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9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strategy of smart manipulation by micr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of the reactionary zones for enhanced extreme thrust control of the next-generation solid propulsion systems
1
作者 Alexander N.Luki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35-642,共8页
The main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get a bette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behavior in the solid propellants reactionary zones.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and nano... The main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get a bette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behavior in the solid propellants reactionary zones.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and nano-scale combustion mechanisms i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next-generation technologies for extreme control of the solid propellant thrust. Both experiments and theory confirm that the micro-and nan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excitation in the solid propellants reactionary zones is a rather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ncept,the micro-and nano-scale structures form both the fractal and self-organized wave patterns in the solid propellants reactionary zones. Control by the shape, the sizes and spacial orientation of the wave patterns allows manipulate by the energy exchange and release in the reactionary zones. A novel strategy for enhanced extreme thrust control in solid propulsion systems are based on manipulation by selforganization of the micro-and nan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and self-organized patterns formation in the reactionary zones with use of the system of acoustic waves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generated by special kind of ring-shaped electric discharges along with resonance laser radiation. Application of special kind of the ring-shaped electric discharges demands the minimum expenses of energy and opens prospects for almost inertia-free control by combustion processes. Nano-sized additives will enhance self-organizing and self-synchronization of the micro-and nan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on the nanometer scale. Suggested novel strategy opens the door for completely new ways for enhanced extreme thrust control of the solid propuls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propulsion systems EXTREME thrust control Reactionary ZONES MICR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Self-organized wave patterns Energy-releasing are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引导的双分支网络SAR图像相干斑抑制方法
2
作者 朱磊 姚同钰 +3 位作者 车晨洁 姚丽娜 张博 潘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2-1862,共11页
