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ural Bond Orbital(NBO)Population Analysis,First Order Hyperpolarizabilities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Cyclohexanone
1
作者 Rubarani P.Gangadharan S.Sampath Krishna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6-1511,共6页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yclohexanone was calculated by the B3LYP density functional model with 6-31G(d,p)and 6-311++G(d,p)basis set by Gaussian program.The results from natural bond orbital(NBO)analysis have been ...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yclohexanone was calculated by the B3LYP density functional model with 6-31G(d,p)and 6-311++G(d,p)basis set by Gaussian program.The results from natural bond orbital(NBO)analysis have been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hybridization of atoms an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title molecule.The electron density based local reactivity descriptors such as Fukui functions were calculated.The dipole moment(μ)and polarizability(α),anisotropy polarizability(Δα)and first order hyperpolarizability(βtot)of the molecule have been reported.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title compound were calcul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natural bond orbital(nbo)Analysis HYPERPOLARIZ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Ni(Pht)(Medpq)(H_2O)_3]_n的水热合成、表征及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黄艳菊 倪良 +1 位作者 王蕾 朱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7-161,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配合物[Ni(Pht)(Medpq)(H2O)3]n(1)(Pht=phthalic acid,Medpq=2-methyldipyrido[3,2-f∶2′,3′-h]quinoxalin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和理论计算。在晶体中,Ni(Ⅱ...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配合物[Ni(Pht)(Medpq)(H2O)3]n(1)(Pht=phthalic acid,Medpq=2-methyldipyrido[3,2-f∶2′,3′-h]quinoxalin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和理论计算。在晶体中,Ni(Ⅱ)与来自于Medpq分子上的2个氮原子,邻苯二甲酸上的1个氧原子及来自于3个不同的配位水分子上的3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整个晶体由Pht-Ni-Medpq单元组成零维结构。应用Guassian03W程序,在HF/LANL2DZ水平上对标题化合物的自然键轨道(NBO)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Ⅱ)与配位原子间的价键类型都属于共价键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 晶体结构 水热合成 镍(Ⅱ)配合物 自然键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MO和NBO的定域性和作用能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向文 包鹏 虞忠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分析苯并分子C12H6的垂直共振能(VRE),建立了定域片断分子轨道(LFMO)和自然键轨道(NBO)两种基组,并在两种基组之上进行NBO能量分析和Morokum a能量分解.在NBO能量分析中,两种基组的VRE都是稳定的;而在Morokum a能量分解中,VRE的稳定... 为分析苯并分子C12H6的垂直共振能(VRE),建立了定域片断分子轨道(LFMO)和自然键轨道(NBO)两种基组,并在两种基组之上进行NBO能量分析和Morokum a能量分解.在NBO能量分析中,两种基组的VRE都是稳定的;而在Morokum a能量分解中,VRE的稳定性取决于基组.在NBO能量分析中,Fock矩阵的一次性对角化忽视了σ体系和π体系之间的电子耦合作用.故NBO基组和NBO能量分析方法在计算VRE时似乎都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键轨道 定域片断分子轨道 一次性对角化 Morokuma能量分解 垂直共振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肉桂酸和甲基联吡啶喹喔啉配体构筑的双核铅(Ⅱ)的配合物的水热合成、表征及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英文)
4
作者 方燕 王蕾 +1 位作者 倪良 姚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51-1556,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双核铅(Ⅱ)配合物[Pb2(CA)4(Medpq)2](HCA=cinnamic acid,Medpq=2-methyldipyrido[3,2-f∶2,3′-h]quinoxalin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热重表征、荧光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和...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双核铅(Ⅱ)配合物[Pb2(CA)4(Medpq)2](HCA=cinnamic acid,Medpq=2-methyldipyrido[3,2-f∶2,3′-h]quinoxalin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热重表征、荧光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和理论计算。标题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在晶体中,铅与来自Medpq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3个肉桂酸配体的5个氧原子形成七配位。应用Gaussian 03程序,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结果表明Pb(Ⅱ)与配位原子间的价键类型都属于共价键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 Pb(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肉桂酸 自然键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被引量:5
