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原位激振试验的高速铁路路基动力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长卫 岳茂 +3 位作者 张良 苏珂 蔡德钩 张先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0,共8页
高速铁路路基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十分关键,原位激振试验对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具有独特优势。依托京雄城际铁路固安东站工点开展原位激振试验,对路基结构随激振频率、扭力变化下动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开展扫频试验,用... 高速铁路路基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十分关键,原位激振试验对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具有独特优势。依托京雄城际铁路固安东站工点开展原位激振试验,对路基结构随激振频率、扭力变化下动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开展扫频试验,用于关注路基不同位置处自振频率、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的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度峰值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同种扭力工况下,加速度峰值随频率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随着激振频率增加,水平方向上加速度峰值由随扭力的增加而递增逐渐演变为递减的趋势;以衰减程度90%为标准,路基表面动力影响范围主要在1 m以内;动应力随垂直深度的增加逐渐衰减,影响范围主要位于2.9 m以内;随着水平及垂直距离的增加,自振频率与动剪切模量比逐渐增大,而阻尼比逐渐减小。根据路基动力响应特征及扫频试验结果,推测此段路基自振频率位于16 Hz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原位激振试验 加速度 动应力 自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水体DOM组成及其水质关联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郑珊珊 刘东萍 +3 位作者 谢晓琳 钱锋 于会彬 宋永会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1026,共11页
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水体,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光谱特征和来源;采用二维相关光谱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OM组分变化及其与水质指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体DOM受内源和外... 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水体,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光谱特征和来源;采用二维相关光谱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OM组分变化及其与水质指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体DOM受内源和外源共同作用,腐殖化特征明显,蛋白质组分含量较低.PARAFAC共识别出微生物代谢产物(C1)、类富里酸(C2和C4)、类胡敏酸(C3)和类色氨酸(C5)等5种组分,其中C1组分含量最高(41.37%);DOM来源、组成、转化与保护区内水生动、植物生长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过程紧密相关,采用2D-COS表征沿水流方向DOM组分的变化顺序为:C4→C2→C3→C1→C5,类富里酸(C2和C4)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类色氨酸,类色氨酸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C1、C5组分与CODMn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具有同源性,主要来源于藻类生长死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物.DOM来源和组成对水环境因子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DOM主要通过腐殖化程度直接影响水质状态,影响权重为46.17%;DOM组分C2和C3间接影响水质状态,影响权重为17.59%.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水体DOM组成与水环境因子响应机制的研究,可为自然保护区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结构方程模型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在冷鲜畜禽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敬瑶 吕辛梦 +8 位作者 周志 熊光权 汪兰 吴文锦 石柳 刘斌 黄云 钟雪芬 钱磊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5-414,共10页
2023年我国畜禽肉产量达2456万吨,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其易腐败,保质期短,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目前,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是冷鲜畜禽肉制品保鲜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非热物理技术(气调包装、辐照、高压电场和冰温)和天然抗菌剂... 2023年我国畜禽肉产量达2456万吨,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其易腐败,保质期短,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目前,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是冷鲜畜禽肉制品保鲜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非热物理技术(气调包装、辐照、高压电场和冰温)和天然抗菌剂(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的抑菌机理,及在冷鲜畜禽肉制品中的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综合保鲜技术对冷鲜畜禽肉制品的保鲜应用效果,并对智能保鲜在冷鲜畜禽肉制品的应用做出展望,以期为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在冷鲜畜禽肉制品中的保鲜提供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畜禽肉制品 非热物理技术 天然抗菌剂 联合技术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杉木半天然林树干环剥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少杰 严铭海 +4 位作者 黄清麟 彭文成 廖立国 黄士绮 宋磊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96-3005,共10页