为进一步提升深度学习方法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相干斑的抑制与边缘保持性能,提出了一种边缘引导的双分支网络相干斑抑制方法。构建了一种由边缘信息提取模块与双分支抑斑网络2部分构成的新型抑斑网络模型。采用密集级联方式构建边... 为进一步提升深度学习方法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相干斑的抑制与边缘保持性能,提出了一种边缘引导的双分支网络相干斑抑制方法。构建了一种由边缘信息提取模块与双分支抑斑网络2部分构成的新型抑斑网络模型。采用密集级联方式构建边缘信息提取模块,增强模型的边缘感知能力;利用基于通道注意力的残差抑斑子网络(CARNet)、基于混合注意力的增强抑斑子网络(MAENet)及基于多分支并行的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MPMFFB)共同形成双分支抑斑网络,实现在相干斑抑制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边缘细节。实验结果表明:与SAR-Transformer、HTNet等先进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相干斑抑制与边缘保持性能;对仿真SAR图像,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边缘保持指数分别平均提升0.96 dB、2.60%、0.60%;对真实SAR图像,等效视数提升14.12%以上,边缘保持指数平均提升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相干斑抑制 双分支网络 多尺度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注意力的冠脉造影图像血管增强CNN模型
3
作者 周鹏 汪光普 +3 位作者 高慧 秦泽伟 王硕 余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1,共9页
冠状动脉造影记录着血管随血液流动显影的动态过程。受心脏运动干扰,可能导致显影图像质量差,严重影响医生的诊断,同时不利于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多尺度注意力冠脉造影图像血管增强网络。它由... 冠状动脉造影记录着血管随血液流动显影的动态过程。受心脏运动干扰,可能导致显影图像质量差,严重影响医生的诊断,同时不利于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多尺度注意力冠脉造影图像血管增强网络。它由多尺度注意力模块(MAB)和尾部大核注意力模块(LKAT)组成。MAB由多尺度大核注意力块(MLKA)和门控空间注意力块(GSAB)两部分组成,模块不仅能够提取更多局部和全局的血管信息,而且也避免了栅格效应。LKAT具有聚合长范围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重构血管特征的表征能力,从而提升冠脉造影图像的重建质量。实验中2 666张冠脉数据集由医学专家人工标注,得到的血管分割标签作为掩膜,叠加到经高斯滤波预处理后的图像上作为冠脉增强标签。与现有的先进方法比较,本研究方法能够完整的重建冠脉造影图像,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分别达到了34.880 1和0.973 2。并且增强后的分割结果,Dice和IoU分别达到了0.851 4和0.741 3,Acc和Recall分别达到了98.55%和89.05%。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实现了冠脉血管造影图像的智能增强,同时也有利于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的后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血管增强 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注意力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样主控裂隙尺度筛选的等效DFN模型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郎丁 张子鑫 +4 位作者 伍永平 余洋 余建东 武小博 张耀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9,共15页
煤岩体中不同尺度层级的节理交错,分布规律迥异,对其变形破坏特征有重要影响。筛选对煤岩力学行为起主控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并在该尺度基础上进行随机节理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构建,在保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 煤岩体中不同尺度层级的节理交错,分布规律迥异,对其变形破坏特征有重要影响。筛选对煤岩力学行为起主控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并在该尺度基础上进行随机节理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构建,在保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冗余裂隙尺度对模型构建及计算机算力的影响,可为提升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效能提供新的途径。基于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煤样三维裂隙结构及其几何特征参数,嵌入RFPA^(3D)-CT进行单轴加载数值分析并与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确定了煤样数值模型的细观力学参数,进一步逐级筛选出对煤样力学行为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在此基础上,运用Baecher模型和Monte-Carlo随机模拟理论,依据主控裂隙的几何分布特征构建等效DFN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煤体试件样本的主控裂隙尺度(迹长)不小于14 mm,对该尺度以上的裂隙与对该尺度及以上裂隙进行删减的模型相较,破坏形态由“2”型转为斜“1”型,破坏峰值强度升高了61.79%,该尺度以上裂隙的存在与否对试件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基于试件的主控裂隙尺度构建了等效DFN模型,其节理几何特征与基于CT扫描的真实裂隙各项几何特征参数基本一致,其平均误差为5.16%,等效DFN模型在单轴加载作用下表现出的力学性质与CT扫描后6组全裂隙模型相对吻合,两者峰值强度平均误差为13.41%,破坏计算时步的计算效率提升了1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阈值分割 裂隙几何统计 主控裂隙尺度 随机节理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交通场景实例分割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南南 高翡晨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YOLOv8的实例分割算法(DE-YOLO)。