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ulse current and its application direction on the size effect of nanocrystalline nickel foil
1
作者 WANG Yi-yan LI Chao +2 位作者 CHEN Zi-shuai DU Jin-yang LI 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7期2416-2431,共16页
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pulsed curr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ize effect of nanocrystalline Ni foils,nanocrystalline Ni foils with different grain thickness-to-grain size ra... 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pulsed curr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ize effect of nanocrystalline Ni foils,nanocrystalline Ni foils with different grain thickness-to-grain size ratios(λ)were prepared using pulsed electrodeposition in this paper and unidirectional tensil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different currents and their applied direct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crystalline Ni foil produces an obvious electroplasticity effect after applying the current field,and when 300<λ<1100,the current weakens the size effect of nanocrystalline Ni foils to a certain extent,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current direction and the deformation direction also affects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nanocrystalline Ni foils,and when the angle between the current direction and the deformation direction is 0°,electroplasticity effect is the best,and the current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f abating the size effect of the material.The mechanism of unidirectional tensile deform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Ni foils under the effect of pulsed current was analyzed using TEM and TKD.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lied pulse current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the nanocrystalline boundaries,promoted the movement of dislocations,and reduced the tendency of dislocation entanglement.The higher the peak current density and the smaller the angle between the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and the direction of deformation,the smaller the grain boundary orientation difference,the more dispersed the grain orientation,and the lower the density of geometrically necessary dislocations(GND)in the deformed nanocrystalline foil,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effect on material plasticity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rystalline Ni foil size effect electroplasticity effect current dir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rrent optimization-based control of dual three-phase PMSM for low-frequency temperature swing reduction
2
作者 Linlin Lu Xueqing Wang +3 位作者 Luhan Jin Qiong Liu Yun Zhang Yao M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38-246,共9页
In this paper,a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current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for dual three-phase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DTP-PMSM)drive to reduce the low-frequency temperature swing.The reduction of temperatur... In this paper,a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current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for dual three-phase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DTP-PMSM)drive to reduce the low-frequency temperature swing.The reduction of temperature swing can be equivalent to reducing maximum instantaneous phase copper loss in this paper.First,a two-level optimization aiming at minimizing maximum instantaneous phase copper loss at each electrical angle is proposed.Then,the optimization is transformed to a singlelevel optimiz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auxiliary variable for easy solving.Considering that singleobjective optimization trades a great total copper loss for a small reduction of maximum phase copper loss,the optimization considering both instantaneous total copper loss and maximum phase copper loss is proposed,which has the same performance of temperature swing reduction but with lower total loss.In this way,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can reduce maximum junction temperature by 11%.Bot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for low-frequency temperature swing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three-phase PMSM Low-frequency temperature swing Copper loss current optimization Connected neutral poi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e-pot alternating current synthesis of SnO_(2) based composite with enhanced diffusion kinetic behavior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3
