像的自动配准,以及自动寻点、转点跟踪与高精度位姿解算等方法。最后,构建了地面试验验证系统,进行了静态测量数据准确性和动态测量数据有效可靠性的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升了测量精度与可靠性,实现了基于弹体模型运动过程的三维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武器 飞行试验 三维模型 几何与纹理建模 模型与影像配准 位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车辆车轮扁疤曲面重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雨鑫 刘斌 +2 位作者 李楠 赵光伟 苏想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扁疤是常见的车轮踏面缺陷,准确构建车轮扁疤三维形态对研究车辆轮轨动力学响应特性至关重要。根据车轮实测不圆度数据,采用小波降噪结合曲线斜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通过斜率极值确定扁疤形位不圆度数据区域,提供后续构建扁疤... 扁疤是常见的车轮踏面缺陷,准确构建车轮扁疤三维形态对研究车辆轮轨动力学响应特性至关重要。根据车轮实测不圆度数据,采用小波降噪结合曲线斜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通过斜率极值确定扁疤形位不圆度数据区域,提供后续构建扁疤三维形态的数据基础;引入形位数据的丢失率和冗余率评价指标对扁疤三维形态建模的准确度进行评价,并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比较;利用提取的扁疤形位数据进行扁疤三维曲面重构,对轮轨滚动接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数据提取方法丢失率平均降低68%、冗余率平均降低63%,仿真结果能准确表达扁疤所引起的异常冲击振动特性,验证了重建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扁疤几何形态建模 车轮不圆度 轮轨接触仿真 曲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ollo月壤样品二向反射测量数据的光度学分析
5
作者 谷亚亚 杨亚洲 +1 位作者 刘建忠 张莉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8-339,共12页
了解不同观测角度下的月壤光散射特征,不仅可以为月表光谱数据的光度校正或解混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帮助解译月壤物质的化学特性或物理性质. Hapke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月表光度学分析中,但不同研究中所选取的模型参数组合不同,导致得到... 了解不同观测角度下的月壤光散射特征,不仅可以为月表光谱数据的光度校正或解混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帮助解译月壤物质的化学特性或物理性质. Hapke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月表光度学分析中,但不同研究中所选取的模型参数组合不同,导致得到的月壤光度参数存在差异,无法进行直接的对比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月壤光度特性,基于6个不同Apollo月壤样品的二向反射测量数据,选用不同参数组合的Hapke模型进行光度学分析,获取了月海和高地月壤的光度参数.同时,对比了二项勒让德形式相函数与Henyey-Greenstein相函数,以及3参数与5参数Hapke模型在月壤光度学分析中的适用性.分析结果可为月壤光谱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模型选择与后续解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壤光度 相函数 光度参数 观测几何 Hapk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物联网场景通用几何随机信道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雨润 刘洋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7,共7页
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是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6G)的典型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几何的工业物联网环境非平稳随机模型(Geometry-based Stochastic Model,GBSM)... 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是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6G)的典型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几何的工业物联网环境非平稳随机模型(Geometry-based Stochastic Model,GBSM)。该模型通过速度分解细化IIoT下信道模型中散射体组成的簇的生灭过程,对不同运动方向间信道非平稳特性的区别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表征不同运动方向对信道特性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反映信道传播环境中簇的数量。与参考模型以及射线追踪仿真的时延均方扩展和角度均方扩展拟合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物联网 基于几何的随机模型 运动方向 非平稳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台阵和深度学习方法揭示的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发震构造特征
7
作者 任超 孙安辉 +3 位作者 王伟涛 于子叶 洪顺英 李澍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7-1303,共17页
针对近些年多次发生破坏性强震的青海门源地区,采用密集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二期项目(ChinArray Ⅱ)的波形数据,应用三种深度学习模型(BRNN、EQTransformer、PhaseNet)完成震相拾取工作,并利用震相关联与地震精定位方法,优化了区域... 针对近些年多次发生破坏性强震的青海门源地区,采用密集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二期项目(ChinArray Ⅱ)的波形数据,应用三种深度学习模型(BRNN、EQTransformer、PhaseNet)完成震相拾取工作,并利用震相关联与地震精定位方法,优化了区域一维速度模型,最终获得了2016年门源M_(S)6.4地震高精度的地震序列目录.综合大地测量和震源机制解分析结果,发震断层应为一条次级盲断裂——冷龙岭北侧断裂.余震分布显示断层面浅部较为直立,深部倾角约为40°,倾向西南,并在13~17 km深度与冷龙岭断裂带交汇.交汇区局部复杂的断层几何特征、介质属性以及能量释放等综合因素,阻碍了2022年门源M_(S)6.9地震沿冷龙岭断裂向东继续破裂.密集台阵和机器学习方法将该时期研究区域的最小完备震级,由台网目录的ML0.8降为ML0.6.主震前20天内无前震活动,推测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序列是主震—余震序列类型.本文评估了深度学习模型在研究区的适配性能:EQTransformer模型在震相拾取数上均衡性表现较好,可定位到更多的地震;BRNN模型得到的结果走时残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台阵 深度学习 地震重定位 最小一维速度模型 门源地区 断层几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