为减少图像中复杂背景的干扰,引入高效多尺度注意力机制,跨维交互使各特征组内空间语义特征平均分布。在主干网络部分,使用可变形卷积DCNv2结合C2f卷积层,突破原始卷积限制,提升可变...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YOLOv8的实例分割算法(DE-YOLO)。为减少图像中复杂背景的干扰,引入高效多尺度注意力机制,跨维交互使各特征组内空间语义特征平均分布。在主干网络部分,使用可变形卷积DCNv2结合C2f卷积层,突破原始卷积限制,提升可变性。为减小有害梯度并提升检测器精度,采用动态非单调聚焦机制Wise-交并比(WIoU)替代联合完全交并(CIoU)损失函数进行质量评估,优化检测框定位,提升分割精度。同时,通过开启Mixup数据增强处理,充实数据集,丰富训练特征,提升模型学习能力。实验结果表明,DE-YOLO在城市景观数据集Cityscapes中的掩模平均精度均值(mAPmask)较基准模型YOLOv8n-seg提高了2.0百分点,IoU阈值为0.5时的平均精度提升了3.2百分点,所提算法在提升精度的同时,保持了优良的检测速度和较少的参数量,模型参数量较同类模型低2.2~31.3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网络 实例分割 高效多尺度注意力 可变形卷积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背景下梅尔频率倒谱系数与多注意力网络在电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宋恩哲 朱仁杰 +2 位作者 靖海国 姚崇 柯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85,共11页
针对电机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噪声干扰导致故障诊断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动态特征与多注意力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动态特征提取噪声信号中的低频信息,并结合卷积注意力模... 针对电机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噪声干扰导致故障诊断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动态特征与多注意力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动态特征提取噪声信号中的低频信息,并结合卷积注意力模块的自适应调节能力及多特征融合策略进一步减少噪声对故障诊断的干扰。通过电机台架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在噪声条件下诊断的可行性,然而该方法受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参数与网络结构的直接影响,因此具体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对抗噪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10 dB噪声背景下,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动态特征与多注意力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仍保持90%以上的诊断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故障诊断 噪声环境 梅尔频率倒谱系数 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 卷积注意力模块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可解释性的智能岩性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婷婷 王振豪 +2 位作者 赵万春 蔡萌 史晓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传统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测井曲线缺失、准确性以及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Optuna超参数优化的XGBoost模型的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测井曲线在特定层段丢失或失真的问... 针对传统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测井曲线缺失、准确性以及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Optuna超参数优化的XGBoost模型的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测井曲线在特定层段丢失或失真的问题,引入了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SCNN)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曲线重构方法,为后续的岩性识别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其次,利用小波包自适应阈值方法对数据进行去噪和归一化处理,以减少噪声对岩性识别的影响;然后,采用Optuna框架确定XGBoost算法的超参数,建立了高效的岩性识别模型;最后,利用SHAP可解释性方法对XGBoost模型进行归因分析,揭示了不同特征对于岩性识别的贡献度,提升了模型的可解释性。结果表明,Optuna-XGBoost模型综合岩性识别准确率为79.91%,分别高于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三种神经网络模型24.89%、12.45%、6.33%。基于Optuna-XGBoost模型的SHAP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XGBoost 超参数优化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残差去噪网络和多尺度深度卷积的JPEG隐写分析
8
作者 宋俊芳 王方馨 +1 位作者 雷善中 冯飞扬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141,共10页
