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Double Differential-mode Current Injection Method Equivalent to High Level Illumination for Susceptibility Testing 被引量:3
1
作者 LU Xinfu WEI Guanghui PAN Xiaodo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31-2437,共7页
To achieve th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the induced currents in equivalence in susceptibility tests with the high-level field radiation above 400 MHz,a double differential-mode(DM) current injection method based on... To achieve th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the induced currents in equivalence in susceptibility tests with the high-level field radiation above 400 MHz,a double differential-mode(DM) current injection method based on directional couplers is proposed.Two cascaded symmetrical directional couplers compose a coupling device to inject the DM currents.When the coupling device is used,two devices are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radiation and injection,i.e.the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injected voltages and the field strength,which is linear,regardles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quipment under test(EUT).The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using typical coaxial cables and nonlinear devices,where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nonlinear EUT responses induced by radiation and injection at both ends is achieved by using two coupling devices.At a frequency up to 1.75 GHz,the maximal experimental error is only 3.39%.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even both the EUTs work in the nonlinear region.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cable for radiated susceptibility(RS) testing of interconnected systems in the microwave frequency b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注入法 药敏试验 差模 定向耦合器 非线性器件 照明 实验误差 电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Double Differential- mode Current Injection and Radiation Test Method 被引量:1
2
作者 PAN Xiaodong WEI Guanghui +2 位作者 FAN Lisi LU Xinfu YANG Zhe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31-2037,共7页
There are the application scope limits for single differential-mode current injection test method, so in order to carry out injection susceptibility test for two-pieces equipment interconnected with both ends of a cab... There are the application scope limits for single differential-mode current injection test method, so in order to carry out injection susceptibility test for two-pieces equipment interconnected with both ends of a cable simultaneously, a double differential-mode current in- jection test method (DDMCI) is proposed. The method adopted the equivalence source wave theorem and Baum-Liu-Tesche(BLT) equation as its theory foundation. The equivalent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injection voltage and radiation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is derived, and the phas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injection voltage sources is confi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of the equivalent injection voltage sour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 parameter of directional coupling device, the transmission line length, and the source vector in BLT equation, bu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wo equipment pieces. Therefore, by choosing the right amplitude and phase of the double injection voltage sources, the DDMCI test is equivalent to the radiation test for two interconnected equipment of a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方法 差模电流 辐射测试 电流注入 等价 BLT方程 相位关系 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方波电流注入电路的串联型24脉波整流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景芳 赵晨 +3 位作者 姚绪梁 李磊 刘瑜超 陈启明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4,共8页
