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性否定动词的叙实性和极项允准功能 被引量:51
1
作者 袁毓林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5-586,共12页
文章主要讨论隐性否定动词在语义推演和句法共现限制方面的有关特点。首先揭示这种动词的词义结构中所包含的隐性否定及其语义层次;接着考察这些动词在叙实性方面的差别,发现它们推演其宾语所表示的命题的真值的能力很不一样;据此,把它... 文章主要讨论隐性否定动词在语义推演和句法共现限制方面的有关特点。首先揭示这种动词的词义结构中所包含的隐性否定及其语义层次;接着考察这些动词在叙实性方面的差别,发现它们推演其宾语所表示的命题的真值的能力很不一样;据此,把它们分别归入叙实词或半叙实词、逆叙实词和非叙实词。然后考察这些动词跟否定极项副词和代词的共现限制,发现断言平面上包含否定意义的动词可以允准极项副词"从来"和/或"根本、压根儿";断言或推论平面上包含否定意义的动词可以允准非疑问用法的疑问代词。最后简介隐性否定动词允准否定极项的跨语言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否定 语义平面 叙实性 否定极项 跨语言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汉语极性敏感现象的两种解释方案的评估
2
作者 陈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7,共10页
极性敏感现象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极性理论重点探讨的是否定极项的分布和允准,研究者对"极性"的认识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向下衍推方案(简称DE方案)和非真实性条件方案(简称非真方案)。以往讨论汉语极项... 极性敏感现象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极性理论重点探讨的是否定极项的分布和允准,研究者对"极性"的认识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向下衍推方案(简称DE方案)和非真实性条件方案(简称非真方案)。以往讨论汉语极项的研究,都舍弃了DE方案而选择非真方案。本文认为DE方案能够更好地解释汉语极性现象,而非真方案的既有研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将自由选项所在的模态句混同为非表真句,二是将否定极项所在的DE语境表面化为否定(非表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推 单调性 否定极项 全称量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