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影释武:李小龙武道哲学的身体叙事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永佩 连亚菲 +1 位作者 刘福根 姜传银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9,100,共13页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李小龙“以影释武”的身体叙事和时代价值进行解读。认为:无法无执、动静中和、无我无限是李小龙武道哲学的核心内涵;李小龙电影以身体为叙事语言和媒介,分别从“以身演事、以身行事、以身成事”3个层面...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李小龙“以影释武”的身体叙事和时代价值进行解读。认为:无法无执、动静中和、无我无限是李小龙武道哲学的核心内涵;李小龙电影以身体为叙事语言和媒介,分别从“以身演事、以身行事、以身成事”3个层面,完成了对“艺术的身体”、“武道的身体”和“哲学的身体”的身体叙事和文化建构;李小龙尚武求真的武学理念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境界,对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和唤醒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阐发李小龙现象的文化内涵,能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彰显“中国力量”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影释武 李小龙 武道哲学 身体叙事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在交互影视与游戏领域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婷婷 田丰 +2 位作者 吕炜 王轶华 黄超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2-352,共11页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近年来应用于交互影视和游戏领域中的重要技术.VR以其特有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革新了影视游戏领域,并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概括归纳了VR在影视游戏领域的前沿应用,包括电影短片、纪录片、宣传...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近年来应用于交互影视和游戏领域中的重要技术.VR以其特有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革新了影视游戏领域,并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概括归纳了VR在影视游戏领域的前沿应用,包括电影短片、纪录片、宣传片、娱乐游戏、教学应用、医疗和心理学交互应用等.按交互等级可以将它们分为全景交互、剧情交互和完全交互.对VR交互内容面临的瓶颈以及VR技术尚有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包括VR电影存在的瓶颈、当前VR游戏及VR设备存在的问题等.最后展望了VR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沉浸式VR 交互影视艺术 交互游戏 交互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历史、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27
3
作者 丁亚平 储双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76,共32页
在中国当代电影创作、生产中,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片数量相当可观,影响巨大。作为重构历史的创作范式,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在新时期应运而生,不断发展,与30余年来中国现实政治、历史记忆与国家体认有着殊为密切的关联性,其... 在中国当代电影创作、生产中,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片数量相当可观,影响巨大。作为重构历史的创作范式,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在新时期应运而生,不断发展,与30余年来中国现实政治、历史记忆与国家体认有着殊为密切的关联性,其对民族史的挖掘与呈献,时或充当中华民族共同体想象的载体,时或强化着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在当下媒介融合、市场化快速崛起的受众时代,以政治正确缝合主流意识形态与商业价值,已远远不能解答革命话语在公众视野中的淡薄乃至消失的现象。解决重大历史题材及其包含的革命话语的转型问题,还需要融入现代性的建构与反思,有待汲取有益于历史理性与普适存在的信心和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礼片 特型演员 国家叙述 历史理性 创新性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早期中国电影传奇叙事的审美选择——基于《一串珍珠》的史论评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虞吉 马丽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124,共5页