为了解决常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含量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方波电流注入电路(SWCI)的串联型24脉波整流器。SWCI中的单相整流桥被串联在负载通路中,它根据输入电压的极性交替导通来增加整流桥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数,然后根据... 为了解决常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含量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方波电流注入电路(SWCI)的串联型24脉波整流器。SWCI中的单相整流桥被串联在负载通路中,它根据输入电压的极性交替导通来增加整流桥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数,然后根据交直流两侧电流的对应关系,将整流器的输入电流的台阶数增加到24,进而实现对输入电流谐波的有效抑制。分析结果表明,当SWCI按最优匝比设计时,输入电流被改进为标准的24台阶波,消除了输入电流的11、13次谐波。所提SWCI方案无须采用任何有源器件,且SWCI中辅助变压器的容量仅为整流器输出功率的1.95%,故所提方案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等优点。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搭建了一台输出功率为2 k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WCI方案后,输入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由12.1%降低为3.6%,谐波被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型多脉波整流器 谐波抑制 电流注入 脉波倍增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矿井水深井回灌的研究现状和技术挑战
4
作者 陈歌 孙亚军 +6 位作者 隋旺华 徐智敏 张莉 李鑫 刘琪 李恒 袁培山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3-1057,共15页
我国主产煤矿区面临矿井水外排体量大、处理费用高、环保压力大的“矛盾”难题,既通过疏放排水工程保障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又需优化矿井水处理工艺、降低费用,使煤矿外排水水质满足环保要求。如何有效处理矿井水和实现煤-水双资源协调开... 我国主产煤矿区面临矿井水外排体量大、处理费用高、环保压力大的“矛盾”难题,既通过疏放排水工程保障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又需优化矿井水处理工艺、降低费用,使煤矿外排水水质满足环保要求。如何有效处理矿井水和实现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是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笔者团队在系统研究已有零星矿井水深井回灌工程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矿井水回灌的不同类型,从地质构造、回灌目标层介质岩性、水文地质结构特征、水质配伍性4个方面提出了回灌目标层筛选原则和筛选方法。其次,在基础理论方面,围绕区域深层水文地质条件、弱渗地层水文地质参数、多场耦合作用机理、低孔低渗致密砂岩水力压裂增渗、灰岩增容增渗评价、裂缝-孔洞-溶隙-基质多重介质与复杂水动力场刻画、诱发地震风险分级管控与预防体系、矿井水回灌污染防控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8个方面,总结并明确了未来相关的基础研究重点。然后,聚焦矿井水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依次阐述了矿井水深井回灌适宜区与潜力区筛选、深井成孔-固井-采样与极端条件下水文地质试验装备、回灌过程动态实时监测与预警技术、裂缝网络定量表征技术、矿井水与CO_(2)协同封贮、矿井水深井回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防控6类关键技术;在关键装备和软件方面,围绕室内试验设备、现场高压回灌装备与智能化系统、一体化软件系统等,提出了联合攻关的技术方向。最后,系统性划分了矿井水回灌工艺,形成了底板砂岩层回灌、底板灰岩层回灌、顶板砂岩层/松散层回灌、浅层灰岩层回灌、顶板离层回灌等工艺模式,初步明确了相关的技术要求。基于上述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框架,对我国煤矿区矿井水深井回灌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和亟须突破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基础研究、实践应用的方向,期望为现阶段仍饱受争议的矿井水深井回灌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深井回灌 技术现状 回灌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地电压灵活调控的大型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降压消弧方法
5
作者 喻锟 李理 +3 位作者 曾祥君 尹项根 刘玉玲 王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922,I0009,共13页
