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等基因导入系定位水稻抗稻曲病数量性状位点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34
1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1 位作者 罗利军 黎志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已构建的Lemont/TeqingRILs遗传连锁图谱上选择 14 6个分子标记 ,鉴定了 2 6 6个特青背景的近等基因导入系的图示基因型 ,结合两年田间稻曲病的自然鉴定结果 ,利用图示基因型重叠方法对抗稻曲病数量性状位点 (QTL)进行了初步定位。结... 在已构建的Lemont/TeqingRILs遗传连锁图谱上选择 14 6个分子标记 ,鉴定了 2 6 6个特青背景的近等基因导入系的图示基因型 ,结合两年田间稻曲病的自然鉴定结果 ,利用图示基因型重叠方法对抗稻曲病数量性状位点 (QTL)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表明 ,14 6个标记总的遗传图距为 2 2 2 7.6cM ,覆盖 95 .6 %的供体基因组 ,相邻标记平均为 15 .2cM。通过性状 -标记相关分析和图示基因型重叠 ,在第 10和第 12两条染色体上定位到 2个抗稻曲病QTL(QFsr10和QFsr12 ) ,其增强抗性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Lemont,加性效应分别为 3.38级和 3.3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导入系 数量性状位点 稻曲病 分子标记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F_1花粉不育性近等基因系导入片段的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文涛 曾瑞珍 +1 位作者 张泽民 张桂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9,共5页
选用 15 8个亲本间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 ,对 5 0个 F1 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的导入片段进行了分析。5 0个近等基因系中共检测出 2 6 0个导入片段 ,平均每个近等基因系有 5 .2个。其中 10 0个 F1 花粉不育基因所在的导入片段集中分布于第 ... 选用 15 8个亲本间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 ,对 5 0个 F1 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的导入片段进行了分析。5 0个近等基因系中共检测出 2 6 0个导入片段 ,平均每个近等基因系有 5 .2个。其中 10 0个 F1 花粉不育基因所在的导入片段集中分布于第 1、第 3和第 5染色体上 ,其余 16 0个非 F1 花粉不育基因所在的导入片段随机分布于各染色体上。统计分析表明 ,平均导入片段数和平均导入片段长度均随回交世代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BC3 代以后两者趋向稳定 ,导入片段数均少于 4个 ,导入片段长度均在 2 0 c 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入片段 近等基因系 花粉不育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近等基因导入系芽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其勇 朱从桦 +4 位作者 李星月 向运佳 杨晓蓉 符慧娟 张鸿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为筛选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并科学鉴定水稻抗旱性,本研究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质量体积比为5%、10%、15%、20%的PEG-6000溶液处理6份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进行芽期抗旱鉴定,研究模拟干旱对水稻育种材料芽期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探讨芽期抗... 为筛选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并科学鉴定水稻抗旱性,本研究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质量体积比为5%、10%、15%、20%的PEG-6000溶液处理6份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进行芽期抗旱鉴定,研究模拟干旱对水稻育种材料芽期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探讨芽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及筛选抗旱材料。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对种子发芽抑制作用较小,部分材料表现出促进效应;重度水分胁迫对种子发芽抑制作用明显;对发芽势抑制作用强于发芽率,根长、根干重、剩余种子干重、根芽比在水分胁迫下表现出增长效应,水分胁迫对种子萌发过程中芽的抑制作用强于根,并阻碍了物质的转运利用。相关性分析表明,储藏物质转化率抗旱系数与发芽指数抗旱系数等8个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总体而言,芽长抗旱系数与其他指标抗旱系数相关性强于根长抗旱系数。应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5818(川香29B/ASOMINORI//29B///29B)、川香29B、5819(川香29B/ASOMINDRI//29B///29B)(分别记作C2、C6、C3)综合D值排前三名,综合评价抗旱性较强。在20%PEG-6000溶液处理下,将D值与各指标抗旱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活力指数抗旱系数、根长抗旱系数、储藏物质转化率抗旱系数与D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78、0.85。综上,储藏物质转化率抗旱系数、活力指数抗旱系数与多数指标抗旱系数显著相关,且与D值显著正相关,储藏物质转化率可作为芽期抗旱性鉴定一级指标,活力指数和D值可作为鉴定二级指标,应用于水稻材料、品种等于芽期进行快速、准确抗旱性鉴定。应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得到抗旱性较强的材料为C2、C6、C3,可进一步应用于抗旱育种,以选育抗旱性品种,并进一步开展抗旱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等基因导入系 抗旱指标 抗旱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苗期根系形态、叶片生理生化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其勇 朱从桦 +4 位作者 李星月 易军 武丙琳 符慧娟 张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8-248,共11页