当前隐写术通过在图像上引入微弱噪声信号,极大地降低了隐写信号的感知性,导致隐写信号难以提取,且现有JPEG域隐写分析方法在构建检测模型上无法精确捕捉局部和全局特性的差异。因此,提出结合残差去噪网络和多尺度深度卷积的JPEG隐写分... 当前隐写术通过在图像上引入微弱噪声信号,极大地降低了隐写信号的感知性,导致隐写信号难以提取,且现有JPEG域隐写分析方法在构建检测模型上无法精确捕捉局部和全局特性的差异。因此,提出结合残差去噪网络和多尺度深度卷积的JPEG隐写分析模型,命名为DMNet。为增强隐写信号并减小图像内容的干扰,基于DnCNN(denoi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去噪网络深度挖掘噪声信息,改进设计降噪模块,使能够利用不同层次的特征,捕获更加全面的隐写信号。设计多感受野模块,引入多尺度深度卷积扩展感受野,捕获更丰富的局部和全局信息,提高隐写特征的可识别性。此外,为了去除冗余特征,还设计降维模块,并引入平均池化层进行特征降维。结合通道注意力机制,使模型自适应地分配多尺度特征的权重,从而更精准地提取和识别隐写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隐写方法J-UNIWARD和UERD,DMNet的检测精度明显优于SRNet、J-XuNet和WangNet,最高提升了36.14%,并且在训练集和测试集失配时也表现出较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PEG隐写分析 DnCNN去噪网络 多尺度特征提取 通道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注意力网络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
9
作者 陈海秀 陆康 +2 位作者 何珊珊 刘磊 颜秋叙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512,共8页
针对水下环境中的图像存在严重的偏色、模糊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生成对抗网络。采用U-Net作为生成网络的基础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改进,首先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到网络中,并设计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来提取不同层次的特征。其次通过预... 针对水下环境中的图像存在严重的偏色、模糊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生成对抗网络。采用U-Net作为生成网络的基础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改进,首先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到网络中,并设计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来提取不同层次的特征。其次通过预处理操作输入白平衡图像提升模型的鲁棒性。为解决单一损失造成图像细节恢复不均匀的问题,在传统的对抗损失函数中联合L1损失与内容损失。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在水下图像的颜色恢复和提高清晰度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其中结构相似度、峰值信噪比、水下彩色质量评估和水下图像质量度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8906、29.0761、0.4454和3.1810。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指标上,综合来说该文算法实验结果均优于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增强 生成对抗网络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的多尺度特征融合残差去噪网络
10
作者 郭业才 胡晓伟 毛湘南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9-246,共8页
针对图像去噪特征提取单一化以及特征利用率低,不能生成更清晰图像的问题,提出了级联多尺度特征融合残差真实图像去噪网络。该网络双分支自适应密集残差块采用双路非对称扩张卷积扩展图像感受野,在水平尺度上选择性地提取丰富的纹理特... 针对图像去噪特征提取单一化以及特征利用率低,不能生成更清晰图像的问题,提出了级联多尺度特征融合残差真实图像去噪网络。该网络双分支自适应密集残差块采用双路非对称扩张卷积扩展图像感受野,在水平尺度上选择性地提取丰富的纹理特征。在多尺度空间U-Net模块中,利用多尺度空间融合块增强网络对图像整体结构的学习能力,学习不同层次的信息,获取基于图像空间和上下文信息的多级特征。跳跃连接促进结构之间的参数共享,使不同尺度的特征充分融合,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最后,采用双残差学习构建出清晰的去噪图像。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真实噪声数据集(DND和SIDD)上的峰值信噪比分别为39.68 dB和39.50 dB,结构相似性分别为0.953和0.957,优于主流去噪算法。所提算法在增强去噪性能的同时,也保留了更详细的信息,使图像质量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真实噪声 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特征融合 密集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的大规模网络入侵攻击检测研究
11
作者 徐伟 冷静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8-102,共5页
针对网络规模较大导致的检测过程性能波动大、潜在攻击行为识别精度较差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的大规模网络入侵攻击检测方法。构建大规模网络入侵攻击检测框架,采集并预处理大规模网络数据,基于关联的特征选择方法提取大规... 针对网络规模较大导致的检测过程性能波动大、潜在攻击行为识别精度较差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的大规模网络入侵攻击检测方法。构建大规模网络入侵攻击检测框架,采集并预处理大规模网络数据,基于关联的特征选择方法提取大规模网络流量特征,输送至入侵攻击检测模块。入侵攻击检测模块采用改进孤立森林算法,通过隔离树遍历网络流量特征数据计算特征数据异常得分,准确隔离异常数据点,实现攻击检测。一旦检测出异常点,日志告警模块发送警报,并在规则库中记录相应的规则。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的异常分值计算结果均在0.79~0.99,能够准确识别入侵攻击流量,并且检测准确率均超过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孤立森林 大规模网络 入侵攻击 分割点 流量特征 异常得分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泡沫低照度图像颜色深度编解码校正及多尺度增强