为解决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消弧难题,提出基于对地电压灵活调控的大型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降压消弧方法。通过在发电机中性点对地支路并联可控电流源,搜索注入电流相量最优幅值及相角,将定子绕组故障点电压抑制为0,破坏故障... 为解决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消弧难题,提出基于对地电压灵活调控的大型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降压消弧方法。通过在发电机中性点对地支路并联可控电流源,搜索注入电流相量最优幅值及相角,将定子绕组故障点电压抑制为0,破坏故障电弧重燃条件,从而消除接地故障电流,实现定子接地故障消弧。利用PSCAD/EMTDC搭建大型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故障模型对所提降压消弧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在动模试验室设置多种定子接地故障场景,进行降压消弧动模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运行工况及故障条件下,该方法均能有效抑制定子故障点电压,可靠消除故障残流,实现接地故障消弧。该技术有望实现发电机定子绕组接地故障不停电消除,保障发电机长时间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发电机 定子 接地故障 注入电流 电压灵活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频共模电压的LCL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双分解-求和控制算法研究
6
作者 王彩勤 刘江 宋卫章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0-1136,共7页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占空比的数学模型。此外,采用一种简化估计方法实现低频共模电压的无传感器检测,有效抑制了由零序注入分量引起的三倍基频共模电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证并网电流跟踪精度的同时实现了谐振抑制,并对低频共模电压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型并网逆变器 D-D-Σ并网电流控制算法 低频共模电压 零序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附加谐波电流信号的主动配电网线路保护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邓靖雷 姚良忠 +3 位作者 徐箭 程帆 毛蓓琳 陈汝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9-1423,I0015,共16页
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主动配电网,使得配电网的故障特征和传统配电网相比发生了根本改变。由于受电力电子变换器电流限幅、控制策略等影响,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故障特性复杂、故障特征明显弱化,传统... 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主动配电网,使得配电网的故障特征和传统配电网相比发生了根本改变。由于受电力电子变换器电流限幅、控制策略等影响,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故障特性复杂、故障特征明显弱化,传统的配电网保护方案难以适用。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附加谐波电流信号的配电网线路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IIDG灵活可控的特点,通过改变全功率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ors,IIDGs)限幅控制的方式,利用IIDG在故障后向系统主动注入谐波电流信号;同时考虑到该谐波信号对IIDG自身控制的影响,设计相应的前馈滤波环节;进一步,根据此谐波电流信号的幅值及其与保护正序测量电压的相位关系,构建新型保护判据。通过对一个10 kV主动配电网的PSCAD/EMTDC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方案在对称及不对称故障下均能正确、快速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变限幅控制 谐波电流注入 线路保护 新型方向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特征频率电流相位相似度的配电网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江涵 张钧益 +5 位作者 熊庆 庄毅 唐逸杰 张其旺 王致文 汲胜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2,共12页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存在特征微弱、选线效果易受接地过渡电阻影响等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特征频率电流相位相似度的配电网接地故障选线方法。首先,采用信号注入法,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零序电流分布和...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存在特征微弱、选线效果易受接地过渡电阻影响等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特征频率电流相位相似度的配电网接地故障选线方法。首先,采用信号注入法,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零序电流分布和注入特征电流信号分布展开分析,获得了故障特征电流分布规律;其次,分析不同特征频率、线路长度和线路拓扑结构对注入电流信号传播特性的影响,选择220 Hz作为注入电流的特征频率。采用PSCAD/EMTDC平台,搭建了配电网仿真模型,当故障发生后注入特征频率电流,分析每条线路特征频率信号的幅值和相位特征,利用特征频率电流的相位,提出了采用特征频率电流相位相似度的选线方法,构建了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判据。对单相接地故障的不同接地过渡电阻工况进行仿真实例验证,并利用所提方法进行选线,结果表明:在高阻接地工况下,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故障线路,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与传统选线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复杂度更低,且可将接地过渡电阻提升至10 kΩ。所提方法可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信号注入 故障选线 电流相位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极永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控制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聂杰 王凯 +4 位作者 郭玲玲 李烽 朱姝姝 刘闯 陈万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1126,I0026,共10页