作者 ZHANG Guo-qiang JING Ming-jun +10 位作者 HE Li LI Dan WU Yu-feng YI Ming-guang LIU Cheng WANG Xing-yu HU Hong-hui WU Meng WU Tian-jing HUANG Yu-jie HOU Hong-shu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424-4436,共13页
SnO_(2)is used as electrode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but it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slow reaction kinetics,low inherent conductivity and complex preparation process.Here,SnO_(2)@carbon nanotubes(SnO_(... SnO_(2)is used as electrode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but it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slow reaction kinetics,low inherent conductivity and complex preparation process.Here,SnO_(2)@carbon nanotubes(SnO_(2)@CNTs)is synthesized through an efficient method of one-pot 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ochemical dispersion.By using heat treatment at 400℃,the SnO_(2)@CNTs-400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abundant mesoporous structure is obtained,while the crystal particles are grown,and a strong bonding effect is formed with CNTs via powerful Sn-O-C bond.Benefiting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NTs and outstand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as prepared composite material(SnO_(2)@CNTs-400)exhibit enhanced diffusion dynamics,lithium-ion transmission rate and structural steadiness.The specific capacity of SnO_(2)@CNTs and SnO_(2)@CNTs-400 as an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an reach 690.2 mA·h/g and 836.5 mA·h/g,respectively,after 100 cycles at 0.5 A/g.The abundant chemical bonds and porous structure can be formed in composite via alternating current synthesis method,which takes significant in improving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ting current mesoporous structure bonding unit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蓝莓产业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林 胡晶 +4 位作者 唐雪东 刘海广 王颖 李金英 李亚男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蓝莓全球化种植格局已经形成,我国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蓝莓种植覆盖27个以上省区市,鲜果销售全年12个月全覆盖,鲜果销售价格与供求关系、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关系密切,果实近70%用于鲜食、30%多用于加工,加工果产量的提升... 蓝莓全球化种植格局已经形成,我国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蓝莓种植覆盖27个以上省区市,鲜果销售全年12个月全覆盖,鲜果销售价格与供求关系、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关系密切,果实近70%用于鲜食、30%多用于加工,加工果产量的提升和价格稳定促进了加工产业的发展,呈现了不同产业发展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态势。未来的发展应实现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乡村振兴重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好科技小院、科技小院集群和科技产业联盟;利用资源禀赋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技术研究的同时重视产业发展战略和决策咨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产业发展 现状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蔬菜育苗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童辉 殷武平 +3 位作者 彭莹 袁祖华 杨晓 张振兴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通过对湖南省蔬菜育苗产业发展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调研,系统分析了育苗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育苗设施装备配套率低、环境控制能力较弱、缺乏育苗标准规范及技术人才、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优化育苗设施条件,引进先进的育苗设备和技术... 通过对湖南省蔬菜育苗产业发展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调研,系统分析了育苗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育苗设施装备配套率低、环境控制能力较弱、缺乏育苗标准规范及技术人才、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优化育苗设施条件,引进先进的育苗设备和技术,培育专业人才,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科技支撑,健全育苗体系,制定育苗相关技术标准等建议,从而确保湖南主要商品蔬菜基地优质种苗持续稳定供应,助力湖南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集约化育苗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电流作用下的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多物理量信号演变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明 洪涵韬 +3 位作者 任志刚 张云飞 李建英 高景晖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6-945,共10页
