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轴向非等径云爆弹多相云雾近场生长机理
1
作者 李强 周炜智 +2 位作者 丛兴龙 杜烨 雷文星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71,I0003,共11页
为解决常规云爆弹轴向能量浪费而导致毁伤面积减小的瓶颈问题,开展了云爆弹多相云雾近场生长过程数值模拟研究,多尺度揭示了轴向非等径程度对云雾近场生长特性的影响机理;结合轴向非等径斜压效应和燃料环剪切破碎效应,构建了轴向非等径... 为解决常规云爆弹轴向能量浪费而导致毁伤面积减小的瓶颈问题,开展了云爆弹多相云雾近场生长过程数值模拟研究,多尺度揭示了轴向非等径程度对云雾近场生长特性的影响机理;结合轴向非等径斜压效应和燃料环剪切破碎效应,构建了轴向非等径结构云爆弹多相云雾近场生长模型;基于模型进行了云雾尺寸以及径向生长速度计算。结果表明,轴向非等径结构对燃料产生斜压效应,随着轴向非等径程度加强,多相云雾在近场阶段的径向生长速度呈递减趋势;轴向生长速度呈现递增趋势;云雾粒径分布场沿径向在近场阶段呈现由内向外递减的趋势;随着装置轴向非等径程度增大,燃料速度轴向分量提升,径向分量降低,云雾外形由“灯笼形”向“伞形”变化;轴向非等径结构可减小多相云雾中心云雾空洞尺寸,强化云雾内部分布连续性;多相云雾近场生长模型对近场云雾尺寸的预测与实验数据对比误差小于6.5%,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云爆弹 燃料空气炸药 轴向非等径 多相云雾 斜压效应 近场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支持近数据处理的纠删码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浩然 黄志杰 +3 位作者 史宇龙 赵承佳 赵楠楠 张晓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3,共10页
纠删码技术和近数据处理技术是构建高效的云边端协同数据管理系统的两大基石,前者通过对数据添加编码冗余方式来保障系统的可用性,而后者则通过在存储端处理数据的方式避免大量的网络传输开销.云边端协同的数据管理系统通常采用成熟的... 纠删码技术和近数据处理技术是构建高效的云边端协同数据管理系统的两大基石,前者通过对数据添加编码冗余方式来保障系统的可用性,而后者则通过在存储端处理数据的方式避免大量的网络传输开销.云边端协同的数据管理系统通常采用成熟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作为底层存储引擎,然而主流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纠删码实现方式并不能高效地支持近数据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近数据处理的纠删码技术架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待编码的一组数据进行重新布局,保证语义相关数据被存储在同一个存储设备上,避免执行近数据处理时的跨节点数据传输.该方案在分布式存储系统Ceph上获得实现,并测试典型场景的读写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近数据处理场景下和常规数据读取场景下,读取对象的性能分别提升59.4%和10%,对象写入性能则与原版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删码 分布式存储 Ceph 近数据处理 云边端协同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干扰环境下线阵复合成像引信目标识别算法
3
作者 高铭泽 徐立新 +5 位作者 施小龙 王伟翰 王凤杰 胡诗苑 吴沿江 陈慧敏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7-235,共9页
为解决激光成像引信在烟雾、扬尘和伪装干扰下目标识别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线阵激光/线阵近红外复合成像目标识别算法。根据成像模型确立标定矩阵,得到激光点云与近红外图像的空间映射关系。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算法框架,在... 为解决激光成像引信在烟雾、扬尘和伪装干扰下目标识别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线阵激光/线阵近红外复合成像目标识别算法。根据成像模型确立标定矩阵,得到激光点云与近红外图像的空间映射关系。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算法框架,在数据输入层提出了一种体素融合模块,通过编码近红外像素级特征以增强点云,在中间层提出了一种鸟瞰图视角融合模块实现特征级融合,自适应动态调节双模态特征权重。基于自建的仿真数据集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显著提高烟雾、扬尘和伪装干扰下的目标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成像引信 目标识别 激光点云 近红外图像 融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引信收发间距对云雾回波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京国 梁晓庚 +2 位作者 刘建新 牛青坡 唐俊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共5页
云雾后向散射会产生引发激光引信虚警的回波信号,针对激光引信收发间距对激光引信云雾回波影响未见定量研究报道,基于蒙特卡罗法,对云雾散射回波特征进行了模拟仿真,并定量给出了云雾散射回波的波形、脉宽、波峰位置和峰值功率随收发间... 云雾后向散射会产生引发激光引信虚警的回波信号,针对激光引信收发间距对激光引信云雾回波影响未见定量研究报道,基于蒙特卡罗法,对云雾散射回波特征进行了模拟仿真,并定量给出了云雾散射回波的波形、脉宽、波峰位置和峰值功率随收发间距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当引信处于云雾中时,收发间距越大,散射回波相对于发射脉冲的波峰延时和展宽程度越大,而峰值功率越小,且盲区距离越小或云雾能见度越大,峰值功率随收发间距增大而减小的速度越小。分析表明:仿真结果符合云雾对传输光束的散射规律,可以为激光引信的目标识别以及收发视场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引信 近场 云雾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云计算分析系统构架与实现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华 祝诗平 刘碧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4-298,327,共6页