在现代性进程引领下的知识范式转型期,影像传奇叙事不仅与旧文化结合,而且也成为承载"新派"电影人传播"新文化"、感性启蒙的叙事选择与审美选择。作为本土电影主导的叙事模式,影像传奇叙事承袭了中国千百年来积淀... 在现代性进程引领下的知识范式转型期,影像传奇叙事不仅与旧文化结合,而且也成为承载"新派"电影人传播"新文化"、感性启蒙的叙事选择与审美选择。作为本土电影主导的叙事模式,影像传奇叙事承袭了中国千百年来积淀的审美趣味。"影像传奇叙事"与好莱坞式的叙事,印证了东西方审美的二重性,中国电影一开篇就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极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早期中国电影 审美趣味 影像传奇叙事 叙事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媒介”视野下的电影叙事二题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显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9,共10页
从"跨媒介"的理论视野看,电影叙事已不再是单纯的、严格的、传统的银幕影像叙事,而是包容横跨了电视电影——荧屏影像、手机电影(包括电脑网络电影)——显示屏影像等多种媒体介质的影像叙事。银幕影像、荧屏影像与显示屏影像... 从"跨媒介"的理论视野看,电影叙事已不再是单纯的、严格的、传统的银幕影像叙事,而是包容横跨了电视电影——荧屏影像、手机电影(包括电脑网络电影)——显示屏影像等多种媒体介质的影像叙事。银幕影像、荧屏影像与显示屏影像三种影像形态各自具有的媒介特征与不同的叙事偏重,表明着电影叙事载体的流变和电影叙事格局的分化,意味着当下的电影叙事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纯走向复杂,正渐次形成多种叙事形态共存的发展态势和多层次竞争互补的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 电影叙事 影像载体 流变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的异质空间 被引量:3
6
作者 倪祥保 王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贾樟柯影片里有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差异及原因、娱乐场所的意义与权力等社会景观,都被构建成具有"对抗场域"特征的"异质空间",并且非常成功地作用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底层叙事,很好地表达了社会底层的希... 贾樟柯影片里有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差异及原因、娱乐场所的意义与权力等社会景观,都被构建成具有"对抗场域"特征的"异质空间",并且非常成功地作用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底层叙事,很好地表达了社会底层的希冀及难以实现的痛楚,由此形成其影像的独特性与内涵的深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贾樟柯 电影作品 异质空间 城市化 底层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传奇叙事视野里的谢晋电影 被引量:11
7
作者 虞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从中国电影原初叙事建构的源头和流变过程中重新审视"谢晋电影"和"谢晋电影现象",是一个值得一试的观照向度。在此过程之中系统梳理有关于此的研究成果,以传奇叙事理论的"双重原则",阐释"谢晋电影&q... 从中国电影原初叙事建构的源头和流变过程中重新审视"谢晋电影"和"谢晋电影现象",是一个值得一试的观照向度。在此过程之中系统梳理有关于此的研究成果,以传奇叙事理论的"双重原则",阐释"谢晋电影"和"谢晋电影现象"的真实内涵,进而在中国电影传统的百年绵延中确立"郑正秋——蔡楚生——谢晋"的标识性联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影像传奇叙事 谢晋电影 艺术创作 谢晋电影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动画 被引量:32
8
作者 聂欣如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3,95,共8页
动画在电影诞生之前便已存在,与以纪实为基本美学特征的电影完全不同,动画的源头是漫画和叙事连环画。这两种绘画的形式一般来说不被作为美术造型的学科所认同,因为漫画强调的是讽刺和幽默,即一种图示的意指性;叙事连环画强调的则是故... 动画在电影诞生之前便已存在,与以纪实为基本美学特征的电影完全不同,动画的源头是漫画和叙事连环画。这两种绘画的形式一般来说不被作为美术造型的学科所认同,因为漫画强调的是讽刺和幽默,即一种图示的意指性;叙事连环画强调的则是故事在时间上的因果呈递,与空间艺术无涉。动画混合了漫画的意指和连环画的叙事,成为了一种意指的叙事。由于意指和叙事都不是一般美术所具有的特性,因此动画本体与美术也拉开了距离。动画只有在脱离叙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向美术靠拢,在脱离意指的情况下则向一般故事电影靠拢,同时脱离意指和叙事的情况下混同于先锋艺术,这便是动画的边界,它们分别隶属于艺术动画、仿真动画和先锋动画这些不同的动画类型。由于连环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西方早期宗教的故事画,它的功能和特点都是为了宗教教育服务的,因此动画也就自然地具有了教育的特性,动画本体所具有的这一特点可以从认知哲学和符号学得到支持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动画 漫画 连环画 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 意指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微电影叙事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海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69,共6页