5
作者 谢湖均 胡晓环 +2 位作者 邵爽 雷群芳 宣贵达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2,共5页
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1-取代-2-氨基苯并咪唑衍生物氧化代谢产生的具有强毒性的不稳定中间体.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得到了8种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衍生物的电子结构性质.结果表明,取代基团的引入使... 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1-取代-2-氨基苯并咪唑衍生物氧化代谢产生的具有强毒性的不稳定中间体.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得到了8种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衍生物的电子结构性质.结果表明,取代基团的引入使咪唑环上C-N键长发生明显改变,N原子上负电荷减少;取代基团的引入对偶极矩、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合能、化学势、电负性和亲电性等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这些电子结构性质与化合物的毒性息息相关.通过计算得到了吸收光谱数据,取代基团的引入使垂直激发能变大,谐振子强度明显减小,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量子化学结果为1-取代-2-氨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氧化代谢实验研究和毒性机理揭示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衍生物 密度泛函理论 能量分析 自然键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及第一三重激发态结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云清 胡启山 +1 位作者 胡文 刘柳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2-578,共7页
在B3LYP/6-311++G(d,p)水平对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及第一三重激发态进行了结构优化、频率计算和自然键轨道(Natural Bond Orbital,NBO)分析.在MP2/6-311++G(d,p)//B3LYP/6-311++G(d,p)水平比较了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的能量.反式白藜芦醇... 在B3LYP/6-311++G(d,p)水平对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及第一三重激发态进行了结构优化、频率计算和自然键轨道(Natural Bond Orbital,NBO)分析.在MP2/6-311++G(d,p)//B3LYP/6-311++G(d,p)水平比较了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的能量.反式白藜芦醇整个分子呈平面结构,顺式白藜芦醇两苯环之间存在约30o扭角.第一三重激发态中两苯环几乎处于互相垂直的关系,C7-H5与C8-H6键也是几乎互相垂直的关系.顺式和反式白藜芦醇C7-C8的σ键成键情况分别为sp1.53-sp1.53和sp1.59-sp1.60,C7与C8各自提供p轨道形成π键,即形成C7=C8双键.三重态中,C7-C8的成键情况为sp1.92-sp1.89,没有p-pπ键,C7、C8均还有一个2p轨道未参与杂化,NBO分析证实C7、C8的各自剩下的2p轨道均几乎独立形成了高能量的反键轨道,分别垂直于单羟基和双羟基苯环,C7-C8键长明显长于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顺式白藜芦醇比反式白藜芦醇的自由能高约1.3-2.5 kcal/mol,反式构型是热力学稳定构型.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方法,B3LYP/6-311++G(d,p)水平计算得反式和顺式白藜芦醇最强紫外吸收峰分别在330 nm和319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异构体 三重态 自然键轨道 前线轨道 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N(HNC)与NH_3,H_2O和HF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汪朝旭 张敬畅 曹维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0-324,共5页
在MP2/aug-cc-pVTZ水平上,对HCN(HNC)与NH3,H2O和HF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氢键型复合物进行了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通过在相同水平上的频率验证分析发现了稳定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形式是HCN(HNC)作为质子供体或作为质子受体形成的复合物.基组... 在MP2/aug-cc-pVTZ水平上,对HCN(HNC)与NH3,H2O和HF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氢键型复合物进行了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通过在相同水平上的频率验证分析发现了稳定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形式是HCN(HNC)作为质子供体或作为质子受体形成的复合物.基组重叠误差对总相互作用能的影响均小于3.34 kJ/mol.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研究了单体和复合物中的原子电荷和电荷转移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SAPT,Symmetry Adapted Perturbation Theory)能量分解结果表明,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中,静电作用与诱导作用占主导地位,而诱导作用与复合物的电荷转移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N(HNC) 分子间相互作用 基组重叠误差 自然键轨道 对称性匹配微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与HCl和CHCl_3形成分子间红移氢键和蓝移氢键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素纹 黎安勇 谭宏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62-1967,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的MP2方法,分别在6-31G(d,p),6-311+G(d,p)和AUG-cc-pVDZ基组下,研究了复合物C5H5N…HCl(1),C5H5N…HCCl3(2)和C5H5N…HCCl3(3)的分子间氢键.