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植被固碳能力估算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袁静芳
周海丽
张星烁
刘晓曼
-
机构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731-6743,共1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130340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GYZX230307)。
-
文摘
植被固碳能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可通过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这一重要指标来反映。估算植被固碳能力是生态学和地表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共同科学问题,揭示其变化特征及其因素影响对于区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研究区,估算了2000—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NEP,并利用趋势分析法和稳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了影响NEP的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结果显示:(1)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的NEP均值为110.09 gC m^(-2)a^(-1),碳汇区面积约为3.591×10~5 km^(2),占总面积的78.80%;(2)2000—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多年平均NEP为77.54 gC m^(-2)a^(-1),年际变化率为4.118 gC m^(-2)a^(-1),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研究区以NEP明显增加区为主,占比55.16%,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NEP呈下降趋势地区仅占比0.15%,主要分布在北部干旱草原沙地治理区,呈斑块状分布;(3)不同生态系统NEP从高到低依次为林地、农田和草地,林地固碳作用较强,未来林地固碳潜力较大,草地面积占研究区的70%,其总固碳量远超其他类型且呈增加趋势;(4)影响京津风沙源治理区NEP的主导因素为年降水量,其次,生态工程的实施也是NEP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因素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区NEP的影响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围绕京津风沙源植被固碳能力估算以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性,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空间恢复的建议,以期为京津风沙源加强植被固碳能力以及生态修复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植被固碳能力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归因分析
地理探测器
-
Keywords
veget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factor analysis
geographic detector
-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