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是单机版,建模工作难度大。为了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实现对现有光谱模型资源共享,提出利用云计算中心的高性能服务器代替单机版的主机,然后在云服务器上开发近红外光谱软件分析系统,并详细分析了近红外光谱云分... 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是单机版,建模工作难度大。为了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实现对现有光谱模型资源共享,提出利用云计算中心的高性能服务器代替单机版的主机,然后在云服务器上开发近红外光谱软件分析系统,并详细分析了近红外光谱云分析系统的构架与设计步骤。该系统可以实现近红外光谱数据的预处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光谱模型查找和光谱模型转移等功能。最后以潲水油近红外光谱定性鉴别为例,分析比较了单机版和基于云计算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在近红外光谱云分析系统中,对预测集58个样品进行判别,总体鉴别正确率为86.21%,这一结果与在单机环境下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云分析系统具有成本低、建模方便、接入方式灵活、可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访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云计算 光谱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云雾散射激光回波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京国 刘建新 +1 位作者 牛青坡 唐俊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5,共5页
云雾后向散射会产生引发激光引信虚警的回波信号,针对激光引信与云雾边缘的间距对回波特性影响的定量研究鲜有报道。基于蒙特卡罗法,对云雾散射回波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并定量给出了云雾散射回波的波形、波峰位置和峰值功率随引信与云... 云雾后向散射会产生引发激光引信虚警的回波信号,针对激光引信与云雾边缘的间距对回波特性影响的定量研究鲜有报道。基于蒙特卡罗法,对云雾散射回波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并定量给出了云雾散射回波的波形、波峰位置和峰值功率随引信与云雾边缘的间距H*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引信参数给定的条件下,随着H*的减小,云雾散射回波波形更趋近于高斯波形;当盲区距离H0>0.6 H*时,回波波峰位置主要由盲区距离决定,波峰位置随间距H*的变化不明显;当H0<0.6 H*时,波峰位置随间距H*增大而增大。分析表明:仿真结果符合云雾对传输光束的散射规律,可以为激光引信的目标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引信 近场 云雾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MapReduce PLS算法及其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辉华 杜玲玲 +5 位作者 李灵巧 唐天彪 郭拓 梁琼麟 王义明 罗国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99-2404,共6页
偏最小二乘(PLS)算法是常用的光谱建模算法,然而对于海量光谱处理情形,在单台计算机上建模及优化时间开销很大。基于MapReduce编程模式,提出了并行MapReduce PLS回归算法,包括并行数据标准化和并行主成分提取两个过程。在多台普通计算... 偏最小二乘(PLS)算法是常用的光谱建模算法,然而对于海量光谱处理情形,在单台计算机上建模及优化时间开销很大。基于MapReduce编程模式,提出了并行MapReduce PLS回归算法,包括并行数据标准化和并行主成分提取两个过程。在多台普通计算机上搭建Hadoop云计算集群平台,以近红外光谱处理为例,开展了算法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apReduce编程模式的并行PLS算法对海量近红外光谱数据集进行回归建模时,能有效提高建模速度,随计算机台数的增多可得到接近线性的加速比,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偏最小二乘 近红外光谱 MAPREDUCE 并行计算 HADOOP 云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持式可见近红外苹果品质无损检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5
8
作者 郭志明 王郡艺 +3 位作者 宋烨 殷晓平 邹彩霞 邹小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71-277,共7页