为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杉木半天然林树干环剥16个月后效果,探索人工林快速转型天然林生态修复技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3片32年生杉木半天然林为试验林分,环剥林分内所有杉木人工林木(除对照样地外),... 为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杉木半天然林树干环剥16个月后效果,探索人工林快速转型天然林生态修复技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3片32年生杉木半天然林为试验林分,环剥林分内所有杉木人工林木(除对照样地外),采用主要测树因子、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标分析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片半天然林树干环剥16个月后90%杉木人工林木枯死变为枯立木。环剥后的林分乔木层和灌木层活立木主体均由环剥前杉木半天然林中的乡土树种天然更新林木组成,乔木层进界木分别为128株/hm、220株/hm^(2)和85株/hm^(2),灌木层进界木分别为416株/hm^(2)、115株/hm^(2)和115株/hm^(2);树干环剥作业未造成乔木层天然林木损伤或枯死,造成灌木层天然林木损伤或枯死较少。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分别为82、77和56,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5.68、5.27和5.07,杉木人工林木重要值小于10%,天然更新乡土树种中常绿乔木树种重要值分别为69.0%、67.9%和68.3%;灌木层树种丰富度分别为169、112和99,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4.84、5.36和5.63,其中常绿乔木树种重要值分别为42.0%、54.8%和62.8%。杉木人工林木树干环剥16个月后,杉木半天然林已成功转型为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天然林,转型后的天然林树种多样性极其丰富、含有相当数量珍贵或高价值树种,是海南热带雨林人工林转型为天然林的典型案例。树干环剥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将具备条件的人工林快速转型为天然林的重要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环剥 杉木半天然林 人工林转型天然林 树种组成与多样性 生态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激励下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橇座的振动能量传递特性
5
作者 王逢德 马云腾 +3 位作者 葛新灿 吕莉莉 刘冰 肖文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3,共9页
为探究振动能量在压缩机橇座中的传递特性,降低振动控制成本,将结构声强法应用于橇装往复式压缩机振动控制研究领域。综合运用自编程序与有限元工具建立压缩机橇座结构声强场分析模型,结合数据可视化技术,提出橇座结构声强分析及可视化... 为探究振动能量在压缩机橇座中的传递特性,降低振动控制成本,将结构声强法应用于橇装往复式压缩机振动控制研究领域。综合运用自编程序与有限元工具建立压缩机橇座结构声强场分析模型,结合数据可视化技术,提出橇座结构声强分析及可视化方法;应用该方法求解并可视化橇座的结构声强场,研究橇座中振动能量的传递特性以及机械能与结构声强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压缩机振动能量主要转化为橇座的应变能,振动能量主要通过型钢的腹板沿着压缩机轴向传递,振源间的耦合作用会降低振动能量的传递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 稳态激励 橇座 结构声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自然激励技术提取自由衰减振动信号的桥梁船撞报警研究
6
作者 苏彬建 张欣 +2 位作者 魏斌 许肇峰 张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7-308,共12页
一般采用振动阈值算法和振动时域特征向量算法难以从船舶撞击状态下桥梁的振动加速度实测数据中识别出船撞信号。为解决采用加速度实测数据进行桥梁船撞异常报警,存在阈值设定不同、信号类型识别困难、识别结果易受环境噪声影响的问题... 一般采用振动阈值算法和振动时域特征向量算法难以从船舶撞击状态下桥梁的振动加速度实测数据中识别出船撞信号。为解决采用加速度实测数据进行桥梁船撞异常报警,存在阈值设定不同、信号类型识别困难、识别结果易受环境噪声影响的问题。研究采用自然激励技术提取加速度自由振动衰减响应信号进行桥梁船撞报警的方法。首先,采用滑动窗算法对加速度实测数据进行截取得到对应的加速度子序列。接着,采用自然激励技术对加速度子序列进行振动响应曲线提取,并利用希尔伯特变化提取振动响应信号的包络,再对包络线进行衰减函数判断,通过衰减函数判定信号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状态下的马氏距离均值比,利用肖维勒方法对不同桥墩顶处加速度振动响应的马氏距离均值比的异常值进行判断,通过出现异常值的时间和大小来判断船撞时刻。最后,以九江大桥两次船撞桥事件的加速度实测数据为例,分析了不同墩顶位置处的加速度振动衰减信号和不同状态下的马氏距离均值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出船撞时刻,能够有效进行船撞报警,克服了一般基于振动时域参数特征向量算法难以识别的缺点。同时,该算法通过冲击振动衰减特性,进行衰减函数判断,解决了一般桥梁船撞算法存在信号类型识别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船撞报警 自然激励技术 马氏距离均值比 自由衰减 包络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三元组网络攻击本体半自动化构建方法
7