计算结果表明,在复合物1中,HCl中Cl—H键伸长,形成Cl—H…N红移氢键;在复合...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的MP2方法,分别在6-31G(d,p),6-311+G(d,p)和AUG-cc-pVDZ基组下,研究了复合物C5H5N…HCl(1),C5H5N…HCCl3(2)和C5H5N…HCCl3(3)的分子间氢键.计算结果表明,在复合物1中,HCl中Cl—H键伸长,形成Cl—H…N红移氢键;在复合物2中,HCCl3中C—H键伸长,形成C—H…N红移氢键;在复合物3中,HCCl3中C—H键收缩,形成C—H…π蓝移氢键.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影响氢键红移和氢键蓝移主要有3个因素:n(Y)→σ*(X—H)超共轭作用、X—H键轨道再杂化和质子供体电子密度重排.其中,超共轭作用属于键伸长效应,电子密度重排和轨道再杂化属于键收缩效应.在复合物1和2中,由于键伸长效应处于优势地位导致形成红移氢键;在复合物3中,由于键收缩效应处于优势地位导致形成蓝移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头算 红移氢键 蓝移氢键 自然键轨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F_2自由基与异硫氰酸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侯丽杰 孔超 +3 位作者 仵博万 韩彦霞 陈东平 高立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714,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SiF2自由基与异硫氰酸(HNCS)的反应机理,并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进行了全几何参数优化,通过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能量...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SiF2自由基与异硫氰酸(HNCS)的反应机理,并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进行了全几何参数优化,通过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能量值,又用CCSD(T)/6-311++G**方法计算了在B3LYP/6-311++G**水平优化后的各个驻点的相对能量.根据统计热力学及用Winger校正的Eyring过渡态理论,利用自编程序,计算不同温度下低势垒反应的平衡常数和速率常数,并且通过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讨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化学键的生成和断裂.计算结果表明,单重态的SiF2自由基与HNCS反应有6条可能的反应通道,其中反应通道SiF2+HNCS→IM1→TS1→IM2HSiF2NCS(P1)为主反应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F2自由基 HNCS 反应机理 自然键轨道理论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的羰基络合物及其碳炔衍生物中铬原子的共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义祥辉 黎乐民 徐光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用DV-Xα方法和自然轨道法研究了Cr(CO)_6和(CO)_4ICrCCH_3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情况,并根据共价新定义讨论了其中铬原子的共价。结果表明:在(CO)_4ICrCCH_3中,Cr-C_(carbyne)之间存在... 用DV-Xα方法和自然轨道法研究了Cr(CO)_6和(CO)_4ICrCCH_3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情况,并根据共价新定义讨论了其中铬原子的共价。结果表明:在(CO)_4ICrCCH_3中,Cr-C_(carbyne)之间存在三重键,但其中只有σ键定域在Cr-C_(carbyne)两原子之间,而两个π键已部分离域到各CO上;另外,中心铬原子上的价电子未能反馈到C_(carbyne)上。两个因素同时作用,结果使C_(carbyne)上的电荷密度较同一分子中的C_(CO)和C_(Me)小.这一计算结果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分子的^(13)CNMR谱化学位移C_(carbyne)大于C_(CO)和C_(Me)的原因。由于在Cr(CO)_6和(CO)_4ICrCCH_3分子中铬原子均接受了12个有效共享成键电子,根据共价新定义,铬原子共价均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 自然键轨道法 羰基络合物 碳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原子催化活化乙烷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启山 刘俊伶 +1 位作者 李来才 田安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6-920,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分别在两种不同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o原子催化乙烷反应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构型,并在同一水平上计算了反应中各驻点的振动频率,运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方法分析了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分别在两种不同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o原子催化乙烷反应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构型,并在同一水平上计算了反应中各驻点的振动频率,运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方法分析了各物质的成键情况和轨道间相互作用.在两种不同基组水平上研究所得的反应历程及相应的能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其活化过程可分为C—C键活化及C—H键活化,分别释放出CH4和H2,反应速控步骤的活化能后者较前者低,因此,C—H键的活化较C—C键活化容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乙烷 自然键轨道 过渡态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邻氯苯基)苯甲酰胺在CuX(X=I,Br)催化下的分子内O-芳基化反应机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皖飞 汪晓慧 +1 位作者 李来才 田安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01-2106,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N-(邻氯苯基)苯甲酰胺在CuX(X=I,Br)催化下发生分子内O-芳基化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通过能量和振动分析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N-(邻氯苯基)苯甲酰胺在CuX(X=I,Br)催化下发生分子内O-芳基化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通过能量和振动分析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并且在相同基组水平上应用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和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了这些化合物的成键特征和轨道间的相互作用.