交替极永磁(consequent pole permanent magnet,CPPM)电机每对极下的气隙磁密不对称,在特定极槽配合下其反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EMF)中存在2、4次等偶次谐波分量,引起额外的转矩脉动,降低转矩输出品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 交替极永磁(consequent pole permanent magnet,CPPM)电机每对极下的气隙磁密不对称,在特定极槽配合下其反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EMF)中存在2、4次等偶次谐波分量,引起额外的转矩脉动,降低转矩输出品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注入多谐波电流产生的转矩补偿原有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推导适用于任意次谐波磁链产生的转矩脉动通用解析模型;并基于此模型,给出利用谐波电流抑制转矩脉动的理论依据;提出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注入多次谐波电流的方法,抑制由2、4、5、7、11、13次谐波反电势引起的3、6、12次转矩脉动;并利用准-比例谐振控制器实现谐波电流的精确跟踪。最后,以一台三相9槽10极交替极永磁电机为例,通过不同工况下的转矩脉动抑制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极转子 永磁同步电机(PMSM) 反电动势(EMF)谐波 谐波电流注入 转矩脉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其暂态电流注入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继磊 张兴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0-400,I0045,I0046,共13页
在电网故障期间,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交互作用易引发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稳定性问题。此外,以往的逆变器暂态稳定性分析结果与改进策略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单逆变器并网系统,可能并不适用于多逆变器并联系统。针对这一问题,... 在电网故障期间,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交互作用易引发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稳定性问题。此外,以往的逆变器暂态稳定性分析结果与改进策略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单逆变器并网系统,可能并不适用于多逆变器并联系统。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建立了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同步模型,指出多机交互作用会改变系统平衡点存在性和暂态特征参数。然后,在不同电网故障初始状态和逆变器输出特性下,采用等面积准则和相平面图分析了多机交互作用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实现电网故障前后平衡点近似恒定的暂态电流注入策略,以确保各逆变器暂态稳定运行,为电网故障期间暂态电流的设置提供参考。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和实验平台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暂态同步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系统暂态响应特性,所提策略能够最大化系统暂态稳定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 暂态稳定性 多机交互作用 暂态电流注入策略 电网故障 平衡点存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接地阻抗特性研究
11
作者 孙振振 苏中 +1 位作者 赵辉 张志诚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9-87,共9页
针对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信息传输接地阻抗难以实时估计的问题,提出了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接地阻抗实时估计方法。首先构建出由圆柱面和半球面组合的电极周围大地等势面,根据等势面分布建立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大地导体几何模型,通过等效... 针对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信息传输接地阻抗难以实时估计的问题,提出了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接地阻抗实时估计方法。首先构建出由圆柱面和半球面组合的电极周围大地等势面,根据等势面分布建立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大地导体几何模型,通过等效导体长度积分对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接地阻抗进行估计。在山地、林地、田地、草地4种测试条件下,电极间距离分别设置为电极入地深度的0.14、0.57、1和1.4倍,进行4、6、8根电极和4、6、8、10、12根电极的电流注入实验,所提方法相对误差平均值为6.0%,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满足不同注入条件下接地阻抗实时估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极注入 接地阻抗 电势 地电流场 大地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磁驱动喷油器多模式喷射特性
12
作者 朱成君 魏代君 +1 位作者 王晓艳 董全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基于可控喷油规律的先进燃烧模式,探究了双电磁驱动喷油器不同喷射模式下的喷射特性.采用动量法搭建喷油器入口压力和喷油规律联合试验平台,通过设计双电磁阀(分别为NCV-1和NCV-2)的驱动电流时序控制形式塑造不同形状的喷油速率曲线,实... 基于可控喷油规律的先进燃烧模式,探究了双电磁驱动喷油器不同喷射模式下的喷射特性.采用动量法搭建喷油器入口压力和喷油规律联合试验平台,通过设计双电磁阀(分别为NCV-1和NCV-2)的驱动电流时序控制形式塑造不同形状的喷油速率曲线,实现了单阀矩形、双阀矩形、斜坡和靴形等多种喷射模式.结果表明:与双阀矩形喷射模式相比,单阀喷射模式的喷油始点延迟0.23 ms,喷油速率增长速度更小.斜坡模式的喷油速率曲线在NCV-2驱动前与单阀矩形模式基本重合,在NCV-2驱动后喷油速率迅速增大.此外,当NCV-1与NCV-2的驱动间隔为1 ms时,斜坡模式的喷油量较双阀矩形喷射模式减少了22%左右,且稳定喷射阶段的喷油速率波动明显更小.靴形模式的喷射延迟与双阀矩形模式近乎相同,在NCV-1驱动时刻与第2次驱动NCV-2间隔为1 ms时的喷油量可达到双阀矩形模式的82%以上,并且在减小稳定喷射阶段的喷油速率波动上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喷油规律 双电磁驱动喷油器 驱动电流时序控制 多喷射模式 喷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注入法的电容电流计算方法改进