作者 王丽 李华 +2 位作者 刘玉林 张培龙 李明月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6-973,共8页
网络攻击对信息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方面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针对现有网络攻击本体构建方法过度依赖领域专家且无法全面提取关键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网络攻击本体半自动化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非... 网络攻击对信息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方面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针对现有网络攻击本体构建方法过度依赖领域专家且无法全面提取关键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网络攻击本体半自动化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非结构化网络攻击文本通过段落拆分方法拆分为简单句,从而降低数据处理难度并减少信息丢失;设计三种类型的三元组以捕捉网络攻击的方式、目的、特征和后果等关键信息;以及基于这些三元组手工构建网络攻击本体.在评估本文方法时,不仅考虑常规的准确性指标,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全面性评估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在减少领域专家依赖的同时,自动提取更全面准确的关键信息,有效提升本体质量.这为网络攻击本体的半自动化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攻击 半自动化本体构建 自然语言处理 三元组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维地震属性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天然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8
作者 童姜楠 王峰 +5 位作者 张枫 侯伟 李忠百 季亮 姜亚南 孙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234,共13页
【背景】天然裂缝既是深部煤层气游离气主要储集空间,也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在深部高压状态下天然裂缝可以提高地层的孔隙率和渗透率,对煤层渗透性有“放大”的效果,精细刻画其平面展布规律对深部煤层气开发至关重要。【目的和方法】... 【背景】天然裂缝既是深部煤层气游离气主要储集空间,也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在深部高压状态下天然裂缝可以提高地层的孔隙率和渗透率,对煤层渗透性有“放大”的效果,精细刻画其平面展布规律对深部煤层气开发至关重要。【目的和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石炭系本溪组8号煤为研究对象,应用“两宽一高”三维地震资料,通过OVT域处理,获得时间、空间(三维坐标)、偏移距(或炮检距)和方位角五维地震数据,开展叠前方位各向异性属性提取预测裂缝。【结果和结论】建立了椭圆拟合与方位统计相结合的五维地震解释技术流程,揭示了研究区发育燕山期近EW/NEE向与喜马拉雅期近SN/NNE向的共轭裂缝系统。通过与成像测井、阵列声波测井及压裂施工曲线的多源数据验证,证实方位统计法在裂缝方向(符合率89%)和发育程度(预测准确率88.5%)预测方面具有更高可靠性。研究成果成功指导了水平井部署优化,为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相关方法可推广至其他深部煤岩含气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天然裂缝 “两宽一高”地震 地震属性 OVT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 大宁–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WM-CRITIC-TOPSIS模型的新疆典型自然景观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芳蕾 张磊 翟富祥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2021年我国启动了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保护的目标,利用天地一体化技术进行自然景观识别,文章构建了EWM-CRITIC-TOPSIS模型对新疆15类460处典型自然景观进行评价。... 2021年我国启动了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保护的目标,利用天地一体化技术进行自然景观识别,文章构建了EWM-CRITIC-TOPSIS模型对新疆15类460处典型自然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相比传统的多指标评价方法,EWM-CRITIC-TOPSIS模型减轻了单一赋权法的局限性,综合考虑了各项评价指标,在景观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②分类别进行景观评估,地质地貌景观中Ⅰ,Ⅱ,Ⅲ,Ⅳ级占比分别为2.9%,30.5%,44.7%,21.9%;陆地生物景观中Ⅰ,Ⅱ,Ⅲ,Ⅳ级占比分别为1.7%,24.6%,40.0%,33.7%;Ⅰ,Ⅱ,Ⅲ,Ⅳ级湿地景观占比分别为12.2%,26.7%,52.2%,8.9%。研究可为新疆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自然景观调查 景观评价 熵权法 CRITIC赋权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铁单趾弹簧扣件弹条异常断裂原因
10
作者 梁进学 那兵 +3 位作者 涂小毅 陈晨 范浩 王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6,共6页
针对武汉地铁7号线某些区段出现单趾弹簧扣件弹条断裂现象,根据现场调研情况选取典型断裂弹条作为样品,检测了弹条材料化学成分和硬度,通过室内和室外试验测试了扣件性能、弹条模态、弹条动力学性能及轨道结构动力性能,分析弹条断裂原... 针对武汉地铁7号线某些区段出现单趾弹簧扣件弹条断裂现象,根据现场调研情况选取典型断裂弹条作为样品,检测了弹条材料化学成分和硬度,通过室内和室外试验测试了扣件性能、弹条模态、弹条动力学性能及轨道结构动力性能,分析弹条断裂原因。结果表明:单趾弹条及扣件其他零部件均无明显异常,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满足要求;由于现场钢轨存在波磨,列车通过时产生轮轨异常激励,其激励频率范围与弹条第2阶固有频率范围接近,引发弹条共振,共振时弹条直线段和大圆弧同向振动,在小圆弧和直线段过渡位置产生异常载荷,进而产生裂纹,最终导致弹条断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单趾弹条 共振 试验研究 固有频率 波磨 激励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氢的成因分布及勘探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方朋 徐学敏 +6 位作者 沈斌 吴嘉 曾文人 陈泽亚 金霄 曲泽宁 翟佳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41-3255,共15页