8
作者 徐梦悦 齐红宇 +2 位作者 李少林 石多奇 杨晓光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焊接接头具有非均匀的微观组织和梯度过渡的力学性能及随机分布的焊接缺陷等特征,相较于其他结构更容易产生疲劳断裂,特别是焊接接头的疲劳载荷下的强度和寿命问题已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为了研究焊接接头的疲劳行为,开展了... 焊接接头具有非均匀的微观组织和梯度过渡的力学性能及随机分布的焊接缺陷等特征,相较于其他结构更容易产生疲劳断裂,特别是焊接接头的疲劳载荷下的强度和寿命问题已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为了研究焊接接头的疲劳行为,开展了基于随机森林(RF)模型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全新研究。通过采用RF和轻梯度提升机(LightGBM)2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对焊接接头的疲劳数据集进行分析和预测,从中选择预测性能更优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比较在不同几何形状下疲劳寿命的预测结果,评估几何形状对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利用RF算法对输入条件进行重要度排序,分析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模型在不同材料下的疲劳寿命结果验证机器学习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模型对不同几何形状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预测效果较好,且可用于预测在不同材料下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研究结果对焊接结构的强度设计与焊接工艺参数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算法 轻梯度提升机算法 焊接接头 疲劳寿命 几何形状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域恒虚警处理的舰船尾流检测技术
9
作者 王泽欣 郝程鹏 +2 位作者 刘瑾妍 吴敏 刘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3-1600,共8页
针对舰船尾流检测中存在的水下环境复杂、探测目标形态未知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域恒虚警处理的尾流检测算法。利用在多波束声呐输出的多帧二维声呐图像,结合舰船尾流气泡的空间连续和缓慢时变的特点,通过时空联合恒虚警检测算... 针对舰船尾流检测中存在的水下环境复杂、探测目标形态未知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域恒虚警处理的尾流检测算法。利用在多波束声呐输出的多帧二维声呐图像,结合舰船尾流气泡的空间连续和缓慢时变的特点,通过时空联合恒虚警检测算法检测舰船尾流;利用背景杂波强度上随机的特点,设计交并检测,融合多帧检测结果以抑制虚警概率。外场试验表明:所提出的时空联合恒虚警检测算法相较于现有恒虚警检测算法,可以在更低的虚警概率下,有效提高舰船尾流的检测概率。本文结论可以为舰船尾流检测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尾流 多波束声呐 声呐图像 声学模型 几何特性 目标检测 恒虚警检测 二维恒虚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尾流几何特性的统计建模
10
作者 周文进 何江贤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舰船尾流常作为对舰船跟踪识别的重要依据。受水文、试验装备等条件制约,国内开展海上尾流测量相关试验较少,对尾流全寿期几何与声散射特性的描述分析一直处于定性或半定量的阶段,同时鱼雷尾流自导仿真试验中的尾流模型尚有改进空间。... 舰船尾流常作为对舰船跟踪识别的重要依据。受水文、试验装备等条件制约,国内开展海上尾流测量相关试验较少,对尾流全寿期几何与声散射特性的描述分析一直处于定性或半定量的阶段,同时鱼雷尾流自导仿真试验中的尾流模型尚有改进空间。为了掌握尾流几何特征发展规律,提供更准确具体的尾流模型,本文基于多组数据样本统计分析,采用多项式、高斯函数等数学表达式建立尾流几何特性全寿期的统计模型。本文开发的模型可用于声尾流目标的制导与识别相关研究,可为仿真试验中的尾流模型改进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尾流 几何特性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低空经济的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
11
作者 江一航 李晓阳 +6 位作者 朱光旭 韩凯峰 杜滢 刘晨吉 杨武 刘光毅 张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介绍了面向低空经济的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架构,包括基于随机几何的网络建模、协同的波束成形设计、以及网络级的通信和感知性能分析。在该网络中,支持通信感知一体化功能的基站按照二维均匀泊松点过程分布,在为地面通信用户提供服务的同... 介绍了面向低空经济的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架构,包括基于随机几何的网络建模、协同的波束成形设计、以及网络级的通信和感知性能分析。在该网络中,支持通信感知一体化功能的基站按照二维均匀泊松点过程分布,在为地面通信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感知空中目标。特别地,设计了协作波束成形方案,以减轻通信感知一体化基站之间的干扰。此外,从不同性能指标出发,分析了通信和感知性能,包括区域通信覆盖概率、区域通信频谱效率、区域雷达检测覆盖概率以及平均克拉美罗界。理论分析结果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并展示了关键系统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通信和感知性能均依赖于基站的密度和高度,而感知性能还受到目标高度、子载波数量和符号数量的影响。此外,在基站密度和高度方面,通信与感知性能之间存在权衡关系。文中研究结果为设计和实现空地无线网络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助于充分发挥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双重优势,有望支撑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通信感知一体化 随机几何 网络建模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成像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及应用