为实现苹果多产地多品质指标的现场快速无损检测与评价,该研究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的苹果品质手持式无损检测终端。检测终端集成宽谱LED光源和水果特征响应窄带光电探测器,接入物联网云端数据系统,实现检... 为实现苹果多产地多品质指标的现场快速无损检测与评价,该研究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的苹果品质手持式无损检测终端。检测终端集成宽谱LED光源和水果特征响应窄带光电探测器,接入物联网云端数据系统,实现检测数据上传和模型的远程更新维护。利用研制的检测系统可有效获取不同产区苹果500~1050 nm波长范围内的漫反射光谱,优选光谱预处理算法消除干扰并采用不同特征波长提取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分别建立了多产地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通用检测模型,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0.798和0.704,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85%、1.405 kg/cm^(2)和0.968 mg/100g。将通用检测模型载入云端数据系统作为云模型,检测样本时调用云模型进行计算并反馈至检测终端。通过多个产地独立样本的验证表明,该系统可满足苹果产业现场无损检测的实际需求,为手持式光谱检测仪的实用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 苹果品质 云模型 多产地 手持式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端-互联便携式近红外技术现场快检西红花真伪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庆 闫晓剑 +5 位作者 赵魁 李蘭 彭善贵 罗霄 文永盛 严铸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29-3037,共9页
利用云端-互联便携式近红外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名贵药材西红花与其常见伪品(红花、玉米须、莲须、菊花、纸浆)和掺伪品进行现场快速真伪鉴别及掺伪量的定量预测。用移动手机控制的PV500R-I便携式近红外仪采集西红花与其伪品和掺伪品... 利用云端-互联便携式近红外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名贵药材西红花与其常见伪品(红花、玉米须、莲须、菊花、纸浆)和掺伪品进行现场快速真伪鉴别及掺伪量的定量预测。用移动手机控制的PV500R-I便携式近红外仪采集西红花与其伪品和掺伪品光谱数据。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一阶导,二阶导,三阶导,标准正态变量转换和光散射校正前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步建立西红花与其伪品、西红花与其掺伪品鉴别模型。结果表明,一个最优模型可将西红花与其五类伪品彼此完全区分;两个最优模型分步区分西红花与其五类掺伪品,外部预测准确率最低为93%,西红花掺入红花、玉米须、莲须、菊花和纸浆的识别水平分别为0.5%,0.5%,4.0%,0.5%和0.5%。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五类西红花掺伪品的掺伪量建立定量预测模型,五个最优模型的外部预测相关系数范围为0.920~0.999,RMSEP范围为0.005~0.044,当西红花掺入红花、菊花、莲须、纸浆和玉米须的掺伪量大于8%时,其外部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低于8%,8%,3%,10%和5%,表明最终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西红花掺伪品的掺伪量。基于云端-互联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技术所建立的西红花真伪鉴别方法和掺伪品掺伪量预测方法快速准确,经济环保,能满足西红花现场快速无损伤真伪鉴别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端-互联便携式近红外技术 化学计量学 西红花 伪品 掺伪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层对近红外白天测星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铎 韩艳丽 孙腾飞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3-636,共4页
大气层内白天测星最大的困难是过强的天空背景辐射,白天近红外波段可以探测到足够多的星体用以导航。目前已有研究针对理想情况下的白天恒星探测进行了分析,然而,对于实际情况来说,天空背景很难像理想分析中那样无风无雨无云,尤其是云... 大气层内白天测星最大的困难是过强的天空背景辐射,白天近红外波段可以探测到足够多的星体用以导航。目前已有研究针对理想情况下的白天恒星探测进行了分析,然而,对于实际情况来说,天空背景很难像理想分析中那样无风无雨无云,尤其是云层自身的热辐射及散射的太阳辐射对近红外白天恒星探测造成极大的影响;根据经验公式,对云层和太阳的红外辐射进行计算,分析了白天云层对恒星探测的影响,并以层云和积云为例,具体分析了恒星辐射透过云层的衰减,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云层 白天 恒星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近红外偏振激光雷达探测过冷云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仕春 黄祖鑫 +4 位作者 石东东 辛文辉 宋跃辉 高飞 华灯鑫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2-879,共8页
针对过冷云分布的探测,设计了一种近红外机载偏振同轴微脉冲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采用波长1550 nm激光激励,可有效减少云中小尺度气溶胶粒子的消光,从而提高大尺度云粒子的探测距离和效率。通过非球形粒子的退偏比来甄别云粒子相态,同... 针对过冷云分布的探测,设计了一种近红外机载偏振同轴微脉冲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采用波长1550 nm激光激励,可有效减少云中小尺度气溶胶粒子的消光,从而提高大尺度云粒子的探测距离和效率。通过非球形粒子的退偏比来甄别云粒子相态,同时提出了云含水量的激光雷达反演算法,并结合机载温度数据和对流层特征,反演过冷云的空间分布。基于标准大气模型和机载仪器的云粒子谱数据,仿真分析了不同激励波长偏振微脉冲激光雷达在两种对流层云中的探测性能,结果表明下层云中的探测距离约为1.1 km,而上层云中的探测距离可达1.5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机载偏振激光雷达 过冷云分布 近红外激光遥感 云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C物联网的虚拟现实防洪应急演练云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盈 张仁贡 吴钦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5-160,共6页