地质体中自然形成并储存的天然氢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被视为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对全球能源转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无论是在来源方面,还是在运聚过程上,全球对“氢气系统”的认识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 地质体中自然形成并储存的天然氢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被视为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对全球能源转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无论是在来源方面,还是在运聚过程上,全球对“氢气系统”的认识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剖析水-岩反应、地球深部脱气、水的辐射分解、沉积有机物热解以及微生物活动等五种机制说明了天然氢的成因。其中,基于含铁矿物的水-岩反应和地球深部脱气可能是地壳中天然氢规模性产生的普遍途径。总结了天然氢在地下及地表的分布特征及潜在来源,并初步探讨了天然氢在地质体中运聚和耗散过程,认为氢气在地质固体及流体中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揭示氢气成藏机制的关键问题。基于当前用于天然氢勘探的地球物理技术、遥感技术以及地球化学技术阐述了天然氢勘探技术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利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浅表进行氢气调查的过程。提出了通过有效的检测和监测技术、完善的指标体系以及合理的评估方法对地表氢气渗漏进行调查是现阶段天然氢勘探的重点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氢 地质成因 分布特征 地表渗漏 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巡护与监测技术应用进展及思考
12
作者 孟永攀 王菲菲 +1 位作者 张卫杰 张波 《绿色科技》 2025年第7期151-155,共5页
本文综述了自然保护区巡护与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传统巡护监测、网格化管理、遥感监测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如红外相机、无人机及“北斗+高分”技术。研究表明:巡护与监测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评估生态环境、监管人类活动等方面... 本文综述了自然保护区巡护与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传统巡护监测、网格化管理、遥感监测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如红外相机、无人机及“北斗+高分”技术。研究表明:巡护与监测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评估生态环境、监管人类活动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但仍面临协调性和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建议保护区应结合实际优化巡护策略,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发展物联网监测系统,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并探索创新技术,提升巡护监测的智能化水平,以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巡护与监测技术 应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KF和稀疏约束的激励和响应估计
13
作者 彭珍瑞 董琪 王启栋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1-650,共10页
针对使用加速度测量响应进行激励和响应估计时发生低频漂移的问题,提出基于DKF(dual Kalman filter)和稀疏约束的激励和响应估计的方法.首先根据状态空间模型建立DKF算法,将激励和状态估计分开进行;然后考虑到激励的稀疏性和测量噪声的... 针对使用加速度测量响应进行激励和响应估计时发生低频漂移的问题,提出基于DKF(dual Kalman filter)和稀疏约束的激励和响应估计的方法.首先根据状态空间模型建立DKF算法,将激励和状态估计分开进行;然后考虑到激励的稀疏性和测量噪声的不确定性,根据压缩感知CS(compressive sensing)理论建立激励估计的不等式约束优化模型,利用伪测量PM(pseudo measurement)技术求解该优化问题,得到更新后的激励,进而利用模态叠加法重构各类型响应;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简支梁试验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加速度传感器并置时,本文方法能够得到激励的稀疏解,通过对比激励、位移的时程曲线和频谱图发现,激励和位移的低频分量受到有效抑制,且对噪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在两个激励作用下依然能够保持激励的稀疏性.当加速度传感器非并置时,无法估计完整的空间稀疏激励,但是依然可以估计未知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和响应估计 DKF算法 压缩感知 伪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掺氢对管线压缩机轴端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夏永波 欧阳欣 +2 位作者 程磊 李志刚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196,共11页