近年来高压电缆中缓冲层烧蚀导致的电缆本体击穿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缓冲层的含水率及外界压力是影响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搭建了缓冲层在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受力下的烧蚀模拟试验平台,研... 近年来高压电缆中缓冲层烧蚀导致的电缆本体击穿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缓冲层的含水率及外界压力是影响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搭建了缓冲层在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受力下的烧蚀模拟试验平台,研究不同条件下缓冲层烧蚀产生的温度、超声以及电信号,获得了烧蚀缺陷的多物理量演变规律。同时结合对烧蚀缓冲层的微观形貌特征以及烧蚀产物成分的表征,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缓冲层烧蚀信号产生的机理,发现电流径向集中引起的热效应和缓冲层内气隙放电是导致缓冲层温度升高的原因,而气隙放电是导致超声信号和电信号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相较干燥缓冲层烧蚀,含水情况下的缓冲层会和铝护套发生电化学腐蚀,会使得超声信号和电信号变大,且中间会有小的信号产生。该研究为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检测装置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缓冲层 烧蚀故障 超声信号 径向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直流线路故障穿越重启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卢东斌 黄志岭 +3 位作者 龚飞 李海英 卢宇 凌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39,I0023-I0026,共16页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采用移相重启策略,通过控制整流器移相,快速抑制故障电流,经去游离时间后,解除移相,重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但是,移相重启时,整流器和逆变器都不再消耗无功功率,换流站的交流滤波器将向交流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采用移相重启策略,通过控制整流器移相,快速抑制故障电流,经去游离时间后,解除移相,重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但是,移相重启时,整流器和逆变器都不再消耗无功功率,换流站的交流滤波器将向交流系统提供盈余的无功功率,易导致交流系统过电压;对于对称单极拓扑结构,还将导致非故障线路不能传输有功功率,从而对交流系统产生很大的有功功率冲击。该文提出了直流线路故障穿越重启策略,在直流线路故障时,通过控制故障两端的整流器和逆变器的直流电流相等,在控制故障点电流为零的同时,直流电流穿越故障,继续维持无功功率消耗,避免交流系统产生过电压;对于对称单极拓扑结构,还可以利用故障极续流,继续输送部分有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线路故障 移相重启 电流控制 穿越重启 交流过电压 去游离时间 直流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对电子雷管发火电容释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洪伟 王家乐 +4 位作者 梁昊 周恩 孙翼 章万龙 郭子如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3,共9页
为了探究爆炸冲击作用对电子雷管发火能量的影响,利用水下爆炸的方法对液态铝电解电容进行7组不同强度的冲击实验,研究电容在冲击载荷下的介电击穿行为和漏电流变化规律。分析电子雷管电容的能量损耗途径,建立电子雷管的冲击-发火模型,... 为了探究爆炸冲击作用对电子雷管发火能量的影响,利用水下爆炸的方法对液态铝电解电容进行7组不同强度的冲击实验,研究电容在冲击载荷下的介电击穿行为和漏电流变化规律。分析电子雷管电容的能量损耗途径,建立电子雷管的冲击-发火模型,得到冲击波超压与电子雷管发火能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8.5~40.6 MPa的冲击波超压作用下,实验电容样品会发生介电击穿,随着冲击波超压的增大,电容发生介电击穿时电压下降幅度呈指数级增长;当冲击波超压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电容发生介电击穿后无法完全自愈,漏电流增大到毫安级,均值为1.62 mA;随着冲击波强度的增大,电子雷管发火能量逐渐减小,并在漏电流增大时发火能量出现骤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雷管 铝电解电容 水下爆炸 介电击穿 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涛 苏建徽 杨向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9-459,共11页
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存在静差和富含背景谐波的非理想电网电压下网侧电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反Park变换(IPT)方法构造网侧电流正交分量,然后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网侧电流控制环路,再... 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存在静差和富含背景谐波的非理想电网电压下网侧电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反Park变换(IPT)方法构造网侧电流正交分量,然后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网侧电流控制环路,再选用PI控制器实现电流无差跟踪。为了解决并网电流的谐波问题,引入多谐振控制器,抑制并网电流的低次谐波。在静止坐标系下推导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控制系统中PI控制器和多谐振控制器参数的简化设计方法,分析所提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最后,针对6 kW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正交分量构造 多谐振控制器 参数设计 电容电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级PNN的直驱永磁同步电机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彩霞 冯凌云 党建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目的早期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故障恶化和制定故障后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支路并联直驱永磁同步电机(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诊断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的新方法。首先,... 目的早期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故障恶化和制定故障后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支路并联直驱永磁同步电机(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诊断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的新方法。首先,根据MBDDPMSM特殊的结构特点,选择支路差值电流(BDC)作为故障支路定位特征信号,支路电流残差(BRC)作为短路线圈定位特征信号;其次,建立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B-DDPMSM有限元模型分析短路线圈位置对特征信号的影响规律,并建立BDC与故障支路位置的映射关系以及BRC与短路线圈位置的映射关系,为了消除故障程度对特征信号的影响并增强故障特征,对提取的BDC幅值进行L2范数归一化处理,得到故障支路定位特征向量,对提取的BRC幅值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得到短路线圈定位特征向量;最后,建立基于双级PNN的故障诊断模型,利用第一级PNN实现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故障支路定位,利用第二级PNN实现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结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及时检测出电机早期匝间短路故障并实现短路线圈精准定位,识别正确率达100%。结论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模型具有建模简单、收敛速度快、故障诊断精准度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同步电机 匝间短路故障 支路差值电流 支路电流残差 双级PNN 短路线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电流控制策略及其应用
11
作者 卢东斌 俞翔 +3 位作者 黄志岭 李海英 卢宇 吕彦北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7-207,共11页