针对传统的大中型水利工程防洪应急演练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自主研发基于NFC物联网的虚拟现实防洪演练云平台,由NFC型防洪演练团建装置、虚拟现实应急演练系统和大数据自学习系统组成。该系统融合了NFC技术、AR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 针对传统的大中型水利工程防洪应急演练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自主研发基于NFC物联网的虚拟现实防洪演练云平台,由NFC型防洪演练团建装置、虚拟现实应急演练系统和大数据自学习系统组成。该系统融合了NFC技术、AR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等先进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NFC型防洪演练团建装置研发技术、虚拟现实防洪演练系统研发技术、大数据管理的自学习系统算法技术、防洪应急演练云协同路径优化决策路径技术等。应用表明,该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防洪演练的诸多难题,值得在水利水电工程防洪演练中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C 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 云技术 防洪应急演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SE的NFC安全支付协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柳毅 葛辉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63-2368,共6页
基于CoSE(cloud of secure elements)概念,提出一个NFC安全支付协议。根据CoSE架构部署一个可信云支付平台,使用虚拟SE替代硬件安全模块,所有交易项都由云支付平台完成;商户的POS终端充当消费者和云支付平台的通信桥梁,消费者的NFC设备... 基于CoSE(cloud of secure elements)概念,提出一个NFC安全支付协议。根据CoSE架构部署一个可信云支付平台,使用虚拟SE替代硬件安全模块,所有交易项都由云支付平台完成;商户的POS终端充当消费者和云支付平台的通信桥梁,消费者的NFC设备和商户的POS终端通过射频场连接,消费者NFC设备不需要数据网络即可完成支付流程;交易过程中通过对交易双方身份信息与随机数进行hash运算,实现正常交易匿名性。通过安全性分析及实验验证了该协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通信 安全支付 半离线支付 匿名性 CoSE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的蚕豆虫害可见-近红外光谱分类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吉安 杨余旺 +3 位作者 曹宏鑫 韩晨 葛道阔 张文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6-760,共5页
利用蚕豆叶片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结合导数光谱对健康、少量、大量虫害三种等级的实验样本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并选择虫害检测最优波段。采用Hadoop,Spark和VMWare虚拟机搭建云计算平台,使用MLlib机器学习库实现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 利用蚕豆叶片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结合导数光谱对健康、少量、大量虫害三种等级的实验样本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并选择虫害检测最优波段。采用Hadoop,Spark和VMWare虚拟机搭建云计算平台,使用MLlib机器学习库实现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并对三种等级蚕豆叶片全波段和最优波段光谱进行分类建模与预测。结果表明ANN虫害光谱分类模型准确率优于SVM虫害光谱分类模型,并且在云平台上运行效率更高,同时全光谱波段的预测准确性高于最优波段。通过扩展光谱数据集,云计算技术在光谱数据挖掘中的计算效率有显著提升。云计算分类检测可以为作物生物胁迫光谱识别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虫害 可见-近红外光谱 云计算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贴近度证据云物元模型的电力变压器综合状态评估方法 被引量:22
15
作者 禹洪波 袁婉玲 +4 位作者 汪敏 张杭 熊炜 袁旭峰 邹晓松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706-3713,共8页
针对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估过程中,评价指标状态等级采用区间划分、信度准则判断信度值选取不同导致结果存在偏差、最大隶属原则判断仅利用最大分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贴近度证据云物元模型的电力变压器综合状态评估方法。首先,... 针对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估过程中,评价指标状态等级采用区间划分、信度准则判断信度值选取不同导致结果存在偏差、最大隶属原则判断仅利用最大分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贴近度证据云物元模型的电力变压器综合状态评估方法。首先,针对变压器在状态等级边界处的随机性与模糊性问题,利用云物元模型构建了状态评估基础框架;其次,为了兼顾"3En"规则和"50%关联度"规则的分明性和模糊性,避免状态结论冲突,应用云熵优化算法改进云物元模型来计算评价指标的等级关联度;最后,基于D-S证据理论对各试验项目的等级关联度进行融合,并用非对称贴近度决策判断得到最终的评估结果,有效避免了信度值选取不同导致结果存在偏差和利用最大分量决策判断易导致状态结论与实际不符的问题。