13
作者 周国俊 陈皓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96,共8页
随着电网容量和密度的增大,系统单相接地时电容电流越来越大,因此准确计算电网电容电流十分必要。该文针对传统信号注入法存在的集中电容模型等效准确性不足、系统自然谐振频率过低、谐振频率搜索时存在偏差且搜索时间过长等问题进行分... 随着电网容量和密度的增大,系统单相接地时电容电流越来越大,因此准确计算电网电容电流十分必要。该文针对传统信号注入法存在的集中电容模型等效准确性不足、系统自然谐振频率过低、谐振频率搜索时存在偏差且搜索时间过长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改进。首先,分析传统信号注入法产生的误差,结合中压配电网的频率特性,提出改进的单端口等效模型。然后,人为串联电容,解决谐振频率过低导致的励磁支路分流问题。最后,基于相位比较提出谐振频率的二分搜索法,降低搜索次数。改进的信号注入法计算电网电容误差为9.77%,传统方法误差为27.62%;现场实测电流绝对误差值降低3.65 A,超标率降低40%。改进的信号注入法可以有效降低计算电网电容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注入法 电容电流 单端口等效模型 谐振频率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注入的双三相PMSM全转矩范围最小铜耗缺相容错控制策略
14
作者 艾星全 肖岚 伍群芳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57-3169,共13页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缺相容错控制策略大多基于正弦电流模式展开研究,然而由于正弦电流模式这一附加约束,缩减了电流参考求解空间的大小,限制了电机容错性能的提升,因此该文针对这一问题做出改进。首先,向容错后的相电流中额外注入3次...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缺相容错控制策略大多基于正弦电流模式展开研究,然而由于正弦电流模式这一附加约束,缩减了电流参考求解空间的大小,限制了电机容错性能的提升,因此该文针对这一问题做出改进。首先,向容错后的相电流中额外注入3次谐波,对最小铜耗与最大转矩控制策略的电流参考重新优化,改善了两种控制策略的容错效果。其次,综合考虑电机的定子铜耗与转矩输出能力,引入分配系数,将最小铜耗与最大转矩控制策略组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波注入的全转矩范围最小铜耗控制策略,得到了全转矩范围内电流参考的统一表达式,针对不同的负载工况,在线调节分配系数实现了容错切换轨迹的优化,在不牺牲输出负载范围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定子铜耗。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容错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缺相故障 容错控制 谐波注入 最小铜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电磁脉冲下继电保护装置端口的场线耦合特性
15
作者 姚丁丁 张卫东 +2 位作者 金龙 周泽昕 周广龙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20,共8页
强电磁脉冲会以场-传输线耦合的方式在线缆上形成纳秒级上升沿的脉冲传导骚扰,对线缆末端的设备构成较大威胁。针对某型号继电保护装置,先测试其抗扰度性能,然后开展场线耦合路径下的高空电磁脉冲辐照试验,获得了装置端口的耦合特性。... 强电磁脉冲会以场-传输线耦合的方式在线缆上形成纳秒级上升沿的脉冲传导骚扰,对线缆末端的设备构成较大威胁。针对某型号继电保护装置,先测试其抗扰度性能,然后开展场线耦合路径下的高空电磁脉冲辐照试验,获得了装置端口的耦合特性。耦合到信号端口的共模电流达32.45 A及以上时引发了该装置的误动作。同时开展了脉冲电流注入试验,注入信号端口的脉冲电流达36.92 A及以上时该装置误动作,进一步确定了装置端口的临界干扰阈值。通过建立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和保护屏柜内信号线缆的场线耦合模型,计算了不同场景下高空电磁脉冲产生的耦合量,提出了场线耦合的防护重点。研究结果可为继电保护装置在强电磁脉冲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评估与防护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脉冲 继电保护 场线耦合 阈值特性 电流注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控振荡的电流注入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裴翔羽 贾重霄 +2 位作者 周万迪 谭奇福 李弸智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9,共15页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作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线路选择性快速隔离的主流技术路线,是最大程度地保障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健全和持续可靠运行的关键装备。然而,当前各类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存在造价高昂的共性问题,如何提出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优化拓...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作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线路选择性快速隔离的主流技术路线,是最大程度地保障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健全和持续可靠运行的关键装备。然而,当前各类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存在造价高昂的共性问题,如何提出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优化拓扑,有效地降低直流断路器研制成本是改进直流开断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融合反向电流注入、故障电流转移负压构建和电压幅值可控快速提升等原理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可控振荡的电流注入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通过可控振荡负压单元和反向电流注入辅助实现了故障电流的快速阻断。