比较了两种不同铜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计算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反应路径和反应的控制步骤完全相同,在CuBr催化下标题化合物控制步骤的活化能比在CuI催化下的低,证明了CuBr的催化活性要比CuI的高一些,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理 CuX 活化能 分子中的原子理论 自然键轨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T/B3LYP方法探索C_6H_5(CH_3)_2SiOH的结构和化学键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正富 余秋雁 +2 位作者 伍林 孙力军 彭金辉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88,共6页
二甲基苯基硅醇易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进而制备高纯硅,但其化学键特性的实验数据较为缺乏,笔者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采用6-311++G**基组进行计算,首先对二甲基苯基硅醇的初始构型进行完全开放的几何构型全优化,之后... 二甲基苯基硅醇易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进而制备高纯硅,但其化学键特性的实验数据较为缺乏,笔者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采用6-311++G**基组进行计算,首先对二甲基苯基硅醇的初始构型进行完全开放的几何构型全优化,之后结合能量分析、电荷分析和自然键轨道分析(NBO)考察了二甲基苯基硅醇平衡构型的分子性质,得出二甲基苯基硅醇分子的化学键特性:1)苯基和甲基对羟基上的O-H键影响甚微,但使Si-O键有所增强;2)Si与苯环上C原子间的键强度较弱,Si-O键相对较强,O-H键最弱;3)苯环上C原子间电子离域化程度相对较高,O的孤对电子流向Si-C反键轨道,可略为削弱Si-C键强度。填补了其化学键特性方面的空白,为涉及二甲基苯基硅醇的化学反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苯基硅醇 密度泛函理论 自然键轨道 化学键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_(12)M(M=Na,Mg,Al,Si,P,S,Cl)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高峰 王银亮 +1 位作者 孙建敏 王渊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55-1360,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Au12M(M=Na,Mg,Al,Si,P,S,Cl)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对团簇的平均结合能、镶嵌能、垂直离化势、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能级差、电荷布居分析、...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Au12M(M=Na,Mg,Al,Si,P,S,Cl)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对团簇的平均结合能、镶嵌能、垂直离化势、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能级差、电荷布居分析、自然键轨道(NBO)进行了计算和讨论.对于Au12M(M=Na,Mg,Al)团簇,它们形成了内含M原子的最稳定的笼状结构.然而对于Au12M(M=Si,P,S,Cl)团簇,它们却形成了以M元素为顶点的稳定锥形结构.在这些团簇中发现Au12S团簇相对是最稳定的,这是由于Au12S团簇形成了稳定的满壳层的电子结构.自然电荷布居分析表明:对于所有的Au12M(M=Na,Mg,Al,Si,P,S,Cl)团簇电荷总是从Au原子转向M原子.自然键轨道和HOMO分析表明Au12M团簇中发生了Au原子的s-d轨道和M原子的p轨道间的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团簇 自然电荷布居分析 稳定性 自然键轨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接触蓝移氢键PH_2…Y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闫秀花 黎安勇 +1 位作者 王素纹 苗树青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1,共7页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MP2/6-311++G(d,p),MP2/6-311++G(2df,2p),MP2/6-311++G(3df,3pd)和QCISD/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H2PF和H2POH作为质子给体与N2,HF,HCl与Cl-作为质子接受体的分子间双接触弯曲氢键PH2…Y.计算结果表明:6...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MP2/6-311++G(d,p),MP2/6-311++G(2df,2p),MP2/6-311++G(3df,3pd)和QCISD/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H2PF和H2POH作为质子给体与N2,HF,HCl与Cl-作为质子接受体的分子间双接触弯曲氢键PH2…Y.计算结果表明:6种复合物中都存在2个P—H…Y(Y=N,F,Cl,Cl-)氢键,P—H键收缩,伸缩振动频率增大,形成蓝移氢键.NBO分析表明,在这些复合物中,弯曲氢键的特殊结构使得分子间超共轭减小到可以忽略;质子接受体的电子密度没有转移到σ*(P—H)上,而是转移到了σ*(P—Z)(Z=F,O)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杂化.Alabugin的超共轭与重杂化理论与Hobza的理论都能成功地解释这些蓝移氢键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z…Y蓝移氢键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自然键轨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键解离焓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文锐 徐菁利 熊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35-2542,共8页