12
作者 孙磊 唐倩 +3 位作者 廖一鹏 廖玉华 董则希 何建军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09-1626,共18页
浮选现场环境恶劣、光照条件复杂多变,针对现场采集的浮选图像易出现曝光不足、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照度图像颜色深度编解码校正及多尺度增强方法。首先,将低照度图像从RGB转换至HSV空间,针对明度(V)分量,采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 浮选现场环境恶劣、光照条件复杂多变,针对现场采集的浮选图像易出现曝光不足、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照度图像颜色深度编解码校正及多尺度增强方法。首先,将低照度图像从RGB转换至HSV空间,针对明度(V)分量,采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进行多尺度分解;其次,提出基于全局空间模块的色彩编解码网络,通过挤压提取、色彩编码、色彩解码、颜色校正构建颜色深度编解码校正网络模型,对色度(H)、饱和度(S)分量进行颜色校正;然后,采用自适应模糊集增强V分量的低频子带图像,利用尺度相关系数有效滤除V分量中各高频子带的噪声成分,同时使用非线性增益函数对高频边缘系数进行显著增强处理;最后,对增强后的V分量各子带图像作NSST反变换重构,并将重构后的V分量与校正后的H分量、S分量融合转换回RGB空间。通过实验验证,与当前的主流方法相比,本文方法CIEDE平均降低14.8358,PSNR平均提高8.48 dB,结构相似度平均提高31.32%,连续边缘像素比保持在91%以上。本文方法显著改善了图像的亮度,提升了对比度、清晰度和信息熵,使图像颜色更接近真实色彩,保留了更多纹理细节,并在有效抑制噪声的同时,实现了边缘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泡沫 低照度图像 颜色校正 颜色深度编解码网络 多尺度增强与去噪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 模糊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割与深度学习网络的复杂电气图纸元件识别
13
作者 沈小军 王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3-822,共10页
针对复杂电气图纸的像素稀疏性、尺寸差异性、数量差异性导致的元件漏检、误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割与深度学习网络的元件识别方法。首先,构建图纸分割算法以减小图纸与元件的尺寸差异。其次,基于YOLOv5网络提出一种四尺度检测机制,... 针对复杂电气图纸的像素稀疏性、尺寸差异性、数量差异性导致的元件漏检、误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割与深度学习网络的元件识别方法。首先,构建图纸分割算法以减小图纸与元件的尺寸差异。其次,基于YOLOv5网络提出一种四尺度检测机制,增加两条特征传输路径,获取表征元件细节的极浅层特征图。同时,改进初始锚框选取方式,以重叠面积、距离、角度、宽高度4个因素表征定位损失,改善网络定位效果,提高网络收敛速度。在包含17种典型元件的数据集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均值精度可达96.7%,比原始网络提高了21.5%,网络训练速度也明显优于其他算法,具有较好的综合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元件识别 深度学习网络 四尺度检测 图纸分割 复杂电气图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通道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轴向柱塞泵故障诊断研究
14
作者 刘增光 张帅迪 +3 位作者 周焱 魏列江 岳大灵 冯珂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4-130,共7页
针对传统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对不同尺度的特征只是简单拼接而未考虑特征差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通道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MSCA-CNN)的轴向柱塞泵故障诊断方法。在轴向柱塞泵实验平台上设置5种典型故障(配流盘磨损、斜盘磨损、滑... 针对传统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对不同尺度的特征只是简单拼接而未考虑特征差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通道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MSCA-CNN)的轴向柱塞泵故障诊断方法。在轴向柱塞泵实验平台上设置5种典型故障(配流盘磨损、斜盘磨损、滑靴磨损、松靴故障、中心弹簧失效),采集6种工作状态(正常状态及5种典型故障)下的z轴振动信号。以小波变换为信号预处理模块,将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一维振动信号转化为时频图并作为诊断模型的输入信号,采用不同尺度的卷积核对时频图进行特征提取。通过通道注意力为每个通道赋予不同的权重值,使模型能够集中学习与通道密切相关的特征信息,从而提高轴向柱塞泵的故障分类能力和诊断的效率。搭建轴向柱塞泵故障诊断实验平台,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对6种工作状态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9.65%,相比传统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3.16%,验证了MSCA-CNN模型在轴向柱塞泵故障诊断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通道注意力 多尺度特征 柱塞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式云集群资源弹性伸缩方法