现有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时,其整流侧和逆变侧的换流器会协调配合,通过换流器移相、投旁通对、闭锁等控制方法来抑制故障电流。根据不同的故障位置,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以及时序配合,形成不同的闭锁方式,包括极X闭锁、极Y闭锁、... 现有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时,其整流侧和逆变侧的换流器会协调配合,通过换流器移相、投旁通对、闭锁等控制方法来抑制故障电流。根据不同的故障位置,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以及时序配合,形成不同的闭锁方式,包括极X闭锁、极Y闭锁、极Z闭锁、换流器X闭锁和换流器Y闭锁等。进一步,通过跳交流开关、分极中性线开关、合旁通开关来隔离故障。然而,现有换流器故障时的控制方式仅考虑处理故障,并未考虑对交流系统的冲击,在弱交流系统会产生严重过电压,在部分接地故障下,也并不能有效抑制故障电流。文中提出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故障控制方法,故障时通过控制故障两端的换流器直流电流相等来有效抑制故障电流。同时,换流器继续消耗无功功率,与交流滤波器切除进行配合,有效抑制了交流过电压。最后,针对极区、双极区和直流线路的故障分别介绍其故障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闭锁 过电压 故障电流 换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准确度电流比较仪研制及校验方法研究
12
作者 王维 刘夏 +1 位作者 黄璐 杨雁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介绍一种新型高准确度电流比较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屏蔽定向引流”线路结构。该结构可基本消除二次绕组容性泄漏误差,并可消除二次绕组各段组合使用时引入的附加误差,提高了电流比较仪的准确度。在电流比率5 A/5 A~5000 A/5 A... 介绍一种新型高准确度电流比较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屏蔽定向引流”线路结构。该结构可基本消除二次绕组容性泄漏误差,并可消除二次绕组各段组合使用时引入的附加误差,提高了电流比较仪的准确度。在电流比率5 A/5 A~5000 A/5 A范围内,达到的技术指标优于1×10-6。结合“屏蔽定向引流”线路结构的特点,进一步提出了多比率电流比较仪自校准方法,其校准不确定度优于2×10^(-7)。该校准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耗时短,可有效解决过去长期困扰的互感器长途运输送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电流比例 电流比较仪 屏蔽定向引流 自校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化的单级式双有源桥AC-DC变换器最小电流应力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要强 钟正阳 +2 位作者 李想 聂福全 梁军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24-3235,共12页
针对单级式双有源桥AC-DC变换器调制非线性和电流应力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化的变换器最小电流应力控制策略。首先,分析扩展移相(EPS)调制策略的开关特性,对于输入电流与移相比呈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一种线性化变频移相控制策... 针对单级式双有源桥AC-DC变换器调制非线性和电流应力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化的变换器最小电流应力控制策略。首先,分析扩展移相(EPS)调制策略的开关特性,对于输入电流与移相比呈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一种线性化变频移相控制策略。其次,通过微分极值法实现变换器电流应力的最小化,该控制策略不仅可以降低变换器的控制复杂度,还可以在有效降低变换器电流应力的同时保证开关管具有较宽零电压开通(ZVS)范围,并且移相比和开关频率以解析形式获得,计算简单、易于实现。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该文所提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C变换器 扩展移相 线性化 最小电流应力 零电压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思清 陈永胜 +1 位作者 沈志强 张世文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4-18,共5页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稻作栽培经验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情况,并综述了该系统对稻田生产力、土壤理化环境和生物群落、甲烷排放及相关微生物群落、农药使用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稻作栽培经验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情况,并综述了该系统对稻田生产力、土壤理化环境和生物群落、甲烷排放及相关微生物群落、农药使用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未来,稻渔综合种养系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漂浮水稻种植技术也将为全球粮食生产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生系统 现状 发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方波电流注入电路的串联型24脉波整流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景芳 赵晨 +3 位作者 姚绪梁 李磊 刘瑜超 陈启明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4,共8页
为了解决常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含量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方波电流注入电路(SWCI)的串联型24脉波整流器。SWCI中的单相整流桥被串联在负载通路中,它根据输入电压的极性交替导通来增加整流桥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数,然后根据... 为了解决常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含量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方波电流注入电路(SWCI)的串联型24脉波整流器。SWCI中的单相整流桥被串联在负载通路中,它根据输入电压的极性交替导通来增加整流桥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数,然后根据交直流两侧电流的对应关系,将整流器的输入电流的台阶数增加到24,进而实现对输入电流谐波的有效抑制。分析结果表明,当SWCI按最优匝比设计时,输入电流被改进为标准的24台阶波,消除了输入电流的11、13次谐波。所提SWCI方案无须采用任何有源器件,且SWCI中辅助变压器的容量仅为整流器输出功率的1.95%,故所提方案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等优点。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搭建了一台输出功率为2 k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WCI方案后,输入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由12.1%降低为3.6%,谐波被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型多脉波整流器 谐波抑制 电流注入 脉波倍增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铁杂散电流干扰的电网变压器振动噪声耦合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超 安景革 +3 位作者 刘闯 李载源 石晓博 杜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81,共12页