目前微电影在国内呈现出爆炸性的发展趋势,对微电影叙事艺术的研究也成为学界热点之一。文章对照传统电影相对闭合的叙事模式,讨论微电影在新媒体的全新传播方式中延续、发展与改造传统电影叙事模式而形成的若干特征,继而结合对非闭合的... 目前微电影在国内呈现出爆炸性的发展趋势,对微电影叙事艺术的研究也成为学界热点之一。文章对照传统电影相对闭合的叙事模式,讨论微电影在新媒体的全新传播方式中延续、发展与改造传统电影叙事模式而形成的若干特征,继而结合对非闭合的"断片"叙事传统的追溯,构建微电影碎片化特征的全新解读视角,以探究新媒体条件下的微电影在何种意义上能够对闭合叙事传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围,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微电影自身可能具备的开放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新媒体 电影作品 语境 叙事 微电影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戏”传统对“十七年”电影叙事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陆绍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5,共9页
虽然"十七年"(1949—1966年)电影从中外文化中汲取的滋养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多祖"现象,但"影戏"作为一种电影观念对新中国电影创作产生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又是其它电影主张所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qu... 虽然"十七年"(1949—1966年)电影从中外文化中汲取的滋养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多祖"现象,但"影戏"作为一种电影观念对新中国电影创作产生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又是其它电影主张所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影戏"传统可以描述为:故事是第一位的,注重矛盾冲突,注重电影的教化功能以及影像的辅助作用,而这些要素在"十七年"电影中能够找到明确的对应,"十七年"电影虽然在具体的呈现方式上稍有变奏,但主体部分是和"影戏"传统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 “影戏”传统 故事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化叙事的三大修辞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蓝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3,共7页
电影化叙事是电影存在的本质,即用电影特有的观念、方法和手段,创造形象(影像)来叙事。剪辑、特写和奇观,是电影化叙事的三大特有文法,或者说是三大特殊修辞,也可以说是电影化叙事的三种最重要手法。作为叙事文法的影像连接——"剪... 电影化叙事是电影存在的本质,即用电影特有的观念、方法和手段,创造形象(影像)来叙事。剪辑、特写和奇观,是电影化叙事的三大特有文法,或者说是三大特殊修辞,也可以说是电影化叙事的三种最重要手法。作为叙事文法的影像连接——"剪辑",使运动影像具有了真正的叙事功能。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逻辑与叙事逻辑的统一。特写镜头是电影中极其重要的艺术修饰手法之一。电影的特写对影像动作的放大,在画面构成上具备了突破四面镜框的张力,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动作性。奇观性一直存在于电影的发生与发展中。尤其是在电视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以后,作为电影化三大修辞词之一的奇观性,影像的电影化叙事,随着技术的进步,其作用已变得日益重要,甚至提升为一种修辞美学:作为特殊语言的"奇观",已不仅是简单的依赖电影技术的魔力声光,而是复杂的魔力美学。这不是电影为了生存的另辟蹊径问题,而是作为电影的艺术原理,随着技术与商场的变化产生的应变性改变。如果说"剪辑"是电影化叙事特有的文法,"特写"是电影化叙事特有的句法,那么,奇观就是电影化叙事特有的词法。电影化叙事的三大修辞——剪辑、特写和奇观,都与人类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类技术的进步,就没有剪辑、特写和奇观的电影化叙事,没有这种电影化叙事,也就没有电影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技术 电影化叙事 剪辑 特写 奇观 三大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像与像化叙述知识体系中的动画基本理论表述 被引量:9
12
作者 虞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1-174,155,共5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媒介技术可能性所带动的知识转型已全面启动。传统电影研究也正在丧失原有的立论基础和稳定对象。在此语境之下,以"像"元点的指认和"像性"、"动像性"、"像化叙述"概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媒介技术可能性所带动的知识转型已全面启动。传统电影研究也正在丧失原有的立论基础和稳定对象。在此语境之下,以"像"元点的指认和"像性"、"动像性"、"像化叙述"概念系统和阐释范式的拟定,是一次力图重新建构两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的学术努力。