为减少材料遗传背景差异,快速鉴定水稻抗旱性和筛选鉴定指标,以籼稻川香29B近等基因系及其轮回亲本川香29B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内于苗期采用反复干旱法进行干旱胁迫,测定苗期物质变化、形态指标、根系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 为减少材料遗传背景差异,快速鉴定水稻抗旱性和筛选鉴定指标,以籼稻川香29B近等基因系及其轮回亲本川香29B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内于苗期采用反复干旱法进行干旱胁迫,测定苗期物质变化、形态指标、根系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抗旱鉴定指标。结果表明:苗期反复干旱胁迫导致6份供试材料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分别增加25.59%、45.60%(P<0.05),叶片中类胡萝卜素、丙二醛、脱落酸和乙烯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提高29.17%、6.03%、25.25%、40.74%(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值提高9.77%,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吡咯碄-5-羧酸合成酶、鸟氨酸转氨酶和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平均值分别增加11.81%、37.43%、25.91%、32.65%、31.46%、29.07%(P<0.05),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片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的平均值分别下降14.22%、9.00%、18.79%、55.32%、31.04%、19.29%、34.79%(P<0.05);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C1)的第1次干旱存活率、第2次干旱存活率和反复干旱存活率分别为90.86%、82.86%、86.86%,均为最高,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C3)和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川香29B(C4)的反复干旱存活率分别为71.51%、72.72%,均显著低于其他4份材料。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表明,根表面积、总根长及叶片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的相对值可作为水稻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苗期反复干旱存活率可直接鉴定水稻苗期抗旱性。基于反复干旱存活率,川香29B/ASOMINORI//川香29B///川香29B(C1)苗期抗旱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导入系 抗旱性 苗期 根系形态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优质籼稻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鸿 朱从桦 +3 位作者 李星月 李奇勇 杨文钰 任光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4-873,共10页
采用大棚盆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优质籼稻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叶片光合速率、穗部性状、谷粒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干旱胁迫下上述各项指标降幅与其抗旱能力的相关性,以期筛选出抗旱材料和耐旱鉴定指标。... 采用大棚盆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优质籼稻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叶片光合速率、穗部性状、谷粒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干旱胁迫下上述各项指标降幅与其抗旱能力的相关性,以期筛选出抗旱材料和耐旱鉴定指标。结果表明:秧苗返青至成熟期,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剧,供试材料叶片净光合速率、穗长、穗颈节长、谷粒长、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指数均呈现降低趋势,关键生育期推迟;T1和T5处理中各供试材料的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T2、T3和T4处理中,与其他材料相比,C2和C3的净光合速率、一次枝梗数、单株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T3和T4处理中水稻抗旱指数与穗长和穗颈节长的降幅呈正相关,与单株有效穗、结实率、水分利用率的降幅呈显著负相关。C2和C3抗旱指数明显高于其他4个材料,且在水分胁迫下能保持较高产量。综上所述,筛选耐旱材料时,秧苗返青至成熟期水分胁迫程度控制为T3(0~30cm土壤水势-0.040^-0.045 Mpa)或T4(0~30 cm土壤水势-0.060^-0.065 Mpa),同时,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幅应作为首要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近等位基因导入系 水分胁迫 净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哲 侯立白 +3 位作者 李运朝 崔四平 马春红 贾银锁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71-74,共4页
从遗传基因角度阐述了关键性种质资源与高效育种的关系,并介绍了矮败小麦的创制过程以及应用价值。详细阐述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理论和具体技术路线,对矮败小麦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 小麦 矮败育种 轮回选择 分子育种协作网 近等基因导入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lycine max(L.)]成熟期近等基因系导入片段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魏金鹏 鄂文弟 +3 位作者 刘章雄 关荣霞 常汝镇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3-241,共9页
选择243个多态性SSR标记,分析轮回亲本Harosoy及23个携带大豆4个不同成熟期基因的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NIL),共检测出导入片段266个,平均每个NIL有导入片段11.6个。其中由携带E1基因的NIL检测出导入片段150个,主要集中在第6... 选择243个多态性SSR标记,分析轮回亲本Harosoy及23个携带大豆4个不同成熟期基因的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NIL),共检测出导入片段266个,平均每个NIL有导入片段11.6个。其中由携带E1基因的NIL检测出导入片段150个,主要集中在第6号染色体;由携带E2、e3和E5基因的NIL各检测出导入片段55个、49个和73个,分别集中在第20号、第12号和第20号染色体,根据NIL的SSR分析结果聚类,具有相同熟期基因的NILs趋向聚在一起。通过对导入片段进行分析,推测E1基因与第6号染色体的satt643~sat_312区间及第11号染色体的sat_095位点相关,E2和E5基因与第20号染色体的satt587~satt496区间相关,e3与第12号染色体的satt317~satt181区间相关。结果表明,利用近等基因系不仅验证了已知E1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间,发现了一个新的标记位点与E1相关,还鉴定出与E2、e3和E5基因相关的标记,明确了轮回亲本中成熟期基因所在导入片段大小及其位置,为成熟期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近等基因系 导入片段 成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