15
作者 张文波 任翊鸣 +1 位作者 张洋洋 朱宏博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619,共8页
随着算力网络中计算资源与虚拟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在算力网络虚拟化中,针对云集群弹性伸缩策略基于阈值的响应式触发过程中存在的弹性滞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预测式云集群资源弹性伸缩方法(Predictive Cloud Cluster Resourc... 随着算力网络中计算资源与虚拟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在算力网络虚拟化中,针对云集群弹性伸缩策略基于阈值的响应式触发过程中存在的弹性滞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预测式云集群资源弹性伸缩方法(Predictive Cloud Cluster Resource Elastic Scaling Method Based on Transformer,Cloudformer).该方法利用序列分解模块将云集群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和季节项,趋势项采用双系数网络分别对输入空间预测的均值和方差进行归一化和反归一化,季节项采用融合傅里叶变换的频域自注意力模型进行预测,并在模型训练过程中使用指数移动平均模型动态调整训练损失的误差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对比最先进的五种预测式弹性伸缩算法,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保持较低的模型训练和推理时间下,不同预测窗口单变量与多变量预测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10.07%和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力网络 云集群 弹性伸缩 TRANSFORMER Cloud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结合CGAN-Multi-CNN模型的矿物精确识别方法研究
16
作者 向艳芳 石红 +1 位作者 张家臣 蔡耀仪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5-1085,共11页
野外环境下天然未知矿物的快速识别受限于不同光谱设备分辨率差异、样本量不足导致的模型泛化能力弱以及高维复杂光谱特征的提取能力有限这三个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光谱样本生成的拉曼... 野外环境下天然未知矿物的快速识别受限于不同光谱设备分辨率差异、样本量不足导致的模型泛化能力弱以及高维复杂光谱特征的提取能力有限这三个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光谱样本生成的拉曼光谱分类模型,并联立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实现了野外未知矿物的快速识别。首先,三次样条曲线拟合算法被用于实现不同设备所采集光谱的维数匹配,从而消除不同光谱设备之间采样分辨率的差异。其次,全球矿物光谱库包含1648类矿物的5668个光谱样本被送入生成对抗网络进行训练并产生15000个扩增样本,从而缓解了数据稀缺性对模型分类性能的制约。此外,一种新的多尺度深度卷积网络被用于同步提取拉曼光谱的宽峰与窄峰特征,从而增强复杂光谱的表征能力。实验中将所提出的模型与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等几类经典机器学习模型对未知矿物的识别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光谱样本生成的分类模型对未知矿物拉曼光谱的判别准确率远超其他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其top-1和top-3的准确率值分别为93.26%和98.94%。使用所提出的模型结合便携式拉曼光谱系统对50类未知天然矿石样本进行了识别,其准确率达到100%,单个样本的识别时间仅为1~2 min,体现了该方法快速、精确和无需取样制样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矿物识别 重采样方法 多尺度卷积网络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样本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卷积图像去噪网络
17
作者 周先春 吕梦楠 +3 位作者 芮旸 唐彬鑫 杜志亭 陈玉泽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1,共12页
近年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去噪领域表现出了优越的性能。然而,深度网络结构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模型参数,导致训练成本高,推理时间长,限制了其在实际去噪任务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卷积图像去噪网络(MA-DFRNet)... 近年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去噪领域表现出了优越的性能。然而,深度网络结构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模型参数,导致训练成本高,推理时间长,限制了其在实际去噪任务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卷积图像去噪网络(MA-DFRNet),它由多尺度特征特征提取网络、双卷积神经网络及动态特征精炼注意力机制组成。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通过不同尺度的卷积获取图像特征,提高灵活性。双卷积神经网络上下分支均采用跳跃连接及扩张卷积来增大感受野。动态特征精炼注意力机制增强特征表示的精度和区分能力。这种结构设计不仅扩大了感受野,还更有效地提取和融合图像特征,显著提升去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最先进的模型相比,提出的MA-DFRNet在所有对比的噪声水平下具有更高的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值,PSNR提高了0.2 dB左右,SSIM提高了1%左右,对于噪声水平较高的图像更具鲁棒性,并且在视觉上更好地保留了图像细节,实现去噪和细节保留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跳跃连接 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谱联合解卷的全色锐化网络