而动画是纳入这一知识体系的异质性存在,其基本知识属性的认定与表述具有全新的知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像性 动像性 像化叙述 动画 文化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电影歌曲中的时间意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伟 张艳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在早期电影歌曲中,时间意象占有重要地位,"春"、"四季"、"夜"等尤有代表性。它们通过感时起兴、创造时间场、隐喻象征等叙事方式,创造出了一系列艺术奇葩,表现出具有现代性的美学特征:对新陈代谢的客观... 在早期电影歌曲中,时间意象占有重要地位,"春"、"四季"、"夜"等尤有代表性。它们通过感时起兴、创造时间场、隐喻象征等叙事方式,创造出了一系列艺术奇葩,表现出具有现代性的美学特征:对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除旧布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不我待的人生追求的向往。研究时间意象不仅有助于科学地认识早期电影歌曲,还能为当代同类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歌曲 时间意象 叙事作用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视纪录片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品牌建设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华峰 李怡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2,共5页
近年央视财经频道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大型电视纪录片,都收到了良好的口碑和收视率,它们已经成为央视财经频道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回溯历史发现,这些大型电视纪录片其实和频道开播初期的大型"专题片"一脉相承,都钟情... 近年央视财经频道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大型电视纪录片,都收到了良好的口碑和收视率,它们已经成为央视财经频道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回溯历史发现,这些大型电视纪录片其实和频道开播初期的大型"专题片"一脉相承,都钟情于宏大叙事。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立足宏大叙事的"专题片"曾伴随着我国媒体的平民化、世俗化转型而备遭诟病,进而被"日常生活叙事"所取代。今天,它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并成为央视财经频道品牌建设的有效方式,不仅仅源于央视财经频道自身的权威性,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一个充斥日常生活叙事的碎片化社会中,人们内心产生的对整体感和权威性的新的需要和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财经频道 大型电视片 宏大叙事 日常生活叙事 专题片 纪录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屏时代的影像叙事与跨界传播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晓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1,共5页
电影传播,已不仅仅局限于影院空间和电视频道,而是借助更具包容性和影响力的网络媒介,凸显出新媒体时代更为多元与丰富的多屏联动的意义,而同样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跨界传播,给电影创作、制作、传播、接受都带来了新的话题。互联... 电影传播,已不仅仅局限于影院空间和电视频道,而是借助更具包容性和影响力的网络媒介,凸显出新媒体时代更为多元与丰富的多屏联动的意义,而同样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跨界传播,给电影创作、制作、传播、接受都带来了新的话题。互联网时代的电影传播具有交互性、移动性和个人性的特质,传统电影模式受到有力挑战。多屏时代的出现,恰恰并不意味着某种"屏"的消失,而是它们共同构建了当下影像传播的多元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创作 影像叙事 多屏时代 影像传播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的先锋性与“从雌性出发”的叙事母题——对严歌苓《雌性的草地》的深度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共14页
严歌苓出国前的第三部长篇小说《雌性的草地》,是她一直最喜爱的小说,却一直缺乏深度而有效的研究。《雌性的草地》在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上的探索和尝试,对严歌苓迄今为止的创作都有独特的意义,而且在某些方面是后来也不曾达到和超越过... 严歌苓出国前的第三部长篇小说《雌性的草地》,是她一直最喜爱的小说,却一直缺乏深度而有效的研究。《雌性的草地》在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上的探索和尝试,对严歌苓迄今为止的创作都有独特的意义,而且在某些方面是后来也不曾达到和超越过的。《雌性的草地》借用和化用了电影叙事的手法,空间感突出,又把时间的矢量加于有图像感、如电影特写镜头的一个个叙事片段之上,并通过编排这些像特写镜头一样的叙事片段和组合事件,产生一个具繁富迷人艺术效果的小说文本。小说所呈现的对话语的议论、人物的开放性,与小说虚构性互相辉映。借助结构主义叙事学核心与从属的概念,可以更好地解读和阐释这部小说。小说还开启了"从雌性出发"的叙事母题,对严歌苓后来的创作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雌性的草地》电影叙述 核心与从属 从雌性出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电影的平民视角与人文叙事 被引量:4