在高精度计算方法G3和G3B3的基础上,比较了密度泛函理论(DFT)十几种方法对N—O键解离焓(BDE)相对于实验值的计算精度,发现用B3P86方法计算15种化合物N—O键的BDE,均方根误差最小,仅为6.36kJ·mol-1,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 在高精度计算方法G3和G3B3的基础上,比较了密度泛函理论(DFT)十几种方法对N—O键解离焓(BDE)相对于实验值的计算精度,发现用B3P86方法计算15种化合物N—O键的BDE,均方根误差最小,仅为6.36kJ·mol-1,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在此基础上,用该方法分别计算了非芳香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的N—O键BDE.通过自然键轨道分析,发现部分N—O键的BDE与N—O键的键长、原子电荷密度及键级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此外,在B3P86方法的基础上预测了几种典型的杂环芳香化合物N—O键BDE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键解离焓 自然键轨道分析 N—O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理论计算(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庆伟 隋薇 +2 位作者 王亚男 李秀梅 刘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0-1126,共7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金属-有机超分子配合物[Ni(eoba)(phen)(H_2O)_2]·0.58H_2O(1)和[Co(eoba)(phen)]2·H_2O(2)(H_2boba=4,4′-(乙烷-1,2-二氧基)-二苯甲酸,phen=菲咯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金属-有机超分子配合物[Ni(eoba)(phen)(H_2O)_2]·0.58H_2O(1)和[Co(eoba)(phen)]2·H_2O(2)(H_2boba=4,4′-(乙烷-1,2-二氧基)-二苯甲酸,phen=菲咯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和2是同构的,每个配合物都是六配位的,菲咯啉分子上的2个氮原子、4,4′-(乙烷-1,2-二氧基)-二苯甲酸配体上的2个氧原子和2个配位水分子与金属配位。此外,还用高斯09程序PBE0/LANL2DZ方法对配合物1进行了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配位原子与Ni原子之间存在着共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镍配合物 钴配合物 自然键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唑与水二聚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素芹 居学海 +1 位作者 肖鹤鸣 范晓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4,13,共5页
在DFT-B 3LYP/6-311++G**水平下,求得1H-四唑和2H-四唑与水的二聚体势能面上4种优化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并求得4种四唑单体与水二聚体在B 3LYP/6-311++G**水平下的BSSE分别为:3.95,2.52,2.57和4.03 kJ/m o l,ZPE校正能量分别为7.00,5.2... 在DFT-B 3LYP/6-311++G**水平下,求得1H-四唑和2H-四唑与水的二聚体势能面上4种优化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并求得4种四唑单体与水二聚体在B 3LYP/6-311++G**水平下的BSSE分别为:3.95,2.52,2.57和4.03 kJ/m o l,ZPE校正能量分别为7.00,5.27,4.04和5.93 kJ/m o l。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校正后,1H-和2H-四唑/水二聚体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为-37.68 kJ/m o l。电荷分布与转移分析表明,二子体系间的电荷转移很少,但接触点上氮原子和氢原子电荷变化较大。由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揭示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四唑-水二聚体 密度泛函理论 自然键轨道(nbo)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原子活化乙烷的微观反应机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定光 李来才 廖显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28-1133,共6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Fe原子催化乙烷反应的微观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构型,并在同一水平上计算了反应中各驻点的振动频率,运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方法...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Fe原子催化乙烷反应的微观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构型,并在同一水平上计算了反应中各驻点的振动频率,运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方法分析了各物质的成键情况和轨道间相互作用。Fe原子对乙烷的活化过程可分为C-C键活化及C-H键活化,分别释放出CH4和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自然键轨道(nbo) 过渡态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铁配合物Fe(CO)(5-x)(PR3)x的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彩红 李海宇 +2 位作者 李俊 贾建峰 武海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87-1195,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一系列低价铁化合物Fe(CO)_(5-x)(PR_3)_x(x=1~3,R=H,F,Me)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成键特点以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膦配体后不会造成Fe(CO)x(PR_3)_(5-x)的几何结构畸变,为略扭曲的三角双...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一系列低价铁化合物Fe(CO)_(5-x)(PR_3)_x(x=1~3,R=H,F,Me)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成键特点以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膦配体后不会造成Fe(CO)x(PR_3)_(5-x)的几何结构畸变,为略扭曲的三角双锥形。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显示,膦配体与羰基铁基团间存在电荷转移,有效增强Fe-CO之间的共价作用。多数稳定结构Fe(CO)x(PR_3)_(5-x)的第一膦配体解离能要比第一羰基解离能低,预示Fe(CO)_(5-x)(PR_3)_x的反应活性比Fe(CO)5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羰基铁衍生物 膦配体 解离能 自然键轨道(nbo)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