12
作者 王昀 孙敏傲 +5 位作者 陈浩 王雅如 肖云飞 向晨 严泽宇 刘文龙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81,共15页
利用传统的基于偏移成像技术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式得到的成像结果比较准确,对靶区的分析也较为直观,但传统的偏移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波场模拟,因而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以及大量的时间,因此必须要考虑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 利用传统的基于偏移成像技术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式得到的成像结果比较准确,对靶区的分析也较为直观,但传统的偏移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波场模拟,因而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以及大量的时间,因此必须要考虑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计阶段的时效性。为了给复杂地区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计提供更精确、更快捷的论证手段,开展了基于快速偏移成像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评价技术研究,本文主要论述作者关于观测系统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快速偏移成像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采用的快速偏移成像方法的主要步骤为点扩散函数计算和高维空间褶积,利用给定模型和观测系统高效获取Hessian近似算子,再和模型反射率(高波数信息)进行高维空间卷积,最终实现对地下目标体的高效成像。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次数、不同面元尺寸、不同横纵比和不同炮道密度对成像效果的影响。该方法在西南高陡构造、西北缝洞体、南海复杂断块工区观测系统评价的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偏移成像 观测系统设计 快速偏移成像 正演模拟 点扩散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ingback analysis and strategy for multi-stage thin-walled parts with complex geometries 被引量:4
13
作者 WANG Yao LANG Li-hui KAN 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582-1593,共12页
Springback of a SUS321 complex geometry part formed by the multi-stage rigid-flexible compound process was studi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 this work.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pro... Springback of a SUS321 complex geometry part formed by the multi-stage rigid-flexible compound process was studi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 this work.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provided to have an insight in the effect of the evaluated process parameters.Furthermore,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pringback problem,an accurate springback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part wa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The effects of the element size and timesteps on springback model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ustom mesh size is beneficial for the springback simulation,and the four timesteps are found suited for the springback analysis for the complex geometry part.Finally,a strategy for reducing the springback by changing the geometry of the blank is proposed.The optimal blank geometry is obtained and use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BACK model complex geometry MULTI-STAGE rigid-flexible COMPOUND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e-time clutter model for airborne bistatic radar with non-Gaussian statistics 被引量:4
14
作者 Duan Rui Wang Xuegang Jiang Chaoshu Chen Zhum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283-290,共8页
To validate the potential 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STAP) algorithms for airborne bistatic radar clutter suppression under nonstationary and non-Gaussian clutter environments, a statistically non-Gaussian, spa... To validate the potential 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STAP) algorithms for airborne bistatic radar clutter suppression under nonstationary and non-Gaussian clutter environments, a statistically non-Gaussian, space-time clutter model in varying bistatic geometrical scenarios is presented. The inclusive effects