17
作者 康宁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36-140,共5页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中国电影,在各种传统类型中都有所发展和突破,而对于主流电影的样式和规范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在类型方面的拓展成了我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近几年中国电影的创作中,一种反映最底层人们生活状态、塑造...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中国电影,在各种传统类型中都有所发展和突破,而对于主流电影的样式和规范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在类型方面的拓展成了我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近几年中国电影的创作中,一种反映最底层人们生活状态、塑造最底层人物群像的电影类型——民生电影逐渐成型,它以平民视角进行人文叙事,这种方式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昭示着这种已然长期存在的电影类型必将成为主流电影发展的方向,并且引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电影 平民视角 人文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恨水《啼笑因缘》与20世纪30年代武侠电影叙事模式的嬗变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伟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80,共9页
张恨水在《啼笑因缘》中尝试加入了武侠叙事,形成了“言情+武侠”的别致风貌。与同时代的武侠小说相比,该小说体现了独特的武侠人物塑造理念和全新的侠义情节构成模式,从中可见一种较新的武侠叙事模式。《啼笑因缘》历经多次电影改编,... 张恨水在《啼笑因缘》中尝试加入了武侠叙事,形成了“言情+武侠”的别致风貌。与同时代的武侠小说相比,该小说体现了独特的武侠人物塑造理念和全新的侠义情节构成模式,从中可见一种较新的武侠叙事模式。《啼笑因缘》历经多次电影改编,先后被张石川、李晨风、王天林、关山、楚原等人导演成电影。该系列电影表现出与中国现代影坛上风行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儿女英雄》《荒江女侠》等武侠电影相异的叙事模式和理念,在中国电影史上也影响巨大,促进了中国现代言情武侠电影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啼笑因缘 言情+武侠叙事 电影改编 张恨水 火烧红莲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游改编的跨媒体想象力与叙事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志忠 喻文轩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6,共11页
网络时代的影游改编对想象力的美学变革、理论重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类富有成效的跨媒体生产实践丰富了想象力的理论建构。影游改编的媒介转码与互媒性的文本架构、渐进机制与角色扮演的互动叙事以及受众参与的身份编码与社区认同,促... 网络时代的影游改编对想象力的美学变革、理论重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类富有成效的跨媒体生产实践丰富了想象力的理论建构。影游改编的媒介转码与互媒性的文本架构、渐进机制与角色扮演的互动叙事以及受众参与的身份编码与社区认同,促使网生代受众在个体身份编码、重新部落化的同时,建构独属于人类共同体的审美意识形态,预示了跨媒体想象力时代的到来,对于电影与游戏产业的深化发展与融合、创作类型与生态的丰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游改编 跨媒体想象力 叙事机制 跨媒介叙事 游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视阈与殖民主义电影中的地方和江南风景 被引量:1
20
作者 逄增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7,共7页
东北沦陷时期由日本殖民者和伪满当局建立的文化侵略机构"满映",独自或与日本本土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大量宣传殖民主义"国策"毒素的电影。其中有若干影片通过日本男性征服中国女性的所谓浪漫爱情故事,把帝国主义... 东北沦陷时期由日本殖民者和伪满当局建立的文化侵略机构"满映",独自或与日本本土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大量宣传殖民主义"国策"毒素的电影。其中有若干影片通过日本男性征服中国女性的所谓浪漫爱情故事,把帝国主义侵略者美化为带领亚洲国家和人民走向"东亚共荣"的"解放者"与领导者。所谓"解放"或异国之恋的发生地域和背景,涵盖了从沦陷的东北、华北到江南各地,特别是苏州的背景、风景及风物一再出现。这些地方风景风物的历史自然意义被殖民化的电影叙事征用和符号化,套叠和转化为遮蔽殖民帝国的"国策"宣传、为侵略美化和"脱罪"的"温柔"叙事,透露和暗藏着殖民主义电影在地方风景风物等"象征资源"和表意符号中渗透的文化帝国主义视阈、叙事装置和方式,以及法西斯主义电影美学的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主义 电影 身体叙事 地方风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