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的哗变与圣者的遁逸——论新历史小说的革命叙事 被引量:2
1
作者 雷鸣 马景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4-157,共4页
时代的差异、西方当代文学与史学观念的介绍与引进,以及作家自身独特的境遇,促使新历史小说作家彻底抛弃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文学观,颠覆了既往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革命叙事在新历史小说中呈现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 时代的差异、西方当代文学与史学观念的介绍与引进,以及作家自身独特的境遇,促使新历史小说作家彻底抛弃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文学观,颠覆了既往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革命叙事在新历史小说中呈现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的沉落等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拓展历史生活扇面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幻想,其颠覆性破坏给以后的小说创作以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革命叙事 历史 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环画中刘胡兰形象建构过程的叙事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胜刚 黄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刘胡兰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其具有象征意义的确定形象,定型于"文革"期间的经典化。事实上,伴随着不同话语形态的显隐,刘胡兰形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经过了复杂的建构过程。从"日常叙事中的少女"到"阶级... 刘胡兰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其具有象征意义的确定形象,定型于"文革"期间的经典化。事实上,伴随着不同话语形态的显隐,刘胡兰形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经过了复杂的建构过程。从"日常叙事中的少女"到"阶级叙事中的英雄",其面目逐渐明晰,性格逐渐单一。以连环画为观照点,通过对刘胡兰形象变迁的叙事考察,可还原刘胡兰的"女英雄"形象是如何通过"取舍"和"改编"的手段被建构起来的过程,并以此揭示革命英雄叙事在统一的主流价值基调下,在"本事"和"故事"之间的较量中,所蕴含的民间话语和意识形态话语之间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叙事 革命英雄叙事 形象建构 话语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文人小说叙事的演进——以《儿女英雄传》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清代白话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对说书程式进行了多方开掘,对说书情景的戏仿是成就独特的一点,《儿女英雄传》用叙事层次的颠倒内化了小说评点功能;作者变成人物进入故事层,由说书人对其叙述过程进行评价。作书人形象的出现使限制叙事更自然... 清代白话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对说书程式进行了多方开掘,对说书情景的戏仿是成就独特的一点,《儿女英雄传》用叙事层次的颠倒内化了小说评点功能;作者变成人物进入故事层,由说书人对其叙述过程进行评价。作书人形象的出现使限制叙事更自然。评点式叙事降低了叙述的权威性,用评点家的"文法"标注出小说的大结构。小说将读者熟悉的通俗文学经典中的故事和人物拆解变形,作为组成情节的模块,以表达作者批评意见以及反讽的意味。重复叙事因小说独特的时间结构而来,解决了线性结构与立体的时间和人物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说书人 内化的评点 评点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书写超越中的羁绊——十七年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的模式化叙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60-65,共6页
十七年文学中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始终在追求一种现代性因子,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叙述革命的神话,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隐匿在革命书写背后的却是传统的模式化叙事。在革命书写和传统模式之间的徘... 十七年文学中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始终在追求一种现代性因子,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叙述革命的神话,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隐匿在革命书写背后的却是传统的模式化叙事。在革命书写和传统模式之间的徘徊,成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一个叙事策略,也是主流意识和民间资源进行整合的一个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英雄小说 革命书写 模式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