以2台220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为例,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估的准确性,也可进一步拓展其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综合状态评估 改进云物元模型 D-S证据理论 非对称贴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密度对森林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舶鉴 蔺菲 +8 位作者 房帅 王宁宁 胡天宇 任海保 米湘成 林露湘 原作强 王绪高 郝占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1-692,共12页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冠层结构为森林生态学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相比于固定翼有人机的机载激光雷达,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获取森林群落样地高密度点云。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局部低密度点云数据,...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冠层结构为森林生态学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相比于固定翼有人机的机载激光雷达,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获取森林群落样地高密度点云。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局部低密度点云数据,影响了冠层结构参数提取的准确性。使用4块森林动态样地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利用航带分解方法分析各样地低密度样方成因;采用点云抽稀模拟算法计算并拟合偏差曲线,对比不同样地、参数和取样尺度间的点云密度对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根据偏差曲线计算各条件下保证参数提取准确性的最低点云密度。结果发现:1)低密度区域主要受地形或(和)近地面遥感设计规划的影响。地形复杂的测区(西双版纳和古田山样地),遥感规划难度大,整体难以获取高密度点云(在30点/m^(2)左右),容易在沟谷和高海拔处出现低密度样方。平坦测区(长白山两块样地)虽可获取高密度点云(均超过150点/m^(2)),但欠佳的遥感规划设计导致长白山1测区北部出现1hm^(2)低密度区域。2)冠层参数提取准确性随点云密度减少而迅速降低,呈负指数幂函数关系。这一变化趋势在不同参数和尺度间差异较大,但在各样地间无显著差异。3)根据偏差曲线拟合结果,点云密度达到16点/m^(2)可以实现5—20 m取样尺度下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度达95%。综上,为更好的将近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应注重外业遥感作业方案的合理性,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在源头把控数据质量;如果数据存在低密度点云的情况,应适当放宽取样尺度并慎重提取对点云密度较为敏感的冠层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点云密度 冠层结构参数 近地面遥感 森林动态样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分布特征及其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游婷 张华 +1 位作者 王海波 赵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5-850,共16页
本文利用2001~2017年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ERES卫星资料,探究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及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云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总云量及... 本文利用2001~2017年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ERES卫星资料,探究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及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云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总云量及其光学厚度整体呈由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且中高云量占主导地位。总云量整体呈-0.3%a^-1显著减少趋势,其中低云的贡献(-0.27%a^-1)最大;总云光学厚度为0~0.1 a^-1增加趋势,其中低云光学厚度(0.06 a^-1)和中低云光学厚度(0.03 a^-1)呈增加趋势,而中高云光学厚度(-0.08 a^-1)和高云光学厚度(-0.03 a^-1)呈减少趋势。模式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云的温度效应(Cloud Effect Temperature,CET)均为负值,表现为降温效应。低云、中低云、中高云和高云的年均CET值分别为-2.9℃、-2.7℃、-2.2℃和-1.7℃。其中,低云在华北平原降温可达-5℃;中低云和中高云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降温可达-7.8℃。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与近地表气温的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2004年前(后)近地表气温呈现下降(上升)趋势,不同类型云的CET在此期间呈下降(上升)趋势,表现为云的降温效应增强(减弱)与近地表气温下降(上升)相对应,体现了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4种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与近地表气温都呈正相关关系。