针对城市地铁杂散电流导致电网变压器出现振动噪声异常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杂散电流变化与本体噪声映射关系的变压器失稳判别方法。首先,分析杂散电流干扰电网的主要途径与原理,根据实测数据总结杂散电流的变化特性。然后,提出考虑杂散... 针对城市地铁杂散电流导致电网变压器出现振动噪声异常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杂散电流变化与本体噪声映射关系的变压器失稳判别方法。首先,分析杂散电流干扰电网的主要途径与原理,根据实测数据总结杂散电流的变化特性。然后,提出考虑杂散电流干扰的变压器多场耦合模型,将电磁-机械-声耦合划分为电磁干扰域与振动-噪声传播域的耦合。仿真分析不同场景下变压器多物理特征信息,总结杂散电流突变率、突变时刻对变压器电流、磁通等参数的干扰、传播影响规律。最后,搭建实验平台,测量变压器的多物理特征参数,与仿真对比,验证所提模型与结论的正确性,并基于杂散电流突变率与噪声的映射关系制定失稳判据。结果表明,在杂散电流突变处,变压器振动噪声异常加剧;当杂散电流突变时刻与工频激励初始相位的相角差为90°时,该问题最严重,本体噪声水平升高约10%。该方法为轨道交通临近电网变压器的态势感知与设备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电流 突变性 多场耦合 振动噪声 态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参数可调脉冲电流源的研制
17
作者 董守龙 赵立胜 +2 位作者 项思哲 姚陈果 余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2-820,共9页
针对小负载阻值测量场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固态方波脉冲电流源的新测量方法。全固态方波脉冲电流源采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作为控制系统,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作为控制开关,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 针对小负载阻值测量场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固态方波脉冲电流源的新测量方法。全固态方波脉冲电流源采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作为控制系统,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作为控制开关,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包括一个二极管、一个开关和一个电感。开关导通时,电感串联充电;开关断开时,电感并联向负载放电。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拓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搭建了实验样机,样机可以在5?负载下产生800 ns灵活可调脉冲电流方波。最后,采用标称为0.05?的小负载进行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结果与商用精密电阻测试仪测试结果误差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脉冲恒流源 小负载测试 脉冲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乏燃料水池水下ACFM焊缝缺陷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光耀 张晓春 +2 位作者 朱加雷 李丛伟 田正磊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1,共9页
目的针对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开发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的水下缺陷检测系统,以检测和识别焊缝中的微小漏点,进而确保乏燃料水池的结构完整性和运行安全。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研究... 目的针对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开发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的水下缺陷检测系统,以检测和识别焊缝中的微小漏点,进而确保乏燃料水池的结构完整性和运行安全。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首先,采用三代核电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的主要材料S32101双向不锈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ACFM的缺陷检测模型,并对激励频率、激励电流进行优化分析。其次,研制了适用于核电水下环境的ACFM缺陷检测设备,并通过水压、电磁干扰、辐照试验来验证设备的可靠性。结果当激励频率为1~5 kHz并采用较大的激励电流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辐照水下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检测并识别出直径为0.1 mm的微孔贯穿缺陷及3 mm×0.2 mm×0.5 mm的浅表缺陷。结论综合仿真分析、设备研制和实验验证的结果可知,所开发的水下ACFM缺陷检测系统能够满足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为核设施水下缺陷的早期预警和漏点判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水池 S32101 水下缺陷检测 交流电磁场检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空载合闸于匝间故障的特高压换流变压器保护新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恩淑 吴宛凝 +2 位作者 张弼弘 朱宏 耿梦炜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7,共10页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较高的电压等级且为交直流混联,他们之间的耦合关系更为密切,换流变压器产生的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呈现与普通变压器不同的特性,导致传统保护无法正确识别。文章根据斯皮尔曼系数和零序电流绝对值时间系数,提出了...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较高的电压等级且为交直流混联,他们之间的耦合关系更为密切,换流变压器产生的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呈现与普通变压器不同的特性,导致传统保护无法正确识别。文章根据斯皮尔曼系数和零序电流绝对值时间系数,提出了一种识别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的新方法。该方法针对励磁涌流与内部故障绝对值波形前半周波与后半周波趋势相反计算其斯皮尔曼系数,根据斯皮尔曼系数的值构成区分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的主判据,针对空载合闸于匝间故障时其波形特征具有涌流的特性,将其网侧零序电流绝对值的时间系数作为辅助判据。通过PSCAD/EMTDC软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并能有效避免因空载合闸于匝间故障造成的保护误制动。由此,换流变压器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磁涌流 内部故障 空载合闸于匝间故障 斯皮尔曼系数 零序电流绝对值时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接入直流系统非涌流层换相失败抑制策略
20
作者 韩平平 陈宇翔 +1 位作者 童青洋 陈鹏飞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65-2975,I0021-I0023,共14页
换流变空载合闸产生的高幅值励磁涌流常导致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系统发生换相失败。为抑制非涌流层换相失败,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流电流预测与换相面积协调控制的换相失败抑制策略。首先从励磁涌流引发换相失败机理出发,给出快速评判涌流层... 换流变空载合闸产生的高幅值励磁涌流常导致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系统发生换相失败。为抑制非涌流层换相失败,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流电流预测与换相面积协调控制的换相失败抑制策略。首先从励磁涌流引发换相失败机理出发,给出快速评判涌流层换相失败的指标。其次,依据涌流层换相失败评判指标,明确非涌流层换相失败主导因素。然后,对直流电流进行预测,提前补偿非涌流层换流器所需的叠弧面积。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模型,证实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非涌流层换相失败发生概率,改善直流系统故障恢复性能,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励磁涌流 换相失败 直流电流预测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