首先,研究了故障反向电流注入熄弧、电流转移负压构建和电压幅值可控快速提升等基本原理;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控振荡的电流注入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并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然后,研究了所提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关键元件选型方法;最后,基于PSCAD/EMTDC对所提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多端口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电流注入 可控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链式储能变换器相间SOC均衡最大环流功率控制
17
作者 杨春来 袁晓磊 +3 位作者 郝伟杰 殷喆 李剑锋 阚志忠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5,共11页
三相链式储能变换器可提高电网中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功率的可控性。针对三相输出链式储能变换器相间储能电池荷电状态SOC(state-of-charge)不均衡问题,提出相间环流功率闭环控制实现相间储能电池SOC均衡方法,通过向a、b、c相注入零序电... 三相链式储能变换器可提高电网中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功率的可控性。针对三相输出链式储能变换器相间储能电池荷电状态SOC(state-of-charge)不均衡问题,提出相间环流功率闭环控制实现相间储能电池SOC均衡方法,通过向a、b、c相注入零序电压在相间产生有功环流功率实现三相储能电池组的SOC均衡,在建立链式储能变换器相间最大有功环流功率与SOC偏差数学模型基础上,通过相间环流有功功率闭环控制使得系统以最大环流功率进行相间电池组SOC均衡,实现相间SOC均衡速度最大化,从而加快相内SOC均衡速度。最后通过MATLAB的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零序电压 荷电状态均衡 并网系统 相间环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流信号注入的并联均流策略研究
18
作者 薛阳 杨江天 +2 位作者 李金星 李清 丁凯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1-686,共6页
直流微电网中并联变换器常用下垂控制进行均流,但因线路参数不一致以及传感器采样误差,致使传统下垂控制电流分配精度较低。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流信号注入的并联均流策略。首先,通过在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上叠加一个交流电压小信号,构建... 直流微电网中并联变换器常用下垂控制进行均流,但因线路参数不一致以及传感器采样误差,致使传统下垂控制电流分配精度较低。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流信号注入的并联均流策略。首先,通过在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上叠加一个交流电压小信号,构建交流电压的频率与变换器输出电流间的下垂特性,利用该信号产生的无功功率以及反馈机制实现变换器的精确均流;其次,引入补偿虚拟电阻,提高系统在负荷变化较大时的稳定性;然后,设计模式切换环节使得稳态时停止注入交流信号,让电能质量得以改善;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实现了大负载接入情况下的系统稳定,能够在无通信条件下自适应完成电流均分和改善电能质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下垂控制 并联均流 交流信号注入 虚拟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MMC不平衡环流注入控制
19
作者 岳雨霏 何路航 +1 位作者 王李邦 张亚文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4,共12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存在三相内部功率不均衡问题,该问题会导致系统稳定性受损、增加了系统的损耗。针对MMC内部功率不平衡问题,对MMC换流器内部功率不平衡进行分析,构造一种基于注入正、负序环流的...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存在三相内部功率不均衡问题,该问题会导致系统稳定性受损、增加了系统的损耗。针对MMC内部功率不平衡问题,对MMC换流器内部功率不平衡进行分析,构造一种基于注入正、负序环流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4部分:正、负序环流的提取;环流指令值的计算;投入子模块数的计算;触发信号的获取。通过注入所提取的正、负序环流,实现了MMC换流器各个子模块间功率的均衡分配,降低了开关损耗。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显著减小MMC系统的内部功率不平衡性,提高系统稳定性,降低系统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环流注入 能量均衡 开关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序电流注入的配电网故障自愈控制方法
20
作者 张智 李富 +1 位作者 王国宇 王坤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为了准确、快速定位配电网地下电缆的故障,及时完成故障隔离和配电网自愈控制,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流注入法的配电网故障自愈控制策略。首先,将分布式零序电流载波信号注入电缆网络中,将注入的载波信号沿电缆传输到变电站;随后,在站内对... 为了准确、快速定位配电网地下电缆的故障,及时完成故障隔离和配电网自愈控制,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流注入法的配电网故障自愈控制策略。首先,将分布式零序电流载波信号注入电缆网络中,将注入的载波信号沿电缆传输到变电站;随后,在站内对信号进行信号处理,通过载波信号的信号特征实现配电网快速选线和定位,从而及时隔离故障,实现配电网自愈。所采用的信号发生装置不需要外部电源,该装置可安装在地下电力电缆周围,对地下电缆网络进行改造,既经济又方便。最后,基于MATLAB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电力电缆 自愈控制 信号注入法 零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