of the model contain the range dependency of bistatic clutter spectrum and clutter power variation in range-angle cells. To capture them, a new approach to coordinate system conversion is initiated into formulating bistatic geometrical model, and the bistatic non-Gaussian amplitude clutter representation method based on a compound model is introduced. The veracity of the geometrical model is validated by using the bistatic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f multi-channel airborne radar measurement (MCARM)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results manifest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accurately shape the space-time clutter spectrum tied up with specific airborne bistatic radar scenario and can characterize the heterogeneity of clutter amplitude distribution in practical clutter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borne bistatic radar clutter model geometry NON-GAUSSI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as metal arc weld pool in commercially pure aluminum:Effect of welding current on geometry 被引量:2
15
作者 Farzadi A Morakabiyan Esfahani M Alavi Zaree S 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556-2564,共9页
Effects of welding current on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fields during gas metal arc welding(GMAW) of commercially pure aluminum were simulated. Equations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energy and momentum were solved in a th... Effects of welding current on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fields during gas metal arc welding(GMAW) of commercially pure aluminum were simulated. Equations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energy and momentum were solved in a three-dimensional transient model using FLOW-3 D softwar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dered buoyancy and surface tension driving forces. Further, effects of droplet heat content and impact force on weld pool surface deformation were added to the model.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show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welding current could increase peak temperature and the maximum velocity in the weld pool. The weld pool dimensions and width of the heat-affected zone(HAZ) were enlarged by increasing the welding current. In addition, dimensionless Peclet, Grashof and surface tension Reynolds numbers were calculat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heat transfer by convection and the roles of various driving forces in the weld pool.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model, weld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several welding currents. The predicted weld pool dimens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good agreement between simulation and preliminary test results was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 modeling heat transfer fluid flow AA1100 aluminum alloy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ELD POOL geometry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FIEL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快衰落的Geometry建模
16
作者 王贤凌 姜大洁 +2 位作者 张勇 刘光毅 王亚峰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3,共6页