为探究天然气掺氢对管线压缩机轴端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的三自由度多频扰动非定常计算流体力学摄动数值预测方法,通过实验和数值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该方法研究了10种扰动频率、4种掺氢比和3种... 为探究天然气掺氢对管线压缩机轴端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的三自由度多频扰动非定常计算流体力学摄动数值预测方法,通过实验和数值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该方法研究了10种扰动频率、4种掺氢比和3种进口压力对干气密封动力学特性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预测干气密封受轴向和角向多频率扰动时的动力学特性系数;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大,气膜轴向阻尼和角向直接阻尼呈抛物线趋势减小,表明气膜在高频扰动下易失稳;随着掺氢比的增加,气膜轴向刚度和角向直接刚度分别减小了7.81%~12.19%、6.66%~14.05%,轴向阻尼和角向直接阻尼变化较小(<5%),表明天然气掺氢降低了气膜抵抗外界轴向和角向扰动的能力,但对气膜恢复平衡稳定的能力影响较小;增加进口压力会提高各动力学特性系数,有利于干气密封形成稳定气膜。研究可为掺氢条件下天然气管线压缩机轴端干气密封的可靠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密封 天然气掺氢 多频扰动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镁诱导仓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
15
作者 沈丘月 刘娜娜 +2 位作者 刘黎黎 姜玉武 侯新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5,共6页
目的无镁细胞外液建立癫痫放电模型,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仓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采用生后1~2 d新生叙利亚仓鼠,分离大脑皮质培养原代神经元培养至第12天,分别予有镁细胞外液(有镁组)和无镁细胞外液(无镁组)孵育3 ... 目的无镁细胞外液建立癫痫放电模型,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仓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采用生后1~2 d新生叙利亚仓鼠,分离大脑皮质培养原代神经元培养至第12天,分别予有镁细胞外液(有镁组)和无镁细胞外液(无镁组)孵育3 h,3 h后均更换为正常孵育液继续培养24 h。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电压钳模式下记录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电流钳模式下记录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EPSP)。结果与有镁组相比,无镁组仓鼠原代皮质神经元EPSC[(124.38±75.15)Hz vs.(33.93±22.32)Hz,P<0.001]及EPSP[(37.05±38.37)Hz vs.(5.63±9.52)Hz,P<0.01]的频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EPSC及EPSP的振幅、曲线下面积和半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镁处理后仓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兴奋性升高,仓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可用于构建癫痫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叙利亚仓鼠 大脑皮质 皮质兴奋性 神经元 膜片钳技术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激发的瞬态、稳态响应与测井方法集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建国 刘少龙 沈永进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4-706,共13页
研究井中激发的瞬态响应时需结合井内、外瞬态物理场的传播、扩散过程和探头的综合响应。发射探头能同时激发声、电、磁3种瞬态物理场,采用多种探头同时接收可获得地层的多个物理参数,实现测井方法集成。压电管和压电片激发瞬态振动瞬... 研究井中激发的瞬态响应时需结合井内、外瞬态物理场的传播、扩散过程和探头的综合响应。发射探头能同时激发声、电、磁3种瞬态物理场,采用多种探头同时接收可获得地层的多个物理参数,实现测井方法集成。压电管和压电片激发瞬态振动瞬间同时激发同频谱的瞬变电磁场;带磁芯的线圈在其电流导通、关断瞬间激发瞬变电磁场时,磁芯磁致伸缩变形同时激发振动,振动和瞬变电磁在井和地层中分别根据声和电磁的规律传播、扩散。在井中对瞬态电磁场和声场同时测量可实现电阻率和声波测井。利用圆柱形井壁对径向传播声波的无数次反射形成的固有频率,采用共振响应的方式进行大功率激发,使能量有效地穿过井壁进入地层,可实现远距离探测。进一步加大激发功率,瞬态强磁场激发砂岩孔隙流体的核磁共振,强振动激发震电效应,在井中用高灵敏度探头接收可实现核磁和震电测量。采用稳态大功率超声激发高通量中子可实现中子、密度测井,再利用其导通和关断瞬间激发的瞬态响应进行声波和电阻率测井,最后实现测井原理集成的终极目标——声电磁核组合,这种集成方法可应用于裸眼井和套管井测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原理 集成 激发源 多物理场 瞬态响应 共振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级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编制框架与实践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玲 刘涛 +2 位作者 李祖慧 鄞巧梅 陈飞燕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39,共9页
在梳理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的特征以及市、区两个空间层次规划编制侧重点的基础上,构建市—区传导体系下的区级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编制框架,即通过“传导—落实”“传导—细化”“传导—创新”3种路径落实“底图底数—目标... 在梳理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的特征以及市、区两个空间层次规划编制侧重点的基础上,构建市—区传导体系下的区级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编制框架,即通过“传导—落实”“传导—细化”“传导—创新”3种路径落实“底图底数—目标战略—空间布局—支撑体系”4大板块的规划内容,并以深圳市南山区湿地保护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区级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规划 市区传导 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编制技术 湿地 深圳市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技术对原儿茶酸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晨雨 陈成诚 +6 位作者 甘宇鑫 张平平 王峰星 王月霞 刘常金 熊勇 江慎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2-1772,共11页