特别地,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中高云量占主导地位,其CET与近地表气温的相关系数高达0.63。综上,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不同,但均呈正相关关系。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云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可以为定量研究云反馈对区域增暖的作用以及合理预估未来区域增暖情景提供必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云 近地表气温 中国中东部 云的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家俊 杨家红 邵学广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8-1224,1230,共8页
该文回顾了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的应用历程以及“近红外光谱分析+互联网”模式在烟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探讨了在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环境中,近红外光谱仪器设备存在的硬件差异以及常规化学计量学方法(算法)在建模、数据处... 该文回顾了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的应用历程以及“近红外光谱分析+互联网”模式在烟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探讨了在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环境中,近红外光谱仪器设备存在的硬件差异以及常规化学计量学方法(算法)在建模、数据处理存在的不足对近红外光谱的深度应用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近红外光谱分析云计算应用的解决思路。最后,对大数据时代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模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互联网 云计算 烟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偏振观测在恒星形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志维 江治波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6-329,共14页
近红外偏振是研究恒星形成的有效工具。该文介绍了近红外偏振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分几个方面介绍了近红外偏振在恒星形成研究中的应用。红外反射云能很好地示踪年轻星天体及分子外流,通过分析偏振矢量的方法确定红外反射云的偏振对称中心... 近红外偏振是研究恒星形成的有效工具。该文介绍了近红外偏振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分几个方面介绍了近红外偏振在恒星形成研究中的应用。红外反射云能很好地示踪年轻星天体及分子外流,通过分析偏振矢量的方法确定红外反射云的偏振对称中心,从而确定它的照亮源;偏振波长相关曲线包含了年轻星天体的星周物质的很多信息;年轻星的分子外流导致了红外反射云的形成,因此红外反射云的照亮源通常与年轻星天体成协,并是分子外流的驱动源;一些年轻星天体埋藏得很深,一般在近红外波段无法直接探测到,人们称之为深埋源,通过分析偏振矢量的方法可以找到深埋源;一般认为比较年轻的年轻星天体都是有尘埃盘的,尘埃盘的存在会导致它的偏振形态出现偏振盘,偏振盘可以用来研究尘埃盘;恒星形成区里成员星的偏振主要是由尘埃的二色性消光产生的,这样偏振方向会平行于致使尘埃排列的磁场的方向,从而能够揭示磁场的结构。最后进行了总结,并论述了中远红外偏振研究的优势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分子云 近红外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近红外珍稀木材鉴别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洪胜杰 顾玉琦 寿国忠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7年第1期214-217,221,共5页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珍稀木材已经趋向成熟,为了使近红外珍稀木材检测设备更加方便携带外出作业,针对时下市场占有率达81%的Android手机终端,提出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的移动近红外木材鉴别云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了设备到手机、到...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珍稀木材已经趋向成熟,为了使近红外珍稀木材检测设备更加方便携带外出作业,针对时下市场占有率达81%的Android手机终端,提出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的移动近红外木材鉴别云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了设备到手机、到云服务器的三层架构;重点研究基于Weka的珍稀木材最优判别模型,使用Java Web技术构建部署云服务器,详细阐述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中设备控制,信息呈现,服务器交互三个主要模块的实现。云端计算程序的部署很好地解决了手机计算能力弱、耗时久的问题,该系统为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的建立、云端部署与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ANDROID系统 云服务 JavaW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