18
作者 郑建炜 夏弘毅 徐宏辉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8,共13页
以深度解卷网络为核心的全色锐化方法虽兼具可解释理论框架和自学习能力,然而往往采用简单网络各自逼近空间、光谱退化矩阵,缺乏协作的先验学习策略。为此,提出空间-光谱联合解卷网络,在迭代优化的理论指导下分别通过多尺度级联策略和... 以深度解卷网络为核心的全色锐化方法虽兼具可解释理论框架和自学习能力,然而往往采用简单网络各自逼近空间、光谱退化矩阵,缺乏协作的先验学习策略。为此,提出空间-光谱联合解卷网络,在迭代优化的理论指导下分别通过多尺度级联策略和点卷积操作实现自适应空间、光谱响应矩阵估计,并构建以注意力为基础的空间-光谱先验算子。在先验算子求解中,提出由多头光谱注意力和多头空间注意力组成的联合注意机制,分别在局部窗口中沿光谱和空间维度计算自注意力值,以捕获长程频谱依赖性,并建模全局空间交互作用。进一步构建了联合网络架构用于空间和光谱注意力间的精确信息融合。此外,设计了一种尺度感知协作模块,以捕获图像的多尺度局部特征。三个遥感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案在数值和可视化结果层面均优于其他对比方法,其中在GF-2数据集上实现了0.798 dB的峰值信噪比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全色锐化 深度学习 网络解卷 TRANSFORMER 多尺度卷积 特征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浮标空间多特征融合的海水溶解氧浓度预测
19
作者 朱奇光 申震 +4 位作者 李享 魏祯 乔文静 张淋淞 陈颖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溶解氧浓度是衡量海水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及时掌握海水水质变化情况,降低海水污染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建立海洋水质参数预测机制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浮标网络时空信息融合和改进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 溶解氧浓度是衡量海水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及时掌握海水水质变化情况,降低海水污染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建立海洋水质参数预测机制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浮标网络时空信息融合和改进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的海水溶解氧浓度预测模型,旨在整合监测区域内浮标网络的拓扑信息并实现浮标传感器的多特征融合。该模型利用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Mechanism,GAT)挖掘不同近邻点对目标节点的影响,计算邻接节点的权重,从而捕获浮标数据的时空特征;通过双头注意力机制与双时间尺度更新规则(Two Time-Scale Update Rule,TTUR)优化GAN预测网络及网络训练过程,改善生成对抗网络的训练速度平衡问题,提高生成器网络的拟合效果。以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与决定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模型预测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的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模型,能够有效挖掘多浮标的空间信息,克服了传统方法在海水溶解氧浓度预测中存在的精度低、无法灵活利用历史空间数据、训练稳定性差和速度慢等不足,可为海洋水质监测及预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浓度预测 空间多特征融合 GAT GAN TTU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轻量级实时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李建锋 熊明强 +3 位作者 陈园琼 王宗达 向涛 孙培玮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90,共15页
针对深度学习在各领域应用中因模型复杂度提升而引发的计算与存储负担,尤其在图像分割任务中面临的算法复杂性、实时响应不足及高内存占用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级且高效的分割网络架构——多尺度叠加融合网络(MSFNet)。MSFNet设计了一个... 针对深度学习在各领域应用中因模型复杂度提升而引发的计算与存储负担,尤其在图像分割任务中面临的算法复杂性、实时响应不足及高内存占用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级且高效的分割网络架构——多尺度叠加融合网络(MSFNet)。MSFNet设计了一个双分支多尺度边界融合模块,该模块通过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与边界细节,有效提升了图像分割精度,同时显著减少了模型参数量。实验结果表明,MSFNet在3个公开数据集上表现优异,其模型参数量仅为0.6×10^(6),在RTX 3070 GPU上处理大小为800像素×800像素的图像仅需12 ms,显著提升了分割任务的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因此,该模型特别适合应用于资源有限的边缘设备或移动设备中,为实时图像分割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轻量级实时网络 双分支多尺度边界融合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