植物多酚被称作人类健康的“第7类营养素”,在医药、食品和营养保健等多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红心猕猴桃果皮(RKP)中多酚含量丰富,是提取植物多酚的优良原料,但常被视为加工废料遭弃用。该研究拟通过脉冲超声(PU)辅助天然深共晶溶剂(NAD... 植物多酚被称作人类健康的“第7类营养素”,在医药、食品和营养保健等多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红心猕猴桃果皮(RKP)中多酚含量丰富,是提取植物多酚的优良原料,但常被视为加工废料遭弃用。该研究拟通过脉冲超声(PU)辅助天然深共晶溶剂(NADES)提取RKP多酚,并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探究RKP中重点多酚—原儿茶酸(PCA)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功效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ADES对RKP多酚的提取率显著高于常规溶剂(如水或乙醇)。在超声功率400 W、料液比1﹕40(g·mL^(-1))、温度70℃、提取20 min及含水率20%(ω/ω)条件下,所筛选的6种NADES溶剂中,氯化胆碱-乙二醇组合提取率最高(29.84 mg GAE/g DW)。光谱实验结果表明,PCA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率最高可达94.39%。PCA能够显著延长LDL氧化过程中共轭二烯(CD)生成的延滞时间及达到峰值时间,有效抑制脂质氧化过程中脂褐素及总荧光产物生成,减少LDL氧化过程中色氨酸(Trp)及赖氨酸(Lys)残基的氧化修饰,显示出对LDL氧化极强的抑制效果。多光谱法对PCA与BSA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且只有一个结合位点,疏水作用力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相互作用后酪氨酸(Tyr)周围微环境几乎不发生改变,而Trp周围微环境极性降低、疏水性增加;三维荧光光谱进一步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由此引起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综合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实验结果,PCA与BSA相互作用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该研究为开发RKP及PC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技术 红心猕猴桃果皮 天然低共融溶剂 原儿茶酸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威胁技战术情报自动化识别提取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丰瑞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2,共22页
当今网络威胁不断涌现,网络威胁技战术情报能够多维度挖掘网络恶意活动,细粒度展示网络安全态势,全方位刻画网络攻击行为。目前对于网络威胁技战术情报自动化识别提取任务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缺乏系统化梳理。基于传统自然语言处理、机器... 当今网络威胁不断涌现,网络威胁技战术情报能够多维度挖掘网络恶意活动,细粒度展示网络安全态势,全方位刻画网络攻击行为。目前对于网络威胁技战术情报自动化识别提取任务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缺乏系统化梳理。基于传统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大语言模型三种研究思路,深入分析了相关研究进展,对应信息抽取、文本分类、文本生成三类任务,概括了一般识别提取流程框架,明确了非结构化文本、网络威胁技战术情报范围,细化了每种技术方法的处理分析实践流程及创新方向,并基于现有研究工作,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为读者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领域研究水平提升提供了文献综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威胁情报 网络威胁技战术情报(TTPs) 深度学习 大语言模型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温室气体甲烷逸散特征与量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长俊 张洋 +3 位作者 贾文龙 贾平杨 张财功 陈宇恒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26-4834,共9页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接收站内有大量的法兰、阀门、开口管、连接件等设备,设备内输送的LNG介质与外界环境温差大,其密封点处容易发生老化变形而引发甲烷泄漏,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国内外缺少对LNG接收站设备甲烷...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接收站内有大量的法兰、阀门、开口管、连接件等设备,设备内输送的LNG介质与外界环境温差大,其密封点处容易发生老化变形而引发甲烷泄漏,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国内外缺少对LNG接收站设备甲烷逸散浓度与甲烷逸散速率检测及排放量的核算方法,难以准确地对LNG接收站甲烷逸散排放量进行核算。研究对LNG接收站高压泵区、管廊区、罐区等12个检测区域,3243个设备的甲烷逸散浓度进行检测,明确了4类设备及12个区域的泄漏概率,量化了甲烷排放速率,构建了甲烷排放因子,修正了将甲烷逸散浓度换算为甲烷逸散速率的相关方程。结果显示,LNG接收站检测到252个泄漏点,占设备数总量的8%,主要集中在蒸发气(Boil Off Gas,BOG)压缩区、卸船区、高压泵区和罐区。LNG接收站场总排放量为5756.21 kg/a,其中1.17%的设备贡献了约89%的排放量。相较于天然气输气站和压气站,LNG接收站的泄漏概率更大。研究成果为量化LNG接收站设备密封点排放总量及甲烷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甲烷泄漏 逸散浓度 排放速率 换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