通过累加各时域可分辨径接收功率的方法(方法一),以及计算一段时间内各个子载波的平均SINR的方法(方法二),给出考虑快衰落的两种新的Geometry建模方法。针对LTE系统级仿真,分别在ITU信道模型和3GPP信道模型下对SISO和采用MRC接收机的SIM... 通过累加各时域可分辨径接收功率的方法(方法一),以及计算一段时间内各个子载波的平均SINR的方法(方法二),给出考虑快衰落的两种新的Geometry建模方法。针对LTE系统级仿真,分别在ITU信道模型和3GPP信道模型下对SISO和采用MRC接收机的SIMO进行下行链路仿真,采用新方法获得考虑快衰落的Geometry,并且和传统Geometry计算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三种Geometry基本都可以表征SISO下的用户平均后处理SINR,但是传统的Geometry并不能完全表征多天线模式下的后处理SINR,而提出的方法二相比方法一和传统的Geometry计算方法能更精确的表征系统性能的好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系统级仿真 geometry SINR 信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单木骨架三维重构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永辉 刘雪妍 +3 位作者 吕勇 万晓玉 窦胡元 刘淑玉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针对树木三维重构过程中面临的处理速度慢、重构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激光点云数据的单木骨架三维重构方法。首先,根据点云数据类型确定组合滤波方式,以去除离群点和地面点;其次,采用一种基于内部形态描述子(ISS)和相干点漂移算法(... 针对树木三维重构过程中面临的处理速度慢、重构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激光点云数据的单木骨架三维重构方法。首先,根据点云数据类型确定组合滤波方式,以去除离群点和地面点;其次,采用一种基于内部形态描述子(ISS)和相干点漂移算法(CPD)的混合配准算法(Intrinsic Shape-Coherent Point Drift,IS-CPD),以获取单棵树木的完整点云数据;最后,采用Laplace收缩点集和拓扑细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骨架,并通过柱体构建枝干模型,实现骨架三维重构。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CPD算法,研究设计的配准方案精度和执行速度分别提高50%和95.8%,最终重构误差不超过2.48%。研究结果证明可有效地重构单棵树木的三维骨架,效果接近树木原型,为构建林木数字孪生环境和林业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树木点云 关键点提取 树木骨架 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陀螺仪光纤尾纤装配动力学建模仿真与应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媛 陈昊 +6 位作者 敖晓辉 孟军峰 吕乃静 刘检华 龙娅 杨娅姣 夏焕雄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50-3060,共11页
光纤陀螺仪(FOG)中光纤尾纤的装配主要依靠工人手工完成,装配应力控制凭借人工经验,一致性难以保障。针对光纤装配应力定量控制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微分几何理论的光纤动力学建模仿真方法。首先,基于离散微分几何理论建立了光纤运... 光纤陀螺仪(FOG)中光纤尾纤的装配主要依靠工人手工完成,装配应力控制凭借人工经验,一致性难以保障。针对光纤装配应力定量控制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微分几何理论的光纤动力学建模仿真方法。首先,基于离散微分几何理论建立了光纤运动学框架,并由弹性势能推导了包含拉伸、弯曲和扭转变形的光纤动力学方程以及应力计算方法。其次,提出了基于Newmark隐式算法的光纤动力学方程数值求解方法,并设计了光纤在装配过程中与周围物体的碰撞检测与响应策略。随后,进行了光纤圆周布设和弯扭变形的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光纤控制端与固定端之间的自由长度越短,光纤圆周布设的位置越精确;光纤截面半径越大,在同样的扭转角下光纤产生的弯扭变形程度越大。最后,设计了一种光纤陀螺仪装配布局,并通过动力学仿真得到了光纤装配过程的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变化,为陀螺仪光路低应力装配与路径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仪 光纤尾纤 动力学模型 离散微分几何 应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的空间映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青松 陈谣 +3 位作者 李秋义 孙魁 杨舟 张凌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41,共10页
高速铁路桥梁附加变形会导致轨面几何形态的变化,加剧列车和轨道-桥梁结构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影响桥上行车安全性。以32 m简支梁桥-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将箱梁看作耦合板结构,选取改进傅里叶级数作为结构的试函数,通... 高速铁路桥梁附加变形会导致轨面几何形态的变化,加剧列车和轨道-桥梁结构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影响桥上行车安全性。以32 m简支梁桥-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将箱梁看作耦合板结构,选取改进傅里叶级数作为结构的试函数,通过输入梁体的附加变形值,基于势能驻值原理求解轨道各结构层的垂、横向变形函数,建立桥梁结构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的空间映射模型。研究考虑底板脱空情况下桥梁典型横、竖向组合变形下轨面几何形态的变形规律。研究表明:空间映射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得到的钢轨变形曲线吻合较好。映射模型经过少量的迭代便可以求出底板脱空的位置、幅值与面积。钢轨在梁体横、竖向组合变形下存在耦合变形效应,梁体横向转角幅值对钢轨垂向变形影响较大,并会导致左右两块底板脱空区域的范围与幅值发生相反变化趋势,进而使底板上方两侧钢轨“上翘”处以及“下凹”处最大变形值发生改变。桥墩垂向沉降值基本不会影响其钢轨横向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桥梁附加变形 轨面几何形态 势能驻值原理 空间映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形几何的面部模型插值构建算法
20
作者 庞敏 张元 +2 位作者 熊风光 焦世超 霍昕恬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4-881,共8页
针对传统三维模型构建方法难以获取连续维度的高质量面部模型问题,提出一种以不同表情的多面部模型为数据源基于共形几何的面部模型插值构建技术。利用准共形映射算法将面部模型降维到二维平面;提出一种插值算法对多模型形状特征进行线... 针对传统三维模型构建方法难以获取连续维度的高质量面部模型问题,提出一种以不同表情的多面部模型为数据源基于共形几何的面部模型插值构建技术。利用准共形映射算法将面部模型降维到二维平面;提出一种插值算法对多模型形状特征进行线性插值,为构建过渡模型定义几何约束,同时提出一种自适应模型选择算法在数据源中自适应选择基础模型;通过几何约束引导准共形迭代改变基础模型形状;将变化后的二维模型转化到三维空间,构建具有过渡表情的三维面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和运行效率都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面部模型 建模 插值 降维 几何约束 共形几何 准共形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